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公开课课件1ppt

合集下载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形:表现 何以:怎么 异:区分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 挟:挟着 超:跃过 语:告诉 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 也,非不能也。 折枝:按摩肢体
(孟子)说:“用胳膊夹着泰山去跃过渤海,告诉别 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弯腰 行礼,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 不是不能做。
是以:所以 远:远离 庖厨:厨房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 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到它 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 心吃它的肉。会把厨房建的远远的。”
文本探究1: 这部分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以羊易牛”的例子来证明齐 宣王的善心。
《齐桓晋文之诗事卷章》打记门录孟惊子节和序齐宣,王满的盘一次角谈黍话。正齐累国累在威。王(宣王之父)
时曾经两次打败魏军,宣王时又破燕国的国都,雄踞东方,威震诸侯。齐宣王早 就有以战求霸,君临天下之志。因此,当孟子到齐国后,他就请孟子谈谈齐桓公 晋文公在春秋时候建立霸业的事迹。孟子就利用这一机会,巧妙地阐述了行仁政 而王天下的主张和具体措施。
御:治理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刑:榜样 寡妻:正妻 至于:推广到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
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 推:推广 保:安抚 施加到他人身上罢了
无道:没有谈论,道:谈论 是以:因此
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无传:没有流传 无以:不得已 王: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说给我 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 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一说,那么 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桓晋文之事》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

《齐桓晋文之事》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

语言素养目标
壹 掌握重要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

思维素养目标

贰 能够理清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思路,领会孟

子巧妙灵活的论辩方法。
文化素养目标
叁 了解孟子及《孟子》的相关知识,体会孟子“保民而王”的
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沉情怀。
肆 审美素养目标 鉴赏本文出十三经之一,到 南宋时,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 《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 了解《孟子》 明清科举考试八股文,题目都来自《四书》。
时代背景
(1)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答案
自主积累之一词多义
①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
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 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通_____________
答案
自主积累之通假字
(7)赴愬于王 (8)刑于寡妻 (9)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是罔民也
通_______“_诉__”_,_ 读sù 通_______“_型__”_,__读_ xínɡ
通_“_矣__”_,__读__y_ǐ__ 通_______“_斑__”_,__读_ bān 通_______“_网__”_,__读_ wǎnɡ
·

课 文 内 容 研 读
自主积累之字音篇
胡龁(hé) 则王(wàng)乎 彼恶(wū)知之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齐桓晋文之事》课件(共52张PPT)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齐桓晋文之事》课件(共52张PPT)

25段、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
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
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 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26段、曰:“否,吾不为是也。”
第二十页,共52页。
27段:“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 木而求鱼也。”
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
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
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
孰能御之?”
第二十二页,共52页。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 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28段王曰:“若是其甚与?”
29段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30段曰:“可得闻与?”
31段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32段曰:“楚人胜。”
第二十一页,共52页。
33段:“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
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
第十一页,共52页。
翻译第一部分
2段、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是以后世无传焉 ,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3段、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4段、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5段、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第十二页,共52页。
7段、何由知吾可也?
8段、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
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
(对国君傲然视之)
⑤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 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1.ppt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1.ppt

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
石的。
孟子故里
检查预习情况:
1、龁( ) 2、衅( ) 3、觳觫( )( ) 4、褊( ) 5、庖( ) 6、忖度( )( ) 7、挟( ) 8、莅( )9、便嬖( )( ) 10、愬( ) 11、惛( ) 12、放辟( ) 13、罔( ) 14、庠序( ) 15、孝悌( )
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
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
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
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
《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
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

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
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

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

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 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

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
4、刑于寡妻
“刑”通“型”
5、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通“途” 5、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 “颁”同“斑”
特殊句式:
1、臣未之闻也
宾语前置
2、莫之能御也
宾语前置
3、牛何之
宾语前置
4、百姓之不见保
被动句
5、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 主语后置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齐桓晋文之事
中心
保 民 而 王
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

