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理学模拟实验报告材料

合集下载

实验神经病学实训报告

实验神经病学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神经病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三、实验地点神经病学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大鼠2. 实验仪器:显微镜、神经刺激器、电生理记录仪、手术器械、生理盐水等3. 实验试剂:神经递质、神经毒素等五、实验方法1. 观察神经系统解剖结构(1)观察大鼠脑、脊髓、神经根、神经干等解剖结构,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2)观察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等神经细胞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 神经传导功能实验(1)利用神经刺激器刺激大鼠坐骨神经,观察肌肉收缩反应。

(2)记录神经传导速度,分析神经传导功能。

3. 神经递质实验(1)利用神经毒素破坏神经递质系统,观察大鼠神经传导功能的变化。

(2)通过电生理记录仪观察神经递质释放和神经传导的变化。

4. 神经系统疾病实验(1)模拟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观察大鼠行为和生理指标的变化。

(2)分析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机制,探讨治疗策略。

六、实验结果1. 观察神经系统解剖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大鼠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神经根、神经干等组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体、树突、轴突等结构。

神经胶质细胞分为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和营养神经元的功能。

2. 神经传导功能实验刺激大鼠坐骨神经后,观察到肌肉收缩反应。

神经传导速度为(0.8±0.1)m/s,说明神经传导功能正常。

3. 神经递质实验破坏神经递质系统后,大鼠神经传导功能下降,神经传导速度为(0.5±0.1)m/s。

电生理记录仪显示神经递质释放和神经传导减弱。

4. 神经系统疾病实验模拟神经系统疾病后,大鼠出现运动障碍、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病理检查发现神经元变性、神经递质减少等改变。

七、实验分析1. 通过观察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加深了对神经系统基本组成和功能的理解。

模拟实验生理学实训报告

模拟实验生理学实训报告

通过本次模拟实验生理学实训,使学生了解人体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同时,通过实验加深对生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实验地点:生理学实验室实验器材:生理学实验台、生理信号记录仪、生理实验装置、生理学实验教材等。

三、实验原理生理学实验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重要手段。

通过模拟人体生理现象,观察生理指标的变化,揭示生理过程的内在联系。

本次实验主要模拟人体心脏、血管、神经等系统的生理功能。

四、实验内容1. 心脏生理实验(1)观察心脏搏动:使用生理信号记录仪,记录心脏搏动曲线,分析心率、心律等指标。

(2)心脏收缩力实验:观察心脏收缩力与后负荷的关系,分析心脏收缩力的影响因素。

2. 血管生理实验(1)观察血管收缩与舒张:使用生理信号记录仪,记录血管收缩与舒张曲线,分析血管舒缩机制。

(2)血管阻力实验:观察血管阻力与血管半径的关系,分析血管阻力的影响因素。

3. 神经生理实验(1)观察神经传导:使用生理信号记录仪,记录神经传导速度,分析神经传导机制。

(2)神经兴奋性实验:观察神经兴奋性与刺激强度的关系,分析神经兴奋性的影响因素。

1. 实验前准备:熟悉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生理指标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生理实验结果:(1)心率:在实验过程中,心率稳定在60-100次/分钟范围内。

(2)心律:在实验过程中,心律规则,无早搏、房颤等异常现象。

(3)心脏收缩力:随着后负荷的增加,心脏收缩力逐渐减弱。

2. 血管生理实验结果:(1)血管收缩与舒张:在实验过程中,血管收缩与舒张曲线明显,说明血管具有收缩与舒张功能。

(2)血管阻力:随着血管半径的减小,血管阻力逐渐增加。

3. 神经生理实验结果:(1)神经传导:在实验过程中,神经传导速度稳定在50-100m/s范围内。

神经的实验报告

神经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神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神经的生理学特性;3. 学习神经的实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神经是人体重要的组织之一,主要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传导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长轴,负责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营养和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神经组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刀片、镊子等;2. 仪器:显微镜、切片机、恒温箱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取材:取新鲜神经组织,用生理盐水清洗,去除杂质;2. 切片:将清洗后的神经组织切成薄片,厚度约2-3μm;3. 载片: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4. 染色: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神经组织结构;5. 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组织的结构,包括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等;6. 记录:详细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神经元: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含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神经纤维。

树突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神经冲动。

轴突是神经元的传导部分,负责将神经冲动传递到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2.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长轴,由髓鞘和轴突组成。

髓鞘是一种绝缘物质,具有保护轴突和加快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作用。

3. 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营养和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等。

4. 实验现象: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神经组织结构清晰,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等结构明显。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神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了神经的生理学特性,学会了神经的实验操作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组织结构清晰,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等结构明显。

七、实验体会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 观察时要细心,注意观察神经组织的细节结构;3. 实验报告要详细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以便分析实验数据。

生理神经肌肉实验报告

生理神经肌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

2. 研究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3. 了解神经肌肉兴奋性、传导和收缩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神经肌肉兴奋性是指神经和肌肉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兴奋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刺激强度、频率、神经和肌肉的生理状态等。

肌肉收缩是肌肉对神经刺激产生反应的结果,其形式和程度取决于刺激的参数。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2. 仪器设备: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换能器、电子刺激器、任氏液、手术器械等3. 药品:生理盐水、肾上腺素、氯仿等四、实验方法1.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蟾蜍置于解剖台上,用探针破坏脑和脊髓,暴露坐骨神经。

将坐骨神经与腓肠肌分离,置于任氏液中。

2. 刺激参数设置:设置不同的刺激频率(1Hz、5Hz、10Hz、20Hz)和强度(1mA、2mA、3mA、4mA)。

3. 采集数据:使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肌肉收缩的波形和收缩力量。

4.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给予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刺激。

