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练习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3大气运动(含答案)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运动一、选择题下面甲为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乙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
完成下面小题。
1.乙图中()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2.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
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12~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D.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答案】1.D2.A【解析】1.据图可知,①表示太阳辐射,大气通过吸收、反射、散射对其进行削弱,其中太阳辐射的一少部分被吸收,A项错误;②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B项错误;③表示大气逆辐射,弥补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并非只在夜晚起保温作用,C错误;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那部分大气辐射(大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故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D项正确。
故选D。
2.7~8月,正值南昌市伏旱天气,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的蒸腾,A项正确;阻挡②可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但没有必要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B错。
覆盖黑色尼龙网,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利于土壤温度的提高,C错。
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那部分大气辐射,其多少较为稳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无法增强④,D错。
故选A。
地表反照率反映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能力。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下图为该沙漠某月26日-28日降雪前后地表反照率日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巴丹吉林沙漠出现降雪最可能在()A.1月28日B.4月27日C.10月26日D.12月27日4.下列有关地表反照率的大小排序正确的是()A.雪后晴天>雪前晴天>雪天B.雪天>雪后晴天>雪前晴天C.雪后晴天>雪天>雪前晴天D.雪前晴>雪后晴天>雪天5.被稳定积雪覆盖的巴丹吉林沙漠地温会偏高一些的原因主要是()A.沙子反射地面辐射少B.积雪减少地面辐射散失C.沙子吸收太阳辐射多D.积雪吸收大气辐射较多【答案】3.D4.C5.B【解析】3.可通过三条曲线大致确定月份,当地表反照率存在,从图中曲线可知,这三天的昼长都小于12小时,为昼短夜长即北半球冬半年。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提升练3 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提升练3大气运动规律能力升级练第6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天津卷,8~9)读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
浮尘是沙尘天气中强度最弱的一种类型,水平能见度为1~10千米,俗称“落黄沙”。
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答案:1.C 2.D解析:本组题考查气流运动示意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
第1题,读图可知,乙地是下沉气流,而不是上升气流。
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并在乙地下沉形成浮尘,故选C项。
第2题,乙地受下沉气流的影响,且风速小,说明受高压控制。
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只有D图,故选D项。
(2018·北京海淀二模)读表和图,完成第3~4题。
我国某地连续三日天气状况天气现象最高气温风272129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3.表中信息显示()A.5月4日气温高,对流强烈,阴雨天气B.5月5日西北风强劲,空气质量好C.5月6日昼夜温差大,需预防寒潮D.该地天气变化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4.5月6日与5月5日相比,图中()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答案:3.D 4.C解析:第3题,读表可知,5月4日气温高,多云天气,不是阴雨天气,A项错误;5月5日西北风强劲,出现沙尘天气,空气质量差,B项错误;5月6日昼夜温差大,但最低气温较高,为12 ℃,未降到5 ℃及以下,不会出现寒潮天气,C项错误;该地天气变化5月5日出现降温、大风天气,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D项正确。
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即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
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能见度高,云量减少,太阳辐射①不随地球天气的变化而变化,①不变,A项错误;云量减少,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故②增强,B项错误;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总大气辐射较强,5月6日最低温比较高,大气逆辐射较强,③增强,C项正确;云量减少,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增强,D项错误。
解密03 大气运动规律(分层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
解密02大气运动规律分层训练A组基础练(2023·浙江·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过冷却的水汽在草木等地表物体上凝华形成的乳白色冰晶。
雾凇是罕见的自然奇观,沙漠戈壁中更难得一见。
雾凇的形成与温度、湿度、风速等条件密切相关。
下图为某次降雪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雾凇景观。
完成下面小题。
1.与此次雾凇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受热环节是()A.大气反射作用强B.地面反射弱C.大气逆辐射弱D.地面辐射强2.沙漠垄上雾凇一般要比垄间雾凇量大,其原因最可能是()A.垄上地势更高,降温更明显B.垄间处于背风处,多晴天气温高C.垄间地势低洼,地下水更丰富D.垄上处于迎风处,水汽更易与草木接触【答案】1.C2.D【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雾凇的形成与温度、湿度、风速等条件密切相关”可知,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弱,导致近地面气温较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形成雾凇,C 正确;大气反射作用、地面反射都不是导致近地面气温较低的原因,若地面辐射强,说明地温高,不利于形成雾凇,ABD错误。
所以选C。
2.垄上与垄下高差相差较小,温度差异较小,A错误;垄上与垄间的天气状况差异较小,B错误;地下水丰富,会导致雾凇更大,C错误;垄上为迎风坡,水汽更易与草木接触,更有利于雾凇的形成,雾凇较大,D正确。
所以选D。
(2023·广东·统考一模)平流雾是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形成的雾。
湖南省郴州市东江湖的著名景观“雾漫小东江”与平流雾密切相关。
