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喀斯特地貌地形的地基研究与处理
探析喀斯特地貌区域桥梁桩基施工技术要点
探析喀斯特地貌区域桥梁桩基施工技术要点摘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成为重点,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对于完善交通网络,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在进行相关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地质地貌会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影响。
目前来看,在喀斯特地貌区域进行桥梁施工存在比较大的困难,该地貌类型也被称为岩溶地貌,该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长期溶蚀的结果,由于喀斯特地质结构极不稳定,因此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工程建设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克服喀斯特地质不稳定的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主要对喀斯特地貌区域桥梁桩基施工进行研究,希望该研究能够为喀斯特地貌地区桥梁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岩溶;桥梁;桩基础喀斯特地貌多分布于我国云贵高原以及四川西南部,据不完全统计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面积打200万平方公里。
在喀斯特地貌地区进行桥梁施工很容易出现地表塌陷的问题,不仅会对工程的顺利建设产生影响,甚至会引发工程安全事故。
因此针对喀斯特地貌区域的桥梁施工,一定要在前期做好施工区域的勘察,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结构特点,依据具体的地质情况来进行钻孔桩施工方案的设计,合理的选择工程器械,严格的按照施工的流程标准应用施工工艺,从而更好的适应喀斯特地貌下的施工作业,保证施工的质量。
1施工前准备工作1.1勘察溶洞分布情况针对喀斯特地貌区域的桥梁桩基施工在施工之前首先需要加强对工程区域的勘察,详细了解施工区域的溶洞分布情况。
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在设计图纸上详细标注桩基础深度以及标高范围,针对勘察过程中获得的地下暗河,水体以及地质分层高度等数据需要统一保存并分析。
由于喀斯特地貌地质结构稳定性不强,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力求每一个施工桩基础结构设计的准确性,加强对单孔形式的检测,针对直径比较大的桩基础,在施工之前需要通过三个以上的钻孔来探查对应区域的地质情况,充分了解相关区域地质构造的基础上,优化桩体的位置设计,此外在前期勘察以及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不同位置溶洞之间的力学关系,防止不合理的施工作业导致施工区域出现坍塌的问题。
浅议“西南”喀斯特地基基础的处理
浅议“西南”喀斯特地基基础的处理西南地区喀斯特地形结构,对于基础建设工程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此技术人员以地基基础施工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施工技术研究工作。
其研究重点在于如何利用勘测、设计方案制定等措施提高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标签:喀斯特;地基基础;勘测;设计方案;施工技术随着我国西南地区大规模基础建设的开展,做好地区性基础建设研究,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就成为了建筑研究者的重要研究内容。
在这一研究过程中,西南地区较为常见的喀斯特,因其特殊的地质结构特点对建筑物地基基础结构稳定性,以及建筑整体安全性都产生一定影响。
为了提高建筑安全与稳定性,技术设计与施工管理人员在传统技术基础上,利用技术创新模式针对喀斯特地形特点,开展了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一、喀斯特地形与地基基础特点喀斯特地形具有较为特殊的地质结构,处于这一地质结构的建筑物地基基础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喀斯特地形地质结构特点喀斯特地形前期施工勘测中,技术人员发现地形结构复杂是这一地形的主要特点。
其复杂地形主要包括了以下特点。
(1)地质土质结构复杂。
喀斯特地形地表土质结构较为复杂,一般包括素填土、粘土、基岩等不同土质与结构组成。
这种復杂的土质结构,提高了地基施工的难度。
如部分施工中,素填土中黏土较少,石块较多造成了填土结构过于松散,稳定性差的特点。
(2)存在岩溶洞隙情况。
岩溶是喀斯特地形的主要特点,主要是由于可溶盐类岩石受到地下水活动造成。
在西南地区,地下岩溶洞隙较多,同时具有极大的隐蔽性特点。
部分小型洞隙,在人员失误疏忽情况下难以发现。
(3)水文情况复杂。
喀斯特地形中水文情况的复杂性较高。
其水文组成包括了地上与地下水两部分。
地上水部分由于其河流地基也属于石灰石结构,容易受到水流溶解影响形成复杂的地质结构。
地下水则与岩溶洞隙结合,加速了地基地质结构变化速度(如洞隙结构变化较快等),影响地基地质稳定性。
(二)喀斯特地形地基基础特点受到喀斯特地形结构影响,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着以下特点。
浅谈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地基处理技术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141浅谈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地基处理技术黄海飞(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000)摘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对不同地区开展建筑物或者交通项目的建设工作,在建设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条件,对地基处理不当将会影响工程的质量。
此次研究的目的是明确喀斯特地貌地区地基处理的技术。
首先,文章对喀斯特地貌进行简单介绍;其次,对喀斯特地貌地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最后,对喀斯特地貌地区地基处理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
望文章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喀斯特地区地基处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地基处理;建筑施工[中图分类号]TU470[文献标识码]ADiscussion on Found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in Karst AreaHuang Haifei(CSCEC Strai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uzhou Fujian 350000, China)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or traffic projects in different area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various geological conditions will be encountered. Improper treatment of the foundation will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larify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in karst landform areas. First of all,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evant contents of karst landform, then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mai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 