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2中考试卷分析(除阅读作文)
2010年各地语文试卷分析
杭州卷凸显生活化情境引导哲理性思考2010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充分体现了人文性和语文味并重的原则,突出了能力考查的重心,考试指向保持平稳,在题型的“变”与“不变”中彰显了语文试卷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考查的特点。
散发生活气息试卷首次采用了“新闻概括”和“语言得体”两种新题型。
“新闻概括题”以杭州美化建筑工地围墙、赋予其文化内涵为主题,“语言得体题”以众所周知的杭州禁烟、控烟为背景,两题都具有杭州地域文化和地方生活特色。
整份考卷随处散发着生活气息。
科普文阅读文章以“把冰山搬到干旱地区”的设想为说明对象,阅读时学生自然会结合年初的西南大旱而引发学生对“我们的生活环境”这一话题的沉重思考。
从考卷选择的材料看,更多地触发学生进行哲理性思考,是今年试卷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
作文以“成长路上无捷径”为题,具有写作内容的广泛性,顾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认识水平,留有广阔的选材、立意空间。
倡导深入式阅读散文阅读材料《父亲是一条鱼》,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以优美的语言赞美了深沉的父爱,着力对人物形象的剖析,文章较为感性,情感浓厚,考生阅读没有障碍。
不过,试题指向均较深入,考生答题时须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作深入式周密思考:既要留意表层的意思,也要挖掘深度的意蕴;既要关注外在的方法,也要体味内在的旨义;既要分析情节材料,也要归纳人物特点。
文言文阅读的简答题,要求考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时,还要对“尊卢沙”、“这类人物”作出评价;古诗鉴赏也要求考生充分理解诗意,并对诗歌表现方法进行深入式赏析。
应该说,2010年的中考语文试卷,将会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更为积极的导向作用。
就今后的语文教学定位和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底蕴提出了理性思考。
上海卷■选文重视思想文化价值阅读材料选用了孟浩然的诗、苏轼的散文、关于顾炎武五易其稿的笔记小品、解释“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的说明文、倡导打破思维惯性的小小说等。
近三年中考试卷分析
注:红色标注为重复考查知识点
一、2011年试卷整体特点
1.2011年试卷整体难度中等,较2010年题目难题比例略有下降。
2. 知识点覆盖较为全面,并且较多问题涉及到了生活中的化学。
3. 学科间的综合,尤其是和物理的综合更加紧密。
4. 新颖的题目类型考验了观察能力和陷阱识别能力。
5. 承担区分度的题目,如25、30、32、33、35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6. 题型间的综合在卷中尤为突出,如30题推断,加入和实验题的元素;33题探究实验加入了以往综合实验中的气体流动原理;35在题目叙述上面加入了流程型元素化合物的叙述特点。
二、2012年试卷整体特点
1.2012年试卷整体难度中等,和2011年试卷难度持平。
2.试卷知识点覆盖全面,化学与生活的考试分量略有下降,且呈分散的特点,在选择题第8题,第10题,填空的26(2),27(1),28(1)都有所涉及。
3. 新颖题目涉及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更注重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表现为信息迁移题较多如24题,28(4),33题。
33题探究实验题注重对实验探究方法与思想的考查。
4. 承担区分度的题,推断题30题较易,又回归到文字推断,弱化计算,计算题35题难度降低,实验题偏难,32、33题不易得分。
5.失分点在18、22、23、24、25、28(4)、32、33题,偏重于学生思维层面的考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都市2010_2012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目送》散文
8、
环境描写的作用
青年是怎样的人(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形象的考察)
标题与文章内容把握,思想感情
9、
句子含义的理解(抓关键词、结合文章主旨)
(1)标题的含义(2)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修辞手法和词语的情感。)
题记与作者思想感情语的含义
10、
联系生活谈看法
小说结尾的妙处(对小说三要素中的情节的考察)
成都市2010、2011、2012中考语文试卷题型分析
A卷
一、基础知识
题型
2010
2011
2012
1、字音
咀嚼(多音字)
河畔(形近字,往往读为四川音)
湖堤(常错音)
2、字形
广袤无垠
不可名状
众目睽睽
进退维谷
长吁短叹
焦躁
杂乱无章
取缔
黯然失色
3、成语
乐此不疲
味同嚼蜡(望文生义)
逢场作戏(望文生义)
二、文言文
左臂挂念珠……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8、默写
略
略
略
四、现代文阅读
·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说明文
《城市绿墙》说明文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说明文
9、
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概括主要内容,提取关键句)
绿色围墙的功能(提炼关键词,概括)
整体把握:椅子对中国文化影响的几方面(概括段落内容)
10、
为什么两析句子
11、
结合现实谈小说主题。
结合自身赏析文章
四、语言运用
11
概括新闻(导语,人+事件)
以“阅读”为话题
以“住宅区命名”为切入点
12、
2012河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2河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中高考试卷对初、高中教学具有权威性指导作用,试题内涵所指的方向就是老师今后教学的重点。
每一位老师对此都有清醒的认识,没有谁敢掉以轻心。
这里,我对2012河北中考语文试卷作一个分析,以期给同行们一个启示。
不敢保证分析到位,仅作参考吧。
今年语文试卷的结构仍然分为三部分:基础知识(24分)、阅读理解(46分)、作文(50分),共24个小题。
考察的是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只有那些平时细致、扎实、知识面宽的学生才可以从容地面对,获得理想的分数。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第一题是根据拼音写汉字。
此题跟2010一年样为2分,而且是在“田”字格里书写。
