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外类文及对比阅读专项练》
《论语》十二章课外类文及对比阅读专项练一、对比阅读【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省:_________(3)不逾.矩逾:_________(4)门人益.亲益:_________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弟子孰为好学?3.甲文段中,点明求学应该谦虚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段中,颜回好学的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4.甲、乙两文中,孔子分别赞扬了颜回怎样的品质?二、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③而不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7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传.不习乎:(2)曲肱.而枕之:(3)夫君子之行.:(4)意.与日去:17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74.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175.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什么?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格?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格?【答案】172.(1)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2)胳膊。
(3)品行。
(4)意志,志向。
173.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7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175.重视品德的修养;排比、比喻;对比(或对偶)。
【解析】【分析】17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句意为:弯着胳膊做枕头。
肱:胳膊。
(3)句意为:君子的操守。
行:品德。
(4)句意为:意志也随光阴渐渐逝去。
意:意志,志向。
17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子翻译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不义,不正当的手段;于,对于。
【2018年部编版秋季课程初一语文】第13讲《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因为早年读书不多,没有很多学问,对历史典故也不熟悉。
等他做了宰相以后,太祖经常劝他读书。
因此,赵普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打开箱子,拿出一部书,仔细阅读。
等第二天处理政务,便得心应手。
家人习以为常,却不知道他读的是什么书。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
赵普仍然担任宰相。
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山东老学究,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适合。
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
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也是不相信的。
”后来,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
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了。
”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就是一部《论语》。
“半部论语”这则成语,也常被后人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考点1.1孔子作(家前作55品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ft东曲阜东南)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2.《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考点 2 字音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不亦乐(lè)乎不愠(yùn)曾(zēng)子吾(wú) 日三省(xǐng)传(chuáng)不习乎吾十有(yóu)五逾(yú)矩(jǔ)罔(wǎng)殆(dài)箪(dān)瓢(piáo)曲肱(qūgōng)笃(dǔ)志考点 3 重点文言知识1.通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06《〈论语〉十二章》比较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06 《〈论语〉十二章》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节选自《论语》)【乙】(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①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②。
君子笃③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④。
”(5)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节选自《论语》)【注释】①葸(xǐ):过分拘谨,胆怯懦弱。
②绞:说话尖酸刻薄,出口伤人;太急切而无容忍。
③笃:诚实,厚待。
④偷:刻薄。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为.人谋而不忠乎(2)四十而不惑.(3)故旧不遗.(4)天下有道则见.2.请你用“/”给【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4.请你从以上五则《论语》中任选一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答案】1.替迷惑,疑惑遗忘出仕做官 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 3.(1)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却无所作为,贫穷低贱,这是可耻的。
4.示例一: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知,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对生活的和人生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示例二: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知,时间飞逝,岁月不等人,我们要珍惜时光,进德修业,孜孜不倦,永不停息。
示例三:“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告诉我们,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讲礼,社会就会兴起仁德的风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和谐友善。
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
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摘要:一、引言- 介绍《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 简述《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和主题二、《论语十二章》的具体内容1.学而时习之2.温故而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贤贤易色7.事父母,几谏8.父母在,不远游9.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11.慎终追远12.学而优则仕三、《论语十二章》的对比阅读1.不同章节的相似之处2.不同章节的差异和互补3.各章节在思想上的联系和影响四、结论- 总结《论语十二章》的主要观点和价值- 强调对比阅读的重要性正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七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论语十二章》,这些章节涵盖了学习的理念、人生态度、家庭伦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比阅读这些章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论语》的精神内涵。
一、引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七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论语十二章》,这些章节涵盖了学习的理念、人生态度、家庭伦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比阅读这些章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论语》的精神内涵。
