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二元关系和函数

合集下载

二元关系的复合运算和函数的区别

二元关系的复合运算和函数的区别

二元关系和函数是离散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在数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二元关系的复合运算和函数的区别,希望能够让读者对这两个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

一、二元关系的复合运算1. 二元关系的定义在介绍二元关系的复合运算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二元关系的基本概念。

二元关系是集合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描述了两个元素之间的某种关系。

如果集合A和B之间的关系R满足aRb,其中a∈A,b∈B,那么我们称R是从A到B的二元关系。

2. 二元关系的复合运算当我们考虑两个二元关系R和S的复合运算时,我们是在寻找一种新的关系,这个新的关系描述了R中的元素与S中的元素之间的某种关系。

具体而言,对于R中的元素a和S中的元素b,如果存在一个元素c,使得aRc且cSb成立,那么我们就称这个元素c满足R和S的复合运算,记作R∘S。

3. 复合运算的性质在二元关系的复合运算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性质,比如结合律、分配律等。

这些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复合运算的运算规律,并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应用。

二、函数的定义和特点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高中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两个集合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具体而言,如果集合A和集合B之间的关系f满足对于A中的每一个元素a,都存在一个元素b使得f(a)=b成立,那么我们就称f是从A到B的函数。

2. 函数的特点函数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比如每一个自变量都有且只有一个对应的因变量,这是函数与普通关系的本质区别之一。

函数还有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在实际问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二元关系的复合运算和函数的区别1. 从定义上来看二元关系和函数在定义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二元关系描述了两个集合之间的某种关系,没有对应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而函数则是描述了两个集合之间的特殊关系,其中包含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

2. 从表示形式来看二元关系和函数的表示形式也有所不同。

在二元关系中,我们通常用有序对的形式来表示两个元素之间的关系;而在函数中,我们则使用映射的形式来表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四章—二元关系和函数

第四章—二元关系和函数

例4.3:设A, C, B, D为任意集合,判断以下 命题是否为真,并说明理由。
(1) A×B= A×C =>B= C (2) A-(B×C)=( A-B)×(A-C) (3) 存在集合A,使得A A × A.
解: (1) 不一定为真。反例A= φ, B、C为任意不相
等的非空集合。 (2) 不一定为真。反例A= {1}, B={2}, C={3}. (3) 为真。当 A= φ时成立。
A×B={<x,y>xA,yB} 由于有序对<x,y>中x,y的位置是确定的,因此A×B的 记法也是确定的,不能写成B×A。
笛卡儿积也可以多个集合合成 A1×A2×…×An。
笛卡儿积的运算性质。
§4.1 集合的笛卡尔积与二元关系
笛卡儿积的性质: 1、对任意集合A,根据定义有
A × φ = φ × A= φ 2、一般来说,笛卡儿积不满足交换律,即
由前面的定义可知:有序对就是有顺序的数组,如 <x,y>,x,y 的位置是确定的,不能随意放置。
注意:有序对<a,b><b,a>,以a,b为元素的集合 {a,b}={b,a};有序对(a,a)有意义,而集合{a,a}不成 立,因为它只是单元素集合,应记作{a}。
笛卡儿积是一种集合合成的方法,把集合A,B合 成集合A×B,规定
术语“关系”皆指二元关系?
又例:若A={a,b},B={2,5,8},则 B×A= {<2,a>,<2,b>,<5,a>,<5,b>, <8,a> <8,b>}
令 R4={<2,a> ,<2,b>}, R5={<5,a>, <8,a> <8,b>},

关系和函数

关系和函数

AB={(x,y)|xA yB}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例题
例4.1.1 A={a,b,c},B={1,3}。求AB, BA,A,B A B={(a,1),(a,3),(b,1),(b,3),(c,1),(c,3)} B A={(1,a),(1,b),(1,c),(3,a),(3,b),(3,c)}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关系的应用
数据结构中的线性关系和非线性关系; 在关系数据库中数据按二维表的形式存放,这种二维表就 叫关系。
表4.1.1 二维表
学号 02001 姓名 张明 课程 物理学 成绩 优秀
02002
02008 02010
李强
王华 李力
数学
英语 数学
良好
优秀 良好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4.2 关系的表示法
为R的值域(或后域),记为ranR;R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并集称为
R的域,记为fldR。 二元关系R的定义域domR和值域ranR又可表示为:
domR={x | y(x,y)R)}
ranR ={y | x(x,y)R)} fldR=domR ranR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例题
• A={甲,乙,丙,丁},B={a,b,c}。R={(甲,a),(乙,b), (丁,c)}是从A到B的二元关系,写出R的定义域和值域。 解 R的定义域domR={甲,乙,丁},值域ranR={a,b,c}。
例如n维空间中点的坐标或n维向量都是有序n元组,(1,2,
5),(−1,−2,3)等是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 (a1,a2,…,an)=(b1,b2,…,bn),当且仅当 ai = bi ,i=1, 2,…,n。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4.1.2 集合的直积(笛卡儿积 )

