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说“木叶”》【精品课件】
二、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 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 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 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 明"(唐 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 《声声慢》)等。
二、预习检测 1、字音字形
袅袅 (niǎo) 灼灼 (zhuó) 涔阳 (cén)
窸窣 (xī sū)
照浦 亭皋 万应锭 迢远
(pǔ) (gāo)
(dìng) (tiáo)
褒 (bāo) 寒砧 (zhēn) 言筌 (quán)
2、词语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
五、课下小组作业: 选择一个常见的古诗词意象,搜集与之相关的诗句,下节
课进行课堂分享。
第二课时
一、古诗词常见意象分享(以小组为单位) 1、每个小组选派1-2名代表上讲台发言展示,各组之间互相学习。
2、小组展示之后,教师进行点评与补充。
补充: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 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 是读懂作品的关键。
分析问题(4-6自然段)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4、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5、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个特征。(有暗示性) 6、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总结全文(第7自然段):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说木叶读后感
《说“木叶”》读后感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是一篇充满诗意和深度的文艺评论文章,它带给我对诗歌和文学的全新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林庚先生对诗歌语言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对诗歌意象的深入解析。
文章从“木叶”这一核心概念展开,引出了古代诗歌中树叶、木叶、落叶等意象的运用。
林庚先生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诗人对这些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歌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让我意识到,诗歌并非只是简单表达情感,更是通过意象来传递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说“木叶”》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诗歌和文学的经典语句。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语句的解读:“木叶,或者‘树叶’,在诗中更常见的却是飘零之意,它所暗示的是一种飘摇无定的状态。
”这句话解释了“木叶”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诗歌中,“木叶”常常被用来描绘落叶的景象,暗示着一种离别、失落和凄凉的情感。
这种情感与树木的落叶时节相呼应,给人一种悲凉、寂寥的感觉。
“‘无边落木萧萧下’,这落木正是做着把树叶纷纷催落的动作,即‘木叶’或‘叶落’的词源。
”这句话揭示了“木叶”这一意象的来源。
它来源于落叶的景象,通过对落叶的描绘,诗人能够表达出一种离别、失落和凄凉的情感。
这种情感与树木的落叶时节相呼应,给人一种悲凉、寂寥的感觉。
“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散文,它特别要求鲜明、准确、含蓄、凝练。
”这句话概括了诗歌语言的特征。
诗歌语言要求在简洁的形式中传达出丰富的内涵,同时要求语言精练、意义深远。
与散文相比,诗歌语言更加注重形式美感和音韵节奏,强调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正是秋风和木叶最美妙的合唱。
”这句话赞美了“袅袅”和“木叶”的美丽和动人之处。
在秋风的作用下,木叶纷纷落下,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种景象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还具有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感。
这句话强调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和视觉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木叶’之为‘木叶’,是因为它包含了‘木’和‘叶’两个意象。
说木叶文章结构层次
1、林庚所著的议论性散文《说木叶》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它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地为读者讲述了古诗中“木叶”这一意向被广泛使用的原因。
”木叶“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最早出现在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木叶“中”木"就是树的意思,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
有暗示意义,可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落叶,给人以落寞之感,营造凄清的艺术格调。
3、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
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一味想方方正正分析诗的人,读诗必将是顾此失彼的折磨——诗人跳跃的思维恰是调皮的小精灵,它不守理性的规则,自然也就不会顾及跌跌撞撞的老学究。
4、读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林庚先生深谙诗歌妙道,此文命中了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玄机,撩开了诗歌神秘的面纱。
很值得一提的是,林先生没有摆出那种“理论”的面孔来吓唬读者,没有故弄玄虚地搬弄术语,而是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古诗“木叶”意象的捕捉和阐释中。
人教版语文必修下册同步练习9说“木叶”(解析版)
第三单元9说“木叶”(解析版)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叶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
所以“木叶”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是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清秋的典型的性格。
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了。