五、实验结果1. 对照组:肌肉无收缩反应。

2. 实验组:- 频率为1Hz,强度为1mA时,肌肉产生单收缩。

- 频率为5Hz,强度为1mA时,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

- 频率为10Hz,强度为1mA时,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力量逐渐增大。

六、分析与讨论1.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低频刺激引起单收缩,高频刺激引起强直收缩。

这是因为低频刺激使肌肉在两次收缩之间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而高频刺激使肌肉无法恢复到松弛状态,导致强直收缩。

2.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刺激强度越大,肌肉收缩力量越大。

这是因为刺激强度越大,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越大,肌肉收缩力量越强。

3. 肾上腺素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肾上腺素可以增加肌肉收缩力量,但过高的浓度会导致肌肉疲劳。

七、结论1. 刺激频率和强度对肌肉收缩有显著影响。

神经肌肉生理实验报告

神经肌肉生理实验报告

1. 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2. 研究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3. 了解神经肌肉兴奋传导和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神经肌肉生理实验主要研究神经和肌肉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实验中,通过电刺激神经,可以观察到肌肉的收缩反应。

刺激的频率和强度会影响肌肉收缩的形式,包括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仪器:手术显微镜、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换能器、刺激器、任氏液、剪刀、手术剪、眼科镊、金属探针、玻璃分针、蛙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电子刺激器等。

四、实验方法1.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蟾蜍麻醉后,剪开背部皮肤,暴露坐骨神经和腓肠肌。

使用手术剪和眼科镊分离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并将其固定在蛙板上。

2. 连接实验仪器:将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换能器和刺激器连接好,并将电极插入坐骨神经和腓肠肌。

3. 实验操作:打开刺激器,调整刺激频率和强度,观察肌肉收缩的反应。

五、实验步骤1. 调整刺激器频率为1Hz,强度为5V,观察肌肉的单收缩反应。

2. 逐渐增加刺激频率,观察肌肉收缩的形式变化,记录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范围。

3. 保持刺激频率不变,逐渐增加刺激强度,观察肌肉收缩的强度变化。

4. 改变刺激频率和强度,观察肌肉收缩的反应,记录不同条件下的肌肉收缩形式和强度。

1. 在1Hz、5V的刺激下,肌肉表现为单收缩。

2. 当刺激频率增加到10Hz时,肌肉开始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

3. 当刺激频率继续增加到20Hz时,肌肉表现为完全强直收缩。

4. 在不同刺激强度下,肌肉收缩的强度也随之增加。

七、实验分析1. 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低频率刺激引起单收缩,较高频率刺激引起不完全强直收缩,更高频率刺激引起完全强直收缩。

2. 不同强度的电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刺激强度越大,肌肉收缩的强度也越大。

3.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验证了神经肌肉兴奋传导和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

脑神经实训报告

脑神经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脑神经作为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于揭示人类大脑的奥秘、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脑神经的结构和功能,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脑神经实训课程。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脑神经解剖学实训期间,我们学习了脑神经的起源、行程、分布和功能。

通过观察脑神经标本,了解了脑神经的形态结构,如神经根、神经干、神经节、神经纤维等。

同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掌握了不同脑神经的支配范围和功能。

2. 脑神经生理学实训期间,我们学习了脑神经的生理特性,如兴奋性、传导速度、不应期等。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了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变化、神经冲动传导等基本原理。

3. 脑神经病理学实训期间,我们学习了脑神经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通过观察脑神经病理切片,了解了不同疾病的病理特征。

4. 脑神经影像学实训期间,我们学习了脑神经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如CT、MRI等。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影像学检查在脑神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5. 脑神经疾病治疗实训期间,我们学习了脑神经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了不同疾病的临床处理和预后。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在实训开始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实验操作流程等。

2. 实训实施实训期间,我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1)观察脑神经标本,了解其形态结构。

(2)进行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实验,掌握神经冲动传导原理。

(3)观察脑神经病理切片,了解不同疾病的病理特征。

(4)学习脑神经影像学技术,进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

(5)进行脑神经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案例分析。

3. 实训总结实训结束后,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总结,包括脑神经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影像学以及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四、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脑神经的基本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

神经学实验报告

神经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神经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观察方法;3. 学习神经传导和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元,负责信息的接收、传递和加工。

神经传导是指神经元之间以及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通过调节效应器的活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三、实验内容1. 神经元结构观察实验材料:兔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显微镜、切片染色剂等。

实验步骤:(1)取兔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其置于切片染色剂中染色;(2)用显微镜观察神经纤维、神经元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结构;(3)记录观察结果,分析神经元结构特点。

2. 神经传导实验实验材料:蛙坐骨神经标本、电刺激器、记录仪、任氏液等。

实验步骤:(1)将蛙坐骨神经标本置于任氏液中;(2)用电刺激器刺激坐骨神经;(3)观察记录仪上神经传导的波形,分析神经传导的特点;(4)重复实验,比较不同刺激强度下的神经传导情况。

3. 神经调节实验实验材料:蛙心脏标本、电刺激器、记录仪、任氏液等。

实验步骤:(1)将蛙心脏标本置于任氏液中;(2)用电刺激器刺激心脏;(3)观察记录仪上心脏活动的变化,分析神经调节的特点;(4)重复实验,比较不同刺激强度下的心脏活动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神经元结构观察实验结果显示,神经元细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多个树突和轴突。

