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贵州城镇化发展分析

合集下载

贵州推进城乡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对策建议

贵州推进城乡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对策建议

贵州推进城乡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对策建议贵州是中国大陆经济相对较为欠发达的省份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为了促进贵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贵州政府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贵州仍面临着一系列形势和对策的挑战。

本文将对此进行讨论。

一、形势分析1、城乡发展差距存在贵州是一个山区省份,并且其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十分不平衡,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农民收入不高,市场开发程度不够,城乡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据《贵州日报》报道,2019年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未完全缩小。

2、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由于贵州的山区地形和发展条件限制,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到城市就业。

这导致了农村劳动力不足,使农业生产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3、城乡基础设施不平衡城乡基础设施水平不均衡也是贵州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一个严重问题。

相对于城市,农村缺乏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设施,限制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能性。

同时,贵州省城市的公共设施、交通、居住条件等也与其他省份比较相比,存在不足。

4、城乡居民观念不同城乡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存在较大差异。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消除城乡居民之间的差异,培育城乡居民之间的互信,提高彼此之间的认同感,这也是一个挑战。

二、对策建议1、发展多元化经济农业是贵州省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因此应当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多元化经济,提高农村经济增长的规模和质量,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此外,贵州省还应加强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加强农村交通、通讯、供水等方面的建设。

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率,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对城市生活的认知和吸引力。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加强市场营销等,是贵州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这方面,应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通过引入新的农业技术和设备等促进贵州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提高。

贵阳遵义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贵阳遵义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贵阳遵义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贵阳和遵义作为贵州省的两个重要城市,都在不断迎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贵阳和遵义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贵阳,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果。

该市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加快了城市建设和经济转型,逐渐成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化大都市。

当前,贵阳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据统计数据显示,贵阳市的GDP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经济总量逐步提升。

城市建设方面,贵阳市加快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并逐渐成为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市进行投资的重要目标。

贵阳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首先,随着中国内陆开放格局的形成,贵阳将成为重要的物流和交通枢纽。

该市正投资建设贵阳贵安新区,争取成为中国内陆开放的桥头堡,加速整体发展。

其次,贵阳将继续积极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

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贵阳将加大支持力度,助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此外,贵阳还将加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构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遵义是贵州省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目前,遵义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

过去几年,该市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

遵义市的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都保持了较快增长。

一方面,遵义市在优化县域经济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提升了经济发展活力。

另一方面,该市通过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未来,遵义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明确。

首先,遵义将继续推进城市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

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高遵义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其次,遵义将加快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尤其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遵义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产业集群。

贵州经济发展现状

贵州经济发展现状

贵州经济发展现状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多山丘陵的省份。

近年来,贵州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下是贵州经济发展的一些现状:
一、产业结构优化
贵州经济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农业仍占据重要地位,但工业和服务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特色农业、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旅游和金融等新兴产业在贵州得到了积极推进和扶持,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二、扶贫工作取得突破
贵州作为中国的贫困省份之一,扶贫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

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措施,贵州省积极攻克脱贫攻坚的难题,很多贫困地区已经摆脱了贫困,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投资环境改善
贵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有效促进了区域内外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贵州地理环境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了大力推动。

贵州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贵州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如产业升级、创新能力提升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未来,贵州将继续聚焦创新驱动,加强区域合作,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

