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导学案精品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物理教案:《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高一物理教案:《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高一物理教案:《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学习了一种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即依据试验数据作出图像,图像反映物理规律,这是我们通过试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要重要的基本的途径。
应在同学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真正让同学自己能画出图像,并练习分析图像所代表的过程或规律。
瞬时速度概念的建立,是同学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极限'的思想,如何正确地理解此概念,一方面应从平均速度的概念延长到瞬时速度;另一方面从物体运动的s—t图象上采纳无限分割的思想帮忙同学理解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
二、教学目标(学问,技能,情感看法、价值观)1、学问与技能(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的意义(2)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4)知道公式和图像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学工具,它们各也所长,可以相互补充。
(5)培育同学用多种手段处理问题的力量(6)培育自主学习的力量及思维想象力量2、过程与方法:试验商量、启发式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培育同学严厉仔细的学习看法(2)从学问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育同学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一同学男女比例相当,由于是一般高中生,抽象思维力量比较差,而且基础差,但是同学比较刻苦,学习物理的爱好还是很深厚。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试验演示法、启发式,随机通达式五、教学环境及资源预备多媒体教室、视频、、动画、投影仪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预备一、引入新课播放:刘易斯百米赛跑视频前面作业中我们已经算过的刘易斯在百米赛跑过程中每个10m内的平均速度,只能大体反映刘易斯在百米赛跑中的快慢改变状况.为了对变速运动作精确的描述,还需要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
同学商量总结: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不能精确地描述为真实情境进行设计:刘易斯百米赛跑视二、新课教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instantaneous velocity)。
《运动的快与慢导学案》
《运动的快与慢》导学案《运动的快与缓》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运动的快与缓对身体的影响;2. 理解不同运动速度对身体的好处和坏处;3. 掌握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的方法。
导学内容:1. 运动的快与缓对身体的影响;2. 不同运动速度的好处和坏处;3.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
导学重点:1. 运动速度的影响;2. 运动速度的选择。
导学难点:1. 如何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速度。
导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提问引入话题:“你们平时喜欢进行什么样的运动?是快速运动还是缓跑呢?”2. 让学生讨论快速运动和缓跑对身体的影响。
二、进修(20分钟)1. 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快速运动和缓跑的不同表现,引导学生思考两者对身体的影响。
2. 讲解快速运动和缓跑对身体的好处和坏处,引导学生理解运动速度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运动经验,探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
三、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分析不同运动速度对身体的影响,并写出自己的看法。
2.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
四、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进修的内容,强调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注重运动速度的选择,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五、作业安置(5分钟)1. 安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的心得体会,要求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描述。
2. 提醒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动速度,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导学案。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科学班级四年级教师郭栓宏
时间
课题
3.2运动的快慢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会测量走路的速度,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3.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难点:会测量运动的速度。
学具准备
秒表尺子
学习过程设计
备注
【情景导入】(2分钟)
出示图片:滑板、溜冰、骑自行车……猜一猜谁移动得快?
要知道移动的快慢,有什么办法比出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吗?(板书课题)
【合作探究】(16分钟)
活动一、认识什么是运动速度?
1、出示刘翔图片和比赛成绩。
2、讨论:运动员是怎样测量运动速度的?
