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4ed1e3ceccbff121dc368364.png)
第十一章问题解决、创造思维与学习迁移第一节问题解决一、问题与问题解决的性质(一)问题加涅认为问题必须是个体首次遇到的,且无现成的可回忆的经验加以解决的那种情境。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遇到某个事件的时候,总是倾向于分析其中已知的是什么,未知的是什么。
这实际上是人们在自发地对所碰到的情境进行表征。
认知心理学把问题表征为三种状态,即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中间状态。
当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是已知的,但是从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路径是未知的时候,就存在了一个问题。
(二)问题解决按照信息加工观点,问题解决就是从问题的初始状态一步步转变为目标状态。
二、问题解决的步骤问题解决的步骤大体涉及如下几个阶段:(1)理解和表征问题(2)寻求解决的计划或方案(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4)对结果进行检验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多选)(1)问题情境(2)功能固着:问题解决者常常受物体常见作用的影响,而忽略了其他的作用(3)多余信息:多余的信息会给被试带来消极的影响(4)顿悟(5)迁移: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影响到对另一个问题的解决(6)定势: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7)动机(8)知识第二节创造思维一、什么是创造思维创造力是问题解决能力的最高表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或创造精神是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的产品具有新颖性和社会价值。
任何文艺创作科学发现等创造活动中的思维都属于创造思维。
二、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一)什么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开放思维等,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索答案的思维形式。
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种特性。
流畅性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数量,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变通性是指发散的灵活性,是发散思维的关键;独特性是指发散的新奇成分,是发散思维的目的和本质。
在这三个特性中,变通性是关键因素是因为:变通既是高流畅的条件也是高度独特性的条件。
在发散思维的三个指标中,流畅性是对思维速度的评价。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10eca43231126edb6f1a10e1.png)
• (三) 智力与知识的关系 • 智力与知识有着重要的区别。 • 首先,知识是人头脑中的经验系统,是人类社会 历史经验的总结,它以符号、观念的形式为人所 掌握;智力或认知能力则不是这些经验系统本身, 而是对这些思想材料进行加工的活动过程的概括 化。比如学习一个数学公式。 • 其次,知识的掌握比智力的培养和发展要迅速, 但得到良好发展的智力则比掌握一定范围内的知 识具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
• •
•
• •
⑤ 数字 通过计算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来测量;
⑥ 记忆 通过图片和词语的回忆测验来测量; ⑦ 知觉速度 通过要求个体发现一对图形、名称和数字之间的微小 差异的测量来测量。
在此基础上瑟斯顿编制了一套智力测 验,称为“基本心理能力测验” (Primary Mental Abilities Test, 简称PMAT),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 (三)智力测验分数 • 1.心理年龄 • 比奈认为,我们可以用儿童的心理年龄 (mental age,简写为MA)来评估他们的智力。 心理年龄是把受测儿童的智力水平与处于 同一生理年龄(也叫实际年龄, chronological age,简写为CA)的儿童的智 力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 2.智商 • 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IQ), 其含义是心理年龄(MA)与他的实际年龄(CA) 之比再乘以100所得到的一个测量值,用公 式表示: • 比率智商IQ=(MA/CA)×100。
(二)智力的结构 • 1.二因素论 • 提出者:英国心理学家欺皮尔曼 (spearman) • 提出时间:20世纪20年代 • 主要观点:二因素论认为智力由两种潜在 的维度或因素组成:一个一般因素 (general factor)和一组特殊因素 (specific factor)。
11-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11-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https://img.taocdn.com/s3/m/6013c56fa417866fb84a8e5c.png)
真实性问题:生活实际问题。
这里有山羊26只,绵羊10只,船长的年龄有多大?