贵州经济发展引擎:工业化和城镇化

贵州经济发展引擎:工业化和城镇化
I ) 一
较差 , 生产力水 平低 。 目前 , 贵州 城镇 体 系存在 的一 大问题 。是全 省辐射 功能 强的 大城市 只有 贵 阳市 一 座 , 贵 阳市 资金投 入过 于集 中在城市 中心 区 。 围 而 外 的 中心城镇 、 小城镇 发展相 对较 慢 。 限制 了城镇 化 的
发展。
3正 确选择城镇 化 实现 的主要 途径 。 ) 口向 中 . (人 1
1正确认 识城 镇化发展 道路 的现 状 。贵州 有 】 . 3 个 城 市 , 大城 市 1 ( 阳市 ) 没有 大 城 市 , 中 特 个 贵 , 有 等城 市 3个 , 即遵 义 、 安顺 、 盘水 , 小 城 市 9个 。 六 有 建制 镇 有 6 7个 , 中县 城 有 6 9 其 8个 , 口规模 普 遍 人 偏小 。 未能形 成较 大规 模 的城镇 体 系。网 在城镇 体 系 结 构上 表现 出明显 的行 政 特征 。依次 表现 为省 域 中 心城 市 为省会 贵 阳 ,地 市 中心城 市为 各地 州市 政府 所 在城 市 , 区域 中心 城镇 为县 政府所 在 中心 城镇 , 县 以及 一 般城镇 ;在 空 间分 布上表 现 为以贵 阳市 为全 省 中 心城 市 , 主要 城 镇 沿 贵 昆铁 路 、 黔 铁路 、 渝 湘黔 铁路 、黔桂 铁 路等 四条 铁路 线和 2 0 3 0两条 国道 1 、2 公路 线 展 开 , 贵 阳 、 义 的城市 周 围 , 在 遵 城镇 分 布较 密集 , 而省 际边 界 地 区城镇 规 模 小 量 少 、 展 能 数 发 力弱 , 是贫 困 山区和 多 民族 聚集 的地 区 。 多 生态 环境
加快 城镇 化进程 、 进城 乡协 调发 展 , 促 实现 贵州 经 济社会 发展历 史性跨 越 。z l 年 贵州城镇 化率为 01 3 % 。 于全 国平 均水平 l . 百分 点 , 镇人 口比 l 低 6 7个 城 例低 , 市数量 少 , 城 城市 规模 小 , 合实 力弱 , 综 基础 设 施差 。 城镇管 理亟 待加强 。 城镇化 水平低 , 圆 已经 严重 制约 贵州 实现 历史性 跨越 、全 面建 设小 康社 会 的进

贵州城镇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贵州城镇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国民经济学专题结课论文题目:贵州省城镇化现状及问题分析培养单位:数学与统计学院专业:12级国民经济学学生姓名:申恒学号:20121111131002授课教师:张晓阳2013 年12 月贵州城镇化现状及问题分析摘要:贵州城镇化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对贵州城镇化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进一步推进贵州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和谐有序的发展, 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重组,与此同时,要推进贵州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在加强基础建设的同时,要突出贵州的民族文化特色。

关键词:贵州;城镇化;发展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就业结构非农化重组的一系列制度变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工业、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聚集,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生活方式向多元化、社会化发展。

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城镇人口占人口的比重来衡量。

目前,贵州进入了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贵州的城镇化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与全国城镇化水平相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贵州城镇化现状分析(一)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贵州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步伐,城镇人口数量迅速增加,比重迅速增大,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2001——2012年,城镇人口由910万人迅速增加到1268万人,城镇化水平由23.96%迅速提高到36.5%,平均每年提高1.14个百分点,由“诺瑟姆曲线”可知贵州的城镇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同时,统计数据还显示2012年城镇从业人员达到596万人,比2001年的199万人增加了397万人,增长了199.5%。

我们知道,城镇是二、三产业的集聚地,城镇就业人口的增加,为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这就为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2011年,贵州新设立了2个地级市即毕节市和铜仁市,截至2012年底贵州设市城市共有13个,地级城市6个,县级城市7个,建制镇729个。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完整版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完整版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摘要:贵州省是西南地区一个落后的省份,其经济水平始终处于全国最低层。

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状况,使当地的经济格局具有地域特色,经济发展同时面临机遇与困难。

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贵州经济水平落后的原因,并提出了儿点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办法。

关键词:贵州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发展方略1. 贵州经济现状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东部,省会是,东毗、南邻、西连、北接和。