树突负责接收信息,轴突负责传递信息。

神经纤维呈长条状,表面有髓鞘,具有绝缘作用。

2. 神经传导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神经传导具有以下特点:(1)神经传导具有双向性;(2)神经传导具有绝缘性;(3)神经传导具有相对稳定性。

3. 神经调节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神经调节具有以下特点:(1)神经调节具有即时性;(2)神经调节具有适应性;(3)神经调节具有相对稳定性。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了神经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观察方法,学习了神经传导和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

神经系统实验实训报告

神经系统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神经系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提高观察、分析、实验设计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时间与地点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医学院实验室三、实验对象实验对象:小白鼠(成年,体重约20-30g)四、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显微镜、解剖刀、镊子、剪刀、酒精灯、生理盐水、棉签、载玻片、盖玻片等。

2. 实验试剂:0.9%生理盐水、1%碘酒、10%福尔马林溶液等。

五、实验内容1. 观察神经系统解剖结构2. 观察神经细胞功能3. 神经传导实验4. 神经递质释放实验六、实验步骤1. 观察神经系统解剖结构(1)将小白鼠处死,用生理盐水冲洗大脑和脊髓。

(2)在显微镜下观察大脑、脊髓、神经节等结构。

(3)观察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等细胞结构。

2. 观察神经细胞功能(1)取一小块大脑皮层,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在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的活动。

(3)用1%碘酒滴在神经细胞上,观察碘酒对神经细胞的影响。

3. 神经传导实验(1)将小白鼠处死,用生理盐水冲洗脊髓。

(2)在显微镜下观察脊髓的横切面。

(3)用刺激电极刺激脊髓,观察神经传导现象。

4. 神经递质释放实验(1)取一小块大脑皮层,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在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的活动。

(3)用化学物质刺激神经细胞,观察神经递质释放现象。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实验结果显示,大脑、脊髓、神经节等结构清晰可见。

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等细胞结构也较为完整。

2. 观察神经细胞功能实验结果显示,神经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的活动较为正常。

碘酒对神经细胞有一定的影响,使其活动减弱。

3. 神经传导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刺激电极刺激脊髓后,神经传导现象明显。

神经冲动在脊髓中传导,直至神经末梢。

4. 神经递质释放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化学物质刺激神经细胞后,神经递质释放现象明显。

神经系统的实践报告总结(2篇)

神经系统的实践报告总结(2篇)

第1篇一、引言神经系统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调节和控制人体各项生理活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操作。

本报告将总结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所学的知识、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

二、实践目的1. 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诊断方法;3.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三、实践内容1. 神经系统解剖学观察通过观察神经系统模型和人体标本,我们学习了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大脑、脊髓、神经、神经节等。

我们了解到大脑分为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脑干和脊髓,它们分别负责不同的生理功能。

2. 神经系统生理学实验在生理学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通过观察神经纤维的电生理特性,我们了解了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神经递质的作用和神经调节机制。

3.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实践在临床诊断实践中,我们学习了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

通过病例分析,我们掌握了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鉴别诊断要点。

四、实践过程1. 神经系统解剖学观察在解剖学观察过程中,我们首先了解了神经系统的大体结构。

通过观察大脑、脊髓和神经的形态,我们掌握了它们的分布和功能。

随后,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神经纤维、神经节和神经元等微观结构。

2. 神经系统生理学实验在生理学实验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1)神经纤维电生理特性观察:通过刺激神经纤维,我们观察到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2)神经递质作用实验:通过观察神经递质对神经纤维的影响,我们了解了神经递质在神经调节中的作用。

3.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实践在临床诊断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以下操作:(1)病史采集:通过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2)体格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

(3)辅助检查:通过脑电图、磁共振成像等辅助检查,进一步确诊患者的疾病。

神经功能实验报告(3篇)

神经功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研究实验目的:通过神经生理学实验,探讨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特性,包括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以及突触传递等。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神经生理学实验室实验器材:膜片钳放大器、细胞培养箱、微电极拉制仪、显微镜、电生理刺激器、电脑及数据采集系统等。

实验对象:培养的哺乳动物神经元细胞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采用原代培养方法,将神经元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并在培养箱中维持37°C、5%CO2的恒温恒氧环境。

2. 微电极制备:使用微电极拉制仪拉制玻璃微电极,确保电阻在2-5MΩ之间。

3. 膜片钳技术:将制备好的微电极尖端置于神经元细胞膜上,通过负压吸破膜片,形成高阻封接,然后通过膜片钳放大器记录神经元细胞的电生理活动。

4. 静息电位测量:通过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细胞的静息电位,分析静息电位的大小和稳定性。

5. 动作电位诱发:给予神经元细胞一定强度的电刺激,观察并记录动作电位,分析动作电位的大小、形状和持续时间。

6. 兴奋性测量:通过改变细胞外液中Na+、K+、Ca2+等离子的浓度,观察神经元细胞的兴奋性变化。

7. 突触传递研究:采用电生理刺激器给予突触前神经元一定强度的电刺激,记录突触后神经元细胞的电生理反应,分析突触传递的特性。

实验结果:1. 静息电位:神经元细胞的静息电位约为-70mV,表明细胞内外存在较大的电位差。

2. 动作电位:给予神经元细胞一定强度的电刺激后,可诱发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大小约为-30mV至+50mV,持续时间为1-2ms。

3. 兴奋性:通过改变细胞外液中Na+、K+、Ca2+等离子的浓度,发现神经元细胞的兴奋性随之发生变化。

4. 突触传递:给予突触前神经元一定强度的电刺激后,突触后神经元细胞产生兴奋性反应,表明突触传递功能正常。

实验讨论:本次实验通过膜片钳技术研究了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神经元细胞具有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和突触传递等基本电生理特性。

