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如:植物通过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动物通过捕食获得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如: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是在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的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如:猎豹追捕羚羊;含羞草受到碰撞会合拢;植物的向光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如:种子萌发;鳄产卵;虎、狼产子。
(6)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遗传,同一株碧桃上不同颜色的花体现了变异。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高山上不同植物的垂直分布说明的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沙漠上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才出现绿洲说明了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来影响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捕食、合作、竞争、寄生等关系。
七星瓢虫捕食螃虫是捕食关系;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是竞争关系。
4、生物适应环境:如骆驼尿液很少是为了适应缺水的沙漠;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泠的环境等。
5、生物还能影响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蚯蚓松土”体现生物影响环境。
6、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7、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8、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捕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1、生物学(定义):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学研究对象: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还有人类自身的身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需要工具:肉眼或者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注意事项:⑴明确目的⑵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⑶要有计划和耐心⑷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⑸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副处水面换气)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破壳而出幼鳄等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下一代)⑥生物都有遗传很变异的特性(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都是有寿命的⑨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环境条件。
3、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如森林资源的清查、人口的普查等)4、调查步骤:①明确调查的目的和确定调查对象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选择调查范围、路线、设计调查表格(若范围大,可选择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③如实记录(避免主观因素影响)④调查结果的整理的分析(有时要用到数学方法进行统计)⑤撰写报告。
5、样本(定义):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的集合。
6、注意事项:①设计一个比较适合的调查表②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要全面细致、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
③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
④注意安全。
按形态结构特点:植物、动物、其他生物7、生物的分类:按生活特点: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用途: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生物圈(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大全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分为抽样调查和普查。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
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 ;生物能进行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生物能对 ;生物能,生物都有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研究生物的方法:、、实验法(对照实验)。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P11第一节生物圈5、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所有生物的立足点);厚度约为20千米。
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7、探究的步骤: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8、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也叫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捕食关系(最常见)、竞争关系(个体)、合作关系(群体)]。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指生物随环境的改变而具有的相应特征。
如秋天一些树要落叶,水多的地方植物叶片肥厚多汁等。
10、环境能影响生物,同样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它们可以相互影响。
(具体题目具体对待,搞清谁影响谁,还是相互影响)第四节生态系统11、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或环境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12、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写法为: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终级消费者。
其中一级消费者为植食性动物,二至终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
(要会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增就有减,有减就有增)13、物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毒物等)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是主要的成分,因为生产者数量最多。
食物链中越往后数量越少,积累的有毒物越多。
(终级消费者数量最少,毒素最多)1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部编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必考知识点归纳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2019﹣nCoV新冠病毒引发了新冠肺炎疾病的流行传播,现在的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均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不同基因型个体,这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A.繁殖B.生长发育C.遗传变异D.适应并影响环境答案:C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均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不同基因型个体,这体现了生物具有的遗传和变异的特征,C 正确。
故选C。
2、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操作过程准确无误,对最终的结果张丽利用曲线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A.B.C.D.答案:D分析:该实验的题目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把同样多的鼠妇同时放在较暗和较亮的环境中。
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鼠妇喜欢在较暗的环境中生活,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先逐渐增多,后趋于稳定。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中。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
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开始是1/2m,先逐渐增多,后趋于稳定。
而A开始是m后减少、B开始是m,后减少并趋于稳定、C开始是1/2m ,先稳定一段时间后逐渐减少为0、D开始是1/2m ,先逐渐增多,后趋于稳定。
因此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D,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我国已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40余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3%,既改善了空气质量,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降水量,这说明了()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答案:A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第一部分生物和生物圈七年级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归纳第一部分生物和生物圈一需: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如海豚捕食大马哈鱼能进行呼吸。
