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教育策略分析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小学生是指年龄在6到12岁期间的儿童,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他们通过学习和成长来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和自我意识。
本文将详细阐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以及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性。
一、身体发育特征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身体发育迅速,体形也逐渐增长。
他们的肌肉逐渐强壮,手脚协调性和灵活性也在不断提高。
小学生在身体上有更多的能量和精力,喜欢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游戏。
例如,他们喜欢跑步、跳跃、游戏等活动,这有助于他们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发育和健康成长。
二、认知能力特征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开始具备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上,他们能够逐渐理解并掌握各科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此外,小学生开始逐渐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社会性与情感特征小学生正处于建立社交关系和认识自己情感的重要阶段。
他们开始愿意与其他人合作和分享,并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和相处。
此外,小学生的情感也在不断发展和探索。
他们开始懂得自我意识和他人情感的表达,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
四、道德与价值观特征小学生开始明确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并逐渐形成对待他人的基本原则。
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并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
此外,小学生对于公平和正义的认识也会逐渐增强,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
五、艺术特征小学生在艺术方面有着独特的发展特征。
他们对于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能够通过这些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
因此,教育者应该重视小学生的艺术培养,提供丰富的艺术教育和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六、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性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教育和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者应该关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他们身体、认知、情感、道德和艺术等方面的培养。
例如,在学校中,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促进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家庭中,家长应该注重与小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情感支持。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童年时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
小学生作为这个过程中的一部分,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这些特点对于了解和帮助他们的成长过程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首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之一是身体发育迅速。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开始迅速成长和发展。
他们逐渐变高,肌肉也变得更加强壮。
这种身体发育的迅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运动能力。
小学生对于体验新的运动和活动充满了兴奋和好奇心。
他们喜欢跑、跳、爬和玩各种游戏。
这对于他们的身体发展和锻炼非常重要。
除了身体的快速发育,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他们开始学习基础的学科知识,如语言、数学和科学。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建立知识框架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掌握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够理解和处理一些抽象的思维概念。
小学生在理解力、思维能力和记忆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此外,小学生的社交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他们开始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并参与各种团队活动。
这种社交互动对于塑造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发展合作精神非常重要。
小学生也开始了解和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他们开始理解什么是公平和正义,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最后一个特点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发展出自己的情感,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表达。
他们可能会经历各种情绪,包括快乐、悲伤、愤怒和焦虑。
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引导对于帮助小学生理解和管理情绪非常重要。
他们也开始培养同理心,并学习与人交往。
综上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独特的特点。
他们的身体发育迅速,开始探索自己的认知能力,发展社交技能,并经历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在教育和引导小学生方面更加有效地帮助他们成长。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5篇范例)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5篇范例)第一篇: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够,认识不足。
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教师、家长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
在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所以,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的主要特点:(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小学生心理辅导对策及建议
小学生心理辅导对策及建议心理辅导是指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以及促进其健康成长。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他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而适当的心理辅导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困难,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一、了解小学生心理特点小学生一般年龄为6-12岁之间,这个时期是他们人格形成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
因此,在进行心理辅导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1.认知能力:小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
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对事物往往缺乏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2.情感体验:在情感层面上,小学生一方面表现出稚嫩天真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存在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体验。
3.社交需求:小学生追求与同伴的友谊与合作,并愿意参与到集体中去。
同时也需要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与认可。
二、针对不同问题的心理辅导对策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后,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有效的心理辅导对策和建议,以应对不同的问题:1.焦虑情绪管理小学生常常面临考试压力和异性羞涩等情感焦虑问题。
为了帮助他们管理焦虑情绪,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沟通倾听:给予小学生足够的关怀和支持,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主动倾听并鼓励他们表达内心感受。
(2)积极引导:通过游戏化教育、艺术创作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表达焦虑情绪,并寻找适合自己的应对方法。