面积约17. 6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8 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7. 9%吧大多数人对贵州的认识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业等重化工业,极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改善了地区人民的生活,贵州的经济面貌也因而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与周边省区乃至西部省区的平均水平相比,贵州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

与此同时,贵州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却更加突出,如: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三农”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等等®总体来说,贵州一直处于一个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状态。

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社会发展滞后,人均水平低;二三产业不发达,结构产业低;区域发展不平衡閃】。

但是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发展,贵州特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区域经济特色,即,以贵阳为中心的“中心一一外围”的空间结构型式。

交通便利,经济发展的基础好的省地市往往为经济政5]治中心,而经济次发达县市主要分布于各地州市政府所在地和贵阳周边,经济欠发达县市有主要位于贵阳市和遵义市发达地区的外圉,这些区域与贵阳市和遵义市的经济联系密切,体现了经济空间上明显的集聚和扩散效应,黔中经济区地雏形基形成。

贵州省城镇化的特征与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城镇化的特征与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城镇化的特征与发展现状分析梁玉磊【摘要】贵州省地处西南,由于地理位置较其他省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城镇化的推进比较缓慢,本文通过梳理对贵州省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以及政策环境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贵州省城镇化取得的成就和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年(卷),期】2017(016)018【总页数】3页(P99-101)【关键词】城镇化;人口结构;区域发展【作者】梁玉磊【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高原山地居多,在贵州省内没有平原,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地,平地很少,受到这种局限性,贵州省在实现城镇化布局方面较其他省份更为艰难,其城镇化率明显偏低,2015年贵州省的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其他省市弱,其城镇化率为42.01%,排名全国末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4.09%,较周边四川、云南湖南、广西省份分别低6.29、1.99、9.51、5.99个百分点。

(一)城镇化水平偏低。

由于贵州省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土地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石漠化十分严重,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城镇化,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情。

2015年,贵州省GDP全国排名第27位。

人均GDP为3,020美元,位居全国倒数第二。

同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59元/人,而贵州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80元/年,全国排名28位;全国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10,772元,而贵州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387元,全国排名28位。

这两项指标反映出贵州省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的生活质量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贵州省工业化显著滞后于城镇化。

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保持着步调的一致性,即城镇化水平越高则工业化水平越高。

2014年,贵州省城镇化水平为40.01%位于全国倒数第二,超过200万人口的大城市只有贵阳市,全省9个市(州),其他的市人口都不足200万;工业化水平为33.895%,全国其他城市中,城镇化水平和贵州省相当的只有新疆地区,而贵州省工业化水平比新疆还低;而与全国其他城市工业化水平和贵州省水平相当的云南、甘肃等地相比,贵州省的城镇化率与之持平。

(完整版)贵州城镇化发展分析

(完整版)贵州城镇化发展分析

贵州城镇化发展情况分析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2010年以来,在经济发展带动下,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

一、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现状(一)城镇规模明显扩大,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

一是城镇人口迅速增加。

2014年全省城镇人口为1403.57万人,比2010年增加227.32万人,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3.81%提高到2014年的40.01%,2011-2014年年均提高1.55个百分点。

二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973平方公里增加到2014年的13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比重由0.55%提高到0.78%。

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2014年全省城市人均道路面积9.3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3.07平方米;供水综合生产能力由2010年的352万立方米/日增加到2014年的371万立方米/日;燃气普及率由2010年的54.5%提高到2014年的60.3%;城市电话用户由2010年的248.24万户增加到2014年的261.36万户,占全省电话用户的77.07%。

(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城镇环境进一步优化。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支撑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2014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03.86亿元,是2010年的4.11倍。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由2010年的556.69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187.67亿元。

城市环境和城镇面貌明显改观。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5.33平方米增加到7.9平方米;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由2010年的170万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196万立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10年的45.4%上升为2014年的72.6%;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由2010年的27.42平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36.58平方米。

(三)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就业拉动作用明显。

贵州省经济发展分析

贵州省经济发展分析

贵州省经济发展分析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国家级贫困县改革开放试验区和多彩贵州旅游年示范省。