1.2《齐桓晋文之事》(共46张ppt)优秀公开课获奖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课件(统编版)

1.2《齐桓晋文之事》(共46张ppt)优秀公开课获奖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课件(统编版)

曰:“无伤也,是 乃仁术也,
见牛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就是仁道,(原因在于王)看到
未见
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 生 , 不忍
了牛没有看见羊啊。君子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着,就不忍
预习任务
必学任务
见 其 死;闻 其
声, 不忍 食其
心看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的哀鸣惨叫,就不忍心吃它们
肉。 是以 君子 远 庖厨也。” 是:这。指以羊易牛。 的肉。因此,君子总是远离厨房。”仁术:仁道,行仁政的
焉。 故 王之不王

不为也,非 不能也。”
恩惠。所以王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只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
独何与:却是为什么呢?独,偏偏、却。 不见保:没有受到爱护。见,表示被动。
曰:“不 为者 与不能 者 之 形何以 (齐宣王)说:“不肯做的人和不能做的人的表现怎样
异?” 形:表现。何以异:怎么区 区分?”分?何以,怎么、用什么。
王笑 曰:“
是诚何
齐宣王笑着说:“(用小的替换大的)这到底是什么想
预习任务
必学任务
心哉?我非爱其 财 而 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 法呢?我不是吝惜那牛值钱才用羊替换它啊,百姓(不明白

谓我爱
也。” 宜乎百姓之谓
我的用心)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 我爱也:百姓
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 宜,应当、应该。乎,表感叹。
预习任务
必学任务
齐宣王问 曰:“齐 桓、晋 文
之事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迹
可 得 闻 乎?”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国君,田氏,名 (我)可以听到吗?” 辟疆。齐桓:即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
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晋文: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名重耳。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
没有妨害
仁道,即行仁政的方法、途径
形容词作动词,
疏远,不接近
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
厨也。”
第一部分第2层(3-14)
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论点,肯定齐宣王能够保民而王。在孟
子看来,王天下的关键在于行仁政,所以首先提出“保民而王”的政
4.性善论:其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根基。
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
级的差别,但他们的人性却是统一的。
《孟子》
《孟子》一书是孟子和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一
说孟子和弟子)所编著,全书共三万五千多字,基
本上是一部“对话语录集” 。
《孟子》共七章,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
《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指绚丽的色彩。
采同”彩“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
形容词做名词,
又轻又暖的衣服
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
国君左右受宠爱的人
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
(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孟子)说:
论说宣王没有实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埋下了伏笔。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
揣测,估量 宾语前置句
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
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
...的原因
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齐桓晋文之事》公开课课件ppt

《齐桓晋文之事》公开课课件ppt

建立规范的法律制度,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晋文公的军事改革
重甲步兵的兴起
晋文公致力于壮大重甲步兵,提升军队的装备水平和战斗能力。
战车的改进
晋文公改进战车设计,加强了军队的机动性和突击能力。
军事战略的革新
晋文公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军事战略,提升了晋国的军事实力。
齐桓晋文之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 分封制的确立
宫廷政治与权力争夺
齐桓晋文之事反映了宫廷政治与 权力争夺在古代中国历史中的重 要地位。
古代中国文化的多元融合
齐桓晋文之事反映了古代中国文 化的多元融合和交流。
《齐桓晋文之事》公开课课程设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政治改革 晋文公的军事改革 齐桓晋文之事的影响与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奠定了中国封建制度基础,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发展。
2 社会秩序的稳定
政治和军事改革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为后来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3 文化艺术的繁荣
齐桓公和晋文公的时代是中国文化艺术繁荣的时期,留下了众多经典作品。
相关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
战国时期的动荡
齐桓晋文之事发生在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充满了政治争斗和战争 冲突。
《齐桓晋文之事》公开课 课件ppt
探索《齐桓晋文之事》的历史背景,揭示齐桓公和晋文公在政治和军事方面 的重大改革,以及这些改革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齐桓公的政治改革
1
平均地籍制度
推行平均土地分配制度,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2
聚族与宗法
通过推行聚族制度和宗法制度,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3
法律制度的完善
通过课程设计,深入探讨《齐桓晋文之事》,提升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结语和总结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绚丽的颜色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形容词做名词,肥美甘甜的食物
还是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
是哉?”
国君左右受宠爱的人
曰:“否,吾不为是也。”
“还是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 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 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 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
背景相关·齐桓公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 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 小白,终年73岁。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 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 即国君位为齐桓公。