答案不难,一般都能写对:“谦让是和谐的花朵,微笑的温馨的语言”,重要的是“田字格”告诉我们的信息:写字要规矩,书写要规范,书写潦草是对汉语的不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基本要求”远远没有落实到位,教师常常忽视对学生识字写字的要求和指导,以致造成汉字书写错别字较多、字体不够规范的情况出现,不注意书写的老师和同学大有人在。
16个字都不太难写,但只要有一点不规矩也要减掉一分。
“朵”字的钩不要上调,“花”字的钩要上挑,“笑”字的下面是“夭”而不是“天”,“言”字的最上面一横最长。
这些地方,正是不少学生平时所不大注意的。
第二题是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共6分。
6个填空涉及4篇诗文,答案分别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衔远山”、“横无际涯”。
要想得到这6分,需要把《新课标》要求的16篇文言文和34首诗词熟练背诵并且准确默写,这里说的“准确”,是对原文百分百的尊重,一点也不能错,具体要求:不错一字、不多一字、不少一字、不颠倒一字。
同时,还必须像对待第一小题那样书写规范,任何的一点小错都会丢掉1分。
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一.命题思想1、去年平均分及格率83点多84点多优秀率2.72、今年及格率上略降些80左右优秀率4——53、难度上稍微有一点二、结构简析1、语言积累运用2、古诗文阅读,以往只是局限于默写,现在课标“初中生有初步鉴赏古诗文”的能力(新题型),在样题中有两套有古诗文鉴赏题。
3、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分值提高一点,无大的变化。
4、作文,去年“半命题话题”今年“命题和话题”,话题作文弊端:学生背诵作文,考场上套;不认真研度导语,语言空泛,没有一个中心。
如《牵动我心的声音》,能写真挚的感情,而没有扣住‘牵动“。
建议:扎实立足与作文教学,怎样审题,怎样写各种文体的作文。
三、各题型简析1、字音字形2、仿句练习(内容、形式)两处要求。
3、综合性学习选自教材《告别初中生活》,可讲可练习,可以提供给学生素材较多。
4、名著阅读:阅读标准推荐的书中的东西,学生认识浅薄,外国作品不熟,不认识人物。
以后:有可能是一部名著,一个情节。
5、6古诗文阅读(1)学生“炼”字功底差,语言品味是一个难度。
(2)检测诗歌主旨7——10,虽然07年考过《岳阳》,以往检测是典型性的知识点。
文言文根本:语言教学,“精讲”篇目有可能考查(附录不会),使初中文言与高中文言文严重脱节。
四、阅读五、阅卷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一)题:共性错误:1、字音、字型不准确2、语病修改,有些学生使用删除法3、仿句(1)无句式特点(2)词语间搭配不合理4、错字多,圆——园,清——青,涟——莲,直少一横,沧海错的较多,啄少一点等。
5、口语交际(1)审题不清(2)用生僻字起名,网络起名,“回忆录”“情书”6、名著:人物经历、性格体会不到,不够典型,名著不到位。
教学反思:1、字词不踏实2、修改病句、仿写不系统3、古诗文忽略默写改进:1、夯实基础2、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技巧。
3、把知识系统化4、多考查默写5、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二)题:古诗文阅读共性错误:1、“割”体会不到是山高将山的阳光切断2、不懂哲理3、‘去’“谪”解释不当4、审题不细,理解反,“是乙文对甲文”改进:引导生理解诗意(三)记叙文阅读1、学生概括能力不佳,审题不严,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2012年中考试卷分析
3.语言运用能力。
结合具体的语境考查语言的运用情况。
如能够辨识、修改病句,会对对联,会造句,会仿写,能提炼概括信息,能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36)
常见文言实词:安、卑、被、本、比、鄙、毕、别、兵、病、策、曾、尝、长、朝、诚、出、初、辞、从、达、旦、当、道、得、独、度、对、尔、发、伐、方、奉、复、负、故、顾、固、观、归、国、恨、会、或、极、及、疾、即、计、既、假、间、见、将、尽、就、居、举、绝、类、良、怜、临、略、名、莫、期、奇、起、遣、穷、求、去、若、塞、善、稍、少、舍、胜、师、识、食、使、始、是、视、适、书、孰、数、属、戍、说、素、遂、所、汤、徒、亡、微、文、闻、鲜、相、信、兴、修、许、寻、一、宜、遗、已、易、意、益、诣、阴、引、余、语、狱、欲、喻、再、彰、知、止、致、置、治、逐、走、卒、坐。
2.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然、为、焉、以、因、于、与、则、者、之、诸。
(16)
3.能够正确断句。
4.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一些语意重要或句式特殊的句子。
5.分析、把握作者在诗文中的态度、情感、观点。
归纳概括文段的思想内容。
6.赏析作品形象。
7.品味语言表达技巧。
对2010年英语中考试题的分析与思考
对2010年英语中考试题的分析与思考综观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英语试题,无论在命题技术上还是在试题内容的设计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进,题目设计更趋于科学、合理,体现了英语学科的特点,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得到不断的体现,中考对学生英语学习和教师英语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越来越突出。
本文试图通过对2010年各地中考试题的分析,研究英语中考的变化及走向,从而引发更深入的思考。
一、2010年中考英语试题的特点1. 各地中考命题特点(1)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确定考查内容与目标,试题不拘泥于各地的版本教材,有的地区的试题能较好地将不同版本教材进行有机的融合。
(2)语境设计更完整、真实。
试题注重了语境化设计,基本上改变了过去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机械考查知识点的倾向。
语法知识类试题及词汇的考查设置在一定的语境中,体现了语言的真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通过语境的设置使语法测试题更有积极、现实的意义,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3)试题的选材体裁多样、题材丰富,同时具有较好的思想性、教育性和时代感。
同时,试题注意选用真实、地道的语言素材,根据语言实际使用命题。
这些特点在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书面表达等试题上体现得更为突出。
选材关注社会热点:环保(低碳等)、世博、科技发展。
素材来源广泛:报纸、杂志、邮件、教材等。
(4)试题配置基本合理,考查内容全面,试题的效度较高。
除考查语言知识外,强调对语言技能的考查,加大了对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查。
试题内容紧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试题中适当增加了主观试题的比重,减小了客观题的比重,考查形式灵活多样。