(3)放松训练:教导小学生进行简单呼吸冥想、身体放松操等放松训练,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2.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在社交过程中,小学生可能会遇到同伴关系不和谐或者孤独无助等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1)培养合作意识:通过集体活动、小组竞赛等形式,增强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相互帮助的精神。
(2)角色扮演:引导小学生在角色扮演中锻炼与他人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友谊观念:鼓励小学生发展积极友善的人际关系观念,培养分享和关心他人的习惯。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中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格形成和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时期,孩子身体和心智都在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从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探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一、生理发展在小学期间,儿童的生理发展进入了一个稳定的阶段。
他们的身高、体重、内脏器官等都在快速增长和发育,但相对于幼儿期,速度会减缓。
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较高的代谢率和充沛的精力,在体育运动等方面表现出很强的活力和耐力。
另外,小学生的卫生习惯逐渐形成和规范。
他们在洗手、刷牙、穿衣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同时,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问题,小学生开始有一些认知,能较好地理解并执行相关的防病、保健行为。
二、认知发展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他们身心发展的重要一环。
他们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推理和思考。
同时,他们对于问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探索和解决。
此外,小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更容易集中精力和记忆信息。
在学业方面,小学生开始接触正规的教育课程,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他们逐渐形成了较完善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并开始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发展在情感方面,小学生经历了从家庭关系向社会关系逐步转变的过程。
他们逐渐脱离父母的保护,开始与其他同龄人建立起密切的友谊关系。
与此同时,小学生的情感也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和复杂性,他们更加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此外,小学生也开始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他们对善恶、公正与否有了初步的认知,并能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意愿去行动。
这一时期的孩子往往非常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因此家长和教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
四、社交发展小学生社交发展的特点是逐渐从家庭走向社会。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面对更复杂的人际关系。
在学校,他们会结交新的朋友,学习合作与竞争,培养合群和社交技巧。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小学生身体发展特点小学生是指六岁到十二岁的儿童,这个时期正是他们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身体形态和机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们的身高和体重在这个阶段会快速增长。
六岁时,他们的身高约为120厘米,体重约为20千克;而到了十二岁,他们的身高则增长到约150厘米,体重增长到约40千克。
这种身高的增长速度在小学阶段是快速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增长速度会逐渐减缓。
他们的骨骼和肌肉也在快速发展。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骨骼重量和长度都在增加,骨骼的发育速度比肌肉快,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做一些动作时不够协调。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肌肉会逐渐发展起来,从而增加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他们的神经系统也在发生变化。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神经纤维会逐渐变粗,神经元的连接会更加丰富,从而使得他们的神经系统更加发达。
这种发达的神经系统会让他们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具有明显的特点。
他们的感知能力逐渐发展起来。
在六岁时,他们的感知能力还比较有限,只能通过直观的方式来认识事物。
但是到了十二岁,他们的感知能力已经比较发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认识事物。
他们的注意力也在逐渐发展。
在六岁时,他们的注意力还比较短暂,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但是到了十二岁,他们的注意力已经比较稳定,能够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件事情。
他们的记忆力也在逐渐提高。
在六岁时,他们的记忆力还比较有限,只能记住一些简单的事情。
但是到了十二岁,他们的记忆力已经比较发达,可以记住更多的东西。
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也在逐渐发展起来。
在六岁时,他们的思维还比较简单,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
但是到了十二岁,他们的思维能力已经比较发达,可以进行更为复杂的思考和推理。
他们的想象力也在不断发展,可以进行更为丰富的想象和创造。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特点。
在身体方面,他们的身高和体重快速增长,骨骼和肌肉快速发展,神经系统也逐渐发达;在心理方面,他们的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在逐渐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小学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帮助他们得到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对小学生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的详细描述。
一、身体特点与发展规律1. 快速生长发育: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身高体重都会快速增长。
此时,他们的骨骼、肌肉和脏器等器官也在迅速发展。
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锻炼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2. 运动发展与协调能力提升:小学生对各种运动和体育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的运动机能逐渐发展和提升。
他们在跑、跳、投、接等方面有了更好的协调能力和灵敏度。
3. 运动保健的重要性: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与日常的运动密切相关。
适当的锻炼可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因此,鼓励小学生参与各种有益的体育锻炼活动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1. 学业认知能力逐渐提升:小学生进入学校后,开始接受系统的学习。
他们逐渐掌握基本的阅读、写作和数学等学科的技能,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小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 对外界的好奇心强烈:小学时期是小学生广泛接触外界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人和环境都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渴望从各种途径获取新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和探索来满足好奇心。
3. 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的形成:小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我认知,并初步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班级和家庭中的地位,并注重自尊心的建立。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4. 情感和人际交往的发展:小学生的情感与人际交往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他们更加关注与同伴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并开始出现友谊和亲密关系。
培养良好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三、教育与发展规律1. 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小学生需要接受系统的知识学习,通过学校的教学来扩展知识面。
不同年龄段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
