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生理角度分析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完整
③左心室除极在除极开始后0.04s左右,室间隔 和右室的绝大部分已除极完毕,只有左室侧壁和 右室后基底部除极仍在进行,所以又称0.04s向 量或最大向量,其方向指向左后。④基底部除极 当除极至0.06s时,只剩下左室后基底部和室间 隔的一小块基底部除极仍在进行,故又称终末向 量,其方向指向右后(相当于265度左右)。
四、心电图导联体系: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 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种记录心 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电图导联。电极位 置和连接方法不同,可组成不同的导联。在长 期临床心电图实践中,已形成了一个由 Einthoven创设而目前广泛采纳的国际通用导联 体系,称为常规12导联体系。
QRS
V1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
QRS
P T
V1
V2
V2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
V1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
QRS
P T
V1
VV23位于VV2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位于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
QRS
P
T
V4
V1
V2 V3
V4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J点
•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 大多数在等电位线上
除极完毕后,心 室的缓慢和快速复极 过程分别形成了ST段 和T波;
ST-T
T波
T波(T wave): 由心室复极化形成,正常情况下, T波的方向大多和QRS主波方向一致
T 波的各种形态
T波
• 形态:两支不对称,上升支平缓,下降支陡 • 方向:I、II、V3-V6导联直立,avR倒置
– avR、V1导联主波:向下 – 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
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特点
ST段及T波:代表心室复极,下移小于0.05mV; 上抬V1-V2小于0.3mV,V3小于0.5mV,V4-V6及 肢体导联小于0.1mV。T波在I、II、V4-V6直立, aVR倒立。 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和心室复极时间,长短与 心律快慢有关。390ms<QTc间期<450ms。 心电轴:正常心电轴范围为-30°到90°。
窦房传导阻滞
常见诊断
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PR间期固定,>0.20s,P波后无脱落的QRS-T 波群。 二度I型: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出现一次心室漏搏, 脱落前PR间期最长,脱落后PR间期最短。 二度II型:P波突然受阻出现一次心室漏搏,其前面的 PR间期都固定。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半数以上P波未能下传,房室传导 比例<2:1。 三度:心房跳心房,心室跳心室(逸搏心律),P波与 QRS波群没有固定关系,心房率大于心室率。
正常心电图特点
P波:代表心房除极,在I、II、aVF、V4-V6导 联直立,aVR倒立,肢导振幅<0.25mV,胸导 <0.2mV,时限<0.12s。 PR间期:P波+PR段,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 室开始除极的时间,为0.12-0.20s。 QRS波:代表心室除极,时限<0.12s,胸导R 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V1的R/S<1,V5的 R/S>1。V1、V2多呈rS型,V5、V6为qR、 qRs、Rs、R型。
常见诊断
导联与心室部位及冠脉血供关系:
II、III、aVF I、aVL、V5、V6 V1-V3 V3-V5 V1-V5 V7-V9 下壁 侧壁 前间壁 前壁 广泛前壁 正后壁 右冠脉或回旋支 前降支的对角支或回旋支 前降支 前降支 回旋支 回旋支或右冠脉
心肌梗死
常见诊断
右束支传导阻滞:V1、V2导联为rsR’或M型。I、 V5、V6导联S波增宽而有切迹。aVR呈QR型,R波 增宽有切迹。
心电图的形成原理
+20 0
1
R波
0
-60 -90 (mV)
J点
向 内 的 Na+ 流与向外的K+ 流 迅速达到平衡, 使细胞内电位接 近零电位水平, 在动作电位曲线 上形成一高平线, 称为动作电位2 相。相当于单极 电图或临床心电 图的S-T段。
+20 0
1 2
R波
0
-60 -90 (mV) ST
2相末时, 细胞膜对 K+ 的 通透性大大增加, 故 K+ 从膜内高 浓度处加速外渗, 使细胞内电位迅 速下降,变为负 电位,相当于单 极电图或临床心 电图的T波。
T
需要注意,在正常人的心电图中,记录到 的复极波方向常与除极波主波方向一致,与单 个心肌细胞不同。这是因为正常人心室的除极 从心内膜向心外膜,而复极则从心外膜开始, 向心内膜方向推进,是因为心外膜下心肌的温 度较心内膜下高,心室收缩时,心外膜承受的 压力又比心内膜小,故心外膜处心肌复极过程 发生较早。
+20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2
R波
0
-60 -90 (mV) ST T
3
当细胞内 电位终于恢复 到 -90 毫 伏 并 维持在此水平 上,即为静息 膜电位,这个 时期称为4相。 4相相当于单 极电图或临床 心电图T波后 的等电位线。
+20 0
1
R波
2 3
T ST
0
-60 -90 (mV)
4
从 0相 开始到4相 开始的时间 称为动作电 位的时限, 相当于Q-T 间期。
a b c
a’ b’ c’
A
B
d
综合向量
d’
心电图的电生理基础
QRS对应心室的收缩期,ST段和T波对应心室的 舒张期。 D、T波反映了心室复极化。
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内科 吴旭辉
下列关于P波的描述中,哪个是正确的?