阅读理解题目设计灵活多样:任务型阅读、段落与题目匹配、段落排序、阅读配对、段落句子还原、填写信息表、回答问题等。
(5)书面表达题目设计更加注重指导性,体现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性和阶段性。
一些地方卷还采用了“二选一”的设计思路。
(6)有些题型设计还尝试初高中接轨,体现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2012语文中考试卷分析
13
四
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56
23 小作文
介绍我国的国粹——京剧
24
大作文
以“垒高自己”为题
1.写作应符合题意,中心明 确,思想健康,力求有创意的 表达。 2.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文体 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文句通顺、书写工整,正确使 用标点符号。 3.叙事具体细致,说明准确明 了,议论有理有据。 4.运用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 容。
占比 10% 1.66% 1.66% 1.66% 1.66%
1.66% 18.30%
3.33%
8.33%
6.66% 25%
14%
11%
46.60%
108 3015来自18 简答散文1、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迅速 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2、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领悟 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 的思路。 4、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 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 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及作用。
17
散文
19-22 简答
1、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迅速 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2、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领悟 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 的思路。 4、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 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 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及作用。
2 2 2
2 22
古代诗文积累与阅读
7 选择
古诗阅读 8 选择 9 选择 10 填空 11 填空 12 简答 13 简答 14 填空 三 现代文阅读
古诗文积累
4
文言文阅读
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 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 、设问、反问),体会它们在具 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效果,并 能灵活运用;背诵、默写规定 的古代诗文;
2012语文中考试卷分析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万宝中学殷长娥一、试卷基本情况1、基本构架:12分的基累与运用,48分的阅读,60分的作文。
48分的阅读中含现代文阅读一篇,课内文言文一篇,5分的名著阅读。
2、考察目标:1)、从积累与运用看,有十分是课内古诗文的上下句默写或理解性默写,这考察的是学生古诗文的掌握及理解情况;还有两分的对联填写,则考察的是学生对对联知识及技巧的掌握、语言运用的能力以及联系实时进行思考的能动性。
2)、今年考察的课内文言文是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出的题目涵盖了作家作品的基本常识,重点词语的解释,重点句段的翻译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等,其中的11和13小题处理要灵活,尤其是13小题不能因为形式新不知如何做而不做,这样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课内文言文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积累、理解及拓展思维、联系现实以及语言运用的能力。
3)、课外阅读共5分,此类题或是同作者的文章,或是同类型的文章,意在考察学生文言积累、理解力的养成程度。
本此所选的文言文理解起来不难,题目设计的也较为简单,但是答题时要注意细节就不容易丢分。
4)、从现代文阅读看,所选的文章是《他是一片温暖的湖泊》属于有人物有情节,有真情,有思考,有启发的记叙文。
故事较易读懂,但深意把握却多少需要点阅读敏感性和积累,需要动些脑筋。
在对应题目上,有对学生基础字词、读音、词语解释的考察,对事件的概括能力的考察,有对人物的分析、也有对从修辞角度的赏析以及情感方面的考察等,综合来说是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5)、名著阅读要选择熟悉的、了解较多较深的作品来写,选好篇目为第三步做答做好铺垫。
6)、从作文来看,是一个全命题作文与一个材料作文,二选一完成。
学生有较大的自由空间感觉哪个有话可写,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就选择哪一个。
如果选择材料作文,切记角度要准确,主题积极向上,可以是团结互助、人性的光辉、不抛弃不放弃等。
二、综合评价纵观试卷,比较符合新课程标准当中对于中学生七至九年级基础及古诗积累、名著阅读、能正确掌握文学作品内容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等各某方面的具体要求,而且出题比较有系统性与连贯性,同时也能关注重点篇目,继承优秀文化遗产,并于题目中巧妙融入对现实世界的关注,放眼世界,心系天下。
2012年中招语文试卷分析
2012年中招语文试卷分析语文阅卷组2012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题整体来看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强调了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导向明确,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具有很好指导的作用。
就命题本身而言,今年的中招考试语文试题难度与去年相当,考查的内容更广泛,考察的知识点更细致。
试卷结构延续了去年试题的基本框架,题量与去年相同,题型稳中有微变,关联词语的考查延续了去年的特点。
今年的试题看似不难,但不易得分。
有些题目没有以常见的形式出现,成为影响考生答题的重要因素,同时也造成了许多考生不应有的失分。