如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换气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动物的排尿、排汗和呼出气体;植物落叶 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如葵花朵朵向太阳;含羞草受触碰叶片合拢能生长和繁殖。
如种子萌发成幼苗;鳄类通过产卵繁殖下一代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如种瓜的瓜,种豆的豆(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有细胞构成(除病毒外)判定的依据:主体是否同时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属于生命现象:生石花开花、蜘蛛结网、摸捉老鼠、铁树开花 不属于生命现象:机器人扫地、钟乳石长大、铁生锈、电闪雷鸣观察法:科学观察可直接用肉眼或借助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有时还需要测量,如观察猩猩和昆虫的生活习性调查法:包括抽查法和普查法,当调查范围很大不能逐一调查时选用抽查法,如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当进行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时选用普查法,如全国人口普查 实验法:利用特定的材料和用具,通过有目的和有步骤地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如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对照原则:对照在实验中要设置对照实验,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单一变量原则:一组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 重复试验原则:为了避免偶然性因素,减小误实,用多个个体进行的重复实,实验结果取平均值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等生物的特征 二有 四能 生命现象的判定 应用科学探究 常用方法实验的原则生物的归类方法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光:鼠妇总是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 温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水:沙漠中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捕食: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竞争: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共生: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寄生:新型冠状病毒生活在人体活细胞内对干旱的适应:如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仙人掌叶片呈针状对寒冷的适应: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动物的保护色、拟态等也是适应环境的表现 生物影响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蚯蚓能疏松土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实验变量:光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在纸盒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形 成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其他条件都相同选用10只鼠妇。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
生物七年级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知识要点
生物七年级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某草场为保护牛羊,大量猎杀狼,狼的减少使野兔数量大增,致使牧草被过度啃食,草场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
该事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皮毛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D.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即: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据此解答。
【详解】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题干中某草场为保护牛羊,大量猎杀狼,狼的减少使野兔数量大增,致使牧草被过度啃食,草场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故选D。
【点睛】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
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2.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狐全部杀灭,图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若某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会影响其它生物数量的变化,最后趋于达到生态平衡。
【详解】在食物链“草→兔→狐”中,如果“狐”突然灭绝,兔的数量将会先增加,草随着兔的增多而减少。
后来兔的数量又因草的数量减少而减少。
可见D符合题意。
【点睛】在分析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变化时,既要考虑种间斗争,又要考虑到种内斗争,做好全面分析。
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在生态平衡的状态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会()A.迅速增加B.逐渐减少C.保持不变D.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生态平衡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相对稳定,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故选:D。
【点睛】人类活动只有尊重生态规律,合理地保护、控制、开发和利用生态资源。
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小鸡破壳而出B.钟乳石慢慢长大C.植物落叶D.葵花朵朵向太阳【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小鸡破壳而出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生长发育的现象,A不符合题意。
B.钟乳石没有生命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因而“钟乳石在缓慢的长大”不属于生命现象,B 符合题意。
C.植物落叶,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不符合题意。
D.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活动结束后,应该把鼠妇()A.处死后扔到垃圾堆B.放回原捕捉的环境中C.扔到下水道,放水冲走D.随便扔到任何地方【答案】B【解析】【分析】鼠妇喜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下面。
【详解】鼠妇的生活环境是潮湿的生活环境,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栖息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活动结束后,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可见B正确。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15、植物绿色部分细胞转换能量: 16、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脱氧核糖核 酸), DNA上有指导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信息。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 进出,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而细胞的控 制中心是细胞核。因此可以认为,细胞的生活是物 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施莱登和施旺创建细胞学说: 1.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能够产生新细胞。
4、常用玻片标本: 切片:用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非常微 小的生物可直接做成装片。
5、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造和观察 (制作步骤:擦 →滴→撕→展→盖→染→吸) (1)擦: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内表皮叶上撕取一块透明 薄膜 (4)展:展平放于水滴中央 (5)盖:盖盖玻片,先接触水滴,从水滴一边缓缓/轻 轻放下,防止产生气泡 (6)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7)吸: 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 使染液浸润 标本的全部
3、几点重要的结论: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 乘积。10X40=400 (2)显微镜物象和实物是上下左右都相反(从目镜内看 到的物象是倒像) (3) 将视野中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同向(像)法—— 偏哪移哪。(例:看到物像在右上,玻片也向右上移 动) (4)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 多,物像越小,视野越亮;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少, 物像越大,视野越暗。