函数

函数

f7={<a,1>,<b,1>,<c,1>}
二、几种特殊的函数
定义 设f:AB是函数,对任意的a,bA,且 ab,都有f(a)f(b),或形式表为 xy(x,yAxyf(x)f(y)) 则称f:AB是单射函数,或称函数f:AB 是单射的。 定义揭示了,A中不同的元素,其在B中像 也是不同的。于是,若A、B是有穷集合,存 在单射函数f:AB,则|A|≤|B|。
从函数定义可以看出,从A到B的函数f和一般从A 到B的二元关系有以下两点不同: ① A的每一元素都必须是f的有序对之第一元素。 ② 若f(x)=y,则函数f在x处的值是唯一的。
定义 设f:AB,g:CD,若A=C,且对每一 xA 都有f(x)=g(x),则称函数f和g相等,记为 f=g。 下面讨论由集合A和B构成的函数f:AB会有多少 呢?或者说,在AB的所有子集中,是全部还是部分 子集可以定义函数呢? 令BA表示这些函数的集合,即BA={f|f:AB} 设|A|=m,|B|=n,那么|BA|=? |BA|=nm 。这是因为对每个自变元,它的函数值都 有n种取法,故总共有nm种从A到B的函数。
(2)
f2 : R R
f3 : N N
f 2 r 2r 15
f 3 (n) 2n
( 双 )
(3)
( 单 )
3. 下列函数中,确定哪些是单射,哪些是满射,
哪些是双射?
(1)
f1 : R R, f1 (r ) r 2 2r 15
解:因为r 2 2r 15 (r 5)(r 3), 所以 f1 (5) f1 (3) 0 因此 f1不是单射。
例 对于给定的集合A和B构造双射函数f:A→B A=P({1,2,3}), B={0,1}{1,2,3} ({1,2,3} →{0,1}的函数) 解A={Φ,{1},{2},{3},{1,2},{1,3},{2,3},{1,2,3}} B={f0,f1,…,f7}, 其中: f0={<1,0>,<2,0>,<3,0>},f1={<1,0>,<2,0>,<3,1>}, f2={<1,0>,<2,1>,<3,0>},f3={<1,0>,<2,1>,<3,1>}, f4={<1,1>,<2,0>,<3,0>},f5={<1,1>,<2,0>,<3,1>}, f6={<1,1>,<2,1>,<3,0>}, f7={<1,1>,<2,1>,<3,1>} 令f:A→B, 使得f (Φ)=f0, f({1})=f4, f({2})=f2, f({3})=f1, f({1,2})=f6, f({1,3})=f5, f({2,3})=f3, f({1,2,3})=f7

4-2 二元关系与函数

4-2 二元关系与函数

F(A(a) B(a) C(a) , D(b) E(b))
P53. 5(1)
试给出解释I,便得: x (F(x) G(x)) 与 x (F(x) G(x)) 有不同的真值。
如:对于实数域,F(x): x >5,G(x): x >0
x F(x) G(x) F(x) G(x) F(x) G(x) 0 1 0 1 0 0 1 1
关系的表示
用列举法表示二元关系
例:设A={a,b},B={1,2} A到B的全域关系E为
E = A×B={a,1,a,2,b,1,b,2}
A上的恒等关系: IA={a,a, b,b}
用描述法表示二元关系
例: 设R是实数集,
LR= {x,y | xR∧yR∧x≤y},
F(x): x是人,G(y): y是花, H(x,y): x喜欢y
x(F(x) y(G(y) H(x,y)))
(5) 任何金属都可以溶解在某种液体中
F(x): x是金属,G(y): y是液体,
H(x,y): x溶解于y中
x (F(x) y(G(y) H(x,y)))
这只大红书柜摆满了那些古书。
MR称为二元关系R的关系矩阵。
用矩阵表示从A到B的二元关系
补充题
以甲为例,
“√”:全对 PQ “&”:对一半 ( P Q) ( P Q) “×”:全错 PQ
例:甲全对,乙对一半,丙全错
甲: P Q 乙: P R 丙: P R
设P: 矿样是铁,Q : 矿样是铜, R : 矿样是锡
“√”:全对,“&”:对一半,“×”:全错
x(F(x)(G(x) H(x))) x(F(x)(( G(x) H(x)) (G(x) H(x)) x(F(x)(G(x) H(x)))

4二元关系和函数详解

4二元关系和函数详解
a b 1 c 2 d e 3 f
a与1间存在关系R记aR1 b与1间存在关系R记bR1 c与2间存在关系R记cR2 d与2间存在关系R记dR2 e与3间存在关系R记eR3 e与3间存在关系R记eR3
10/11/2018 10:28 PM
liu qun, northeastern Univ.
10
4.2关系及运算——关系
定理 若 C≠Ø,则 A B (A C B C) (C A C B) 定理 设 A,B,C,D 为四个非空集合, 则 A B C D 的充要条件为 A C,B D。
10/11/2018 10:28 PM liu qun, northeastern Univ. 9
其中、
A 0,1
10/11/2018 10:28 PM
liu qun, northeastern Univ.
8
4.1笛卡儿积与二元关系——笛卡尔积
Sets
集合
定理 设A,B,C为任意三个集合,则有 a) A×(B∪C)=(A×B)∪(A×C); b) A×(B∩C)=(A×B)∩(A×C); c)(A∪B)×C=(A×C)∪(B×C); d)(A∩B)×C=(A×C)∩(B×C)。
例设有六个程序,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调用关系
R : PRP 1 2, P 3 RP 4, P 4 RP 5, P 5 RP 2, P 2 RP 6, P 3 RP 1
这个关系是集合 p P1 P2 ...P6 上的关系, 有 R P , P , P , P , P , P , P , P , P , P , P , P
A B C 1, a, , 1, a, , 1, b, , 1, b, , 2, a, , 2, a, , 2, b, , 2, b,

