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木头》教学案例共7页文档
四年级下科学课件(A)-木材_青岛版

1
要探究的问题:
1.木头的纹理 2.能不能燃烧 3.木头的软硬 4.在水中的沉浮 5.木头的轻重 6.能不能导电 7.木头的传热性
2
温馨提示:
1.做好研究计划; 2.实验中要注意安全; 3.做好实验记录。
3
木材的用途
做 家 具
工 艺 品 雕 刻
4
建房屋 造桥
5
资料卡
天然材料:如棉花、木材、竹子、 煤、石油等非人工合 成的材料。
人工材料:如塑料、人造革、人 造纤维等人工合成的 材料。6 Nhomakorabea7
8
小小辩论会 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利是弊?
9
拿起它你已经吃掉森林
当你使用它时,许多 生命正徘徊在生死边缘
10
课外拓展 小调查:一天中,一个中等规模的饭店
共用掉多少一次性筷子?一年 会用掉多少木材?调查后写出 调查报告。
11
木材教案

铺铁轨当枕木
装饰材料
办公用品(桌子,椅子)
娱乐产品(棋子,滑梯)、
学习用品(铅笔、纸制品)
资料卡:
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竹子、煤、 石油等非人工合成的材料。
人造材料:塑料、人造革、玻璃、人造 纤维等人工合成的材料。
一棵树从幼苗长大成材需要的时间
杨树 柳树 松树 紫檀木 3—5年 8—10年 12—15年 25年以上
木材的特点
• 二、木材能否燃烧
木材的特点
• 三、木材在水中的沉浮
“木头沉底”。在长白山,至少有四五种木头可以沉入水底。 在长 白山顶部海拔一千七百米左右,生长着一种岳桦树,当地人称为 “铁树”或“高山桦”。
木材的特点
• 四、木材能否导电 木材的导电性能较小,特别是干木材或 经过特殊处理的木材,更是良好的 绝缘材料。因此,交通、电器等工业部门, 多用木材做电柱、电盒、电箱、变 压器中的隔板和电器工具的柄等等。 但是,它并不是绝对不能导电的。譬如 木材里有了水分,它的导电性能就会增加。
一次性筷子的相关材料
同学们:看了下面的资料,你还用一次性筷子吗?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 但他们却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我国 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产业每年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 150万立方米, 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 有关专家也告诉我们,一棵10年生的大树也就能生产4000 双筷子。像济南这样的城市,一年所用卫生筷将超过一亿双, 也就是说,我们每年“吃”掉的树木超过2.5万棵。而在全国, 目前有近千家筷子生产企业,年产筷子3000万箱(一箱500双), 每年消耗的林木资源500万立方米,折合森林面积1500万平方 米,每天被“吃”掉的森林超过4万平方米。
《木头的用途(家具、玩具等)》教学设计

《木头的用途(家具、玩具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够了解木头在家具、玩具等方面的常见用途。
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木质家具和玩具,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实物、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探索木头用途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对木头这种材料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品的观察兴趣,培养幼儿珍惜和爱护木质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木头在家具和玩具制作方面的主要用途,并能举例说明。
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活动,感受木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用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幼儿解释木头为什么适合制作家具和玩具,如木头的质地、加工性能等。
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方式,让幼儿直观地看到木头在家具和玩具中的应用。
讨论教学法:组织幼儿讨论木头的用途和自己的发现。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使用木质家具和玩具的过程,加深对其用途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木头,知道它有很多有趣的特性。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看看木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神奇的用处呢?”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好奇心。
(二)木头在家具中的用途(10分钟)图片展示和实物观察:教师通过投影仪或者图片展示一些常见的木质家具,如床、桌子、椅子、衣柜等,同时在教室里准备一些小型的木质家具模型或实物。
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漂亮又实用的家具,很多都是用木头做的呢!木头很坚固,可以承受重量,所以我们可以在桌子上放很多东西,坐在椅子上也很安全。
而且木头摸起来很舒服,让我们感觉很温暖。
就像我们家里的床,用木头做的床可以让我们睡得很安稳哦!”引导幼儿观察木质家具的外观和特点,提问:“你们看看这些家具,它们的颜色怎么样?木头的纹理有没有露出来呢?这些家具是怎么使用木头的呢?”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如“桌子的木头有花纹,很漂亮”“椅子有四条木头腿,很结实”。
《木 材》教学案例

《木材》教学案例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1、能针对探究木材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在探究木材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意识到不合理使用木材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了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准备:学生:各种木材,如:杉木、柳木、梧桐木、枣木、酸枝木、槐木、榆木、杨木等。