in karst landform area, and finally, analyzes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in karst landform area in detail, hoping that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paper can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level in Karst area.Key words: karst landform; foundation treatment; construction在开展各项建筑施工时,为了保障施工后的工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地基处理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意义尤为重大,如果在施工中采用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和方法,则能提升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喀斯特地貌基础施工主要技术工艺分析
喀斯特地貌基础施工主要技术工艺分析地质勘测与分析是基础施工的第一步。
通过对地层结构、岩性、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确定喀斯特地貌的地质特点和工程难点,为后续工程的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勘测与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钻探、地下水位测量、地质剖面绘制等。
爆破拆除是处理喀斯特地貌中存在的岩石和悬挂物的主要方法之一、爆破拆除是通过引爆炸药,使得岩石或悬挂物发生破碎崩裂,以便于后续的挖掘和清理工作。
在爆破拆除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岩层的稳定性和邻近建筑物的保护,采取适当的爆破参数和技术手段。
挖掘与填充是喀斯特地貌基础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由于喀斯特地貌多存在溶洞和地下洞室,因此需要进行挖掘工作以便于施工进展。
挖掘过程需要根据地质勘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机械设备,确保施工安全和效率。
挖掘后,需要进行填充工作,采用合适的填充材料填补空洞,这可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巩固与加固是喀斯特地貌基础施工的关键工艺。
喀斯特地貌的岩层通常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透水性,需要采取巩固措施来增加岩体的稳定性和强度。
常见的巩固和加固技术包括注浆加固、喷涂支护、岩体锚固等。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地质条件,提高基础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喀斯特地貌基础施工中,还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由于喀斯特地貌具有丰富的水文地质资源和特殊的生态环境,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同时,在工程竣工后,还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工作,恢复地形地貌的原始状态,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喀斯特地貌基础施工的主要技术工艺包括地质勘测与分析、爆破拆除、挖掘与填充、巩固与加固等。
这些技术工艺旨在解决喀斯特地貌中的工程难题,确保施工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基于喀斯特地貌的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质量控制探讨
基于喀斯特地貌的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质量控制探讨摘要:喀斯特地貌是一个独特的地质特征。
喀斯特地区的地形复杂性使其难以进行基础施工,尤其是地基处理。
这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多质量威胁。
本文仅在对过往项目总结的基础上,就喀斯特地区复杂地基的处理方法及桩基施工质量管控注意事项展开简要论述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地基处理;建筑技术1.前言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广、面积大。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面积最大。
广西境内的岩石物质主要为石灰石、白云岩、石膏和岩盐等,该类岩石统称为碳酸盐类岩石,亦有分布硫酸盐、卤化物岩等。
其特点是其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容易在地下水或地表水活动下被溶蚀和侵蚀。
而广西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各地年降水量为1080~2760mm,其地理分布具有东部多,西部少;丘陵山区多,河谷平原少;夏季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等特点。
以上两个因素使得广西区域内的喀斯特地貌形态十分丰富,其表现在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在地下则往往会有地下河水、溶洞、溶槽、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
广西岩溶地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前,均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和评价,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与施工因素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组织施工,否则将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及相关工期。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项目基础工程施工前应注意收集项目所在地的岩层土质等地质情况,为项目勘察范围、钻探深度以及可能采用的地基、基础形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同时尚应注意收集相关水文情况,合理判断项目所在地的抗浮水位、洪水发生概率、以及地下暗河存在的可能性。
在地质勘察中尚应注意以下内容:首先,应注意保障勘察孔的钻芯完整性,注意保障各钻芯完整度有利于科学判断岩层连续性及孔隙溶洞情况。
(见图1)图1 广西某项目勘察钻孔岩芯照片其次,在勘察过程中注意地下水位的每日变化和规律,其次,要测量含水层的深度和厚度,并找出水流方向的变化。
喀斯特地貌基础施工主要技术工艺分析
喀斯特地貌基础施工主要技术工艺分析(一) 人工开挖采用超深人工挖孔桩技术在喀斯特地貌上进行基础施工,首先就是要进行人工开挖,要以桩中心位置线向桩四边引四个桩控制线,然后进行标注;开挖前及开挖过程中,施工技术以及安全管理人员要将施工要领告知施工人员,即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要准确的对施工进行测量,及时调整柱桩距离,根据挖孔桩安全规范要求,孔桩距离在2~5米。
由人工开挖需要逐层用镐和锹进行挖掘,遇到较为坚硬的石灰岩可以锤、钎破碎,尽量避免使用炸药爆破,喀斯特地貌有的地下结构松软,极易造成塌方,因此在人工挖掘中要先挖中间,然后逐步向四周扩展,这样能够较好的避免塌方,会地下河、暗河的水流入,影响人工开挖。
(二) 护壁浇筑当人工开挖的柱桩符合施工技术要求后,就要进行第二个步骤,进行护壁浇筑,在严格校对筑基尺寸后,施工人员可采用钢模板对桩孔四周成正方形进行围护固定,同时要用C20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这时可以采用搅拌机拌制混凝土,然后用吊桶进行输送,人工浇筑。
