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决定基础和变动

合集下载

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第三章汇率决定理论汇率是⼀种⾦融资产价格,它是⼀种货币⽤另⼀种货币表⽰的价格。

汇率的定义给我们这样的直觉,即可以通过考察每种货币的供求来分析某⼀汇率⽔平的达到和变动。

本章对均衡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分析就是主要通过分析两国货币供求的变动进⾏的。

但这样做绝不意味着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轻重,事实上,货币供求对汇率的影响往往通过其他因素作为中间环节起作⽤。

这种将汇率作为⼀种资产价格进⾏分析的⽅法始于20世纪70年代。

在此之前,国际贸易余额被视为汇率决定中的最主要因素。

那时,⼈们通常强调汇率变动在消除国际贸易失衡中的作⽤。

根据这⼀思路,我们可以预期,贸易盈余国的货币会升值,⽽贸易⾚字国的货币会贬值。

这样,汇率变动导致国际相对价格的变动从⽽消除贸易失衡。

但现实世界远⾮如此简单。

贸易盈余国货币贬值、⾚字国货币升值的现象时有发⽣。

这促使经济学家从新的⾓度来考察汇率的决定和变动。

将汇率作为资产价格的分析⽅法有两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形式。

较简单的是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法,它假定了国内和国外债券完全可替代。

它认为汇率调整使国内和国外的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影响国内和国外货币供求的因素,如政府货币政策、国与国相对经济增长率的差异等,会对货币市场均衡产⽣扰动并进⽽影响汇率。

较为复杂的是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分析法。

与货币分析法不同,它假定国内和国外资产不完全可替代⼀假定意味着,在考虑货币市场均衡外,我们必须注意汇率⾏为与国内和国外债券的供给、需求变动的关系。

例如,使对国内债券相对需求改变的因素会破坏投资者在国内、外资产组合上的平衡从⽽影响汇率。

本章的分析从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分析开始。

3.1外汇市场均衡—利率平价理论⼀种资产的均衡价格是使这种资产供求相等的市场出清价格,因此,资产价格决定理论⾸先需阐明决定⼀种资产的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因素。

对外汇资产⽽⾔,外汇市场上⼀种货币的供给就相当于对其他货币的需求,因此,汇率决定理论⾸先只需理解对外汇的需求。

金融基础知识:汇率的决定因素和制度模式

金融基础知识:汇率的决定因素和制度模式

⼀、决定汇率的主要因素和作⽤机制 1.购买⼒平价,⼜分为绝对购买⼒平价和相对购买⼒平价。

绝对购买⼒平价,指汇率取决于以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之⽐,即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之⽐。

这⼀理论的基础是“⼀价定律”,即假定世界市场是统⼀的,那么在不同国家每⼀种商品的价格应该趋同。

绝对购买⼒的假设条件过于严格,即使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很快,但统⼀的全球市场仍远未建⽴。

相对购买⼒平价指出,由于各国间存在交易成本,同时各国的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的权重存在差异,因此各国的物价⽔平以同⼀种货币计算时并不完全相等。

这种理论认为,决定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国家间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如果本国的通货膨胀率⾼于外国,则本币会贬值。

然⽽,由于物价指数的选择不同,商品分类的主观性和差异性都会导致不同的购买⼒平价,甚⾄是对购买⼒平价的扭曲。

这种理论在检验的过程中主观性太强,在理论上假设过于严格,因此只能是作为决定中长期均衡汇率的参考。

国际上,有的学者根据购买⼒平价认为⼈民币需要升值36%甚⾄50%以上,这难以令⼈信服。

2.国际收⽀理论认为,在外汇市场上,国际收⽀顺差表现为外汇的供给⼤于外汇的需求,则外币贬值,本币升值;国际收⽀逆差变现为外汇的供给⼩于外汇需求,则外币升值,本币贬值。

