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数学《相遇问题》教案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相遇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苏教版

相遇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苏教版

相遇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教案:相遇问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6页至第68页,主要包括了相遇问题的定义、相遇问题的解法以及相遇问题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掌握相遇问题的解法,并能够将相遇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相遇问题的解法,特别是如何求解相遇时间。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概念,相遇问题的解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v1,乙的速度为v2,问他们何时相遇?2. 讲解相遇问题的概念:相遇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遇的问题。

3. 讲解相遇问题的解法:解题步骤分为三步:(1)画图表示运动过程;(2)列出方程;(3)求解方程。

4. 例题讲解:以教材第66页例题为例,详细讲解相遇问题的解法。

5. 随堂练习:教材第67页练习题。

6. 板书设计:甲 B\ /v1 v2/ \A C7. 作业设计题目1:甲、乙两人从C、D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km/h,乙的速度为6km/h,问他们何时相遇?答案1:他们相遇的时间为1小时。

题目2:小明、小红从同一地点出发,相背而行,小明的速度为3km/h,小红的速度为5km/h,问他们何时相遇?答案2:他们相遇的时间为2小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相遇问题的概念和解法,使学生掌握了相遇问题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然而,由于相遇问题的种类繁多,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课后,学生应加强练习,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解法。

拓展延伸: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如交通、运动、工程等领域。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研究本节课,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相遇问题的含义和基本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相遇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进行合作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PPT。

- 教具准备:小球、带有标记的图纸、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 利用PPT展示一组运动中的小球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小球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它们互相接触,然后继续运动。

”3. 引导学生总结特点,进一步导入“相遇问题”的概念。

步骤二:概念解释1. 借助PPT和图纸,对相遇问题进行概念解释。

2. 让学生观察图纸上两个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物体何时相遇?相遇时会发生什么?”3.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相遇问题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步骤三:案例分析1. 准备几个相遇问题的案例,如两个人从不同的出发点同时出发,以不同的速度走向相遇点等。

2. 将每个案例投影到黑板上,让学生观察案例并猜测相遇的时间和地点。

3.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用标记工具在案例图上标记出各自的猜测结果。

步骤四:解题方法讲解1.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相遇问题有什么方法?”2. 借助PPT,介绍常用的解题方法,如画图解决、设变量法等。

3. 通过具体案例的解析,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五:合作解题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相遇问题让其他组解答。

2. 每个小组从选取问题、画图解决问题和解答问题等方面进行合作,并记录解题过程和结果。

3. 指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六、巩固与拓展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相遇问题,并用所学的解题方法解决。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相遇问题》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相遇问题》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相遇问题》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相遇问题》主要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实质,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能运用相遇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中的基本概念,如相遇、速度、时间等,并学会运用图示法、公式法等方法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示法、公式法等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相遇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对实际情境理解不深、解题步骤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实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相遇问题的应用,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实质,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相遇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实质,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难点:让学生运用相遇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相遇问题的应用。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相遇问题的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情境案例,如相遇问题图片、视频等。

2.准备相遇问题的图示法、公式法等相关资料。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遇问题的实际情境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相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相遇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呈现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如图示法、公式法等。

同时,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操作,加深对相遇问题的理解。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一些简单的相遇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6.8《相遇问题》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6.8《相遇问题》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6.8《相遇问题》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课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第六章第八节课,名称为《相遇问题》。

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掌握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的探究。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遇问题的定义及示例;2.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2.提供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3.通过教师引导的问题解决,能够启发学生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相互合作,协作完成任务;2.意识到生活中相遇问题的重要性;3.善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相遇问题的含义;2.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遇问题;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的美妙与乐趣。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即通过教师引导的问题解决,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与示例。

(2)学习过程1.教师引入相遇问题,解释问题的含义;2.演示一些生活中的相遇问题,并介绍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3.提供一些例题,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4.教师进行巩固拓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遇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3)课程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程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留意相遇问题,并告诫学生要多思考,勇于尝试。

五、课堂评价1.教师的评价方法本课程采用“评价记录法”,即在课堂上进行观察记录,邀请同行评估,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进行后续的调整与优化。

2.学生的评价方法本课程采用“同桌评价法”,即在课程结束后,邀请学生互相交流课堂的感受与意见,提高课堂参与度及满意度。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相遇问题》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相遇问题》说课稿

相遇问题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相遇问题。

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分析教材,理清思路;把握目标,确定重难点;优选教法,注重学法;优化程序,突出主体。

一、分析教材,理清思路本节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之后进行的教学。

本内容和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教材借助生活原型,我首先编写了准备题,让两名同学进行演示。