8
二、问题解决的界定
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面临问题情境而没有现成方法 可以利用时,将已知情境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认知过程。
认知操作——包括分析、理解、联想、比较、推论等。 问题解决的特征
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标,它总是要达到某种特定目标。
9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的两条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 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对应的 边和角都相等。 三角形中两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角也相等。
A A
B
D
C
B
E
C
D
10
问题解决的特点: (1)解决问题是解决新的问题,即所遇到的问题是初次遇 到的问题; (2)在解决问题中,要把掌握的简单规则重新组合,以适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1
本章内容
1
2 3
问题与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
4
2
第一节 问题与问题解决
一、问题及其分类
1、问题的界定 问题意味着个体处于这样一种情境:对于面临的目标或困难,试图解决它,但运用 已有的知识或现成的方法又不能解决。这种情境称为问题情境(Problem-setting)。 纽厄尔和西蒙(Newell&Simon,1972):问题虽然有简单或复杂、具体或抽象之分, 但每个问题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
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举例: 尊敬的毕达歌斯先生,请您告诉我,有多少学生在听您的课?毕达歌斯回答: “一共有这么多学生,其中1/2在学数学,1/4在学音乐,1/7沉默寡言,此外还 有3名妇女。”——《希腊文集》 6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https://img.taocdn.com/s3/m/765bbbb119e8b8f67d1cb932.png)
代表人物:西蒙1986、安德森1990 问题有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目标状态 空间问题——猫走迷津
2.1 问题解决的模式
信息加工观点
2.1 问题解决的模式
(4)现代认知派模式
基克等人,根据对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认为一般性的解决问题的策 略包括四个阶段。
2.2 问题解决的过程
2.2 问题解决的过程
河内塔问题
2.2 问题解决的过程
河内塔问题 1.有三根杆子A、B、C。
A杆上有五个碟子。 2.每次移动一个碟子,大
碟子不能移在小碟子上面。 3.把A杆上的五个碟子移
到C杆上需要多少步?
2.2 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执行计划或者尝试解答阶段
当表征某个问题并选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下一步就要执行计划、尝试解答。
教育心理学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PART 01 ·PART 02 ·PART 03 ·PART 04
问题与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
01
PART ONE
问题与问题解决
1.1 问题及其分类
问题的界定——什么是问题? • 概念:问题是指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事,但不能马
2.2 问题解决的过程
3.整体表征 对于许多问题,图形表征是更为有效的方法。 例如: “有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在一条直线上。从甲庄到丁庄的距离 是64000米,从乙庄到丙庄的距离是16000米。现有小明和张华两个人自甲、 丁两庄同时出发,相对而行,小明每小时走3000米,张华每小时走2OOO米。 当小明走到丙庄时,张华刚好走到乙庄。问他们各走了多少路?”这道题 对已学过相向而行相遇的问题的学生来说,构成了问题情境。
教育心理学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学习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学习与创造性](https://img.taocdn.com/s3/m/8d25e1d5bd64783e08122b81.png)
蜡烛问题:将蜡烛立在墙边,与木墙平行?
(五)原型启发和酝酿效应
• 所谓启发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实物叫原型。
• 原型之所以能起到启发作用,是因为原型与要解决的问
题之间有共同点或相似处。 • 在问题解决者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但又不过于紧张
的状态时,才最容易产生原型启发。
(三)实施认知操作 (四)评价解决结果
认知操作结束后,对选择的策略是否合适, 当前状态是否接近目标状态,问题是否已经 得到解决等做出评价。
问题:
有3个人一起下象棋,每人下了2盘,问总共下了 几盘棋?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有关的知识经验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策略和
技能。 例:一只熊从P点出发,向南走一里,然后转向东 走一里,再转向北走一里,便回到了它出发时的P 点。问这只熊是什么颜色?