《二元关系和函数》课件

《二元关系和函数》课件

VS
详细描述
函数具有多种性质,这些性质描述了函数 的变化规律和特征。有界性表示函数在一 定范围内变化;单调性表示函数值随自变 量的变化趋势;周期性表示函数按照一定 的周期重复变化;奇偶性则描述函数关于 原点对称或关于y轴对称的特性。
函数的表示方法
总结词
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包括解析法、表格法和图象法等。
3
几何学
二元关系和函数可以描述几何形状的属性和变化 ,例如极坐标函数用于描述圆的形状和大小。
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数据结构和算法
二元关系和函数在数据结构和算法中用于实现各种数据结构,例 如哈希表、二叉搜索树等。
数据库查询
在数据库查询语言中,二元关系和函数用于过滤、排序和聚合数据 ,提高数据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
速度、加速度、力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工程学
03
在工程学中,二元关系和函数用于描述机械运动、热传导、流
体动力学等现象,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热传导方程等。
05 总结
二元关系和函数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元关系和函数是数学中基 本的概念,它们在数学、物 理、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
应用。
二元关系用于描述两个对象 之间的关系,而函数则是一 种特殊的二元关系,用于描 述一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之
个子集。
数学符号表示
通常用R表示二元关系,其中 R⊆A×B。
二元关系的性质
自反性
传递性
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元素x,都有 (x,x)∈R,则称二元关系R是自反的。
如果对于任意元素x,y,z∈A,当 (x,y)∈R且(y,z)∈R时,则有(x,z)∈R ,则称二元关系R是传递的。
对称性
如果对于任意元素x,y∈A,当 (x,y)∈R时,则有(y,x)∈R,则称二元 关系R是对称的。