教师:酒精灯、水槽、电池、电池盒、导线、小灯泡、镊子、火柴、放大镜、小刀等、植物年轮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让你们准备的各种木材,比一比那个小组的种类多?各小组汇报木材名称及种类。
师:谁猜一猜老师让你们准备这些木材干什么用?生说,师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准备各种木材,使学生对木材有所熟悉,并能对其特点有所了解。
)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师:关于木材,你想研究哪些问题?生1:我们想研究木材的特点。
生2:我们想知道木材能不能燃烧。
生3:……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真了不起!(教师梳理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此处的答案具有较大的开发性,教师要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表扬,并激励其他同学向这些勇于发表看法的同学学习,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2、猜想与假设:师:你认为木材有哪些特点?生1:木材很轻。
师:你这样猜的根据是什么?生:因为木材能浮在水上。
生2:木材能燃烧。
因为我家用它来烧火。
生3……(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对木材的特点进行猜想与假设,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3、制定方案:师:刚刚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猜测,那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研究木材的特点?生:讨论并汇报。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我们来认识一下。
师:请组内商量,选择你们感兴趣的问题来研究。
小学科学《木材》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木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木头是天然材料,了解木头的性能及用途。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木头特点的观察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意识到不合理的使用木材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木头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难点:木头的性能及用途。
三、教学准备不同的木材、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电流计。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手中的木材,同学们,看今天老师把谁带到课堂上来了?木材。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木材。
板书课题:《木材》(二)木材有什么特点提到木头你会想到什么呢?大树、家具、可以燃烧取暖、做玩具、古时候还用来做木桶和马车、纸张……出示图片展示:大树、家具、木桥、木房子、木质工艺品。
木头在我们生活中极其常见,说说你见过什么木头呢?杨木、松木、梧桐木、椿木和榆木……说说你见过的木头有什么特点?木头有红色的、有褐色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木头有香味,有的没香味……同学们说的都很对,木头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在实验中,我们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实验注意事项:1.小组内要配合好,分工合作。
2.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3.选好实验材料和工具。
4.制定好实验方案。
5.注意安全。
学生开始探究实验。
1.木头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将杨木、柳木、枣木、榆木、桐木、樟木、槐木、红檀木、酸枝木、紫檀木鸡翅木放入水中。
实验猜想:所有木头都浮在水中。
实验结果:杨木、柳木、枣木、榆木、桐木、樟木、槐木浮在水中。
红檀木、酸枝木、紫檀木鸡翅木沉入水底。
因为木头在水中易浮,所以我们通常用木头做为船只材料。
教师播放视频:《郑和下西洋》2.观察实验:木头有年轮观察实验:木头有年轮,年轮有的疏有的密,年轮能辨别方向,疏的一面指南,密的一面指北。
小学科学_14.木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4《木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了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
(2)能针对探究木材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
(3)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能力目标:(4)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3.情感目标:(5)在探究木材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
(6)意识到不合理使用木材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探究木材的特点实验方案的设计,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了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
三.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木才的资料或图片。
2. 制作课件。
3.准备实验器材:常见木头若干如:杨木、柳木、榆木、梧桐木、槐木等;酒精灯;火柴;放大镜;锤子;小刀;水槽;电池;导线;小灯泡等。
四.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1.欣赏视频,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森林的早晨》,让学生欣赏。