不同年龄段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心理特征: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正在以探索的心态认识这个世界,活泼好动,天真无邪,喜欢模仿周围的事物,这个阶段孩子自控能力不强。
采取的教育方法:注重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自律意识,还要保持良好的作息。
要让孩子尊敬老师,尊敬老师,就是尊敬知识,就是对学问有敬畏心,这个阶段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心理特征: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难受外界的影响,处在不稳定的状态,自信心也与老师家长的态度存有非常大关系。
采取的教育方法:继续保持孩子学习的热情,多鼓励,少批评,要对孩子有耐心,多与孩子沟通,帮助他完成学习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同时还要注重对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
心理特征:孩子的情绪、态度可以逐渐显得沉稳,自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就是小学阶段孩子情感的转折期,在人际交往中也可以存有一些疑惑。
采取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尽量不要伤害孩子自尊,对于他们的困惑要及时疏导,及时解决,无论是人际交往的疑惑还是学习上的问题,要晓之以理。
要多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多陪伴孩子。
心理特征: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可以主动自学,但是重新认识社会的能力还严重不足,在为人处世方面还缺乏经验。
采取的教育方法:教给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帮助他们养成学习方面的好习惯,让他们争取认识外界事物,明辨是非。
心理特征:独立自主能力进一步进一步增强,能够明辨是非,能够给自己的定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存有了一定经验。
采取的教育方法:要因势利导,对于好的方面要多支持鼓励,对于缺点要帮助他们分析,让他们有正确的三观。
心理特征:孩子已经开始步入了青春期,这个时候自我意识比较弱,存有自我的判断能力,能够主动钻研自学,已经开始步入了青春期早期。
采取的教育方法:要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此时会有个别早恋情况,要往健康的心理方向疏导,同时由于课业的加重,要多理解孩子,多陪伴孩子,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做他们强有力的后盾。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够,认识不足。
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教师、家长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
在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所以,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的主要特点:(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学工作应对
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从事学 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是一种特殊的 学习动机。
求知欲主要表现为提问、探索、摆弄物体; 美感容易受事物外部的特征吸引,对美的体 验仅仅与事物的具体形象相联系。
还不善于真正的学习活动,要使儿童能把学 习当作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专门活动来 对待,关键在于发展儿童心理的有意性和自 觉性。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学工作 应对
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如指出作业 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应当记住什么等; 教会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如怎样观察、 怎样思考、怎样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等。 情绪往往是与个别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情绪 稳定性较差,情绪容易冲动、较外露,情绪 的调控能力较差。 通常,在没有形成明确的自我意识和获得一 定的自我控制前,依赖外部他控来调节自我 情绪。
心脏每搏输出量比成人小,心脏搏动频率大
约每分钟80~90次,因次要注意不让孩子开
展过分剧烈的运动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以防
损害心脏。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学工作 应对
孩子的呼吸频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 一般而言,6~9岁的儿童,男孩为23~24 次/分,女孩为25~26次/分,到了10~13 岁,男女孩都为19~20次/分,而14岁以 后基本上和成人一样,每分钟16~18次。 与此相关的是,孩子的肺活量大小随着年 龄增长而显著增加,且体育锻炼的情况也 直接关系到肺活量的大小,家长应该鼓励
条件反射形成呈现出时间缩短、潜伏期较短 和比较容易巩固的特征,使孩子能更好地接 受外界刺激,更好地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 为儿童心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学工作 应对
1. 小学1~2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1. 引言小学生时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教育者和家长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讨论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探讨这些特点对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2. 身体发展在小学生时期,儿童身体发展迅速。
他们的骨骼和肌肉在这个阶段变得更加健壮和灵活。
此外,他们的运动协调性和体力也在不断提高。
这是他们发展运动技能和培养体育兴趣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小学阶段,应该积极提供各种运动机会,培养他们的体育素养。
3. 认知发展小学时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
他们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能够逐渐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
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也得到显著改善。
在这个阶段,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信息,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这对于他们学习各种学科知识非常关键。
4. 社交发展小学生时期,儿童开始与同龄人进行更加深入和复杂的交往。
他们开始形成友谊,并学会在集体中相互合作和交流。
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认知也在这个阶段得到发展。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提供各种机会,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社交技巧和情绪管理能力。
5. 情绪发展小学生时期,儿童情绪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他们开始更加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但也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和情绪障碍。
他们对他人的情感有着更加敏感的觉察,并开始构建自己的情感认知。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情绪。
6. 性格发展小学生时期,儿童的性格也在悄然塑造中。
他们开始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时,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
7. 知识和技能发展小学生时期,儿童开始接触和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
他们逐渐掌握阅读、写作、数学等基本技能,并开始学习其他学科知识。
此时,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适龄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8. 总结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涵盖了身体、认知、社交、情绪和性格等多个方面。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引导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引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小学阶段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阶段,因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引导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引导,以帮助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1. 心理特点小学生处于儿童期,他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快速发展。
他们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
此外,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渐发展,他们能够接受更多复杂的知识,并开始对周围世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小学生同时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2. 身体特点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的身体开始发生很多变化。