+
++
2.0mmol/L
150mmol/L
K+ Na+
Ca++
0.1μmol/L
25mmol/L
闸门 7
心内科 吴旭辉
心肌静息膜电位的形成
-80~95mv
+ +
+
+
+
+
+
+
+
+
+
+
+ ++ +
++
细胞内外的电位差就这样测量
那么多离子, 哪个最主要?
Nernst方程
跨膜电位 相当于
K+的平衡电位
8
心内科 吴旭辉
20
0
0
-20
3
1 2
-40
4
0
3
-60
-80 三大差别
-100
4 11
心内科 吴旭辉
自律性
• 近端起搏细胞------fail to “fire” • 远端起搏细胞------Escape rhythms • 自律性增加:
– 疾病 – 药物 – 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
• 谁是叛逆者?
从电生理角度分析心电图
肢体导联:包括肢体导联I、
II、III及加压肢体导联aVR、 aVL、aVF。
胸导联:V1-V6
2、胸前导联与电极的位置
胸前导联(precordial leads)
前
锁 腋腋
正 中
骨 中
前中
线
线 线线
V
1
V
2
V3 V4 V5 V6
心电图图形描绘
定标电压1cm=1mV,纵坐标每一小格=0.1mV 横坐标每1大格分为5小格,每小格=0.04sec
5 、左室肥大
复习:1、左心室是所有心腔中最厚的。 2、除极的方向是由窦房结指向左心室,而
背离右心房、右心室。
左心室肥厚时可产生在高度、深度都 增大的QRS综合波,在胸导联中最明显。
我们知道:
V5导联是面向左心室的,故左心室肥厚时, 增大的除极波必然朝着V5导联移动,结果就出 现V5出现高大的正向波(R波)。
2、逸博与窦性停博
3、快速节律 a 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室性)
b 心房纤颤 心房扑动
c 心室纤颤 心室扑动
4、无规律节律
窦性心律失常、游走心律
1.1房性早搏 特点: 1、提前出现一个变异的P’波,与正常P波不同。 2、QRS波不变形,P’-R>0.12s; 3、代偿间歇常不完全。
心肌细胞的数量或心肌厚度 探察电极与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 不同部位心肌细胞电刺激传导时间
心电图各波段的 组成(3波3期)
1、P波 2、P-R间期 3、QRS波群 4、ST段 5、T波 6、Q-T间期
R
心脏除、复极与心电图关系示意图
心电图导联
标准导联共包括12个导联 6个肢体导联 6个胸导联
心电图电生理课件
实时监测心电图,能够及时发现心脏并发症或手术后的心脏功能变化,以便及时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06
心电生理检查技术
心电生理检查的基本方法
体表电位测量法
通过测量体表各部位电 位变化来分析心脏电活 动。
侵入性电位测量法
通过将电极插入心脏或 胸腔内直接记录心脏电 活动。
信号平均技术
通过对体表电信号进行 多次叠加平均,以提高 信号的信噪比,用于检 测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
效果。
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心肌缺血
心电图能够检测到心肌缺血时的心电活动异常,如ST段压低或T波 倒置等。
心律失常
心电图可以记录心脏的节律和电活动,帮助诊断各种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
心电图能够实时监测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 诊断依据。
心电图在手术前后的应用
手术前
心电图可帮助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对于存在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 相应的治疗后再进行手术。
1. 收集病史
了解患者的心脏病史、症状发生的时间、频率 和诱因等。
01
3. 心电图检查
通过心电图机记录心脏电活动,观察 心脏节律、波形和传导情况。
03
5.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心动图、心脏CT等,了解心脏结构和 功能状况。
05
02
2.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 吸等。
04
4. 动态心电图监测
P-R间期
正常为0.12-0.20秒,反映 心房到心室的传导时间。
正常P波
形态
正常P波呈圆顶状,时限小于 0.12秒。
电压
正常肢体导联P波电压不超过 0.25毫伏,胸导联不超过0.20毫
心电图讲解PPT课件