“落木千山天远大”充分说明了这个空阔,这是到了要斩断柔情的时候了。
而“木叶”呢?它出现在那“袅袅秋风”之中,也仍然带着那袅袅不断的余情,所谓“日暮风吹,叶落依枝”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
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A.飘零湿润洗净疏朗B.飘零滋养洗净稀疏C.飘扬湿润洗涤疏朗D.飘扬滋养洗涤稀疏【解析】第一空处,飘零: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花、叶等)坠落;飘落。
飘扬:在空中随风舞动。
此处指“木叶”的飘落,应用“飘零”。
第二空处,湿润:潮湿,润泽。
滋养:养育,培养;养分,养料。
此处指木叶的黄色是由于雨的润泽,应用“湿润”。
第三空处,洗净:把衣物、器物等清洗干净。
洗涤:清洗,洗涮。
此处形容把“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清洗干净,应用“洗净”。
第四空处,疏朗:开阔清亮;豁达开朗;明敞;稀疏而清晰。
稀疏:宽松,不稠密。
结合后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把“木叶”赋予人的性格特点,应用“疏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D)A.所以“木叶”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是属于沉沉的阴天而不属于爽朗的晴空,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说木叶高中课文原文
说木叶高中课文原文《说“木叶”》是林庚的一篇论述文章,原文如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九歌》)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
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 萧纲《折杨柳》)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 陶渊明《拟古》) 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 柳恽《捣衣诗》)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 沈佺期《古意》) 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
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
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说木叶作文
说木叶作文《说木叶》篇一《木叶的奇妙之处》木叶,就是树的叶子呗。
这东西啊,平常我们可能都不怎么在意,可仔细一琢磨,还挺有趣的。
就像我家小区里有那么一棵老槐树,那槐树啊,长在小路的拐角处,每次我路过都会瞅上几眼。
那树上的叶子啊,到了夏天密密麻麻的。
我记得有一次夏天,我在槐树下等朋友。
天气热得要命,那树上的叶子就像是一把把小扇子似的。
偶尔吹来一阵小风,那叶子就沙沙沙地响,像在小声嘀咕着什么。
我当时就盯着那叶子看,发现它的形状可有点奇特。
叶片不算特别规则,边缘有些小锯齿,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扎眼。
每片叶子还有一根细细的叶柄,连接着树枝,就像小丫头扎的马尾辫似的。
那颜色也是鲜绿鲜绿的,充满了生机。
在阳光的照耀下,透着光,就好像每片叶子里都藏着一个小世界似的。
星星点点的阳光透过叶间的缝隙洒下来,就像给地面铺上了一块金色的碎花布。
在那等着等着,我还顺手捡了一片从树上飘落下来的叶子。
拿在手里把玩,发现叶子虽然薄,但是还挺有韧性的。
我用手捏了捏,也不容易就被捏坏了。
蝇虫们就在这树叶构成的小天地里活跃着,有只小甲虫还慢悠悠地爬上了我脚边的一片树叶,就像在爬山似的,小心翼翼的,大概它也觉得这木叶是个广阔的世界呢。
木叶在树上的时候啊,组成了大树的盛装,风一吹,又像是一群绿色衣裙的姑娘在跳舞。
而且啊,这老槐树上的木叶,就像是这个小区里最天然的装饰品,要是没有这些树叶的话,这棵老槐树就像个秃瓢一样,难看死了。
篇二《木叶之秋》秋天来了的时候,那老槐树上的木叶可就变了个样儿。
我天刚凉的时候,在小区里散步。
看着这棵老槐树,就像看着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逐渐地开始变秃一样。
那些树叶儿啊,不再是夏天时候的鲜绿明快了。
它们开始慢慢变黄,就像一个小伙子一夜之间长了好多白头发似的。
那黄色也不是均匀的,有的地方还带着些绿色,好像是在跟这逝去的夏天做最后的挣扎和告别呢。
我伸手够到一片树叶,仔细瞧,叶脉变得更加明显了,就像是老人手上的青筋突兀地显现出来。
人教版 必修五《说木叶》
庚
《说木叶》引用诗句解析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译文: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波,微波泛动。万物 不住摇啊,秋风吹拂,洞庭湖波浪涌起啊,落叶纷 飞。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译文:洞庭湖的湖面开Biblioteka 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 始渐渐脱落了
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译文:枯黄的树叶随着秋风缓缓飘落,微风吹动着 江水泛起一波波无尽的涟漪,深秋的圆月照在河边 从从的浦草上,些微的云朵停歇在山腰上 。
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 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 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 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 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 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 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
希望同学们在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 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 爱诗,成为有激情,有修养的人。
在很多传统诗歌中,酒是愁的象征。
反传统,反“套板”,从传统中翻出新意来。
练习一:
梅
关于“梅”的意象讨 论: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表现了梅的高贵品格,我国古 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 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诗表现的 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
红 雨 随 心 翻 作 浪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说“木叶”》ppt课件
文本探究
结合文章有关段落,分析“树叶”与“木叶”“落叶”的区别有哪 些,完成下表。
意象 树叶 木叶 落叶
颜色
触觉
褐绿色 密密层层、浓荫
微黄
干燥
繁密绿色
饱含水分
意味 繁密充实 疏朗、飘零之意 缺少飘零之意
落木 比木叶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 密之意也洗净了
“木叶”和“落木”又有什么区别呢?