他们的力量和耐力都在增强,并逐渐具备了一定的协调性。
小学生需要大量的运动来锻炼肢体,增强身体素质。
同时,他们的免疫系统也比较脆弱,容易受到感冒等传染病的影响。
3. 社交特点小学生开始逐渐摆脱家庭的依赖,开始融入学校和社会环境。
他们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和分享。
同伴关系对小学生的社交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开始建立友谊,形成自己的小小社会。
小学生对待友谊和团队合作有一定的敏感度。
二、教育引导的重要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得到科学合理的教育引导。
教育引导能够帮助小学生充分发展自身潜能,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方面的全面发展。
同时,良好的教育引导还能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1. 让学习变得有趣小学生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教育引导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并让学习变得有趣。
老师可以通过布置有趣的作业、开展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等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2. 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小学生在道德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育引导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平意识,同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品格。
解析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教育策略
解析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教育策略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性格特点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未来。
了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解析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认知方面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在逐渐发展,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然而,他们的认知水平还不够成熟,常常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
此外,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分散。
因此,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小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才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2. 引导积极主动学习: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育者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实践教学等,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情感方面小学生的情感世界正在逐渐形成,他们的情感体验较为丰富,但情绪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外界环境和他人影响。
因此,教育者在培养小学生的情感发展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1. 关注情感需求:小学生常常对情感有着强烈的需求,需要得到家庭和学校的关注和理解。
教育者应积极倾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安全感。
2.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小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教育者应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并教授他们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以提高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
3. 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小学生的情感态度对于他们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者应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乐观、自信、坚韧等情感品质。
三、社交方面小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过程中,他们开始逐渐融入社会,与同伴和他人建立起联系。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1. 心理特点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特点:- 好奇心旺盛: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探索新的事物和经历新的活动。
好奇心旺盛: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探索新的事物和经历新的活动。
- 自我认知发展:小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开始形塑自己的个性和态度。
自我认知发展:小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开始形塑自己的个性和态度。
- 关注度有限: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
关注度有限: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
- 情绪多变:小学生的情绪波动大,常常因为琐碎的事情而产生喜怒无常的情绪变化。
情绪多变:小学生的情绪波动大,常常因为琐碎的事情而产生喜怒无常的情绪变化。
- 社交需求增强:小学生渴望与同伴交流和玩耍,对组织游戏和活动感兴趣。
社交需求增强:小学生渴望与同伴交流和玩耍,对组织游戏和活动感兴趣。
2. 对策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提供丰富多样的研究资源:为了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研究资源,包括图书、玩具、科学实验等。
通过多样化的研究方式,可以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为了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玩具、科学实验等。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鼓励表达和分享:鼓励小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供一个安全和支持性的环境。
可以通过社交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鼓励表达和分享:鼓励小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供一个安全和支持性的环境。
可以通过社交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 培养注意力和集中力: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可以通过游戏、练和夺取兴趣的方式进行。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1)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够,认识不足。
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教师、家长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
在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所以,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的主要特点:(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正经历着身心的快速成长和变化。
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并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对于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地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1.认知能力的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发展,注意力逐渐稳定,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逐渐提高。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思考,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并开始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2.情感的表达和调控小学生在情感表达和情感调控方面也有显著的变化。
他们开始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喜怒哀乐都能通过言语或行为方式表达出来。
同时,他们也开始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逐渐有能力应对各种情绪和情境。
3.社交能力的发展小学生在社交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和互动,开始形成自己的友谊关系。
他们也逐渐懂得尊重他人,能够理解和接受不同观点和文化的存在。