图示意2020年小东江库区气温和水温的逐月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小东江库区易出现平流雾的时段为()A.2-4月B.5-9月C.10-12月D.1-2月4.与“雾漫小东江”现象形成有关的自然条件是()A.冷空气南下B.夏季水温高C.风速较强D.河谷地形【答案】3.B4.D【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平流雾是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形成的雾,在图示中,5-9月气温与水文的差值较大,且气温高于水温,因此易形成平流雾,B正确,A、C、D错误。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1题;共40分)1. (4分)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该洋流环流所处位置和环流方向判断正确的是()A . 南半球顺时针B . 南半球逆时针C . 北半球顺时针D . 北半球逆时针(2)若该洋流环流位于太平洋中,则a洋流为()A . 墨西哥湾暖流B . 千岛寒流C . 日本暖流D . 东澳大利亚暖流2. (4分) (2017高二下·黑龙江期中) 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A . 冰川侵蚀作用B . 流水搬运作用C . 风化作用D . 流水侵蚀作用(2)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A . 三峡谷地B . 淮北平原C . 青藏高原D . 皖南丘陵3. (6分)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下题.(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判断正确的是()A . ①﹣a,②﹣b,③﹣cB . ①﹣b,②﹣a,③﹣cC . ①﹣c,②﹣b,③﹣aD . ①﹣c,②﹣a,③﹣b(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 . 侵蚀、搬运、沉积B . 侵蚀、沉积、搬运C . 沉积、搬运、侵蚀D . 搬运、沉积、侵蚀4. (2分) (2019高二下·天津期末) 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沙漠遍布,大部分地区为无流区。
读阿拉伯半岛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最不能成为该半岛气候干燥原因的是()A .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B . 东北信风来自内陆,性质干燥C . 西部地势较高(高原),阻挡了海洋水汽进入D . 半岛沿岸寒流流经,减湿明显(2)甲地畜牧业较发达,推测其用水来源主要应为()A . 地下水B . 季节性积雪融水C . 高山冰雪融水D . 海水5. (2分) (2019高三上·武汉月考) 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北部的小柴旦湖,属于咸水湖。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巩固过关练 三 大气的运动
课时巩固过关练三大气的运动规律(40分钟,90分:选择题11个小题,每题4分,非选择题2个小题,共46分)(2016·杭州二模)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2.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A.太阳辐射较弱B.气温较低C.暖湿水汽充足D.风力较弱【解析】1选C,2选D。
第1题,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风是从谷地沿两侧山坡吹的上升气流,谷地中心是下沉气流,不会形成雾。
夜晚吹山风,冷气流沿两侧山坡吹下,谷地中心是上升气流,底层受冷气流影响快速降温,形成下面冷、上面暖的逆温状态,出现浓雾天气。
第2题,浓雾天气出现条件,一是有逆温现象,一是静风天气。
太阳辐射弱、气温低、暖湿水汽充足对雾形成有影响,但不是浓雾持续几天的主要原因。
风力弱,不能吹散浓雾,才是主要原因。
(2016·湘潭二模)读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E点的气压可能是( )A.1 006百帕B.1 010百帕C.1 018百帕D.1 022百帕4.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C.西北、东北、西北、东北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解析】3选D,4选A。
第3题,E最外围附近那条靠近1 012的线数值可能等于1 012或者1 016;结合海陆轮廓的实际,E附近是北美洲大陆,亚洲是高压系统,美洲大陆也应该是高压系统,气压值为1 020~1 024。
第4题,分别过甲、乙、丙、丁四点作垂直于四点切线的垂线,垂线即为气压梯度力方向,以垂线为基准北半球向右偏30°~45°,即为风向;甲位于北半球高压中心东南部,吹西北风;乙位于北半球高压中心西南部,吹东北风;丙位于南半球高压中心的西北部,吹东南风;丁大致位于南半球低压中心的北部,吹西北风。
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三大气的运动规律 含答案
[网络构建][名师点拨]本讲复习过程中,应围绕“大气运动”这一核心,把握以下几点:(1)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2)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和特点;(4)天气系统变化及其影响;(5)注重对等温线、等压线和天气系统图示及气候资料图的分析和判读。
核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下图所示: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强。
(4)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
(5)温室大棚: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6)果园铺沙石:昼夜温差增大。
3.气温的分布规律4.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1)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同高度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 (4) 洋流 方法技巧1.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
原因是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
(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
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终年高温。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
2.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
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
新资料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练习:大气的运动规律
新资料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练习:大气的运动规律(限时: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选对得4分。
共44分)1、下图是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通过城市中心的等压面或等温面示意图。
四幅图中,绘制正确的选项是()。
A、甲B、乙C、丙D、丁下图为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示意图,m表示大陆海岸线,读图回答2~3题。
2、有关图示区域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A、甲位于大洋西岸B、甲位于大洋东岸C、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D、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3、假设甲、乙两地的1月和7月温差分别为16℃和6℃,b、d两线数值分别为24℃、25℃,那么a、c两线数值依次为()。
A、8℃18℃B、9℃19℃C、18℃8℃D、19℃9℃下图为2017年第17号热带风暴“纳沙”的移动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当台风中心到达图中M地时,海口的风向是()。
A、偏南风B、正东风C、正西风D、偏北风5、顺着台风前进方向,以台风路径为界,能够把台风分为右半圈和左半圈,航海者认为右半圈比左半圈风险更大,其要紧缘故是()。
A、右半圈与大陆的距离较远,风险大B、右半圈的风向和台风的移动方向接近一致,风速加强C、左半圈纬度偏低,地转偏向力较小,风速较低D、左半圈的风向和台风的移动方向接近一致,风速加强下图为冷锋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甲、乙、丙三地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乙>丙>甲7、乙地以后一段时间天气转晴,同时()。