然后引导学生:今天所研究的内容与欣赏的视频有关,然后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题。
【目的是通过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课堂上来,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2.合作探究,木材的特点本环节的探究流程是: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定实验方案→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得出结论。
(1)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同学们,你想研究木材哪些方面的问题?在肯定学生大胆提出有关问题的基础上,出示本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投影)【目的是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习惯。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说的就是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2)进行猜想与假设。
教师引导:在研究之前先请同学们猜一猜它们是怎样的?学生猜测。
【通过引导学生猜测木材的特点是怎样的来培养学生的猜想习惯。
猜想是进行科学探究必备的一项能力,不仅能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促进学生形成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猜想习惯。
青岛版小学科学《木头》教学案例

青岛版小学科学《木头》教学案例一、猜想的预设与问题的提出,明确探究的目标片段一:1、师:观察你前面的材料,有什么?(生:木头)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木头,咱们来聊聊木头,对木头你了解多少?你还想知道木头的哪些知识?(1)生:我想知道木头在水里是浮还是沉?师: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2)生:我想知道木头是否导电师:你觉得木头能导电吗?生:不导电,导电---(3)生:我想知道木头年轮是怎么一回事?生:所有的年轮都代表它的年龄吗?(4)生:我还想知道木头颜色为什么不一样?生:为什么有的软有的硬?还有能否燃烧?还有气味-----(5)生:我还想知道木头的种类?我想知道它的用途有多大?……(学生们畅所欲言,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兴致高涨,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归类板书到黑板上)2、师: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科学源于疑问,有疑问就要积极去探索。
老师今天为小科学家准备了几个实验室,请看--------- ,你最想研究哪个问题,就你到相应的实验室去。
(生各自去自己要去的实验室)3、师:请大家坐好!咱们每个实验室要选出一位负责人,先讨你们打算有什么方法去研究?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生:我认为小组内要分好工,配合好。
生:要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
生:要选好实验材料和工具。
生:还要制定好实验方案。
生:要注意安全。
……教学意图:木头是从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东西,教师熟悉的东西入手,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提出了许多开放性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方案的制定与实验的操作,验证探究的问题片段二:1、师:同学们,来说说你们的方案(1)浮沉:生:做实验。
还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师:这种方法简便易行。
(2)导电:生:我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把木头放到这个电路中看灯泡是不是亮----)师:这个方法既简单又有效。
老师这儿有一样仪器,他会帮助你的。
小学木工教案

小学木工教案教学目标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了解木材的种类及用途。
了解木材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家里有哪些家具吗?都是使用什么材料做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木材。
探究新知1、认识木头的特点小组讨论交流:木材有哪些特点呢?师点拨:有沉浮,轻的浮,重的沉;木头上有一圈一圈的年轮;干木头不导电;木头有软硬程度;木头的花纹也不一样;??2、木材是天然材料;木材的用途木头是天然材料,在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节约木材。
请同学们讨论交流,谈谈木材在国民经济中有什么意义?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代表木材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3、师介绍木材的种类及应用:①.红松:材质轻软,强度适中,干燥性好,耐水、耐腐,加工、涂饰、着色胶结性好。
②.白松:材质轻软,富有弹性,结构细致均匀,干燥性好,耐水、耐腐,加工、涂饰、着色胶结性好。
白松比红松强度高。
③.桦木:材质略重硬,结构细,强度大,加工性、涂饰、胶合性好。
④.樟木:重量适中,结构细,有香气,干燥时不易变形,加工、涂饰、胶合性较好。
⑤.紫檀:材质坚硬,纹理余,结构粗,耐久性强,有光泽,切削面光滑。
⑥.人造板,常用的有三合板、五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空心板等。
因各种人造板的组合结构不同,可克服木材的胀缩、翘曲、开裂等缺点,故在家具中使用,具有很多的优越性课堂小结:木头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天然材料,而且在其它地方用途很广。
