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黄浦高三语文一模含答案
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7题。
文学意境的特征①意境是我国古典丈论独创的一个理论范畴。
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笑理想的集中体现。
意境作为一种艺术至境形态,它在艺术表现和构成方式等方面显示了与意象大异其趣的种种特征。
②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清人王夫之论述更为精要。
他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又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他们都认为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方式,而且好的诗人,还能够“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这就揭示了情景交融的两种主要形式。
如果把居于二者之中的也算作一类,那末,我们就有了三种不同的情景交融类型:③第一是景中藏情式。
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______________,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全是对客观景物的具体描写,字面上一点也没有透露出对友人的态度。
但从那烟花三月,黄鹤楼头的美好景色中,已透露出对友人的祝福;诗中也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
表面上这首诗句句都在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类作品在现代诗歌和散文十也并不少见。
④第二种是情中见景式。
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
有时不用写景,而景物却历历如现。
请看唐朝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一幅浩渺无际的天宇,一座兀然耸立的高台,一位独立苍茫的诗人,一曲忠烈凄怆的悲歌。
在诗人的悲怆中,你仿佛会看到昔日燕昭王在此招贤纳士的历史画面;会想到唐王朝武氏专权的可怕世态;会体味到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天才末路的痛苦。
2019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9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3)杜甫在《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小李怕失败,做事怕尝试,朋友劝说万事开头难,要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道理。
B.国家存亡关头,大家终于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捐弃前嫌,携起手来。
C.对待批评的态度,我们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意见也许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D.不要只羡慕人家成绩好,“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也应该要实践并努力。
(2)以下选项中推理的有效性和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3分)例句:人不应该成为“利”的奴隶,重利会成为“利”的奴隶,所以人不应该重利。
A.团员都是青年,中学生都是青年,所以,中学生都是团员。
B.所有的狗都是动物,没有猫是狗的,所以,没有猫是动物。
C.班长应当起模范作用,我不是班长,所以,我不应该起模范作用。
D.没有英雄是胆小鬼,有的士兵是胆小鬼,所以,有的士兵不是英雄。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假如你是一头大象①如果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头大象,那会是什么情景?②首先,你会发现自己的脸上多出了一只甩来甩去的、仅有两根指头的手。
这条手又肿又难看,却能推倒一堵墙或捡起一颗樱桃。
你也可以用这只手“闻”到数英里外的水源和脚下的野花。
这只手还可以带给你五种讯息:。
③你脚下踩着的土地已经被污染所侵袭。
随着卡车和出租车驶过,地面嗡嗡地震动着。
这种震动轻搔着你脚上环层的触觉小体,让你不由得抬起脚来。
上海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doc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校名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_________·潼关怀古》)(3)杜甫《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设想将来夫妻重聚的感人情景。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王遭到误解猜忌后,借诗句表明心迹,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2分)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C.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一个社会的心灵,当然只能反映在人的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者不难从中看出并把握时代的脉搏。
①然正如滴水可见太阳②任何个人的观感都有其个别性③个人的观感也可以反映所谓时代精神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人皆有错(节选)[美]刘易斯·托马斯①错误就深藏在人类思维的基础之中,像根瘤那样滋养着整个结构。
