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古诗鉴赏复习——修辞手法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大、比较、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绝句〕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谐“情〞〔刘禹锡竹枝词〕;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
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中修辞手法分析整理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中修辞手法分析整理在国内语文高考题目中,诗歌鉴赏是重点和核心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掌握修辞手法,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中修辞手法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修辞手法命题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
常见的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诗中的某句抒发情感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修辞手法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修辞手法答题范式点明修辞手法+结合诗歌分析其具体运用+使用效果1.比喻: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例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答案】运用比喻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倒映在清溪之中,仿佛行走在明镜里;鸟在山中穿梭,仿佛穿行于绘画的屏风里。
虚实相生,虚实相融,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给人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2.比拟: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
(1)拟人【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定林① [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1)
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排比、夸张、通感、对偶、双关、用典、设问、反问、互文等一、比喻比喻:借助想象,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两种事物本质不同,但二者有相似点。
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答题模式: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2、把……比作……,突出了事物的某一特点。
3、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例如: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歌的最后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想象,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突出了洞庭山之青翠和小巧之特点;将洞庭水比做白银盘,突出了洞庭水之清澈宁静的特点。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并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看山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2016)ppt
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 照《如梦令》)
【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 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例2:“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 【析】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例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 【析】 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
例4:“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 【析】 诗中以“杜康”代酒。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第一步:明手法 潭面无风镜未磨。 第二步:阐运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第三步:释效果 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 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 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 形象、生动的作用。古诗诗赏,主要是 拟人。 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赋予事物 以人的特征、灵性,给人以亲切之感;使 所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如“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 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 弃疾); 再如“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 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又如“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 照《如梦令》)
诗人用拟人手法,将 本是无情的“草木” 写得 能“知”能“斗”,有 “才思”高下之分;柳絮、 榆荚虽乏色少香,却不藏 拙,也来凑热闹,显得十 分可爱。形象地描绘出百 花争妍,似乎要将春留住 的情景。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夸张
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 的某个特征,作者借助于想象,对事物的 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 的描述。
高考古诗鉴赏中常考修辞手法的判别与赏析
高考古诗鉴赏中常考修辞手法的判别与赏析修辞的理解是一把解读诗歌的重要的钥匙。
表达技巧分表达方式、表现方法、结构技巧和修辞手法等四方面。
相对而言,前三者主要侧重诗歌和整体构思;而修辞手法主要就语句、词语修辞,这是一种遣词造句的润色。
一、辨别修辞(1)熟知高考常考修辞的运用特点①比喻,有本体和喻体,两者之间有相似性。
第一种比喻(明喻)会出现标志词,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把“愁”比作“一江春水”,写愁之浓重。
第二种只有喻体没有本体(借喻),如“缫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王安石)“白雪”喻指蚕丝,“黄云”喻指麦浪。
第三种就是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标志词。
(暗喻)如“小雨丝丝欲网春”,“网”即绵绵细雨,把春天衬托得如诗如画,传达作者恋春惜春之情。
还有一种是通篇设喻,这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的或有象征意味的诗歌中,如《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贫女即作者自喻,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表达自己落寞哀伤。
②比拟(主要为拟人)。
拟人把景YCB齿轮泵物(物)人格化,模拟人的情态、动作等。
如《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二首》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老鹤“带”钟声,把无形的钟声物态化。
不过,要防止拟人泛化的思维。
如“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表面看是拟人,但这里因格律的要求出现了省略的现象,补全成分为“春花中(人)闻杜鹃,秋月中(人)看归雁”,反映作者触景伤情,。
③借代,用借体代本体,使诗句表达更为含蓄形象。
如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借指绿叶,“红”借代红花,这里用颜色代本体。
“烟尘KCB型不锈钢齿轮泵犯雪岭”,“烟尘”借代战争——用特征代本体。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借指歌女——用部分代整体和用特有的器具(乐器)代人。
从以上举例可知有些借代是约定俗成的,这需要我们在古诗词的阅读中去积累归纳。
高考诗歌鉴赏 表现手法之修辞手法
比喻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 加形象生动,还体现出意象的 情态特征。
比拟是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 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比拟的种类:
3、比拟(拟人、拟物)
修辞格介绍
缩小的夸张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
超前的夸张 :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 的香味来了。
【作用】
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 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烘托气 氛,增强感染力。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 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 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cuī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 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 了对爱情的热烈忠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 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而强烈。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倍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 将愁情比作春日的江水。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 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 度。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新