离散数学第四章二元关系和函数知识点总结

离散数学第四章二元关系和函数知识点总结

离散数学第四章二元关系和函数知识点总结集合论部分第四章、二元关系和函数集合的笛卡儿积与二元关系有序对定义由两个客体x 和y,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的二元组称为有序对,记作实例:点的直角坐标(3,4)有序对性质有序性(当x y时)与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x=u y=v例1 = ,求x, y.解 3y 4 = 2, x+5 = y y = 2, x = 3定义一具有序n (n3) 元组是一具有序对,其中第一具元素是一具有序n-1元组,即= , x n>当n=1时, 形式上能够看成有序 1 元组.实例 n 维向量是有序 n元组.笛卡儿积及其性质定义设A,B为集合,A与B 的笛卡儿积记作A B,即A B ={ | x A y B } 例2 A={1,2,3}, B={a,b,c}A B ={,,,,,,,,}B A ={,,,,,,, ,}A={}, P(A)A={, }性质:别适合交换律A B B A (A B, A, B)别适合结合律 (A B)C A(B C) (A, B)关于并或交运算满脚分配律A(B C)=(A B)(A C)(B C)A=(B A)(C A)A(B C)=(A B)(A C)(B C)A=(B A)(C A)若A或B中有一具为空集,则A B算是空集.A=B=若|A|=m, |B|=n, 则 |A B|=mn证明A(B C)=(A B)(A C)证任取∈A×(B∪C)x∈A∧y∈B∪Cx∈A∧(y∈B∨y∈C)(x∈A∧y∈B)∨(x∈A∧y∈C)∈A×B∨∈A×C∈(A×B)∪(A×C)因此有A×(B∪C) = (A×B)∪(A×C).例3 (1) 证明A=B C=D A C=B D(2) A C=B D是否推出A=B C=D 为啥解 (1) 任取A C x A y Cx B y D B D(2) 别一定. 反例如下:A={1},B={2}, C=D=, 则A C=B D 然而A B.二元关系的定义定义设A,B为集合, A×B的任何子集所定义的二元关系叫做从A到B的二元关系, 当A=B时则叫做A上的二元关系.例4 A={0,1}, B={1,2,3}, R1={}, R2=A×B, R3=, R4={}. 这么R1, R2, R3,R4是从A 到B的二元关系, R3和R4并且也是A上的二元关系.计数|A|=n, |A×A|=n2, A×A的子集有个. 因此A上有个别同的二元关系.例如 |A|=3, 则A上有=512个别同的二元关系.设A 为任意集合,是A 上的关系,称为空关系E, I A 分不称为全域关系与恒等关系,定义如下:AE={|x∈A∧y∈A}=A×AAI={|x∈A}A例如, A={1,2}, 则E={,,,}AI={,}A小于等于关系L A, 整除关系D A, 包含关系R定义: L={| x,y∈A∧x≤y}, A R,R为实数集合AD={| x,y∈B∧x整除y},BB Z*, Z*为非0整数集R={| x,y∈A∧x y}, A是集合族.类似的还能够定义大于等于关系, 小于关系, 大于关系, 真包含关系等等.例如A = {1, 2, 3}, B ={a, b}, 则L={,,,,,}AD={,,,,}AA=P(B)={,{a},{b},{a,b}}, 则A上的包含关系是R={,,,,, ,,,}二元关系的表示表示方式:关系的集合表达式、关系矩阵、关系图关系矩阵:若A={a1, a2, …, a m},B={b1, b2, …, b n},R是从A到B 的关系,R 的关系矩阵是布尔矩阵M R = [ r ij ] m n, 其中r ij= 1 R.关系图:若A= {x1, x2, …, x m},R是从A上的关系,R的关系图是G R=, 其中A为结点集,R为边集.假如属于关系R,在图中就有一条从x i到x j 的有向边.注意:A, B为有穷集,关系矩阵适于表示从A到B的关系或者A上的关系,关系图适于表示A上的关系A={1,2,3,4},R={,,,,},R的关系矩阵M和关系图G R如下:R关系的运算基本运算定义:定义域、值域和域dom R = { x | y (R) }ran R = { y | x (R) }fld R = dom R ran R例1 R={,,,}, 则dom R={1, 2, 4}ran R={2, 3, 4}fld R={1, 2, 3, 4}逆与合成R1 = { | R}R°S = | | y (RS) } 例2 R={, , , } S={, , , , }R1={, , , }R°S ={, , }S°R ={, , , }定义 F 在A上的限制F?A = { | xFy x A}A 在F下的像F[A] = ran(F?A)实例R={, , , }R?{1}={,}R[{1}]={2,4}R?=R[{1,2}]={2,3,4}注意:F?A F, F[A] ran F基本运算的性质定理1 设F是任意的关系, 则(1) (F1)1=F(2) dom F1=ran F, ran F1=dom F证 (1) 任取, 由逆的定义有∈(F 1) 1 ∈F 1 ∈F因此有 (F1)1=F(2) 任取x,x∈dom F 1 y(∈F1)y(∈F) x∈ran F因此有dom F1= ran F. 同理可证 ran F1 = dom F.定理2 设F, G, H是任意的关系, 则(1) (F°G)°H=F°(G°H)(2) (F°G)1= G1°F 1证 (1) 任取,(F°G)°H t(∈F°G∧∈H) t (s(∈F∧∈G)∧∈H)t s (∈F∧∈G∧∈H)s (∈F∧t (∈G∧∈H))s (∈F∧∈G°H)∈F°(G°H)因此(F°G)°H = F°(G°H)(2) 任取,∈(F°G)1∈F°Gt (∈F∧(t,x)∈G)t (∈G1∧(t,y)∈F1)∈G1°F1因此(F°G)1 = G1°F1幂运算设R为A上的关系, n为自然数, 则R 的n次幂定义为:(1) R0={ | x∈A }=I A(2) R n+1 = R n°R注意:关于A上的任何关系R1和R2都有R 10 = R20 = IA关于A上的任何关系R 都有R1 = R性质:定理3 设A为n元集, R是A上的关系, 则存在自然数s 和t, 使得R s = R t.证R为A上的关系, 由于|A|=n, A上的别同关系惟独个.当列出R 的各次幂R0, R1, R2, …, , …,必存在自然数s 和t 使得R s=R t.定理4 设R 是A 上的关系, m, n∈N, 则(1) R m°R n=R m+n(2) (R m)n=R mn证用归纳法(1) 关于任意给定的m∈N, 施归纳于n.若n=0, 则有R m°R0=R m°I=R m=R m+0A假设R m°R n=R m+n, 则有R m°R n+1=R m°(R n°R)=(R m°R n)°R=R m+n+1 ,因此对一切m, n∈N有R m°R n=R m+n.(2) 关于任意给定的m∈N, 施归纳于n.若n=0, 则有(R m)0=I A=R0=R m×0假设 (R m)n=R mn, 则有(R m)n+1=(R m)n°R m=(R mn)°R m=R mn+m=R m(n+1) 因此对一切m,n∈N有 (R m)n=R mn.关系的性质自反性反自反性定义设R为A上的关系,(1) 若x(x∈A→R), 则称R在A上是自反的.(2) 若x(x∈A→R), 则称R在A上是反自反的.实例:反关系:A上的全域关系E A, 恒等关系I A小于等于关系L A, 整除关系D A反自反关系:实数集上的小于关系幂集上的真包含关系例1 A={1,2,3}, R1, R2, R3是A上的关系, 其中R={,}1R={,,,}2R={}3R自反,2R反自反,3R既别是自反也别是反自反的1对称性反对称性定义设R为A上的关系,(1) 若x y(x,y∈A∧∈R→∈R), 则称R为A上对称的关系.(2) 若x y(x,y∈A∧∈R∧∈R→x=y), 则称R为A上的反对称关系.实例:对称关系:A上的全域关系E A, 恒等关系I A和空关系反对称关系:恒等关系I A,空关系是A上的反对称关系.例2 设A={1,2,3}, R1, R2, R3和R4基本上A上的关系,其中R={,},R2={,,}1R={,},R4={,,}3R对称、反对称.1R对称,别反对称.2R反对称,别对称.3R别对称、也别反对称.4传递性定义设R为A上的关系, 若x y z(x,y,z∈A∧∈R∧∈R→∈R), 则称R是A上的传递关系.实例:A上的全域关系E,恒等关系I A和空关系A小于等于关系, 小于关系,整除关系,包含关系,真包含关系例3 设A={1,2,3}, R1, R2, R3是A上的关系, 其中R={,}1R={,}2R={}3R和R3 是A上的传递关系1R别是A上的传递关系2关系性质的充要条件设R为A上的关系, 则(1) R在A上自反当且仅当I A R(2) R在A上反自反当且仅当R∩I A=(3) R在A上对称当且仅当R=R 1(4) R在A上反对称当且仅当R∩R1I A(5) R在A上传递当且仅当R R R证明模式证明R在A上自反任取x,第11页/共11页。