在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要用敲击模板及用钢钎插实法或用振动棒对混凝土进行对称均匀插捣动密实,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喀斯特地貌地下含水较多,在浇筑时要避免被水稀释,可以使用速凝剂,使混凝土在最短的时间内符合施工技术所要求的强度。
护壁浇筑中一方面要克服地下水进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还要随时注意塌方,如浇筑施工过程中渗水量过大(>1m?/h)时,应按水下砼操作规程施工。
特别提醒在浇筑时孔下不能留人,这是施工安全所在。
(三) 钢筋笼安装当护壁浇筑完成后,就要进行钢筋笼安装施工了,喀斯特地貌基础施工的“筠连县国税局返安房工程”人工开挖的柱桩孔的深度达到了26米,因而每个钢筋笼都有着一定的高度,这无疑给吊装施工带来麻烦,第一要注意在吊装时钢筋笼不能与四周护壁碰撞,以免造成钢筋笼变形;第二钢筋笼的加工必须按照技术图纸要求进行,尤其是钢筋笼的主筋搭接和焊接长度必须符合规范的规定,焊接应互相错开;钢筋笼的加劲箍和箍筋焊点必须密实牢固;由于此次施工的钢筋笼过长,需分段接驳,在严格执行钢筋笼接驳标准的前提下,采用焊接的技术方法进行。
喀斯特地貌桩基施工技术研究
喀斯特地貌桩基施工技术研究摘要:我国地理面积辽阔,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各不相同,在岩溶地区,由于独特的地质条件,在进行桩基施工时,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改善桩基技术的应用条件,对其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从施工的角度分析了桩基施工技术在岩溶地区的应用。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桩基技术;施工方法;引言喀斯特地貌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它们的形成是由流动的水的长期化学和机械作用引起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和水文地质现象,在这个特殊的地貌区,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地下溶洞发育明显,桩基施工将非常困难,要提前对地质环境进行摸底调查,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关键点,提前消除潜在的技术应用风险,确保桩基施工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1.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被具有腐蚀力的水长期溶解而形成的地表或地下区域,喀斯特地貌可以通过溶解、侵蚀、地下侵蚀和崩塌等定性形式形成,桩基施工受地下岩溶地貌的影响,如溶洞、地下水以及洞穴结构中存在的石笋和石柱,由于土地资源短缺和基础设施不完善,喀斯特地形地区的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较高。
2.桩基技术应用前的准备工作2.1施工现场的勘察在建筑工程中,桩基施工是一项隐蔽工程,一般在地下进行,如果遇到溶洞地质,施工难度系数将大大增加,此外,在整个建设项目中,每个组成环节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一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将直接导致施工其他环节的顺利进行,造成钻孔、卡锤、漏浆等事故,对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对建筑物的后期使用造成安全隐患,基于此,在进行桩基施工之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全面调查和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水文环境和溶洞形成情况,获得现场第一手信息,然后制定综合施工计划。
2.2构建钻孔施工平台一方面,技术人员需要对岩溶现场进行勘察;另一方面,要根据现场情况平整施工现场,做好钻井施工平台的施工,对于复杂的溶洞情况,泥浆坑的设置应尽可能大,以确保泥浆储量满足施工要求,此外,为了应对溶洞的复杂情况,有必要在施工现场准备粘土、碎石、片石、水泥等材料进行渗漏回填。
岩溶地貌对路基工程的影响以及解决办法
岩溶地貌对路基工程的影响以及解决办法岩溶也称喀斯特(karst),是指以碳酸盐为主的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盐)地区,由于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在岩体中形成洞穴,或在岩层的表面形成奇峰异石等独特的地貌景观。
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
这种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叫岩溶地貌。
由于岩溶的发育致使建筑物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大为恶化,因此在岩溶地区修建各类工程建筑物时必须对岩溶进行工程地质研究,以预测和解决因岩溶而引起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
归纳起来,岩溶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地基稳定性及塌陷问题在岩溶地区,由于地表覆盖层下有石芽溶沟,岩体内部有暗河、溶洞,建筑物的地基通常是很不均匀的。
上覆土层还常因下部岩溶水的潜蚀作用而塌陷,形成土洞。
土洞的塌陷作用常常是突然发生的。
土洞出现的地区往往就是地下岩溶发育的区域。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压力作用范围多在地面以下10m左右。
所以,建筑物的地基既涉及上覆土层,也涉及下伏基岩。
岩溶区的土层特点是厚度变化大,孔隙比高。
因此,地基很容易产生不均匀下降,从而导致建筑物倾斜甚至破坏。
二、渗漏和突水问题地区的岩体中有许多裂隙、管道和溶洞,在进行水库、大坝、隧道、基坑等工由于岩溶程活动时,如存在承压水并有富水优势断裂作为通道,则可能会遇到地下突水而导致基坑、隧道等工程的排水困难甚至淹没,也可能因岩溶渗漏而造成水库无法蓄水。
为提高地基稳定性、解决塌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地基处理方式:1.填垫法该法可分为充填法、换填法、挖填法、垫褥法等几类。
充填法适用于裸露岩溶土洞,其上部附加荷载不大的情况。
最底部须用块石、片石作填料,中部用碎石,上层用土或混凝土填塞,以保持地下水的原始流通状况,使其形成自然的反滤层。
当已被充填的岩溶土洞,如充填物物理力学性质不好,可采用换填法。
喀斯特地貌路桥施工问题分析及处理技术探讨
喀斯特地貌路桥施工问题分析及处理技术探讨摘要:喀斯特地质条件十分特殊,主要体现在土壤含水量,地下岩溶,地下岩溶河流,流沙等,因此喀斯特地貌景观建设难度较大,但存在诸多问题。
特别是在桥梁桩基础施工中采用超深人工挖孔桩技术,可以彻底解决岩溶地基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返回国家税务局房间。
在该项目的建设中,这是一个典型的当地岩溶景观。
采用超深人工挖孔桩技术,深层人工挖孔桩的灰层长达26米,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基础施工;超深的人工挖掘桩技术1、前言喀斯特地貌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特殊地貌。
虽然具有一定的特点,但给建设带来很大困难。
一些机械设备无法实现。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施工技术,可以应对更为复杂的情况,但岩溶地貌的具体条件是腐蚀区较为强烈。
但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技术也有其优点。
本文主要论述了岩溶地貌超深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
2、岩溶地貌的特点及其对施工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可溶性石灰岩溶岩,受日晒雨淋作用的地表,地下部分由于水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软弱的地下部分结构和岩石较多,但也会出现河流,流沙等现象,尤其是在施工的地下河流,喀斯特基础设施等地形的建设较为困难,特别是土壤含水量较高,导致易塌陷。