第一节 问题和问题解决的实质
• 一、问题及其类型 • (一)问题的实质 问题就是“难题”或者“疑难”,是个人不能用已有 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感到疑难的情境。
• 问题的成分:
– 1)起始状态 – 3)障碍
2)目标状态
(二)问题的类型
1.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 初始状态、目标状态都是具体明确的。 没有明确的结构或解决途径。
四、教授解题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解题的核心在于不断地变换问题,连续简化问题, 将问题转化为最熟悉的基本问题加以解决。 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思维策略。 出声思维法-他人提问法-自我提问法
一、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 1、在宏观上督促学生博览群书,不断充实和深化 宏观的知识背景。
• 2、在微观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门 别类,促进知识结构的网络化和系统化。
教育心理学新编:第11章课后答案
![教育心理学新编:第11章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b99338551810a6f424868f.png)
第十一章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定1、解邸概念测蚩:是用数学方式对人的行为的描述。
测验:是通过i系列的科学程序(如编制题忖、施测和评分零)对学生某…方面的学习行为进行测虽"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
效度:测验效度指测虽的真实性、正确性,即该测強与所要测呈的I」标特征和符合程度。
信度: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性利可靠性的指标,是指测骰的前后一致性程度论文式测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点,择其较巫要者出儿个试题,让学生用论文的方式,自由地以书血形式解答问题。
标准测验:是一种大规模的、具冇统--标准的、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的、并对课差作了严格控制的测验。
秤商:农示儿鼠智力年龄9实你年龄Z间的关系,即智龄勺实际年龄之比。
怯场:心理学上把它看作i种情绪过丁•兴奋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控制和无法支配自己的状态;这也是i种兴奋过度,没有充分发挥力呈使成绩不理想的状态。
2、简述学习测虽和评定的主要功能"答:1)诊断功能。
2)反馈与鞭策功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借息、激发学主的学习动机°3)管理功能:编制分班和升留级的依据:职业指导的作用;教育科学研究的工具。
4)教育心理功能.3、教师应具备哪些测呆与评定的知识与能力答:1)理解与淸楚地表述教学和菅理日标,懂得怎样通过教学和竹理活动达到口标,全而了解测量与评定对教学及管理的意义:2)理解有效测站和评疋的条件,明确口己在編制、选择和使用测绘工具时所扮演的角色:3)能白行編制日常教学使用的测验,能适当地主持测验并有效地使用测验的结果,以为改进教学和管理之用,能选择适当的标准化测验:4)能编制、选择和使用非测验式的测验工具:5)能综合解栉测验的分数和非测验式测量结果,作出评定,明确备种测验的用途及限制;6)能根据评定的结果,改进口己的教学和育理工作。
4.简述评定的分类。
答:1〉配宜性评定、2)形成性评定、3)总结性评定(布鲁姆)。
高等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ppt课件
![高等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f79d2e90c69ec3d5bb7570.png)
4.1创造性的含义(132) 4.2创造性与智力、知识和人格的关系 4.2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 一(134-135) 4.3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方法 (136)
13
什么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主要特点 制约问题解决的内部因素;如何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136) 结合实践讨论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关系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
1.问题解决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教学生解决 问题——数学和物理问题、健康问题、社会 问题以及个人的适应性问题 ——加涅
2
1.1 问题概述 概念: 是一种情景,个体想做某件事情,但不 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3
问题的成分: ⑴给定:问题的起始状态,即一组已知的 有关问题条件的描述; ⑵目标:问题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⑶障碍
6
2.问题解决的方式
2.1试误与顿悟
7
2.2杜威的五步模式 1疑难:问题的知觉; 2诊断:明确问题; 3假设:收集资料,提出方案假设; 4检验与评价:评估方案,选出最佳; 5结论:总结学习。
8
2.3奥苏伯尔的观点 1呈现问题情境命题; 2明确问题的目标与已知条件; 3填补空隙; 4解答之后的检验
9
2.4信息加工论的观点
问题解决即是搜索问题空间
10
实现目标:行动力
人生目标
目标
(职业人才要求)
长期目标
差距 现实
(已具备的)
中期目标
短期目标
任务
可执行的任务
11
3.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算法式策略:对一个问题解决的所有 可能的途径都加以尝试。 (二)启发式:凭经验解决问题。 1手段-目的分析 2反推法 3爬山法 4计划法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教材精讲-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教材精讲-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e8524efcf84b9d529ea7a47.png)
第十一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视频讲解]人类的文明史,从火的发明到宇宙飞船上天,就是一部问题解决史。
问题解决是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
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高级的问题解决活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加涅(Gagne,1977)认为“教育课程的重要的最终目标就是教学生解决问题——数学和物理问题、健康问题、社会问题以及个人适应性问题。
