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缝设置要求

合集下载

规范对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要求

规范对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3.4.5 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的比较分析,确定是否设置防震缝,并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3)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7.1.7 多层砌体房屋的建筑布置和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3 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70mm~100m: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大于层高的1/4;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4 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

5 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

6 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6.5 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6.5.1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

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处。

伸缩缝的间距可按表6.5. 1采用。

表6.5.1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注:1 对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混凝土砌块、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多孔砖房屋,取表中数值乘以0.8的系数,当墙体有可靠外保温措施时,其间距可取表中数值;2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3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4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5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缝宽度应满足各种变形缝的变形要求;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3.4.5 体型复杂的建筑并不一概提倡设置防震缝。

由于是否设置防震缝各有利弊,历来有不同的观点,总体倾向是:1 可设缝、可不设缝时,不设缝。

砖砌墙伸缩缝设置要求

砖砌墙伸缩缝设置要求

砖砌墙伸缩缝设置要求砖砌墙伸缩缝是指在建筑物砖砌墙体中,为了应对由于温度变化、地震等原因引起的墙体变形,而设置的一种缝隙。

合理设置砖砌墙伸缩缝能够有效防止墙体开裂、变形,保护建筑的结构安全和美观。

砖砌墙伸缩缝的宽度和间距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置。

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墙体材料和结构形式等因素,确定伸缩缝的宽度和间距。

一般情况下,墙体高度每隔2到3米设置一个伸缩缝,缝宽为10至20毫米。

这样的设置能够充分吸收墙体的变形,保持墙体的稳定性。

砖砌墙伸缩缝的材料选择也非常重要。

伸缩缝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候性,能够承受墙体的变形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一般常用的材料有橡胶、硅酮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伸缩性,能够有效地保护墙体不受外力破坏。

砖砌墙伸缩缝的施工工艺也需要注意。

在进行砖砌墙伸缩缝的施工时,需要先将墙体的砖块按规定的间距和宽度进行拆除,然后再将伸缩缝材料嵌入其中。

在嵌入伸缩缝材料之前,应先将墙体表面清洁干净,确保伸缩缝材料能够牢固粘贴。

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持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确保伸缩缝的设置位置准确无误。

砖砌墙伸缩缝的维护和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墙体伸缩缝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特别是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季节。

如果发现伸缩缝有裂缝或变形等情况,应及时采取修补措施。

同时,在保养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对伸缩缝进行撞击,以免损坏伸缩缝材料,影响其正常使用寿命。

砖砌墙伸缩缝的合理设置对于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美观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正确施工和定期维护,能够有效地防止墙体开裂、变形,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进行砖砌墙伸缩缝设置时,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墙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钢结构伸缩缝规范

钢结构伸缩缝规范

钢结构伸缩缝规范篇一:伸缩缝设置要求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

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 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 和2m,宜加宽20mm;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2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3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伸缩缝设置要求

伸缩缝设置要求

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

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2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3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之间的数值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3 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两个月后浇灌;4 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5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6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什么是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4、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5、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6、其他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标准及结构要求什么是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

因为温度改变,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原因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改变。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含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变形缝。

2、需要设缝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出一定程度;②建筑平面复杂,改变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改变较大。

3、设置标准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改变较大处于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改变影响较小,通常不须断开。

4、缝间距伸缩缝最大间距应依据不一样材料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多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最大间距。

5、缝结构伸缩缝宽度通常为20-40mm,通常采取30mm。

6、其它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取单墙方案,也可采取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取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取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结构:墙体伸缩缝通常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能够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见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通常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楼地板伸缩结构:楼地板伸缩缝缝内常见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结构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通常采取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确保缝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③屋面伸缩缝结构:屋顶伸缩缝关键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结构。

伸缩缝设置要求

伸缩缝设置要求

伸缩缝设置要求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度和⾼差情况,留有⾜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式挡⼟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

