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20届上海市崇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0届上海市崇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时下热播的、由作家猫腻网络小说《庆余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发全网热议。
除了改编尊重原著、表演到位、制作精良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著将千百年的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展现在众人眼前,用文化的力量引发读者深深的情感共鸣。
有些精彩篇章,如庄墨韩与范闲“朝堂斗诗”的情节,直接取用古代诗词的精粹制造故事爽点,在弘扬传统文化之美上有着“点穴”之功。
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
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的《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来架构。
在人物描写、氛围营造和语言表达上,《诛仙》吸收和化用了《山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元素。
作者在创作中又受到《蜀山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仙侠武侠小说影响,将其神韵融入作品血脉,使《诛仙》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和艺术阐释。
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构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材料二:近年来,网络文学持续高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发展。
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学。
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渊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一些早期作者,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上海市2020崇明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docx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崇明区2017 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一、积累应用10 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 1),初为《霓裳》后《六幺》。
(白居易《琵琶行》)( 2)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3)苏轼《·密州出猎》一词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用典抒情,杜甫《登楼》一诗中运用相似手法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
( 5 分)( 1)面对一位背负压力、灰心丧气的同学,下列各句最适合用来劝慰他的一项是()(2 分)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D.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2)小王老师收到一个学科研讨会的通知,因有事不能参加,发短信说明。
下列措辞最得体的一项是()( 3分)A.因事不能莅临,错失良机,深感遗憾。
B.因事不能到会,不能为会议效力,深表不安。
C.因事不能到会,错失学习机会,十分遗憾。
D.因事不能莅临,有负所望,特致歉意。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3 - 8 题。
( 16 分)网红 3.0 造了一条怎样的生产链张宗艺①“网红”是与互联网相伴而生的现象,主要指因现实生活中的某件事或某些行为受到网民关注,一跃成为网络社区焦点,并引发话题效应的人。
如果说网红 1.0时代是“文字时代”,以一些知名的网络小说家为代表,网红 2.0 时代则是“读图时代”,以审丑搞怪的芙蓉姐姐、凤姐高三语文共15页第1页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代表。
真正将“网”以一种集体的面目推向口浪尖的,是网 3.0 代,亦可以称之“直播代”。
直播平台的出,以全新的入口、服与关系改着网互乃至媒介生,其来的复影响需要把握。
②在网 3.0 代,借助新媒体平台,以草根生力的主播短内聚人气、吸附流。
2020年上海崇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精品解析版)1

2020年上海崇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姜夔《》)(2),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3)杜甫《登楼》中的诗句“,”,从时空角度延展,描绘了一幅宏阔悠远的壮美景观。
【答案】1.(1)解鞍少驻初程扬州慢(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解析】本次考试默写5分的命题形式符合高考命题规律,采用1+2+2形式,1分上句默写,1分下句默写,1分常识考查(作者/词牌/曲牌/篇目/宫调),2分情景式默写。
侧重关注一下重点篇目的易错字和新增的篇目:姜夔《扬州慢》和苏轼《江城子》。
情景式默写尤为重要关注一下题干中的限定条件。