二、《论语十二章》的具体内容1.学而时习之:学习需要不断地复习和实践。
2.温故而知新:通过温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的理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谦虚好学,勇于向他人请教。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6.贤贤易色:尊敬有德行的人,不以外表取人。
7.事父母,几谏:对待父母,要尊敬孝顺,适时劝谏。
8.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健在时,子女应陪伴在身边。
9.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长期遵循父亲的正确教导,是孝顺的表现。
1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要关心父母的年龄,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
11.慎终追远:要慎重对待丧事,缅怀先人。
《论语》十二章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共7套)
《论语》十二章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共7套)(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已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注释】①商:“商”和下文的“赐”,分别是孔子的弟子子夏与子贡。
②益:进步。
③损:退步。
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 (2)四十而不惑.惑:______ (3)商好.与贤己者处好:______ (4)如.入芝兰之室如: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3)从【甲】选段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请分点概括。
(4)【甲】【乙】两个选段都涉及交友这一话题,但谈论的角度不一样,请简要分析。
答案:(1)(1)生气,恼怒(2)迷惑,疑惑(3)喜欢,喜好(4)好像(2)(1)(我们)选择他们好的方面来学习。
(如果也有)他们不好的方面就加以改正。
(2)(如果)不了解做儿子的,那么看看他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一个人,看看他的朋友(就可以了)。
《论语》对比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1~4题。
(12分)【甲】《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子张》)【乙】孔子观于周庙孔子观于周庙,有欹器①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坐②之器。
”孔子曰:“闻宥坐器满则覆,虚则欹,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节选自《韩诗外传》) 【注】①欹(qī)器: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
②宥(yòu)坐:座位右边。
宥,同“右”。
③中:这里指水装到一半。
④恶(wū):疑问代词,怎么,如何,何。
1.《论语》是 (学派)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裁)著作。
(2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择其善者而从.之(3)博学而笃.志 (4)满则覆.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4.【乙】文中孔子说“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结合实际谈谈自己从中所受到的启发。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7题。
(11分)【甲】《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乙】君子之道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丙]XXX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子张》)7.以上三段文字都是出自《论语》,主要讲述的是什么内容?(2分)答:以上三段文字都是讲述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8.请简述甲段文字的含义。
(3分)答:知道一件事情不如喜欢这件事情,喜欢这件事情不如享受这件事情。
9.请简述乙段文字的含义。
(3分)答:研究时需要思考,否则就会一无所获;但仅仅思考而不去研究,也会有害无益。
10.请简述丙段文字的含义。
(3分)答:好学的人每天都会学到新的知识,同时也不会忘记自己已经学会的知识。
11.请结合以上三段文字,谈谈你对研究的态度和方法的看法。
(4分)答:我认为研究需要有喜欢和享受的态度,同时也需要思考和实践。
每天都要有所研究,同时也要不断复和巩固已经学会的知识。
同时,选择好的研究方法也很重要,比如可以采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如阅读、观看视频、听讲座等。
XXX参观周庙时,发现了一个倾斜的器皿,他向守庙的人询问这是什么器皿,得知是宥座器。
XXX问守庙的人关于宥座器的特点,得知盛满水会倾覆,空了会斜着,装到一半时会垂直。
XXX让XXX取水来试,果然XXX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斜着。
XXX感叹:“哎呀,哪里会有满而不倾覆的呢!”这启示我们要谦虚不自满。
这些文章都与研究有关,[甲]和[丙]谈的是研究态度和思维方面的问题,[乙]谈的是研究方法,XXX认为研究过程中应该相结合。
XXX让XXX取水试之是为了验证宥座器的特点,这样做是有必要的,因为只有亲眼验证才能确认。
莫逾自厌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答案】A12.下列句子中,哪一个是表达了“研究贵在善于思考”的意思?(B)A.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B.XXX‘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C.或谓君不善学,信乎?D.XXX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专题01《论语》十二章-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01 《论语》十二章(一)(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元好问列传(节选)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①。
淹贯②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
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
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
…… 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③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己所当任。
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阻而止。
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④而不传。
”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
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遮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
(节选自《金史》,有删减)【注释】①举业:指科举时代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
②淹贯:深通广晓。
③金源氏:指金国。
④泯:灭,尽。
1.【甲】文出自儒家经典著作《___________》,【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主人日再食.( )(2)因名.曰《野史》 (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的画线句。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根据以上作品内容,完成表格。
5.【甲】文孔子对“不义而富且贵”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中面对同舍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6篇)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一】【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
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请。
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
”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
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