词语理解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
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如何概括段落大意
一、摘句法 1、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
解题
说“木叶”
“木叶”是什么? 按照字面的解释;“木” 就是“树”,“木叶”也就是 “树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袅袅(niǎo ) 照浦( pǔ )
褒扬( bāo)
灼灼(zhu初ó读) 课文亭皋(gāo )
寒砧( zhēn)
涔阳(cén )
万能锭( dìng ) 言筌(quán)
窸窣( xī sū) 迢远(tiáo)
——暗示人物形象 (形象特征)
难点突破
“说‘木叶’”这篇文章,实际谈论的是关于诗 歌语言的问题,谈论了诗歌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 阐释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标题却拟为“说 ‘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你以为如何?
难点突破
1. 有利于展开论述。 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 围绕它展开全文。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寻它用 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 并加以阐发。这样论述,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 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2.使论述深入浅出,便于理解。 如果把题目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势必是另一种行文思路, 可能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性论文,不 像现在这么深入浅出。
说木叶翻译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译: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
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即秋风微微吹拂,洞庭湖水微波泛动,湖畔枯黄的树叶随风摇落。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译: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渐脱落了。
这是指秋天来了,一些该有的自然反映都开始出现了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译:树叶落下来了,江水波涛相连,秋天的月光照在水面上,云彩在山顶上一动也不动。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译:木叶”就是“树叶”的意思,“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意思就是秋风吹动树叶不断地摆动,就好像洞庭湖上的波浪一样。
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译:这句词出自屈原的《离骚.橘颂》,意思是: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服是适应的意思。
后皇,天地的代称。
《楚辞·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王逸注:“后,后土;皇,皇天也。
” 宋范成大《峡石铺》诗:“后皇嘉种不易熟,野草何为搀岁功!” 明何景明《雨颂》:“后皇惠鲜,终悔其伤。
”“徕”同“来”,相当于“生来”6、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译:桂树丛生在山的幽暗处7、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译:庭院裏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1、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
2、滋:当“繁”解释。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8、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译:叶子太密了,鸟飞起来就不方便;风如果吹得轻些,那么叶子就不会那么快落下来了9、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译:云间之月皎洁明亮,绿叶丛中繁花似锦。
10、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译: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11、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译:无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
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译:无边无际的林木,树叶萧萧飘落;无穷无尽的长江,江水滚滚而来。
《说木叶》ppt课件
木叶这一意象,可以作为文学创作的 素材,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内涵。
主题表达方式
《说木叶》通过木叶这一意象,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这种主 题表达方式对文学创作具有启示作用。
《说木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01
02
03
传承中华文化
《说木叶》作为一篇具有 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能够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 精神。
03 《说木叶》的艺术特色
《说木叶》的语言风格
语言简练
林庚先生的语言简练明快,没有 过多的华丽辞藻,却能够准确传 达出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诗意浓厚
林庚先生的语言充满诗意,善于 运用形象生动的词汇和比喻,将 诗歌中的意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说木叶》的结构特点
层次分明
林庚先生的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每个段落都有明确的主题和意义, 整体结构清晰明了。
拟人
文章中通过拟人的手法,将木叶人格化,赋予其生命和情 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木叶的意象内涵。
引用
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诗句和典故,通过引用前人的经典论 述和诗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说木叶》的意象分析
01
木叶的象征意义
在本文中,木叶被视为秋天的象征,代表着凋零、枯萎和落寞。同时,
