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笔与繁笔》教案(沪教版第五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简笔与繁笔》教案(沪教版第五册)高中语文教案十二简笔与繁笔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正确理解提倡简练为文,根据内容需要,用简使繁的道理。
(二)学习运用辩证的观点、典型的事例和简练生动的语言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分析: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5 段)阐述简与繁的辩证关系。
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正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并阐释立论的根据。
这一段内有三个小的层次;①层(1~2 句)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以文字多寡论。
②层(3~5 句)阐释为什么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以文字多寡论。
作者分析了简与繁的两个方面,简有言简意赅与言简意少之分,后者是缺点,前者却是难得的优点;连同作者所赞同的文章家的见解,繁也有繁冗拖沓与以繁胜简之分,前者虽是缺点,后者也是难得的优点。
这一层是中心论点立论的根据,也就是对单以文字多寡论繁简的武断作法的否定。
③层(6~8 句)以文学大师们的创作为例,证明简笔与繁
1 / 14
笔只要用得各得其宜,就能各尽其妙。
这一层既是对中心论点的证明,又领起下文,为下文列举文学大师的创作既用简笔也用繁笔的具体范例引线。
要读懂第 1 段,关键是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要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关键是理解其中繁简两个词的含义。
繁,是繁冗拖沓的意思;简,是简练的意思。
其它句出现的繁与简则是指写文章用笔墨繁多复杂与简练的意思,要注意区别。
第二层(2~4 段)紧承第 1 段第③小层的概括提示,具体列举《水浒传》与《社戏》既用简笔也用繁笔的例子,说明不管是简笔还是繁笔,只要用得各得其宜,就会各尽其妙,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第二层(5 段)指出做到繁简适当的方法,即需要提炼,但主要是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第二部分(6~7 段)指出现今创作上存在的拖沓累赘的较普遍的弊病及这种弊病的成因,说明提倡简练为文,重议文章繁简得失问题的必要性。
(二)课文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分析:
课文第一部分,以辩证的观点分析简笔与繁笔各自都有优劣之分,脱离内容的简笔与繁笔都是败笔,适应内容与表达需要的简笔与繁笔都是妙笔,正所谓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第二部分,指出现今创作上存在的长的趋向、拖沓累赘的毛
---------------------------------------------------------------最新资料推荐------------------------------------------------------ 病,提出作者自己的主张,提倡简练为文。
这是点明了文章写作的针对性,即写作目的。
第一部分所阐明的道理,是达到第二部分指出的写作目的的手段。
因为不懂得辩证地分析简笔与繁笔,就不可能作到言简意赅,而只能是由繁冗拖沓变成简而淡。
(三)本文典型材料与观点是怎样密切配合的?分析:
作者为了证明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从文字的多寡论的中心论点,辩证地分析了简与繁的两个侧面,从事理方面说明,单以文字多寡断定是繁冗拖沓还是简练是不能成立的。
接着概括列举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有时用繁,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接下来紧紧扣住论点,一一对应文学大师用简与使繁两个方面举实例分析。
证明用简之妙,作者专选百万言的长篇巨著《水浒传》中的两个例子,虽在长篇之中,作者照样惜墨如金,只一两个字,便把景物写得生动传神。
证明使繁之妙,作者先选《水浒传》中一例,有意与上文用简的两个例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同一部长篇巨著,同一作者,用简时惜墨如金,用繁时不厌其详。
作者选择的用繁的另一个实例也是深有用心的,中国现代文
3 / 14
学巨匠鲁迅,一面以用简著称,但在内容表达需要时,甚而至于借重啰嗦。
文学大师用简与使繁的四个实例,有力地说明简与繁都可以成为妙笔,如何以字数论优劣?这就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四)什么叫简笔繁笔?分析:
简笔即写得简约,用语简洁扼要;繁笔,即写得详尽,写得充分。
简笔与繁笔主要是从内容和语言表达上讲的:
当简则简,当繁则繁,简而淡,繁而冗都不好。
(五)第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分析:
本段的重心落在然而这一转折连词之后。
作者认为,文章的简练或繁冗拖沓与否,又不能仅仅只根据所写字数的少或多来衡量评判:
字少的,未必都是简练,未必都值得肯定;反之,字多的也未必就是繁冗,未必都应该否定。
这就是说,言少的,可以是简练即言简意赅,也可能是简陋即言简意少;言多的,可能是繁冗拖沓,也可以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
再看大家一致公认的文学大师们的作品:
大师们亦有时用简,有时用繁。
这就更表明绝不可单以文字多寡来论繁简。
那么,简笔与繁笔究竟应据什么来判定(也即作者的正面意见
---------------------------------------------------------------最新资料推荐------------------------------------------------------ 究竟是什么)呢?作者提出,应该是在该用简的地方用简,并且确是富有言外之意的;在宜用繁的地方用繁,并且确是做到了穷形尽相,细致入微的。
这些,就正是本段末句的含义。
本段的中心,也即本文第一部分的中心,即由本段第三句和末句综合而成。
(六)本文对简笔与繁笔关系的辩证论述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分析:
运用辩证观点进行分析说理举例。
(1)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
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
这句话一方面肯定了文章繁简与文字多寡有关,但又不能单以文字多寡论。
同时又告诉读者并非言简一律都好,关键要看意赅还是意少。
这就是辩证地看待问题,语言不多,充满了辩证法。
(2)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嗦。
这句话揭示了生活中事物的辩证法。
5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