体表,形成电位差,被心电图机记录下来即为心电图。
心电图记录方式
02
通过电极在体表特定部位记录心脏电活动,常用导联包括标准
肢体导联和加压肢体导联。
心电图波形与心脏电活动对应关系
03
P波代表心房除极,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T波代表心室复极。
心电图导联系统
01
02
03
标准肢体导联
包括Ⅰ、Ⅱ、Ⅲ导联,反 映心脏电活动在额面的投 影。
起搏器心电图
安装心脏起搏器后,心电图上可见起搏信号及其后的心室或心房反应,
有助于评估起搏器功能。
04
典型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演示
心肌缺血/梗死案例分享
案例介绍 展示一份典型的心肌缺血/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包括波形 特征、ST段改变等。
波形分析
详细解析心电图中各个波形的意义,如P波、QRS波群、T 波等,以及它们在心肌缺血/梗死时的变化。
案例介绍
展示一份综合多种异常心电图特征的案例,包括心肌缺血/梗死、 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等。
波形分析
详细解析心电图中各个波形的变化,以及它们与不同心脏疾病的关 系。
诊断思路
总结面对复杂心电图时的诊断思路和方法,如结合患者病史、症状 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05
心电图检查注意事项及误 区提示
检查前准备工作建议
T波
代表心室复极的电位变化,形 态圆钝。
U波
位于T波后的小波,代表心室 后继电位。
心率与心律判断方法
心率计算
通过测量R-R间期(两个相邻R波 之间的距离),计算每分钟心跳次 数。
心律判断
观察心电图上P波和QRS波群的规 律性,判断心脏节律是否整齐。
心脏节律性分析技巧
《临床心脏电生理入门与起搏心电图基础》记录
《临床心脏电生理入门与起搏心电图基础》读书记录目录一、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 (2)1.1 心脏的电生理活动 (3)1.1.1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4)1.1.2 心脏的传导系统 (5)1.2 心脏的电生理检查方法 (6)1.2.1 心电图 (7)1.2.2 心内电生理检查 (8)二、心脏起搏心电图基础 (9)2.1 起搏器的基本原理 (10)2.1.1 感应器和起搏器的结构 (11)2.1.2 起搏器的起搏和感知功能 (12)2.2 起搏心电图的表现 (14)2.2.1 正常起搏心电图 (15)2.2.2 异常起搏心电图 (17)2.3 起搏器植入术及术后管理 (18)2.3.1 手术步骤 (19)2.3.2 术后注意事项 (20)三、临床心脏电生理与起搏心电图的应用 (21)3.1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22)3.1.1 心律失常的类型 (24)3.1.2 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 (25)3.2 心脏起搏器的个性化应用 (26)3.2.1 起搏器参数的调整 (27)3.2.2 起搏器并发症的处理 (29)3.3 心脏电生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30)3.3.1 心脏电生理研究的新技术 (31)3.3.2 心脏电生理研究的新理念 (32)一、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在临床心脏电生理领域,了解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心脏电生理是指心脏在生理条件下产生的电活动过程,包括心脏起搏和传导系统。
心脏起搏是指心脏自身的节律控制,即窦房结通过一系列的传导途径,使心脏按照一定的节律收缩。
传导系统主要包括心房、心室和房室结等组织,它们共同参与到心脏的电活动过程中。
心脏起搏信号主要来源于窦房结,它是一种自主节律的起搏点,位于右心房上部。
窦房结所产生的冲动经过房间隔传导至心房肌细胞,然后通过心房传导系统进入右心室。
右心室的收缩与左心室的舒张是相互联系的,心脏的正常收缩与舒张需要传导系统的协调作用。
房室结是心脏传导系统中的重要结构,它位于右心房和左心室之间,起到连接两者的作用。
心电图电生理
极化状态无电活动, 电流计记录为静止 的直线。除极与复 极构成心肌细胞明 显的电变化过程, 记录下来为一组上 下变化的曲线,也 就是动作电位曲线。
二 心电向量概念
(一)心电向量 (二)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三)立体心电向量的扩展过程