近年来,贵州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之一。

本文将对贵州省的经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

一、贵州省的地理特点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山地面积较大,地形复杂。

该省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适宜,降水充沛。

这些自然条件为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二、贵州省的经济状况贵州省以农业为主导,农产品生产占据了其经济的重要地位。

同时,贵州也是中国产茶大省,茶叶出口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此外,贵州还以煤炭、铝业、冶金、能源等工业为支撑,其工业发展也相当活跃。

然而,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该省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速度。

另一方面,由于地理条件限制,草地和山地面积较大,农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需要加大对交通和农业发展的投资力度,以进一步促进贵州省的经济增长。

三、贵州省的优势产业1. 旅游业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黄果树瀑布、贵阳花溪公园、遵义会议旧址等著名景点。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贵州省的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贵州省也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发展,通过全域旅游战略,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业在经济中的地位。

2. 矿业贵州省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和铝土矿资源。

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贵州省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另外,贵州省还发展了锌、铅、银等有色金属矿业,为贵州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农业贵州省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等。

该省还拥有丰富的农特产品,如贵州毛尖茶、黔味五花肉等,深受市场欢迎。

贵州省还注重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贵州省的发展战略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贵州省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战略。

首先,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贵州省的交通运输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便利。

其次,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研究

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研究
关键 词 :城镇化 ;城 市经济 圈;基础设 施 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 ( 一) 城 镇化发展 水平较低 、城镇体 系不 完善 贵州省现有建制市 1 3 个 ,其 中贵 阳、六盘水 、遵义 和安 顺 为地级市 。从城市数量上看 ,贵州省 的城市数量较少 。从 分 布上看 ,三个 中等城市分别位于贵州 中部 、西部和北部 , 也 即是整个东部和南部都只有人 口不足 2 0万的小城市 , 贵州 省 只有 贵阳市的非农人 口突破了 1 0 0万 ,列入 了大城市 的行 列 ,其余 1 2 个市 的非农人 口都不足 5 0 万 ,因此 出现 了大城 市 断层 的现象 ,而 中等城市也只有 3 个 ,大部分 为非农人 口 不足 2 0万人 的小城市 ,小城市 的比重 占到了 6 9 . 2 3 %。这样 的城镇 等级结构和分布极大地制约了贵州城镇化 的发展 。 1 、由于具有一定规模建制市数量过少 , 无法带动全 省城 镇化水 平的提高 。 大城市出现结构 断层 ; 中等城市数量不足 ; 小城 镇数量多 、规模过小 的特点使得城市 间聚集作用 和辐射 作用有 限。 2 、 不能充分发挥省会贵 阳市在区域经济 中的核心 和增 长 极 的作 用。贵 阳作为贵州唯一的特大城 市,虽然在产业 、资 本 、技 术 、人才 、信息等方面形成 了强大 的聚集效应 , 但 缺 乏其他 大城市的承接 ,无法很好地通过 中等城市 和小城市 向 更 为广阔的经济腹地扩散 ,从而严重地影 响了整个 贵州省城 镇化 的发展 。 3 、城镇体 系不完善 , 存 在着特大城市首位度过高 ,造成 城市 中心区功能过度强大 ,城 市过 于稠密加重 了贵 阳市的城 市 问题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 、土地价格 和住房价 格上涨 ,增 加 了聚集于城区的企业 的生产费用 ,产生 了大量 的外 在成本 ,反而带来聚集的不经 济。