在挡⼟结构的拐⾓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层建筑混凝⼟结构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震缝最⼩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框架结构房屋,⾼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 框架剪⼒墙结构房屋可按第⼀项规定数值的70%采⽤,剪⼒墙结构房屋可按第⼀项规定数值的50%采⽤,但⼆者均不宜⼩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沉降差时,宜增⼤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可靠措施,不应采⽤⽜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宽度的要求。

⾼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于裙房基础的埋深⾄少2m。

当不满⾜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沉降缝地⾯以下处应⽤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2 当⾼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跨内。

后浇带混凝⼟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设计要求后⽅可进⾏浇注;3 当⾼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间距:注:1 框架-剪⼒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墙结构之间的数值2 当屋⾯⽆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的收缩较⼤或室内结构因施⼯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3 位于⽓候⼲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当采⽤下列构造措施和施⼯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1 顶层、底层、⼭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的部位提⾼配筋率;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3 每30~40m间距留出施⼯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宜在两个⽉后浇灌;4 顶部楼层改⽤刚度较⼩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5 采⽤收缩⼩的⽔泥、减少⽔泥⽤量、在混凝⼟中加⼊适宜的外加剂;6 提⾼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部分预应⼒结构。

混凝土路面伸缩缝规范

混凝土路面伸缩缝规范

混凝土路面伸缩缝规范混凝土路面伸缩缝是指为了防止路面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热胀冷缩应力而设置的缝隙。

混凝土路面伸缩缝的设置是为了保证路面的平整度、耐久性和安全性,因此在路面建设中,应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1、伸缩缝的设置原则混凝土路面中的伸缩缝应根据路面设计和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

一般来说,伸缩缝的间距应根据沥青路面的伸缩指标确定,一般为30米到70米之间。

在城市道路中,由于交通流量大,通行速度快,应缩小伸缩缝的间距,一般设置在30米到50米之间。

2、伸缩缝的尺寸伸缩缝的宽度应根据路面的设计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混凝土路面的伸缩缝宽度应为补偿板的3到5倍。

此外,伸缩缝的深度一般为路面厚度的1/4到1/3,深度不宜小于2.5厘米。

伸缩缝的长度应根据路段的长度来确定,通常设置在20米到50米之间。

3、伸缩缝的施工方法混凝土路面伸缩缝的施工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首先,要在路面设置伸缩缝的位置进行划线,然后在划线处进行切割,切割均匀、整齐,切割深度要达到规定的要求。

在切割后,要清理伸缩缝内的杂物和灰尘,并进行清洗和干燥。

接下来,要在伸缩缝内填充伸缩胶条或者胶粉。

胶条的种类根据路面的要求来选择,一般有橡胶胶条和沥青沥青胶条等。

填充胶条时要确保胶条的质量和密实性,避免胶条的开裂和脱落。

同时,要保持胶条的与路面的贴合度,使伸缩缝能够起到有效的缓冲和补偿作用。

最后,要对伸缩缝进行整齐、美观的修整。

修整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伸缩缝的原有宽度,保持路面的平整和水平度,并对伸缩缝进行清洁和保养。

总之,混凝土路面伸缩缝的设计和施工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以保证路面的平整度、耐久性和安全性。

同时,在路面使用过程中,要对伸缩缝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伸缩缝的功能和效果。

这样才能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保养成本,保障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什么是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4、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

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5、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6、其他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③屋面伸缩缝构造: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

伸缩缝设置的条件

伸缩缝设置的条件

伸缩缝设置的条件伸缩缝是指在建筑物或其他结构中设置的一种特殊装置,用于处理由于温度变化、地震等因素引起的结构伸缩问题。

伸缩缝的设置条件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了伸缩缝的功能和效果。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伸缩缝的设置条件。

一、结构设计条件伸缩缝的设置需要考虑结构的设计条件。

首先,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高度要考虑到伸缩缝的设置。

例如,在高层建筑中,由于高度较大,伸缩缝的设置更为重要,可以分割建筑物,减少结构的变形。

其次,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也是伸缩缝设置的条件之一。

伸缩缝应根据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来确定设置的位置和数量。

二、温度变化条件温度变化是导致建筑物产生伸缩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伸缩缝的设置条件之一是考虑温度变化。