(8)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 模糊不清,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高倍镜下不能 转动粗准焦螺旋) (9)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的边缘,而不能直接用 手扳动物镜。 (10)镜头脏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 (11)光线不能通过不透明纸,只能观察被光穿透的物 体。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 (12)凹面镜聚光。调亮视野可用凹面镜和大光圈。调 暗视野可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o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o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o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o植物通过落叶等方式;o动物和人通过出汗、呼吸、排尿等方式。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o表现出应激性,如向光性、向水性等。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o生物体能够由小到大,通过繁殖产生后代。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o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物的分类1.按形态结构分:o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
2.按生活环境分:o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空中飞翔的生物。
3.按用途分:o家禽、家畜、作物、宠物等。
三、生物圈1.定义:o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范围:o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条件:o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o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o生物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捕食、竞争、合作等。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o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6.生态系统:o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o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o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有限。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一、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1.显微镜的结构:o包括目镜、物镜、反光镜、转换器、载物台等部分。
2.使用步骤:o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清洁收放。
3.注意事项:o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
o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的基本结构:o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中的物质:o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无机物(水、无机盐、氧)。
人版初中生物总复习教学案(知识点归纳总结)
细胞膜:保护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细胞生命活动主要在这里进行细胞核: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物质储存的核心;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组成组成动物体种子(珠被)(胚珠)子叶3、果实胚胚芽发育成茎、叶(子房)(受精卵)胚轴伸长子叶和根的中间部分胚根发育成根胚乳(受精极核)花托(二) 概述传粉和受精过程传粉:花粉从花药散出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双受精:被子植物受精时,有两个精子参与完成整个过程,其中的一个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形成胚,另一个与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形成胚乳。
2.叶片的结构叶肉(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由于含有较多的叶绿体而颜色深;靠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由于含有的叶绿体少而颜色较浅)1.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生男性生殖输精管:输送精子殖系统阴茎、附睾、精囊腺、前列腺、阴囊、系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统女性生殖输卵管:输送卵细胞。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系统子宫: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胎儿产出的通道(分娩)生殖系统中,男性产生与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睾丸和输精管;女性产生与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卵巢和输卵管。
2.合理营养、食品安全。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复习要点: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一、呼吸系统组成作用:气体的通道,并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一分钟大约16次)肋间肌同时收缩→→胸腔容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直径增大→积扩大→肺扩大→肺内压缩小→气体被压入肺内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左右直径、前后直径减小膈肌同时舒张→→胸腔容膈顶部上升,胸廓上下直径减小积缩小→肺缩小,肺内压增大→气体被压出肺原理:呼吸运动产生气压差当内部气体压力 < 外界气体压力,气体被压入肺中肺泡与血液、组织的气体交换:肺泡血液组织细胞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当肺泡中O2浓度 > 肺部毛细血管中O2浓度时,O2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右心室——与肺动脉相通(流静脉血)瓣膜房室瓣(心房和心室之间):朝心室开,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朝动脉开,保证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瓣膜作用:保证血液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属于自养;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异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都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松土利于植物呼吸(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排汗、呼气和排尿/植物落叶。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如:葵花朵朵向太阳 /牵牛花清晨开放,中午关闭。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蜻蜓点水(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龙生龙,凤生凤为遗传/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为变异(7)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是生物,但是没有细胞结构,其他生物有细胞结构)注意:钟乳石 (能长大,不是生物)、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首先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2.生物归类法按照形态结构分按照生活环境分按用途分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蘑菇属于其他生物);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1)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2)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影响:(1) 南橘北枳,“山寺桃花始盛开”“高山上植被分布的差异”“大棚蔬菜”“春江水暖鸭先知”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2) “春兰秋菊”,一枝红杏出墙来,不同水层中藻类植物分布主要受光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影响:草盛豆苗稀(竞争关系);小麦和杂草(竞争关系);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捕食关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捕食关系);海葵和寄居蟹(共生);菟丝子和豆科植物(寄生);大豆和根瘤菌(共生)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适应环境:一般是描述生物生活的特征,能够正常的存活。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8个):(1)生物生活需要 营养 。
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行 呼吸 。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氧气 ,呼出 二氧化碳 。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废物 。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作出一定的反应 。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 生长和繁殖 。
(6)除了 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7)具有 遗传 和 变异 的现象。
如:长的像父母为 遗传 ;长的与父母不同为 变异 。
(8)生物能 适应 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 环境。
二、生物归类方法:1、按形态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如:鸡、鸭、鹅)、家畜(马、牛、羊、猪等)、宠物等。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 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的总称。
生物圈 2、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
1、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等组成。