但国际收⽀状况是否会影响汇率,要看国际收⽀的顺差(逆差)的性质。

短期、临时和⼩规模的国际收⽀差额,可以轻易地被国际资⾦的流动、相对利率和通货膨胀率、政府在外汇市场的⼲预和其他因素所抵消。

长期巨额的国际收⽀顺差(或逆差),会导致本币对外币汇率的⼤幅变动。

例如,当前美元贬值,就是美国贸易逆差不断积累,并达到了不可持续状态的结果。

3.利率平价认为,汇率的远期升贴⽔率等于两国货币的利率之差;利率⾼的货币远期会贴⽔,利率低的货币远期会升⽔。

这是因为,当两个国家的利率存在差异,市场上的投资者会通过套利⾏为获取收益,汇率的变动也会反映在⽽套利⾏为之中。

利率平价,具有很⾼的实践价值,被⼴泛运⽤于外汇交易中。

第三章 汇率的变动及其决定

第三章 汇率的变动及其决定

第二节 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一、汇率变动的特殊性 汇率是一种特殊的价格, 汇率是一种特殊的价格,是一国开放的宏 观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经济变量。 观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经济变量。它在受各 因素影响的同时, 因素影响的同时,其变动也对各有关经济 变量产生不同程度、 变量产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作用或影 使这些变量发生相应变动, 响,使这些变量发生相应变动,进而影响 整个国民经济活动。 整个国民经济活动。 一国货币的升值与贬值, 一国货币的升值与贬值,具有相反的影响 作用。 作用。
第一节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注意:理论有时候又能充分地说明现实。 注意:理论有时候又能充分地说明现实。 西德三国在1979年至 年至1988年间汇 美、日、西德三国在 年至 年间汇 率的变化与其实际利率水平的变化有密切 关系。 关系。1979年起美国的名义利率大幅度上 年起美国的名义利率大幅度上 年后期, 升,至1980年后期,其实际利率已超过了 年后期 西德, 年超过日本。 西德,1981年超过日本。美国的实际利率 年超过日本 大大高于其他国家, 大大高于其他国家,导致资本大量流入美 促使美元汇率上升。 国,促使美元汇率上升。这从另一个角度 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 仍然有升值的美元。 候,仍然有升值的美元。
第一节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相对利率: 相对利率:利率作为使用资金的代价或放 弃使用资金的收益,也会影响汇率。 弃使用资金的收益,也会影响汇率。随着 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融合, 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融合,利率更是成为 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 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并通过在 外汇市场上影响本、外币的供求影响汇率。 外汇市场上影响本、外币的供求影响汇率。 一国的利率水平相对较高, 一国的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会吸引资本流 反之则反是。 入,反之则反是。

国际金融第三章 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 课件

国际金融第三章 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 课件

多项选择 实行出口导向的发展中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会采取 ()外汇政策。 A. 本币高估 B. 本币低估 C. 法定贬值 D. 法定升值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
第二节 汇率决定的基础与变动
第三节 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 汇率制度与汇率政策
第五节 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
汇率制度与汇率政策
1. 汇率制度

如果,英镑的汇价低于黄金输入点,则具有英镑外
汇收入的商人,就不在外汇市场出卖英镑,可以直 接将1英镑所包含的黄金运回国内。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 宏观经济形势:
• (美国对汇率有重大影响的主要经济指标:全国采购经理指 数;耐用品订单;国内生产总值;设备使用率;失业率;先 导指数)

宏观调控政策与利率差异
元领取港币或赎回美元。
联系汇率制度(优点)
• 自我维护机制
• 商业银行与发钞行的套利活动 – 若外汇市场港元贬值,1美元=7.9港元
– 若外汇市场港元升值,1美元=7.7港元
联系汇率制度(缺点)
•削弱了联系汇率制国家或地区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维持港元与美元汇价稳定的一个基本条件是:港元利率应尽可能与美元利率保 持一稳定水平,这就要求港元利率必须随着美元利率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 中国香港地区货币政策的制定必须以美国货币政策为依据,中国香港地区独立地 运用利率政策调节经济的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第四节 汇率制度与汇率政策
第五节 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
什么是外汇 (FOREIGN EXCHANGE)
外汇与外币
• 外币
• • • 可兑换货币(完全自由兑换货币) 限制性兑换货币(有限度的自由兑换货币) 不可兑换货币(完全不能自由兑换货币)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十三章汇率决定理论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十三章汇率决定理论