要不是我们具有犯错误的能耐,我们决做不成任何有用的事情。
我们是生来就要犯错误的,编好了码犯错误的。
②常言道,我们在“尝试和出错”之中学习。
我们为什么总是这么说呢?为什么不说“尝试和搞对”或“尝试和获胜”呢?老话这么说,是国为在现实生活中事情就是这样的。
2019年高三语文黄浦区一模试卷
黄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2019年1月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2)黄庭坚《登快阁》中“;”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情怀。
(3)“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两句诗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句子:“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2.按要求选择。
(5分)(1)“11.11”购物节小红总是买得停不下来;妈妈想用一句话点醒她;以下句子不合适的一项是()(2分)A.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B.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C.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D.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孔子重辞命;他觉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称赞宰我、子贡擅长言语;。
辞多指说出来的言语;命多指写出的言语。
(1)言语就是辞命(2)但他教学生却有这一科(3)所以谦虚地说自己很难办到了A.(2)(1)(3)B.(1)(3)(2)C.(3)(2)(1)D.(3)(1)(2)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文学的自尊陈占敏①21世纪的小说;招数迭出;花样翻新;小说家们施出了浑身解数;要夺回日益失去的小说读者;中外小说家莫不如此。
可是招数变来变去;花样翻来翻去;细看来不过还是那么几招;要么以新奇取胜;要么以刺激夺人;或者在情节内容上;或者在技术手法上。
像石黑一雄那样;从容平静地写来;不玩招数;不弄玄虚;只是笔笔落实;平实展开;需要什么样的勇气啊!这考验的不仅仅是作家的才华和功力;还有作家的自信和自尊。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溧水区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26分)1.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诗句。
(4分)腹有诗书气自华2.古诗文名句积累。
(6分)(1)儿童散学归来早, ▲ 。
(高鼎《村居》)(2) ▲ ,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3)根据以下线索写出一句诗: ▲ , ▲ 。
A.李白B.思乡之情C.《折杨柳》曲D.七言绝句(4)小辛在准备自己的课前三分钟演讲,主题为“无言之美”。
下列选项中的诗歌不适合作为演讲素材的一项是( ▲ )。
A.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C.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贺敬之《回延安》)D.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3-6题。
(16分)3.给诗歌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1)矫.( ▲ )健 (2)堤.( ▲ )岸 (3)p áng ( ▲ )然 (4)铿qi āng ( ▲ ) 4.朗读诗的第一小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2分)A.深沉B.激昂C.欢快D.缓慢5.请你结合对“斧斤的声音”这一意象的理解,完成对诗人王家新先生的电话采访。
(4分)你:王家新先生,您好。
我是某校九年级学生某某,▲。
王家新:你的理解很正确。
正如我在《艾青诗选》序言中说:艾青的诗,是和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苦难、希望和历史记忆连接在一起的。
6.下面是晓曦为《艾青诗选》写的一段推荐语,请你帮助修改。
(6分)艾青,以诗为画笔,合着时代的节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动人而又真实的历史画卷。
20世纪30年代初下雪的一个早上,他在狱中以忏悔、感激的笔调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写出了养育他长大的“大堰河”悲苦、善良的一生,抒发了对贫苦农妇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精品】黄浦区2019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黄浦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完卷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2),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3)杜甫在《月夜》中,“,”两句描写了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
2.按要求选择。
(5分)的一项是()。
(2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A.小李怕失败,做事怕尝试,朋友劝说万事开头难,要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道理。