3、 汇报:运动速度可以用()内通过的(
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
5、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
()。
6、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也在缓慢()或(),如
指甲的生长等。
二、交流展示(4分钟)
三、学生评价(2分钟):交流本课收获。
四、教师点评(2分钟):总结本课学生学习情况。
五、作业
回家后利用所学方法测量一种运动物体的速度。
来测量。
活动二、测一测走路的速度
1、请一个二人组进行测量演示。
2、记录、讨论。
)
距离
时间
速度
正常步伐
5米秒Βιβλιοθήκη 米/秒慢一些5米
秒
米/秒
正常步伐
米
5秒
米/秒
慢一些
米
5秒
米/秒
3、汇报:(1)、在()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
《运动的快与慢导学案》
《运动的快与慢》导学案
《运动的快与缓》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运动的快与缓对身体的影响;
2. 掌握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
3. 培养正确的运动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导学内容:
一、引言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运动速度的讨论,有人说快跑对身体好,有人说缓跑更能锻炼耐力。
那么,运动的快与缓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二、快速运动的好处
1. 快速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加快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有助于减肥和塑造身材;
2. 快速运动还可以增强身体的耐力和爆发力,提高运动能力,让我们更有活力和精神;
3. 快速运动还可以开释大量的内啡肽,帮助缓解压力,提高情绪,让我们更快乐。
三、缓速运动的好处
1. 缓速运动可以更好地锻炼心肺功能,增强心肺耐力,有助于提高体能和健康水平;
2. 缓速运动可以更好地锻炼肌肉的耐力和柔韧性,减少运动毁伤的风险;
3. 缓速运动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享受运动过程,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四、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
1.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目标来选择适合的速度,不要盲目跟风;
2. 在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避免运动毁伤;
3. 在运动过程中注意呼吸和姿势,保持正确的运动技巧;
4. 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调整运动速度,不要勉强自己;
5. 在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帮助身体恢复。
五、总结
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到运动的快与缓对身体的影响,掌握了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培养了正确的运动习惯。
希望大家在平时生活中能够注重运动,保持身体健康,享受运动的乐趣。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运动的快缓》导学案
一、导入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的课文是《运动的快缓》。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将了解到关于运动的一些知识,以及如何根据运动的快缓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二、课文理解
1. 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主要讲述了运动的快缓对人体的影响。
作者通过比较快速运动和缓速运动的不同,告诉我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2. 你认为快速运动和缓速运动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快速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力和耐力,但也容易导致受伤和疲劳。
缓速运动则可以帮助放松身心,减轻压力,但对体能的提升效果较缓。
3. 你平时喜欢做什么样的运动?为什么?
请同砚们分享自己的运动偏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三、进修任务
1. 根据课文内容,你认为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应该思量哪些因素?
2. 请列举出至少三种适合快速运动和缓速运动的运动项目,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3. 选择一种你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制定一个训练计划,包括每周训练次数、时长和内容等。
四、拓展延伸
1. 你知道有哪些其他的运动方式?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 运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哪些好处?你平时如何保持运动习惯?
3. 除了身体的运动,你认为心理上的运动也很重要吗?为什么?
五、总结反思
通过进修《运动的快缓》,我们了解到了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希望同砚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感谢大家的参与,我们下节课再见!。
《运动物体的位置和快慢导学案》
《运动物体的位置和快慢》导学案《运动物体的位置和快缓》导学案一、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掌握运动物体的位置和速度的观点,了解位置和速度之间的干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导学内容:1. 运动物体的位置:介绍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变化,引导学生理解位置的观点,并通过实例分析不同位置之间的干系。
2. 运动物体的速度:介绍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观点,并通过实例分析不同速度之间的干系。
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小球在桌面上滚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小球的位置和速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物体的位置和快缓之间的干系。
2. 观点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运动物体的位置和速度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并区分位置和速度的含义。
3. 实例分析:通过给出几个具体的运动物体在不同位置和速度下的情景,让学生分析并计算不同位置和速度之间的干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位置和速度之间的干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四、导学作业:1. 完成教室练习:完成教师安置的位置和速度相关的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
2. 观察实验:自行选择一个运动物体进行观察实验,记录该物体在不同位置和速度下的变化情况,并写出实验报告。
3. 思考问题:思考运动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对于生活中的意义,写出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五、导学反馈:学生在完成导学作业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判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的优点,激励学生的进修动力。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对运动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为未来的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们在物理学的世界里,探索出更多的奇迹和可能性!。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了解何为运动的快慢;