神经生理学模拟实验报告

神经生理学模拟实验报告

可编辑专业:应用心理学姓名:学号:日期:地点:汪加诚3110102422 2016.1024医学楼 C512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实验名称:神经生理学指导老师:成绩:同组学生姓名:神经干不应期的测定实验类型:模拟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蛙类坐骨神经干产生动作电位后其兴奋性的规律性变化。

学习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神经组织和其他可兴奋组织一样,在接受一次刺激产生兴奋以后,其兴奋性将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依次经过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然后再回到正常的兴奋水平。

采用双脉冲刺激的方法。

将两刺激脉冲间隔由最小逐渐增大时,开始只有第一个刺激脉冲刺激产生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不产生 AP,当两刺激脉冲间隔达到一定值时,此时第二个刺激脉冲刚好能引起一极小的 AP,这时两刺激脉冲间隔即为绝对不应期。

继续增大刺激脉冲间隔,这时由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产生的 A P逐渐增大,当两刺激间隔达到某一值时,此时由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产生的 AP,其振幅刚好和由第一个刺激产生的 A P相同,这时两刺激脉冲间隔即为相对不应期。

三、材料和方法【材料】:蟾蜍或蛙;标本屏蔽盒、任氏液、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实验方法】:1.系统连接和仪器参数设置(1)RM6240 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肌肉神经”或“生理科学实验项目”菜单中的“神经干兴奋不应期的测定”或“神经干兴奋不应期的自动测定”项目。

系统进入该实验信号记录状态。

仪器参数:1通道时间常数 0.02s、滤波频率 1KHz、灵敏度 4mV,采样频率 80KHz,扫描速度 1ms/p。

双刺激激模式,最大刺激强度,刺激波宽 0.1ms,起始波间隔 30 ms,延迟 2ms,同步触发。

2.模拟实验操作方法(1)模拟实验窗口神经干标本盒内左侧第一对为刺激电极,与刺激器“+、–”输出相连;右侧两对引导电极与示波器输入相连,其中蓝色电极接示波器下线、红色电极接示波器上线;位于刺激电极和引导电极之间的是接地电极,与示波器接地相连。

神经生理的实验报告

神经生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神经传导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3. 观察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4. 分析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神经细胞膜在不同电位状态下具有不同的通透性,当膜内外电位差达到一定阈值时,会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实现神经信号的传递。

三、实验对象与用品1. 实验对象: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2. 实验用品:普通剪刀、手术剪、眼科镊(或尖头无齿镊)、金属探针(解剖针)、玻璃分针、蛙板(或玻璃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电子刺激器、任氏液、生理盐水、显微镜、记录仪、刺激电极、电极夹、导电膏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将蛙置于水中,使其适应环境。

- 用剪刀剪开蛙的腹部,取出坐骨神经和腓肠肌。

- 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固定在蛙板上,用任氏液湿润。

- 将腓肠肌剪成适当大小,置于培养皿中。

2. 连接电极:- 将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分别连接到坐骨神经和腓肠肌。

- 用导电膏涂抹电极,确保电极与组织良好接触。

3. 刺激与记录:- 用电子刺激器产生方波脉冲,通过刺激电极施加于坐骨神经。

- 观察腓肠肌的收缩反应,并用记录仪记录动作电位。

4. 改变刺激强度:- 逐渐增加刺激强度,观察腓肠肌收缩反应的变化。

- 记录不同刺激强度下动作电位的变化。

5. 分析传导速度:- 计算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分析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动作电位的产生:- 在一定刺激强度下,腓肠肌产生收缩反应,记录到动作电位。

- 动作电位呈尖峰状,具有快速上升和下降过程。

2. 刺激强度与动作电位的关系:-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腓肠肌收缩幅度逐渐增大。

- 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动作电位幅度最大。

3. 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 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直径、髓鞘厚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 随着神经纤维直径的增加,传导速度逐渐加快。

生理学实训报告坐骨神经

生理学实训报告坐骨神经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坐骨神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2. 学习坐骨神经的生理特性及其在运动和感觉中的作用。

3.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坐骨神经刺激和传导的观察方法。

二、实验原理坐骨神经是人体内直径最大、长度最长的单根神经,发自骶神经丛,由第四对腰神经(L4)至第三对骶神经(S3)汇合而成。

坐骨神经包含腰骶神经丛的前股与后股成分,沿髋关节与大腿内侧走行至腘窝上方,分支为胫神经与腓总神经。

坐骨神经及其分支分布至小腿后侧及足部的皮肤与骨骼肌,以及大腿后侧肌群。

坐骨神经具有传导运动和感觉信号的功能。

在生理学实验中,通过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和传导观察,可以了解神经兴奋性、兴奋传导速度、不应期等特性,以及神经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青蛙一只,生理盐水,任氏液,刺激电极,玻璃分针,蛙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电子刺激器。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生理盐水浴槽,刺激器,记录仪。

四、实验步骤1. 准备青蛙标本:将青蛙置于生理盐水中浸泡,使其充分放松。

用蛙钉固定青蛙,使其背部向上。

2. 解剖坐骨神经:用剪刀和手术刀剪开青蛙背部皮肤,暴露坐骨神经。

用玻璃分针轻轻分离坐骨神经与周围组织。

3. 制备标本: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用任氏液浸泡,使标本保持生理活性。

4. 连接电极:将刺激电极连接到坐骨神经上,确保接触良好。

5. 刺激坐骨神经:用电子刺激器对坐骨神经进行刺激,观察腓肠肌的收缩情况。

6. 观察传导速度:逐渐增加刺激强度,观察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

7. 观察不应期:在连续刺激下,观察坐骨神经不应期的变化。

8. 记录数据:记录刺激强度、传导速度、不应期等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坐骨神经刺激后,腓肠肌出现收缩反应,表明坐骨神经具有传导运动信号的功能。