A、气温、气压上升B、气温、气压下降C、气温上升、气压下降D、气温下降、气压上升8、假设甲地位于丙地的偏北方向,那么该锋面()。
A、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B、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C、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D、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读北京和张家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两地近50年的平均气温柔降水统计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回答9~11题。
2024浙江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第二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讲大气环流与气候五年高考考点1大气环流(2022广东,9,3分)某研究统计了50°N 以北地区1979 —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
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题。
频数(次)=20~40 —40~80 —80~120 =120~160 —160~2001.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 )①副极地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极地东风带④盛行西风带⑤东北信风带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答案 A(202 1浙江 1 月选考,11—12, 4分)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
完成下面两题。
2.图中( ) 蔬甲垂真气流水平气流乙章jm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答案 C3.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 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C. 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答案 B(2020 浙江1月选考,10,2分)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
完成下题。
4.甲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但其南坡1100米以下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原因是( )A.夏季受印度低压控制B.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C.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D.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答案 C(2020浙江1月选考,25,3分)海陆间常常存在气温差异。
T1、T₂分别为亚欧大陆东、西海岸海陆间平均气温差(T1、T2取绝对值)。
下图分别为1月和7月△T 沿经向分布折线图(图中△T 为T₁与T₂差的绝对值)。
完成下题。
1月5.1 月亚欧大陆45°N 以北,△T 较大的主要原因是①亚洲低压与大洋副热带高压形成热力差异②北大西洋暖流增加西部海岸温度③大陆中部高原的存在缩小了东西沿岸温差④季风影响了东部陆地与海洋间温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7月( )(2020 江苏单科,8,2 分)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 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过地表两点的圆)航行。
北京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
北京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1题;共40分)1. (4分)(2020·鹤壁模拟)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图,回答问题。
(1)如果该图为在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 . E处气温比H处高B . F处气压比G处低C . 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D . 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 . 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B . 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C . 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D . 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A . 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 . 洋流②为西风漂流C . 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 . 洋流④为赤道逆流2. (4分) (2019高一上·蚌埠期末) 读亚洲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风向确定此时最可能是在()A . 1月份前后B . 4月份前后C . 7月份前后D . 11月份前后(2)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 纬度位置B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 . 地表形态D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 (6分) (2019高三上·黑龙江开学考) 贝加尔湖每年1-5月结冰,冬季多大风,有两个奇迹:一是冬季平均气温为-38℃,但冰下的水温与夏季几乎接近;二是湖岸沙滩边有一片松林,根部裸露在地面以上2-3米,当地人称为“高跷树”。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贝加尔湖冰层以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主要原因是()A . 冬季阳光穿过冰层,冰下产生温室效应B . 湖底地壳运动活跃,释放大量热能C . 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温度D . 海拔高,湖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很小(2)“高跷树”根部露出地面很高,推测其形成原因可能是()A . 气候干旱,利于根系吸收更多水分B . 风大浪大,根部土壤被侵蚀C . 气温低,冻土厚,根部难以深扎入土D . 土层浅薄,增加树身的稳定(3)贝加尔湖每年有约5个月的结冰期,其较同纬度地区结冰期偏长主要是由于()A . 纬度较高B . 海拔较高C . 南北跨度大D . 受寒冷气流影响大4. (2分) (2017高二上·九江月考) 下图为75°E~110°E 经向大气环流图。
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专题训练三 大气运动规律(含解析)
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一、选择题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题。
1.导致白天沙漠温度远高于绿洲地表温度的主要原因是沙漠( )①蒸发(腾)少②反射率小③比热容小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①③C.②③D. ③④答案 B 沙漠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且蒸发(腾)少,热量散失少,故白天沙漠温度远高于绿洲的地表温度。
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 ℃,黑夜时低至-183 ℃。
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
下图1为“玉兔号”月球车沉睡了一个月夜后首次醒来。
专家这样形容它: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