木叶也寓意着生命的轮回和时间的流逝。
《说木叶》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说木叶》的背景介绍 • 《说木叶》的内容解析 • 《说木叶》的艺术特色 • 《说木叶》的影响与评价 • 《说木叶》的实践应用
01 《说木叶》的背景介绍
《说木叶》的作者介绍
01
叶赛宁:俄罗斯著名诗人,他的 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而著 称,深受读者喜爱。
总结词:高度评价
说木叶课文原文
说木叶课文原文哎,说起木叶课文,那可真是让人头疼。
记得上小学那会儿,老师总让我们背课文,尤其是那篇《木叶》,我到现在还记得。
“木叶,木叶,秋天的木叶。
”老师在讲台上念叨着,我们底下的小伙伴们一个个都皱着眉头,心里默念着:这木叶有啥好背的,不就是叶子嘛。
有一次,老师抽查背诵,点到了我的同桌小华。
小华站起来,支支吾吾地开始背:“木叶,木叶,秋天的木叶。
”背到一半,突然卡壳了,他挠挠头,一脸尴尬。
老师看着他,说:“小华,你这是在背课文还是在数羊呢?”全班哄堂大笑,小华脸红得跟个苹果似的。
我在旁边偷偷地给他提示,小声说:“飘落,飘落。
”小华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赶紧接上:“飘落,飘落,像金色的蝴蝶。
”总算是背完了,老师点点头,让他坐下。
课后,小华感激地对我说:“小明,你真是我的救星啊!”我说:“别客气,下次可得好好背了,别老想着玩。
”还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关于《木叶》的读后感。
我心想:这有啥好写的,不就是叶子嘛。
但转念一想,这可是作业,得认真对待。
于是我就开始琢磨,这木叶为啥这么特别。
我写道:“木叶,不仅仅是秋天的象征,它还代表着生命的轮回。
每当我看到木叶飘落,就想到了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
”写完后,我自己都有点小感动。
交上去后,老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赞,说:“小明,你这是写出了深度啊!”我心想:这木叶,原来还有这么深的含义。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木叶课文,不仅仅是文字,它们还承载着我们童年的记忆,还有那些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一起笑闹的日子。
虽然那时候觉得背课文挺烦的,但现在想来,那些都是宝贵的回忆。
人教版必修五《说木叶》课文精讲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必修五《说木叶》课文精讲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林庚,我国著名学者。
有《唐诗综论》等著作传世。
2.题解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
由于作者是一个学者,也是诗人,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因而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
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我们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就可以把握文意。
字词储备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
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
也作洗练。
万应锭(dnɡ):万能药。
锭,药物未制成的硬块,供患者吞服,研汁内服或外用。
不落于言筌(qun):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1 / 14筌,捕鱼的竹器。
疏朗:稀疏而清晰。
窸窣(xī sū):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飘零:①(花、叶等)坠落;飘落。
②比喻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
绵密:(言行、思虑)细密周到。
迢远:遥远。
课文剖析 1.内容结构梳理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每段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
第二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
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
第三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
---------------------------------------------------------------最新资料推荐------------------------------------------------------ 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说木叶》诗句解释
《说木叶》引用诗句解析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译文: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波,微波泛动。
万物不住摇啊,秋风吹拂,洞庭湖波浪涌起啊,落叶纷飞。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南朝)谢庄《月赋》译文: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渐脱落了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南朝)陆厥《临江王节士歌》译文:枯黄的树叶随着秋风缓缓飘落,微风吹动着江水泛起一波波无尽的涟漪,深秋的圆月照在河边从从的浦草上,些微的云朵停歇在山腰上这首诗由秋天的肃杀之景引发出内心的慷慨之情,秋思与壮心相互生发,唱出了一曲悲壮的节士之歌。
诗的开端即以“木叶”、“江波”、“月浦”、“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北朝)王褒《渡河北》解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
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
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战国楚)屈原《橘颂》译文: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后皇:地和天。
橘徕服兮:橘啊。
后面三字是语气词。
6、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楚辞﹒招隐士》译文:桂树丛生在那深山幽谷,枝条纠缠树干盘绕弯曲。
天上的桂花在蟾宫里,人间的桂树在山谷中,"桂树生兮山之幽;偃蹇连兮枝相"(《楚辞;招隐士》),桂花是与隐士相联的,有着"虽处僻远亦自芳"的品性和甘于淡泊、不求闻达的风格7、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古诗十九首》译文: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8、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南朝)萧纲《折杨柳》译文:叶子太密了,鸟飞起来就不方便,风如果吹得轻一些,那么叶子就不会那么快落下来了。