现就试题特点,学生答题情况分板块作以总结,分析如下:积累与运用一、试题分析积累与运用部分,共7个小题,分值为28分,涵盖了字音、字形、词语运用、名著阅读、古诗文理解与默写、读图写话、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
从整体上看,考查的知识面广,分值设置合理,从基础知识到基本技能再到综合能力,由易到难层次性强。
这部分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多、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能力要求也高,选择题看似简单,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满分率不高。
下面,结合具体的小题一一记述。
第1---3小题均为选择题,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读音、书写以及运用;第1小题考查的是形近字(A、B项)、多音字(C、D项)及经常误读的字,看似容易,但需一个字一个字地判断,较为费时,但都是常见的字难度不大。
第2小题考查的是常用词语、成语的正确书写,重点考查易错字,三字词语常说但不常用,学生不好把握,导致失分较多。
第3小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灵活运用能力及语感,关联词的准确使用,如果采用排除法,还是比较易得分的。
第4题考查考生古诗文背诵默写的掌握情况;第5题是整合题,将仿写与名著结合起来,题型新颖又保留传统的味道。
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量,对作家作品、主要人物及人物性格都必须了然于心,相当全面,同时也检测了学生的审题能力、提炼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第6题考查学生对新闻体裁的理解、运用,及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病句修改能力;第7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审题能力、想象理解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思想教育和保护环境教育。
2012陕西中考各科试题分析
稳中有变,难度适中——2012年陕西中考语文试卷分析2012年中考语文的试卷与前两年试卷在总体上保持一致,题型还是由“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和“写作”四大板块构成。
同2010和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相比,题量依旧适中,不过难度有所下降。
具体分析如下:一、基础板块分析:基础板块题型不变,考查内容还是常用常错的字音字形,“纤(xiān)细”“拮(jié)据”“贮(zhù)藏”“迫不及待”“一筹莫展”“荟萃”……都是考前常作为备考要点出现的高频词汇,因此考生只要稍加细心,就不会出错,难度不大;选词填空字词不难,诗文默写分为AB两组,每一组都是考纲内内容,不偏不怪;病句修改题中,改病句类型属于不合逻辑,标点错误是引号使用,关联词也并非考生的失分点,这道题考生只要沉心静看,就能答对;名著阅读是考纲内的《鲁滨逊漂流记》,重点考情节梳理。
总体而言,难以程度和去年保持一致,考查的都是一些常用常考不偏不怪的题型和知识点。
只要考生沉心静气,认真看题,正常发挥,不会有很大失分。
二、综合性学习分析:综合性学习题型较2010年难度下降了一个梯次,较2011年难度也有所下降。
在2010年考查生肖、2011年考查百家姓的基础上,考查了我们常常接触到的汉字书法。
活动一,汉字书写,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可以算送分题,但是也是在题型考生:卷面一定要整洁,写字一定要规范美观。
活动二,将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和对联相结合,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填出对联中空缺的部分,其实考查的是考生对对联的要求是否清楚和掌握。
活动三,对颜体书法的看法和认识,这个对于书法不了解的考生算是有些难度了,不过从已给出的图片中,我们大致可也以看出颜体书法“雄劲刚健、大气磅礴”的特点。
活动四,谈出自己看法即可,但此处并非自圆其说,其实前三道题都在给考生暗示:是该抓抓学生们练字的事情啦!只要把握了这点,问题应该不大。
三、阅读题分析:阅读部分第一题《丝路织锦》,第二题《游司马祠》,虽然体裁不同,但均为涉及陕西历史文化知识。
2010-201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0-201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评价
从2010年至2012年这三年的中考试卷来看,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大多以教材为立足点,注重基础知识,适当地增加了难度。
综合这三年的试卷,考查的重难点还是落在了阅读理解上,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自己的实际生活来理解语言、运用语言;通过对字、词、句的感受和体会达到对文章的理解。
这能够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这三年的中考试卷能够真实普遍的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注重基础知识之上又具有灵活性和区分性。
二、试题与考点分析
从2010年至2012年这三年的中考试卷来看,试题类型没有多大的变化,基本上还是。
2012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今年难度适中。
我估计全市平均分88左右。
想考进3中、4中,语文要102以上。
写一个生活中的人,还是写一个历史上的一个人呢最好写生活中的一个人。
因为作文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写自己生活中的感受。
好的,从头说起吧。
大家还有问题吗?先回答大家问题,再分析试卷。
是,如果想考进效实宁中,那就要108以上。
作文扣7、8分,其他就不能丢分了。
最后两次上课,忙期末复习。
暑假里面给学生分析。
结合中考,让学生知道该做好哪些。
试卷总分120,时间120分钟。
几乎没有完不成试卷的学生。
对答题速度要求不是很高。
试卷总体难易适度,想拿高分,比较难。
扣分的地方太多。
语文本身就是知识点多、知识系统复杂的学科。
第一题,书写4分。
一般学生拿2、3分。
拿4分,必须做到1、字体端正。
字不能歪斜,笔画不能软弱无力,2、布局合理。
字体大小一致,横看、竖看、斜看基本都在一条直线上。
3、字体有韵味,或优美,或挺拔,或圆润,或朴拙,要有韵味,不能像印刷体那样直挺挺。
这个暑假,要让孩子练字了。
按照中考3分、4分的水平,让孩子们把字练好。
以后高考也有卷面分。
第二大题,基础知识积累。
26分。
涉及字音、字形、给拼音写汉字、词语运用、标点、病句,内容分比较全面。
难度不大。
中等以上水平学生,仔细认真答题,可以拿满分。
其中,古诗词背诵,这是送分的题目,必须要拿满分的。
阅读理解,先是两篇现代文。
第一篇是《留几本书在窗台》,作者翁秀梅留几本书在窗台□翁秀美星期天收拾房间,顺便整理书柜,书大都是新的,买回来还没翻过,有几本落了厚厚的灰,用湿布擦了,随手丢在窗台上晾着。