其中主要是能飞的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2、水圈包括 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 150米以内 的范围。
3、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 立足点 ”。
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二、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生活的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等1、科学探究的6步: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中只有 1 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 相同 。
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影响时,变量是 光线 。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2.生物具有以下特征:①生物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动物只能以植物为食。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副处水面换气。
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出汗,植物的落叶。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破壳而出幼鳄等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下一代。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3.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的步骤包括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调查方案、填写调查记录、整理调查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可以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不同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生活环境包括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讨论交流。
4.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可以进行对照试验,注意事项包括实验结束后将生物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对照实验应该除了研究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1、实验中的样本数量对结果的影响在实验中,使用单一的样本进行实验,结果往往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因此,使用更多的样本可以减少偶然因素,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生物之间的不同关系生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和寄生关系。
人版初中生物总复习教学案(知识点归纳总结)
细胞膜:保护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细胞生命活动主要在这里进行细胞核: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物质储存的核心;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组织器官种子(珠被)(胚珠)子叶3、果实胚胚芽发育成茎、叶(子房)(受精卵)胚轴伸长子叶和根的中间部分胚根发育成根胚乳(受精极核)花托(二) 概述传粉和受精过程2.叶片的结构叶肉(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由于含有较多的叶绿体而颜色深;靠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由于含有的叶绿体少而颜色较浅)叶脉系统子宫: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2.合理营养、食品安全。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复习要点: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一、呼吸系统组成作用:气体的通道,并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一分钟大约16次)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左右直径、前后直径增大肋间肌同时收缩→→胸腔容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直径增大→积扩大→肺扩大→肺内压缩小→气体被压入肺内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左右直径、前后直径减小膈肌同时舒张→→胸腔容膈顶部上升,胸廓上下直径减小积缩小→肺缩小,肺内压增大→气体被压出肺原理:呼吸运动产生气压差当内部气体压力 < 外界气体压力,气体被压入肺中肺泡与血液、组织的气体交换:肺泡血液组织细胞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当肺泡中O2浓度 > 肺部毛细血管中O2浓度时,O2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2224、心脏的结构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
具收缩舒张功能。
左心室壁最厚左心房相通——与肺静脉相通(流动脉血)心脏四个腔左心室——与主动脉相通(流动脉血)的结构右心房相通——与上下腔静脉相通(流静脉血)右心室——与肺动脉相通(流静脉血)瓣膜房室瓣(心房和心室之间):朝心室开,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朝动脉开,保证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心室体循环5、血液循环的途径组织细胞①体循环 O2养料 CO2废物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左心房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②肺循环 O2 CO2肺泡注:表示动脉血表示静脉血归纳:(1)体循环:血液由心脏左边→右边,肺循环:血液由心脏右边→左边(2)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都在心室,终点都在心房(3)完成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完成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6.ABO血型系统: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输血原则:一般情况下输同型血。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汇总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一、认识生物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一)生物的共同特征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
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二、生物圈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大气圈的底部生物圈 2 范围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一)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使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关系的生物捕食关系(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竞争关系(杂草、水稻争阳光)合作关系(蚂蚁合作搬食物)等(二)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订并实施计划】制订计划包括确定实验目的、材料、步骤,然后按步骤实施计划。
(1)将铁盘内放一薄层湿土,以中轴为界,一边遮光,一边见光;(2)在铁盘两侧中央分别放5只鼠妇(也可以将1 0只鼠妇放入铁盘中轴中央):(3)每分钟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1次,统计l0次。
【实验结果】鼠妇大部分移到无光的一边。
【实验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关注实验成功的几个关键点:●关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订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以下现象中与新陈代谢无直接关系的是()A.鲸浮出水面呼吸B.猫养育后代C.松鼠取食松果D.人排出尿液【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能量,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主要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鲸浮出水面呼吸是生物能进行呼吸、松树取食松果是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都属于新陈代谢;人排出尿液是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也属于新陈代谢;猫养育后代属于繁殖现象,不属于新陈代谢。
故B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的理解。
2.假设在一个有草、鹿和狼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A.迅速上升B.保持稳定C.缓慢上升D.先上升,而后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详解】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
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草→鹿→狼的食物链,全部捕杀狼群会使鹿的数量增加,从而使鹿场上的植物(鹿的食物)减少,后来鹿的数量会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而减少。
故选:D。
【点睛】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
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3.下图中的动物③与动物②之间的关系是A.捕食B.竞争C.合作D.互不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生物教案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
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理解,不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