比如《登楼》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时空角度”“宏阔悠远”。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中国古代诗歌往往体现“移远知近,由近知远”的空间意识,下列诗句不适合证明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2分)A.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C.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为防止疫情扩散,小区志愿者劝说居民戴口罩,下列用语最得体的一项是()。
(3分)A.不戴口罩是对他人健康的侵害,请务必带好。
B.戴好口罩是对自我的保护,也是对他人负责。
C.侥幸心理要不得,不戴口罩终将带给你悔恨。
D.没有口罩不是借口,请你记住生命只有一次。
【答案】2.(1)C (2)B【解析】(1)“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出自《荀子》,意思是从近处知道远,从一知道万,以微小的就能查知到明亮,就是说这个的。
题干中强调的是空间意识,而C选项“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是由眼前之景进一步生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
六朝时期,金陵达到空前的繁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2020届崇明县新光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崇明县新光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近来,不少研究发现,古老的北极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
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很可能会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一片全新海洋正在形成。
全球气候变暖无疑是主要原因。
据科学家测算,北极地区变暖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1980年以来,局部升温甚至达3.5摄氏度,升温幅度大大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2摄氏度目标。
2016 年以来,北极中心区域冬季多次出现爆发性增温现象,使得2016~ 2017年北极年最大海冰覆盖范围达到了1979 年以来的最低值,目前夏季海冰覆盖面积也缩小约30%。
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巳经产生一系列显著影响。
首先,北极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在陆地上,积雪快速融化,植被覆盖增加,树线北移;在海洋里,温度和光照的增加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鱼类等随之北上,渔业资源也北移.极地是全球生态安全的屏障,作为地球上的生态脆弱带,这些变化可能给寒冷生态系统的微炒平衡带来重大破坏。
其次,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循环过程发生极大改变。
北极是目前地球上碳源格局变化最剧烈的地区。
碳源和碳汇分别指二氧化碳的释放源和吸收体。
一方面,地表大量营养盐物在冰层融化后被冲刷入海,开阔海域面积和持续时间增加,都有利于海洋植物的生长,加强了碳从海洋表层向深层的转移和埋藏,这一将碳“抽”入海底的过程也被形象地称为“海洋生物泵”;另一方面,冻土层加速融化加剧了土壤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释放,海域的扩张也加大了浮游生物对二甲基硫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可见,碳源和碳汇在北极都有所增加。
总体来说,北冰洋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汇”,但这个“汇”涉及上述陆地与海洋物质交换的多种过程,未来究竟会如何变化,目前尚不得而知。
最后,北极地区发生的海—冰—气相互作用过程也对北半球的气候和极端天气产生了影响。
北极海冰面积减少会导致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场的变化,造成中纬度气压降低和高纬度气压升高,给北半球国家带来频繁的寒潮与暴雪,甚至影响雾霾的扩散。
上海市崇明区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本题要求指出第②段加点的词语“豁免权”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注意要答出该词在文中的含义。
A项,“请务必带好”说法不得体,“务必”,必须,语气生硬,不委婉;
C项,“不戴口罩终将带给你悔恨”说法不得体,“终将带给你悔恨”语气较肯定,语意绝对,不委婉;
D项,“没有口罩不是借口,请你记住生命只有一次”说法不得体,“不是借口"语气生硬,不委婉;另外,“请你记住”,带有警告的意味,不委婉。
故选B.
按要求选择。
2.中国古代诗歌往往体现“移远知近,由近知远”的空间意识,下列诗句不适合证明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B.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2020届崇明县崇西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2020届崇明县崇西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昏【英国】萨基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
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
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