第二课时:认识木工工具教学目标认识一些常用的木工加工工具;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①展示一些精美的木制建筑和物品②:神奇的鲁班锁传说春秋时代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儿子忙碌了一夜,终于拆开了.这种玩具后人就称作鲁班锁.其实这只是一种传说.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所以,孔明锁亦称鲁班锁、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
二、木工工具介绍这环节主要是介绍一些常用的木工工具,用对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识别。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来之不易的木材》教案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来之不易的木材》教案设计背景介绍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为《来之不易的木材》,旨在让小学生了解木材的来源、重要性以及保护木材资源的意义。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了解木材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掌握常见木材的特点和用途;- 培养对木材资源保护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活动一:木材的来源和制作过程1. 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介绍,让学生了解木材的来源,如森林、树木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木材的制作过程,包括原木采伐、运输、加工等环节。
活动二:认识常见的木材1. 分小组给学生发放不同种类的木材样本,并让他们观察和比较木材的颜色、纹理等特点。
2. 引导学生讨论木材的用途,如家具制作、建筑材料等。
活动三:保护木材资源1. 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木材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提高他们对木材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活动四:实践操作体验1. 分小组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木制手工品,如书签、小饰品等。
2. 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正确使用工具,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安全意识。
教学评价与反馈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认可;2. 通过小组展示和学生口头反馈,了解他们对木材研究的理解和体验;3. 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和总结,以便今后的活动改进和调整。
教学延伸1. 建议学生进一步了解本地森林资源和木材产业的情况,以及相关的环保政策;2. 组织考察活动,参观木材加工厂、林业博物馆等,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使用木材资源,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
参考资料- 木材的来源和用途知识文献;- 木材制作过程的图片和视频材料;- 木材样本和学生制作的木制手工品。
以上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来之不易的木材》教案设计。
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木材及其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木材(教案)

小学科学木材(教案)标题:小学科学木材(教案)引言:科学木材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木材的特性和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促进他们对自然界的探索和了解。
本文旨在为小学科学课程设计一份全面、系统的教案,以提高学生对木材的认识和理解。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木材的来源、制作和分类;2. 掌握木材的性质和特性;3. 了解木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木材的来源和制作过程a) 木材的来源:自然界中的树木,如松树、柏树等;b) 木材的制作过程:伐木、锯木、干燥等。
2. 木材的分类和性质a) 木材的分类:硬木、软木和人造板材等;b) 木材的性质:颜色、纹理、密度、硬度等。
3. 木材的应用a) 木材在建筑中的应用:房屋建筑、梁柱、地板等;b) 木材在家具制造中的应用:桌椅、柜子、床等;c) 木材在工业中的应用:造纸、制作纸板、包装材料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木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对木材的来源进行思考和讨论。
2. 探究活动:木材的制作过程a) 室内实验:通过观察视频和实物模型展示伐木和锯木过程,让学生理解木材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b) 野外实践:带学生到附近的森林或木材加工厂参观,让他们亲身了解伐木和锯木的过程。
3. 知识讲解:木材的分类和性质a) 给学生讲解不同种类的木材,包括硬木、软木和人造板材的特点和区别。
b) 进行实物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木材的颜色、纹理、密度和硬度等性质。
4. 拓展活动:木材的应用a) 分小组让学生就木材的应用领域展开讨论和调研,例如建筑、家具制造、工业等方面。
b) 学生可以设计小海报或手工制作展示板,展示木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5. 总结归纳: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所学内容,归纳木材的来源、制作过程、分类、性质和应用。
6. 评价反馈: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作业布置,检查学生对于木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木头 四年级科学教案

《木头》教学设计山东省科学优质课二等奖教学目标1.知道木头是天然材料,了解木头的用途。