”一、问题及其分类1.问题的定义(1)美国纽厄尔和西蒙(Newell &Simon)认为问题(problem)是指: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完成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事实上,当遇到不可能直接完成的事时,就有了问题。
(2)每一个问题都必然包含三种成分:①给定信息,指有关问题初始状态的一系列描述;②目标,指有关问题结果状态的描述;③障碍,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亟待解决的因素。
2.问题的分类(1)结构良好和结构不良问题“从北京出发乘火车到香港,最好的路线应该怎么走?”;“求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都是结构良好问题,因为学生可以根据给定信息和目标,选择明确的解决方案来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
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指它没有明确的结构或解决途径。
例如,“修电脑”,其初始状态不明确,要先检查电脑的故障出在哪儿;“用Photoshop做一朵漂亮的玫瑰花”,其目标状态不明确,什么样的玫瑰花才算“漂亮”;让学生考查当地城市的污染状况并写出一篇论文,其初始状态、目标状态、甚至问题解决方案都不明确。
结构良好与不良问题的比较(2)常规问题和真实性问题按照问题的领域范围:常规性问题:学生在学校中大量遇到的问题。
例如“有人买来5根2米长的木头,他能锯出几个1米长的木头?”真实性问题(authentic problem):例如与上面的常规问题相对应的真实性问题为“有人买来4根2米5长的木头,他能锯出几个1米长的木头?”研究者发现学生能很好地答出常规的问题,但是对于真实性问题却只有17%的人给出正确的答案。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11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11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206dcc7d7f1922791788e81e.png)
第11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一、选择题1.下列任务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运用公式S=πR2计算R为15cm的圆的面积B.系鞋带C.写创造性思维的论文D.打电话【答案】C【解析】问题解决一般是指形成一个新的答案,超越过去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而产生的一个解决方案。
A项只是将已有的定理直接运用于新的情境,不构成问题。
B项和D项不是新的问题。
2.熟悉了杯子是喝水用的,却看不到杯子反过来,可以作为烛台属于()。
A.定势B.功能固着C.缺乏生活经验D.粗心大意【答案】B【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制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如果初次看到的用途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用途。
3.下列关于专家和新手差异表述得不正确的是()。
A.专家有庞大的知识系统B.专家是超级的再认者C.新手从末到头解决问题D.根据新象棋手的特点发明了象棋的电脑系统——深蓝【答案】D【解析】在某一领域,专家拥有大量的知识、事实、概念和程序的储备。
专家从头到尾地解决问题,是一种再认的过程;新手先明确目的,从尾到头地解决问题。
象棋的电脑系统——深蓝是根据象棋专家的特点发明的,而不是新象棋手的特点。
4.思考和讨论时,首先尽量联系出所有可能想出的方法,最后才集中加以评判,这种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被称为()。
A.脑激励法B.分合法C.自由联想技术D.创造性思维法【答案】A【解析】脑激励法的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了为止。
5.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观念的数量,表示的是创造性的什么特征?()A.独创性B.变通性C.流畅性D.新颖性【答案】C【解析】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特征。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摈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开创不同方向的那种能力。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那种能力,此外还有重新定义或按新的方式对我们的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和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和创造性](https://img.taocdn.com/s3/m/acb46a6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7.png)
1.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
学生在学校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是结构 良好的问题(well-structured problem), 即那些有明确解决方法的问题。
可以选择一个定义良好的途径来达到解 决问题的目的。
与结构良好的问题相对的就是结构 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 即那些没有明确解决方法的问题。
一个更为完善的定义(Duncker,1945)
一个问题产生于一个活着的人,他有 一个目标,但又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这 个目标之时,每当他不能通过简单的行动 从一种情境达到另一个需要的情境时,就 要求助于思考……。这种思考的任务是设 计某种行动,这种行动能使其从当前的情 境达到需要的情境。
2.问题解决
结构不良是指,这类问题没有明确 的解决途径。
研究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研究是一个结构不良问题,而不是一 个结构良好的问题。
教师应当学会判断什么样的问题是结 构良好的,什么样的问题是结构不良的。
2.定义明确的问题 和定义不明确的问题
问题本身提供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 全部信息,这样的问题就是“定义明确” (well-defined problem)的问题。
目标中隐含着清楚的判断标准。
例如:象棋
目标状态或初始状态或两者有时只有 部分论述,这种缺乏某种成分的问题被认 为是定义不明确的问题(ill-defined problem )。
我们在世界上面对的大部分是定义不 明确的问题。
例如:什么是一个人的成功?