(一)心电向量
心肌各部位除(复)极并不 同步,已除(复)极的部位 和未除(复)极的部位之间 会产生电位差和局部电流, 该电流随除(复)极的扩布 其方向和大小不断变化。因 此把除(复)极的过程看成 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 量的移动过程,这个量称作 心电向量。
波宽的测量 选择波形清晰的导联。正向波的宽度测其离开 基线下缘一点的垂线至回到基线下缘一点的垂 线的水平距离:负向波则测其离开基线上缘一 点的垂线至回到基线上缘一点的垂线的水平距 离。如为双向或多向波原则同前。 各段及间期的测量 选择P波清晰的导联,最好含Q波。从P波起点 量至Q波起点即为P-R间期。从Q波(无Q波则改 为R波或QS波)起点量至T波终点为Q-T间期。 取点原则同前。
P-R间期
正常0.12—0.20s,少数人可至0.11s或 0.21s,随心率变化而变化。
QRS波
形态:变化较复杂,主要规律如下: 一般I,II,aVF, V4--V6导联主波向上,aVR 及V1,V2导联主波向下。III导联与aVL呈对应性 变化。判断心电轴方向主要根据I和III导联。 主波向上的导联波形可为单向,双向或三向, 但q波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4,时间<0.03-0.04s。 V1,V2不应出现q波,但可以呈QS型。 常规心前区导联从V1至V6的R波应逐渐增高, S波逐渐变浅。其中V1,V2的R/S<1,V4-V6的 R/S>1,V3的R/S约=1。可根据R/S约=1的导联位 置判断钟向转位。
预激综合症并快速性心律失常 的电生理与心电图特征
(一)典型 一 典型 典型WPW综合征 综合征
3、超短不应期:一般认为房室旁路前传 、超短不应期: 有效不应期<280ms即为旁路超短不应期, 如不应期<270ms时,在心房颤动时容易产 生快心室率反应,甚至可恶化为心室颤动而 危及生命。
(二)LGL综合征 综合征
(一)心电图特征: 心电图特征: P-R<0.12〞 QRS正常(BBB、IVCD例外) 无δ波
(三)房室结加速传导
图7B CAP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诱发心动过速的频率187bpm,PⅠ′倒置,V1直立,RPE′100ms, RPV1′120ms,RPE′< RPV1′。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认左侧隐匿性旁路。
(三)房室结加速传导
图8A 房室加速传导伴DAVNP S1S1 200ppm, 房室传导1:1,S1R 160ms,示房室加速传导; S1S1 500ms, S1S2 300ms时, S2R 180ms;S1S2 290ms时, S2R 240ms, 跳跃延长60ms为房室结双径路。
房室结加速传导相伴的PSVT常见两种 两种环行运 两种 动类型: 1、房室旁路参与的AVRT; 2、房室结双径路参与的AVNRT; 因此,短PR综合征不宜称为预激综合征。
(三)房室结加速传导
S1R 180ms
图7A 房室加速传导 增加心房频率至200bpm,仍能保持 1:1房室传导,S1R间期 180ms (第1行) ;S1S1 450ms ,S1S2 280ms 时诱发房室旁路参与的房 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
(五) 隐匿性预激综合征
概念: 概念: 该旁路无顺传功能,无论窦性心律还是心 房起搏时从不显示预激图形,称为隐匿性预 隐匿性预 激综合征( 激综合征(CAP)。 ) 该类旁路的特点:具有逆向传导功能,并 具有逆向传导功能, 具有逆向传导功能 参与房室折返。 参与房室折返。
心脏的电生理学基础
引言概述: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正常的功能对于维持人体生命至关重要。
心脏的电生理学基础是心脏发挥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关键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心脏的电生理学基础,包括心脏的起搏与传导系统、心脏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心电图的基本原理以及与心脏电生理学相关的临床应用。
正文内容:
一、心脏的起搏与传导系统
1.窦房结的结构和功能
2.房室结的结构和功能
3.希氏束和浦肯野纤维的作用
4.心房和心室的传导及其调控机制
5.心脏传导系统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二、心脏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1.心脏肌细胞的特点和组织结构