B.国家存亡关头,大家终于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捐弃前嫌,携起手。
C.对待批评的态度,我们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意见也许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D.不要只羡慕人家成绩好,“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也应该要实践并努力。
的一项是()。
(3分)(2)以下选项中推理的有效性和例句一致..例句:人不应该成为“利”的奴隶,重利会成为“利”的奴隶,所以人不应该重利。
A.团员都是青年,中学生都是青年,所以,中学生都是团员。
B.所有的狗都是动物,没有猫是狗的,所以,没有猫是动物。
C.班长应当起模范作用,我不是班长,所以,我不应该起模范作用。
D.没有英雄是胆小鬼,有的士兵是胆小鬼,所以,有的士兵不是英雄。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假如你是一头大象①如果你一觉醒,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头大象,那会是什么情景?②首先,你会发现自己的脸上多出了一只甩甩去的、仅有两根指头的手。
这条手又肿又难看,却能推倒一堵墙或捡起一颗樱桃。
你也可以用这只手“闻”到数英里外的水和脚下的野花。
这只手还可以带给你五种讯息:。
上海市黄浦区2019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最新资料推荐------------------------------------------------------ 上海市黄浦区2019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9 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唯有牡丹真国色刘夙①牡丹是中华名花,自唐代以来,它那雍容艳丽的硕大花朵就是吉祥富贵的象征,每当国运兴盛、社会繁荣的时候,牡丹热潮就会兴起,因此牡丹文化也成为盛世的象征。
北宋周敦颐脍炙人口的名篇《爱莲说》有言: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代对牡丹的热爱是全社会的风气,上至皇宫,下至民间,无不为它的华贵之气倾倒。
刘禹锡在七绝《赏牡丹》中说: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诗人竟不惜通过贬低芍药和荷花来赞美牡丹。
皮日休七绝《牡丹》中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更是将牡丹称为花王②然而,这样一种富有文化传统堪为国花的著名花卉,□ ③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
芍药属全世界一共有 30 多种,除北美洲西部的两个种外都产自旧大陆。
这些旧大陆的种可以分成两组(在分类学上,组是界于属和种之间的分类单元)﹣﹣牡丹组和芍药组。
1 / 3尽管牡丹组和芍药组在花型上极其相似,但牡丹组是灌木,它们的茎高度地木质化,冬天地上部分只落叶不枯死,来年新叶和新枝直接从老枝上生出;芍药组则是亚灌木和草本植物,它们的茎只有基部木质化或完全为草质,冬天地上部分大都枯死或完全枯死,来年不得不从茎基上再生出新枝叶。
1972 年在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的东汉初年的医药简上记载了一个药方,用到牡丹二分,这是可以确定的最早提及牡丹的文献,由此可见牡丹一开始只是被作为药材,大约从南北朝开始,牡丹渐渐得到栽培观赏,直到唐代,它才真正成为流行花卉。
④二十世纪 80 年代以前,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牡丹的分类不甚重视,对野生牡丹的研究很不充分,以为栽培牡丹品种虽然丰富,但只不过是同一个种内部的变异。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1)执手相看泪眼,_____。
(柳永《_____》)(韩愈《师说》)(2)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3)杜甫在《月夜》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
【答案】 (1). 竟无语凝噎 (2). 雨霖铃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 香雾云鬟湿 (5). 清辉玉臂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
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1)注意字形:“竟”“凝噎”“霖”(2)“是故”不能丢(3)“妻子独自看月”对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记得准、写得对、看得清。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数与字形,字数要不多不少,字形要笔画清晰,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2.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小李怕失败,做事怕尝试,朋友劝说万事开头难,要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道理。
B. 国家存亡关头,大家终于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捐弃前嫌,携起手来。