然而,就在这样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
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毫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无法辨认清楚。
葛尔特茨比此时觉得眼前的景色与他的心情完全和谐。
黄昏,在他看来,是失意者的时刻。
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躲避着好奇者的寻根问底。
长凳另一端,就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
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
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占据了。
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看来您心情不好啊。
”葛尔特茨比说道,心想他这番表演准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
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非常坦然。
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事。
”“是吗?”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在伯塔刚尼安饭店落脚,”年轻人接着说道,“可是到了那儿我才发现,饭店已经被拆掉了,我只好去了另一家旅店。
到了我的住处,就出去买香皂了——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
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转身回旅馆。
就在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在哪条街上。
这多么尴尬!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
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了一先令。
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多了,只怕要落得个流浪街头,无处栖身了。
2020年崇明县崇西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崇明县崇西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人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
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
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这种曾是少数精英写作的“文学皇冠”艺术,变成了大众传情达意的工具,繁荣和杂芜共存,多样与无序同在,先锋与通俗携手。
诗歌这门艺术,其边界被各种突破和探索改变,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
更有激进者和无知者进行无底线的尝试,以惊世骇俗的语言涂鸦从事所谓的诗歌写作。
因此,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应时代的呼唤,写出无愧时代的诗篇,这是诗人的天职与担当。
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的诗之大道。
百年中国新诗的合法性,就是真实地记录并表达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争取自由解放的百年心路历程,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
中国新诗在民族危亡和社会变革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代表性的诗人和里程碑式的诗篇。
在“五四”时期,胡适、郭沫若、徐志摩、李金发、冰心、冯至等,都是开一代风气的大家。
抗战时期,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还有田间、李季等一大批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中华民族危亡时用血肉筑起长城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之初,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以及郭小川、邵燕祥、闻捷、公刘等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一个站起来的新中国所激起的浪漫情怀。
直到改革开放,重新歌唱的牛汉、绿原等老诗人,以及舒婷、顾城等青年诗人的作品,呈现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中国重新焕发青春的气象……百年新诗历史中,对于与时代与民族紧密联系的诗人,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单子,写一部厚厚的专著。
坚守中国新诗与时代同行的初心,不忘中国新诗与中华民族同呼吸、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鼓与呼的使命,中国诗歌一定能产生更多更好的无愧时代的伟大诗篇。
【试卷】上海市2020崇明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关键字】试卷崇明区2017 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 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一、积累应用10 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 分)(1),初为《霓裳》后《六幺》。
