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合集下载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教案标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和经验对教学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和经验;2. 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3. 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和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2.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合作,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2. 激发学生的观察力:组织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引导他们发现问题;3. 利用生活资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和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的生活问题;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策略,解决更复杂的生活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合理性和创造性;3. 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基于题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所撰写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进一步指导和建议,请随时告知。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第一章:生活中的美术1.1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存在的美术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学习欣赏生活中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美术现象:自然景观、建筑、广告、服饰等。

生活中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摄影等。

1.3 教学活动观察生活中的美术现象,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欣赏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

进行绘画或创作活动,将生活中的美术元素融入作品中。

第二章:美术与生活的关系2.1 教学目标了解美术与生活的紧密关系,认识到美术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学习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2.2 教学内容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美术对生活的装饰、美化、传达等功能。

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设计、广告、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2.3 教学活动讨论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分享生活中的美术应用案例。

欣赏优秀的设计作品,分析其艺术价值和实际应用。

进行设计实践活动,尝试将美术元素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第三章:生活中的创意美术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创意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创意美术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3.2 教学内容创意美术的概念和特点:独特的艺术表达、创新思维的体现。

创意美术的方法和技巧:组合、变形、夸张等。

3.3 教学活动欣赏创意美术作品,分析其创新点和艺术特色。

学习创意美术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小组合作创作活动。

展示和评价作品,鼓励学生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第四章:生活中的美术欣赏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学习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摄影等。

原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原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原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教案标题:原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原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教学内容:1. 概念解释: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原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行动或其他有益于社会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创新项目:鼓励学生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项目,并组织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道德教育: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原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兴趣,并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此的理解和看法。

2. 概念解释:通过故事、视频或其他形式,向学生介绍“原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概念,并让学生自由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理解。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行动或其他有益于社会的实践活动。

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反思和总结他们的经验和感受。

4. 创新项目:鼓励学生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项目,并组织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5. 道德教育: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道德困境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6. 总结: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收获。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原于生活高于生活”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作品评估:评估学生的创新项目成果,包括项目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3. 反思评估:要求学生写一篇反思文章,分享他们在实践活动和讨论中的收获和思考。

教学延伸:1. 邀请社区领导或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故事。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比赛或活动,展示他们的创新项目成果。

《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教案

《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教案
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寻找问题答案
问题解析
美术作品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1、生活题材
2、灵感及激情
3、运用艺术绘画技术及表现手段
美术作品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所以说艺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美术家是如何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的?
对生活事情所产生的个人情感通过艺术手法如:笔画,雕刻,捏造等等方式呈现,形成一幅艺术作品传递自身情感。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了解问题的答案,反思自身的答案
讲解问题答案,让学生能更清楚认识艺术作品需要的条件及艺术家如何表现自身感受的
课后探究
请思考探究:若除去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以及创作激情以外,艺术技巧和物质材料是否也是影响作品产生的条件?
课后思考问题的答案
目的是让学生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欣赏不同表现形式下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所传达的情感,意识到生活就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从而发现了美,并以艺术的手段呈现出来,使得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在惊恐中逃命的人绝望地从楼上跳下,她的前后都是熊熊的火焰。
了解美术作品的来源及呈现形式
欣赏画笔下的艺术作品,分析艺术作品及其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感
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分析艺术家艺术手法及传达的情感
讲解美术作品的来源及呈现的形式,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来源有一定的了解。
带领学生欣赏画笔下的艺术作品,分析艺术作品的内容及艺术家传达的思想情感
欣赏利用不同物质材料塑造的艺术作品。
向往(木雕)
艺术家仅用原木一端雕刻出少女的头像,头发部分与木料纹理顺势相连,使得人物头部与木料纹理完美结合呈现出少女飘动的长发。

初一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初一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分享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感受艺术家如何用作品表现对生活的想法、感受、传达自己的情绪;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不同作品的形式、内容,了解作品创作背后的现实,并通过了解创作背景和作品本身,了解如何创作;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赏析艺术家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作品本身,提高审美,树立正确的三观。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难点:正确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过程,以及创作技巧对情感传达的推进作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段《白鹿原》电影的选段。