2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⑴温故.而知新⑵亦皆有以.⑶弗.知也⑷是知.也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⑵子知子之所以中乎?23.选段二中,向关尹子学习的子列子主动采用了选段一中的两种学习方法:;。
但整体看选段二,作者从中得出的学习方法是:。
比较阅读2 《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2 《论语》十二章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学而不思则罔.(3)人不堪.其忧()(4)温故而知新.【答案】(1)诚挚,诚实;(2)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忍受;(4)新的理解和体味。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挚呢?“信”,诚挚,诚实;(2)只是仔细读书,却不思量,就会迷惑。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
“堪”,忍受;(4)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味、新发现。
“新”,新的理解和体味。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1页/共5页【答案】(1)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知识;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控制;四十岁时,心里不再感到迷惑。
(2)懂得某种知识的人不如爱慕它的人,爱慕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知识作为愉快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时要控制重点实词。
(1)“十有五”,指15岁。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自立做事情。
“惑”,迷惑,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安顿的事情。
05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统编版2024)
05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回①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②死。
孔子哭之恸③,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于熟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俞死矣令也则亡。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注释】①回;颜回,又称颜渊。
②蚤;同“早”。
③恸(tòng),哀痛之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以.为师矣( )(2)必有我师焉.( )(3)门人益.亲( )2.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孔子哭之.恸B.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C.有颜回者好.学乐之者不如好.之者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自吾有.回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弟子孰为好学?4.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5.【甲】文中,点明求学应该谦虚的句子是:,【乙】文中,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
(用原文语句填空)6.【甲】【乙】两段文字,孔子分别赞扬了颜回怎样的品质?【答案】1.以:凭,凭借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益:更,更加2.C 3.①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疑惑。
②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4.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迁怒不贰过6.示例:甲文:安贫乐道。
(同义词都给分比如不怕贫穷)乙文:勤奋好学。
(答出勤奋好学,自律自省都)【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
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实用版】目录1.《论语十二章》的概述2.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内容3.对比阅读的目的和意义4.具体对比内容和分析5.教学建议和总结正文【1.《论语十二章》的概述】《论语十二章》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其中,每一章都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在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主要会接触到《论语》中的十二章,包括“学而”、“为政”、“八佾舞”、“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
这些篇章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如仁、义、礼、智、信等,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3.对比阅读的目的和意义】对比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对于《论语十二章》的对比阅读,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篇章的内容,理解儒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具体对比内容和分析】在对比阅读中,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一是篇章的主题和内容,如“学而”主要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为政”主要讲治国理政的理念等;二是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手法,如“八佾舞”的象征手法,“里仁”的比喻手法等;三是篇章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如“公冶长”的道德观念,“雍也”的人生哲理等。
【5.教学建议和总结】对于《论语十二章》的对比阅读,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如引导学生先理解每个篇章的内容,然后再进行对比;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解、讨论、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论语十二章》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论语》十二章 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训练及答案、课外译文
(《孟子》)
乙
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博学而笃志 (2)即之也温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D.选文中“安居、小人、存心”三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我们最常用的意思相同。
【答案】
(1)①手臂自肘到腕的部分;②使…屈服;③驻军、驻扎;④弘,广大。毅,强毅;⑤批评、指责。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课件
传统文化传承:《论语》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对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领导力:《论语》中的领导理念和领导方式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论语十二章》中的思想内涵。
对比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孔子的教育理念和道德观。
社会责任:关注社会,贡献力量
道德修养:修身养性,明辨是非
个人成长:自我提升,实现价值
《论语》全文阅读:***
** 《论语》注释版:***
** 《论语》英文翻译:***论语/
《论语》相关研究论文:***
学生理解和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
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和意义
对比阅读的方法和效果
交流分享:与同学、朋友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原文: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孔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实践?”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也是一个君子吗?”