用鲜血与白骨,通过战争不断地吞 并,最终统一天下。

宣 王

用“仁”治国,以“民”为先,通
过“仁”பைடு நூலகம்天下归心,万国来朝。
两个精神世界的人,如何统一思想?
读准字音
胡龁 (hé) 忖度 (cǔn duó) 庠序 (xiáng)
觳觫 (húsù) 便嬖 褊小 (biǎn) 邪侈
(pián bì) 孝悌 (tì) (chǐ) 颁白 (bān)
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临,这里指统治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开拓 使....朝见 指中原地区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这样
王曰:“若是其甚与?”
像,如

(统编版)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上课课件ppt1

(统编版)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上课课件ppt1
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 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 理睬。最后,孟子来到膝国,膝国太子 对孟子的“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 子便在膝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遗 憾的是,膝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 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 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 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 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 书 建 立 学 说。
关于《孟子》
《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其弟子等记录战国时期孟 子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著作。
南宋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 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经典窄化,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共七章,分别是:
《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 《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分为上下两篇)
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 。 ③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④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
孟子简介
孟子,名 轲 ,字子舆 ,战国 时邹人, 是 儒 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 重 要的代表人 物, 后称为“ 亚圣 ”。其政治主张与社 会理想的根本核心是:“ 民贵君轻 ” “ 仁政 ”。
宾语前置
不得已。以,同“已”,
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名词活用动词,行王道。
翻译: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 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 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 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 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何之〕到哪里去?之,往。 ﹝衅( xìn)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 钟行祭,叫作“衅钟”。 ﹝舍之〕放了它。舍,释放。 ﹝觳觫( húsù)〕恐惧战栗的样子 ﹝就〕走向。 ﹝以羊易之〕用羊来替换它(指牛)。古人以牛为牲 之最大者,羊的地位低于牛。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
《孟 子》
◆教学目标
1. 了解孟子及作品《孟子》。
2. 学生疏通文意,能有效积累“王、保”等重点文言实词,“之、以” 等重点文言虚词;能正确识别文中的倒装句等特殊句式;能准确翻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重要句子。
3. 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理解孟子的“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 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感受其“王道”的社会理想。
举例论述齐宣王有保民而王的基础,即不忍之心。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 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
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设 喻
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而王”的社会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 蓝图,这幅社
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 会蓝图是怎样
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 的?
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 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类比推理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引用论证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
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 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 问题(一):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滥竽充数
典 故
孟子
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孟子和孔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元、明时称为“亚圣”。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先后到齐、宋、滕、魏、鲁等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王道”,他继承孔子的学说,主张“性本善”,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始终不受重用。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何以异?
不能
不为
肆、研读第三部分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
齐宣王对“王道”报以什么态度?
思考
怀疑自己,没有自信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然,诚有百姓者。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概括第二层(3-14)的含义,赏析孟子智慧
孟子是如何引发齐宣王对“王道”的兴趣的?
思考
提出主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给予肯定:王可保民;依据:以羊易牛之事;结论:是乃仁术也。
孟子的语言艺术:因势利导、欲擒故纵
《孟子.梁惠王上》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jǔ国避难。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取君位。 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