提问1:大家知道这是什么电影吗?讲诉的是哪一段真实历史呢?学生回答+老师小结:是的,这部电影片段来自XXX。

老师引出本课重点内容,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我们今天就跟着艺术家的作品,来具体感知一下,他们的艺术作品,是来自于生活的哪一面,艺术家又是怎么一个创作过程,让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得到升华。

(二)新课教学1、赏析美术作品《血衣》初步了解《血衣》的创作背景提问1:请一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血衣》这副作品所展现的历史?初步了解《血衣》的创作过程演示法,多媒体课件逐步展示作者如何创作一个人物提问1:大家觉得画中这位人物,作者最初的画稿和最终的画稿,有什么不一样?给人的感受有没有不一样?学生回答+老师小结:人物所画的角度不一样,终稿能感觉到人物更加的悲愤。

更深入了解《血衣》这副绘画作品中,所创作的人物,从人物所处位置、外形、动作、表情上,作者是如何表现的?提问1:请一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物,并推测出自己理解的这位人物的情绪或者心情。

2、让学生尝试赏析美术作品《格尔尼卡》对比法,老师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格尔尼卡的灵感来源,让学生们先用眼睛看实景照片,请学生们记住现在的情绪。

讲授法,老师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格尔尼卡》这副抽象画作,讲解作品里各元素的表现形式和传达的情绪,请各位学生体会,能不能引起共鸣。

第20课 五彩缤纷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20课 五彩缤纷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20课五彩缤纷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将生活中的事物转化为美术创作的素材。

2.能够运用简单的画笔和颜料表现生活中的色彩与形式,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懂得学习、借鉴和吸收生活艺术元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及其表现形式。

2.教学难点:如何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将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美术的表现素材。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物品,询问学生教室里哪些东西是艺术元素,为什么?活动环节1.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展现各种色彩元素,让学生感觉并模仿表现。

2.教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形状元素,练习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表现它们。

3.教师出示各种图案元素,让学生感受并模仿输入书法练习中的用笔法表现各种线条、形状、纹理。

反思环节1.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艺术表现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2.教师提醒学生:艺术和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人都可以从生活中汲取艺术养分。

学习和欣赏艺术作品不仅要吸收,更要懂得探究其源头——生活。

教学评价1.画笔的握取是否正确,用笔的方法是否得当。

2.素材选择是否准确,表现能力是否足够发挥个人特点。

3.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学后记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明白了艺术的基础来自于生活,点亮了学生对生活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独特感悟,让学生学会了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的灵感。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艺术与生活的关系1.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1.2 教学内容:艺术的定义与特点艺术与生活的互动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员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让学员体验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1.4 教学活动:1.4.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1.4.2 讲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员理解艺术的内涵1.4.3 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让学员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1.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生活中的艺术实例,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1.4.5 总结:强调艺术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引导学员关注生活中的艺术之美第二章:艺术的创造力与表现手法2.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的创造力的重要性掌握艺术的表现手法与技巧艺术的创造力的重要性艺术的表现手法与技巧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与表现手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创造力和表现手法,引导学员思考艺术创作的过程实践操作法:让学员亲自动手创作,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2.4 教学活动:2.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创作手法的思考2.4.2 讲解艺术的创造力的重要性,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创作的价值2.4.3 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与表现手法,让学员了解艺术创作的多样性2.4.4 实践操作:学员分组进行艺术创作,亲身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2.4.5 总结:强调艺术的创造力与表现手法的重要性,鼓励学员积极进行艺术创作第三章: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3.1 教学目标:培养学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学会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与方法3.2 教学内容:艺术作品的欣赏方法与技巧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与方法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欣赏与评价讲授法:讲解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员思考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让学员实践欣赏与评价的过程3.4 教学活动:3.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的思考3.4.2 讲解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员学会欣赏艺术作品3.4.3 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让学员实践评价艺术作品的过程3.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3.4.5 总结:强调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的重要性,引导学员关注生活中的艺术作品第四章: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4.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与文化背景的联系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4.2 教学内容: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与表现形式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与意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引导学员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让学员了解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4.4 教学活动:4.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与文化背景关系的思考4.4.2 讲解艺术与文化背景的联系,引导学员认识到文化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4.4.3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与表现形式,让学员了解艺术的多样性4.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4.4.5 总结:强调艺术与文化背景的紧密关系,引导学员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第五章: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影响5.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的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5.2 教学内容: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影响-第六章: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6.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认识到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6.2 教学内容: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艺术治疗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引导学员思考艺术对心理健康的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治疗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治疗的实际效果6.4 教学活动:6.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治疗的应用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思考6.4.2 讲解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6.4.3 分析艺术治疗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治疗的具体实践方法6.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治疗的方法与效果,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6.4.5 总结:强调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引导学员关注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第七章: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7.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掌握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作用艺术教育实践案例分享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引导学员思考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教育实践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教育的具体实践方法7.4 教学活动:7.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教育实践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关系的思考7.4.2 讲解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积极作用7.4.3 分析艺术教育实践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教育的具体实践方法7.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教育的方法与效果,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7.4.5 总结:强调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的关系,引导学员关注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作用第八章: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8.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8.2 教学内容: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引导学员思考艺术家的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8.4 教学活动:8.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关系的思考8.4.2 讲解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的重要性8.4.3 分析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8.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8.4.5 总结:强调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的关系,引导学员关注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第九章: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9.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掌握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与维权方法9.2 教学内容: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与维权方法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引导学员思考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方法与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让学员了解艺术作品的维权方法9.4 教学活动:9.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的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关系的思考9.4.2 讲解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9.4.3 分析艺术作品的维权方法与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与维权方法9.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的实践方法,分享彼此的想法重点解析本教案《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的创造力与表现手法、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影响、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等多个方面。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的含义和重要性;2.掌握如何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理念的介绍和讲解;2.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3.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例如:“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了应用的情况?”或者“你们认为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对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是什么?”2. 理论讲解教师可以通过PPT或者黑板等方式,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的含义和来源;2.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3.如何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