离散数学(第二版)第4章二元关系和函数

离散数学(第二版)第4章二元关系和函数

第四章 二元关系和函数
定义4.2.3 设R是A到B的二元关系。 (1) 用xRy表示 <x,y>∈R,意为x,y有R关系(为使可读 性好,我们将分场合使用这两种表达方式中的某一种)。 xy 表示<x,y> R。 (2) 由<x,y>∈R的所有x组成的集合称为关系R的定义域 (domain),记作Dom R,即
显然A×B与 B×A所含元素的个数相同(A,B是有限集 合),但A×B≠B×A。
定理4.1.1 若A,B是有穷集合,则有 |A×B|=|A|·|B|(·为数乘运算)
该定理由排列组合的知识不难证明。 定理4.1.2 对任意有限集合A1,A2,…,An,有 |A1×A2×…×An|=|A1|·|A2|·… ·|An|(·为数乘运算)
第四章 二元关系和函数
本节主要介绍关系的基本概念以及关系的表示方法。 定义4.2.1 任何序偶的集合,确定了一个二元关系,并 称该集合为一个二元关系,记作R 。 二元关系也简称关系。 对于二元关系R,如果<x,y>∈R,也可记作xRy。 定义并不要求R中的元素<x,y> 中的x,y取自哪个个体 域。 因此,R={<2,a>,<u,狗>,<钱币,思想>}也是一 个二元关系。
若R={<x,y>|x∈A∧y∈B∧ x|y },则称R为整除关系, 常记为|,其中x|y表示x整除y。
若A是任意集合,R是A上的二元关系,下面的关系也常 见:
若R={<x,y>|x∈P(A)∧y∈P(A)∧x y},则称R为包含
若R={<x,y>|x∈P(A)∧y∈P(A)∧x y},则称R为真包
第四章 二元关系和函数

网络工程专业《离散数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工程专业《离散数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工程专业《离散数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2022版)计算机学院2022年编制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28003课程名称:离散数学学分/学时:4.5学分/72学时课程类别:专业教育模块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第三学期授课对象:22网络工程本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二、课程简介《离散数学》课程在讲授利用离散问题进行建模、数学理论、计算机求解方法和技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使用离散数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命题逻辑基本概念、等值演算、推理理论,一阶逻辑基本概念、推理理论,集合代数、二元关系、函数、基本组合计数公式、图的基本概念、欧拉图与哈密顿图、树、代数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公式及其应用,掌握离散数学中的常规逻辑推断方法,能够具备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对所考察的问题作出推断或预测,以及应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学习、工作和发展建立良好的知识储备。

三、课程具体目标1.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科学中普遍地采用离散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得到良好的数学训练,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掌握有关逻辑和证明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离散结构进行问题建模和求解,从而为其学习计算机专业各门后续课程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并为从事计算机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毕业要求1.1工程知识】(M)2.掌握命题逻辑基本概念、等值演算、推理理论,一阶逻辑基本概念、推理理论,集合代数、二元关系、函数、基本的组合计数、图论等知识的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表示和一些相关运算。

【毕业要求1.1工程知识】(M)3.在传统模式课堂上让学生自带移动智能终端(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开展即时互动反馈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以满足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互动与即时反馈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二元关系ppt

二元关系ppt
3.关系的复合运算与关系的逆运算之间 的运算规律.
返回本章首页
6 2023/9/6
第四节 关系的性质
本节我们讨论关系的一些常见性质,主要内 容是:
1.给出了关系的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 传递性的定义;
2.给出了关系的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 传递性等在关系矩阵及关系图上的反应,其 中用关系矩阵及关系图来判断传递性较为困 难;
3.讨论了关系的各种运算对上述特性的影响.
返回本章首页
7 2023/9/6
第五节 关系的闭包(1)
我们希望某个关系具有比较好的性质,比如我 们希望它具有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但如 果该关系又不具有上述性质,那么我们就要对 该关系进行适当的改造,即在该关系中适当添 加一些元素得到一个新的关系,使这个新关系 具有我们需要的性质,同时新关系与原来的关 系不要相差得太多,这样就要求我们添加的元 素既要使新关系满足要求又要尽可能地少添加 元素.通过适当添加元素来扩充原关系,使得到 的具有我们需要的性质的新关系称为原关系的 闭包,我们通常考虑关系的三种闭包,即自反 闭包,对称闭包,传递闭包.
第七节 偏序关系
数的大小,集合中元素的排列次序,计算机程 序的执行顺序等都牵涉到次序关系,这些在数 学上都表现为序关系的研究,本节主要内容有:
1.具有自反性、反对称性、传递性的关系称为偏 序关系;
2.偏序关系的简化关系图—哈斯图,哈斯图与原 图的关系是一种压缩与解压缩的关系;
3.由两个偏序关系构造新的偏序关系方法(如书 中定理2.7.1);
3.关系的复合运算与关系的逆运算之间 的运算规律.
返回本章首页
5 2023/9/6
第三节 复合关系与逆关系
本节讨论关系的复合运算与逆运算极其 性质;主要考虑了下列问题:

CH4 二元关系和函数 1 二元关系的基本概念

CH4 二元关系和函数    1 二元关系的基本概念


设A,B为集合,A✕B的任何子集所定义的二元
例:集合A={0,1},B={2,3} A×B={<0,2>, <0,3>, <1,2>, <1,3>}
A×B的子集:R1= {<0,2>, <0,3>} R2={<0,2>, <1,2>, <1,3>} 都是A到B上的二元关系 A×A={<0,0>, <0,1>, <1,0>, <1,1>} A×A的子集: R3={<0,0>, <0,1>} R4={<0,0>, <1,0>, <1,1>} 都是A上的二 <0,1>, <1,0>, <1,1>} 为A上的全域关系 IA = {<0,0>, <1,1>}为A上的恒等关系
其它一些常见关系: 设A为实数集R的某个子集,则A上小于等 于关系定义为: LA={〈x,y〉| x,y ∊ A∧x≤y} 例如: A={-1 ,3, 4},则 A上小于等于关系 LA= {〈-1,-1〉,〈-1,3〉,〈-1,4〉, 〈3,3〉,〈3,4〉,〈4,4〉}

再例如,有甲,乙,丙三个人和四项工作a, b ,c ,d 。 已知甲可以从事工作a和b,乙可以从事工作c, 丙可以从事工作a和d。
那么人和工作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记作
R={<甲,a>,<甲,b>,<乙,c>,<丙,a>,<丙,d>}
这是人的集合{甲,乙,丙}到工作的集合{a, b,c,d}之间的关系。

二元函数连续可微可导三者关系

二元函数连续可微可导三者关系

二元函数连续可微可导三者关系1.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二元函数的连续性、可微性和可导性的定义。

一个二元函数是指一个拥有两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的函数,通常表示为f(x, y)。

连续性是指函数在其定义域内不断接近于某一点的性质。

可微性是指函数在某一点处存在切线,可以用导数来表示切线的斜率。

可导性是可微性的一种特殊情况,指函数在某一点处存在有限的导数。

2. 当一个二元函数在一个点处连续时,意味着在该点处的函数值与其周围的点的函数值非常接近。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选择足够接近这个点的任意两个点(x1, y1) 和(x2, y2),那么对应的函数值f(x1, y1) 和f(x2, y2) 的差异将非常小。

这表明函数在这个点处没有突变或跳跃。

3. 如果一个二元函数在某一点处连续可微,那么它在该点处的偏导数存在且连续。

偏导数是指函数在该点处关于每个自变量的导数。

换句话说,不仅函数的函数值连续,而且函数在该点处每个自变量的变化对函数值的影响也是连续的。

这意味着函数在该点处的切线可以通过偏导数来准确描述。

4. 但是,连续可微并不一定意味着函数在该点处可导。

可导性是一个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函数在该点处存在有限的导数。

导数是函数在某一点处切线的斜率,可以用来近似描述函数在该点处的变化率。

如果一个二元函数在某一点处可导,那么偏导数的存在意味着函数在该点处的切线是唯一的,即不存在不同的切线可以通过该点。

5. 总结来说,二元函数的连续性、可微性和可导性有以下关系:连续性是最基本的性质,它要求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函数值连续;可微性要求函数在某一点处连续且偏导数连续;可导性是可微性的特殊情况,它要求函数在某一点处存在有限的导数。

这些性质相互关联,但并不是互相包含的关系。

函数可以连续但不可微,也可以连续可微但不可导。

6.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在讨论二元函数的连续性、可微性和可导性,但这些概念同样适用于多元函数。

多元函数是指拥有多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的函数,其连续性、可微性和可导性的定义和二元函数是类似的。

两个关系笛卡尔积

两个关系笛卡尔积
第4章 二元关系与函数
4.1 集合的笛卡儿积与二元关系 4.2 关系的运算 4.3 关系的性质 4.4 关系的闭包 4.5 等价关系和偏序关系 4.6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略) 4.7 函数的复合和反函数(略)
1
4.1 集合的笛卡儿积和二元关系
有序对
笛卡儿积及其性质 二元关系的定义 二元关系的表示
10
从A到B的关系与A上的关系
定义 设A,B为集合, A×B的任何子集所定义的二元 关系叫做从A到B的二元关系, 当A=B时则叫做 A上 的二元关系. 例4 A={0,1}, B={1,2,3}, R1={<0,2>}, R2=A×B, R3=, R4={<0,1>}. 那么 R1, R2, R3, R4是从 A 到 B 的二元关系, R3和R4同时也是 A上的二元关系. 计数 |A|=n, |A×A|=n2, A×A的子集有2 个 n2 . 所以 A上有 2n2个不同的二元关系. 例如 |A|=3, 则 A上有=512个不同的二元关系.
3). 真.可由等量代入的原理证得. 4). 真.当A = 时, 有: A A A成立.
二元关系的定义
定义 如果一个集合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集合非空, 且它的元素都是有序对 (2)集合是空集 则称该集合为一个二元关系, 简称为关系,记作R. 如<x,y>∈R, 可记作 xRy;如果<x,y>R, 则记作x y 实例:R={<1,2>,<a,b>}, S={<1,2>,a,b}. R是二元关系, 当a, b不是有序对时,S不是二元关系 根据上面的记法,可以写 1R2, aRb, a c 等.
所以有A×(B∪C) = (A×B)∪(A×C).