再进书房时,只觉眼前一亮,迎面窗台上的书随意躺着,有一本斜放在红红的中国结上,淡紫色窗纱轻拂过书面,宽大的窗台显得生动明媚。
原来,书可以不用整齐地码在书柜里几大排,也可以不用机械肃穆地正襟危坐着。
书在窗台上很显眼,淡雅的鲜艳的封面堆叠,有些乱,却是明亮可喜,一进门就入了眼,心情也轻松愉快,就想坐下来,细读一番。
初中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试卷分析
2010——2012年昆明、曲靖、玉溪、大理八州市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学科试卷分析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王雪艳从2010年开始,云南中考尝试逐步改革,特别是2012年中考,采用了“学业水平考试”,难度明显有所下降。
语文基本素养的考察是关键,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主导,这在试卷以考察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板块“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更为明显。
现将2010——2012年昆明、曲靖、玉溪、大理八州市的学业水平测试试卷的第一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分析如下。
一、试题基本情况IV、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不能忽略语文知识的教学。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语法、标点、修辞)、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五个方面。
虽然《语文课程标准》说“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并不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就不要引导学生去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关键是语文教师要教得活,教得巧,教得有趣。
千万不要让学生觉得繁琐、枯燥、头痛。
如词性、短语类型、单句和复句等等。
很难想象,一个不懂语法知识的人能够说好话,写好字,写好文章。
2.平时做题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程序,养成先读文,再读题,再带着问题读文,最后答题的良好习惯。
针对学生审题不清、语言表达不精练、答题不全面等问题,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训练。
要带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隐含的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做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
文字表述时要准确、简明,千万不能含糊其辞。
3.在教学中,恰当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既忠实于教材,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要高于教材,教师应注意教学资源的整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关注时事热点,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拓宽阅读视野,读写能力是息息相关的,读多了自然丰富了内蕴,语感就有了,这样长期坚持,厚积薄发,成效会很明显。
2012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这一块为35分,还是搞了四个高地,文言文默写(10分)、字词句(9分)、名著阅读(4分)、综合性活动(12分)1、文言文默写前面还是八选六,其中两个为古文,整体默写考了《赤壁》,而《赤壁》09年已经出场过一次了,估计出题人是想杀个回马枪,都说近几年考了不会考,俺偏偏来考考。
这里要特别提醒考生评分的规定,都写了,看前面六个。
砖家点评:年年爬起来考绝句也不是个事,绝句通共只有七首,为什么不尝试考考律诗和词的节选呢?另外理解性默写也可以穿插考一两分。
2、字词句等。
今年还是根据拼音写汉字,给汉字注音,改错别字,根据语境解释词意,修辞,但这里的“楚楚”,估计难以解释准确,“映衬”能否一眼看穿也还费思量。
但这些都是基本功,只能靠自己平时的修行了。
3、名著阅读第一个选中了《西游记》,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看动画片的经验就能搞定,但第二个相中了《格列佛游记》,这个就有点伤害脑细胞了,估计丢盔弃甲的多。
砖家点评:《格利佛游记》09年也考了,今年很多砖家在大声呐喊的《伊索寓言》和《安徒生童话》仍然不见踪影,根据出题人不想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你们说考,我就考呀,看看你嘴巴大还是俺嘴巴大。
4、综合性活动今年仍然放在一个主题型活动中来考查,这里考了修辞、小应用文、补写句子、修改病句、标点。
通过选词联句考修辞,比较有新意,很活泼;小应用文考了借条,估计学生能有一半收成就不错了,大写捏不出来;后面根据上下文补写句子,改病句,标点都不难。
砖家点评:小应用文在沉寂多年之后,从去年重新粉墨登场,但小应用文比较杂,学生都想把格式记那么牢固,并不容易;而往年常考的辨别正误和句式变换和什么拟标语对联之类,今年都退居二线喝茶去了,我们一直在等待的图表题也还待字闺中。
砖家总评:今年这一块题目还是不错的,看似难度不大,得分也不会很高,一般得分会在24分—30分之间。
学生失分一方面是基础知识不牢,是硬伤,另一方面是不注意审题和认真思考,造成无谓牺牲。
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龙湖一中:罗李霞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改革意识。
试题的学科性、导向性、文本性鲜明。
试题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加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2010年中考试题特点今年中考试题在“守正”与“创新”之间,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同时,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又形成了以下特征:1.依据课标,淡化教材。
中考试题命题时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重视对基本能力的考查。
2. 注重知识的覆盖面,突出主干知识考查,试卷结构合理试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宽,试题量逐渐减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便于学生发挥创造性能力。
3.注重积累,落实基础,强调语感,突出考查语言运用能力试题对语文知识积累的注重主要体现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的考查。