2.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及其周期性
3.心脏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离子流动过程
4.动作电位的不同阶段及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5.动作电位的异常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三、心电图的基本原理
1.心电图的测量原理和技术
2.心电图的基本波形及其意义
3.心电图的各导联及其检测位置
4.心电图异常的分类和分析方法
5.常见心电图异常与心脏疾病的关系
四、心脏电生理学的临床应用
1.心脏电生理学检查的目的和适应症
2.心脏电生理学检查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心脏电生理学检查的结果解读及其临床意义
4.心脏电生理学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5.心脏电生理学在心脏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前景
总结:
心脏的电生理学基础对于心脏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理解和掌握心脏的起搏与传导系统、心脏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心电图的基本原理以及心脏电生理学的临床应用,可为心脏疾病的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心脏电生理学理解的深入,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将迎来更加精准和个体化的新时代。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系列之一:心脏电生理与心电图
临床实⽤⼼电图⼊门系列之⼀:⼼脏电⽣理与⼼电图⼼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称体表⼼电图。
⼼电图学经⼼电图之⽗Einthoven发明并正式⽤于临床诊断,⾄今已有百年之久。
当前我国基层医院、卫⽣院、门诊部都⾄少拥有⼀台⼼电图仪,但许多医⽣对⼼电图形的正确分析还存在诸多实际问题,有必要加以系统学习。
掌握⼼电图技术是临床基本功之⼀,特别是在提倡医学三个回归(回归⼈⽂、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的今天,即使在⼤型医院有许多⾼精尖的诊断技术,但常规⼼电图仍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诊断⼼⾎管病的重要⼿段。
可以预计即使在将来,⼼电图技术在基层也是不可替代的。
⼀、⼼电图是怎么产⽣的1.⼼电与⼼脏收缩要了解⼼电图是怎么产⽣的,我们要先了解⼼电是怎么产⽣的,看不见的⼼电和可见的⼼脏收缩是什么关系,是⼼电导致了收缩还是收缩导致了⼼电?⼼脏在机械性收缩之前⼼肌细胞内先产⽣离⼦流动的化学变化,这种化学变化产⽣了微⼩的电流流动(⼼电)。
由这⼀电流激动触发了⼼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机制,导致了⼼脏的机械收缩。
也就是⼼电在前,收缩在后。
我们⽤特殊仪器(⼼电图仪)及特殊的联接⽅式(⼼电图导联)将这种微弱的⼼电(⼼脏电流)引⾄体表,并加以放⼤形成⼀定波形,这种描记出连续曲线状波形就叫⼼电图。
临床⼼电图是⽤临床医学的思维⽅法,科学地解释这些⼼电图形,为临床诊断需要服务。
2.除极与复极除了了解⼼电的产⽣以外,我们还需要掌握两个名词:除极和复极。
除极和复极是⼼电活动的基本概念。
静⽌状态下⼼肌细胞膜呈现⼀种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没有电流及电流运动产⽣。
当这种极化膜某⼀点受到刺激(包括物理、化学、电流的刺激等)使之通透性发⽣改变;这种改变沿着细胞膜扩散,使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变成内正外负的去极化状态,这⼀过程即称为除极。
除极产⽣了电流(⼼电)及电流运动。
这⼀除极过程终究要结束要恢复,恢复过程即称为复极。
复极⽐除极慢得多,细胞内外的离⼦重新分布,复极就是由内正外负的去极化状态,恢复成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
心电图解释心电图解释
心电图解释心电图解释心电图解释:心电图是检查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检查方法。