《说“木叶”》ppt课件
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凄凄。---曹丕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李白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高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 行歌相答。---苏轼
说“木叶”
林庚
解题:说“木叶”
“说……”适合文体是: →议论文
学习任务三:抓住核心概念 比较相似词语
朗读4、5、6三段,结合文中引用的诗句,分析“树”与 “木”、“落叶”与“落木”、“木叶”与“落木”的区别,完 成下列表格:
词语
引证诗句
区别
“树”与“木”
“落叶” “黄叶”与 “落木”
“木叶”与“落木”
词语
引证诗句
区别
“树”与“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午阴嘉树清圆”
迁移运用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 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 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鉴赏思维切入点: (1)、筛选景物,注意景 物意境内在的协调性(共 同点); (2)、抓描写景物的修饰 性词语。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写出了“江” 之壮阔与川流不息,与落叶“萧萧” 之悲凉构成了悲壮的画面。
③杨柳青青江水平,忽闻岸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写出了忽闻情郎歌声的喜悦心情。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表达了诗人思念故国的愁苦。
⑤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清澈、曲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描绘出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语文]说木叶
——飘零透些微黄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饱含水份,繁密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微黄但不干燥, 无飘零之意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毛Fra bibliotek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
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 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柳》是写秋日之柳 :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 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 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 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 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 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 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9.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西楼满月:李易安向满月倾诉闺阁幽怨。
10.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淮扬冷月:姜白石以冷月烘托劫后荒凉。
◆ 唐诗中的--柳
柳,姿态婀娜,摇曳多姿,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 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唐诗中的咏柳佳 作更是不可胜数。其中当数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 著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 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 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 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说“木叶”》优秀教案4篇
《说“木叶”》优秀教案4篇教学重难点分析:篇一教学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说木叶》教案篇二《说“木叶”》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说“木叶”》教案。
2、根据诗歌语言的特质,进行迁移,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给同学如何鉴赏诗歌提供实感。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诗中有两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同学们知道这里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吗?(学生明确“落木”即“落叶”之意后)那杜甫为什么不用树叶、落叶,不说“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呢?“木”与“叶”有何区别呢?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
尤其是我们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
读后满口余香,却是妙处难与君说。
这跟诗歌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就通过《说“木叶”》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质作一番探幽。
二、检查预习情况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袅袅()橘徕()亭皋()寒砧()漂泊()窸窣()迢远()冉冉()落于言筌()灼灼()门栓()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发现了一个文学现象,是什么?中国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
2、文章题目为“说‘木叶’”,为了说得有序,说得深透,本文采用了句首标义法,每段开头都用一句话领起下文,容易让读者把握“说”的要领。
请默读全文,抓住一些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结构。
1-3段:“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4-6段:“木”被人喜欢的两个原因7段:总结经过四个到六个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总结。