一般来说,两个相邻桩孔附近只有4米5米4的高度差,为了起到作用,桩的深度必须更大,对地基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为克服地理条件和基础施工难度的不利影响,对岩溶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准确科学的分析,科学地分析岩溶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有效性,合理的开采方法及相关技术应选择桩柱,克服基础施工难度。
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位于宜宾市筠连县,在建设过程中,典型的岩溶地貌,因地制宜,采用超深人工挖孔桩技术,为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3、该项目的概述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在对于贵州省道真至瓮安高速公路BOT项目进行施工的过程之中,因为其术语岩溶发育地区,所以只能用于深桩基础施工。
由于周边建筑物的复杂性,大型旋挖挖掘机无法发挥作用,场地狭窄,无法通过冲孔桩施工。
探析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技术
探析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技术摘要:岩溶又称为喀斯特地貌,岩溶地区地质情况复杂,地基处理施工难度较大。
本文将结合某场地岩溶地质情况,对地基处理技术以及桩基施工技术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岩溶地区;地基处理;桩基施工引言岩溶地区作为一种独特的地质地貌,在这种地质上进行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地基处理中,由于岩溶地区地形地貌的复杂性,给地基施工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岩溶地区地基施工中,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地基容易出现坍塌、渗漏等问题,而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就会给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因此,在岩溶地区处理中要想保证地基施工质量,就必须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要求来进行施工,确保桩基质量过关。
一、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原则岩溶地区地基处理时,应该结合当地地质钻探资料,并安排技术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对地质情况进行现场勘察,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溶洞处理方案和施工方法。
在施工开始前,首先需要对溶洞进行注浆处理,使得填充物在溶洞内充分固结,避免后期施工中出现混凝土流失的情况。
对于小型溶洞,首先需要填入碎石,然后再进行注浆处理。
如果溶洞顶部有砂层,则在钻探开始前应该打入钢护筒,这样才能确保正常施工。
二、岩溶地区工程施工的阶段1.工程前期准备工作阶段对于工程桩位的准确放出,要依照工程设计采用交会法布置基线控制网来实施;对桩锤、钢护筒的加工严格按照桩径的设计进行,通常钢护筒厚度保持在10~12mm范围内;冲桩机组顺利安装完成之后,为了保证冲桩机能在冲桩机设备的应用过程中,为适应桩位的位置顺利准确移动,需要在其滚轴下铺设枕木。
2.清理孔洞终孔之后需进行充分的掏渣,然后把水泥、泥浆、黄土混合物投入孔洞,然后利用小冲程冲砸造浆,待泥浆的体积密度达到一点五的时候进行反复掏渣,直到泥浆中的颗粒小于2mm为止。
在孔底的沉渣厚度小于5cm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接下来的施工工序了。
为了能够更好的粘接冲孔桩混凝土与孔底岩体,在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要利用高压水对孔洞进行反复冲洗,让残渣彻底排出。
喀斯特地貌地段施工措施带图版
喀斯特地貌地段施工措施喀斯特地貌就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在本项目中可能会遇到的喀斯特地貌主要表现为岩溶及岩溶塌陷地段。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3.1岩溶及岩溶塌陷地段路基施工措施岩溶及岩溶塌陷地段路基施工其重点是对岩溶及岩溶塌陷的处理,施工当中将根据岩溶出露的实际情况采取如下的不同处理措施,确保路基施工的顺利进行。
3.1.1岩溶水的处理岩溶水是危害岩溶地区路基的重要因素,对于岩溶水的处理,不应将其堵塞,而应以截流、疏导为主。
3.1.1.1截流当由于路堑施工挖断了横穿路基的有较大水流的暗河,为免除暗河水涌入路基,将采取在暗河进口处设浆砌片石截水墙,然后导流引出路基之外的方式处理,下面是根据情况拟采取的几种截流方式:A.路堑边坡上有暗河口,且流量较大,将在堑顶适当的地方设截水墙,将水流截住,然后设泄水洞,将暗河中的水流导至附近涵管排除,如图示:B.路堑堑底若有暗河存在,路堑开挖后将暗河截断,路堑将被水浸泡,采取在暗河口修筑截水墙和排水沟,将水流引至路基范围外,同时对路堑边坡上的暗河用片石堵塞,表面浆砌,如图示:3.1.1.2疏导A.在路堑边坡上,若因岩溶存在而有水流涌出,将视其流量大小、出露位置作边坡渗沟或吊沟,将水引入侧沟排除,如图:B.若路堤基底位于冒水孔上,流量大时,可做泄水涵洞泄出;流量小的做填石路堤通过。
如下图示:3.1.1.3围堰如路基附近仅有个别明显的岩溶水危害路基的稳定,则可采取围堰的方式。
如路堑堑顶上有漏斗、面积较大,便可在漏斗的周围设浆砌片石围墙,防止地表水汇集于漏斗内,如图示:3.1.2岩溶洞穴的处理3.1.2.1跨越对于规模较小的溶洞、溶蚀可根据其宽度的大小,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盖板加固,如图示:3.1.2.2加固为防止溶洞洞穴坍塌或加强洞穴顶板岩层的稳定性,可采用各种类型的桩、浆砌支柱等加固措施。
如下图示,路基面下溶洞顶板厚在2~7米、洞径7~8米时,采用浆砌片石支墙加固:3.1.2.3堵塞A.对于路基面附近及边坡上规模不大的干溶洞,采用浆砌或干砌片石堵塞,如图示。
有关广西喀斯特地貌地基的处理
有关广西溶洞地基的处理一、溶洞的形成:广西地貌属于克斯特地貌,溶洞也成为广西建筑业一个关注的话题,对于溶洞地基的处理也成为的一个课题。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
通常指岩石裸露、草木不生,具有洞穴、漏水洞、地下河而缺乏地表河流和湖泊为特征的地区。
是地下水对可溶性块状石灰岩溶蚀的结果。
克斯特分布在世界上极为零散的地区,如法国的科斯、中国的广西、美国的肯塔基州等。
促使克斯特发育的条件是: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3、地下水循环通畅。
石灰岩在略有碱性的水中容易溶解,自然界里有很多这样的水。
大自然中有很多的二氧化碳(CO2)融入水中生成碳酸(H2CO3,在遇见碳酸钙(CaCO3)生成碳酸氢钙(Ca(HCO3)。
碳酸氢钙比碳酸钙易溶于水,灰岩不断被溶解,形成的溶洞;剩下的土颗粒小的被地下水冲走,土颗粒大的就沉积在洞底,形成土洞。
因此,溶洞可分为空的、半填充的和全部填充的,根据填充土的类别可分为粘性土、沙石和稀土三类。
按其是否漏水可分为漏水空洞和不漏水空洞。
二、溶洞土洞的勘测方法:可采用物探和钻探方法;物探包括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是基本原理与常规电阻率法相同。
实际上是多种排列的常规电阻率法与资料自动反演处理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但其电极布设是一次完成的,减少了因电极设置而引起的故障和干扰。
自动的多种电极排列方式扫描测量,可以获得地层横向和纵向地电断面结构特征的地址信息。
【1】地质雷达是用高频无线电波来确定介质内部物质分布福利的一种地球物理方式。
基本原理是高频电磁波理论,地质雷达向地下介质发射一定强度的高频电磁脉冲(几十兆HZ至上千兆HZ),电死脉冲遇到不同电性介质的分界面时即产生反射或散射,根据电磁波双向用的长短差别,确定探测目标的埋藏深度,通过多测线的综合解释,分析探测目标的形态,通过分析电磁波波形变化特征,确定目标体的属性,再结合理论分析达到对埋藏目标的探测领域的判断。
关于喀斯特地基处理的工程技术性研究
影响工 程建设的主要因 有的 素. 地段覆上层 较 厚且不具 土洞的条件, 需考虑岩溶对 形成 也不
建筑的影响。据典型岩溶地区的工程统计表
明, 在有岩溶问题的T 程地基中, 属威胁建筑
, 压缩及不均匀 .2 沉降
当地基在上部结构的 自重及外荷载作用
物安全的岩(土)洞者仅占少 而大量存在的 数,
[31 曹可之.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缘
合措施. 建筑结构, 2002(s ) .