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 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 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赏析(高三)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赏析(高三)鉴赏修辞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使文章更生动。
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⑴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⑵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修辞手法,是鉴赏诗歌时重点需要鉴赏的对象之一,下文为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及鉴赏示例,认真阅读,对诗歌鉴赏定会有所助益。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
1明修辞1.比喻: 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有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有突出事物特征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在古诗词里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在古诗词里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比拟(移情):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运用比拟可促使读者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事物更,使描写的事物更形象生动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能把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放大”后突现出来,的内容“放大”后突现出来,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有。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李白作用。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李白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吹人舞袖回。
4.对偶: 即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的意思,即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的意思,语言整齐语言整齐对称,语义集中凝练。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修辞手法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修辞手法古诗鉴赏1.比喻:将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例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王观《卜算子》)分析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比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标志代本体。
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分析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例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分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对偶: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分析从篇章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能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例句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夸张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运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绘景可将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形象;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抒情可使文章节奏和谐,增强语势,深化中心。
第4部分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46 赏析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精准判断,精析效果
课时46赏析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精准判断,精析效果课堂讲义复习任务 1.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并注意辨析其易混手法。
2.掌握主要表现手法的特征与效果。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19全国Ⅱ《投长沙裴侍郎》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景物描写作用①相对于其他省市卷,表达技巧并非全国卷的高频考点,而是轮考点,近年来呈淡化趋势。
②就现有的考查题目看,其考法相对灵活:提问较宽泛,不聚焦于某一技巧(2016年高考卷除外),涉及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与结构技巧,而且重在赏析其效果。
2017全国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赏句之妙2016全国甲《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6分)结构技巧知识图要活动一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一、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主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
(2)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真。
(3)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以上可以参见“语言策略与技能”板块课时13修辞手法部分)(4)语义类(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风趣):双关、互文。
①双关。
谐音双关: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思”与“丝”谐音,“思方尽”表现思念之深、之极。
语义双关: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里的“清白”不仅指石灰的颜色,也暗指清白的品德。
②互文:也叫互辞。
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
高考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的辨析ppt
小练习 请指出下列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1、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对偶 夸张
2、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对偶 拟人
3、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对偶 夸张
结束语
愿每位同学都能
准确辨识修辞手法, 成功赢得理想桂冠!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此( )之谓也!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对比是双方并重,无主次之分。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此( 衬托 )之谓也!
对比与衬托有区别吗? 对比是双方并重,无主次之分。 衬托是一方为主,以次衬主。
2015年天津卷 古诗鉴赏题为“结合诗 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2016年高考山东卷】 (1)分析“诗豪与风雪 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 修辞手法。(4分)
可见
从模拟题到考纲,到高考,在诗歌鉴
赏中都可能考到修辞手法。
因此,
我们必须熟练辨识 它们。
2017考纲要求“正确使用” 的“常见的修辞手法”共9种: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 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 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辨识 正确 吗?
今人歌曰:
踏遍万水千山 走遍海角天涯
古人诗云:
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
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此( 夸张 )之谓也!
今人歌曰: 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燕子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②。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③。 ——节选自 曹
操·《短歌行》
【分析】
①处借用《诗经·郑风·子衿》中句子,原诗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 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此用以委婉别致地表现出作者对人才的思慕。 ②处四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用以表现对贤才齐聚前来的渴求与热 烈期盼。
2016届高三古诗鉴赏复习——修辞 手法解析
一、“表现手法”是什么?
