初中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精选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精选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中学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二、鲁人徙越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15.翻译划线句。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初中课外文言文30篇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一)(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翻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启示:(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5 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mǎo)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jiāng)。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lì)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yā)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20山市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 - 注释、翻译
河间王刘德河间王①德,修(研习)学(学问)好(喜好)古(古代典籍),实事求是,以(用)金(黄金)帛(丝帛)招(招集)求(求取)四方善(好)书,得书,多与汉朝等(相同)。
是(这)时,淮南王安亦(也)好书,所招致率(大致,一般)多浮(浮滑)辩(论辩);献王②所得书,皆(全,都)古文先秦旧书,采(采集,收集)礼乐古事,稍稍(逐渐,慢慢地)增(增订)辑(编辑)至(到,达到)五百余篇,被服③、造次④必(一定)于⑤儒者,山东⑤诸(众,各)儒多从(跟随)之(代指刘德)游。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河间王:中国古代郡王爵。
②献王:指刘德。
③被(pī)服:衣着服饰。
一说比喻信仰思想。
④造次:言行举止。
⑤于:从。
⑥山东:战国、秦、汉时通称崤(xiáo)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
⑦游:交游,来往。
【译文】河间王刘德,刻苦钻研学问,喜好古代典籍、治学注重实事求是,用黄金丝帛购买各地的好书,购得的书,数量与汉朝宫廷的存书一样多。
当时,淮南王刘安也喜爱书籍,他所征集到的大多是浮滑论辩的书;而刘德所征集的书,都是用古代文字书写的先秦时期的旧书。
他收集礼乐制度的古事,稍加增订,编辑成书,长达五百余篇。
他的衣着服饰言谈举止,都依仿儒生,崤山以东的儒生大多追随他,与他交往。
【启示】刘德是一个爱好读书,喜爱购好书,收集古书编辑成书,有学问的人。
陵母伏剑王陵者,沛人也(……者……也,表判断),先(指事情、行为发生在前)聚(聚集)党(党徒)数(几)千人,居(居住)(于)南阳,至(到)是(这)始(才)以(把)兵属(zhǔ,委托,交付)汉。
项王取陵母置(于)军中,陵使(使者)至,则(就,便)东乡坐①陵母,欲(想要)以(来)招(招降)陵。
陵母私(私下,偷偷地)送使者,泣曰:“愿(希望)为(替)老妾语(告诉)陵,善事(奉事,为……服务)汉王,汉王长者,终(最终)得天下,毋(wú,不要)以(因为)老妾故(缘故)持二心。
妾(古代女子表示谦卑的自称)以(用)死送使者!”遂(于是)伏剑而(表修饰)死。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作业课件 期末复习专题九 课外文言文阅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绝壁干.天. 干天:直直插插云云霄霄
②春罗被.径 ③风雨如晦.
被:覆覆盖盖,,布布满 晦:昏昏满暗暗
④鸡鸣不已. 已:停停止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 (3)结合原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山川景色有哪些特点。 ①山高入云,气势雄奇: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②山峦重叠,流水环绕, 青山绿水,景色优美: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③飞鸟走兽,生机无限: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④四季风光,各有特色: 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解析】A.被俘虏;B.同“悦”,高兴,愉快;C.同
“嘱”,交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谋无不当,举必有功。
(他的)谋划没有不恰当的,办事必定成功。 ②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所以国君要想寻求贤士,不可不广泛地去寻求。 (3)文中的公孙枝和秦穆公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简要评价。 公孙枝:忠忠心心为为国,国心,胸心宽广胸,宽善广于荐,贤善(善于于荐发 贤现(人善才于)。发 秦穆公:善现 善于人 于纳才 纳谏,谏)不,拘不一格拘(唯一才格是(举唯),才重是用 举人)才,。重
示例:“忧人”“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患得 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利、处心积虑之人。“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 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四周之景令人心思变得恬淡、 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 和活力。相比较而言,“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 气质。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至峡口百许.里/绝壁或千许.丈 B.林木高茂./清荣峻茂. C.常闻峡中水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绝. 多生怪柏/泠泠不绝.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_初中作文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感谢您的阅读!(一)戴胄犯颜执法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眹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座下忿选人之多诈忿:生气、痛恨。
B.联复何忧忧:担心的事。
C.天下无冤狱狱:监狱。
D.不肯者死者:……的人。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A.上以选人多诉冒资荫B.以贵骄人,非道也C.以首俯地D.或以钱币乞之3.下列句子,与“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凡得学者,有亲也B.为天下笑C.则杖之D.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讲述的是唐代大臣戴胄违反皇帝的圣旨而公正执法的故事B.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的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不畏权贵、据理力争的人。
C.戴胄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格执法的人。
D.戴胄多次冒犯皇上严格执法,争辩言论如泉水涌出般,从而引起了皇上的厌烦。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欲守法而使联失信乎?(2)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二)神医袁体庵明末高邮。
有袁体庵者,神医也。
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臭,子宜急归,迟恐慌不及也。
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
”遂以一书寄何。
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
何以书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2021年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七年级上1、《论语》六则《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卫灵公》)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虽有嘉肴—古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初中语文必考的1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
叙事随笔类(一)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鲁有俭啬者,瓦鬲①煮食,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②,以进孔子。
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③之馈。
子路曰:“瓦甂④,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⑤,以其食厚而我思焉。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
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
”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⑥。