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问题可以通过伸缩缝来解决。

伸缩缝的设置应考虑到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差异。

根据不同的温度变化条件,可以确定伸缩缝的位置和尺寸。

三、地震条件地震是另一个导致建筑物产生伸缩问题的重要原因。

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会对建筑物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从而导致结构的变形和破坏。

为了应对地震的影响,伸缩缝的设置条件之一是考虑地震条件。

伸缩缝应能够承受地震引起的冲击力,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因此,伸缩缝的设置应考虑到地震烈度和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四、建筑物功能条件建筑物的功能也是伸缩缝设置的条件之一。

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对伸缩缝的需求是不同的。

例如,办公楼和住宅楼的伸缩缝设置需求可能不同,因为它们的使用方式和功能不同。

伸缩缝的设置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来确定,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需要。

五、施工条件伸缩缝的设置还需要考虑施工条件。

伸缩缝的施工需要考虑到材料的选择、施工方法和工期等因素。

伸缩缝的材料应具备一定的弹性和耐久性,以保证其使用寿命和功能。

施工方法应能够确保伸缩缝的正常运行,并且不对建筑物的其他部分造成影响。

此外,施工期间还需要考虑到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以及施工进度的控制。

伸缩缝的设置条件包括结构设计条件、温度变化条件、地震条件、建筑物功能条件和施工条件等。

水泥混凝土路面伸缩缝设置要求概述

水泥混凝土路面伸缩缝设置要求概述

水泥混凝土路面伸缩缝设置要求概述1. 引言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现代道路建设中常见的道路材料之一。

伸缩缝的设置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伸缩缝的设置要求进行概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伸缩缝的定义和作用伸缩缝,又称为接缝带,一般设置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横向方向,用于缓解温度应力和防止路面龟裂。

伸缩缝可以允许路面在温度变化时自由伸缩,从而降低应力累积和龟裂的风险,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3. 伸缩缝的设置要求(1)间距要求:伸缩缝的设置间距是根据混凝土路面的长度和温度变化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伸缩缝的间距应在25-40米之间。

如果大于40米,则路面的伸缩能力可能不足,容易发生龟裂;如果小于25米,则伸缩缝过密,不利于路面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2)宽度要求:伸缩缝的宽度是根据路面的材料和厚度决定的。

一般来说,伸缩缝的宽度应为路面厚度的1/4至1/3,一般为10-15毫米。

合适的宽度可以有效缓冲路面的温度变化,防止龟裂风险。

(3)深度要求:伸缩缝的深度应达到路面厚度的1/4至1/3,并在路面强度设计中进行考虑。

过浅的伸缩缝无法满足路面的伸缩需求,过深的伸缩缝可能造成路面不平整。

(4)材料要求:伸缩缝应使用橡胶或沥青等柔性材料进行填充,以满足路面的伸缩需求。

柔性材料具有较好的抗拉性和弹性模量,能够在温度变化时自由伸缩,减少路面应力。

4. 水泥混凝土路面伸缩缝设置的重要性(1)减少龟裂风险: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温度变化时会产生热胀冷缩,如果没有合适的伸缩缝进行缓冲,路面可能出现龟裂。

伸缩缝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龟裂的风险,保障路面的平整性和耐久性。

(2)延长使用寿命:伸缩缝可以降低路面的应力累积,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如果没有合适的伸缩缝进行缓冲,路面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应力集中,从而导致龟裂和破损,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

(3)提高路面性能:合理设置伸缩缝可以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性能,如降低路面的噪音、改善行驶的舒适性等。

地砖路面伸缩缝规范-地砖地面伸缩缝切割规范

地砖路面伸缩缝规范-地砖地面伸缩缝切割规范

地砖路面伸缩缝规范-地砖地面伸缩缝切割规范地砖作为一种常见的地面装饰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地砖之间的伸缩缝的设置和切割规范。

合理的地砖伸缩缝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地砖因温度变化或地基沉降而产生的开裂和变形问题,保障地面的坚固和美观。