心电图记录了心脏电流在不同时刻、不同部位的变化情况。
根据心电图的形态特点,医生可以判断患者心脏的电活动是否正常,以及是否有心脏疾病的症状。
心电图的标准测量时间为10秒钟,可以检测到以下6个方面的信息:心率、心律、电轴、波形、增强和阻滞。
心率:一个正常心音周期的时间,一般为0.8秒到1.2秒。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
心律:心脏跳动的规律性。
正常心律是指心脏所有区域的跳动频率相等,节律准确,无央振。
电轴:反映心脏电流在空间上的传播路径。
正常情况下,心脏电轴介于-30度至+90度之间,以0度为轴,垂直于身体前后平面。
波形:包括R波、S波、Q波、T波等标志特征。
增强:指心脏一个区域的电流强度增大,对应的心电图特点为电压过高。
阻滞:St-T可能表示心肌缺血或缺氧。
心电图的治疗方法:对于没有心脏疾病的人,心电图没有特别的治疗方法。
但如果发现异常,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病史、体检等综合分析,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对于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根据不同的疾病,治疗方法也不同。
比如,对于心房颤动,可以采用口服抗凝药物、消融术、药物治疗等方法;对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也需要根据原因和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
注意事项:1.检查前禁食及限制饮水,以免影响心电图的结果。
2.进行心电图检查时要放松身体,避免摆动,以免影响心电图波形。
3.患者需保持电极的清洁干净,以免影响心电图记录的质量。
4.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可能会出现记录异常的情况,因此最好在月经期间避免进行心电图检查。
5.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需注意身体的暴露程度,以尽量保护患者的隐私。
心电图可检查心绞痛吗心电图是一种无痛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情况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如果出现心绞痛症状,心电图也可以作为一项常规检查手段,帮助医生确定病情。
诊断学心电图电生理原理
下面这位才是真正的主角,让我们一起 认识他---荷兰生理学家---爱因托芬
因为毛细管静电计的毛细血管不 可能做的太细,他无法测到更精 确的电流,爱因托芬改进了这个 装置,他利用通电的导体可以产 生磁场的安培右手定律发明了---磁电式仪表。爱因托芬把提高灵 敏度的任务完全交给超大的电磁 铁,而动圈以匝数最少,质量最 轻为目标。最终的结果是1895年 推出的弦线式电流计---看清楚还 不是心电图机
空间心电向量环在平面上的投影 (一次投影) →平面心电向量图
空间心电向量环:立体、占有三维空间 的环体→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法记录
额面:左右、上下方位的变化 QRS环:右前上→左后下→右后上 横面:左右、前后方位的变化 QRS环:右前→左后→右后 侧面(右):上下、前后方位的变化
K 对K+ 的通透性重新升高,使细胞内 + 又开始外
渗,因而细胞内正电位迅速下降,接近零电位
水平,此时期称为动作电位1相。相当于单极电
图或临床心电图的J点。
+20 0
-60 -90 (mV)
1
R波
0
J点
向内的Na+ 流与向外的K+ 流迅速达到平
衡,使细胞内电位接近零电位水平,在动作电位
曲线上形成一高平线,称为动作电位2相。相
Wilson提出把左上肢, 右上肢和左下肢的三个 电位各通过5000欧姆高 电阻,用导线连接在一 点,称为中心电端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中 心电端的电位在整个心 脏激动过程中的每一瞬 间始终稳定,接近于零
将心电图机的负极与中 心电端连接,探查电极 在连接在人体的左上肢, 右上肢或左下肢,分别
得出左上肢单极导联 (VL)、右上肢单极导 联(VR)和左下肢单极 导联(V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双向P波的终末部分比较大而宽
3、补充知识: 该心电图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 尖瓣型P波”。
左心房肥大
小结:
出现双向p波
心房肥大!