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孔子家语·致思第八》)注释:①瓦鬲:古代陶制的炊器。
三足,形似鼎而无耳。
②土型之器:瓦器。
③大牢: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做“大牢”。
④瓦甂(biān):古代陶制的扁形盆类器物。
⑤厚:丰厚,富贵,后一句中的“厚”为醇厚,味浓。
⑥享祭:祭祀。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3处)(2分)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食之自谓其美谓:⑵如受大牢之馈馈:⑶孔子之楚之:⑷恶有受仁人之馈恶: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⑴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⑵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4.鲁人送的食物很普通,孔子为什么非常高兴?楚人进献的只是一条鱼,孔子为什么却拿来祭祀呢?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你的理解。
(3分)5.学习本文后,谈一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2分)答案1.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
断句时先大致翻译,再考虑句式,前后两个句子都是分项对举。
2.⑴认为⑵馈赠⑶去,到⑷怎么3.⑴瓦甂,是简陋的器皿,煮的食物也是很普通,夫子您为什么如此高兴呢?”⑵于是孔子拜了两拜接受了这条鱼,让弟子们把室内打扫干净,准备用它来祭祀【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新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篇目
初中语文文言文篇目★七上《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诫子书诸葛亮狼蒲松龄寓言《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杞人忧天》《列子》诗歌五首观沧海曹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七下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木兰诗卖油翁欧阳修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河中石兽纪昀诗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望岳杜甫登飞来峰王安石游山西村陆游已亥杂诗龚自珍★八上三峡郦道元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与朱元思书吴均《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诗词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外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饮酒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八下桃花源记陶渊明小石潭记柳宗元核舟记魏学洢《诗经》关雎蒹葭《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马说韩愈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卖炭翁白居易★九上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湖心亭看雪张岱诗词三首行路难李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水调歌头苏轼★九下鱼我所欲也孟子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曹刿论战《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出师表诸葛亮诗词曲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过零丁洋文天祥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峨眉山月歌李白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秋词刘禹锡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潼关谭嗣同★七下竹里馆王维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晚春韩愈泊秦淮杜牧贾生李商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约客赵师秀★八上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刘桢梁甫行曹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八下式微子衿《诗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送友人李白不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卜算子咏梅陆游★九上月夜忆舍弟杜甫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商山早行温庭筠咸阳城东楼许浑无题李商隐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九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南安军文天祥别云间夏完淳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大全
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大全一、七年级上册(一)、课内古诗背诵【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超过?归雁洛阳边。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高。
几处晚莺争暖树,谁家崭新燕鸽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就可以没有马蹄。
最快乐湖东行严重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无有竟时。
螣蛇乘坐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以得永年。
幸甚至哉,讷西县咏志。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有鸡黍,邀请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再分,青山郭外横。
上开轩面场圃,五更话桑麻。
等待至重阳日,还去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言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递】(李白·唐)杨花丁年子规落花,闻道龙五字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至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始折旋疾徐()乃四顾胆落()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椎鼓径进……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③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
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③委:丢下。
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1、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一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翻译下面语句。
吾今死矣,子速去!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人教,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诗词文一、七年级上册(一)、课内背诵【《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1]》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2]》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2]》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 24 僰人养猴-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猴【褫】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
【褫(chǐ)】剥去,脱下。
猴子(见了)扯掉衣服上前争抢,酒壶也撞倒了桌案也掀翻了。
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禁】制止。【大沮】非常沮丧。
僰族人(怎么)呵斥也不能制止,非常沮丧。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
想着用什么方法破坏它们,就在袖子里放了茅栗子前往。
【筵X】而猴出,众宾【凝】【伫】,左右皆【蹈节】。
【筵X】宴席开X。【凝】长时间直视。【伫】站立。【蹈节】踏着节拍。
宴席开X猴子们出来(表演),众人都站起来专心观看,左右的猴子舞蹈跳得都很合节拍。
巴童【佁然】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
【佁然】静止的样子。【掷】扔,丢。
二、趣文泛读
好乌龟
时值大比,一人缘科举一名,命卜者占龟,颇得佳像,稳许今科奏捷。其人大喜,将龟壳谨带随身。至期点名入场,主试出题,旨解茫然,终日不成一字。因抚龟叹息曰:“不信,有个人想中第一名,让卜人用龟壳占卜,颇得佳像,许愿这次科举稳中无疑。那人十分高兴,将龟壳小心地带在身上。等到考试那天点名入场,主考官出题,那人对其题旨茫然不解,终日也没写成一个字。于是抚摸龟壳叹息道:“不信这样一个好乌龟,怎么竟不会做文章?”