4.自我认知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小学生逐渐形成了自我认知。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对自己的特点、能力和兴趣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们开始构建自己的自我形象和身份认同。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策略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明显提升,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支持情感表达和情感调控小学生在情感表达和情感调控方面仍然需要成人的支持和引导。
教育者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表达情感、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应对情绪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
3.倡导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小学生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是培养他们社交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育者可以设立小组活动、合作项目等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小学生是儿童时期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1.身体生长发育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6-9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比较平稳,而10岁以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男孩身高每年可增长7-9厘米,女孩每年可增长5-7厘米,体重每年可增长4-5公斤。
此时,儿童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无机成分少,骨骼弹性大但硬度小。
肌肉在逐渐发育,但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
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小学生的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也呈现出阶段性。
6岁时,左右大脑半球的传导通路几乎都已形成,身体受外界刺激后可以快速、准确地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7-8岁,大脑继续发育,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出现。
9-14岁,小学生脑的重量增加不多,主要进行细胞内部结构与机能复杂化的过程,神经的联络纤维数量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结构机能在迅速发展和形成。
这一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在机能上进一步成熟。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小学生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
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表现出阶段性。
连续性则是指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有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呈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特点。
总之,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需要我们认真了解和关注,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成长。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在正常的情况下,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不可逆的,遵循着头尾法则和远近法则。
认知的发展是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概括思维。
小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某个心理机能的发展会影响其他心理机能的发展。
例如,3岁前后和13岁前后儿童会出现两个反抗期,这两个时期儿童会在认知上表现出具有独立主张的倾向,同时在情绪上会表现出剧烈的变化。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过程,涵盖了认知、情感、社交等各个方面。
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和学习。
下面将从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详细探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相应的教育策略。
认知方面:小学生在认知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思维逻辑性发展、注意力集中度提高、好奇心旺盛、理解能力增强等。
针对这一特点,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避免干扰小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他们集中精力学习。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游戏、故事讲述、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拓宽他们的认知领域。
3.注重思维训练:开展逻辑思维训练,如思维导图、辨析归纳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
情感方面:小学生在情感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情感波动大、情绪容易受影响、对外界关系保持依赖等。
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帮助他们发展健康的情感:1.倾听和接纳:教育者应时刻倾听小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感受,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培养情绪管理能力:通过情绪管理教育,教育学生如何正确表达情感,培养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3.基于合作的学习:鼓励小学生与他人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友善待人的习惯。
社交方面:小学生在社交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喜欢交朋友、注意他人评价、社交技能尚不成熟等。
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促进小学生社交能力的发展:1.提供社交机会:组织各种活动,为小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社交意识。
2.鼓励与他人分享:鼓励小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资源,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3.培养自信心:鼓励并肯定小学生的优点和成就,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交环境。
综上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包括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
教育者应根据小学生特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情感关怀和社交机会,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够,认识不足。
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教师、家长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
在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所以,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的主要特点:(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五)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
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
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生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五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年级)。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身体发育上处在平稳发展的时期,其身高平均每年增长约4—5厘米,体重增加约2—3公斤,心率、血压、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标都不稳定,且与成年人的指标有较大差距,骨骼易弯曲,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
比如,—年级的学生写字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
这一阶段的儿童,不易做强度太大、时间太久的体育运动,在训练写字、弹琴等这些小肌肉运动的动作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
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
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
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指导。