“玉兔号”月球车使命大、本领强。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2020河南安阳模拟)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对应图2中的( )A.①B.⑦C.③D.⑤答案 B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以“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应为⑦。
3.(2020河南安阳模拟)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 )A.①强,②强B.②强,③弱C.④强,⑤强D.①强,③弱答案 D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夜晚地面辐射强,没有大气逆辐射,气温低。
故选D。
下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4.(2020四川仁寿模拟)根据图中虚线、实线的变化特点可判断( )A.虚线表示绿洲,气温日较差较小B.虚线表示沙漠,夜间大气逆辐射强C.实线表示绿洲,白天地面升温慢D.实线表示沙漠,白天地面辐射强答案 C 晴天,绿洲的气温日较差小于沙漠,读图可知,虚线的气温日较差较大,实线的气温日较差较小,故虚线表示沙漠、实线表示绿洲,排除A、D项;晴天,绿洲上空的水汽含量比沙漠大,因此夜晚绿洲大气逆辐射强于沙漠,B项错误;绿洲的比热容大于沙漠,白天地面升温慢于沙漠,故C项正确。
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2019·合肥质量检测)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下图示意1957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位置(左图)和1957~1993年哈雷站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右图)。
据此完成1~2题。
1.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 )A.1.5 km B.8.5 kmC.12.5 km D.22.5 km2.a月,高度1.5 k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 )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解析:1.B 2.B 第1题,读右图可知,a月各高度平均气温均低于b月,说明a月属于南极洲寒季,应为7月;b月属于南极洲暖季,应为1月。
1月地面至高度约8.5 km处,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符合对流层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规律,B对。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a月即7月,高度1.5 km以下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属于对流层大气逆温现象,主要是冰面强烈辐射冷却形成的,B对。
7月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为极夜,位于75°S纬线上的哈雷站为极夜时,没有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和冰面反射太阳辐射现象,A、D错。
读图可知,7月近地面大气平均温度普遍低于-20 ℃,冰架不会融化,C错。
(2019·太原阶段测评)气象学上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5 ℃称为高温。
2018年的夏天可谓“火力十足”,高温天气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历史罕见。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城市2018年高温日数与多年平均高温日数。
据此完成3~5题。
3.2018年我国罕见高温天气产生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B.城市热岛效应增强C.夏季风较正常年份弱D.全球气候持续变暖4.与图中其他城市相比,重庆的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最长,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地形地势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5.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加速农田土壤水分蒸发B.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C.增加农作物的复种指数D.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解析:3.A 4.B 5.A 第3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弱直接影响我国夏季的气温和降水状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大气运动规律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 “寻找最佳避寒地 ”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 “百里钢 城 ”之称的攀枝花 1月平均气温达 13.6℃(昆明为 7.7℃,成都为 5.5℃),是长江 流域冬季的 “温暖之都 ”。图 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 7b示意 攀枝花周边地形。
2. 2000年8月13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沉没,如果所示,回答 小题:
(1)、巴伦支海风大浪急,此时盛行风 向是() A、西风 B、极地东风 C、冬季风 D、海陆风 (2)、巴伦支海沿岸的气候符合下图 中的()
A、
B、
C、
D、
+
3. 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 ①③ 为大陆上气压中心, ②④ 为海洋上气压中心 。完成小题:
7.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 。完成小题。
(1)、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A、大气吸收强 B、大气逆辐射弱 C、大气反射强 D、地面反射减弱 (2)、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
① 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②乙上升气流较强 ③ 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④丙上升气流较强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03 大气运动规律
一、单 1.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从而引起市区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据此回答小题 。
(1)、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 在() A、市区 B、郊区 C、远郊 D、农村 (2)、日常生活中,根据下列物体的方向判断风向易出现错误 的是() A、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B、炊烟的方向 C、旗帜展开的方向 D、人体的感觉 +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1)
()
A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Z真题感 悟找准方
向
解 第(1)题,根据气温曲线,7月份气温最
低,析故在南半球;该气候雨热同期,故排除地
栏
中海气候,选D项正确。第(2)题,热带草原气
目 链
接
候是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
的,其中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多雨,信风带
向
解 从高空等压面倾斜情况看,甲地 高析空气压低于乙地,故近地面气压高于
乙地,因此近地面空气从甲流向乙,即
栏
目
从南向北;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受地转
链
接
偏向力影响右偏,风向偏转为西南风。
Z真题感
悟找准方 考向2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天气)的 向 影响
(2014·四川卷)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 渔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Z真题感 悟找准方
向
(2)冬季,黑海西北部海区常常波涛汹涌,景象