本文就地砖路面伸缩缝的规范和地砖地面伸缩缝的切割规范作出以下要求:一、地砖路面伸缩缝规范1. 伸缩缝的设置位置1.1 地砖伸缩缝应设置在板块分界、横梁的两端及四周外围,以及墙体与地砖之间的交接处。

1.2 地砖伸缩缝的间隔距离通常不应大于10米,具体间隔距离应根据地坪面积、环境温度及预测伸缩量来确定。

1.3 地砖伸缩缝的宽度通常应在5mm至10mm之间,宽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不应小于5mm。

2. 伸缩缝的材料选择2.1 伸缩缝的填充材料应选用弹性好、耐酸碱性能优良的硅酮、聚氨酯、聚硫等材料。

2.2 填缝材料的颜色应与地砖的颜色相协调,保持整体美观。

3. 伸缩缝的施工注意事项3.1 在施工过程中,伸缩缝的宽度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控制,以确保填充材料充分填实。

3.2 填充材料的表面应平整,不应有明显的凸起或掉落。

3.3 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清理伸缩缝填充材料的残余物,保持地面的整洁。

二、地砖地面伸缩缝切割规范1. 切割伸缩缝的位置1.1 地砖地面伸缩缝的位置应根据地面的大小、结构特点和温度变化等因素来确定,一般应设置在地坪连墙、柱体及构件之间的交接处。

1.2 如果地面面积较大或存在特殊情况,切割伸缩缝的位置应咨询专业人员进行合理确定。

2. 切割伸缩缝的宽度和深度2.1 切割伸缩缝的宽度应根据地面结构和预计的伸缩量来确定,一般应不小于5mm。

2.2 切割伸缩缝的深度一般应达到地砖厚度的1/3至1/2。

3. 切割伸缩缝的工具和技巧3.1 切割伸缩缝时应使用电动切割机或手动切割工具,确保切割线条整齐。

3.2 切割伸缩缝时应沿直线方向进行,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弯曲切割。

3.3 切割伸缩缝的边缘应平整光滑,无毛刺、破损等缺陷。

建筑伸缩缝规范要求

建筑伸缩缝规范要求

建筑伸缩缝规范要求建筑伸缩缝是指在建筑物的不同部位或结构之间设置的一种装置,用于缓解建筑物由于温度变化、地震等原因产生的应力和变形。

根据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建筑伸缩缝的设置和尺寸应符合以下规范。

首先,建筑伸缩缝的设置应符合结构设计和功能需求。

建筑物通常由多个独立的结构体组成,如梁、柱、墙等,不同部位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的可能性。

因此,根据结构设计的要求,需要在这些部位之间设置伸缩缝,以分隔不同结构体并允许其相对运动。

此外,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也需要将伸缩缝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舒适。

其次,建筑伸缩缝的尺寸应根据建筑物的尺寸、材料特性和工程要求进行计算和确定。

建筑伸缩缝的尺寸要考虑建筑物的总长度、高度和宽度等因素,以保证伸缩缝对建筑物的影响最小化。

另外,建筑伸缩缝的尺寸也需要考虑建筑材料的伸缩性和变形能力,以及工程要求中关于伸缩缝最大变形量和变形速度的规定。

第三,建筑伸缩缝的材料和施工要求应符合相关规范。

建筑伸缩缝通常由柔性材料(如橡胶、金属软接头)或者硬性材料(如混凝土)制成,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安装。

对于柔性伸缩缝,需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优质材料,并按照规范中的要求进行固定和密封。

对于硬性伸缩缝,需要确保伸缩缝的宽度和深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且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伸缩缝与周围结构体之间的连接和密封。

最后,建筑伸缩缝的检测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伸缩缝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检测包括观察伸缩缝是否出现裂缝、变形或变色等现象,以及测量伸缩缝的变形量和变形速度是否在规范范围内。

维护包括清洁伸缩缝周围的污物、修补伸缩缝中的损坏部位,并定期涂抹保养液或防腐剂等。

综上所述,建筑伸缩缝的规范要求包括设置和尺寸的确定、材料和施工的选择、以及检测和维护的要求。

合理的伸缩缝设计和施工不仅能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还能增加建筑物的舒适性和美观性。