离散数学第四章二元关系和函数

离散数学第四章二元关系和函数

例题

• 例题4.8:下列关系都是整数集Z上的关系,分别求出它们的 定义域和值域.
– R1={<x,y>|x,yZxy}; – R2={<x,y>|x,yZx2+y2=1};
• domR1=ranR1=Z. R={<0,1>,<0,-1>,<1,0>,<-1,0>} domR2=ramR2={0,1,-1}
IA={<0,0>,<1,1>,<2,2>}
关系实例
• 设A为实数集R的某个子集,则A上的小于等于关系定义为 LA={<x,y>|x,yA,xy}.
• 例4.4 设A={a,b},R是P(A)上的包含关系, R={<x,y>|x,yP(A),xy}, 则有 P(A)={,{a},{b},A}. R={<, >,<,{a}>,<,{b}>,<,A>, <{a},{a}>,<{a},A>,<{b},{b}>,<{b},A>,<A,A>}.
– 例如:A={a,b},B={0,1,2},则 AxB={<a,0>,<a,1>,<a,2>,<b,0>,<b,1>,<b,2>}; BxA={<0,a>,<0,b>,<1,a>,<1,b>,<2,a>,<2,b>}.
– 如果A中的元素为m个元素,B中的元素为n个元素, 则AxB和BxA中有mn个元素.
0100 1010 . 0001 0000

一次函数和二元函数关系

一次函数和二元函数关系

一次函数和二元函数关系
一次函数和二元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 包含关系:一次函数是二元函数的一种特殊情况。

二元函数是数学上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一次函数是二元函数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它表示的是x,y之间的一种线性依赖关系。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kx+b(k和b为常数,k≠0),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2. 图像关系: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像表示方法相同,都是直线。

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像表示的是点的运动轨迹,而一次函数图像表示的是x,y之间的依赖关系。

二元一次方程可以看作是一次函数的特例,即当b=0时,二元一次方程就变成了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和二元函数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和图像关系。

一次函数是二元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它们的图像表示方法相同,都是直线。

1。

二元函数的线性相关性

二元函数的线性相关性

二元函数的线性相关性线性相关性是描述两个二元函数之间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

当两个二元函数存在线性相关性时,它们的图像可以通过一个线性方程描述。

具体来说,对于两个二元函数f(x)和g(x),如果存在不全为零的常数a和b,使得对于所有的x,有af(x)+bg(x)=0,我们称f(x)和g(x)是线性相关的。

线性相关性对于多个二元函数也同样适用。

对于n个二元函数f1(x),f2(x),...,fn(x),如果存在不全为零的常数a1,a2,...,an,使得对于所有的x,有a1f1(x)+a2f2(x)+...+anfn(x)=0,我们称f1(x),f2(x),...,fn(x)是线性相关的。

线性相关性的研究在数学、物理学、工程学等许多学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二元函数的线性相关性。