四、购买力平价说的评价
积极意义: (1)是影响最大的汇率决定理论 (2)开辟了从货币角度分析汇率决定的先河 (3)对长期均衡汇率的变化趋势如何进行预测提供了方法
• 缺陷: • (1)只分析了物价对汇率的影响,不能解释与通货膨胀无直接关系,却对
• 经济实力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衰退、 高通货膨胀 率、国际收支巨额逆差、外汇储备短缺以及经济结 构、贸易结构失衡,本币不断贬值
(八)其他因素
• 汇率变化常常是十分敏感的,一些非经济因素、非 市场因素的变化往往也会波及到外汇市场。一国政 局不稳定、有关国家领导人的更替、战争爆发等等, 都会导致汇率的暂时性或长期性变动。
❖ 纸币成为法定的偿付货币,简称法币。
❖ 政府规定纸币代表的金量并维持纸币黄金比价。
❖ 纸币充当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 黄金只发挥储藏手段和稳定纸币价值的作用。
•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国际 金融陷入极大混乱,各国黄金储备比例失调,国际信用瓦 解,迫使各国放弃金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英国于1931 年,美国于1933年,法国于1936年先后放弃金本位,从 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 持续了一个世纪左右的国际金本位退出历史舞台,各国开 始普遍实行纸币本位制。
• 在纸币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在国内所代表 的实际价值,而货币的对内价值又是用其购买力来衡量的。因此, 货币的购买力对比就成为纸币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
三、纸币制度下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 (一)国际收支
• 汇率变化
国际收支
• 国际收支逆差或贸易逆差 外汇收入<外汇支出 供给< 需求 本币贬值
• 国际收支顺差或贸易顺差 外汇收入>外汇支出 供给> 需求 本币升值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是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是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是什么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是该国货币与美元的含金量比。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是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即通过双挂钩原则确定各成员国货币的平价关系,同时IMF规定各成员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不能超过平价的±1%。

此外,按照IMF的规定,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失衡时可以调整其货币与美元的平价关系,在平价10%以内的汇率变动可以自行决定,超过这一数值则需要IMF的批准,因此,这种汇率制度又是可调整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贸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
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1年8月15日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

汇率理论

汇率理论

汇率理论汇率理论是货币的对外价格-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化的理论模型。

其中心思想为:汇率决定于外汇供求。

西方汇率理论错综复杂,流派纷呈,有传统汇率理论,也有现代汇率理论;有论证汇率决定的,也有说明汇率变动的。

汇率理论作为金融理论的一部分,伴随着汇率制度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由一种附属理论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的理论。

产生发展汇率理论的产生发展,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

在中世纪,各国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货币制度也比较健全,货币兑换开始经常化,于是人们就开始关注汇率问题。

从那时到现在,货币制度经历了贵金属本位制、金属汇兑本位制及信用纸币本位制,从中也可以追踪汇率理论发展的轨迹。

14世纪初,法国学者伦巴多回答了汇率变动的原因,他认为汇率的变动主要受风险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也有的学者认为汇率变动受货币供应影响。

英国学者爱利斯伯里指出铸币外流会使对英镑汇票的需求超过供给,导致英镑升值,并使英镑流动逆转。

1403年,经院学者罗道尔波利斯提出了公共评价理论,他认为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供求,而这种供求又取决于人们对两国货币的公共评价。

这个理论的背景是中世纪出于宗教道德问题,许多学者参与了高利贷的讨论,其中就有关于英国货币的汇兑比率是否隐含了遭受谴责的高利贷利息在内这样的问题,这个理论使人们接受了一种观点,即如果汇率是根据市场的公共评价而得出的,则是正当合法的。

到了16世纪,西班牙萨拉蒙卡大学的学者们认为,货币的价值及其购买力是汇率的决定因素,而货币的价值和购买力的高低,受物价的影响,物价的变动则是由货币供应决定的(货币数量论的影子)。

例如在1566年纳瓦罗指出,只有知道两种货币的价值之后,才知道两种货币的汇率偏离铸币平价的各种原因,其中关键因素在于货币供求。

另一位学者贝纳兹认为两国货币可以根据购买同样的一揽子商品所需要的各自货币的比率进行兑换(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萌芽),他指出,在货币稀缺的地方,物价相对便宜,因此用此地较少的货币可以兑换物价较贵的地方较多的货币。