2.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逐渐加快,说明神经传导速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3. 在连续刺激下,坐骨神经不应期逐渐延长,说明神经兴奋性受到抑制。

脑干的实验报告

脑干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神经生理学指导老师:[老师姓名]成绩:[成绩]实验名称:脑干功能检查实验类型:同组学生姓名:[组员姓名]一、实验目的1. 了解脑干的结构和功能;2. 观察脑干不同部分受损时的临床表现;3. 掌握脑干功能检查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脑干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大脑下方,脊髓上方,连接大脑和脊髓。

脑干包括延髓、脑桥和中脑三个部分,分别负责呼吸、心跳、血压、睡眠、觉醒等生命活动。

脑干功能检查可以帮助诊断神经系统疾病,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大鼠或小鼠;2. 实验仪器:手术显微镜、电生理记录仪、脑立体定位仪、显微镜、剪刀、镊子、针头等;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氯化钾溶液、氯化钠溶液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麻醉:采用吸入麻醉剂将实验动物麻醉;2. 脑立体定位:在显微镜下定位脑干,确定各脑神经核团的位置;3. 脑神经核团刺激:通过微电极刺激脑神经核团,观察动物的生理反应;4. 脑神经核团电生理记录:记录脑神经核团放电活动,分析其生理功能;5. 脑神经核团损伤:采用局部损伤方法损伤脑神经核团,观察动物的生理反应。

五、实验结果1. 脑干结构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延髓、脑桥和中脑的结构,确认各脑神经核团的位置;2. 脑神经核团刺激:刺激脑神经核团后,观察到动物出现相应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觉醒等;3. 脑神经核团电生理记录:记录到脑神经核团的放电活动,分析其生理功能;4. 脑神经核团损伤:损伤脑神经核团后,观察到动物出现呼吸抑制、心跳减慢、血压下降、昏迷等表现。

六、实验讨论1. 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结构,负责调节多种生命活动。

实验结果表明,脑干各部分受损后,动物会出现相应的生理反应,说明脑干在维持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2. 脑神经核团刺激实验提示,脑神经核团具有调节相应生理功能的作用。

通过刺激脑神经核团,可以观察到动物的生理反应,从而了解脑神经核团的生理功能;3. 脑神经核团损伤实验表明,脑干受损后,动物会出现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

神经生理实验报告

神经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神经生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观察神经纤维在刺激下的动作电位产生过程。

3. 掌握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测量方法。

4. 研究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相对不疲劳性。

二、实验原理神经纤维在受到适宜刺激时,会在膜上产生动作电位,这是神经冲动传导的基础。

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过程包括:刺激引起膜内外离子分布的变化,膜电位的变化,以及膜上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本实验通过观察神经纤维在刺激下的动作电位产生过程,测量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并研究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相对不疲劳性。

三、实验对象蟾蜍坐骨神经四、实验药品与仪器1. 药品:任氏液、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铵、氯化锌、葡萄糖、氯化钾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氯化镁溶液、氯化铵溶液、氯化锌溶液、葡萄糖溶液。

2. 仪器:玻璃分针、蛙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电子刺激器、示波器、万用表、电极夹、电阻箱、剪刀、镊子、针筒、注射器。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 麻醉和固定:将蟾蜍放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用任氏液麻醉蟾蜍。

待蟾蜍失去反应后,用蛙钉将蟾蜍固定在蛙板上。

2. 剪开蟾蜍背部皮肤,暴露坐骨神经。

3. 将坐骨神经用细线固定在培养皿上,用剪刀剪去一段神经,将两端连接到电子刺激器和示波器上。

4. 测量神经纤维的直径:用万用表测量神经纤维的直径。

5. 测量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在神经纤维上施加不同强度的刺激,记录示波器上显示的动作电位,计算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6. 研究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相对不疲劳性:重复刺激神经纤维,观察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神经纤维在刺激下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波形呈尖峰状。

2. 测量得到坐骨神经的直径为0.5mm。

3. 测量得到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为5m/s。

4. 重复刺激神经纤维,发现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没有明显变化。

七、实验结论1. 神经纤维在受到适宜刺激时,会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波形呈尖峰状。

神经的实验报告

神经的实验报告

神经的实验报告引言神经系统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组织之一。

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元组成,承担着传递信号、控制身体运动和调节内部环境的重要功能。

为了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我们进行了一项神经的实验研究。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享我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记录神经的活动以及相关实验数据,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具体关注以下内容: - 神经传递信号的机制 -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 神经系统对身体运动的调节实验方法1.准备工作–在实验室中设置合适的观察设备,如显微镜和图像记录设备。

–准备适当的动物模型,如小鼠,以进行实验。

2.观察神经元–通过显微镜观察准备好的神经元样本,并记录其形态特征和结构。

–对神经元进行染色,以提高观察的清晰度。

3.记录神经信号–将电极连接到神经元上,记录神经信号的变化。

–运用合适的数据记录和分析方法,将信号进行可视化和测量。

4.进行实验刺激–对神经元进行不同的刺激,如电刺激或药物刺激。

–记录和分析刺激对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实验结果我们通过以上实验方法获得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并得出以下结果:1.神经元结构:观察我们使用的神经元样本时,我们发现它由细长而分支的突触组成。