C. 对待批评的态度,我们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意见也许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D. 不要只羡慕人家成绩好,“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也应该要实践并努力。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然后理解名句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分析是否正确。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不分版本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不分版本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2〕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3〕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以遥想故土美景排解心中惆怅,周邦彦《苏幕遮》中类似写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暮霭沉沉楚天阔 (2).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 五月渔郎相忆否(4). 小楫轻舟 (5). 梦入芙蓉浦【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霭〞“受〞“否〞“浦〞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此题还涉及诗词标题等,需要注意。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
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根底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按要求选择〔1〕以下选项中,名句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小王新婚周年庆典,有朋友夸赞新娘貌美,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B.小李学习取得一定成绩,有骄微自满情绪,妈妈鞭策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上海市黄浦区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语文一模考试卷
黄浦区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2020年1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2)杜甫在《登楼》中,坚信华夏政权稳固、并义正辞严地警告侵略者的句子是“,。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通过描摹声音来衬托情感,具有“顿挫凄绝”之感的句子是“,。
”2.按要求选择。
(5分)(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刚健进取的精神,下列句子中最符合此种精神的一项是()。
(3分)A.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溥冰。
B.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C.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
D.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它的意义。
B.在网络上购物一定要特别注意鱼龙混杂的东西多得很。
C.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人民用自己的力量建立新中国。
D.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5G的推广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二十一世纪的人性图景①暑期生活的一件热闹事情,即上海国际动漫节。
约二十万观众来看,不仅吸引了各地的年轻人,欣赏人口创新纪录,而且,那一群在学生时代热爱动漫的人,如今长大,成为新一代消费主力。
毫无疑问,如今动漫文化有了根,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年轻人生生长长的情种食粮。
②可是,动漫的世界,尽管有其正面的价值观,壁如家族情结、童心传统、寻找真情、挑战自我以及团队精神等,然而不能不说,较多的黑暗之心仍然是基本法则。
尤其是游戏世界,打打杀杀、勾心斗角、自私自利,迎合人性的本能冲动与野蛮血性,充满向下沉沦的娱乐至死的颓废,甚至,表面是英雄崇拜或励志人生,骨子里却是顺承人性的自然倾向,强权即真理,自我即天意。
久而久之,参与建构了人性的黑暗图景。
③我过去一直有一个看法,将所有的思想文化,分为两型。
一是随俗的,一是雅化的。
④凡顺承人性中的自然性,皆为随俗的。
精品解析:【区级联考】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1)执手相看泪眼,_____。
(柳永《_____》)(2)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3)杜甫在《月夜》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
【答案】(1). 竟无语凝噎(2). 雨霖铃(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4). 香雾云鬟湿(5). 清辉玉臂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
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1)注意字形:“竟”“凝噎”“霖”(2) “是故”不能丢(3)“妻子独自看月”对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记得准、写得对、看得清。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数与字形,字数要不多不少,字形要笔画清晰,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2.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小李怕失败,做事怕尝试,朋友劝说万事开头难,要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道理。