汇率决定的基础

汇率决定的基础

第一节汇率决定的基础汇率作为两种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其本质是两国货币各自所代表或所具有的价值的比率,因此各国货币所具有或所代表的价值是汇率决定的基础,但由于在不同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基础、货币的种类和形态各异,因而决定汇率的基础——各国货币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很不一样。

下面就按照不同的货币制度,分别研究汇率的决定基础。

一、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金本位制度(Gold Standard System)从1816年英国政府颁布条例,发行金币开始,一直到二战爆发前夕,具体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一).典型金本位制阶段——金币本位制阶段在金币本位制(Gold Coin Standard System)下,流通中的货币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铸造而成的金币,各国货币的单位价值就是铸造该金币所耗用的黄金的实际重量,我们把各国货币的单位含金量称为该国货币的铸币平价(Mint Par)。

当时,两国货币汇率的确定,就是由两国货币的铸币平价来决定,即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用公式表示:A国货币与B国货币之间汇率=A货币的铸币平价/B货币的铸币平价例如,1925—1931年,1个英镑金币的重量为123.27447格令,成色11/12,即含113.0016格令纯金;1个美元金币的重量为25.8格令,成色9/10,即含23.22格令金,于是英镑与美元之间的汇率是113.0016/23.22=4.8666,即1英镑等于4.8666美元。

由铸币平价所确定的汇率,通常称为法定平价,法定平价不会轻易变动,它并不是市场买卖外汇的实际价格,而是市场买卖外汇实际价格变动的中心。

(二).蜕化的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通货膨胀严重,银行券的自由兑换和黄金的自由流动遭到破坏,于是传统的金本位制陷于崩溃。

各国分别实行两种蜕化的金本位制,即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在这两种货币制度下,国家用法律规定货币的含金量,货币的发行以黄金或外汇作为准备金,并允许在一定限额以上与黄金、外汇兑换,各国货币的单位价值由法律所规定的含金量来决定。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那些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那些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那些?
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两种货币实际所代表的价值量是汇率决定的基础,并在下列主要因素影响下,汇率不断变动。

(1)国际收支:其中外贸收支对汇率变动起决定性的作用。

外贸顺差,本币汇率就上升;反之,就下跌。

外贸收支直接影响外汇供求。

(2)通货膨胀:既直接关系到货币本身实际代表的价值与购买力,又关系到商品的对外竞争能力与对外汇市场的心理影响。

通货膨胀减缓,本币汇率就上涨;反之则下跌。

(3)利率水平对资本的流动的影响:一定条件下,高利率水平可吸引国际短期资金流入,提高本币汇率;低利率则反之。

80年代前半期美元坚挺,即美国实行高利率政策的结果。

(4)各国的汇率政策:汇率政策虽然不能改变汇率的基本趋势,但一国根据本国货币走势,进一步采取加剧本币汇率的下跌或上涨的措施,其作用不可低估。

(5)投机活动: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外汇投机活动。

有时能使汇率波动超出预期的合理幅度。

(6)政治事件:国际上突发的重大政治事件,对汇率的变化也有重大影响。

上述各因素的关系,错综复杂:有时各种因素会合在一起同时发生作用;有时个别因素起作用;有时各因素的作用以相互抵消;有时某一因素的主要作用,突然为另一因素所代替。

一般而言,在较长时间内 (如一年) 国际收支是决定汇率基本走势的重要因素;通货膨胀、汇率政策只起从属作用--助长或削弱国际收支所起的作用;投机活动不仅是上述各项因素的综合反映,而且在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的汇率走势的基础上,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加剧汇率的波动幅度;从最近几年看,在一定条件下,利率水平对一国汇率涨落也起重要作用。