试题加大了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考查力度,考查方式已由简单的默写,发展到在具体语境中运用。
4.注重阅读欣赏,强调整体感知,着眼语言品味,彰现个性解读阅读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
命题注重文本的理解,从词句理解、内容概括到文章分析。
古诗文阅读试题的选材经典而浅易,同时兼具意趣。
着重考查课本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式的理解,立足于读懂文意。
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选材比较广泛,兼顾不同文体的文章,阅读量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设题立足文本的整体阅读和理解。
5.注重综合与探究,增强了语文实践性,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在综合与探究这一方面设置的题型丰富多样,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表达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以及生活中语文运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作文这一题,学生具备相对清晰的思路,卷面书写比较规范,能够使用多种表达方式。
但是优秀作文很少,出现问题:(1)选材不够新颖,视野不开阔,大部分选材就是考试、父母等,事例雷同现象严重。
(2)语言较流畅,但不够生动、感人,缺乏文采。
(3)材料作文要么立意不准,要么简单扩写、续写材料,要么泛泛而谈,缺乏说服力。
历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卓茂公问清马丢了几年,来确认马到底是谁的
2010年中考14题
因果关系
“有劝者”提示原因在前文,即“《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
2011年中考14题
因果关系,行为描写
找到吏做了什么: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文章意图
2005年中考10题
对比
理解文意,发现文章意图
白天晚上情况不同,不应该采用同一种方法。因此得出结论: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机应变
2008年中考6题
细节描写
根据内容概括文章意图
选文对核舟上的人物进行了细致描写,说明了雕刻者高超精湛的手艺(或核舟工艺精巧)
2009年中考11题
景物描写
信息对照判断,整体理解
选错误项:B:不可知其源说明没有找到源头
2010年中考11题
心理描写
选错误项:D:遭贬后的复杂心情不符合文中的“闲人”
2011年中考11题
2006年中考10题
事件经过
找到态度变化的关键是秦西巴因怜悯而纵麋事件,孟孙知道了秦西巴为人,因此是知人善任
2007年中考10题
事情经过
根据事情发现是由于本主未曾研究便草率认定其中有神灵,才引发了鲍君崇拜。因此答案为:遇事要敢于探究。
2009年中考15题
议论
文末有“又具一德”,接着说人们称之为“慈鸡”,说明这一德是“慈”
结合语境理解限制性词语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2009年中考10题
以:因为;其:小石潭;居:停留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以”、“其”的用法
考点在以、其、居
2010年中考10题
寝:睡觉;相与:一起;于:在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于”的用法
考点在寝、相与、于
2012年中考10题
近三年的中考试卷分析
3 2 3
动词
副词
代词 介词 连词 词意理解题 数量 1(38) 10
1
1 9
1 9
2011年完形填空考点分布情况: 年完形填空考点分布情况: 年完形填空考点分布情况
从表格我们不难看出: 从表格我们不难看出:
完形填空文章单词量的改变, 年从200个单词的文 完形填空文章单词量的改变,2009年从 年从 个单词的文 章到2010年150个单词的文章,阅读量减少了;该题从 个单词的文章, 章到 年 个单词的文章 阅读量减少了;该题从09 年的15个空减少到 年的10个空 难度也相对降低, 个空减少到10年的 个空, 年的 个空减少到 年的 个空,难度也相对降低,学生 的得分率相对09年略好 年略好。 的得分率相对 年略好。 以考查文意为主,实词比重很大,其中动词、名词为主, 以考查文意为主,实词比重很大,其中动词、名词为主, 副词、形容词、连词为辅,充分体现语言知识运用的特点。 副词、形容词、连词为辅,充分体现语言知识运用的特点。 降低对单词本身词意的考查要求。 降低对单词本身词意的考查要求。辨析词意必须从语境中 分析,语境由局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向整体理解转移,减少由单句理解 分析,语境由局部理解向整体理解转移, 的试题,增加语篇理解的试题。 的试题,增加语篇理解的试题。
unless when to start can’t there is; were having; bought; haven’t seen; was chosen
时态
语态 主谓一致 reach(19) ( ) 动词或短语辨析 交际用语 特殊疑问词 宾语从句 定语从句 If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26)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 状语从句 感叹句 What a…!(22) ( ) Why引导宾语从句陈述语序 引导宾语从句陈述语序 (30) ) I’d love to.(2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首字母填空题答案:age red bring lonely find完成句子题答案:keep in touch with(固定搭配) neither…nor(连词)What a(感叹句)was invited(被动语态)why they are(宾语从句)作文:如何保持健康2011:首字母填空题答案:pity helpful rain free answer完成句子题目答案:In fact(固定搭配)Both and(连词)How fast(感叹句)why you were(宾语从句)are cleaned(被动语态)作文:理想的职业2010:首字母填空题答案:miss rest empty stand gift完成句子题目答案:it take(固定搭配,it作形式主语)If;be tired(连词if主将从现,be+adj. tire-tired-tiring)how I can(宾语从句)how bad(感叹句)were asked(被动语态)作文:节约用水PS:首字母填空:动词+形容词+名词完成句子均为:一个固定搭配短语+连词+感叹句+宾语从句+被动语态2012单项选择答案:1.the(冠词)2.not to buy(非谓语动词)3.how he did(宾语从句)4.give up(短语)5.must(情态动词)6.have read(完成时)7.best(最高级)8.so that(目的状语从句)9.Everyone(合成代词)10.which(定语从句)2011单项选择答案:1.the other(代词) 2.Although(连词)3.was walking(过去进行时)4.that(定语从句)5.writing(非谓语动词)6.you’d better not(情态动词)7.go(固定搭配,why not do sth.)8.much younger(比较级及修饰比较级的词)8.isn’t she(反义疑问句)10.where(宾语从句)2010单项选择答案:1.everything(合成代词)2.with(get on well with固定搭配)3.so that(目的状语从句)4.give up(短语)5.much colder than(比较级与原级)6.not to bring(非谓语动词)7. needn’t(情态动词)8.seeing(固定搭配,what about doing sth. 