(使它们)旋转得很圆转动有角度(很有章法),配合音律节拍(默契)。
【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
巴,古代国名,在今某某东部,故川东别称“巴”。巴童,巴族仆人。
某某的(一个)儿童看了很妒忌他们,为自己不如他们而羞耻,
【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
【思】想。【所以】用……的方法。【败】破坏。【袖茅栗】“袖”作动词,藏在袖子里。茅栗,坚果,可食用,亦称“板栗”。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5篇(人物纵横)
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扁鹊①见秦王《战国策》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②。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③,曰:“君与知之者④谋之,而与不知之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字词注释:①[扁鹊]姓秦,字越人,郑国人,战国时的名医。
②[除]治疗。
③[投其石]投:弃掷,丢掉。
石:针灸用的石针,古代有“石针砭病”的说法。
④[知之者]指懂得医学的人。
要点导引:本文告诫人们,治国同治病一样,也要依靠各方面的内行,依靠有真知灼见的人才,否则,国家是治理不I好的。
同时也告-人们,不要盲目地听信别人的话,要独立思考。
读读练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医扁鹊见.秦武王见:(2)扁鹊请除.除:(3)将使耳不聪.,目不明.聪:明:2.解释下列加点词,并指出其他含义,均须举例说明,注明出处。
(1)君与知之者谋.之含义:例句:出处:含义:例句:出处:(2)则君一举.而亡国矣含义:例句:出处:含义:例句:出处:(3)武王示之病.含义:例句:出处:含义:例句:出处: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之者败之。
(2)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4.从文中可看出,扁鹊是个______ 的人。
5.本文给了人们以怎样的启示?(1)(2) 小辞典:[病]①生病。
《南岐之见》:“凡饮之者辄病瘿。
”②疾病。
《口诵乘船法而不能用》:“船师遇病,忽然便死。
”③筋疲力尽;疲劳,困苦。
《乞猫》:“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在文言文中,“病”常指重病,“疾”常指一般的病。
后来“疾病”连用,仍多指重病。
今“病”的主要意义仍然指疾病,只是泛指所有的病。
并由此引申指生理状态以外的毛病,如“弊病”、“语病”、“通病”等。
翻译:扁鹊医生进谒秦武王,武王把自己的病情告诉扁鹊,扁鹊便答应给他治病。
武王左右的人却说:“国君你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要医治它未必能断根,反而会把耳朵搞聋,眼睛搞瞎。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大全侯与虞人期猎(一)文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译下雨了,大人你将要去哪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译:虽然开心,怎么可以不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答案1. ①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句中的“雨”、“公”、“焉”、“之”都能正确翻译)②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 (句中的“虽(虽然)”、“岂”、“一(专一、坚守)”、“期”。
)2.做人要诚信守时等(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给②宣王说之.:感到高兴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齐宣王要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个人齐吹②湣(min三声)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闵王登基后,喜好一个一个的听。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滥竽充数(二)齐宣王使人吹竽答案1.①、给。
②通“悦”,喜欢。
2.①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
②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
3.滥竽充数。
(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清单【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1、郦(lì)道元《河水龙门》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
实为河之巨阨(â),兼孟门津之名矣。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jì)魄。
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bì)怒,鼓若山腾,浚(jùn)波颓垒,迄(qì)于下口。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sì)马之追也。
【译文】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
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
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
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
‛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
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像龟),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
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2、郦(lì)道元《黄牛滩》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色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yū)回,虽途迳①(jìng)信宿②,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注】①迳:同“径”②信宿: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
【译文】江水继续东流,经过黄牛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
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完全是天然形成,形象十分清晰,但那里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
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环曲折,因而虽经两三天的航程,还能看到这块奇岩。
人教版部编初中八年级的上册的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好版)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9、三峡【作者】郦道元【朝代】南北朝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子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此间,清荣峻茂,良多兴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一)酬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朝代】南北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朝代】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昼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哪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朝代】南北朝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扬,随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峰,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唐诗五首野望/王绩东皋黄昏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景,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认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古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哪处是,烟波江上令人愁。
使至塞上唐朝: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99篇
初中语文课文文言文阅读99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课标要求,考点分析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课外文言文考点分析:(1)常见文言虚词、重点实词、通假字、重点语句的理解与翻译。
(2)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文段中筛选并提取所要回答的内容。
(3)能分析概括文段的要点和中心。