特点:P波增宽>0.11s,呈双向型,以在V1导 联上最为显著。
P波高尖 (电荷量叠加) P波宽大(传导时间延长)
右房肥大 左房肥大
3、双房肥大
心电图可见既异常高大,
又增宽呈双峰型的P波,常见于
风湿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 脏病。
4、 右室肥大
复习 :V1导联探查电极为正,然而左心室 除极是背离V1电极的,所以V1导联中QRS 波一般以负波为主。
右心室肥厚时,较大的正向除极波就 朝着V1的探查电极移动,所以,V1导联中 QRS波会出现较大的正向波! (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我们知道:
V5导联是面向左心室的,故左心室肥厚时, 增大的除极波必然朝着V5导联移动,结果就出 现V5出现高大的正向波(R波)。
V1面向心房,和V5除极的方向刚好相反, 所以,V1导联必然会出现深深的S波! 具体数字:V5的R波高度+V1的S波深度> 35mm时,就存在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肥大
右室肥大的表现
1、V1导联出现正向波,R>S。 2、V1导联的大R波在V2~V6逐 渐变小,V5导联中S > R 。
(右胸至左胸导联逐渐变小)
3、电轴右偏
右心室肥大及心肌劳损
5 、左室肥大
复习:1、左心室是所有心腔中最厚的。 2、除极的方向是由窦房结指向左心室,而 背离右心房、右心室。
左心室肥厚时可产生在高度、深度都 增大的QRS综合波,在胸导联中最明显。
左右束支迅速传到两个心室,使之同时除 极收缩(QRS波)! 心室复极是产生T波
异 常 心 电 图
(心房、心室)肥大:指心肌壁厚度增大超过 了正常的厚度。 复习: P波:代表两侧心房的收缩 QRS波:代表两个心室同时的激动 V1在心房、V2对着房室结 V5、V6对着心室
1、右房肥大
II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II型)
3、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又
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P波与QRS波毫无相关性, 各保持自身的节律,房率高于室 率,我们称“房室分离”。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束支传导阻滞
复习:束支分为左、右束支。右束支将
激动迅速传到右心室,左束支将激动迅 速传到左心室。
任何一束支存在阻滞都会导致该侧心
阵发性室上性 心动过速
2.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特点: 1、连续3个以上房性早博 2、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心率常在100150次/分之间。P’波形态各异,P‘- P’、 P‘-R不规则、杂乱无章。 “多形性”或“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常见于有肺动脉疾患的病人
2.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节律
心脏的正常节律是有规律的 换句话:正常节律就是各种同类波距离相等
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p) 结间束
房室结(停留1/10s形成 PR段) 房室束
心室(QRS)
左右束支
窦房结发出规律的冲动,导致心房收缩(P 波)。 当心房除极的兴奋通过房室结时,有一个 停留间歇,约1/10s, 心电图上表现为平坦 的一条基线(PR段)。 房室结激动后将电冲动下传到左右束支。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心肌缺血
在正常情况下,心室的复极 过程是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 向推进的。当心室肌某一部分发 生缺血时,将影响心室复极的正 常进行,从而产生心电图ST-T 的异常改变。
心肌损伤-ST段异常改变
心肌缺血时除可出现T波的改
变外,还可出现ST段的改变。典型
3.1心房颤动:
1、P波消失,代之以“f”波(在V1和II导 较易识别) 2、“f”波频率在350-600bpm ,RR绝对不等 (脉搏短绌)
心房颤动
3.2心房扑动:
1、房波规则,P波消失,代之以“F”波, 呈锯齿样。(II、III、avF导联清晰) 2、扑动波较规则,频率在240-430 bpm, 3、由心房内一个固定的异位兴奋灶发出冲 动。
1.3(房室)交界性早搏
1、QRS波与窦性者略有变异,因为交界区的激动也能同时逆行 上传达心房,所以QRS波前会产生一个逆行P’波, P’- R<0.12s 2、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二、阵发性心动过速
来源:由异位起博点连续快速发出电冲动而形成
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2、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二)房室传导阻滞
1、I度房室传导阻滞:
主要表现:P-R间期延长,在成 人若 P-R≥0.2s(5小格),则
可诊断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
I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0.27s) >5小格
2、II度房室传导阻滞
(需要两个或多个心房激动才能兴奋心室)
莫氏Ⅰ型
莫氏II型
莫氏I型(Morbiz)传导阻
从电生理角度分析心电图
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电图(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 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 线图形。
几个概念
1、除极 心肌细胞在静止状态时,细胞膜外为正电荷, 膜内为负电荷。 当受到电刺激时,细胞内部变为正电荷,并 沿着一定的方向扩展。 细胞内部由负电荷变为正电荷的过程叫除极。
的缺血型ST改变,往往表现为ST呈 水平和下垂形下移≥0.1mv。
心肌梗塞
室的激动延迟。
一般情况下,左右心室同时除极,产生QRS 波,如果一侧心室存在阻滞,该侧除极的时 间就会延长,心电图上就会出现“增宽的 QRS波”。 复习:正常的QRS波:0.06~0.10s 所以,如果心电图上看到“增宽的QRS 波”≥0.12s (3小格),则证明存在阻滞!