突触与其他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了复杂的网络。

2.神经信号记录:通过将电极连接到神经元,我们能够记录到不同类型的神经信号。

我们观察到这些信号在频率和振幅上会有变化,可以通过合适的测量工具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3.实验刺激影响:我们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刺激实验,并观察到刺激对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例如,电刺激可以导致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而药物刺激可以改变神经传递信号的速度。

实验讨论本实验结果对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研究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神经元的结构和形态,我们可以理解神经元是如何相互连接并形成神经网络的。

对神经信号的记录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索神经传递的机制,以及了解不同类型的刺激对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神经实验报告

神经实验报告

1. 掌握神经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流程;2. 观察神经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态;3. 了解神经细胞培养在神经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神经细胞培养是一种在体外模拟神经细胞生长和发育的方法,通过提供适宜的培养环境,使神经细胞在体外生长、分化,为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重要手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10%胎牛血清- 神经细胞培养基-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细胞培养板- 神经细胞冻存管- 消毒剂- 移液器- 离心机- 显微镜2. 仪器:- 生物安全柜- 恒温培养箱- 电子天平- 移液器- 显微镜1. 神经细胞培养液的配制:- 将10%胎牛血清加入神经细胞培养基中,充分混合;- 加入适量的神经生长因子,充分溶解。

2. 神经细胞培养:- 将神经细胞培养板置于生物安全柜中,用消毒剂擦拭干净;- 将培养液加入培养板,使每孔中加入适量的培养液;- 将培养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温度控制在37℃。

3. 观察神经细胞生长状态:- 在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的生长状态,包括细胞形态、细胞分裂等;- 记录观察结果,如细胞形态、细胞分裂数量等。

4. 神经细胞冻存:- 当神经细胞生长至一定阶段时,取出培养板,用移液器将神经细胞收集到冻存管中;- 加入适量的保护剂,如甘油,充分混合;- 将冻存管放入液氮中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神经细胞形态观察:- 在培养初期,神经细胞呈梭形,细胞核清晰可见;-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神经细胞逐渐伸展,形成突起;-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神经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分裂活跃。

2. 神经细胞生长状态分析:- 通过观察神经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的生长状态,发现神经细胞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分化;- 神经细胞培养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有助于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培养了神经细胞,并观察了神经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态。

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细胞培养在神经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有力手段。

实验报告人脑神经回路的实验模拟与解析

实验报告人脑神经回路的实验模拟与解析

实验报告人脑神经回路的实验模拟与解析实验报告——人脑神经回路的实验模拟与解析人脑神经回路是大脑活动的基本单元,对于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研究人脑神经回路的机制和功能,科学家们常常进行实验模拟与解析。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人脑神经回路的活动,解析其内在的规律和机制。

1. 实验设计本实验使用计算机模拟人脑神经回路的活动。

首先,我们提取了人脑中的典型神经回路结构,例如感知神经回路、运动神经回路和记忆神经回路等。

然后,基于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连接和信号传递机制,我们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构建了人脑神经回路的模型。

2. 实验步骤2.1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大量有关人脑神经回路的神经电活动数据。

通过记录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递和连接强度,我们获得了人脑神经回路的结构与功能信息。

2.2 模型构建基于收集到的数据,我们使用计算机编程语言搭建了人脑神经回路的模型。

在模型中,每个神经元由一个节点表示,节点之间通过边连接,边的权重代表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

同时,我们为模型设置了不同的刺激输入,以模拟感知、运动和记忆等功能。

2.3 实验操作通过调节模型中节点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刺激输入的频率和强度等参数,我们模拟了不同情况下人脑神经回路的活动。

通过观察神经元群体的同步和非同步状态,以及活动模式的变化,我们研究了人脑神经回路在不同条件下的工作机制。

3. 实验结果我们的实验模拟结果显示,在感知任务中,人脑神经回路中的感知神经元群体会形成同步的活动模式,以更好地处理感知输入。

而在运动和记忆任务中,神经回路中的运动和记忆神经元群体则呈现出异步和固定频率的活动模式。

此外,我们还发现,调节模型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影响神经回路的活动模式转换和工作效率。

具体而言,增加连接强度可以促进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协调和信息传递,提高神经回路的灵活性和学习能力。

4. 结论与展望本实验通过计算机模拟人脑神经回路的活动,揭示了其内在的工作机制和活动模式。

脑神经系统实验实训报告

脑神经系统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哺乳类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2. 掌握兔脑及脑神经根部的剥离技术;3. 观察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反射现象。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盐酸浸泡过的兔头标本、兔脑模型及示范标本;2. 实验用具:解剖盘、骨剪、解剖器、叩诊锤、棉签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兔脑的解剖观察(1)将兔头标本置于解剖盘上,观察兔头的基本结构,包括颅骨、眼眶、鼻骨、牙齿等;(2)用骨剪将兔头颅骨剪开,暴露出脑部结构;(3)观察脑部结构,包括大脑、小脑、脑干、脊髓等;(4)观察脑神经根部的位置及形态。

2. 兔的脊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的示范(1)观察脊神经的起源、行程、分布及功能;(2)观察交感神经系统的组成、分布及功能;(3)通过解剖操作,掌握脊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剥离技术。

3. 神经系统检查(1)观察脑神经的功能,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2)观察运动系统,包括肌肉力量、肌张力、肌腱反射等;(3)观察感觉系统,包括痛觉、温觉、触觉等;(4)观察神经反射,包括浅反射、深反射等;(5)观察自主神经功能,包括心率、血压、出汗等。