2.学习快速运动和慢速运动的特点和例子;
3.能够区分不同运动的快慢,理解其对身体的影响。
二、课前预习
1.快速运动和慢速运动的定义;
2.身体需要运动的原因;
3.了解不同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三、课堂导学
1.简要介绍什么是运动的快慢,为什么要了解这个概念;
2.讨论快速运动和慢速运动的特点和例子;
3.学习不同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4.实际操作体验不同运动速度的差异,感受身体的变化。
四、课后作业
1.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写一份50-100字的学习笔记;
2.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快速运动和慢速运动的视频观看,并记录感想;
3.每天坚持做30分钟以上的运动,比较快速和慢速运动的效果,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拓展延伸
1.邀请专业运动教练做一次运动速度的讲解和实践指导;
2.组织学生进行快速和慢速运动比赛,以体验不同运动方式的乐趣;
3.开展关于快慢运动不同类型的健身课程,让学生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描述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描述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一、引言在运动教学中,了解和掌握运动的快慢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运动的快慢,对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运动协调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描述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展开,并结合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的快慢对于运动技能的影响;2. 掌握运动的快慢对于身体反应的要求;3. 提高学生的运动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运动的快慢对于运动技能的影响;运动的快慢直接影响着运动的效果和要求,不同运动项目对于快慢的要求也不相同。
例如,慢跑和冲刺对于速度的要求就有明显的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理解不同运动项目对于快慢的要求,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2. 运动的快慢对于身体反应的要求;不同运动的快慢要求对身体反应能力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慢跑对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要求较高,而快速运动对于身体的灵活性和爆发力要求较高。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体验不同快慢运动对身体反应的要求,并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训练。
3. 提高学生的运动协调性和反应能力;运动的快慢也对学生的运动协调性和反应能力提出了要求。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快慢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敏捷性、反应速度和协调性。
例如,快速变换运动节奏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运动项目的快慢要求。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清楚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快慢要求,并进行模仿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2. 分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为小组,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快慢运动训练,通过相互之间的观察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训练游戏法:设计一系列有趣的运动训练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快慢运动训练,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运动的快慢对于运动技能的影响。
2. 理论讲解: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理解不同运动项目对于快慢的要求,并进行相关练习。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理解《运动的快慢》的主题和意义。
2.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及其心理变化。
3.研究作者运用动作描写的手法。
4.总结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5.能够阅读理解文本,提炼主题思想。
学习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学老师出示《运动的快慢》一文,让学生观察文章标题和封面插图,通过图片和标题猜测文章的内容及主题。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第二步:课文理解1.学生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故事大意。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分组讨论,总结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文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文章的情节发展如何。
3.学生展示讨论结果,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第三步:人物分析1.学生对文章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包括老人、小孩和狗。
2.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心理变化,揭示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内心世界。
3.学生就人物形象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形象塑造手法。
第四步:语言特点1.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作者巧妙运用的语言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讨论作者通过语言描写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3.举例讲解文中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学语言的表现力和魅力。
第五步:思考分享1.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文章对自己的启示和感悟。
2.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分享个人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3.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中的主题思想,并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六步:课后拓展1.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