2.能针对探究木头的特点设计对比性探究实验的方案,并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形成保护木材资源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把谁带到课堂上来了生:木头。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木头。
(板书木头)二、探究木头的特点1.课上交流师:提到木头你会想些什么?生:想到大树。
师:对,木头来源于树木。
生:想到家里的家具。
生:木头可以燃烧用来作燃料取暖。
生:想到木头可以做玩具。
生:古时候人们还可以用木头做木桶和马车。
师:是的木头在生活中用途非常广。
生:想到我们用的纸张。
师:现在有的纸张是用木浆做的。
……师:木头在我们生活中极其常见。
说说你见过什么木头呢?生:我见过杨木、松木、梧桐木等。
生:我见过椿木和榆木。
……师:能说说你见过的木头有什么特点吗?生:我见过木头的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黄色,还有的是褐色的。
生:有些木头的摸上去很光滑,有的很粗糙。
生:有的木头有香味,有的没有。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旨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木头的种类,了解木头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把他们原来认识到的木头的特点在班内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木头的特点活动的开展。
2.提出探究问题出示:几种木头做成的物体图片:木纹、木船、圆木、火柴、枕木。
师:根据这些图片你会想到木头的什么特点?生:木头都有好看的木纹。
(板书:木纹?)生:我想到木头不怕水,还想到木头能漂在水面上。
(板书:不怕水?浮在水上?)生:我想到木头不会传电。
(板书:不导电?)生:我认为木头很容易点燃。
(板书:易燃烧?)生:是不是做枕木的木头很特殊?师:说说哪里特殊?生:它是不是象石头一样很硬。
(板书:硬度大小?)师:老师板书的这些都打上了问号,这是为什么?生:老师是不是不相信?生;老师是想让我们研究这些问题。
小学木工教案

篇一:木工教案第一课时:认识木材教学目标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了解木材的种类及用途。
了解木材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家里有哪些家具吗?都是使用什么材料做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木材。
(二)探究新知1、认识木头的特点小组讨论交流:木材有哪些特点呢?师点拨:有沉浮,轻的浮,重的沉;木头上有一圈一圈的年轮;干木头不导电;木头有软硬程度;木头的花纹也不一样;??2、木材是天然材料;木材的用途木头是天然材料,在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节约木材。
请同学们讨论交流,谈谈木材在国民经济中有什么意义?(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代表木材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3、师介绍木材的种类及应用:①.红松:材质轻软,强度适中,干燥性好,耐水、耐腐,加工、涂饰、着色胶结性好。
②.白松:材质轻软,富有弹性,结构细致均匀,干燥性好,耐水、耐腐,加工、涂饰、着色胶结性好。
白松比红松强度高。
③.桦木:材质略重硬,结构细,强度大,加工性、涂饰、胶合性好。
④.樟木:重量适中,结构细,有香气,干燥时不易变形,加工、涂饰、胶合性较好。
⑤.紫檀(红木):材质坚硬,纹理余,结构粗,耐久性强,有光泽,切削面光滑。
⑥.人造板,常用的有三合板、五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空心板等。
因各种人造板的组合结构不同,可克服木材的胀缩、翘曲、开裂等缺点,故在家具中使用,具有很多的优越性(三)课堂小结:木头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天然材料,而且在其它地方用途很广。
第二课时:认识木工工具教学目标认识一些常用的木工加工工具;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①展示一些精美的木制建筑和物品(土木建筑、家私、礼盒等)②【演示实验】:神奇的鲁班锁传说春秋时代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儿子忙碌了一夜,终于拆开了.这种玩具后人就称作鲁班锁.其实这只是一种传说.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sǔn)卯(mǎo)结构.所以,孔明锁亦称鲁班锁、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木头》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青岛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10课)设计思路:本课内容以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和拓展活动四个板块的形式呈现,充分体现了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理念。
活动准备列举的实验材料:酒精灯、放大镜、小刀、电池、导线、水槽等,主要让学生课前准备。
活动过程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本着“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力主使探究活动更具自主性、开放性和科学性的原则设计。
在上课伊始让学生从身边常见的事物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然后让研究兴趣相同的同学自由组合在一起,共同研究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想怎样研究就怎样研究。
这样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引导作用并有利于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进行探究;另一方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
同一内容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既可以做实验,也可以查阅资料等,让学生开阔思路,给学生的探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加强了对探究方案和探究方法的指导,做到有“放”有“扶”和“扶”“放”结合。