(白居易《琵琶行》)(2)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3)苏轼《·密州出猎》一词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用典抒情,杜甫《登楼》一诗中运用相似手法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
(5 分)(1)面对一位背负压力、灰心丧气的同学,下列各句最适合用来劝慰他的一项是()(2分)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D.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2)小王老师收到一个学科研讨会的通知,因有事不能参加,发短信说明。
下列措辞最得体的一项是()(3分)A.因事不能莅临,错失良机,深感遗憾。
B.因事不能到会,不能为会议效力,深表不安。
C.因事不能到会,错失学习机会,十分遗憾。
D.因事不能莅临,有负所望,特致歉意。
二、阅读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8 题。
(16 分)网红 3.0 造了一条怎样的生产链张宗艺①“网红”是与互联网相伴而生的现象,主要指因现实生活中的某件事或某些行为受到网民关注,一跃成为网络社区焦点,并引发话题效应的人。
如果说网红 1.0 时代是“文字时代”,以一些知名的网络小说家为代表,网红 2.0 时代则是“读图时代”,以审丑搞怪的芙蓉姐姐、凤姐高三语文共15页第1页为代表。
真正将“网红”以一种集体的面目推向风口浪尖的,则是网红 3.0 时代,亦可以称之为“直播时代”。
直播平台的出现,以全新的入口、服务与关系改变着网络互动乃至媒介生态,其带来的复杂影响需要辩证把握。
②在网红 3.0 时代,借助新媒体平台,以草根为生力军的主播们短时间内聚拢人气、吸附流量,并且有机制化渠道对网民“打赏”的虚拟货币进行变现..。
在各方力量的介入下,“网红”这种社会文化现象最终形成了产业链,发展成为“网红经济”。
2020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教师版)

2020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
(1)淮左名都,竹西佳处,_________。
(姜夔《_________》)(2)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3)杜甫《登楼》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从时空角度延展,描绘了一幅宏阔悠远的壮美景观。
【答案】(1). (1)解鞍少驻初程(2). 扬州慢(3).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 (3)锦江春色来天地(5). 玉垒浮云变古今【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鞍、州、慢、辩、玉垒。
【点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
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按要求选择。
2.中国古代诗歌往往体现“移远知近,由近知远”的空间意识,下列诗句不适合证明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2020崇明二模讲解

16.本文围绕“时间)等内容。(4分)
⑦在国外,时间觉已被心理学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针对学生在进 入枯燥、单调的学习科目时,容易产生厌烦、疲劳、“度日如年”的感觉, 科学家就采取改变外部刺激的方法,来调整时间觉。如把房间色调布置得明 快悦目,播放轻松悠扬的音乐——使人们产生一种时间很容易过去的错觉, 避免了厌倦感的产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⑧精神病患者丧失了对外界的感觉能力,无法对寒暑交替、昼夜轮回进 行判断,专家就用恢复时间觉的方法来对他们进行治疗。当病人的时间觉正 常之后,其他方面的功能就可能发生连锁反应,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
⑨不过,到现在为止,时间觉仍是一种神秘复杂的生理现象。只有我们 彻底揭开了人体生物钟的秘密,才能让时间觉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具体地说明了时间觉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意识之内。
①人类有哪些感觉呢?你可能会说出5种:视觉、听觉、1 嗅觉、味 觉和触觉。可是你知道吗?还有一些感觉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意识之内, 时刻影响着我们,但我们却不熟悉。
②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位伞兵,从几千米高空的飞机上 跳出机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飞速地往地面坠落。在距地面只有200米 时,才打开降落伞,安全地降落到地面。如果再迟2——3秒钟开伞的话, 那可就来不及了,他会摔得粉身碎骨。那么,是什么使他在关键时刻, 及时打开降落伞呢?这就是人类的第六感觉——时间觉。
12.卖菜翁对汤敦甫的态度经历了( 蛮横 )——哀求——( 感谢 )的过程。
(2分)
或:咄咄逼人 无理取闹等
或:叩谢
13.汤敦甫与指挥言谈良久方才离去,其用意是( 担心指挥事后再去找卖菜翁 ),
可见他具有( 宽容厚道 )的品性。(4分)的麻烦
时间觉:神奇的第六感
14.本文第2段运用了( 举例子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3分)