1.线性相关性的定义和性质:线性相关性的定义在前文已经给出。

除了这个定义外,线性相关性还有以下性质:1.1 若f(x)和g(x)线性相关,则它们的线性组合也是线性相关的。

即对于任意的常数a和b,有af(x)+bg(x)=0,则对于任意的常数c和d,有caf(x)+dbg(x)=0。

1.2 若f(x)和g(x)线性相关,则它们的导数也是线性相关的。

即若有af(x)+bg(x)=0,则有a'f'(x)+b'g'(x)=0。

1.3 若f(x)和g(x)线性相关,则它们的积分也是线性相关的。

即若有af(x)+bg(x)=0,则有∫(a*f(x)+b*g(x))dx=0。

2. 线性相关性的判断:对于给定的二元函数f(x)和g(x),我们如何判断它们是否线性相关呢?最常用的方法是求解它们的Wronskian行列式。

具体步骤如下:2.1计算f(x)和g(x)的导数f'(x)和g'(x)。

2.2 构造Wronskian行列式W(f,g)(x)=f(x)g'(x)-g(x)f'(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笛卡儿积与二元关系——笛卡尔积
Sets 集合
例 计算机内的字是由固定的n个有序二进位所组成, 它的全体可以表示成n重有序组形式
An A A A ... A a1, a2 ,...an / ai A,i 1,2,,3.....n
其中、 A 0,1
8/6/2020 7:25 AM
直积不具有交换率
例设
试求A×B和B×A
由此得
8/6/2020 7:25 AM
liu qun, northeastern Univ.
6
4.1笛卡儿积与二元关系——笛卡尔积
Sets 集合
多重直积
A1 A2 An = ( A1 A2 An1) An
={ x1, x2 , , xn | x1 A1 x2 A2 xn An} 例 A={1,2} B={a,b} C={α,β}
例3 A为操作码集合,B为指令码集合,对a∈A,b∈B, 则<a,b>为一序偶,表示一条是由两个元素组成的集合 {x,y}
8/6/2020 7:25 AM
liu qun, northeastern Univ.
3
4.1笛卡儿积与二元关系——序偶
Sets 集合
三元组
三元组<a,b,c>是一个序偶,其第一元素本身也是一个序偶, 可形式化表示为<<x,y>,z>.
liu qun, northeastern Univ.
1
4.1笛卡儿积与二元关系——序偶
Sets 集合
序偶
两个具有固定次序的客体组成的集合,记作:<x,y>
1.序偶可看作是具有两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即<x,y>={{x},{x,y}}。 2.序偶刻画了两个客体间的次序,它并不表示由两个元素组成的集合
②满足R的所有关系可看成是一个有序偶的集合,这个集叫R,即
R a,1b,1c,2d,2e,3 f ,3
2 d
d与2间存在关系R记dR2
e 3
e与3间存在关系R记eR3
f
e与3间存在关系R记eR3
8/6/2020 7:25 AM
liu qun, northeastern Univ.
10
4.2关系及运算——关系
Sets 集合
①满足的关系可看成是一个有序偶:(p,q) 如aR1可写成有序偶: (a,1)
例设一旅馆有n个房间,每个房间可住两个旅客,所以
一共可住2n个旅客。在旅馆内,旅客与房间有一定的关
系,我们讨论关系“某旅客住在某房间”,用R表示这
种关系,设n=3旅客分别为a,b,c,d,e,f 旅客住房间用表
示:
a 1
b
a与1间存在关系R记aR1 b与1间存在关系R记bR1
c
c与2间存在关系R记cR2
定理 若 C≠Ø,则
A B(AC BC) (CACB)
定理 设 A,B,C,D 为四个非空集合, 则 ABCD 的充要条件为 AC,BD。
8/6/2020 7:25 AM
liu qun, northeastern Univ.
9
4.2关系及运算——关系
Sets 集合
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熟知的一些常见的关系刻划着事物的结构。
Sets 集合
例 上面例3所有指令的集合构成一个操作码与指令 码集合的笛卡儿积A×B
例 平面上直角坐标中的所有点可用笛卡儿乘积表示
R R x, y | x R, y R (R为实数集)
例 一天内的时间可用×时×分表示, 它们的全体可用笛卡儿乘积表示
A B a,b | a R,b R
其中 A 0,1,2..... 23, B 0,1,..... 59
A B 1, a,1,b,2, a,2,b
A BC 1,a,,1,a, ,1,b,,1,b, ,2,a,,2,a, ,2,b,,2,b,
A A 1,1,1,2,2,1,2,2
记A A A An
8/6/2020 7:25 AM
liu qun, northeastern Univ.
7
<x,y>≠<y,x>; {x,y}={y,x} 3.序偶中的元素分别称为的第一客体与第二客体 4.序偶只有当其两个客体相同且次序相同时才相等 5.序偶的元素可分别来自两个集合,它们可以代表不同类型的事物,
但次序确定
8/6/2020 7:25 AM
liu qun, northeastern Univ.
liu qun, northeastern Univ.
8
4.1笛卡儿积与二元关系——笛卡尔积
Sets 集合
定理 设A,B,C为任意三个集合,则有 a) A×(B∪C)=(A×B)∪(A×C); b) A×(B∩C)=(A×B)∩(A×C); c)(A∪B)×C=(A×C)∪(B×C); d)(A∩B)×C=(A×C)∩(B×C)。
1.<x,<y,z>>不是一个三元组,只是一个序偶 2.四、五元组类似定义 3.n元组 n元组是一个序偶,其第一元素为(n-1) 元组可形式化表示为:
x1, x2 , , xn1 , xn
8/6/2020 7:25 AM
liu qun, northeastern Univ.
4
4.1笛卡儿积与二元关系——笛卡尔积
4.1笛卡儿积与二元关系
Sets 集合
在现实社会中有许多事物是成对出现
的,而且其中的两个事物是有一定次序
的,例如
一双鞋子有左右只,
影剧院的坐号的表示(排号)
平面上点的表示…,等,
概括起来,数学上用两个有次序的元素
组成一个称之为序偶的结构就可以表示
现实世界中那种成对出现而且有一定次
序关系的事物
8/6/2020 7:25 AM
2
4.1笛卡儿积与二元关系——序偶
Sets 集合
例1 A={1,2,……,24} ,B={1,2,……,60} , 对a∈A,b∈B,则<a,b>为一序偶,表示几点几分。
例2 在笛卡儿坐标系中,平面上点的坐标(x,y) 就是有序对。 (1,2) , (2,1)代表不同的点。 (1,1) , (2,2)代表点( 允许 x=y)
Sets 集合
笛卡尔积
设A和B是任意两个集合,若序偶的第一成员是A的元素,
第二成员是B的元素,所有这样序偶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
B的笛卡尔积(直积),
记作
A B a,b | a A,bB
8/6/2020 7:25 AM
liu qun, northeastern Univ.
5
4.1笛卡儿积与二元关系——笛卡尔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