2.组织学生撰写读后感或扩展写作,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文学活动,拓展文学视野,丰富文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运动的快慢》的主题和意义,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掌握作者运用动作描写的手法,总结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愿同学们在学习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享受阅读的快乐!第二课时一、导语本次导学案将针对《运动的快慢》这一话题展开探讨,通过分析运动的快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适量运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运动观念和生活习惯。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 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t3. 速度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
2. 难点:速度公式的运用和单位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速度的定义、计算和应用。
2. 利用实验、演示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快慢的描述方法。
2. 讲解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让学生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 介绍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t,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4. 讲解速度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让学生了解不同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5.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不间内的速度。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编辑专员,您需要我提供剩下五个章节的教案吗?六、教学活动与实践1. 活动一:速度的测量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使用测量工具(如计时器、测量尺)来计算速度的方法。
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校园内的一个固定距离,使用计时器测量不同学生跑完这段距离所需的时间,并计算出各自的速度。
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测量过程中的安全,以及测量工具的准确性。
2. 活动二:速度换算游戏目的: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加深对速度单位换算的理解和记忆。
过程:设计一个速度换算的卡片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每组轮流抽取卡片并快速进行单位换算。
注意事项:游戏设计要难易适中,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挑战性。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导学目标:1. 理解运动快慢的概念2. 掌握描述运动快慢的词汇3. 了解运动的快慢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导学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 引入话题:大家平时都喜欢参加什么样的运动呢?有没有尝试过不同快慢的运动?2. 激发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运动是快的?什么样的运动是慢的?二、概念解释1. 运动的快慢:指的是运动的速度。
快速的运动称为快运动,慢速的运动称为慢运动。
2. 举例说明:例如,跑步是一种快运动,慢跑是一种慢运动。
三、词汇学习1. 学习描述运动快慢的词汇:迅猛的、急速的、快速的、敏捷的(描述快运动);缓慢的、慢速的、慢悠悠的、不紧不慢的(描述慢运动)2. 练习:请同学们用上述词汇描述你们最喜欢的快运动和慢运动。
四、引导思考1. 运动的快慢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呢?2.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快运动,而有些人喜欢慢运动?五、运动快慢与身体健康的关系1. 快运动的好处:快运动可以增强心血管功能、提高心肺功能、加强肌肉力量、促进新陈代谢等。
2. 慢运动的好处:慢运动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改善心理健康等。
3. 注意事项:无论是快运动还是慢运动,都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六、拓展思考1. 除了快运动和慢运动,还有什么样的运动方式?2. 不同的年龄段适合进行哪种速度的运动?3. 有哪些运动可以既快又慢地进行?导学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运动的快慢的概念,并学习了描述运动快慢的词汇。
我们还探究了运动的快慢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明确了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保持身心健康。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教案1_高一物理教案
学案2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速度概念,知道速度概念的比值定义方法.2.理解平均速度概念,会利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3.知道平均速度与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相对应,知道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一、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二、速度1.定义:物体通过的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2.定义式:v =s t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还有km/h ,则1 m/s =3.6 km/h.4.平均速度:在物理学中,把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用公式表示v =s t .一、速度[问题设计]自行车和汽车都在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单向行驶,自行车在30 min 内行驶8 km ;汽车在30 min 内行驶50 km ;百米比赛中,运动员甲用时10 s ,运动员乙用时13.5 s.(1)自行车和汽车哪个运动得快?运动员甲和运动员乙哪个跑得快?(2)汽车和运动员甲哪个运动得快?如何进行比较的?答案 (1)汽车运动得快,相同时间内位移大.运动员甲运动得快,通过相同位移所需时间短.(2)对于汽车和运动员甲,通过比较两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可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汽车:50 km 30 min =50×103 m 30×60 s≈27.8 m/s. 运动员甲:100 m 10 s =10 m/s.所以汽车运动得快.[要点提炼]1.定义式:v =s t .其中s 是位移,不是路程.说明 这里的定义方法是比值定义法.比值定义法是高中常见的一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被定义的物理量不是由其他两个量决定,即不能说v 与s 成正比,与t成反比.初中曾学习过ρ=m V 、R =U I 也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2.方向: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注意 (1)当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其方向是否相同.(2)分析物体的运动速度时不可只关注速度的大小,也要注意确定速度的方向.