3. 实践操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如:1.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寻找一些有趣的事物或者现象,并且尝试将其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2.学生可以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然后尝试从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中寻找解决方法;3.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践项目,然后尝试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其中。

4. 总结反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例如:1.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收获;2.学生可以讨论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3.学生可以总结如何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收获;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的理解和认识;3.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五、教学反思“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艺术与生活的关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和提升。

1.2 教学内容:介绍艺术的定义,探讨艺术与生活的相互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配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二章:生活中的艺术元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艺术元素,提高对周围艺术品的感知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艺术元素,分析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观察法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第三章:艺术作品的在生活中体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是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创作的。

3.2 教学内容: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探讨其与生活的联系和表达方式。

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展示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四章:生活中的艺术创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进行艺术创作。

4.2 教学内容:介绍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艺术创作实践。

4.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提供指导和反馈。

第五章: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和提升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和提升作用,培养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分析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和提升,介绍如何欣赏艺术作品。

5.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配合艺术作品欣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六章:艺术流派与生活的关系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流派是如何反映和影响生活的。

6.2 教学内容:介绍印象派、现代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不同艺术流派,分析其与生活的联系。

6.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配合作品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七章:生活中的摄影艺术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摄影艺术是如何捕捉和表达生活的。

7.2 教学内容:介绍摄影艺术的基本技巧,分析生活中的摄影作品。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艺术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3. 艺术的表现手法4. 艺术作品欣赏5. 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等理论知识。

2. 示范法:展示艺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和表现手法。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作品和心得。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论知识、艺术作品欣赏等。

2. 教学素材:包括绘画、摄影、雕塑等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3. 创作工具:如画纸、画笔、彩泥等。

4. 展示平台:如黑板、展示柜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组生活中的照片或绘画作品为例,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以及艺术的表现手法等理论知识。

3. 示范:展示一系列艺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体会艺术作品是如何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4.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将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艺术作品。

5.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共同探讨如何提高艺术表现手法。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创作水平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场景或物品,尝试用艺术手法进行创作。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发现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3. 艺术的表现手法4. 创新与实践5. 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并将创新精神应用于艺术实践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元素的表现手法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欣赏评价法:组织学生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艺术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 讲解:讲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分析艺术元素的表现手法。

3. 实践:分组进行艺术创作,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4.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艺术作品参观,如美术馆、博物馆等,丰富他们的艺术视野。