B. 国家存亡关头,大家终于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捐弃前嫌,携起手来。
C. 对待批评的态度,我们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意见也许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D. 不要只羡慕人家成绩好,“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也应该要实践并努力。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然后理解名句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分析是否正确。
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7题。
(25分)文学意境的特征①意境是我国古典丈论独创的一个理论范畴。
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笑理想的集中体现。
意境作为一种艺术至境形态,它在艺术表现和构成方式等方面显示了与意象大异其趣的种种特征。
②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清人王夫之论述更为精要。
他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又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他们都认为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方式,而且好的诗人,还能够“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这就揭示了情景交融的两种主要形式。
如果把居于二者之中的也算作一类,那末,我们就有了三种不同的情景交融类型:③第一是景中藏情式。
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______________,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全是对客观景物的具体描写,字面上一点也没有透露出对友人的态度。
但从那烟花三月,黄鹤楼头的美好景色中,已透露出对友人的祝福;诗中也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
表面上这首诗句句都在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类作品在现代诗歌和散文十也并不少见。
④第二种是情中见景式。
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
有时不用写景,而景物却历历如现。
请看唐朝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一幅浩渺无际的天宇,一座兀然耸立的高台,一位独立苍茫的诗人,一曲忠烈凄怆的悲歌。
在诗人的悲怆中,你仿佛会看到昔日燕昭王在此招贤纳士的历史画面;会想到唐王朝武氏专权的可怕世态;会体味到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天才末路的痛苦。
上海及高三语文一模含答案.doc
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2019.12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 ,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纵豆蔻辞工,,难赋深情。
(姜夔《扬州慢》)(3)本来是自己思念对方,却描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有人将这种手法命名为叫“从对面写起”;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运用这种手法的句子是:“,、”。
2.按要求选择。
(5分)(1)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名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2分)每一个人的人格都应受到尊重。
自尊、自重,就意味着尊重他人,自主、自由,就意味着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利。
我们常常发现,标榜者与者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唯命是听的人往往不负责任。
与完全相反,宽以待己者往往严以对人。
这正是因为自尊者尊重人,自由选择的人是负责的人,而又决不强人所难,自爱的人爱人,他们懂得。
①摧眉折腰事权贵②己所不欲,勿施予人③不为五斗米折腰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A.③①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D.①③②④(2)青年作者王俐平在一次座谈会上认识了《文学月刊》的编辑李格非老师,王俐平为了投稿和请教方便,主动加了李格非老师的微信。
某日,王俐平将自己的短篇小说用微信发送给李格非老师,微信是这样写的:尊敬的李老师,奉上一篇小作,请您多加指教;如有可能发表在贵刊,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李格非因为工作调动,不再担任该刊编辑,于是回复道:谢谢您的信任,很抱歉,我已调离编辑部。
下面是几位同学替王俐平拟定回复李老师的微信,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太遗憾了!他们会为失去一位这么好的编辑而感到惭愧。