二、平均速度[问题设计]某同学百米比赛用时12 s ,前2 s 内的位移为12 m ,第2个2 s 内位移为14 m ,第3个2 s 内位移为16 m ,第4个2 s 内位移为19 m ,第5个2 s 内位移为20 m ,第6个2 s 内位移为19 m.(1)这位同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2)请计算上述6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并说明哪段时间运动得最快?答案 (1)不是,因为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2)第1个2 s 内v 1=12 m 2 s =6 m/s ,第2个2 s 内v 2=14 m 2 s =7 m/s ,第3个2 s 内v 3=16 m 2 s =8 m/s ,第4个2 s 内v 4=19 m 2 s =9.5 m/s ,第5个2 s 内v 5=20 m 2 s =10 m/s ,第6个2 s 内v 6=19 m 2 s =9.5 m/s.第5个2 s 内运动得最快.[要点提炼]平均速度1.定义:在某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s 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公式v=s t .2.意义: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3.矢量性:平均速度的方向与t 时间内发生的位移s 的方向相同.三、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问题设计]体育课上,某同学沿操场跑了一圈(400米),用时80秒钟,另一同学说,“还不错!平均速度是5 m/s ”.(1)这个同学所说的“平均速度是5 m/s ”是怎样算出来的?(2)根据我们刚学的平均速度的定义,这个结论正确吗?答 (1)这个同学的平均速度是用路程除以时间算出来的,即v =40080 m/s =5 m/s.(2)不正确.沿操场跑完一圈的位移是0,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这位同学的平均速度是0.[要点提炼]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注意 生活中有时所说的平均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率,一般位移大小不等于(填“等于”或“不等于”)路程,所以一般平均速度的大小不等于(填“等于”或“不等于”)平均速率.[延伸思考]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就是平均速率吗?答案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但是平均速度是矢量,所以不能说平均速度就是平均速率.一、对速度的理解例1 关于速度的定义式v =s t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 与运动的位移s 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 成反比B .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s 和时间t 都无关C .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D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解析 v =s t 是计算速度的公式,适用于任何运动,C 对;此式只说明速度可用位移s 除以时间t 来获得,并不是说v 与s 成正比,与t 成反比,A 错,B 对;速度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方向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D 对.答案 BCD针对训练1 关于速度的说法,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B .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C .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D .速度是矢量答案 AD二、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计算例2 一物体以v 1=4 m/s 的速度向东运动了5 s 后到达A 点,在A 点停了5 s 后又以v 2=6 m/s 的速度沿原路返回,运动了5 s 后到达B 点,求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解析 物体全程的位移大小s =v 2t 2-v 1t 1=6×5 m -4×5 m =10 m ,全程用时t=5 s +5 s +5 s =15 s ,故平均速度大小v =s t =1015 m/s =23 m/s ,方向水平向西.物体全程的路程L =v 2t 2+v 1t 1=6×5 m +4×5 m =50 m ,故平均速率v ′=L t =5015m/s =103 m/s.答案 平均速度的大小为23 m/s ,方向水平向西 平均速率为103 m/s针对训练2 从甲地到乙地的高速公路全程是197 km ,一辆客车8点从甲地开上高速公路,10点到达乙地,途中曾在一高速公路服务区休息10 min ,这辆客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车速是( )A .98.5 km/hB .27.4 km/hC .107 km/hD .29.8 km/h答案 A解析 该题求解的是客车的平均速率,由于客车在2小时内经过的路程是197 km ,故平均速率v =L t =1972 km/h =98.5 km/h ,A 正确.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速度⎩⎪⎨⎪⎧ 定义公式:v =s t 单位:m/s方向:物体运动的方向平均速度⎩⎨⎧ 定义公式:v =s t 方向:与单位时间内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率=路程时间1.(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公式v =s t 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越大,速度一定越大B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C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答案 CD解析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大,但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不能误认为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C 、D 正确.2.(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先以72 km/h 的速度行驶20 km ,又以108 km/h 的速度行驶10 km ,则汽车在这30 km 的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20 m/sB .22.5 m/sC .25 m/sD .81 m/s答案 B3.(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计算)在2013年游泳世锦赛上,孙杨在男子400米自由泳比赛中以3分41秒59的成绩夺冠,为中国游泳军团拿下本届大赛首金.已知赛道长50米,则孙杨在整个比赛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平均速率为________.答案 0 1.81 m/s解析 孙杨在整个比赛中的位移为0,所以平均速度为0.平均速率v =400(3×60+41.59)m/s ≈1.81m/s.题组一 对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理解1.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 .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 .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D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跟运动的时间成正比答案 BD解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不变(即速度的大小、方向都不变),轨迹是直线的运动.由s =v t 可知,位移s 的大小与时间t 成正比,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2.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 =s t 可知( )A .