为了让学生按照他们的想法来研究,还为学生准备了足够多的实验器材、图书资料和相应的网站信息,便于他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研究。
为了解决水、湿木头导电差、不易观察的难点,还引入了电流计。
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后,让学生尽情汇报自己的研究所得,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条理的叙述和总结,以获得必要的知识。
结合木材的应用,适时向学生进行合理使用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情感教育。
在课临结束时,引导学生将本课的研究向深处进一步拓展,以延伸到更广阔的课外活动中去。
教学目标:1、能针对探究木头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在探究木头特点的观察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意识到不合理的使用木材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知道木头是天然材料,了解木头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材料及准备:1、各种木头,如:杨木、柳木、枣木、榆木、桐木、樟木、槐木、红檀木、酸枝木、紫檀木、鸡翅木、江南香木等。
2、仪器:酒精灯、火柴、放大镜、电池、小电珠、导线若干、小刀等。
3、各类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知识》、《百科知识全书》、《植物之谜》等。
4、网站信息:木头的有关知识(可以自制网页,如:把木头的用途、成长过程、人类对木头的利用与毁坏、我国的林场资源、木头的种类等制成简单的网页信息)。
(学生所需仪器、书籍资料都放在一边,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自行选取。
)教学过程:一、从学生身边常见事物引出探究的主题师: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家里有哪些家具吗?生:有桌子、椅子、书橱。
生:沙发、床、柜子。
生:写字台。
生:餐桌。
师:哎呀,这么多啊!那你们知道这些家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生:木头。
师:对,是木头。
你们研究过木头吗?生:没有。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木头,好吗?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要研究的内容,设计研究方案师:如果我们要研究木头,你想研究什么呢?生:我想研究木头的年龄。
生:我想研究木头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生:我想知道木头能导电吗?生:木头的气味有什么不同?生:木头是什么形状的?生:木头有什么用?(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师: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咱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从中选择你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小组内研究兴趣相同的同学可以合作,共同研究你们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认为这样可以吗?生:可以!师:如果我们现在就开始研究,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办?还需要注意哪些?生:我认为小组内要分好工,配合好。
生:要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
生:要选好实验材料和工具。
生:还要制定好实验方案。
生:要注意安全。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问题!那么要研究这些问题,我们该采用哪些研究方法?生:做实验。
生:查阅书籍,还可以上网。
生:问问老师和同学。
师:说得真好!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然后制定好方案,按照方案进行探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如果需要某些材料、工具、书籍资料可到前面来取,需要上网查阅相关信息可到老师的微机上来查询,当然,你也可以询问老师或同学。
都听清楚了吗?生:听清楚了。
师:为了帮助同学们作好实验记录,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记录表。
你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一边研究,一边记录。
能做到吗?生:能。
师:好,现在,请各小组选择要研究的问题,分好工,制定好方案,开始探究!三、学生开始探究实验,并学会在探究中分工合作、观察、记录。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有一小组学生把木头接入电路,检验干木头是否导电。
他们还想到把木头浸湿,继续检验湿木头是否导电,并用画图的方式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一小组学生想探究木头有什么用途。
他们一边询问同学一边做记录,并上网查询有关木头用途的知识。
)(一学生对木头的年轮发生了兴趣。
他一边用放大镜观察木头的年轮,一边从课外书籍上查阅着什么。
)(有一小组的学生把木头放入水中,他们发现有些木头沉入水底,惊奇的议论着什么。
)(有个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新问题,他用指甲在木头上划着什么……)四、交流与表达师:都研究好了吗?师:现在请每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
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并做好记录,若有不同意见可以站起来补充。
生:我研究的问题是“木头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通过实验,我发现杨木、柳木、枣木、榆木、桐木、樟木、槐木、江南香木都浮在水面上,而红檀木、酸枝木、紫檀木、鸡翅木沉到了水底。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实验前你是怎么想的?生:我原来认为所有的木头都浮在水面上的。