《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PPT

《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PPT

基础知识
疏通文意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 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biǎn小, 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 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 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他曾游魏,说惠王,惠王不能用。于是他去齐 国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很尊敬他,但终不得重 用。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进步思想,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所谓“仁政”“王道”,反对“霸 道”,以“平治天下”为己任。
孟子谈问题时,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来增强文 章的说服力,先隐主旨不谈,从侧面、反面入手,逐渐引 向主题。这样,文章如曲径探幽,引人入胜;文势则波澜 起伏,毫不板滞。其言行主要记录在《孟子》一书中。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 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也说明环境能改变 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及其思想 2、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3、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 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 儒学大师,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 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 “孔子这类人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 说的话,那就说说行王道的事好吗?”(齐宣王)说:“道德怎么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 (孟 子)说:“安抚老百姓而称王,便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 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告诉,名作动
20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
挟着(夹在腋下) 相当于“而”,表修饰
通“肢”肢体。折肢,对长辈弯腰作揖
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
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这类
第一个‘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
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 3.王说:说,通“悦”,高兴 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 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 道路 9.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11.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表确定语气
肥甘:形容词做名词, 肥美的食物
轻暖:形容词做名词,轻暖的衣服
抑:还是
采:通“彩”
声音:指音乐 便嬖:左右的宠臣
27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28王曰:“若是其甚与?”
29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我爱也。”
“百姓之谓我爱宜乎”主谓倒装句
14.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
其 没有妨碍 仁道,行仁政的方式。
吃,动 因此 远:远离,形作动 ;厨房
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公开课课件ppt

《齐桓晋文之事》公开课课件ppt

04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探讨
儒家思想在文本中体现
01
02
03
仁爱之心
文本中多处体现了儒家仁 爱思想,如齐桓公对百姓 的关爱,晋文公对臣民的 仁慈等。
礼制观念
儒家注重礼制,文本中通 过祭祀、朝见等礼仪展现 了礼制在治理国家、维护 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中庸之道
儒家倡导中庸之道,主张 折中调和。文本中人物性 格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发 展都体现了这一思想。
礼制精神
文本中贯穿了礼制精神,即尊重传统、注重礼仪。这种思想观念可以指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弘扬 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忠孝观念
尽忠职守
01
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敬业精神,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为企业和社会做出贡献。
尊敬长辈
02
在家庭生活中,尊敬父母和长辈,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传
齐桓公和晋文公作为春秋时期的两位杰出君主,他们的争霸战争对于当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们的竞争下,周边小国纷纷依附于强国以求自保,地缘政治格局发生 了重大变化。
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历史事件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意义。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依靠明君贤相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同时也 需要正确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史记》
司马迁所著的通史,对春秋战 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面有全面深入的叙述
《国语》
以国别为体例的史书,保存了 大量春秋时期的原始材料,有 助于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 治状况
其他文献
如《春秋》、《论语》等,也 提供了研究《齐桓晋文之事》 的不同视角和资料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