表现手法也称为表现方法。凡是能使文 章整体或者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表达效果, 感染读者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二、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关系
区别:
表现手法是用来增强文章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的手 法。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的手法,主要 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 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表现文章的。
作用:①句式整齐,音节匀称,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吟诵与记忆。 ② 表意凝练。
7、对比(对照) 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情形做对照,互相
比较,使双方特点更加鲜明。
①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将磐石与蒲苇做对比,突出磐石的坚硬和蒲苇的柔韧。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富贵人家的酒肉食物富足到吃不完而腐烂发臭;而穷人却仍 因为饥寒问题而流落在外,横尸街头。通过对比,反映出当 时社会贫富差距大的矛盾的社会问题,表现出作者对穷苦人 民的关怀与同情。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③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④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释】 ①“莲子”,谐音“怜子”,表意爱怜你,表达爱意; ②“丝”谐音“思”,李商隐以此委婉地表达出对亡妻无尽的思念;
“泪”是语义双关,表面指蜡泪;实指诗人悼念亡妻而落的哀痛之泪。 ③“晴”谐“情”,拟人化写出天亦有情。 ④“凉”,是语义双关,即指环境的寒凉;又指独守空闺、因思念而生的内心的凄凉。
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作用:形象新奇、形象生动
3、夸张
例: ①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 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
③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李白《行路难》) ④一身去国六万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李白·《行路难》
诗人引用此典故,暗示自己也会有施展抱
负的机会,含蓄典雅地表现出了对未来、对 前途的美好希望。
用典 (有些典故已凝为意象,表达固定的情感)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如许浑 《登洛阳故城》
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
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
③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次第,怎么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作用:加强语气,增强内容或情感的表达效果。
10.通感 ①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感、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通过比喻或形容等方式进行沟通、挪移、交融以描摹物体 ②通感 常和比喻、比拟、夸张、联想等手法联合一起, 但通感更重在表达对某种事物的体验感受,是不同感官之 间相同部分的联系。
(白居易《长恨歌》)
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
作用:①表意或含蓄委婉、或幽默俏皮
②为表忌讳回避,以示语言得体
③强调特点、增强形象性;
5、双关:即音义双关,具体可分谐音双关、语义双关两种。
①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西洲曲》
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 魏
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
③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 魏尚。
诗人巧用典故,以魏尚自喻惨遭贬谪、
怀才不遇的处境,且希望能有“冯唐”一样的 人物来传令赦免、启用自己,含蓄凝练地表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诗中写听笛,用什么手法写的?请具体分析。 通感。借梅花随风轻落,飘满关山的视觉景象写出 笛声的悠扬动听。以视觉写听觉。
11、用典(用事)
指援引历史故事、前人诗句等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作用:①言简意赅、含蓄隽永、典雅凝练 ②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③富有文采、增强韵味情致
4、红杏枝头春意闹 5、杨花扑帜春云热
以听觉拟写视觉,使虚化的东西实化,更通俗可感
杨花在春风中飘落,而春云也让人产生了热的感 觉,春意热闹盎然的意境因“热”字而更形象。
10.通感
6、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联系: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反复是 一种修辞手法, 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 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 又如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有 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
在具体的语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在产生了一种整 体的效果,增强了文 章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 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 表现手法。
作用: ①极致、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征; ②强烈地表达情感,感染读者。 ③形象生动,幽默风趣
4、借代:借相关的事物来代替表达的事物。
可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指抽象、以人或物的特征代指该人或物。
①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③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塞上长城①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②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①檀道济自比长城,抒写了岁月 蹉跎、壮志难酬的感慨,②借诸 葛亮写《出师表》为蜀汉出征、 鞠躬尽瘁的历史故事,表达出对 前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现出 收复失地、国家统一的雄心壮志。
11、用典
作用:①突出对比双方的特征。
②表现作者的好恶褒贬。 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7、对比(对照)
③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陶者》)
④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观祈雨》)
⑤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满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蚕妇》)
③处引用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历史故事, 典雅凝练地表现出曹操礼待贤才、求贤若渴的心情。
11、用典(用事)
1、 三径与嚣远,一瓢常自怡。 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 ——钱起《山园栖隐》 回乡,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仲来往。后以“三径”意通归隐、隐 者居处。
作用:①表意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②生动、有趣
6、对偶 ①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
思。 (即分正义对偶和反义对偶两种)。
②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 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比拟(拟人、拟物合在一起合称比拟。)
①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
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②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8.设问 即自问自答。一般由一个问句,和一个答句组成
的自问自答。
①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阿鲁威《蟾宫曲》) ②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③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④不知细叶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表现手法或者艺术手法,我们可以梳 理为三大类考点,即 一、抒情类手法; 二、描写类手法、 三、修辞手法。
陈巧玲 于国科园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并学会在具体诗文中辨认指明所用的修辞手法
2、明确修辞手法相应的表达效果(作用)。
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象征、 想象与联想、 运用叠词、 对偶(对仗)、 互文、通感、用典、对比、比兴、 设问、反问、反语、 顶针与回环、重章叠句、反复
①在急雨声、私语声、珠落玉盘声、莺语声、幽咽泉声、银瓶 破裂声、刀枪相击声、裂帛声中也会唤起各种形象,象急雨、 私语、珠落玉盘直到刀枪相击和裂帛的形象,即在以声类声中 也会唤起以声类形,即听觉通于视觉了。 ②再象“莺语花底滑”、“水泉冷涩”,“滑”和“冷涩”是 触觉,即听觉通于触觉了。 ③“幽咽泉流水下滩”,“幽”是感觉,是听觉通于感觉了。
作用:①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情感态度。 ②引起人们的注意,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③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入主题,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