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B .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或位移而变化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决定于运动的位移答案 BC3.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 ,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 ,则可知( )A .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B .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 .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运动的方向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地点出发,则10 s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答案 ACD题组二 对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理解4.三个质点A 、B 、C ,运动轨迹如图1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 点出发,同时到达M 点,且均无往返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三个质点从N 点到M 点的平均速度相同B .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都相同C .三个质点从N 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相同D .三个质点从N 点到M 点的平均速率相同答案 A解析 A 、B 、C 三个质点在相同时间内从N 点到达M 点的位移的大小都是MN 的长度,方向都由N 指向M ,即位移相同,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A 选项正确.质点B 做单向直线运动,速度方向始终由N →M ,而质点A 、C 沿曲线运动,运动方向随时在改变,B 、C 选项错误.由于路程与位移一般不同,故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相等,仅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平均速率才与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D 选项错误.5.为了传递信息,周朝形成了邮驿制度;宋朝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投递,“金牌”一昼夜行500里(1里=500米),每到一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那么“金牌”传递的快慢( )A .与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相当B .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C .与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相当D .与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相当答案 B解析 “金牌”的传递速度v =L t =250 km 24 h ≈10.42 km/h ,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题组三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计算6.某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 m/s ,下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 ,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分别是( )A .10 m/s,10 m/sB .5 m/s,4.8 m/sC .10 m/s,5 m/sD .0,4.8 m/s答案 D解析 此人往返一次的位移为0,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可知,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0.设由坡顶到坡底的路程为L ,则此过程的平均速率为v =2L L v 1+L v 2=2v 1v 2v 1+v 2=4.8 m/s ,故选项D 正确. 7.物体M 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 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v 1+v 2)/2 B.v 1v 2C.v 21+v 22v 1+v 2D.2v 1v 2v 1+v 2答案 D解析 设总路程为2s ,则前半程的时间为t 1=s v 1,后半程的时间为t 2=s v 2,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 =2s t 1+t 2=2v 1v 2v 1+v 2,故选项D 正确. 8.一辆汽车以20 m/s 的速度沿平直的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30 m/s 的速度从乙地开往丙地.已知乙地在甲、丙两地之间且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求该汽车在从甲地开往丙地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解的:v -=20+302 m/s =25 m/s ,请问上述解法正确吗?为什么?应该如何解?答案 见解析解析 从平均速度的定义出发进行分析,上述解法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的不是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而是速度的平均值.正确的解法应该是:设甲乙两地间、乙丙两地间的距离均为s ,则有:v =2s t =2s s 20+s 30=24 m/s.9.甲、乙两人从市中心出发,甲20 s 内到达正东方向100 m 处,乙30 s 内到达正北方向150 m 处,试比较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答案 不相同解析 v 甲=s 甲t 甲=10020 m/s =5 m/s ,方向向东. v 乙=s 乙t 乙=15030 m/s =5 m/s ,方向向北. 所以两人平均速度大小一样,方向不同,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不同.10.一位旅游爱好者打算骑摩托车到某风景区去观光,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于直线的公路,他原计划全程平均速度要达到30 km/h ,可是开出一半路程之后发现前半段路程他的平均速度仅有15 km/h ,那么他能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的平均速度吗?答案 见解析解析 设全程的位移为s ,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前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1=s 215 km/h =s 30 km/h ,后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2=s 2v =s 2v ,若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的平均速度,需满足30 km/h =st 1+t 2=ss 30 km/h +s 2v当v →∞时上式才成立,不符合实际,由此可知,无论如何他都不可能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的平均速度.。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会描述运动的速度快慢。
2. 学会使用正确的词汇和句型来描述速度快慢。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运动速度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运动速度的词汇和句型。
2. 能够准确地观察和描述运动速度。
三、教学准备:1. 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包括人类和动物的运动场景。