上海市各区2020届、2021届高三语文二模卷【古诗词阅读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C. 次 句 以 “万 点 ”与 首 句 紧 密 衔 接 , 写 出 空 阔 水 面 上 的 雨 景 。 D.次句写作者由眼前的雨景联想到远行的渔船,由实入虚。 12. 这 首 作 品 的 前 后 两 部 分 用 “还 似 ”勾 连 ,作 者 在 另 一 首《 宿 城 南 亡 友 别 墅 》用 了 同 样 的 写 法 。请 辨 析两处“还似”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效果。(5 分)
松滋渡①望峡中 (唐)刘禹锡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②土黑有秦灰。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③回。 十二碧峰④何处所,永安宫⑤外是荒台⑥。 注:①松滋渡: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北,距下牢关三峡尽处不远。②夷陵:楚国先王陵墓, 在今湖北境内,秦军曾焚烧夷陵。③鸟道:指三峡曲折水道。④十二碧峰:指重庆、湖北交界的巫 山十二峰,其中巫山神女的传说最为著名。⑤永安宫:三国时刘备所建,在今重庆奉节。⑥荒台: 传说中神女的阳台。 12. 依据题材,本诗不能归入下列类别的一项是( D )。(1 分) A. 写景诗 B. 怀古诗 C. 羁旅诗 D. 游仙诗 13.下列对本诗首联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2 分) A. “轻雨”与“寒梅”点明季节,使全诗笼罩在凄迷氛围中。 B. “溶溶雪水”喻指轻雨越下越大,加重了全诗的迷离之感。 C. “渡头”与“云际”表明作者移步换景,由渡口登上高峡。 D. “洒”字描绘出寒梅花瓣如雨飘下的情景,增强凄美之感。 14. 清代文学家方东树认为本诗“起句松滋渡,以下七句,有‘望’字意,一直说去,大气直喷”。请对 本诗的这一特点加以分析。(5 分) 首联视角由近及远,颔联由眼前想到历史遗迹,颈联由峡中船只船夫想到巴人艰难的生活,尾联想 到神话。本诗的望由实而虚,抒发出作者对历史兴废、人世更迭的感慨以及对此中百姓生活的关怀 与同情。 每联(1 分),总结:流露出作者对时代变迁、人世更迭的感慨(1 分)
2020年上海市崇明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上海市崇明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小说,完成问题。
法官多恩德·马尔塞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留下了妻子和9个孩子,他们靠一小块土地为生。
约翰是家里的长子,母亲告诉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
约翰到镇里最有钱的法官多恩那儿去要一美元。
那是法官买约翰父亲的玉米时欠的钱。
多恩把钱给了他,然后说,约翰的父亲也欠他40美元。
“你打算什么时候还钱?”法官问约翰。
“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
他是个懒汉,从不卖力气干活。
”那年夏天,除了星期天,约翰天天都到别人的田里干活;每天晚上和星期天全天在自家的地里干活。
到夏天结束的时候,约翰积攒了5美元,交给法官。
冬季天冷,不能耕种,约翰的朋友塞夫给他提供了一个在冬季挣钱的机会。
塞夫教约翰诱捕动物,获取兽皮。
塞夫告诉他,靠狩猎能挣到很多钱,但需要75美元买一杆枪和猎捕用的绳、网以及过冬的食物。
约翰去见多恩说明了他的打算,多恩同意借给他那笔钱。
约翰吻别了母亲,和塞夫一起来到林子深处的一间小木屋前。
这年冬天,约翰学到了很多东西,捕到了很多猎物,得到的兽皮至少可以挣200美元。
约翰打算回家,但是塞夫想继续打猎直到4月份。
因此,约翰决定一个人回家。
塞夫帮约翰捆扎好兽皮和捕猎用的东西,让他能够背在背上。
到了下午,约翰的腿疼了起来,背上的东西也更加沉重。
当他终于到达河边时,他高兴极了,因为这意味着他就要到家了。
他看到河边长着一棵笔直的大树,高度足以达到河的对岸,他砍倒大树,在河面上形成一座独木桥。
约翰身背兽皮,怀抱猎枪,跨到放倒的树上。
树在他脚下稳如磐石。
就在他快要走到河中央时,树干突然动了起来,约翰从树上掉到冰上,沉到水里。
他的枪掉了,兽皮和捕猎用的工具也从背上滑了下来,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了。
约翰破冰而行,挣扎到河岸。
他在雪地上躺了一会儿,然后爬起来,找来一根长树枝,沿着河边来回走着。
2020-2021学年崇明县新光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崇明县新光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各类书籍,便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然而古籍汗牛充栋,阅读应该从何入手呢?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 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
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1)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姜夔《扬州慢》)(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3)杜甫《登楼》中的诗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从时空角度延展,描绘了一幅宏阔悠远的壮美景观。
2.(★★)中国古代诗歌往往体现“移远知近,由近知远”的空间意识,下列诗句不适合证明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C.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3.(★★)为防止疫情扩散,小区志愿者劝说居民戴口罩,下列用语最得体的一项是()A.不戴口罩是对他人健康的侵害,请务必带好。
B.戴好口罩是对自我的保护,也是对他人负责。
C.侥幸心理要不得,不戴口罩终将带给你悔恨。
D.没有口罩不是借口,请你记住生命只有一次。