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心理,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老师说了……”他们开始评价自己和别人,但评价自己时,只看优点,评价别人时容易受成人的左右。
他们很少能顾及到客观外界与自我的关系,只会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动。
一、二年级的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信赖感,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
同时,要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的这种信赖感能够更加持久。
(二)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除大脑外,三、四年级学生的各项生理指标只在量上比一、二年的学生有所提高,基本没有质的飞跃,仍处于平稳发展之中。
但是,他们的大脑却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
9岁儿童的脑重量1350克,比7岁儿童的脑重量1280克相比,有大幅度的增长,大脑神经的机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大脑内的抑制蓬勃发展,使心理活动更趋稳定,明显的表现是,他们比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课。
他们的语言能力有—定的提高,但却正处在由第一系统向第二系统转换的过渡阶段,常常出现“有话说不清”的情况。
同时,他们的逻辑思维开始迅速发展,他们在接触“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主要与次要”等概念时,尽管还有些模糊,但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处在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最明显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突然萌发并逐渐增强,其主要表现是,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态度,开始尝试自己做出判断。
他们不再无条件地信任老师,而且特别关注老师是否“公平”。
由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动荡”的过渡时期,不听老师话的现象开始出现,班级工作的难度明显加大。
此时,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在学生的“动荡”中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三)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五年级的学生,身体发育再次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被称为第二发展期。
此时,他们不仅身高体重明显增长,而且肌肉骨胳的力量也在迅速增强。
在心理方面,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发展,逻辑思维开始在思维中占优势,创造思维也有很大的发展;他们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搜集物品、制作玩具、学习某种特长等,但往往见异思迁,朝秦暮楚;他们常常把某些脱离实际的幻想当作将来的人生目标,盲目崇拜某些明星;他们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常常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甚至比大人们还高明,因此爱自作主张,顶撞老师和家长。
此时,我们老师要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利用学生要求独立的心理特点,给他们做事的机会,帮他们成功,以此调动他们关心班级、为班级做贡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问题是小学生在身心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冲突、困惑、挫折、烦恼等心理失衡、失调和失误等心理状态不良、不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的现象,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性心理问题,通常是在人格完善和心理成熟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和普遍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心理调适,因此,一般性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前提。
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的许多心理问题,凭个体主观能动作用难以或不能自我调节,又不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引导和教育,就会呈现出持续性的不良心理症状,产生心理偏差、情感偏差、人格偏差和行为偏差,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小学生健康的发展。
(一)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老师、同学的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部分儿童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集中,然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二)逃学与厌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落后,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好毅力,老师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他们或是在课堂上东张西望、魂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或是打瞌睡,有的干脆逃学、旷课。
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三)人际交往问题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
进入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缺乏自信心;交往中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导致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四)过度依赖问题现在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
遇到困难时一次又一次向父母求助,得到帮助时,就生成了依赖感。
随着这样的恶性循环,小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
四、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生活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小学生周边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宁静的小学校园也越来越热闹,现在小学生实际上要比他们的父辈承担多得多的心理压力。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物质丰裕导致刺激的变化。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颗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也比较重视家长和老师的表扬。
现在小康之家衣食丰裕,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属于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鼓励、表扬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二)父母推托工作忙,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
小学生的家长恰好年轻力壮干事业的好时光,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
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
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耐挫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三)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
由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小学生放学后在家里和电视、电脑为伴,没有交往的小伙伴。
由于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小事,不懂得互相帮助。
(四)家长对孩子希望过高。
现代社会高学历的影响使得一些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
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99分回家得不到表扬,家长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就是得100分回家也同样要接受教训,关照不要骄傲呀,不要自满呀,要努力呀,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一进家门就做作业,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发泄放纵。
(五)小学生能力普遍提高,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强。
父母文化程度提高和社会教育媒体的影响,当代小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比较高,但是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
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他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甚至闹得无法上课,他的真正的意思不是要跟老师捣乱,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