第3章 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第3章 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国际金融·第三章·21
4. 贬值对利率的影响 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外汇储备增加(固
定汇率制度) 货币供给增加 r 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总需求增加收入
增加, r 5. 贬值对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的影响
本币贬值国际市场需求增加、进口替代产业结构
调整接近国际市场需求结构(引起资源
配置在贸易部门、进口替代部门和非贸易
1922年瑞典学者卡塞尔(Cassel)系统表述了PPP 。
主要观点: 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其在外国具有购
买力,同样,外国人需要本国货币,也是因为其在本 国具有购买力。
因此,两国货币的交换比例,即汇率,主要由两 国货币在各自国家所具有的购买力决定的,汇率的变 动也是两国购买力相对变动的结果。
贬值“货币战” 争夺、瓜分国际市场 贬值“全面倾销” 对方报复贸易摩擦(贸易保护
主义;机会主义、霸权主义和无赖主义) (贬值是一种将本国经济衰退向国外输出的途径)
国际金融·第三章·23
第四节 西方汇率理论
一、国际借贷说 二、购买力平价说 三、利率平价说 四、 汇兑心理论* 五、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 六、资产组合平衡论* 七、汇率理论的本质及其发展
(一)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1. 贬值对经常帐户的影响 本币贬值 逆差减少,顺差增加 条件: 1) 马歇尔——勒纳条件 2) J曲线效应 2. 贬值对资本和金融帐户的影响 通过预期本币的升值、贬值影响 预期进一步贬值 资本净流出 逆差增加,顺差减少
国际金融·第三章·16
1、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
国际金融·第三章·27
(一)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理解)
1.某一商品在一国内部不同地区的价格之间的关系
前提: (1)位于不同地区的该商品是同质的。 (2)价格可灵活调整,不存在价格粘性。

汇率的决定理论(1)

汇率的决定理论(1)
• 其成就在于:把汇率视为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 而不是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强调货币市场的货 币存量供应情况对汇率的决定作用。同时,它用 货币存量来分析汇率,打破了长期以来国际收支 学派和购买力平价论者以流量分析汇率的传统, 并取得良好效果。
• 其不足则在于:
• 未考虑国际收支结构性因素对汇率的影响。 货币供求只是影响汇率的众多因素之一,单 纯用其解释汇率变动过于片面。而且,其前 提条件是假定购买力平价成立,这一点是不 现实的。
• 汇兑心理学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 为了满足自身欲望,如对外国商品的购买、各种 对外支付、投资乃至资本逃避等。
• 这些欲望使外国货币具有价值的基础。
• 由此可见,外币的价值是由外汇供需双方对外国 货币的主观评价决定的。对外币价值的主观评价 也有所差异。影响主观评价的有质和量两个方面 的因素。
• 绝对购买力平价可以表示为:
• e=Pd/Pf
(1-1)

• 其中e为汇率,指1单位某国货币以外国货币表示
的价格。Pd为某国的一般物价水平,Pf为外国的 一般物价水平。绝对购买力平价说实际上就是国
际间的“一价定律”。
•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同一种商品在世界各地以同一货币表 示的价格是一样的。但由于各国使用的货币不同,一种商
• 对利率平价说的评价:利率评价说从资金流动的 角度指出了汇率和利率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助于 正确认识现实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形成机制。
• 对于理解远期汇率的决定以及远期汇率与即期汇 率之间的关系很有意义。但它忽略了外汇交易成 本因素,外汇管制等限制资本流动的因素,从而 使得该理论预测的远期汇率同即期汇率的差价往 往与实际不符。
• (6)购买力平价说只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 态分析,没有对物价如何影响汇率的传导 机制进行具体分析。

韩玉军《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外汇与汇率)【圣才出品】

韩玉军《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外汇与汇率)【圣才出品】

第八章外汇与汇率1.简述外汇与汇率的含义以及外汇的标价法。

答:(1)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外汇具有动态与静态的两种含义:从动态的含义讲,外汇是通过汇兑方式进行不同国家之间债权、债务的转移和支付的活动与过程;而静态意义上的外汇则是指,把以一个国家货币表示的资产或财产权利转变为以另一个国家货币表示的资产或财产权利的手段与工具。

现在人们提到外汇时,更多的是指它的静态含义。

静态的外汇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静态外汇概念,通常用于国家管理法令之中,它是指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或债权。

狭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进行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即外汇买卖价格。