一般地讲,如果初始状态是模糊的或 不具体的,或目标状态不清楚,或要求从 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操作是不清楚的, 这个问题就是定义不明确的问题。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必须关注问题解 决的每一个步骤。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力](https://img.taocdn.com/s3/m/7785566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2.png)
预测与推断
鼓励学生预测问题的可能 结果,并推断出可能的原 因和解决方案。
培养问题分析能力
信息整理
教导学生如何整理和分析 问题相关的信息,从中提 取关键要素和关系。
逻辑推理
训练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方 法,如演绎推理、归纳推 理等,对问题进行深入分 析。
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 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不盲目接受现有观点。
培养问题解决策略
启发式策略
教授学生使用启发式策略,如分治策 略、逆向思维等,来寻找问题的解决 方案。
创新性思维
实践应用
通过实际问题和案例,让学生将所学 问题解决策略应用于实践中,提高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性思维,提出独特 的解决方案,不受传统思维限制。
04 创造力在教育中的应用
创新教育理念
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 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集 体讨论、交流,激发彼此的灵感
和创意,共同解决问题。
探究式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 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识,培养其
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创新教育评价
过程评价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特性,给予积 极的反馈和指导。
培养创造力的方法与策略
提供宽松的环境
创造一个鼓励自由思考、开放交流和 自主探索的环境,有助于激发个体的 创造力。
培养发散性思维
通过训练个体的发散性思维,鼓励他 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提高 创造力。
激发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鼓励个体对未知领域保持好奇心,积 极探究和尝试新事物,有助于培养创 造力。
教育心理学之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之问题解决与创造性](https://img.taocdn.com/s3/m/c93e389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4.png)
教育心理学之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
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问题的难度要适当;
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
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对问题归类的习惯;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指导学生善于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创造性的培养:
培养创造性认知能力
培养创造性的知识基础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保护好奇心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创设有利的社会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
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交给教师必要的创造技法和思维策略
为教师提供明确的关于创造性的操作定义、评价标准和教学策略。
湖南师大教科院学前教育《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湖南师大教科院学前教育《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https://img.taocdn.com/s3/m/6388c9f0941ea76e58fa047c.png)
5.问题解决模式:数学思维
(一)专家与新手
1.专家知识:有效的问题解决以某个领域的知识储存为基础。 庞大的知识储备: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独特的知识组织方式:快速表征问题、大量的条件产生 式(什么条件下采取什么行动的知识) 2.新手的误区:错误的直觉观念
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 1.中间过程:新手注意程度高; 2.问题解决方式:新手先明确目的,专家先收集信息; 3.解决问题策略:新手以来正确的方程式,专家利用直觉(生活经验)。
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
4.评价结果阶段
(一)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四个步骤:
1.识别有效信息:找出相关信息,忽略无关细节 2.理解信息意义:表征问题的第一步——问题的语言理解 (理解问题中每个句子的含义) 3.整体表征问题:集中问题的所有句子达成对整个问题的准 确理解
4.问题归类:问题归类-图式激活(顿悟)-形成解决方案
(1)手段目的分析法:将目标划分成许多子目标,讲问题划分成许多 子问题后,寻找解决每个子问题的手段。
(2)逆向反推法:从目标开始,退回到未解决的最初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3)爬山法:设立一个目标,然后选取与起始点邻近的未被访问的任 一节点,向目标方向,逐步逼近。
(4)类比推理:面对问题情境时,先寻求与此相似的情境的解答。
创造力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个体产生新异的和适合的 思想和产品的能力。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不同的心理学理论有不同的 观点。 联想主义:新奇联结; 格式塔心理学:重新组织问题,形成新的完形; 精神分析理论:潜意识与冲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个性品质
吉尔福德:发散思维与转换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华莱斯把创造性思维过程划分为四个阶 段:准备、沉思、灵感与验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章节题库(第11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章节题库(第11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692ccbb859eef8c75fbfb3f1.png)
第11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一、选择题1.下面各项中不属于“问题解决”特点的是()。
A.问题解决是思维过程B.问题解决是学习过程C.问题解决是回忆过程D.问题解决是探究过程【答案】C2.下面各项不属于问题解决过程中使用的启发式策略的是()。
A.手段——目的分析法B.爬山法C.算法D.逆向搜索法【答案】C3.下面不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的是()。
A.流畅性B.适应性C.灵活性D.独创性【答案】B4.把某一学科的方法、理论运用到另一学科,这种培养创造性的方法叫做()。
A.类比模拟法B.设问探究法C.移植法D.列举法【答案】C5.创造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A.独创性、流畅性、新颖性B.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C.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D.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答案】B6.属于“问题解决”的选项是()。
A.记起童年的故事B.跑步锻炼身体C.用一个词来造句D.荡秋千【答案】C7.不属于创造性人才特征的是()。