1、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
II、III及加压肢体导联aVR、 aVL、aVF。
胸导联:V1-V6
2、胸前导联与电极的位置
胸前导联(precordial leads)
前 正 中 线 锁 骨 中 线 腋 腋 前 中 线 线
V
1
V
2
V3
V4
V5 V6
心电图图形描绘
定标电压1cm=1mV,纵坐标每一小格=0.1mV 横坐标每1大格分为5小格,每小格=0.04sec 每1大格=0.2sec
1.1房性早搏 特点: 1、提前出现一个变异的P’波,与正常P波不同。 2、QRS波不变形,P’-R>0.12s; 3、代偿间歇常不完全。
1.2室性早搏 特点: 1、提早出现一个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 QRS时限>0.12s(3小格) 2、QRS前面无相应的P波,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3、常有完全的代偿间歇
3.3心室扑动与颤动:
A、室扑的心电图特点是无正常QRS-T波群, 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呈正 弦波,频率达200~250次分,心脏失去排血功能。
B、室扑常不能持久,很快便会转为室颤(大小
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频率达200~500次分)而
死亡。它的出现往往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
滞:表现为P波规律地出现,P-R间
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波不能引出 一个QRS波,即脱漏一个QRS波群。
周而复始。 称为“文氏现象”。
II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I型)
莫氏II型(Morbiz II)
表现为P-R间期恒定不变, 部分正常的P波后偶尔无QRS波
群。
莫氏II型往往提示有严重的房室结问题 或者结性传导进行性加重。
(1)QRS波群时限≥0.12s(3小格); (2)在对应的V1、V2导联中发现联,呈rsR’型的M波。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2、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1)QRS时限≥0.12s (3小格) (2)主波(R波)增宽,顶峰粗纯或有切 迹,呈R-R’导联“马鞍波”,以V5、 V6导联最明显。 (3)ST-T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当心肌细胞内除极的正波向正的电极(皮 肤)移动时,在心电图上就记录下一个正 向(向上的)波。
除极进展波就是:正电荷的移动波
2、极化状态 除极完毕时,心肌细胞膜内带正电荷,膜外 为负电荷,此时称为极化状态
3、复极过程 简言之:复极就是回到原来的状态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影响心电图电位强度的因素
心率通常在160-220bpm。P可以埋藏于QRS波 中而不可见,也可能为倒置的逆行P波,与T波融合。 理应分为房性与交界区性,但因P’波常不易明辩, 故将两者统称之为室上性。
2.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A、QRS波宽大畸形>0.12s,ST-T改变,T波与QRS主 波方向相反,呈连续室性早博 B、心室律稍不齐,频率为140~200次/分
速率
1、窦房结位于右心房的后壁; 2、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决定了心博速率。 它发出规律的冲动,导致心房收缩,描记 了P波。 3、心脏其他部位出现的起博点,我们称之 为“异位起搏点”。
窦性心律
1、P波规律出现,后面跟有QRS波群,P-P间隔相等。
II、III、avF导联P波直立。 通常P 波的振幅在II导联和V1 导联最高, 2、心率在60-100次/分,心率高于100次/分称窦性心动 过速,心率低于60次/分时称窦性心动过缓,
特点: 1、右心房比左心房先除极,P波的宽度增加, 出现双向P波,并且P波的初始部分比较高大。 2、 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在II、 III、aVF导联表现最突出; 3、补充知识:此心电图称为“肺型P波”,常见于慢性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