二、阅读70分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对批评的批评:创造“复调”话语王晓华①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文学批评逐渐成为热点:一方面,随着话语实践日趋活跃,其总体重要性获得了普遍承认;另一方面,它似乎又缺乏类似学科规范的自律法则,时常演变为没有约束的话语狂欢,并因此受到质疑和消解。
由此,倡导对“批评”的批评,将“批评”本身纳入批评的视野中来,就显得异常重要。
②按照通常的理解,文学批评的对象是作家和作品。
这种理解虽貌似“中规中矩”,但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即如何对待批评本身:批评家对批评是否享有“[豁免权]”?批评是少数主体自我授权的游戏吗?如何约束批评家的越界冲动?倘若批评本身不能被纳入批评的视野,那么其公正性和有效性又如何获得保证?③当然,有人会说:批评家具有自我反思能力,可以自我审视、自我矫正、自我规范。
然而,如果寄希望于批评家的自我批评,那么批评依然是独白而非对话。
更重要的是,它所依赖的仍旧是自我授权的传统模式--批评家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
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二模语文模考试卷

上海市崇明县高三语文模考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电影批评戴锦华①电影研究、电影批评可以成为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个学科。
早在半世纪以前,作为电影研究重要分支的电影批评,已开始脱离对电影工业的附庸,成为一种独立的写作和表意的实践。
②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尽管电影艺术已历经百年,却仍有许多人不相信“看电影”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相反,人们认定观影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领。
这首先由于电影,尤其是主流商业电影的影像构成的基本特征,是隐藏起摄像机,隐藏起电影的叙事行为,使之充分“透明化”:有如透过一扇窗望见了窗外的风景。
在银幕世界面前,电影视听语言的编码,难于为观众直观地发现、辨识,于是,人人都可以看懂电影。
更为有趣的是,如果说,人们认定银幕上的故事如同现实生活的场景般“自动”地呈现,谈论、评价电影便如同议论社会生活中的有趣事件一样带着主观性和随意性。
但值得关注的是,人们在谈论电影时却常常使用着相当“专业化”的术语。
这种情形似乎只属于电影,而绝少出现在音乐、绘画、雕塑等古老的艺术之上。
③这无疑说明,电影这门年轻的、唯一一门人类知晓其诞生日的艺术,从一开始便作为大众艺术而出现。
透明性、通俗性与娱乐性无疑是早期电影和绝大多数商业电影追求或试图保持的特征。
而且,作为一个后来者,电影的确不断地从其他古老的艺术门类,诸如戏剧、音乐、美术、建筑,尤其是小说的叙事艺术中挪用其艺术手段。
因此,人们似乎也可以无障碍地借助得自其他艺术的知识或常识,对电影作出“权威”的评论。
④其中,人们关于电影的茶余饭后的“专业化”讨论,常常集中在电影片中的故事、情境、演员的表演是否“真实”的议论之上,仿佛“真实”是一个永恒存在、不言自明的参照系统。
2020年崇明县崇西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崇明县崇西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总会有一种缘分,遇见一本好书:在与书的对话中,或许就能读懂青春、梦想、奋斗,抑或我们因此还读懂了人生的种种滋味……请围绕“一本书与我”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与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水的天空落了雨非鱼过了十五,喜顺爷早早地站在崖头上,喊着睡懒觉的儿孙侄娃们:“该积肥耙地了,地不哄人哩,眼看着明儿都雨水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牛娃从小就会背,也是喜顺爷教的。
观头村在老君塬下,一汪泉水从山间流出,滋养了一村老小,一座塬种麦子玉米稻子红薯,还种苹果大枣,山高处、山沟里是野生的槐树杨树黄栌槲树,夹杂着山茱萸鬼见愁连翘杜仲,整个村庄如同世外桃源一般和顺丰饶。
喜顺爷年岁大,经见世事多,慢慢就活成了这个世外桃源的魂。
他准时地掐着节气,催着还在年里懒洋洋的人打起精神。
牛娃刚过十四,长得细皮嫩肉的,一点儿也没有牛犊健硕的样子。
但牛娃学习好,喜顺爷看见牛娃就摸摸他的头:“这娃将来是坐朝廷的料儿。
”牛娃爹听了心里高兴,更舍不得让牛娃干一点儿活儿,光让他学习。
听见喜顺爷喊,牛娃娘说:“明儿可都雨水了。
”牛娃爹躺在炕上叹气:“往年这会儿该进山割蒿了。
”牛娃娘出了窑,抹一抹眼角,去下窑烧锅做饭。
牛娃爹一害病,只能在炕上躺着,这日子过得寡淡没味,只有牛娃才让她看见点儿亮光。
后半晌,牛娃从外头回来,钻进牲口窑鼓捣半天,出来跟娘说,明儿早起要吃煎馍。
娘说还不到月尽,牛娃说想吃了,明儿雨水,也是节气。
关于月尽吃煎馍的习俗,观头村由来已久,反正那时候所有的节气都和“吃”有关,有句俗语说的是吃嘴婆娘盼节气。
上海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精选汇编(29页)

上海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精选汇编试题精选汇编奉贤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7分)吃茶凌叔华①当太阳拥着早霞出来后,小鸟吱喳的闹了两个钟头,花影渐渐的被描在一间闺房的窗上。
那鸟雀的啼歌跟着不相识的春风,直冲进芳影小姐闺帷,把她吵醒了。
②“几点钟了?”芳影搓搓眼睛低声的问。
③“很早呢,才打九点。
小姐还歇会儿罢。
“一个女仆陪笑回答,提着水壶走了出去。
④芳影仍旧闭目养神,但耳际一阵一阵的鸟声和街外小贩的叫号,使她不能再睡了,她沉思道:“其实昨晚看完电影已经十一点半了,睡时已经一点,怎样再也不困了……呀,昨晚见的淑贞的哥哥,相貌真是不俗,举止很是文雅……他很用神和我谈话……他跟我倒茶,拿戏单,捡掉在地上的手帕,临出戏院时,又帮我穿大氅……唔,真殷勤……出戏院时,他搀扶我上车后,还摘下帽子,紧紧地望了我一会儿呢……”⑤“哦,淑贞说他们今天要去公园听音乐,很好的音乐,邀我务必同去。