“十二五”时期推进贵州省城镇化战略重点分析——基于城镇化发展产业支撑

“十二五”时期推进贵州省城镇化战略重点分析——基于城镇化发展产业支撑

在中国都走不通 ,他们针对上述理论 的缺点 ,提 出了自己 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因此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城市人 口
的主张,认为一 国的城市规模水平取决于产业发展状况和 人 口迁移成本 ,我 国应该通过改革促进产业发展 ,并减少
比重 才能 提高 g ] 1 3 0 %;在加 快发 展 阶段 , 由于 工业 基础 已经
下 几 个 方 面 :一 是 农 业 驱动 机 制 ;二是 工 业 驱 动 机制 ;三
美 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提出了工业化与城市化一 般 是第三产业驱动机制 ;四是制度变迁的推动作用 ;五是 比 变动模型。该模 型认为 ,工业化的演进 和产业结构的调 整 较 利益 的推动 作用 。 带动 了城市化水平 的不断提高。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伴 而
大。
( 4 ) . 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和数学 回归 方法建立了 “ 发展模型” ,他采用这一模型对世界部分 国家
城 镇 化 水 平 进 行 测算 的结 果 表 明 ,城 市化 率 与人 均 G D P 之 间有 较 高 的正 相 关 性 ,经 济 发 展 水平 越 高 ,城 市 化 水 平 也
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和托达罗分别提 出了城市化的模 表 现 为 “ 逆城 市 化 ” 。 型 ,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针对不 同的情况,阐释了各
自独 到的见解。前者提倡发展单一 的大城市 ,后者则主张 论做了具体解释: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农村人 口占绝对优 发展 中小城市。我 国经济学家杨小凯等人认 为这两条道路 势,工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工业提供 的就业机会有限,农
远 的影响。当前 ,贵州省正处于加快城镇化发展 的关键 时 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城市化水平。 期 ,借鉴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理论和成功经验 ,以战略眼光 和思维 ,谋划贵州城镇 化的发展 ,对促进贵州省实现又好

交通条件支撑下的贵州特色城镇化发展格局

交通条件支撑下的贵州特色城镇化发展格局
Ke r s G i o rv n e r b iai n;s p r n o dt n;t n p r t n y wo d : u z u p o i c ;u a z t h n o u p t g c n i o r s ti o i i a o ao
化进程取得 了长足的发展 , 与全国相比, 但 贵州城
第 6卷
第 4期
贵 阳学 院学 报 ( 自然 科学版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刊 ) 季
J R ̄AL OF GUI OU YANG C 】 G OL正 E
Vo . No. 16 4
21 年 1 01 2月
N t a c ne Q at l) a rl i cs( u r r u Se ey
De . c 201 1
交通条件支撑下的贵州特色城镇化发展格局
单 晓 刚
( 贵州省城 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贵州 贵阳 500 ) 504

要 :“ 十一五 ”末贵 州城镇化水平 已突破 3 % 的 门槛 ,进入 了加 速发展 阶段 。进 入 “ 0 十二五 ”贵 州适 时
提 出了工业 强省和城镇 化 带动 战略。交通是 贵州城镇化发展 最根本 的支撑条件 , “ 十二五 ”期 间贵 州将 建成 各种 交通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省 内交通 干线 网络 ,有 必要构 建在交通条件 支撑下 的贵州特 色城镇 化发展 总体 格 局 ,找准贵 州城镇化快速、有序发展 的方 向。 关键词 :贵 州省 ;城镇化 ;支撑 条件 ;交通
1 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基本特征
1 1贵州城 镇化 发展 现状 .
镇化发展尚有相当大 的差距 。这种差距体现 了我 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明显的从东部、 中部到西部 的由高到低 的梯度发展状态 , 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

贵州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贵州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重点领域
贵州省将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 经济发展;同时,也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动旅游产业 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预测结论
贵州省未来几年的生态环境发展将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 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 好的生态保障。
CHAPTER 04
贵州省发展策略状及未 来趋势分析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21
目录
• 贵州省发展现状概述 • 贵州省发展优势分析 • 贵州省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贵州省发展策略建议 • 结论
CHAPTER 01
贵州省发展现状概述
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与四川 、重庆、广西、云南等省份接壤