介词+V.ing)9. where(定语从句)10.is used(被动语态)PS:情态动词,定语从句,宾语从句,非谓语动词,连词,原级、比较级、最高级,固定搭配,时态,代词,反义疑问句,被动语态,冠词2012语法选择:1.is celebrated(被动语态)2.because(连词)3.on(on+具体的某一天,介词)4.who(定语从句)5.and(连词)6.also(近义词组辨析,too,as well,also,either)7.difference(词性,different adj. difference n.[C])8.give(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8.their(人称代词,物主代词)10.more(比较级)2011语法选择:1.to do(非谓语动词)2.who(定语从句)3.everyone(合成代词)4.to(固定搭配listen to)5.have eaten(时态)6.the(冠词)7.rings(时态,语态)8.angry(词性,anger n.[U] angry adj. angrily adv. be+adj.)8.if(连词,疑问代词)10.your(物主代词)2010语法选择:1.told(时态)2.for(介词属性,for为了…)3.until(连词,not…until)4.his(物主代词)5.nor(固定搭配neither…nor)6.thinking(非谓语动词,keep doing)7.that(宾语从句)8.because(连词)9.was shining(时态)10.a(冠词)PS:时态,介词,非谓语动词,冠词,连词,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被动语态,固定搭配,词性,近义词组辨析,定语从句,宾语从句,比较级2012完型填空解析:Although it was only autumn,everything outside was covered in white.Unexpectedly,we were hit with a big 36 storm and no one was prepared.We have two apple trees in our backyard.Prana,our dog,loves 37.When she goes outside,she usually grabs a dirty apple from the ground to eat later on.Prana knows that when she brings her treasure into the house,I am not always 38,so she tries to hide it from me.It is our little game.On the day that it snowed too 39 in the season,Prana went outside and I 40 her from the window.I noticed that she was 41 lots of holes and bringing out the apples buried beneath the snow.She seemed to be 42 to dig up as many apples as she could.But when she came back inside,she brought back only one.About five minutes later,I looked outside.The yard was completely 43 with birds.Prana had dug up all those apples for her bird friends to eat.She knew that they hadn’t prepared 44 food for the early winter.This beautiful act of unconditional love from a(an) 45 taught me what real kindness was.36.A.sand B.snow C.thunder D.rain(white)37.A.apples B.winter C.games D.bones(apple trees)38.A.clear B.correct C.happy D.surprised(so she tries to hide it from me)39.A.1ate B.beautifully C.1ightly D.early(early winter;Although it was only autumn,everything outside was covered in white)40.A.met B.watched C.called D.heard(from the window,I noticed that…)41.A.hiding B.finding C.cutting D.digging(lots of holes)42.A.determined B.suitable C.nervous D.encouraged(be determind to do;dig up as many apples as she could)43.A.hit B.marked C.covered D.taken(be covered with)44.A.delicious B.enough C.1ess D.extra(Prana had dug up all those apples for her bird friends to eat,She knew that they hadn’t prepared…)45.A.teacher B.friend C.animal D.bird(Prana,our dog)2011完型填空解析:It was the last day of school and I planned to travel to my friend’s hometown. I hadn’t seen him for years and this was a good __36__ to meet him again.I was busy at school so it was rather __37__ when I came back home. It was already 10 o’clock at night. Time was running out. After a hurried meal I left. __38__ I found a taxi very soon. Asking the driver to drive me fast to the station, I relaxed for a while, imagining what my friend looked like now. I was soon at the station and was sure that I would be able to __39__ the train. Unfortunately, I fell on the way and lost some time. To my complete __40__ , when I reached the platform, I saw that the train had just left! It was the last train so I had to __41__ home.My mother was glad to see me back as she had a bad feeling about my trip. But I was unhappy. I tried to relax and went to bed but I had a __42__ sleep. The next morning I was very tired. As I was having breakfast the __43__ arrived. I read over the pages and was shocked to __44__ that the train I missed had had an accident. How __45__ I was that I missed the train! 