B.噢,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祝您在新的岗位顺利。
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现代文二汇编(16区全,含静安黄浦)
2019年高三语文一模现代文二汇编宝山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识小难池莉①前天傍晚,天空静穆,晚霞明丽,西天已然跃出一颗耀眼的寒星,我喜欢在这样的时刻外出散步,便迎着那颗星星走去,悠然淡然。
半路遇上了一位男邻居,推着一辆婴儿车,也是悠然淡然,嘴角带了平素没有的生动笑意。
这笑意引得我停留下来,俯身去看婴儿车里面的婴儿,原来是这邻居得了第一个孙子。
我一看,人就傻了。
②一个婴儿,在天地之间,端然大方地熟睡着,皮肤如此洁净细嫩,嘴唇如此新鲜红润,眉眼与鼻子,生得如此横平竖直。
我的天!刚满月的婴儿居然是这样的面目俊美啊!而且居然是这样的娇小啊!娇小得我简直不敢碰他,伸出去的手指不知不觉又收了回来,生怕碰坏了这样娇小的俊美。
③我自己也是生育过女儿的,我自己也是从婴儿成长起来的,怎么以前我一点都没有意识到婴儿娇小成这个样子呢?而且完美到这种程度呢?我也不知道怎么才好,简直一塌糊涂,散步到天黑也忘记回家。
一路走来走去,都是认真地回忆与辨识我女儿的婴儿时代,用刚才那婴儿的娇小,去证明世上所有婴儿的娇小,包括我自己的。
原来我竟然识不得生命之小呢!④邻居有一人,在二楼阳台吹笛。
想必是一个专业笛手,吹了多少年的,只是一个婉转,就把人的千般柔肠万般情感都勾引出来。
这个时候,我立在湖边了,湖水汤汤,烟波浩渺,天幕上的那颗星星一直与我对望。
这生生不息的人世啊!就是从这般的娇小开始的吗?这娇小的俊美的生命啊!爱得叫我连一个“爱”都说不出来了。
⑤最近,我在后院的菜地里撒了一把萝卜籽。
几天以后的一个清晨,我忽然发现,出萝卜苗了!可以重达公斤的萝卜,它的苗却幼小得不可思议:细长的茎纤细如发丝,孱弱地弯曲着竭力顶住两片绿色的叶,而这叶,亦小得仅仅是因为有黑色泥土才得以被衬托出来。
我连忙返回书房,取来老花镜,戴上,蹲在田头,认真端详萝卜苗。
我用手指碾碎了一疙瘩又一疙瘩的泥土,轻轻培在萝卜苗的根部。
与这样孱弱的植物的小生命共处,使你感到人类的强大,感到你有满腔的怜惜。
【强烈推荐】2019年高三语文黄浦区一模试卷
黄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2019年1月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2)黄庭坚《登快阁》中“;”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情怀。
(3)“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两句诗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句子:“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2.按要求选择。
(5分)(1)“11.11”购物节小红总是买得停不下来;妈妈想用一句话点醒她;以下句子不合适的一项是()(2分)A.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B.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C.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D.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孔子重辞命;他觉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称赞宰我、子贡擅长言语;。
辞多指说出来的言语;命多指写出的言语。
(1)言语就是辞命(2)但他教学生却有这一科(3)所以谦虚地说自己很难办到了A.(2)(1)(3)B.(1)(3)(2)C.(3)(2)(1)D.(3)(1)(2)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文学的自尊陈占敏①21世纪的小说;招数迭出;花样翻新;小说家们施出了浑身解数;要夺回日益失去的小说读者;中外小说家莫不如此。
可是招数变来变去;花样翻来翻去;细看来不过还是那么几招;要么以新奇取胜;要么以刺激夺人;或者在情节内容上;或者在技术手法上。
像石黑一雄那样;从容平静地写来;不玩招数;不弄玄虚;只是笔笔落实;平实展开;需要什么样的勇气啊!这考验的不仅仅是作家的才华和功力;还有作家的自信和自尊。
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黄浦区2019年高考一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1)执手相看泪眼,_____。
(柳永《_____》)(2)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3)杜甫在《月夜》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
【答案】 (1). 竟无语凝噎 (2). 雨霖铃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 香雾云鬟湿 (5). 清辉玉臂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
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1)注意字形:“竟”“凝噎”“霖”(2) “是故”不能丢(3)“妻子独自看月”对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记得准、写得对、看得清。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数与字形,字数要不多不少,字形要笔画清晰,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2.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小李怕失败,做事怕尝试,朋友劝说万事开头难,要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道理。