它是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价或比率。

(3)在讨论汇率的标价方法时,首先要确定的是,究竟是以本币为基准还是以外币为基准,以此可以推出,汇率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①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币表示的本币的价格,或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单位外国货币的价格,称为直接标价法。

它又称为价格标价法。

②间接标价法以一定的本币表示的外币的价格。

即以本币为基准的标价法,又称为数量标价法,它与直接标价法互为倒数。

2.汇率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答:在具体外汇交易中,所涉及的汇率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1)按汇率制度的确定来划分,汇率可分为基本汇率与套算汇率。

(2)按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划分,汇率可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汇率。

(3)按外汇交易工具来划分,汇率可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

(4)按票汇汇率的买卖时间的长短或交割期限不同来划分,汇率可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5)按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来划分,汇率可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6)按经济研究的角度来划分,汇率可分为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

(7)按管理松紧上的不同来划分,汇率可分为官方汇率(法定汇率)和市场汇率。

(8)按照买卖对象的不同来划分,汇率可分为同业汇率和商业汇率。

国际金融实务第二章 外汇与汇率

国际金融实务第二章  外汇与汇率

107.27 5
3.0
106.7
3.1 103.74 3.5
-
-
-
-
-
-
1.6543 1.0 1.6512 1.1 1.6313 1.5
31.641 2.1 31.501 2.5 30.881 2.6
相关网站
伦敦《金融时报》网站:/ 人民币汇率行情可以查阅: ▲外汇管理局网站: ▲中国银行网站: 有关汇市评论可以查阅: ▲和讯网: ▲国研网:
6、在法兰克福外汇市场,EUR1 =USD0. 9876/89用的是( )
A、间接标价法 B、直接标价法 C、市场标价法 D、美元标价法
第二节 决定汇率的基础及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一、决定汇率的基础
1. 金币本位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础
——铸币平价
2. 金汇兑本位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础
——黄金法定平价
(€) 1.2931 +0.0123 929-932 1.2937 1.2778 1.294 -0.8
- 0.66260
-
-
-
-
-
-
(C$) 1.2406 0.0016 403-409 1.2450 1.2403 1.2401 0.4
three months
Rate %PA
1.1933 2.4 1.8852 1.7
练习题:
1、如果你以电话向中国银行询问英镑兑美元的 汇价,中国银行答道:1.6900/10,请问:
(1)中国银行以什么汇价向你买进美元 (2)你以什么汇价从中国银行买进英镑 (3)如果你向中国银行卖出英镑,使用什么汇

2、如果你是ABC银行交易员,客户向你询问澳 元兑美元汇价,你答复道:0.7685/90,请问:

汇率决定的基础

汇率决定的基础

第一节汇率决定的基础汇率作为两种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其本质是两国货币各自所代表或所具有的价值的比率,因此各国货币所具有或所代表的价值是汇率决定的基础,但由于在不同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基础、货币的种类和形态各异,因而决定汇率的基础——各国货币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很不一样。

下面就按照不同的货币制度,分别研究汇率的决定基础。

一、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金本位制度(Gold Standard System)从1816年英国政府颁布条例,发行金币开始,一直到二战爆发前夕,具体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一).典型金本位制阶段——金币本位制阶段在金币本位制(Gold Coin Standard System)下,流通中的货币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铸造而成的金币,各国货币的单位价值就是铸造该金币所耗用的黄金的实际重量,我们把各国货币的单位含金量称为该国货币的铸币平价(Mint Par)。

当时,两国货币汇率的确定,就是由两国货币的铸币平价来决定,即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用公式表示:A国货币与B国货币之间汇率=A货币的铸币平价/B货币的铸币平价例如,1925—1931年,1个英镑金币的重量为123.27447格令,成色11/12,即含113.0016格令纯金;1个美元金币的重量为25.8格令,成色9/10,即含23.22格令金,于是英镑与美元之间的汇率是113.0016/23.22=4.8666,即1英镑等于4.8666美元。

由铸币平价所确定的汇率,通常称为法定平价,法定平价不会轻易变动,它并不是市场买卖外汇的实际价格,而是市场买卖外汇实际价格变动的中心。

(二).蜕化的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通货膨胀严重,银行券的自由兑换和黄金的自由流动遭到破坏,于是传统的金本位制陷于崩溃。