补后的构件仍可使用在工程上。用这种方法 修补己 断裂的构件应 慎重。此外, 特别 修补前
应检杳钢筋的实际应力和变形状况。修补混 凝土宜用微膨胀型。修复工作必须十分仔细
盐等。这些不溶物可充填缝隙, 使之不透水 井增加强度。
是地基不均匀性问题。此外, 即使在岩溶发育 区, 由于各地段岩性(内因)与水的运动条件(外 因〕 的差异, 以致岩溶发育程度各不相同。 在建 筑总平面布置时, 可以避强就弱, 使建筑物按 重要性等级与岩溶发育程度分区相适应。大 最实践还表明, 不同类型的岩溶地基 经不同 程度的处理使用均较正常。反之, 如处理不
程质量、投资和进度。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多
地被人们所认 识.
3 喀斯特地基工程的处理经验
针对以上喀斯特地基对工程的不良 影响 和长期的工程实践, 我国得到了以下基本的建
2 喀酬 寺 地基对工程的不良影晌
喀斯特对工程的不良 地质影响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1)喀斯特岩面起伏, 导致其上段土质地基 压缩变形不均。 在水平方向上相距很近(如 卜 2m)的二点上, 土层厚度相差可达 4- 6m , 以至 十余米。在土层较厚的溶沟(槽)底部, 往往又
设 处 经 如 : 及 理验 下
喀斯特地貌路基岩溶整治技术的探讨
喀斯特地貌路基岩溶整治技术的探讨1、工程概况渝黔鐵路位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分布广泛,地下岩溶极发育或发育,影响铁路工程的溶洞、落水洞、溶蚀洼地、隐伏岩溶、暗河等形态众多。
地下发育有大小不等的溶洞、连通性较好的溶蚀破碎带,且部分段落地下水位波范围在基岩与覆盖层接触界面附近,形成了易塌陷区和极易塌陷区。
路基主要以路堑、半填半挖,填方路基为主。
覆盖层为第四系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灰岩、泥灰岩为主,节理裂隙较为发育。
地下水埋深较大,地表水入渗是岩溶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因。
岩溶地区注浆加固通过地质钻机成孔,直接向路基的溶洞、裂隙以及岩土汇集面注入水泥浆充填或在路基承载力范围形成水泥浆帷幕,以阻止地下水对路基的侵蚀危害,以达到减少路基沉降或塌陷的作用。
2、主要施工技术通过对路基岩溶整治施工技术的探讨和研究,检验注浆处理施工设备、施工工艺的合理性、适用性以及泵浆压力、注浆流量、入岩深度的判断、注浆速度等参数,由此确定注浆处理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参数,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确定机械设备选型及配套组合,探明地质情况,以确保注浆处理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2.1、施工配合比试验室根据注浆浆液的要求,多次配选,调试,拟选配比参数,再通过工艺试验施工适时总结、调整。
2.2、机械配置机械配置主要包括地质钻机、液压注浆泵、拌浆机、止浆塞、高压注浆管、孔口盖及配套仪表等。
一套注浆设备配置情况见下表,施工中应根据工程任务配备机械设备。
2.3、压浆施工程序图2.4、钻探施工2.4.1、钻孔施工、留存芯样通过钻孔留取地质岩心核对地质情况,通过岩心取样揭示,基岩岩溶强烈发育,多为空溶洞、半填充溶洞和溶蚀裂隙。
岩芯用PVC半管承装,每节1米,便于复核钻孔深度。
T序孔钻探完毕后,根据芯样核对地质,编写探灌分析报告,上报监理、设计、建设单位确认。
2.4.2、冲洗孔钻孔至设计深度后,用清水洗孔直至返清水,如不返水,要求流量不小于泵送额定流量的80%,且冲洗时间不少于10min。
喀斯特地区桩基础处理技术探讨
喀斯特地貌桩基施工技术研究
喀斯特地貌桩基施工技术研究摘要:我国的地域面积辽阔,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各有差别。
在喀斯特地区,由于其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在对其进行桩基施工时就要做好充足的事前准备工作,面对桩基技术应用的条件进行改善,对其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本文从施工的角度对喀斯特地区的桩基基础施工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桩基技术;施工方法前言喀斯特地貌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它的产生是在流水的长期化学作业和机械作业下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地貌形态和水文地质现象。
在这种特殊的地貌区域中,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地下溶洞发育明显,在进行桩基基础施工时会有很大的难度,需要在事前做好对地质环境的勘察工作,掌握施工中的各项要点,对潜在的技术应用风险进行事前排除,从而保证桩基施工技术效果的良好。
1桩基技术应用前的准备工作1.1施工现场的勘察在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施工属于是一项隐蔽性工程,一般是在地下进行的,如果遇到溶洞地质就会大大增加施工的困难系数。
而且在它的整个施工工程中,各个构成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联系,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直接导致其它环节的施工难以顺利进行,造成掉钻、卡锤以及漏浆等事故发生,对施工质量带来不利影响,一旦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就会给建筑的后期使用埋下安全隐患,基于此,在进行桩基施工之前,就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对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水文环境以及溶洞的形成等等情况进行综合勘察和掌握,获得现场第一手资料,进而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