36. A. sign B. chance C. sense D. dreamIt was the last day of school and I planned to travel to my friend’s hometown37. A. strange B. cold C. late D. quietI was busy at school/It was already 10 o’clock at night.38. A. Finally B. Suddenly C. Strangely D. LuckilyI found a taxi very soon.39. A. stop B. see C. catch D. missI was soon at the station.40. A. satisfaction B. hope C. surprise D. joyWhen I reached the platform,I saw that the train had just left.41. A. call B. leave C. reach D. returnIt was the last train42. A. deep B. bad C. great D. heavyI was unhppy.The next morning I was very tired.43. A. newspaper B. ticket C. mild D. trainI read over pages…44. A. find B. hear C. feel D. rememberI read over pages …45. A. hopeful B. thankful C. careful D. painfulthe train I missed had had an accident2010完型填空解析:The Japanese Macaca monkey has been studied in the wild for over 50 years. In 1952, on one small Japanese island, scientists dropped some 36 with dirt for the monkeys. The monkeys liked their taste, but they found the dirt 37 .One clever 18-month-old monkey found the way to 38 the problem by washing the sweet potatoes in a nearby river, She taught this to her mother. Her 39 also learned this new way and they taught their mothers too.All the younger monkeys 40 learned to wash the dirty sweet potatoes to make them 41 to eat. But many older monkeys found it very hard to learn this and still ate the 42 sweet potatoes.Then something very surprising 43 . In the autumn of 1958, scientists found that the monkeys on other nearby 44 began washing their sweet potatoes too. Scientists still don’t fully understand how this knowledge was 45 from one island to another.36. A. sweet potatoes B. green plants C. hard stones D. fresh nuts(dropped some ___ with dirt for the monkeys;by washing the sweet potatoes in a nearby river;wash the dirty sweet potatoes)37. A. beautiful B. terrible C. difficult D. interesting(The monkeys liked their taste, but they found the dirt____)38. A. find B. reach C. solve D. understand(One clever 18-month-old monkey found the way to___ the problem by washing the sweet potatoes in a nearby river)39. A. children B. brothers C. sisters D. friends(She taught this to her mother. Her __ also learned this new way and they taught their mothers too;All the young er monkeys…)40. A. quietly B. easily C. angrily D. awfully(But many older monkeys found it very hard to learn this…)41. A. nicer B. smaller C. lighter D. drier(wash the dirty sweet potatoes to make them ___ to eat)42. A. small B. large C. new D. dirty(But many older monkeys found it very hard to learn this and still ate the __sweet potatoes.)43. A. took on B. took off C. took place D. took away(Then something very surprising took place)44. A. trees B. islands C. beaches D. rivers(on one small Japanese island;on other nearby __ began washing their sweet potatoes too) 45. A. lost B. dropped C. passed D. left(pass…from one island to an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