4. 神经反射检查(1)使用叩诊锤,进行角膜反射、腹壁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等浅反射检查;(2)使用棉签,进行跟腱反射、膝腱反射等深反射检查;(3)观察并记录反射结果,分析反射的异常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兔脑解剖观察结果(1)兔脑主要由大脑、小脑、脑干、脊髓等组成;(2)脑神经根部分布于脑干周围,包括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副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等;(3)脊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的组成、分布及功能符合解剖学知识。

2. 神经系统检查结果(1)脑神经功能正常,未见异常;(2)运动系统功能正常,未见异常;(3)感觉系统功能正常,未见异常;(4)神经反射正常,未见异常;(5)自主神经功能正常,未见异常。

3. 神经反射检查结果(1)角膜反射、腹壁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等浅反射正常;(2)跟腱反射、膝腱反射等深反射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专业:应用心理学:学号:日期:地点:汪加诚3110102422 2016.1024 医学楼 C512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实验名称:神经生理学指导老师:成绩:同组学生:神经干不应期的测定实验类型:模拟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蛙类坐骨神经干产生动作电位后其兴奋性的规律性变化。

学习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神经组织和其他可兴奋组织一样,在接受一次刺激产生兴奋以后,其兴奋性将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依次经过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然后再回到正常的兴奋水平。

采用双脉冲刺激的方法。

将两刺激脉冲间隔由最小逐渐增大时,开始只有第一个刺激脉冲刺激产生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不产生 AP,当两刺激脉冲间隔达到一定值时,此时第二个刺激脉冲刚好能引起一极小的 AP,这时两刺激脉冲间隔即为绝对不应期。

继续增大刺激脉冲间隔,这时由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产生的 A P逐渐增大,当两刺激间隔达到某一值时,此时由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产生的 AP,其振幅刚好和由第一个刺激产生的 A P相同,这时两刺激脉冲间隔即为相对不应期。

三、材料和方法【材料】:蟾蜍或蛙;标本屏蔽盒、任氏液、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实验方法】:1.系统连接和仪器参数设置(1)RM6240 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肌肉神经”或“生理科学实验项目”菜单中的“神经干兴奋不应期的测定”或“神经干兴奋不应期的自动测定”项目。

系统进入该实验信号记录状态。

仪器参数:1通道时间常数 0.02s、滤波频率 1KHz、灵敏度 4mV,采样频率 80KHz,扫描速度 1ms/p。

双刺激激模式,最大刺激强度,刺激波宽 0.1ms,起始波间隔 30 ms,延迟 2ms,同步触发。

2.模拟实验操作方法(1)模拟实验窗口神经干标本盒左侧第一对为刺激电极,与刺激器“+、–”输出相连;右侧两对引导电极与示波器输入相连,其中蓝色电极接示波器下线、红色电极接示波器上线;位于刺激电极和引导电极之间的是接地电极,与示波器接地相连。

第一、二对引导电极间距为 S=10mm。

神经干置于标本盒的电极上。

(2)示波器设有“扫描速度”调节按钮,以“ms/cm”为单位显示;其下方分别是上、下线的“位移”、“灵敏度”可调按钮,灵敏度以“mv/cm”为单位显示。

示波器的按钮调节同步控制屏幕上扫描线的改变。

(3)屏幕测量当鼠标器箭头置于示波器屏幕上时,箭头变为两条垂直交叉的虚线,同时显示该交叉点时间和幅度的值,该值的零点分别是示波器屏幕的左边线和上边线。

4)口容和可操作控件均有提示,窗口提示栏右侧设置“返回”按钮,鼠标点击“返(回”按钮,程序返回到模拟实验窗口。

三、实验结果初始状态下,对神经干给予双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为 9mV(如图 1)图 1不断减小波间隔,直到第二个峰的峰顶恰好开始降低,此时测得动作电位为 8.6mV,波间隔为 8ms,即相对不应期为 8ms。

图 2 继续减小波间隔,直至看不到第二个峰(如图 3)。

此时的波间隔为 1.5ms,即该神经干的绝对不应期为 1.5ms。

图三四、讨论、什么是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1绝对不应期:在组织兴奋后的一段时期,不论再收到多大的刺激,都不能再引起兴奋,兴奋性降低 到 0,时间相当于动作电位的峰电位时期。

是由于 Na 通道全部开放,或者全部失火,不能产生 Na 流而 产生动作电位。

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受刺激后可发生兴奋,但刺激必须大于原 来的阈强度。

是由于 Na 离子通道已逐渐复活,但开放能力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兴奋性也低于正常。

2、刺激落在相对不应期时,其动作电位的幅值为什么会减小? 在相对不应期,虽然 Na 离子通道已逐渐复活,但还为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兴奋性也低于正常, 此时,Na 离子流所引起的去极化速度和幅度均小于正常,兴奋的传导速度也比较慢,因此动作电位幅 值减小。

3、为什么在绝对不应期,神经对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再发生反应? 此时 Na 通道全部开放或者全部失活,不能产生 Na 离子流而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绝对不应期的长短有什么生理意义? 绝对不应期的长短决定两次相继兴奋之间的最小间隔时期。

、根据实验结果,如何计算神经的最大兴奋频率? 45根据实验结果,神经干每 8.6ms 产生一次最大兴奋,因此最大兴奋频率约为 1/(8.6*10^-3)=116.2, 即一秒钟神经干兴奋 116.2 次.。