对比阅读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对比阅读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古文版:以古文为基础,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和内涵
现代文版:以现代汉语为基础,易于理解,适合初学者
英文版:以英文为基础,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
注释版: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注释,便于理解原文的意思和背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二(含答案)二、对比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乙)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
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①可终身②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注:①言:字②行:奉行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2)人不堪.其忧(3)于斯.二者何先(4)知者不惑.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0.阅读甲乙两部分,说说你分别学到了什么相处之道?【答案】8.(1)通“悦”,愉快(2)能忍受(3)这(4)迷惑,疑惑9.(1)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2)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10.甲文提出“人不知而不愠”,乙文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学到的相处之道:宽容。
【解析】【分析】8.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堪:能忍受。
通假字词,说:通“悦”,愉快。
9.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论语〉十二章》解析版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论语十二章》(解析版)一、知识点回顾《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原文:子曰:“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4)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5)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6)原文: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一〔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乙〕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传.不习乎 ③足.食 ④去食.〔2〕翻译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对比阅读二〔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论语 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 〔1〕解释以下画线的词。
①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②传不习乎________③饭疏食________④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⑤意与日去________〔2〕翻译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包括哪几点?〔4〕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人对治学的重视。
〔甲〕文主要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乙〕文主要运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
对比阅读三 〔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全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三省.吾身 责躬省.过 反躬自省. B.淡泊明.志 弃暗投明. 眼明.手快 C.静以修.身 茂林修.竹 修.桥补路 D.悲守穷.庐 山穷.水尽 穷.凶极恶 〔2〕翻译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探究: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古代治学之人都非常重视什么?对比阅读四〔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比较阅读(含2019年真题)一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与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子夏说:“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
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2)学而不思则罔(3)可谓好学也已矣【参考答案】(1)从:听从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2)罔: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3)好:喜爱或:喜好、喜欢(每小题1分)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答案】(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每小题2分) 16.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参考答案】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二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
(15分)[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为政》)[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①敧(qī):倾斜。
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ū):哪里,怎么。
【翻译】孔子参观周庙,看到倾斜的器皿。
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座位右边的器皿。
”孔子说:“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
”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斜着。
孔子长叹道:“哎呀,哪里会有满而不倾覆的呢!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思而不学则殆(4)满则覆【答案】(1)比得上;(2) 愉快,快乐。
这里的意思是“以(它)为乐”;(3)殆:迷惑;(4)覆:翻倒。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4分)(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答案】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答案】)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答案】—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___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应该相结合。
(2分)【答案】态度学思11.(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1分)【答案】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敧器)的特点。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2分)【答案】有必要。
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
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没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
例如:没有必要。
( )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烦。
三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节选)【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注释】①还:同“旋”,掉转身。
②故:特意。
【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没有掌握方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因此而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
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就是没有超过自己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虚度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
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一组题10.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实词的含义:⑴不亦说乎?⑵李生说之曰⑶莫逾自厌⑷王生益愠【答案】(1)高兴(2)劝说(3)满足(4)恼怒11.下列句中黑体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 学而时习之B.学者之大忌C. 择善而从之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C)A. 学而/不思则罔B. 可以为师/矣C. 盖/学贵善思D. 请铭之坐/右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只学习不思考就会疑惑,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迷惑。
⑵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答案】善于学习的人不认为向知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的事情,选择别人的长处来学习,希望懂得好的真理。
1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
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答案】善学者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二组题2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A.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B.不逾.矩(越过)C.莫逾自厌.(讨厌) D.王生益愠.(生气,恼怒)【解析】C.厌:满足。
2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D)(2分)A.曲肱而枕之 B.择其善者而从之C.温故而知新 D.王生好学而不得法【解析】D项表转折,其他项表顺接。
2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C)(2分)A.学而/不思则罔 B.可以为师/矣C.盖/学贵善思 D.请铭之坐/右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4分)(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__(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__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__25.李生认为“善学者”应具备的特点有:(1)__学贵善思__;(2)__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或“不耻下问”“择善而从”)(用原文词句回答)。
这两点分别与【甲】文的第__⑤__则和第__⑨__则内容一致。
(4分)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赞》)【注释】①低回:徘徊,流连。
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参考译文】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依循前进。
”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
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车子、衣服和礼器,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
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终止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
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2)不能去云(离开)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D )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不亦说乎)B.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不能至)C.入则无法家拂士(学而不思则罔)D. 此之谓失其本心(想见其为人)【解析】A项中的“说”前者读“yuè”,通“悦”,意思为“愉快”;后者意思为“讲,谈论,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