预测分析
贵州省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未来几年也有望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其中,旅游 业、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将成为贵州省未来发展的重点。
重点领域
贵州省将重点发展旅游业,推动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品创新和旅游品牌推广;同时,也 将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此外,高新技术产业也将成为 贵州省发展的重要方向,重点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 煤炭、磷矿、锰矿等矿产资源,
以及农业、林业等生物资源。
贵州省拥有独特的气候条件,适 宜发展旅游业和农业。
经济发展现状
贵州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 近年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和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 。
贵州省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但 现代工业和服务业正在逐步发 展。
贵州省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和农 村改革,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 一定成绩。
能源开发潜力大
贵州省内的水能、风能、太阳能 等新能源开发潜力大,为未来能 源结构多元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贵州绿色城镇化发展思考

贵州绿色城镇化发展思考

贵州绿色城镇化发展思考摘要:绿色城镇化既是城镇的发展与绿色发展相结合,也是城镇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以达到人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对贵州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市民化问题,要从政策制度上加以解决。

进一步加快贵州省绿色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推动贵州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城镇化;失地农民;进城务工农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伴随这一过程,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城镇产业逐步壮大、升级,城镇质量得到提高,城镇进一步发展。

同时,城镇物质文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

贵州城镇化过程同样存在着“不完全城镇化”带来的失地农民、进城务工农民市民化问题,但因其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的独特性,贵州绿色城镇化发展路径有其特殊性。

一、贵州城镇化发展各阶段特点1.建国前贵州省城镇化发展距今四五千年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贵州赫章、兴义、水城等地出现了早期的定居点。

春秋战国时期,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楚国的管辖范围,由于政治经济活动的需要,出现了早期的城邑。

西汉后期,郡县制在贵州部分地区逐渐推广起来。

此后的近1800年里,随着历代王朝的更迭,贵州行政区划也多次发生变更。

到清朝雍正皇帝时期,随着贵州“改土归流”的实现,土司制度的废除,残存的奴隶制也完全被废除,促进了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贵州城镇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大量企业、学校、政府机关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城镇的发展。

这一时期贵州城镇发展有以下特点:一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促进这一时期贵州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二是城镇的行政职能大于经济职能;三是许多城镇是在明清时期刚刚发展起来的,历史较为短暂,城镇规模较小,综合实力较弱。

2.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贵州省城镇化发展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贵州省城镇化发展波动较大,与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密切相关。

1949-1958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处于恢复发展期平稳增长,1958-1960年处于“大跃进”盲目冒进时期,贵州省城市人口比重年增长率达到6.55%。

贵州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贵州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贵州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摘要】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落后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贵州要走向现代化,城镇化是重要的发展战略选择。

【关键词】贵州城镇化经济发展一、引言城镇化,即城市化,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在人口、资源等要素向城镇流动、聚集或城镇自身的发展及素质提高,是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进一步分工而产生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及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为与国家公布的正式文件的提法一致,本文涉及的“城镇化”与“城市化”是同一个意思。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状况来看,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其城市化水平也较高;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其城市化水平也较低,可以说,经济发展的历史也就是城市化实现的历史。

栗战书指出:贵州未来最具潜力的发展动力在城镇化,最雄厚的内需潜力也在城镇化,抓城镇化就抓住了投资拉动的助推器、抓住了加速发展的牛鼻子。

从做好“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的需要来看,贵州贫穷,表现在农村,根子在城市,根本出路在城镇化。

本文采取对比法,从贵州与全国部分省市的数据对比,为分析贵州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问题作铺垫。

对城镇化水平的衡量,采用城镇化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经济发展水平,采用gdp或人均gdp来衡量。

二、贵州发展现状(一)贵州省城镇化现状(二)贵州省经济发展现状(三)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三、建议要致富,先修路。

未来三年,贵州将完成投资4000亿元,新建成高速公路2500公里以上,通车里程5100公里。

到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

高速公路如大动脉,城镇化和工业化犹如贵州经济起飞的两翼。

首先,完善城镇化布局,加快黔中经济区城市带建设,发挥黔中经济区带动效应。

加快贵阳现代大都市建设,推动次级城市发展,打造一批大中城市,以贵阳至遵义、安顺、都匀和凯里等若干大中小城市群构建形成,带动全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贵州省黔南州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研究