2. 运动速度的词汇卡片。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 教师出示一些运动场景的图片或展示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他们最喜欢的运动,询问他们运动时的感受。
步骤二:教学新知1. 教师出示运动速度的词汇卡片,如"快(kuài)"、"慢(màn)"、"迅速(xùn sù)"、"缓慢(huǎn màn)"等,帮助学生认读和理解。
2. 教师出示图片或展示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运动速度,引导学生使用新学到的词汇来描述,如"这个人快跑了"、"那只猫慢步行"等。
步骤三:练习与巩固1.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张图片或展示一个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用合适的词汇和句型描述所看到的运动速度。
2. 学生展示: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展示他们的描述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步骤四:拓展任务1. 自由活动:要求学生在班级周围环境中寻找运动的场景,观察并描述场景中运动的速度。
2. 创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象,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一个他们参与过的或者喜欢的运动的速度。
五、教学延伸1. 运用趣味游戏或活动来巩固学生对运动速度描述的能力,例如模拟比赛环节,让学生根据场景描述比赛中不同参与者的速度。
2.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速度与运动技能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提高技能水平来提高运动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记切记:不是(V1+V2)/2,速度的平均值
随堂检查
1、 假日里,小红的爸爸开车带全家去风景区游玩.已知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总路程为 84 km, 小红从公路标志牌上看到,他们出发 20 min,汽车行驶了 30 km,那么照此速度计算,他 们的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行驶速度是 60km/h,乙车 行驶速度是 90km/h,问: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聚焦点二:速度及其计算公式
经常比较一个物体运动快慢的时候,不可能做到“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 ,同学们想 一想,我们该如何去解决这问题? (思考一下) 1,物理学中,把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 所用的时间 的比,叫做 。 .. .. ( ) ( ) S 代表 速度= V= V 代表 ( ) ( ) t 代表 3、甲、乙两同学上学步行的速度之比是 3:4,甲同学从家走到学校所用时间是乙同学从家走到 学校所用时间的 2 倍,求:甲、乙两同学家到学校的距离之比。 4、 a 一座大桥长 1.6km,一列长 200m 的火车以 10m/s 的速度通过此桥,则所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b 一列火车通过长 4200m 的隧道用去时间 5min,若其速度为 15m/s,则火车长多少?
温故知新
速度的物理意义: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 速度的单位:米/秒 (m/s) 千米/小时 (km/h) 2、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要事先选定—个标准物体作参照, 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 。 1 m/s = 3.6 km/h 1 km/h = m/s 如果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研究对象是 的,如果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 随笔练习 5m/s=_____________km/h 10km/h=______________m/s 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研究对象是 的。 3、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我们所选的 有关,选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 聚焦点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描述 。 1,匀速直线运动:物理学中把 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4、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 的,但不能选 为参照物;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 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 假定该物体是 的;为了方便研究,常选 或 作参照物。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 (速度)都不变。 5、经过的路线是 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 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站着的同学沿水平 ......... 方向抛出的小石子在下落的过程中做 运动。 3、在任一时刻和任何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 ....... 6、路程(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 ,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 。 3,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4, (非常重要)平均速度:粗略的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内或一段时间内 的运动快慢。 计算方法:总路程 S,总时间 T, V=S/T (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聚焦点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问题思考: (P43 活动 1)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请各学习小组讨论一下,观众是用什 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是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2、小组归纳: 观众采用的方法 是比较谁跑在前面,即“在_________内看物体运动距离的长短来比较快慢的” ; ....... 裁判员采用的方 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即“物体通过_________的距离,看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 ....... 3、小试牛刀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 运动的快慢,如图 1 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 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甲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乙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都昌三中理化学科导学案
年级 初二
备课人
学习重点 难点
课题
学习目标
7.2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速度及其计算公式。 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汪隆智
的科学方法。
审核人
重点:运动的快慢的比较方法及速度公式 S=v·t 的变形运用,理解用“比值”定义物理量 难点:速度公式的运用及平均速度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