建筑伸缩缝规范要求

建筑伸缩缝规范要求

建筑伸缩缝规范要求建筑伸缩缝是建筑物中一种重要的结构缝隙处理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建筑物的变形、材料的收缩膨胀以及温度变化等原因而产生的应力和变形问题。

为了保证建筑伸缩缝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各国都有相应的规范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伸缩缝规范要求。

1. 建筑伸缩缝的位置和尺寸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功能需求和变形要求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连续墙体长度不宜超过30米,否则应设置伸缩缝。

2. 建筑伸缩缝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变形和伸缩量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不同构件的伸缩缝宽度应满足以下要求:地板面层应略大于结构层;墙面和楼梯间应略大于地板面层;柱子和梁应略大于墙面和楼梯间。

3. 建筑伸缩缝的材料和施工要求也是规范要求的重要内容。

常见的伸缩缝材料有橡胶、金属和硅酮等。

伸缩缝的施工应保证密封性和承载力,并且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

4. 建筑伸缩缝的布置和形式要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功能需求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常见的伸缩缝形式有平面伸缩缝、垂直伸缩缝和斜面伸缩缝等。

不同形式的伸缩缝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设置。

5. 建筑伸缩缝的密封性和防水性也是规范要求的关键。

伸缩缝的密封材料应具有耐老化、耐候性和耐碱性等特点,并且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伸缩缝的防水层应完全贴合伸缩缝表面,并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

总之,建筑伸缩缝规范要求是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而制定的。

建筑伸缩缝的位置、尺寸、材料和施工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并且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

只有在规范要求下进行伸缩缝的设计和施工,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应力和变形问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关于伸缩缝的设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关于伸缩缝的设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第9章构造规定
9.1 伸缩缝
第9.1.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1.1的规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 表9.1.1
结构类别室内或土中露天排架结构装配式100 70
框架结构装配式75 50 现浇式55 35
剪力墙结构装配式65 40 现浇式45 30
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
构装配式40 30 现浇式30 20
注:
1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
2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3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
4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第9.1.2条对下列情况,本规范表9.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
1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
2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
3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4采用滑模类施工工艺的剪力墙结构;
5材料收缩较大、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等
第9.1.3条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9.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
1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2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
3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

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第9.1.4条具有独立基础的排架、框架结构,当设置伸缩缝时,其双柱基础可不断开。

伸缩缝质量控制要点

伸缩缝质量控制要点

伸缩缝质量控制要点一、引言伸缩缝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解决建筑物由于热胀冷缩、地震等原因引起的变形问题。

伸缩缝的质量控制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伸缩缝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设计、材料、施工和验收等方面。

二、设计要点1. 伸缩缝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变形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一般来说,伸缩缝应设置在建筑物的承重墙、结构节点、变形较大的部位等位置。

2. 伸缩缝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尺寸、材料的热胀冷缩系数和变形要求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建筑物变形的需要,同时考虑到材料的热胀冷缩和变形的影响。

3. 伸缩缝的形式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变形要求进行选择。

常见的伸缩缝形式有橡胶伸缩缝、金属伸缩缝和水泥伸缩缝等。

三、材料要点1. 伸缩缝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抗老化性和耐候性。

常见的伸缩缝材料有橡胶、金属和水泥等。

选择材料时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环境和使用寿命等因素。

2. 橡胶伸缩缝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如橡胶硬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指标。

同时,应注意橡胶材料的密封性和耐油性等性能。

3. 金属伸缩缝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如金属材料的强度、耐腐蚀性、耐磨性等指标。

同时,应注意金属材料的连接方式和密封性能。

4. 水泥伸缩缝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如水泥材料的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指标。

同时,应注意水泥材料的施工工艺和密封性能。

四、施工要点1. 施工前应对伸缩缝的位置和尺寸进行测量和标定,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材料的切割、拼接和固定等工作。