这样处理教材可以练习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让他们能够高屋建瓴地来把握文章,提纲挈领,切中肯綮。
3、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明确:不是。
写“木叶”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特点。
4,作者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9《说木叶》
《说木叶》
《说木叶》这篇课文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本单元所选都是文艺学论文,从各个角度介绍了民族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及独特风格。《说“木叶”》一文,是“咬文嚼字”的范例。作者说:“‘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在语言上是一字之差,在艺术形象上却是千里之别,原因何在?作者旁征博引,条分缕析,说得头头是道,令人信服。
第三个环节是分析品味: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带着问题去阅读。另一种是解读课文之后进行自测。这里我设计了一道关于填补“树或木”的一组诗歌。意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有利于在45分钟内提高阅读效率。和学生一起就文中涉及的例句进行精到的理解。如第一处“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诗写屈原看到秋风中飘零的树叶感伤自己的;“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这个意象是一棵美好的树,自然而然让人想到一棵形态美好、仪态万千的树,这是屈原对自己高洁品格的暗示。这时教师尽量少数或不说,让学生自己品味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分析意象,准确把握意象表达的情意,这个环节意在通过练习咬文嚼字使学生感悟诗歌语言精妙的表达效果,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鼓励学生谈自己的在诸多文体中(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你最喜欢哪一种文体,为什么?师:诗歌是诸多文体中最美的一种文体。她美在哪里呢?——语言美、形式美、结构美、音律美等。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诗歌语言特点的文章《说“木叶”》。这个导语意在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
9 《说“木叶”》 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诗与人
朦胧
——林庚 常听见有小孩的脚步声向我跑来 中止于一霎突然的寂寞里 春天如水的幽明 遂有一切之倒影 薄暮朦胧处 两排绿树下的路上 是有个不可知的希望在飞吗 是的,有一只黑色的蜻蜓 飞入冥冥的草中了
字义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 衣石。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不落言筌——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言筌:在言辞上留下的迹象。
规律 神奇
特征 隐秘
①② “木叶”突出地成为 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③关键在“木”这一字
④⑥“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⑤语言形象具有暗示性
历代诗人
的名句: “木叶、 树叶、落
资料 量大
叶、落木”
理论 高深
⑦“木”与“树”在概念上 相去无几,到了艺术形象的 领域,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从大量资料中发
现了一种现象及 其中的规律,通 过寻找此规律产 生的原因、理论 依据及使用范围 的限定,证明规 律(结论)确实 存在。
里
落叶 繁密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落木 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
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梳理文本,划分层次。
用《九歌》中诗句引出“木叶”之话题 提出“木叶”之问题:诗人们多用“木叶”而少用“树叶” 分析问题:分析“木”的艺术特征 解决问题:“木叶”的特性
说“木叶”(新)
文外探究
“树”总是与繁茂的枝叶相关联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寇准《书河上亭壁》
文外探究
“黄叶”总是不如“木叶”吗?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 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 寒烟翠。 ——范仲淹《苏慕遮》 扑翠色秋山如靛,涌寒秋波水连天, 西风黄叶满秋川。——康海《红绿鞋· 秋碧》
请用尽量简洁的文字概括各段的文意。 1、从屈原开始,“木叶”成为诗 人们钟爱的形象。
概括文意
2、古代诗歌中很少见“树叶” 而一再使用“木叶”。
概括文意
3、从“木叶”发展到“落木”的 关键在“木”字。
概括文意
4、“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是其 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概括文意
5、“木”含有落叶因素的原因: 概念的暗示性使人由“木”更多地 想起树干。
再 见
概括文意
6、“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它 暗示着落叶的微黄和干燥之感。
概括文意
7、“木叶”与“树叶”概念上相
去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则一字千 里。
梳理文脉
一、 (第1、2段) 提出问题。 1、导出话题:诗人钟爱“木叶”
2、设置疑问:古诗中为什么少见
“树叶”而多用
“木叶”?
梳理文脉
二、 (第3~6段)分析问题。
3、关键在“木” 字。 4、“木”本身含有落叶的因
素。“木”含有落叶因素的原 5、 因。“木”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7、“木叶”与“树叶”概念相差极 小,艺术形象差别极大。
梳理文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陵一中
高二语文教学案
日期 2017.10.12 主备人孙颖审核人李辉云编号 23
课堂检测根据下文的材料,写一篇400字的赏析文章。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
“春晚绿野秀。
”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春天叫做青春,少年称为青年。
”
“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
春的世界是绿色的,诗人为什么把绿的说成青的呢?
积累摘抄
小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