通过演示,学生初步理解相向、相距、相遇等术语的意义。

接着编写了学生在上学时经常遇到的相遇问题,让学生利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接着对例题进行探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最后通过练一练、提高练习和挑战自我题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把握目标,确定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明确相遇问题的特征;理解基本数量关系;正确分析解答相遇问题。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在演示与探究的过程中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在实施教学目标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从而弄清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难点是明确数量关系,会用不同方法解决相遇应用题。

二、优选教法,注重学法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好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

课上我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如观察演示、合作讨论、自主尝试,自由设计运动现象等,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则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及促进者。

注重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经验实施教学,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相遇问题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这一良好状态下去发现数学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说课稿-6.8 相遇问题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说课稿-6.8 相遇问题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说课稿-6.8 相遇问题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数量关系,能根据题目的条件,正确地解答相遇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

2. 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3. 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相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相遇问题。

3. 讲解: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5.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遇问题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复杂的相遇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7. 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在生活中,你还能遇到哪些相遇问题?如何解决?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于“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说课稿-6.8 相遇问题”的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这一环节。

这是因为相遇问题涉及到三个主要元素: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相遇问题的核心。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相遇问题的解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运算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相遇问题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比如对于相遇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解决步骤不够清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知道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相遇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难点: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例题、练习题等。

2.准备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相遇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假设甲、乙两地相距100公里,甲地有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乙地行驶,乙地有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向甲地行驶,问两辆汽车多久后相遇?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例题,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

同时,讲解例题的解法,让学生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本教材,按照呈现环节所讲解的方法,解决教材中的练习题。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数学《相遇问题》教案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数学《相遇问题》教案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数学《相遇问题》教案教学设计说课讲解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数学《相遇问题》教案教学设计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相遇问题》教案教学设计第六单元运算律课题:相遇问题第5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探究发现“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实际问题。

2.感受“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和乘法分配律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用列表、画图的方法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回答下面各题并说出数量关系。

(1)小明每分钟走70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2)小芳每分钟走60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学生回答并说出数量关系,教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2.导入新课。

(1)出示教材第68页例题7情境图。

(2)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

请两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当时的情境。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他们在出发的时间、地点、方向上有什么特点?追问:他们的距离有什么变化吗?(3)导入:这两个同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两人在途中相遇,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收集信息。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题目,观察情境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分别是什么。

已知条件: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芳每分钟走60米;经过4分钟两人相遇。

所求问题: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2.整理信息。

(1)引导:我们找到了这么多信息,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呢?(列表、画图)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2)学生自主进行信息整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相遇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相遇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相遇问题》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相遇问题》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相遇问题的定义、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相遇问题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定义,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遇问题的定义,解决相遇问题的基本方法。

2.难点: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相遇问题的解决过程。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讲解和展示相遇问题的解决过程。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遇问题的练习题,用于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中观察和思考相遇问题。

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相遇问题的定义,并用课件展示相遇问题的解决过程。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相遇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相遇问题》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相遇问题》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相遇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相遇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相遇问题作为一种新的问题类型,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知道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和图片的形式,生动展示相遇问题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相遇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讲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和应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4.应用: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应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通过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加深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相遇问题的核心概念和解题方法。

可以设计一个相遇问题的情景图,加上相关的公式和解题步骤,让学生一目了然。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解决的情况来进行。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相遇问题》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相遇问题》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相遇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相遇问题,这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的一节重要课程。

相遇问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基本类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学生在解决相遇问题时,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不深刻、思路不清晰等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运用相遇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相遇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实际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难点:对于复杂相遇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同时,采用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准备一些实际的相遇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相遇问题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相遇问题的图片或文字,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相遇问题的实际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呈现的相遇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相遇问题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通过一些复杂的相遇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和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8《相遇问题》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8《相遇问题》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8《相遇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8《相遇问题》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的一种,主要研究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某时刻的相遇问题。

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相遇问题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图示法、方程法等方法解决相遇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解决相遇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实际情境的理解、图示法的运用以及方程法的建立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引导和辅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学会用图示法、方程法解决相遇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2.难点:图示法的运用,方程法的建立和求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示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相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讲解: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会用图示法表示相遇问题。

3.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方程法解决相遇问题。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5.总结提升:总结相遇问题的解题技巧,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6.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5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5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用画线段图或列表的策略解决有关行程的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68页例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相遇问题的术语,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解题策略,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模拟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的运动过程,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答方法。

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速度和”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自主设疑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小结:如果我们知道了速度和时间,让我们求路程,该怎样列式?(“速度×时间=路程”)二、探究交流出示课本例题图示。