(4)能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指出文言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2、给指定的诗句,文言语句标示朗读的语意停顿;3、准确辨析相同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和用法;4、能应用文言句式的相关知识理解或翻译句子.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一是要平时掌握好这些常见文言常识的相关知识和规律,学会归纳.二是要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会分析运用,考查的重点也在于“会用”。
二、备考策略,典例剖析基本知识点考点设题为断句、字词理解、重要句子和文段内容的理解。
选材特别注意至今仍在运用的成语、典故、名人以及历史文言小故事。
答题技巧第一.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首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方法指津:(一)通文意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二)抓标志①发语词和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等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前面可断句。
②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③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④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⑤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三)察对话: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四)懂常识此外,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也有助于我们正确断句。
(五)知语法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
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六)明修辞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好用对偶、排比、反复、对比、顶真等常用文言文辞格,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
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依总分示例:“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记》)译文: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
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
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须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
(八)辨句式:1.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的“句式”,如感叹句、骈偶句、问答句、对应句等,利用它们,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正确断句,从而理解句意。
2.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者,……也”这种典型的判断句式。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何……之有”“唯……是……”等宾语前置句式。
3.文言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无乃……乎”“得无……乎”等。
还有“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何以”“于是”“然则”这些复音虚词,记住这些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示例:用“/”给这段话断句并翻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节选自《学记》)参考答案: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第一句,有同学这样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从语感上看,这样读也很上口,但是,从文义上却讲不通。
因此,断句,首先要考虑的是文义的通畅。
)参考译文: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
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
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
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
第二.字词释义:注意联系原句,联系学过课文中的意思;或者联系上下文,也可给这个需加点的词组几个常用的词语,然后把几个词语依次还原到此句中,默读后最终确定一个解释。
还应注意一些词语的活用(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被动用法)一定要译准。
第三.句子翻译:一般要求是翻译出文言虚词、关键的文言实词,省略的要补充,把语意表达完整.注意译准重点字词;注意语序;力求符合原意,译文语句要准确通顺,简洁流畅。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译文时均不作翻译,可直接保留下来。
补,补充原文中所不用的量词以及被省略的成分。
调,即调整次序。
文言中由于一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适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次序。
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第四.内容理解。
考察某一个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代的内容时,一般情况下所指代的内容都是这句话前面的一句话,但有时只是那句话中的一部分内容。
理解文中内容时,也许你读不懂文中每一句话的意思,但你一定能粗略了解此文大致的内容,如果要求用原句回答或没有限制不能用原句回答时,就用原句来回答。
如果要求概括回答时,紧紧抓住你所懂的大意来回答。
给出的语段或材料与选文中的哪个内容相呼应时,最重要的是搞清给出的语段或材料所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在选文中找和其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语句。
第五思想内容评析。
评价某人的人物形象时,你所给出的答案一定要能从文中找到源头,即你的几个要点分别能从文中找到依据。
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或写作手法作出自己的评判。
解答评判类题目,首先要旗帜鲜明地摆出自己的看法:是肯定,还是否定,是提倡,还是批判,或者是一分为二辩证地看。
要明明白白地写出来,如“我认为……是不对的”“我认为……值得提倡”等。
其次,要从不同方面或从正反两个方面表述理由,这一层尤为重要,因为现在不少开放性题目的“评分标准”中都有“言之成理即可”之类的话,换言之,观点、意见可以不同,但一定要持之有据。
模拟习题1.移风易俗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
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注释]:①府:指国库。
②子贡:孔子的学生。
③赐:子贡的名。
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1、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2、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分)模拟习题2.王冕故事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⑥。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蹊(xī):践踏。
②策:通“册”。
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④恬:心神安适。
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⑦被:披。
1、请用“|”线标给句子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2、翻译下列句子。
(1).或牵牛来责蹊田。
(2).曷不听其所为?3、这两段文字说了王冕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三、直击中考,沙场点兵『方法指津』1.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①结合注释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即集中注意力浏览文段一遍,大概明了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前因后果如何,谁说了什么话,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②细看题目,研读字词。
在这一步中,需要一一落实问题中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容易的问题可以在这一步中完成。
③再读全文,加深理解。
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既能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做出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2.掌握几个常见的解题方法。
①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题。
“年且九十”中的“且”是“将近”的意思。
②以注释解题。
③以文旨解题。
有些题目必须先要弄懂全文的主旨,才能回答。
山东泰安市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哀溺文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