A.无偏见性B.不能容忍模糊不明的事物C.独立性D.容忍错误【答案】B8.不属于问题解决特点的是()。
A.问题解决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B.问题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新问题C.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过程,它将已掌握的概念、原理根据当前问题的要求进行重新转换或组合D.问题解决是形成解决问题的原理或规则,并成为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问题解决是更为高级的一种学习形式【答案】D9.斯腾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不包括()。
A.实践性智能B.创造性智能C.分析性智能D.运动性智能【答案】D二、概念题1.问题空间答:问题空间是解题者对问题客观陈述的理解,也就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
它是由问题解决者利用问题所包含的信息和已储存的信息主动地构成的。
问题空间是由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和一些算子构成。
问题解决过程中,问题分为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目的状态。
问题解决就是从初始状态出发,搜寻适当的道路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制定计划,选择适当策略,寻求解答阶段。
• 可能存在两种一般的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启发 式包括:手段目的分析法、逆向反推法、爬山法和 类比思维。
3、应用策略,执行计划,尝试解答阶段。
2、问题的分类
(1)按照组织程度可划分为结构良好和结构 不良问题。▲
• 结构良好问题:具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 标状态以及解决方法的问题。
• 结构不良问题:具有不明确的目标、条件 和解答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P333)▲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
原型启发
• 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 径和方法。
• 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四、教学实际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P351
• 鼓励质疑 • 设置难度适当的问题 • 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 • 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 辅导学生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 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
(四)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1、营造鼓励创造的环境。 2、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3、培育创造意识,激发创造动机。 4、开发创造性课程,教给创造技法。 5、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6、塑造创造性人格。
(三)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1、脑激励法:又译头脑风暴法,其核心思想是把产 生想法和评价想法区分开来。其原则是尽可能地 产生想法,不管这个想法初看起来是如何片面。
• 基本做法: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快速 联想,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答案是否 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只有当所有可能的建议 都提完,才开始对这些想法进行评价、讨论和批 评,从而产生一个创造性的答案。
反应定势
• 指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 备状态影响着问题解决的倾向性。
• 卢钦斯的量水试验。
酝酿效应
• 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而又百思不得其解 的时候,把问题暂时搁置下来去做别的事情,过 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解决,常常可以很快找到 有效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酝酿效应。
• 酝酿效应实际上是产生了顿悟,使人们打破了先 前不恰当的思路,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从 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 与创造性
一、问题及其问题解决
(一)问题的含义与分类 1、问题就是给定信息与要实现的目标之间有
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包含三种 成分:
– 给定信息:有关问题初始状态的一系列描述。 – 目标:有关问题结果状态的描述。 – 障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亟待
解决的因素。
3、自由联想技术
• 即教师提供一个刺激,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自由 反应。
• 学生可以通过已学过的知识,从已有的经验出发 运用联想技巧,去寻找并建立事物间新奇而又富 有意义的连接关系。教师对于学生所提出的看法 或意见,不予建议或批评,完全让学生依据自己 的方式,自由提出各种不同的想法及观念。当学 生提出独特的、少有的构想时。教师则进行鼓励。
2、分合法
• 是戈登于1961年提出的一套团体问题解决的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把原本不相同、不相关的元素加以 整合,即“使熟悉的事物变得新奇”和“使新奇 的事物变得熟悉”。
• 戈登的分合法主要是运用类比和隐喻的技术来帮 助学生分析问题,形成不同的观点。
• 四种类比的方法:狂想类比、直接类比、拟人类 比和符号类比。
• 灵活性:是指摒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开创不 同方向的那种思维能力。
• 独创性:是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那 种能力。此外还有重新定义或按新的方式对我们 的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
(二)智力等其他因素与创造性的关系
• 创造性似乎需要中等以上的智力 • 脑科学研究表明:右半球与创造性有关 • 思维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 • 创造性也受到动机和个性等因素的影响 • 创造性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五、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的基本概念▲
• 创造性也叫创造力,它不是单一的能力, 而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多种能力的综 合。
•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流畅性、灵活性和独 创性。
• 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 吉尔福特把思维流畅性分为四种形式:用词的流 畅性、联想的流畅性、表达的流畅性和观念的流 畅性。
4、评价反思阶段。
• 就是寻找能够证实或证伪这种解答的证据,对解答 进行核查有关的知识经验 2、个体的智力与动机 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4、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功能固着
• 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邓克尔提出,是指一个 人看到某个制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 很难看出它的其它新用途的心理特点。如 果初次看到的制品的用途越重要,也就越 难看出它的其它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