各国分别实行两种蜕化的金本位制,即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在这两种货币制度下,国家用法律规定货币的含金量,货币的发行以黄金或外汇作为准备金,并允许在一定限额以上与黄金、外汇兑换,各国货币的单位价值由法律所规定的含金量来决定。

汇率决定基础和变动

汇率决定基础和变动
③ 银行券不能自由兑换金币,但因国际支付或 工业方面需要,可请求兑换一定数量以上的 金块。 (如英国1925年规定在1700英镑以上,法国1928年规定在215000
法郎以上方可兑换)
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
① 国内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
② 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
③ 本国货币和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 货币保持固定比价。
▪ 两种本位制的特点决定了各国银行券均有 过量发行的可能,不能稳定地代表一定的 黄金量,因此,两种本位制下汇率均失去 了稳定的基础。
▪ 1936年国际金本位制宣告彻底破产。
二、纸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1936年至今,均为纸本位时期.根 据纸币流通是否代表黄金量,可分为两个 阶段:
(一)货币黄金化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
⑴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 ⑵有利于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经济主
体进行成本利润的核算,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
固定汇率的缺点
⑴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 。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不 能及时地通过汇率变动使国际收支自动达到平衡, 而往往引起该国大量黄金外汇外流,国际储备大大 下降。
镑变黄金,运回美国,将黄金再换成美元 为486.65美元,减去运费3美元,仍然得到 483.65美元,远比将英镑带回美国收益大 。所以,美国人会选择第二种方法输入黄金 。
美国进口100英镑的商品,美国支付英镑 ,
如果外汇市场汇率为£1= $ 4.9000,美 国有两种选择:
①美国支付490美元; ②美国利用市场把486.65美元变为黄金 运往英国,熔化后制成100 英镑。美国
务维持货币的固定比价。当本币汇率下跌 时,不必动用外汇储备去购进被抛售的本 币,这样可以避免这个国家外汇储备的大 量流失。 (2)节省国际储备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随着外汇供求的 涨落而自动达到平衡,政府在很大程度上 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支配,减少干预行动 ,国家需要的外汇储备的需求量自然可以 减少。这就有助于节省国际储备,使更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进口100英镑的商品,美国支付英镑, 如果外汇市场汇率为£1= $ 4.9000,美国
有两种选择:
①美国支付490美元; ②美国利用市场把486.65美元变为黄金运 往英国,熔化后制成100 英镑。美国对这
两种选择的费用进行比较,
(490>486.65+3),那么美国会选择第二 种方法输出黄金。
黄金输送点
❖ £1=$4.8665±0.03 ❖ 超过£1=$4.8665+0.03= 4.8965输出黄金 ❖ 低于£1=$4.8665--0.03= 4.8365输入黄金
❖ 美国出口价值100英镑的商品,要收取英镑, 如果外汇市场汇率为£1=$4.7000,美国会 对汇率及费用进行比较①直接用英镑换美元, 美国人收入470美元;②将100英镑变黄金, 运回美国,将黄金再换成美元为486.65美元, 减去运费3美元,仍然得到483.65美元,远比 将英镑带回美国收益大。所以,美国人会选择 第二种方法输入黄金。
第一节 汇率决定的基础
汇率产生以来,它的价值基础经历了不同的 发展阶段
一、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决定
自1816~1936年的120年时间里,世界 各国普遍实行了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 ▪ 广义的金本位制包括 金块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
▪ 狭义的金本位制指金币本位制,也称金铸 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一)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 汇率波动幅度受黄金点输送点制约。
▪ 黄金点也称黄金输送点,由黄金输出点和黄 金输入点构成。
黄金输入点=铸币平价-黄金运费(汇率波动下限) 黄金输出点=铸币平价+黄金运费(汇率波动上限)
黄金输出点和黄金输入点统称为黄金输送点 外汇市场的汇率以黄金输送点为界限,围 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
❖ 但外汇市场买卖时汇率围绕的铸币平价,价格在 黄金输送点内波动。黄金输送点=铸币平价±运费
▪ 铸币平价是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