B. 国家存亡关头,大家终于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捐弃前嫌,携起手来。
C. 对待批评的态度,我们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意见也许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D. 不要只羡慕人家成绩好,“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也应该要实践并努力。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然后理解名句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分析是否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浦区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2019年1月(完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2),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3)杜甫在《月夜》中,“,”两句描写了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小李怕失败,做事怕尝试,朋友劝说万事开头难,要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道理。
B.国家存亡关头,大家终于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捐弃前嫌,携起手来。
C.对待批评的态度,我们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意见也许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D.不要只羡慕人家成绩好,“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也应该要实践并努力。
(2)以下选项中推理的有效性和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3分)例句:人不应该成为“利”的奴隶,重利会成为“利”的奴隶,所以人不应该重利。
A.团员都是青年,中学生都是青年,所以,中学生都是团员。
B.所有的狗都是动物,没有猫是狗的,所以,没有猫是动物。
C.班长应当起模范作用,我不是班长,所以,我不应该起模范作用。
D.没有英雄是胆小鬼,有的士兵是胆小鬼,所以,有的士兵不是英雄。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假如你是一头大象①如果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头大象,那会是什么情景?②首先,你会发现自己的脸上多出了一只甩来甩去的、仅有两根指头的手。
这条手又肿又难看,却能推倒一堵墙或捡起一颗樱桃。
你也可以用这只手“闻”到数英里外的水源和脚下的野花。
这只手还可以带给你五种讯息:。
③你脚下踩着的土地已经被污染所侵袭。
随着卡车和出租车驶过,地面嗡嗡地震动着。
这种震动轻搔着你脚上环层的触觉小体,让你不由得抬起脚来。
你可以用自己的脚听到声音,你的股骨会变成扩音器。
在你走十英里去寻找早餐的过程中,将会用跨越10个八度的声音和朋友们聊天。
这会吵得附近的人类感觉自己像被敲响的鼓,因为次声波会不断震动着他们的胸口。
④即便整个城市都变成草地,而非水泥路面并且遍地狗屎,你仍然会觉得它太小太小了。
你会觉得一层层的环路就像个紧身胸衣。
你会闻到郊外芬芳多汁的草木气息,从而充满怀念和向往。
但你仍然会把现有条件用到极致。
你会沿着迷宫般的老路行走,这是依靠早已作古的大象们的智慧形成的,如今传给了你的女族长。
你拥有的最愉快的政治体系,掌管在睿智的老妇人们手中。
她们凭借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判断获得领导地位,不是为了权位而谋求权位,而是为最多数的成员谋求最大的福祉。
⑤如果你是头雄象,你将处于边缘,在家庭集团间来回游荡或者和你的单身汉朋友们在乱糟糟的象窝里鬼混。
如此而已。
至于政治,那是雌性们的事。
⑥你将成为一个社群主义者,关系在这里就是一切。
这并不是说你不能独自生存,尽管成为社群成员必然能够带来一些生存上的好处,就像那些加入某个教会或者保龄球俱乐部的人会活得更长。
没错,在某种层面上你的利他主义可能是一种互惠的利他,我给你挠挠背,你也给我挠一挠背。
这种利他主义也可能是基因决定的,你的流血牺牲通常是为了保护那些携带相同基因的大象亲戚。
⑦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说,你会欣然地肩负起集体的责任,因为成为集体的一分子这一事实令你愉悦。
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大象常常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的?想过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吗?是因为要合力抵御外敌? 还是因为对方有好吃的?当然都不是,我们这么做只是因为彼此喜欢。
⑧这其实丝毫不应该令人吃惊,但许多人类却会感到惊奇。
这说明我们在所谓只有人类才拥有思想和真正情感的人类中心论的谎言里陷得有多深。
值得庆幸的是它如今已经过时,但它曾长久阻碍对动物行为的研究。
⑨作为一头大象,你是有思想的。
不用怀疑,你也是有意识的。
所有证据都能证明这一点,完全没有任何疑问。
你已经拥有一种自身有别于其它事物的自我认识。
当你轻蔑地看向人类的时候,会奇怪他们为什么要吃显然被污染了的食物,为什么选择过悲惨而孤单的生活,为什么把精力浪费在无谓的野心和焦虑上。
这种心情只属于你自己,与其他大象都无关,更不是“动物性”的条件反射。
这是从你眼中看到的东西,你也明白这是你在思考。
⑩美国生态学家卡尔·萨菲纳认为,大象X可以理解大象Y与大象Z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亲缘关系或者单纯的友谊。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吧:大象X要对自身有所认识,还要将自己放到其它大象的角度进行思考,而且必须给自己清晰阐释一个三方关系的概念,这需要多么复杂的思考!⑪我们可以谨慎地像儿童绘本作家比阿特丽克丝·波特那样用拟人的方式看待大象。