6、试设计如何用阈强度为指标观察神经的不应期? 先确定出正常情况下,刺激神经干引起动作电位峰值的阈强度。

然后一直用相同的阈强度在不同的时 间刺激神经干同一位置(通过扫描的方式一直施加刺激),观察动作电位(一直无动作电位产生),当恰好 产生极小的动作电位时,此时测得的时间差位绝对不应期的时间,继续施加刺激(期间会出现低于峰值的 动作电位,此时可以加大阈强度发现有可能达到峰值,证明神经干处在相对不应期),当出现第二个峰的 时,此时的时间差即为相对不应期的时间。

实用文档专业: 应用心理学 :学号: 日期: 地点: 汪加诚 3110102422 2016.10.24 医学楼 C512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实验名称: 神经生理学 减压神经放电指导老师:成绩: 同组学生:实验类型:模拟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哺乳动物在体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方法,观察家兔减压神经传入冲动频率和动脉血压 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减压反射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原理当主动脉弓处血压升高时,主动脉管壁被动扩,减压神经传入冲动频率增多,反之,传入减少。

在 压力感受性调节中,心迷走神经的节前和节后纤维均为胆碱能纤维,其节后纤维通过释放 Ach 作用于心肌 M 受体而抑制心肌的活动使得血压降低;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的节前和节后纤维分别为胆碱能纤 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节前纤维释放 Ach 作用于节后神经元的 N 受体而兴奋节后神经,后者再释放去甲 肾上腺素兴奋心肌,收缩血管,使得血压升高。

不同药物作用于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改变动脉血压,使得 减压神经放电出现差异。

三、材料和方法步骤材料: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家兔。

(模拟实验) 操作方法:12 3 4 . 观看操作视频 . 鼠标器压下左右移动浏览实验场景 . 移动鼠标,了解实验设施。

. 点击器械盘注射器并拖动至兔耳给药。

(100000 乙酰胆碱 0.3mL ,观察动脉血压及减压神经放电频率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变化。

待血压恢复正常或波动平复后,耳缘静脉注射 1:10000 去甲肾上腺素 0.3mL ,观察动脉血压及减压神经放电频率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变化。

) . 停止记录,进行数据测量。

5三、实验结果1 2 . . 正常情况下,家兔的平均收缩压为 109.36mmHg 。

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某一时段,血压升高,测得平均收缩升高到 140.16mmHg (如图),随着时间推移,血压逐渐降低,直至恢复到正常水平附近。

3. 待血压恢复正常后,注射 0.3mL 的乙酰胆碱,记录到家兔的血压降低,测得平均收缩压 37.66mmHg。

4. 数据记录(只截取几个时间段,时间间隔均为 2400ms ) 注射 0.3mL 去甲肾上腺素平均舒压电积分 (mV ·s) 序号平均收缩压(mmHg)心率(bpm)( m mHg)1 2 3 4109.3600006 140.1600037 113.5699997 107.650001584.23999786 122.3700027 100.7799988 94.66999817205 0.0509 190 0.071 178 0.0565 1940.0579注射 0.3mL 去甲肾上腺素序号 平均收缩压(mmHg) 平均舒压(mmHg) 28.18000031 心率(bpm) 177 电积分(mV ·s)0.0387 1 2 3 37.65999985 37.65999985 106.2399979 28.18000031 177 0.0387 81.18000031 211 0.04725. 结果分析1 2 3 ) ) ) 减压神经呈簇状放电,神经放电幅度与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变化呈正相关。

去甲肾上腺素结合血管平滑肌α受体,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乙酰胆碱与心肌 M 受体结合,心率减慢,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

同时 Ach 激动皮细胞 M 受体,血管舒,降低外周阻力,使血压下降。

四、讨论1. 分析血压、心率变化与减压神经放电间的关系,讨论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

当血压变化时,如升高到一定程度,就引起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增加,使迷走神经紧加强,心交感紧和交感缩血管紧减弱,效应是心率下降,血压也下降。

减压发射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发放神经冲动,分别沿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和主动脉神经(加入迷走神经)传至延髓心血管中枢,使心迷走紧加强,而交感紧和缩血管紧减弱(即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增加,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和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减少)使心率减慢,血管舒,外周阻力减小,从而使血压降低。

减压反射实际上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其生理意义是缓冲动脉血压的波动,使血压不至于过高或过低的波动,对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试设计实验,测定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

设计原理:压迫颈动脉窦会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会导致心率下降,血压降低。

设计实验:压迫家兔劲动脉,同时仪器记录家兔的心率变化和血压变化,根据记录情况,观察从压迫颈动脉到心率(血压)开始变化的时间Δt,计算出单位时间心率的变化率以及血压在单位时间的降低率。

若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敏感性较强,则Δt 较小,单位时间心率的变化率较大,证明敏感性较高。

实用文档专业:应用心理学:学号:日期:地点:汪加诚31101024222016.10.24医学楼 C512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实验名称:神经生理学肌梭传入冲动检测指导老师:成绩:同组学生:实验类型:模拟实验一、实验目的和原理目的:观察刺激强度与肌梭传入冲动发放频率之间的关系。

原理:肌梭是一种骨骼肌感受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器装置,长几毫米,外层为结缔组织囊,整个肌梭附着于梭外肌纤维旁,并与其平行排列呈并联关系。

当肌梭受到牵拉时,肌梭感受器产生兴奋,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到中枢神经系统。

牵拉肌肉可在传入神经上记录到肌梭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发放。

二、材料和方法材料:模拟实验机器、方法:1 .肌梭传入冲动的测定模拟实验窗口。

蟾蜍Ⅲ趾短深伸肌一端固定于标本盒,肌腱系线通过滑轮系一金属小钩,肌梭传入神经(腓神经)悬挂在引导上。

. 点击砝码并拖动至金属小钩释放,砝码悬挂在金属小钩上,牵拉肌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