.
13
齐桓晋文之事
听课文朗读
.
14
齐桓晋文之事 第一部分【齐宣王问曰——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重点实词: 以 :通 “已” , 止,不得不。
1. 无以,则王乎? 王:王道 2. 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 3. 以羊易之 易:替代 4.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吝惜 5. 齐国虽褊小 褊小:狭小 6.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异:觉得……奇怪 7.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痛惜,哀怜
.
15
齐桓晋文之事
第一部分---重点虚词
重点虚词
1. 莫之能御也
莫:没有谁
2. 牛何之 之:动词,往,到
3. 将以衅钟 以:介词,用
4. 不识有诸 诸:相当于“之乎”,这件事,吗
5.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6.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之:取消句子独
7.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立性,不译
鼻孔向上翻翘,头颅大,头发少,颈部喉结比男人
的还要大,皮肤黑红,好大年纪未出嫁。当时执政
的齐宣王政治腐败,国事昏暗,性格暴烈,喜欢被
人吹棒,全国上下人心惶惶。钟离春虽然貌丑,但
饱读诗书,志向远大,她为了拯救国家,冒着杀头
的危险,当着齐宣王的面一一陈述他的劣迹,并指
出如果不悬崖勒马,就会国破家亡。齐宣王听后不
2. 王许之乎 许:相信,认可
3.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视力
4. 为长者折枝 枝:通“肢”,肢体 5. 语人曰 语:告诉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尊敬
7.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幼:爱护 8. 刑于寡妻 刑:通“型”,作榜样
9. 权,然后知轻重 权. :用枰称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桓晋文之事
中心
保 民 而 王
思路
不忍之心 不为与不能 仁政蓝图 具体措施
艺术特色
迂回曲折 气势磅礴 朴素真诚 比喻贴切
《孟子》共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 《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 心》。各篇又都分上、下两篇。《孟子》是 《论语》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汉文帝时 列为博士科目。宋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到 南宋时,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 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 书》,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明清科举考试 八股文,题目都来自《四书》。
重点实词:明
❖ 1、举头望明月
明亮
❖ 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视力
❖ 3、明以教我
明白地
❖ 4、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贤明
❖ 5、力尚足以登,火尚足以明也 照明
❖ 6、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 公开
重点实词:形
❖ 1、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情形
❖ 2、视之,形若土狗 形状
❖ 3、无案牍之劳形
形体,身形
道:谈论 ❖ 2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宾语前置句 ❖ 3、无以,则王乎
以:同“已”,停止(这个话题) 王:名词活用动词,行王道。
道:名词
①道路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②途径,方法
此五者,致胜之道也。
③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④思想,学说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⑤道理,道义、规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重点实词:舍
❖ 1、舍南舍北皆春水
房屋
❖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建房
❖ 3、舍之!吾不忍其觳觫 放下
❖ 4、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停止
重点实词:爱
①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爱护 、疼爱 ②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吝啬 ③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惜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慕,欣赏 ⑤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
重点己,天涯若比邻 ②动词,及,比得上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③代词,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
译为“你的”“你们的”。 ❖ 若入前为寿 ❖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④代词,他,他的 ❖ 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隐瞒)之。
⑤指示代词,这,这样,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⑥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
天若有情天亦老。 ⑦连词,至,至于。(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 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至于说到---”的 意思)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⑧复合词 若何 怎么办,怎么样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思考
❖ 1、齐宣王之“所大欲”是什么? ❖ 2、孟子用“缘木求鱼”的比喻说明了什么? ❖ 3、孟子为齐国未来描绘的社会蓝图是怎样的? ❖ 4、怎样才能实现这一蓝图呢?
❖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 “尊敬”,后两个是“老刑人:”“型”及,,做推榜

所样以:表原因
❖ 10、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重点实词:乃
❖ 1、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这样
❖ 2、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是
❖ 3、家祭勿忘告乃翁
你的
❖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
❖ 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才
❖ 6、屠乃奔倚其下 于是
❖ 集:会集
服:征服
❖ 10、盖亦反其本矣
❖ 盖:通“盍”,何不
❖ 11、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 疾:憎恨
愬:控诉
❖ 12、其若是,孰能御之
❖ 其:假如 御:抵挡
重点实词:于
❖ 1、构怨于诸侯 和
❖ 2、然后快于心与 在
❖ 3、吾何快于是 对
❖ 4、不拘于时,学于余 “被”
“向”
❖ 5、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比
❖ 4、不与,归而形诸梦 显示
第二部分(1)
❖ 1、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构怨于诸侯
❖ 抑:还是/难道 危:使动用法
❖ 2、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 为:因为
肥甘、轻暖:形容词作名词
❖ 3、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已:同“矣”,了。
❖ 4、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 辟:开拓 朝:使……朝见。
《孟子》的散文善设机巧,引人入彀, 先纵后擒,很有说服力。