1.2构建钻孔施工平台技术人员一方面需要对喀斯特场地进行勘察;另一方面还要依据现场情况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做好钻孔施工平台的构建工作。
对于溶洞情况较为复杂的状况,在泥浆池的设置上就要尽可能的大一些,保证泥浆量的储量达到施工所需。
此外,针对于溶洞的复杂状况,还需要在施工现场处理好漏浆回填所需要的黏土、片石以及水泥等等材料的准备工作。
喀斯特特殊地貌下桩基的处理方式
喀斯特特殊地貌下桩基的处理方式摘要:喀斯特地貌又称之为岩溶地貌,整体的地质条件构成相对比较复杂,如果在该区域进行建筑桩基础施工,经常会出现漏浆、塌孔以及卡钻等工程施工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鉴于此,文章对喀斯特地貌下的建筑工程桩基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建筑施工;桩基处理1 喀斯特地貌概述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川、渝、湘、晋、甘、藏等省区部分地区亦有分布。
在进行溶洞地区桩基工程施工时,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工程造价以及施工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严格做好勘察、设计等工作,对溶洞处理方案进行比选优化,最终选择工艺成熟、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低、安全性高的建筑桩基溶洞处理方案进行施工。
具体施工工作中,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现场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应对,以提高溶洞处理效果。
2 钻孔桩施工方案的设计在装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钻孔工作是其中首要的工作环节,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需要对钻孔位置的溶洞构成条件来进行判断。
因为很多溶洞自身的构成条件存在较大的特殊性,在钻孔工作中经常会影响到钻头的正常工作,或者钻头无法依照正常的轨迹和轨道来进行使用,并且还会出现钻孔完成之后产生漏浆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不加以及时的处理,漏出的浆液会直接填满钻孔,造成了钻孔工作的失败。
依照溶洞具体的地质条件状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机械设备以及针对性的钻孔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并且需要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编制方案,保证钻孔施工的高效开展。
在溶洞钻孔施工当中,冲击钻设备是其中比较常用的设备类型,在钻孔工作中具有较多的工作优势。
由于传统使用的钻头冲击力相对较小,钻孔工作的质量表现较差,冲击钻在溶洞区域的整体使用效果表现良好,并且相比于其他的钻孔设备拥有着更多的使用优势,冲击钻不会轻易出现卡钻或者是钻孔线路偏移等问题,具有较高的可操控性,可以大大提高岩溶地区的钻孔工作效率。
喀斯特地区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分析
喀斯特地区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分析摘要:喀斯特地区多岩溶地形,主要是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盐等可溶性岩层的不均匀分布在地质结构上,喀斯特地貌形成是因为受水的化学和机械作用产生沟槽、裂隙、溶洞,以及由于溶洞的顶板塌落使地表产生陷穴、洼地等现象和作用的总和,是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特有的独特现象。
喀斯特地区地质特征对建筑地基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不妥善处理,会威胁建筑工程安全,导致建筑物不稳定,威胁人身财产安全。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分析;喀斯特地区施工环境主要以岩层表面溶沟、溶槽及溶蚀裂隙等小型岩溶为主,内部溶洞的垂直高度一般为0.8-6m,具体的施工工程和地基处理技术取决于建筑物的重要等级、高度、体积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到地面不均匀沉降、地基塌陷、偏移等问题,相关建筑工程需要进行加固和防护措施。
文章基于喀斯特地区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展开论述,提出相关施工策略和措施分析,以供参考。
一、喀斯特地区地形下的地基处理施工现状问题由于岩溶地质特征明显且区域内分布广泛,并且岩层的稳定性难以判断,会影响建筑物安全性和施工工程质量。
所以对于某些下卧熔岩洞穴的地基处理,要注重洞穴基础埋置深度的勘察,谨慎处理地基周围的岩层裂缝情况,通过对岩溶的分布区域、生长走向及深度进行调查,优化设计施工方案,尽可能避免地面不均匀沉降或地面塌陷。
塑性黏土和强风化泥岩虽然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减少了施工难度,但还是要做好相关防护工作,保障地基扎实稳固。
对于已经探测到的下卧溶岩洞穴,可以采用高压旋喷桩技术可有效地解决溶岩地区灌注桩难以成孔的难题二、喀斯特地区地形下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分析(一)裂缝勘测技术裂缝勘测技术是喀斯特地基处理施工的基础,运用裂缝勘测技术探察溶洞、暗河发育带,通常是现场观察,采用圆形加密钎探等方式进行。
在土方开挖作业过程中,若是发现已挖明的溶洞,要做好防护措施,从岩洞边缘处向外扩展2-3m,控制好间距,每个间距范围内布点钻探勘察,确认溶洞的范围,之后再根据溶洞范围,确认施工处理方案作好探测深度记录。
喀斯特地貌房建说明和建议
喀斯特地貌房建说明和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喀斯特地貌房建的经验。