她又说今天下午接我……那末我应当早些起来收拾收拾。
”⑥芳影起来慢慢的踱到妆台前坐在椅上。
此时女仆进来倒洗脸水,擦镜子,摆香粉和梳头的用具,忙成一片。
她默默地对着镜子出神。
⑦她洗漱完便梳头,一会想到自己正当芳菲时候,空在“幽闺自怜”;年华像水一般流去了,眼便蓄着一眶泪,一会儿想起昨晚看电影时;喝喝细语的光景,脸上便立刻有些发热,心里跳起来。
⑧不多时把头发梳好,又重施一回粉,后来才把发抿齐。
打扮完,对着镜子又出了回神。
⑨午饭后,她在闺房,窗上花影因日光忽明忽暗,花枝因微风摇曳,婀娜生姿,她定定地看着,只觉得心里满满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正在怅惘,忽见仆人进来回:⑩“王先生和王小姐来了。
”⑪“请到客厅吧,”她说完又走到镜台前,重扑粉,掠抿一回发,然后走入客厅。
她心内怯怯的,因为她向来不大与青年男子来往,平常偶然碰到表兄弟,还要脸红红的回避呢。
近年她见社会潮流变了,男女都可以做朋友,觉得这风气也得学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明区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淮左名都,竹西佳处,_____________。
(姜夔《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3)杜甫《登楼》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时空角度延展,描绘了一幅宏阔悠远的壮美景观。
公众号:语文教与学2.按要求选择。
(5分)(1)中国古代诗歌往往体现“移远知近,由近知远”的空间意识,下列诗句不适合证明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2分)A.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C.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为防止疫情扩散,小区志愿者劝说居民戴口罩,下列用语最得体的一项是()。
(3分)A.不戴口罩是对他人健康的侵害,请务必带好。
B.戴好口罩是对自我的保护,也是对他人负责。
C.侥幸心理要不得,不戴口罩终将带给你悔恨。
D.没有口罩不是借口,请你记住生命只有一次。
公众号:语文教与学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对批评的批评:创造“复调”话语王晓华①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文学批评逐渐成为热点:一方面,随着话语实践日趋活跃,其总体重要性获得了普遍承认;另一方面,它似乎又缺乏类似学科规范的自律法则,时常演变为没有约束的话语狂欢,并因此受到质疑和消解。
由此,倡导对“批评”的批评,将“批评”本身纳入批评的视野中来,就显得异常重要。
②按照通常的理解,文学批评的对象是作家和作品。
这种理解虽貌似“中规中矩”,但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即如何对待批评本身:批评家对批评是否享有“豁免权...”?批评是少数主体自我授权的游戏吗?如何约束批评家的越界冲动?倘若批评本身不能被纳入批评的视野,那么其公正性和有效性又如何获得保证?公众号:语文教与学③当然,有人会说:批评家具有自我反思能力,可以自我审视、自我矫正、自我规范。
然而,如果寄希望于批评家的自我批评,那么批评依然是独白而非对话。
更重要的是,它所依赖的仍旧是自我授权的传统模式——批评家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
这等于把批评家当作不受约束的绝对主体,倡导僵硬而傲慢的独断论。
事实上,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当下的文学批评时常显现为任性的话语实践:作品的质量往往被忽略,批评蜕变为“赠送桂冠”的仪式;当需要客观把握作品时,批评家喜欢将作品纳入自己预设的模式,甚至以漫长而随意的独白遮蔽了作品中的声音。
长期如此,批评的声誉不可能不受到损害。
④任性意味着独断。
沉溺于独断的快感中,批评家必然忽略他者的存在,最终产生无限扩张的冲动。
这种缺乏约束意识的批评可能会异化为“文学的敌人”。
在文学史上,这种例子屡见不鲜,如道德主义批评本来是诸种文学批评样式的一种,但当柏拉图将它定义为排他的尺度时,“理想国”中的创作环境便不可避免地恶化了:“为了我们的灵魂之善,要任用较为严肃和正派的诗人或讲故事的人……他们会模仿好人的措辞,按照我们一开始就已经规定好了的类型来讲故事。
”于是,描写世俗生活的诗人被驱逐,文学变成了单一的说教和颂歌。
事实上,柏拉图并非没有进行任何反思:在对话中,他曾以辩论对手的身份探讨了自己犯错的可能性,但这不过是其自我授权过程中的小插曲——结论当然是证明了道德主义批评的至尊地位。
⑤显然,批评家的自我批评并不可靠:在一个人的视野中,作为整体的他/她恰恰处于缺席状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人可以从各个角度打量“我”,将“我”的全貌摄入心中,因此,对批评的批评可以克服个体的视野盲区。
在柏拉图提出道德主义批评模式之后,其弟子亚里士多德很快就做出了修正:文学描述的人既可能比常人好,也会低于平均水准,因此,文学不一定非得表现嘉言懿行,各种主题均有其价值。
虽未提及尊师的名字,但亚里士多德显然对柏拉图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批评。
与此同时,道德主义批评实际上已经被纳入批评的视野,文学批评则升格为自我观照、自我省察、自我矫正的话语实践。
⑥在中国文学界,对批评的批评虽然也已出现,但还远未形成常规性的批评样式,未上升为自觉的文体建构。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下中国文学迫切需要对批评进行批评,由于某些原因,一些批评家习惯于进行居高临下的裁决;受总体范式的影响,另一些批评家也受制于独断论的思维方式,喜欢把批评对象放在自己搭建的概念框架中,进行“强制阐释”。
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单向的“裁决——评估”受到了强烈的质疑,文学批评面临着严峻的合法性危机;如果不对批评进行批评,它将难以重获与其使命相称的尊严。