《 孟

子 》

觳觫 húsù
便嬖pián bì
放辟 fàng pì 畜妻x子ù
庠序 xiáng
孝悌tì

白 bān
褊小 biǎn
邪侈chǐ 则王wàng 胡龁hé 彼恶知之 wū 忖度cǔn duó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 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孟子》散文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 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 雄辩家的气概,充分反映了战国时代尖锐激 烈的阶级斗争。
《孟子》散文善于运用比喻。有人统计, 《孟子》全书共261章,其中有93章共用了 159个比喻,可见孟子是善用比喻的能手。用 比喻说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进行论辩, 不仅增加了形象性,富有情趣,引人入胜; 而且显得简洁、明白,更有说服力。
⑥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通“薆”,隐蔽,躲 藏
重点实词:与
❖ 1、然则废衅钟与 同“欤”,吗 ❖ 2、我持……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给予 ❖ 3、孰与君少长 和 ❖ 4、蹇叔之子与师 参与 ❖ 5、与秦而不助六国也 交好
第三层(1)
❖ 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词:
❖ 1、夫子之谓也
宾语前置
❖ 2、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这样
❖ 3、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所以:表原因
合:符合
❖ 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形作名,视力 末:尖端
❖ 5、则王许之乎 许:相信,认可
第三层(2)
❖ 6、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独: ❖ 7、舆薪之不见……百姓之不见保jiujing
❖ 宾语前置(之,提宾 ) 第二个“见”:

宾语前置
❖ 8、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异:形容词做动词,感到奇怪。
第二层(3)
❖ 11、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小、大:形作名 恶:何,怎么
❖ 12、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恻隐,哀怜
❖ 13、是诚何心哉 诚:真的
❖ 14、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宜:应当
主谓倒装句
❖ 13、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伤:伤害
❖ 1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远:形作动,远离
道:动词
①取道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②走路,赶路
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③说,讲
何可胜道也哉?
④通“导”,引导,疏导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货殖列传序》)
所以(对于人民),最好的办法是顺其自然发展,其 次是借有利的形势引导他们。
第二层(1)
❖ 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词: ❖ 1、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第二部分(“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孰能 御之”),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 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 王道。 第三部分(“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 矣。’”到篇末),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第一部分
❖ 第一层(从开头到“则王乎”),提出并明确 话题,以问“霸道”开始,转入说“王道”。
第三部分(1)
❖ 1、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 惛:糊涂 是:代上文提及的这种理想境界
❖ 2、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 恒心:一贯(向善)的思想
❖ “为能”即“能为”,能做到
❖ 3、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 及:等到
从而:接着就
❖ 刑:名作动 罔:同“网”,陷害
第三部分(2)
❖ 4、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制:规定 ❖ 5、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仪哉 ❖ 惟:只是 赡:足 治:讲求 ❖ 6、无失其时/无夺其时 ❖ 无:通“毋” 失,夺:错过,耽误 ❖ 7、申之以孝悌之义 ❖ 申:反复陈述 ❖ 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颁白:同“斑白”,须发花白
❖ 莅:临,统治 中国:古今异义,中原地区
第二部分(2)
❖ 5、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 若:如此 ❖ 6、犹缘木而求鱼也 ❖ 缘:攀爬 ❖ 7、若是其甚与?殆有甚焉 ❖ 其:难道 殆:恐怕,可能 ❖ 8、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 小、大(寡少弱强):形作名
敌:抵抗
第二部分(3)
❖ 9、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
❖ 王:名作动,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 2、莫之能御也
❖ 宾语前置句
❖ 3、何由知吾可也
❖ 宾语前置
❖ 4、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 觳觫:恐惧而战栗 ❖ 就:走向
第二层(2)
❖ 5、然则废衅钟与 与:同“欤”,吗 ❖ 6、不识有诸 识:知道 诸:兼词“之乎” ❖ 7、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吝啬 ❖ 8、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固:本来 ❖ 9、然,诚有百姓者 然:是;诚:的确。 ❖ 10、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 第二层(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到“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提出“保民而王” 的中心论点,肯定齐宣王能够保民而王。
❖ 第三层(从“王说”到“王请度之”),剖析 齐宣王的仁心未及于民,未成王道,不是 “不能”,而是“不为”。
第一层
❖ 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词: ❖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民贵君轻不愧亚圣, 性善气正真乃完人。
名言: 1、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 人之幼。
3、 民 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4、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
孟子与《孟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