喀斯特地貌啊,那可真是个难搞的家伙。
这地底下到处都是溶洞啊什么的,就像个蜂窝煤似的。
刚开始我在这上面建房的时候,真的是踩了不少坑。
我觉得首先得重视地质勘探吧。
咱可不能偷懒,得多打些勘探孔。
我之前就有个项目,想着省点钱,勘探孔少打了几个,结果呢?施工的时候发现底下一个大溶洞,这可麻烦了。
差点整个基础都得重做。
所以说啊,在喀斯特地貌上建房,地质勘探是重中之重。
能多细就多细,把溶洞的分布啊、大小啊,都搞清楚。
基础这块啊,我感觉桩基础比较靠谱。
但是桩的类型选起来也不容易。
我曾经想用预制桩,觉得这样快嘛。
可喀斯特地貌这地下情况复杂,预制桩很难打到合适的持力层,还容易断桩。
后来没办法换了灌注桩。
我建议如果是小型建筑的话,可以考虑一些浅基础加固的办法,像换填啊之类的。
不过这个前提是溶洞不是特别大,而且经过仔细评估才行。
我见过有直接用筏板基础的,但是那得溶洞特别小而且地层相对稳定的地方,�不然同样风险很大。
在挖地基的时候,要随时保持警惕哦。
比如说有一回,工人们正在正常挖土,突然就挖空了,一个小溶洞冒出来,还好当时工人就在边上作业,要是掉进去可就麻烦了。
所以最好现场有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随时盯着。
还有哦对了还有防水。
喀斯特地貌的岩石缝隙多,特别容易漏水。
普通的防水措施根本不行。
我觉得防水涂料得用好的,而且最好多做几道防水层,像那种卷材防水层加上防水涂料相结合就比较好。
我之前有个房子就因为只做了一道防水层,结果下雨的时候地下室全是水,那真是头疼。
材料这块也要注意啊。
因为喀斯特地貌有时候会有一些酸性物质冒出来腐蚀材料。
我感觉用一些耐腐蚀性强的材料很重要。
像钢筋得用那种有防腐涂层的,混凝土也得加入一些抗腐蚀的添加剂。
之前有个项目就没注意这个,结果房子没几年钢筋就锈了,结构都有点危险了。
我必须得承认,我呢也还在不断摸索学习当中。
毕竟喀斯特地貌多变。
每一个地块可能都有不一样的情况。
特殊地貌下喀斯特桩基的处理方式
204智能施工NO.08 2020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特殊地貌下喀斯特桩基的处理方式吉恩毅(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辽宁 辽阳 111000)摘 要:湖南省永州市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因为岩石长期被水腐蚀后,形成的空洞类的特殊地形地貌,针对地表沙砾层过厚和地下涌水量丰富特殊地质,探讨了喀斯特地貌大型溶洞和串珠溶洞的岩溶桩处理方式。
关键词:岩溶;桩基施工;溶洞处理1 特殊地质下溶洞对桩基施工的危害1.1 成孔过程中的塌孔现象湖南永州地区冲击钻施工过程中,最难处理的就是钻进过程中的塌孔现象,导致塌孔的原因主要包括孔内水位负压和泥浆护壁的失效。
当溶洞的发育较为完整,特别是冲击钻施工过程中,遇到串珠溶洞、无填充大型溶洞和溶洞连接裂隙,都会导致孔内的泥浆液面急剧下降流失,失去泥浆护壁的效果,从而导致上层地表的沙砾层塌孔。
溶洞连接着地下暗河,因地下水流湍急,涌水量过大,地下水会降低泥浆护壁的附着性,因孔内外的水压不同,地质渗水系数较高,孔外水压大于孔内水压,导致孔内外差为负值,护壁丧失附着效果从而失效。
钢护筒底部外围向上水流的冲击,使孔壁周围脱落所引起的塌孔,嵌岩桩施工过程中,入岩部分的岩石硬度过硬(达到2 000 MPa),冲击钻冲击岩石面震动较大,地下震动对上层沙砾层部分的扰动,导致沙砾层因震动产生不稳定性,导致塌孔。
严重的塌孔会导致锤头深埋在孔内无法取出,护筒周围的塌陷更会导致钻机的倾斜、倾覆,引发安全隐患。
塌孔现象在喀斯特地貌下的桩基施工,是首要的难点。
1.2 钻进过程中发生偏孔现象造成钻孔偏斜的原因包括: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风化程度,而且岩石错综复杂、灰岩中夹渣泥岩,钻进到不同位置的小溶洞或者孤石,会使两边承载力和硬度不同,钻进面进尺速率不均衡,从而导致孔内钻进发生斜偏。
因全填充的溶洞,不发生漏浆情况,钻进过程中很难发现溶洞存在;锤头穿过时,溶洞壁硬度不均,也会导致偏孔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喀斯特地貌地形的地基研究与处理
摘要:在我国的岩溶地区,工程建设中一般会遇到特殊的地质问题。
溶洞、土洞和地层塌陷这些不良工程地质情况,在溶岩地区或多或少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对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使建(构)筑
物附近产生地面塌陷、不均匀沉降等危害,严重时危及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本文在此从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地质问题出发,在此基础上对于地基的施工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地质;地基
abstract:in the karst areas of china, project construction will always encounter special geological problems. cave, soil cave collapse and formation of these adverse conditions of engineering geology in karst area, more or less will inevitably arise, adverse impact on project construction, the building (structure ) constructed near the non-uniform settlement of ground subsidence, damage, serious endanger the normal use of the building.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geological problems of karst landform areas, on the basis of th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o do some research.