2. 邀请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3. 开展艺术主题活动,如绘画比赛、手工制作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艺术作品,从创意、技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第一章:生活中的数学1.1 教学目标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2 教学内容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法1.3 教学活动举例讲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解决实际问题1.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数学思维的掌握程度第二章:生活中的科学2.1 教学目标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2 教学内容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如何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2.3 教学活动举例讲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组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解决问题2.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观察和思考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掌握程度第三章:生活中的文学3.1 教学目标了解文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3.2 教学内容文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何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3.3 教学活动讲解文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分组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3.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欣赏和创作的情况学生对文学作品分析和解读的能力学生对文学素养的掌握程度第四章:生活中的艺术4.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4.2 教学内容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何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4.3 教学活动讲解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分组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4.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欣赏和创作的情况学生对艺术作品分析和解读的能力学生对艺术素养的掌握程度第五章:生活中的道德与伦理5.1 教学目标了解道德与伦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分辨和践行道德与伦理规范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伦理观念5.2 教学内容道德与伦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何分辨和践行道德与伦理规范道德与伦理案例的分析与讨论5.3 教学活动讲解道德与伦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分组讨论道德与伦理案例学生进行道德与伦理实践活动5.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道德与伦理的掌握程度第六章:生活中的信息技术6.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使用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6.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常见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方法6.3 教学活动举例讲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组学习常见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实践6.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学生对信息技术素养的掌握程度第七章:生活中的心理学7.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7.2 教学内容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心理学素养的培养方法7.3 教学活动举例讲解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学实践活动7.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心理学素养的掌握程度第八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8.1 教学目标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8.2 教学内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法律素养的培养方法8.3 教学活动讲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进行法律实践活动8.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法律素养的掌握程度第九章:生活中的健康与养生9.1 教学目标了解健康与养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保持健康和养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9.2 教学内容健康与养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保持健康和养生的方法健康素养的培养方法9.3 教学活动讲解健康与养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保持健康和养生的方法学生进行健康与养生实践活动9.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保持健康和养生的能力学生对健康素养的掌握程度第十章:生活中的环境保护10.1 教学目标了解环境保护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环保知识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素养10.2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运用环保知识保护环境环保素养的培养方法10.3 教学活动讲解环境保护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环保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实践活动10.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环保素养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生活中的数学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重点环节二:生活中的科学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能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环节三:生活中的文学学生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重点环节四:生活中的艺术学生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的能力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重点环节五:生活中的道德与伦理学生分辨和践行道德与伦理规范的能力学生进行道德与伦理案例的讨论与实践的能力重点环节六: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学生使用常见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实践的能力重点环节七:生活中的心理学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学生进行心理学实践活动的能力重点环节八: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学生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权益的能力学生进行法律实践活动的能力重点环节九:生活中的健康与养生学生保持健康和养生的能力学生进行健康与养生实践活动的能力重点环节十:生活中的环境保护学生运用环保知识保护环境的能力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能力全文总结与概括:本文教案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主题,涵盖了生活中的数学、科学、文学、艺术、道德与伦理、信息技术、心理学、法律知识、健康与养生以及环境保护等十个方面。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艺术创作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课件)、相关图片教学过程:1、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阶段:欣赏作品王式廓的《血衣》素描稿,了解其创作的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3、发展阶段:(1)学生分组模仿作品《血衣》中的几组人物形象,上台表演人物的造型姿态,体验人物内心情感,加深对作品人物性格及作品内涵的理解。

通过学生参与、观看,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更能从学生成功与不成功的表演中感受到人物造型艺术的魅力。

表演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结合作品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

(2)展示油画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及其创作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学生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案(含教学反思)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评述内容。

初中阶段,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朴素理解,认为艺术就应该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

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

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

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

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

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

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二、教学目标: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生活中的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学会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思维批判性。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其中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问题的关注和好奇心。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生活中发现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整理问题并进行分类。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提出的质量。

评估学生对问题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第二章:生活中的信息收集与整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

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收集的方法和途径。

教授学生整理信息的基本技巧,如归纳、总结、分类等。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确定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采访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

教授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信息整理。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程度和问题确定的准确性。

评估学生在信息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能力和技巧运用。

第三章:生活中的分析问题与制定解决方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问题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教授学生制定解决方案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所收集到的信息。

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表现。

评估学生制定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四章:生活中的实施解决方案与评估效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实施解决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估。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实施方案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授学生评估解决方案效果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初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初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2. 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测量、建筑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2. 讲解:讲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计算、测量时的数据分析、建筑中的几何知识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实践: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例如,设计一个合理的购物预算、计算家庭的用电量、测量教室的长宽高等。