对于橡胶伸缩缝,应注意橡胶材料的粘接和密封性能;对于金属伸缩缝,应注意金属材料的连接和固定方式;对于水泥伸缩缝,应注意水泥材料的施工工艺和密封性能。

3.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环境的清洁和材料的保护,避免污染和损坏。

4.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和检测,确保伸缩缝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伸缩缝设置要求
————————————————————————————————作者:————————————————————————————————日期:
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

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
2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
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3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结构体系施工方法最大间距m
框架结构现浇55
剪力墙结构现浇45
注:1 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
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
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 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两个月后浇灌;
4 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
5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6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高层建筑钢结构不宜设置防震缝,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高层建筑钢结构不宜设置伸缩缝,当必须设置时,抗震设防的结构伸缩缝应满足防震缝要求。

防空地下室防护单元内不应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

当在两相邻防护单元之间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且需开设门洞时,应在两道防护密闭隔墙上分别设置防护密闭门。

防护密闭门至变形缝的距离应满足门扇的开启要求。

若两防护单元的防护等级不同时,高抗力防护密闭门应设在高抗力防护单元一侧,低抗力防护密闭门应设在低抗力防护单元一侧。

防空地下室结构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防护单元内不应设置沉降缝、伸缩缝;
2 上部地面建筑需设置伸缩缝、防震缝时,防空地下室可不设置;
3 室外出入口与主体结构连接处,应设沉降缝;
4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伸缩缝最大间距应按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结构类别室内或土中露天排架结构装配式100 70
框架结构装配式75 50 现浇式55 35
剪力墙结构装配式65 40 现浇式45 30
挡土墙、地下室墙壁
等类结构装配式40 30 现浇式30 20
注:1 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3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
4 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对下列情况上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
1 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
2 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
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
4 采用滑模类施工工艺的剪力墙结构;
5 材料收缩较大、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等。

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上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
1 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2 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
3 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

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具有独立基础的排架、框架结构,当设置伸缩缝时,其双柱基础可不断开
素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结构类别室内或土中露天
装配式结构40 30 现浇结构(配有构造钢筋)30 20 现浇结构(未配有构造钢筋)20 10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屋盖或楼盖类别间距
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
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

5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40
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
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

6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60
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
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75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60
瓦材屋盖、木屋盖或楼盖、轻钢屋盖100
注:1 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房屋取表中数值乘以0.8的系数。

当有实践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时,可不遵守本表规定;
2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
3 按本表设置的墙体伸缩缝,一般不能同时防止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
4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
5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
6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必须保证缝隙的伸缩作用。

小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屋盖或楼盖类别间距
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混凝土
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5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40
装配式无檩体系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6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50
装配式有檩体系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75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50
粘土瓦或石棉水泥瓦屋盖、木屋盖或楼盖75 钢结构单层房屋和露天结构的温度区段长度(伸缩缝的间距)
结构情况纵向温度区段
横向温度区段
柱顶为刚接柱顶为铰接
采暖房屋和非采暖地区房屋220 120 150
热车间和采暖地区非采暖房屋180 100 125 露天结构120 - -
沉降缝
抗震设计
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可综合采用下列各项措施:
1 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
2 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少基础偏心
3 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如采用箱基、筏基或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加设基础圈梁等
4 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合理设置沉降缝,避免采用对不均匀沉降敏感的结构形式等。

5 管道穿过建筑处应预留足够尺寸或采用柔性接头等。

在地基压缩性相差较大的部位,宜结合建筑平面形状、荷载条件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宽度宜取30~50mm,在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加宽
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
1 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2 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
3 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
4 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5 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6 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沉降缝宽度
房屋层数沉降缝宽度mm
2~3 50~80
4~5 80~120
>5 >120
给排水管道穿过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敷设时,应根据情况采取下列保护措施:
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
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部留有不小于150mm的净空;
在穿墙处做成方形补偿器,水平安装。

排水管道不得穿越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烟道和风道。

天沟布置应以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为分界。

电缆支架的梯架、托盘的直线段超过下列长度时,应留有不少于20mm的伸缩缝:
钢制,30m
铝合金或玻璃钢制,1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