key words; karst landform; geology; foundation;
中图分类号:f416.1
前言:岩溶(喀斯特)地貌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貌单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在贵州、广西等地尤为发育。
岩溶地区由于地下
水对碳酸类岩体的侵蚀作用,导致岩体的连续性及均匀性受到破坏。
因此在该类地区岩土体的工程力学特性有其特殊性。
其可分为:岩溶盆地、峰林地形、石牙残丘、溶蚀准原等。
地下发育形态主要表现为:裂隙、溶洞等。
以上岩溶形态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性,很多情况下须加以处理方能满足基础的稳定性。
对于高层建筑,由于其荷载大、结构复杂,尤其需要慎重处理。
一、岩溶地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由于岩溶地区的发育致使建筑物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大
为不利,固此在岩溶地区修建各类工程建筑物时必须对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地质研究,以预测和解决因岩溶而引起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
1、地基稳定性及塌陷问题
由于地表岩溶作用,石灰岩表层溶沟发育,纵横交错的溶沟之间多残留有锥状或尖棱状的石芽,致使石灰岩基面高低不平,形成石芽地基。
石芽间的溶沟常被土填充,因此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易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溶洞地基和土洞地基在建筑物荷重作用下失去平衡而产生下陷
或塌落时,则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2、渗漏和突水问题
由于岩溶地区的岩体中有许多缝隙、管道和溶洞。
在基坑开挖时,如存在承压水并有富水优势断裂作为通道,则可能会遇到地下突水
而导致基坑的排水困难甚至淹没。
3、岩溶探查与其施工问题
岩溶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但在岩溶地区岩石面高低起伏变化大,岩石露头无连续性和规律性,表层岩层往往十分破碎。
普通的地质钻探难度大,很难反映场地的岩溶情况,常常不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往往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对场地环境进行复查,给地基处理、基础选型方案的选择带来很大难度,造成工期长,造价高,施工质量还难以保证。
所以,在岩溶场地的勘察工作中不能单纯依赖钻探忽视物探,要两者结合,互相认证。
可采用电法、电磁法探测基岩埋深、土洞,划分上覆松散沉积层序和风化带,采用跨孔电磁波计算机层析成像(ct)技术探测地下洞穴、隐伏断层、破碎带。
结合利用传统钻探孔,将部分孔加深作为电磁波发射及接收井,即可实现由点到面(剖面)的探查成果。
二、岩溶地基处理方案
由于地基复杂,普遍存在土洞、溶洞,因此采用一柱一桩的形式,要求桩端置于稳定完整的微风化基岩上。
1、在每个桩孔上钻进1~3个超前钻孔,钻孔深度进入稳定持力层不小于5m。
主要目的:查明每个桩孔的地层结构及分布特征;查明土洞、溶洞分布及大小、规模、连通程度、充填情况;查明强风化层厚度,溶洞顶板厚度;查明稳定持力层的准确顶面标高及其标准承载力;初步判定地下水类型、大小及流向。
2、根据超前钻孔资料及建筑荷载进行桩的选型设计
当桩孔下无溶洞或厚层强风化带时,采用人工挖孔桩处理地基,人工挖孔桩要求进入稳定微风化岩石不得小于0.5m,对于起伏较大的持力层面,可打成30cm宽的台阶;当桩孔下有溶洞或厚层强风化带时,采用大直径冲孔灌注桩处理地基。
要求该桩穿过溶洞、土洞或厚层强风化带,进入稳定持力层不小于一倍桩径。
3、关于地下水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冲孔灌注桩,采用泥浆护壁,水下灌注,无需抽取地下水,避免了深层岩溶裂隙水的抽取导致周围建筑物的变形;人工挖孔桩部分,毫无疑问要抽地下水。
前阶段工作中由于抽取地下水把相邻的电影院、图书馆拉裂,两边道路下沉,导致地下水管道破裂。
因此,为了使施工中不再出现上述情况,必须采取调整施工程序等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严格监测周围建筑物裂缝发展动向。
三、地基处理施工
近来,一些新的地基处理技术被引用到岩溶地区,主要有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复合地基、小断面静压预制桩复合地基、phc管桩复合地基。
一般最常用以下两种:1、冲孔灌注桩施工
该施工主要难点为如何在具有多层溶洞的岩溶区成孔,如何堵住泥浆渗漏及砼流失,如何保证冲孔进尺及清除孔底沉渣。
每当打穿一层溶洞时,经常出现如下情况:a.孔内泥浆迅速流失,
因岩溶水系与义昌江联通,两台3pn泵供水也无法使孔内满上来,出现地面孔口塌陷,产生一大漏斗,不仅不能施工,而且经常危及钻孔及人身安全,有时连钻机撤出的时间都没有;b.溶洞或裂隙水流入孔内,破坏泥浆,泥浆比重减少或变成清水,孔底出现厚层沉渣,无法反浆,更不能进尺,使工程无法进行。
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向孔内回填大量粘土,目的是堵漏,同时也堵住了小裂隙的漏浆,粘土可不必装袋,可直接倒入孔内,水泥需整袋抛入,使其沉底,操作方法同上。
当再次打穿下一层溶洞发生漏浆时,重复上述工作,直到完成一个桩孔为止。
这样施工的结果是堵住了漏浆,堵住了溶洞,保证泥浆质量且能正常返浆,正常进尺,同时在灌注砼时,不会出现大量超灌。
如63#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桩径1.6m,桩长21m,上覆土层厚5.5m,其下为多层分布的溶洞,遇大小溶洞4个,发生强漏浆6次,为堵漏造浆共用318包水泥,直接用于堵漏费8600元。
2、挖孔桩施工
对于人工挖孔桩,按常理是最简单的施工方法。
由于该地层含有大量地下水,抽取地下水已危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如何达到最经济最安全的施工成为第一难点。
经认真分析,充分了解该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与周围建筑的联系,并对建筑物已开裂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抽取大量地下水是导致周围房屋开裂、地基下沉的最主要原因,
如要对基坑周围进行全面的帷幕防渗,耗资巨大,同时岩石裂隙水未必能堵住。
最后采用了不增加投资的方案,只对施工程序进行了调整。
通过施工程序调整,设法改变水的渗透路径;分散施工,不能成片连续开挖,每隔3~5个桩孔开挖一个;先施工水量较小的桩孔,如果发现水量较大的桩孔,停止抽水,不再向下施工,严格控制抽取地下水量;每挖成一个桩孔,验收后立即灌注砼,堵住水的部分渗透路径;严格监控周围建筑物的裂缝。
事实证明,按上述原则要求进行施工,顺利、安全地完成了施工任务,保证了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如果不按此程序施工,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例如,当时现场为了进度,同时开挖4孔,同时抽水,结果4h后观测发现周围建筑物裂缝加大,石膏断裂。
紧急停工后再按程序施工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施工安全顺利。
再次证明经过施工程序的控制,安全施工可以得到保证。
四、总结
综上所述,根据岩溶地区高层建筑场地性质、地基复杂程度和土层种类、性质以及上部建筑物特点,将多种地基处理技术综合应用于一项工程。
满足高层建筑地基对承载力、稳定性要求。
可实现造价经济、工期快、质量控制容易、施工公害小等因素的最大实现,从而可成为岩溶地区高层建筑的较理想选择,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阎明礼,张东刚.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及工程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2】张忠亭等.钻孔灌注桩设计与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7.2.
【3】郭纯青等.岩溶多重介质环境与岩溶地下水系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