当它们眼睛附近的颞腺湿润的时候,就是和我们一样动了感情,它们在哭泣。
当一头刚刚丧子的母象把死去的孩子放在自己象牙上,垂着头颅在象群后面踽踽独行好几周,她是在思悼自己的孩子。
当其它大象好几个小时围坐在一头死去的大象身边,它们正在哀悼同伴。
当它们用土壤和植物盖在大象的尸体上,或者移动大象的骨头,它们在表示敬意。
当它们盖住一个死掉的人类,或者用树枝为一个受伤的人类筑起一座防护墙,它们是在表示对我们共同命运的移情认知....,这是值得人类学习的。
这些生灵完美地阐释了大道至简的真谛。
⑫如果大象有思想,我们就能期待它们能与远处的大象进行交流,或许还能与其它物种建立联系。
有一些不那么确切的证据似乎表明它们可以做到这一点。
肯尼亚大象庇护所的一位饲养员告诉萨菲纳,这里的大象从很远处就知道其它大象正在路上走,这个距离远远超过了我们通常的感知范围。
这就像非洲南部卡拉哈里的布须曼人可以知道在五十英里外的人们正在猎捕什么动物,还知道猎人什么时候回结束狩猎返回部落。
当“象语者”劳伦斯·安东尼死去的时候,他救援的两群大象连续两天来到他家,而之前它们已经有一年没有来过了。
⑬我们之所以如此急切地否定非人生物的思想、意识和“人格”,一个原因或许就是——如果它们是人的话,就会是比我们更好的人。
⑭回到我们最初的设定:你变成了一头城市里的大象。
你在城市里住得将比大多数人类居民都更充实和满意。
你将比当地人更加当地,尽管你的老家其实在非洲。
你懂得会比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还要多。
⑮但是,要小心。
你很有可能惨遭屠戮,因为有人看上了你的那对长牙。
3.第⑪段加点的“移情认知”在文中指。
(2分)4.将以下内容回置到第②段画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迫在眉睫的危险②食物和水③愉快的情绪④短期及长期的天气预报⑤潜在的威胁A.①⑤②④③B.②⑤①④③C.②①⑤③④D.⑤①②③④5.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A.大象能感受到次声波,所以它们对汽车驶过的震动更敏感。
B.雄性大象在象群中地位较低,它们只能更多选择独自生存。
C.大象的意识中,人类的行为不过是动物性的条件反射罢了。
D.大象能认清自己,认清其他大象,还能认清其他大象间的关系。
6.在第⑭段中,作者说“你在城市里住得将比大多数人类居民都更充实和满意”,综览全文,分析理由。
(4分)7.本文第⑪段到第⑭段阐述的角度转化为“我们”,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5分)我家过去年代的一只猫李娟①我们祖上几乎每一辈人都会出一个嗜赌成性的败家子。
到了我外婆那一代,不幸轮到了我外公。
据外婆回忆,当时破草屋里的一切家私被变卖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只木箱一面铁锅和五个碗。
此外就只有贴在竹篾墙上的观音像及画像下一只破破烂烂的草蒲团。
连全家人冬夏的衣裳都被卖得一人只剩一身单衣,老老小小全打着赤脚。
②但是外婆一直藏着一只手掌心大小的铜磬,那是她多年前有一次走了五十里的山路,去邻县赶一场隆重的庙会时买的。
对她来说,这只小小的磬是精美的器物,质地明亮光滑,小而沉重,真是再漂亮不过了。
更何况她曾亲眼见过庙子里的和尚就是敲着它来念经的(当然,那一只大了许多)。
于是它又是神圣的。
③她时常对外公说,那是观音菩萨的东西,不可“起心”。
可外公偏偏起了心,有一天输得眼红了回家对外婆拳打脚踢,逼她交出磬。
后来外婆实在是被打急了,只好从怀中掏出来掷到门槛外,然后一屁股坐到地上大哭起来。
④六十多年过去了,外婆至今还时常唠叨起那只小磬,不时地啧啧夸赞它的精巧可爱。
而那个男人曾经对她造成的伤害,似乎早已与她毫无关系了。
毕竟外公都已经过世半个多世纪了,死去的人全都是已经被原谅的人。
⑤另外外婆时常会提到的还有一只大黄猫。
那是继外公卖掉磬之后,第二个最不该卖的东西。
⑥第一次大黄猫被卖到了放生铺。
放生铺离家门只有十几里路。
清早捉去卖的,结果还没吃晌午饭,那黄猫就自己跑回来了。
外婆和孩子们欢天喜地,连忙从各自的碗里滗出一些米汤倒给猫喝。
⑦结果第二天一大早猫又被外公捉去了。
这次卖到永泉铺。
永泉铺更远一些,离家有三十多里。
外婆想,这回猫再也回不来了。
结果,那天外公还没回来,那神奇的大黄猫就又一次找回了自家门。
亏得外公赶集去的一路上还是把它蒙在布袋子里,又塞进背篼里的。
⑧外婆央求外公再也不要卖了。
她说,只听说卖猪卖鸡换钱用,哪里听说卖猫的!再说谁家屋头没养只鸡、养条狗的,而自家连鸡都没有一只,就只剩这最后一条养生了……,这猫也造孽,都卖了两次还在想着自家里头,就可怜可怜它吧……但外公哪里能听得进去!过了不久,龙林铺逢集时他又把那只黄猫逮走了。
⑨龙林铺在邻县境内,离我们足有五十多里。
虽然都晓得这回这猫怕是再也回不来了,可外婆还是心存侥幸,天天把喂猫的石钵里注满清水,等它回家。
⑩这一次,却再也没有等到。
⑪我在新疆出生,大部分时间在新疆长大。
我所了解的这片土地,是一片绝大部分才刚刚开始承载人的活动的广袤大地。
在这里,泥土还不熟悉粮食,道路还不熟悉脚印,水不熟悉井,火不熟悉煤。
在这里,我们报不出上溯三代以上的祖先的名字,我们的孩子比远离故土更加远离我们。
哪怕再在这里生活一百年,我仍不能说自己是“新疆人”。
⑫哪怕到了今天,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离家万里,过去的生活被断然切割,我又即将与外婆断然切割。
外婆终将携着一世的记忆死去,使我的“故乡”终究变成一处无凭无据的所在。
在那里,外婆早已修好的坟窟依山傍水,年复一年地空着,渐渐坍塌;坟前空白的碑石花纹模糊,内部正在悄悄脆裂;老家旧屋久无人住,恐怕已经塌了一间半套……而屋后曾经引来泉水的竹管残迹寂寞地横搁在杂草之中,那泉眼四面围栏的石板早已经塌坏,泉水四处乱淌,荒早丛生。
村中旧人过世,年轻人纷纷离家出走。
通向家门口的路盖满竹叶,这路通向的木门上,铁锁锈死,屋檐断裂。
在这扇门背后,在黑暗的房间里,外婆早年间备下的,漆得乌黑明亮的寿棺早已寂静地朽坏。
泥墙上悬挂的纺车挂满蛛丝……再也回不去了!⑬那个地方,与我唯一的关联似乎只是:我的外婆和我母亲曾经在那里生活过……我不认识任何一条能够通向它的道路,我不认识村中的任何一家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