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核心素养整合【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参考答案:(1)目的:维护清朝统治。作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和发展。
(2)探索: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对 该运动历史意义的看法: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2.19世纪70年代以后 (1)史实: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及预备立宪、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特点:现代化色彩明显,程度渐深,大部分活动都有新的目 标和手段,占主导地位的是资产阶级。
3.整体特征 (1)探索具有广泛性:民族危机面前各阶级在反对侵略、维 护国家利益方面具有一致性。 (2)探索具有层次性:现代化探索由浅入深,从器物、制度到 思想文化。 (3)探索具有继承性:与学习西方内容的层次性相关,从地主 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到早期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 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前后相继。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3.三大特征: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 束缚,不断促进中国人思想的解放;内容上,近代前期中国思想 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的思想界显 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典型例题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 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 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 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 “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 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 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专题二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 1.两个阶级 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 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 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先进知识分子提倡民主与科学。 2.三个层面: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文化层面。
历史
单元核心素养整合
专题一 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人民抗争探索的特 征
1.19世纪70年代以前 (1)史实: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的抵抗、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 洋务运动等。 (2)特点:主体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基本是旧式 斗争,地主阶级的探索最终失败。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编自冯天瑜《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 ——以“科学”“哲学”为例》
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了中国向西方 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参考答案: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中国的仁人志士认识到制度的落 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学习西方的政 治制度,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但民主政体 有名无实,于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倡民主与科学,寻求思想 解放。
【典型例题1】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 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 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 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1)材料一中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 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 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梦想进行了哪些探索?中华民国成立后, 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方面掀起了什么运动?你 如何看待这次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后,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引 进外国的器物,无法挽救民族危机,开始探索制度的变革。中 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 本上改造中国,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 转变。他们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 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参考答案:(1)目的:维护清朝统治。作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和发展。
(2)探索: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对 该运动历史意义的看法: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2.19世纪70年代以后 (1)史实: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及预备立宪、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特点:现代化色彩明显,程度渐深,大部分活动都有新的目 标和手段,占主导地位的是资产阶级。
3.整体特征 (1)探索具有广泛性:民族危机面前各阶级在反对侵略、维 护国家利益方面具有一致性。 (2)探索具有层次性:现代化探索由浅入深,从器物、制度到 思想文化。 (3)探索具有继承性:与学习西方内容的层次性相关,从地主 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到早期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 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前后相继。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3.三大特征: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 束缚,不断促进中国人思想的解放;内容上,近代前期中国思想 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的思想界显 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典型例题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 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 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 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 “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 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 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专题二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 1.两个阶级 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 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 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先进知识分子提倡民主与科学。 2.三个层面: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文化层面。
历史
单元核心素养整合
专题一 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人民抗争探索的特 征
1.19世纪70年代以前 (1)史实: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的抵抗、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 洋务运动等。 (2)特点:主体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基本是旧式 斗争,地主阶级的探索最终失败。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编自冯天瑜《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 ——以“科学”“哲学”为例》
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了中国向西方 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参考答案: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中国的仁人志士认识到制度的落 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学习西方的政 治制度,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但民主政体 有名无实,于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倡民主与科学,寻求思想 解放。
【典型例题1】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 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 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 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1)材料一中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 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 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梦想进行了哪些探索?中华民国成立后, 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方面掀起了什么运动?你 如何看待这次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 六 单 元 核 心素养 整合 课 件 -【 新教材 】统编 版高中 历史必 修1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后,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引 进外国的器物,无法挽救民族危机,开始探索制度的变革。中 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 本上改造中国,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 转变。他们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 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