壮观。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____强__冷__空__气__南__下__;__受__山__地__、__河__谷__地__形__影__响_________
栏 目
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考点突 破主干整
合
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 如合
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地面辐
射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
栏
目
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链
接
K考点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C)
A.台风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解析:提取图像信息,等温线主要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且在岛屿中部闭合,联系台湾山脉主要呈东北-西南走向,故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等温线分布是气候规律,而台风是天气活动,不会对等温线造成影响;岛屿东西都近海,故海陆分布不会是影响等温线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而不是气温,故排除。
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比较①②③④的降水差异,首先应明确台湾的降水类型主要是夏季的锋面雨,这对台湾各地的影响基本是均衡的。
其次有岛屿东部夏季风山地迎风坡的地形雨,岛屿西部冬季风山地迎风坡的地形雨,再次为夏季的台风雨,台风是天气现象,对各地降水的影响是随机的,所以该题比较的主要是地形雨对各地的不同影响。
③地在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多地形雨;②④在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多地形雨;①地气温高,海拔低,为岛屿西部沿海平原地区,无地形雨,降水最少。
3.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
的是(B)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从设问中提取信息“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排除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热带的④,③地据等温线判断,海拔较高,山地植被的垂直变化导致该地已经不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①地气温较高,海拔低,位于岛屿沿海平原,多数地区已开辟为耕地,故无集中分布。
②地既在亚热带,又非平原和高海拔地区,故最有可能集中分布。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4~5题。
4.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C)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解析:夏季受副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少雨无风,形成的雾,被下沉气流下压不易扩散。
选C正确。
5.夏季,S市主要受(D)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解析:该地是地中海气候,夏季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为西风带影响。
选D正确。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6~7题。
6.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D)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垂直运动。
根据海拔高度可知三地大气位于对流层。
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以对流运动为主。
上下部大气的温差越大,对流运动越旺盛。
由此可知丙地最稳定。
7.正午前后(B)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运动。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8时甲地对流最旺盛,甲、乙两地相距约80千米。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正午前后甲地气流将会到达乙地,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据此完成8~9题。
8.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B)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风向。
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24小时后甲地将位于高压中心的西南侧,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甲地主要吹东南风。
9.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C)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现象。
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受低压槽控制,根据气流运动方向可知,可能经历冷锋天气,由于此时为夏初,可能经历强对流降雨天气,沙尘暴天气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排除A、D项;连绵阴雨天气是准静止锋造成的,排除B项。
(2014·新课标Ⅱ卷)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A)
①盛行西风②地形抬升③暖流增湿④反气旋控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南纬42°~46°,地处西风带,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受高大山脉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因此降水丰富。
岛屿西南部受西风漂流(寒流)影响较大,而非暖流。
反气旋(高压)控制、降水少,错误。
11.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D)
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乳畜业
解析:降水丰沛、气候温和(南纬42°~46°,岛屿、气候海洋性强),多山地,适合草类生长,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最合适。
如果能判断出是新西兰,则直接选D。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3)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
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
请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
(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
13.(2015·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
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
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C。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
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
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
下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
下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
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
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
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3)冬季。
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