贵州省黔南州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研究

贵州省黔南州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研究摘要:本课题组通过对贵州省黔南州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基本情况及现状的综合调研,提出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本地区“十二·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阐述了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问题,思路,对策Abstract: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national regions in qiannan from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basic situation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the main problem exist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 “twelve · five” plans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thoughts and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the urb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questions,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一、黔南州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现状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辖地历史源远流长。

黔南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东与黔东南州相连,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址,北靠省会贵阳。

全州辖2市9县1自治县,共97个镇,7个办事处,124个乡,12个民族乡,总人口3973600人,土地总面积26197平方公里,居住着布依、苗、水、侗、瑶、毛南、汉等36个民族。

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情况的实证研究

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情况的实证研究

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情况的实证研究【摘要】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情况。

对贵州省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了详细描述,指出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然后,通过对协调发展情况的分析,揭示了其中的关键因素和发展趋势。

提出了相应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希望能够为贵州省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为贵州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影响因素、对策、结论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省是一个多山地、多河流的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在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三农”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推动,贵州省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贵州省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主要以传统的农副产品加工和采矿业为主,缺乏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撑。

城镇化进程虽在加快,但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城镇化率相对较低。

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农民收入较低,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意识不强。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分析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情况,探讨其协调发展的路径和策略,为促进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对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这对于推动贵州省经济结构升级、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情况,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发展现状,有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进一步改进政策和推动发展提供指导。

贵州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贵州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贵州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摘要:由于历史、地理环境、文化和政治等因素,贵州的经济水平始终处于全国最低层。

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状况,使当地的经济格局具有地域特色,经济发展同时面临机遇与困难。

新时期情况下贵州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远去,国家政策的支持,自身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这些都将是大环境下贵州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要在了解贵州经济发展进程现状下对这些环境进行分析,为贵州经济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贵州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发展方略1. 贵州经济发展现状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经济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县域经济也不断壮大,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农业生产积极向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夏粮产量269.45 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 1.8%。

另外,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产量保持增长。

其中,油菜籽产量89.12 万吨,再创新高,增长 2.8%;茶叶、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实现快速增长。

(二)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贵州省先后出台了支持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制定了白酒、卷烟、装备制造、化工等行业振兴计划,深入开展“双服务”行动、“百千万”工程。

自上半年以来,工业经济增势稳定,连续 4 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

前三季度,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21.56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

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542.40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503.88 亿元,增长 5.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273.35 亿元,增长 6.1%。

以大数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68.2%,增长效果显著。

(三)服务业提速发展。

贵州省出台了“物流业”、“健康养生业”等发展规划,着力巩固和培育服务业增长点,服务业经济实现提速较快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城镇化发展情况分析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2010年以来,在经济发展带动下,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

一、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城镇规模明显扩大,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

一是城镇人口迅速增加。

2014年全省城镇人口为1403.57万人,比2010年增加227.32万人,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3.81%提高到2014年的40.01%,2011-2014年年均提高1.55个百分点。

二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973平方公里增加到2014年的13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比重由0.55%提高到0.78%。

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2014年全省城市人均道路面积9.3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3.07平方米;供水综合生产能力由2010年的352万立方米/日增加到2014年的371万立方米/日;燃气普及率由2010年的54.5%提高到2014年的60.3%;城市电话用户由2010年的248.24万户增加到2014年的261.36万户,占全省电话用户的77.07%。

(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城镇环境进一步优化。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支撑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2014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03.86亿元,是2010年的4.11倍。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由2010年的556.69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187.67亿元。

城市环境和城镇面貌明显改观。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5.33平方米增加到7.9平方米;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由2010年的170万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196万立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10年的45.4%上升为2014年的72.6%;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由2010年的27.42平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36.58平方米。