(一)初步理解题意,重点是“同时”和“相遇”。

仔细读题、审题,寻找信息。

讨论交流。

师用列表的方式板书整理题里的条件。

师:怎样理解“同时”和“相遇”?师组织两名学生在教室内做“同时”和“相遇”的表演。

同桌之间用橡皮等在桌面的表演。

师在旁边指导。

动作要规范。

进一步理解“同时”和“相遇”的含义。

师总结:同学们表演的都很好。

他们同一时刻也就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二)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师: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除了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中的条件,还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画出线段图。

教学札记(三)解决问题通过以上分析,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生独立解答或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组织交流教师小结: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先求两人每分一共走了多少米?再求两人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2.比较、质疑。

师: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点?组织学生结合线段图和算式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的行程问题与以往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不同?师总结:今天学习的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相遇问题》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相遇问题》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相遇问题》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相遇问题》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相遇问题的定义、相遇问题的图示、相遇问题的公式以及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简单的数量关系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相遇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来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会影响到他们对相遇问题的学习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相遇问题的定义,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运用相遇问题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定义、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相遇问题的公式。

2.教学难点:相遇问题公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相遇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形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遇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相遇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相遇问题的图示,引导学生发现相遇问题的规律,从而得出相遇问题的公式。

3.实践: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相遇问题,并运用相遇问题的公式进行解答。

4.总结:对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

《相遇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相遇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3.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下午第一节课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相遇问题》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具体包括: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相遇问题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目:小明和小红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走50米,小红每分钟走60米。问他们2分钟后相遇时,他们一共走了多少米?
答案:小明和小红在2分钟内相遇,他们一共走了50米+ 60米= 110米。
2.相遇问题的计算公式:
题目:甲乙两车同时从C、D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速度为60公里/小时,乙车速度为80公里/小时。问他们相遇时,他们一共行驶了多少公里?
2.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作业,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对于存在困难的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将相遇问题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方法。例如,对于第二个练习题,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相遇问题的计算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中,需要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3.对于作业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例如,对于第一个练习题,如果学生能够准确地计算出小明和小红相遇时走的距离,可以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
题目:两辆汽车同时从E、F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第一辆汽车速度为50公里/小时,第二辆汽车速度为70公里/小时。问他们相遇时,他们一共行驶了多少公里?
答案:两辆汽车相遇时,他们一共行驶了50公里+ 70公里= 120公里。
5.相遇问题的变式: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相遇问题》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相遇问题》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相遇问题》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相遇问题》主要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掌握相遇问题的解法,能应用相遇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移动规律,培养学生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以及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对点的坐标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相遇问题时,可能还存在着对问题理解不深,解决方法不明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遇问题的解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知道相遇问题的解法。

2.培养学生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以及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相遇问题的理解和解法。

2.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以及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遇问题的解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练习题。

3.坐标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相遇问题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相遇问题?为什么会产生相遇问题?如何解决相遇问题?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案例,呈现相遇问题的解法。

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掌握解题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给定点的移动路线,并计算出相遇点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相遇问题的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相遇问题的解法及其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相遇问题》苏教版(2023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相遇问题》苏教版(2023秋)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通过分析问题、抽象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让学生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相遇问题。
3.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理解物体的运动轨迹,培养来自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相遇问题是指两个物体从不同地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在某一地点相遇的问题。它在描述物体运动和解决实际行程问题中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小明和小华从学校的东西两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的速度分别是3km/h和4km/h,我们来计算他们多久后会在哪里相遇。
2.教学难点
(1)建立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学生需要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列出方程,找出关键信息,这一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举例:在复杂的实际场景中,如何找出有用的信息,忽略无关因素,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
(2)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学生需要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相遇问题》苏教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相遇问题》选自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七单元《行程问题》第二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本节课具体内容包括:
1.掌握相遇问题的定义,了解两个物体从不同地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相遇的问题。
举例:在变化的速度、时间条件下,如何求解路程;在给定的路程和速度条件下,如何求解时间。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相遇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相遇问题》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学会用画图和方程等方法解决相遇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示和方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解决相遇问题时,往往对实际情境理解不深,不能很好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图示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学会用画图和方程等方法解决相遇问题。

2.难点: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图示和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实际意义。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画图和列方程等方式,解决相遇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动画、图片等。