师:结果呢?生:结果发现木头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师:看来仅靠猜想是不行的,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生:我还发现木头上有一圈一圈的年轮,数一数年轮有几圈,就知道木头有几岁。
生:我从《百科全书》上还查到有些树木一年长好几圈呢,那样,年轮就不等于年龄了。
师:说得好!查阅书籍资料确实是获得知识的好方法。
生:我还发现年轮有的疏有的密,我认为根据年轮能辨别方向,疏的一面指南,密的一面指北。
师:你的知识可真丰富!生:老师,我还在网上查到了很多年轮的图片呢。
师:是吗?太好了!能给大家展示一下吗?(学生到微机前面,展示有关年轮的图片和资料。
并一边展示,一边介绍。
)师:还有什么新发现?生:我研究的问题是木头是否导电。
我先把干木头接入电路中,发现所有的干木头都不容易导电;可是我把湿木头接入电路后发现小电珠也不亮,湿木头也不导电呢!师:是吗?有不同意见吗?生:不对,湿木头导电!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从课外书中看到过。
师:那湿木头到底导不导电呢?想不想知道?生:想。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非常灵敏的仪器,它能检测出非常微弱的电流。
(出示电流计)当有电流通过时,它的指针会发生偏转。
我们就用它来检验湿木头是否导电。
(演示:分别把两段长短、粗细相同的干、湿木头接入电路,检验它们是否导电。
教师做演示实验时,学生们纷纷站起,瞪大眼睛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
当看到接入湿木头指针发生偏转时,不禁惊叹起来!)师:你们还研究了什么?生:老师,我还发现木头有的软,有的硬呢。
师:是吗?你在研究中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真了不起!说说你是怎么研究的?生:我用指甲在木头上划,发现桐木、榆木、樟木较软,红檀木、酸枝木、紫檀木较硬。
师:你能用感官充分感知木头的软硬,真不简单!生:我还研究了木头的用途。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可以到微机上边演示边说吗?师:当然可以。
(学生上网后边展示边介绍。
)师:通过你的研究,老师真是眼界大开,木头竟然有这么多用处,连躺在我们面前的这张纸,它的主要材料也是木头,真是太神奇了!你们还知道木头有那些用处吗?生:我知道木头还能制作玩具。
生:能制作象棋。
生:能做铅笔。
师:是啊,木头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天然材料。
师:你们知道木头是怎么来的吗?生:是砍伐大树得到的。
生:树要经过很多年才能长成材呢。
生:我知道一种树叫“铁木”,它长得慢极了,所以非常硬,刀枪不入呢!师:木头真是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木头。
你认为我们要怎样珍惜木头?生:要爱护花草树木。
生:不能在树上乱刻乱画。
生:看到破坏树木的现象要制止。
生:我认为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节约用纸,因为木材是制造纸的原料。
生:我觉得我们要用一些替代木头的东西。
比如,木头桌子可以用玻璃的代替,这样就节约了木材。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五、课堂小结及课后拓展师:这节课同学们对木头进行了悉心研究,真不简单!你们能不能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学生纷纷谈这节课自己的感受。
)师:同学们的收获很多。
我们来看一下探究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有些问题大家非常感兴趣,并认真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新发现,真棒!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如木头的形状、木头气味,虽然同学们想到了,也提了出来,但暂时不感兴趣,没有研究,那咱们就课下再去研究,好吗?生:好。
师:下课。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实验发现木头的特点,并在探究中萌发珍惜木材、节约木头的思想感情。
我在教学中基本上遵循了教材的思路,并在实施过程中重点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理念,使探究活动更具自主性、开放性和科学性。
问题是探究的开始。
在这节课引入时,我注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探究问题,以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科学课一个重要的方面,学生不仅在课堂开始会提出一些研究的问题,即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认真观察及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思考,直到带着探究活动中产生的新问题走出课堂,在课后将探究活动持续进行下去。
形成一个“问题”——“探究”、“新问题”——“新探究”的良性循环中,这才是科学素养所要求的良好习惯。
教学的实践也证实了上述做法的正确性。
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组成协作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上网浏览、查阅资料、询问别人等不同的探究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开阔思路,给学生的探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在分组人数上有时会很不均衡。
在探究前,我注意提醒学生要首先制定探究方案,这是学生在解决科学问题时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它旨在让学生动手前先动脑,使探究活动的方法更明确、思路更清晰、过程更科学。
在探究中,我注意提醒学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让学生养成做记录的习惯,把在研究中的点滴发现都及时记录下来,经过学生的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为小组间的表达与交流奠定基础,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这又是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