4. 创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一些新的实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设计一个公园的布局、计算一个建筑物的体积等。

5. 总结:通过学生分享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总结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强调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

2.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 创新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新的实例,培养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

2.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创造新的实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资源1. 生活实例图片或视频。

2. 实际问题练习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数学的应用。

2. 多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创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更多的生活场景中。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艺术与生活的关系1.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认识到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和表达。

探索生活中的艺术元素。

1.2 教学内容:艺术与生活的相互作用。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形状、颜色、纹理等。

艺术作品与生活经验的联系。

1.3 教学活动:观察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自然景观、建筑、日常用品等。

分享个人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看法。

创作一幅以生活为灵感的艺术作品。

第二章: 艺术的表现形式2.1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探索每种表现形式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培养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

雕塑:立体造型、质感和空间感。

摄影:瞬间捕捉、光影效果、视觉冲击。

2.3 教学活动:欣赏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

尝试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创作。

讨论每种表现形式的表达效果和特点。

第三章:艺术创作的过程与方法3.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

掌握常用的艺术创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艺术创作的过程:构思、草图、制作、反思等。

创作方法:拼贴、雕塑、绘画等。

创新思维与创作能力的培养。

3.3 教学活动: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选择一种创作方法,完成一件作品。

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讨论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第四章:艺术的社会影响4.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认识到艺术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探索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4.2 教学内容:艺术的社会功能:表达、沟通、启发、批判等。

艺术与社会事件的联系:政治、文化、经济等。

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4.3 教学活动:研究艺术作品与社会事件的联系。

讨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影响。

创作一件具有社会意义的艺术作品。

第五章:艺术欣赏与批评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学习如何进行艺术批评和评价。

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表达能力。

5.2 教学内容:艺术欣赏的要素:形式、内容、情感等。

艺术批评的方法和技巧:分析、比较、评价等。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教学重点及方法
教学重点
方法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交流、讨论
教学难点及方法
教学难点
方法
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
交流、讨论




教师
教学用具
学生
学习用具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三)、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组内交流、总结。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回忆上学期学习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
4、思考讨论
《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从而,印证本课课题——
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三)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讨论:艺术技巧与物质材料对作品的产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进行分析
书写部分课题——源于生活
二、新课:
(一)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多媒体展示并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思考讨论:
1、作品的题材内容
2、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那几个人物?
4、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讨论:艺术技巧与物质材料对作品的产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总结再现性美术、表现性美术的特点。
课堂小结
任何美术创作都源于我们的生活,即使有一些作品我们不能一眼就看出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但它们都是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得到的灵感和启发二创作出来的。美术创作室一个充满艰辛和智慧的创造性的劳动,它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和生活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它来源于什么?
交流讨论:
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那几个人物?
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
教学重点及方法
教学重点
方法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交流、讨论
教学难点及方法
教学难点
方法
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
交流、讨论




教师
教学用具
学生
学习用具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三)、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组内交流、总结。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回忆上学期学习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
4、思考讨论
《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从而,印证本课课题——
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三)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讨论:艺术技巧与物质材料对作品的产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周课时序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题
第一单元 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型
欣赏.评述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

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
作业
复习:再现性美术、表现性美术的特点。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一课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1、《开国大典》
2、《血衣》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3、《格尔尼卡》
课后反思
(四)、通过作品引导学生总结再现性美术、表现性美术的特点。
真实——再现性艺术。
抽象——表现性艺术具有变形的特点。
四、评述:
请同学谈对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
学生回答:
1、回忆上学期学习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3、作品描绘了些什么?
4、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二)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1、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绘画。
2、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3、师讲述《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对照P4上的文字说明及艺术形象区读懂该作品。(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其夸张变形的手法)。
进行分析
书写部分课题—— 源于生活
二、新课:
(一)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多媒体展示并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思考讨论:
1、作品的题材内容
2、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那几个人物?
4、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讨论:艺术技巧与物质材料对作品的产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总结再现性美术、表现性美术的特点。
课堂小结
任何美术创作都源于我们的生活,即使有一些作品我们不能一眼就看出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但它们都是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得到的灵感和启发二创作出来的。美术创作室一个充满艰辛和智慧的创造性的劳动,它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和生活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