2.学具: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相遇问题的学具,包括白纸、彩笔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遇问题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实际情境,如两个同学从不同地方出发,相向而行,让学生思考他们何时相遇。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相遇问题的各种情境,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相遇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尝试解决相遇问题。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四年级下册《相遇问题》教材解析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四年级下册《相遇问题》教材解析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四年级下册《相遇问题》教材分析例 7 的教课,出示题目后,能够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题目的意思,明确:小明家在学校左边,小芳家在学校的右边,他们从家到学校步行的时间都是 4分钟。

整理条件和问题后,要组织学生充足展示和沟通自己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如沟通画线段图的方法时,能够让学生详细谈谈如何表示小明和小芳 4 分钟走的行程,并在图上指一指从第 1 分钟到第4 分钟,小明和小芳各走的是哪一段,每一段各表示多少米。

剖析数目关系时,要指引学生议论:求两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能够如何列式解答。

组织沟通时,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思虑过程及解题方法,并经过比较,理解不一样解题思路之间的联系与差别。

关于“先算两人 1 分钟一共走的行程”这一思路,假如有学生感觉难理解,能够经过动向演示,使学生认识到:第 1 分钟,小明走了 70 米,小芳走了 60 米,两人一共走了 130 米;第 2 分钟,两人又走了 130 米这样,两人 4 分钟就走了 4 个 130 米,所以,能够先求两人 1 分钟一共走的行程,再求两人 4分钟一共走的行程。

最后,要指引学生回首上边的解题过程,说一说是如何整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的,怎样剖析数目关系的,用画线段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各有什么利处,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和数目关系,感觉用绘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在剖析数量关系过程中的辅助作用。

“试一试”能够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这道题和例7 有什么同样和不一样的地方,再思虑可以如何整理条件和问题,并独立达成线段图。

列式解答后,要让学生谈谈剖析数目关系的思虑过程以及每一步列式的详细含义,并比较学生中出现的不一样解法,说一说分别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最后,指引学生比较“试一试”和例 7 的解题过程,谈谈它们有什么同样和不一样的地方,使学生领会到固然两道题中两人的行走方向和运转方式不一样,但题目的构造和数目关系相近似,解题的思路也基真同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数学《相遇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相遇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运算律
课题:相遇问题第5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探究发现“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实际问题。

2.感受“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和乘法分配律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用列表、画图的方法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答下面各题并说出数量关系。

(1)小明每分钟走70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
(2)小芳每分钟走60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
学生回答并说出数量关系,教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2.导入新课。

(1)出示教材第68页例题7情境图。

(2)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

请两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当时的情境。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他们在出发的时间、地点、方向上有什么特点?
追问:他们的距离有什么变化吗?
(3)导入:这两个同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两人在途中相遇,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收集信息。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题目,观察情境图,说说题
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分别是什么。

已知条件: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芳每分钟走60米;经过4分钟两人相遇。

所求问题: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2.整理信息。

(1)引导:我们找到了这么多信息,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呢?(列表、画图)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
(2)学生自主进行信息整理。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进行整理,教师投影展示学生的线段图或表格,组织进行评议和订正。

画图整理:
70米70米70米70米60米60米60米60米
小明家小芳家
?米
列表整理:
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70米走了4分钟
小芳从家到学校每分走60米走了4分钟
3.分析解题思路。

提问:你能根据整理的结果,分析数量关系并
确定先算什么吗?
思路一:小明走的路程加上小芳走的路程就是他们两家相距的路程,可以先分别算出小明和小芳走的路程,再把两个人走的路程相加,就是他们两家相距的路程。

思路二:两人4分钟一共走的路程,就是两家相距的路程,可以先算两人的速度和,再把“速度和×相遇时间”就等于总路程。

4.解决问题。

学生根据以上两种解题思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组织汇报交流。

解法一:70×4+60×4
=280+240
=520(千米)
解法二:(70+60)×4
=130×4
=520(千米)
5.观察比较,感受联系。

提问: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交流:
(1)两种方法的得数相同,可以用什么符号将
它们连起来?
(2)观察等式,你想到了哪个运算律?
(乘法分配律)
6.回顾反思,交流体会。

提问: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交流体会:画图和列表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要注意寻找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9页“试一试”。

这道题是例题7的补充,题中一个向东走,一个向西走,可以理解为是“相背而行”,“相背而行”求总路程的方法和“相遇问题”求总路程的方法相同。

2.完成教材第69页“练一练”。

这道题和例题7相似,进一步巩固画线段图整理信息的策略,加深对“相遇问题”的理解。

3.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一”第2题。

这道题是“工程”问题,也可以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来思考,“第一队每天开凿12米”可以看作是第一队的速度,“第二队每天开凿15米”就看作是第二队的速度,“经过8天正好凿通”可以看作是相遇时间,“这条隧道长多少米”看作是总路程。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