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批评家们远未达成共识,观念上的博弈在所难免。
于是,综合各方的视野就成为亟待进行的话语实践。
然而,由于缺乏涵括性的批评意识,批评家相互批评时往往囿于立场之争,迷恋论战中的词语博弈。
为了在辩论中形成压倒性优势,他们往往抓住对方的逻辑漏洞,攻其一点而不计其余。
双方仿佛置身于不同的洞穴之中,只能以一种偏颇代替另一种偏颇。
公众号:语文教与学⑧在这种情况下,倘若将辩论的双方都纳入批评的视野,以“互审——对话”模式代替独白模式,无疑可以敞开二者各自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最终创造更富涵括性的“复调”话语,实现批评领域的主体间性。
当批评家被还原为多元中的一元时,特权意识自然会被消解。
这也是批评的返本归真之路。
⑨需要解释的是,按照一般的范畴分类法,对“批评”的批评会被归类为元批评,但这种命名恐怕并不能完全表征其精神特征:“元”具有根本和始源之意,而对“批评”的批评不是为了推出新的权威,而是建立“善的循环”;它既致力于视野的扩大,又意味着永远的去中心化实践。
正因为如此,笔者坚持使用这种略显笨拙的说法,以表达对中国文学批评的期待和祝福。
(有删改)3.第②段加点的词语“豁免权”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下列能根据第③段内容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A.批评家无法进行自我批评,不能实现有效的自我反思。
B.只要改变自我授权的传统模式,就能让批评值得信赖。
C.当下的文学批评忽略文本的质量,以预设模式做批评。
D.靠批评家的自我批评,难免会使批评的声誉受到损害。
5.下列对“‘复调’话语”这一概念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复调’话语”即批评家之间的相互批评,能够消解特权意识。
B.“‘复调’话语”是更为权威的话语体系,它致力于视野的扩大。
C.“‘复调’话语”将“批评”纳入批评的视野,建立“善的循环”。
D.“‘复调’话语”即是元批评,它涵括更加丰富的自我矫正意识。
6.概括第⑨段的主要内容。
(3分)7.文中先后使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师生的例子,请联系上下文对其在论述中的作用加以评析。
(5分)公众号:语文教与学(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回不去的渡口傅菲①渡口,一棵老洋槐树作为标识。
我们总以为,树有多老,渡口也有多老。
树是洋槐树,皲裂的树皮把我们带入时间深深的皱褶里。
②事实上,那是一个荒滩,一条砂石路直通下去,是石埠。
石埠上,妇人在洗衣,淘洗豆子、白米。
小孩在石埠下的河水里,摸螺蛳、捉虾,光着身子,嘻嘻哈哈地傻闹。
一条竹筏,被一根绳子系在洋槐树下。
老毛竹煻了火,黝黑,两头翘,六根毛竹用老藤扎起来,一头一尾,中间再扎两绑,便成了竹筏。
河水并不深,大人卷起裤腿,可以淌水过河,小孩翘起屁股,手举衣服,也可以游到对岸,竹筏也仅仅是渡口的一个象征。
河是饶北河。
年少时,记得有一个艄公。
竹筏上摆着几个矮板凳。
艄公也是戴尖帽的斗笠,穿一件棕黑色蓑衣,光着脚板。
他撑第一竹篙的时候,会“嘿呀吼”地吆喝一声,竹篙插入水底,竹筏慢慢滑动,竹篙斜起来,再拔出水面,插入水底。
竹筏在水面嘶嘶嘶嘶地滑翔,青山在飞。
在冬春之季,我们去对岸,都由艄公撑竹筏渡河。
公众号:语文教与学③对岸是另一个村子。
两个村子隔一条河。
对岸有很多沙地,种西瓜,种花生,种荸荠。
这是我们村没有的。
我们村有柴火,有茶油,是对岸村子没有的。
两岸因此有了很多的偷盗和争夺,发生械斗;也因此有了婚配姻缘,随便入哪家的门,开口便是亲戚。
艄公把嫁妆送到对岸去,把送亲的人接过来。
外出读书的人,被一只竹筏,送到小镇的车站,坐上去县城的客车。
送别的母亲和姐姐,站在渡口,一直在挥手,不停地挥手,直到竹筏没入河湾的柳树林,像一片树叶,飘在水面,母亲哗啦啦的泪水流了下来。
④据说,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密密麻麻地排在河岸。
河滩宽阔,秋季开满了白蓼花,米白米白的,一大片。
岸边是麻白麻黄的芦苇。
芦苇从秋风里抽出摇曳的花束,空茫。
——我的祖父,我的曾祖父,从这个渡口出发,挑一担箩筐,去浙江海边挑海盐。
木船顺河而下,入信江,逆流而上,入衢州。
也把夏布,蚕丝,带去浙江。
木船,一个码头一个码头地停靠,夜一日一日地凉。
⑤这里确是晨读的好地方。
石埠由一块石灰石大石板铺设。
我们坐在石板上,听着湍湍而流的河水,背诵课文。
苍老的洋槐,在暮春,散发一种黏稠的气味,一串串垂挂下来的洋槐花,一直垂到我们额头。
被嘴唇磕碰出来的汉语,有了水的韵味和植物的气息。
有一个练声的人,每天会来到这个渡口,把镜子悬在树上,对着口型,练声。
我一直记不起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一个艺考生,考了几年也没考上,后来去深圳,村里也几乎没有他的音讯。
我外出生活之后,每次回家,我在父母身边坐几分钟,说说话,便会去渡口走走,站站。
我说不清为什么。
公众号:语文教与学⑥渡口还是哭丧的地方,故去的老人,到渡口买水。
炮仗啪的一声,零星地炸开。
哭丧的子女,跪在埠头上,哭得全身瘫痪。
渡口,是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
河流,或许是人世间最长的路。
活着的时候,没走完,死了,接着走,渺渺茫茫地走,不分白日黑夜,风雨兼程,身上不需要长物,不需要口粮,不需要牵挂和被牵挂,一个人走,再长的路,再艰难的路,也不觉得孤独寂寞,也不凄冷忧欢。
我们需要另一个世界来打开现世的世界,放下恩怨,放下爱恨,驱除内心的黑暗。
没有死,我们无法理解生。
没有死的永恒,我们无法理解生的短暂。
死是对生的救赎。
死是生的皈依。
⑦没有到过渡口的人,不足以谈论生离死别。
我是这样以为的。
⑧公路开通之后,渡口迅速被人遗忘。
石埠两边,长满了荒草。
早年拴木船缆绳的石桩,黝黝的,全是苔藓。
作为时间的标记,石桩多了一份轮回的沧桑。
石桩上面,搭了一块长条形的石板,石板连通石埠侧边台阶。
溽热的夏天,我们躺在石板午睡,歇凉。
洋槐的树荫浓密地盖在赤裸小身子上。
河水清幽的凉风,从水面卷上来,我很快进入梦乡。
除了山中的岩洞,我再也找不到,比这里更凉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