▪铸币平价:两个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货币单位的 含金量之比
例如: 十九世纪末期,1英镑金币的重量为123.27格令, 含纯金量为113格令,1美元金币的重量为25.8格令,含纯金量 为23.22格令
即英镑与美元之间的铸币平价为:
113格令 23.22格令
=4.8665
法郎以上方可兑换)
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
① 国内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
② 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
③ 本国货币和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 货币保持固定比价。
▪ 两种本位制的特点决定了各国银行券均有 过量发行的可能,不能稳定地代表一定的 黄金量,因此,两种本位制下汇率均失去 了稳定的基础。
▪ 1936
1936年至今,均为纸本位时期.根 据纸币流通是否代表黄金量,可分为两个 阶段:
(一)货币黄金化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
1、1936年-1945年 ▪ 国际金融发展史上的混乱时期,各国普遍实
行严格的贸易保护和货币保护。
▪ 黄金平价是这一时期汇率决定的价值基础。
▪ 黄金对货币价值的形成仍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金块、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 黄金平价是金块、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 率决定的基础
▪ 黄金平价是两国货币所代表金量的比
金块本位制的特点:
① 国内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
② 银行券的价值与一定量的黄金保持等值关系。
③ 银行券不能自由兑换金币,但因国际支付或 工业方面需要,可请求兑换一定数量以上的 金块。 (如英国1925年规定在1700英镑以上,法国1928年规定在215000
由此可见,1英镑金币的含金量是1美元金币含金量的4.8665倍, 即1£=4.8665$,其构成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
▪ 由铸币平价所决定的兑换比率,只是两国货 币兑换的基本标准,并不是外汇市场上的汇 率。
▪ 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受外汇供求关系的影响, 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其波动界限是黄金 输送点。
$4.8965 美国购买黄金运往英国
$4.8665
+0.03 -0.03
$4.8365 用英镑购买黄金运回美国
黄金输送点
❖ 以£1=$4.8665为例,假设英美之间运送黄 金的各项费用为$0.03,则汇率应在 $4.8665±0.03之间波动。这是基准汇率,铸 币平价决定的,是由含金量计算出来的,通过 黄金运送可以实现的汇率。
结论: 在两国同种商品的价值量相同的条件下,
通过比较两国纸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即可得 出两国纸币的交换比率——汇率。
强调: 两国纸币购买力比较,必须是同种商品具
有相同价值量。同时参与国际市场交换,具有 国际价值。
购买力平价理论
(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斯塔夫·卡塞尔被认为是购 买力平价的创立者(1916年)。
▪ 纸币流通中所代表的真实价值表现为纸币具 有的购买力。
▪ 两国纸币购买力水平构成汇率决定的价值基 础。
▪ 例如一辆汽车在英国卖10000 £,同样的一辆 汽车在美国卖15000 $,则£1= $1.5
纸币购买力的概念
纸币购买力是指单位纸币购买商品或劳务 的能力。纸币购买力高低,是纸币所代表的价 值和商品价值对比的结果。在商品价值不变的 情况下,单位纸币买回的同种商品越多,说明 该纸币的购买力越高,或者说它所代表的价值 量越大。反之,则说明该纸币的购买力越低, 或者说它所代表的价值量越小。
基本内容:
卡塞尔认为货币价格取决于它对商品的 购买力,两国货币兑换的比率由两国货币 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比率所决定。购买力 比率亦即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具有两种形式:
一是绝对形式的购买力平价,主要
说明在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即在某一 时点上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取决于两国货 币的购买力之比。由于货币购买力即是物 价水平的倒数,所以绝对形式的购买力平
2、1945年-1973年
▪ 战后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了不兑换纸币制度。
▪ 黄金对货币价值的形成仍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 各国通过黄金市场价格以法令的形式规定纸 币代表的黄金量。
▪ 黄金平价是这一时期汇率决定的价值基础。
(二)货币非黄金化时期(不规定纸币含金 量阶段)汇率决定基础:购买力平价
▪ 70年代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黄金不 再作为货币价值的基础,纸币流通非黄金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