(三)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就业拉动作用明显。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4142.74元增加到2014年的22548.21元;人均消费性支出从2010年的10058.29元增加到2014年的15254.64元。

城镇就业增长明显。

全省城镇就业人员从2010年的525.76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690.28万人。

全社会就业人口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2010年的68.3%下降至61.32%,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2010年的11.49%和20.21%分别上升至2014年的15.26%和23.42%。

二、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水平低,与全国差距大。

2014年,贵州城镇化率比全国低14.76个百分点。

分省份看,全国有19个省份城镇化率在50%以上,最高的上海市为89.60 %;10个省份城镇化率在40-50%期间;贵州城镇化率列全国倒数第二。

主要原因是大城市少,规模小。

全省9个市(州),市区人口在200万人以上的只有贵阳市,100-200万人的城市只有遵义市,50-100万人的城市有4个(六盘水市、安顺市、铜仁市、凯里市),其余均不足50万人。

表1 2010-2014年贵州与全国城镇化水平比较
单位:%
(二)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

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国(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其城市化率会超过50%;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GDP)的合理比值在1.4-2.5之间。

就贵州情况看,2014年全省人均GDP达到26393元人民币,为4295美元,但城镇化率只有40.01%;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比值为1.187,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表2 2010-2014年贵州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
(三)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大。

2013年全省9个市州中,只有贵阳市城镇化率超过50%;遵义市、六盘水市、黔东南州和安顺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没有超过50%;黔南州、铜仁市、黔西南州和毕节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省城镇化水平最高的贵阳市,高于城镇化较低的毕节市38.07个百分点,差距太过明显。

图3 2013年全省分市州城镇化率
资料来源:省城镇化建设领导小组监测核算数据。

(四)城镇中心区域与乡村的地理连接程度不高,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制定的《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凡居住在属性为“城镇“的地域上的常住人口,均统计为城镇人口。

在统计上认定城镇与乡村属性重要依据就是城区、镇区的实际建设及与周边村级区域连接的状况。

目前国家认定为城镇的区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主城区、城乡结合区、镇中心区、镇乡结合区,特殊地域(包括独立工矿区、开发区、大专院校等)。

当前全省城镇化水平的提升,除了城区规模扩张等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乡改镇”等行政区划的调整手段以及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流动而实现的。

存在着基础薄弱,县城区、镇区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镇设施连接不紧密。

三、对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结构,以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

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看,工业化决定城市化,城市化反作用于工业化。

2014年全省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2662.72万人,占总人口的75.90%,充分利用好劳动力资源,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发展,特别是发展与农业生产相衔接的加工业,发展面向农村和农民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业,既可大幅提高初级产品的附加值,
提高农民收入,缓解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还能为剩余农村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进而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发展。

(二)积极引导,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积极引导人口梯度转移,实现劳动力有序流动。

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坚持就近转移与异地转移相结合,建立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机制,积极稳妥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等一系列问题。

通过政府和舆论引导,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以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为重点,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

鼓励和支持有一定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育返乡创业典型,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科学规划,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进一步探索城乡建设规划和国土整治规划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统筹市中心城区、中心城镇、中心村的整体规划。

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区分城市近郊、远郊、偏远地区的不同情况,统筹考虑经济实力、产业基础、人文历史、交通状况等因素,有区别、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根据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需要,加大对城市水、电管网设施、公共交通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投入,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充分考虑到城市扩张中农村人口迁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城市对劳动力吸纳消化能力。

(四)改革创新,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县改市”、“乡改镇”等行政办法只是从表面上提高城镇化水平,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人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甚至还可能因拆迁、征地等丧失土地使得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影响全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结构的改善。

只有加大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力度,探索建立市场化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培育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使转让土地的农民获得到城市生存发展的资本,让得到土地的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逐步实行以“土地换社保”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只有加快建立完善全省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营造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的政策环境和各类资本向城镇聚集的投融资环境,才能为推进新型城市化提供制度保障,最终实现城乡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