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医学史课件-1-2新中国医学史
医学史ppt课件
王夫之
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提出:“阴阳二气充满太虚,
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 地之形,皆其范围也”。
“天地之化日新”,行先知后。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24
黄宗羲
“天地之间只有一气充周,生人 生物,人禀气以生”。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 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指出:“天 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 非”,所以“天下不能一人而治”, 应用完善的法制。
12
徐光启著《农政全书》 总结17世纪前农业生产经验, 还吸收国外农业知识。
13
宋应星《天工开物》 总结明末以前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百 科全书,堪称我国古代科技宏著。 英译本称其为“十七世纪的中国工艺学” 日译本称其为“中国技术的百科全书”
14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他将27年游历许多地方的见闻,记录下来。 留下很多有价值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 资料,特别是有关石灰岩地貌的科学记录,堪 为科技史上最早。
明代造船技术超过了以往历代。 永乐三年起(1405-1433),明成祖派郑和率领庞
大船队七次远航“西洋”,曾到达南洋、印度洋与亚非 30多国,最远抵达今肯尼亚的马林迪。 其航行早于哥伦布半个世纪。发展了中国与南洋、 非洲之间的贸易,促进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
6
郑和远洋图 (今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海洋当时称为西洋)
7
8
9
10
明中期后,西方传教士带来西方科学文化。明 朝一些封建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在与之接触交往中 受到一定影响,译述一些西方科技、医学书籍。
如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将《几
何原本》前六卷译成中文。
11
徐光启(1562-1633) 明末著名科学家,第一个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诊断方法
中医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 、切四种诊法,注重对患者进行 全面的整体评估;西医则以病史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为主, 注重对疾病的客观认识。
治疗手段
中医的治疗手段包括中药、针灸 、推拿等,注重整体调节和机体 内环境的平衡;西医则以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为主,注重对疾病 病灶的消除和根治。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02
古代医学的发展
中药的发展历程
01
天然药物时期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通过采摘、狩猎 等方式利用自然界存在的药物,开启 了中药的起源。
02
经验医学时期
随着人们对药物性质、作用和配伍的 深入了解,中药逐渐形成了以四气五 味、升降浮沉等理论为基础的应用体 系。
03
经典医学时期
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经典医学著作的指导下,中药的理论 和应用得到了系统总结和发展。
华佗(三国):<华氏中藏经>
01
首创用全身麻醉施行手术。
03
02
中国古代的名医之一,精通内、外、妇、儿 、针灸各科。
04
孙思邈(唐代):<千金方>
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有“药王”之称。
05
06
著作《千金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近现代医学名人及其成就
林巧稚(1901-1983):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 人之一
差异。
古代医学的分支与流派
经方医学
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强调 以六经辨症、以八纲论治,形成 了独特的经方医学流派。
温病学派
以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强 调“外感必从热化”,注重清热 解毒、养阴生津的治疗方法。
寒凉学派
医学史教材教学课件
通过学习医学史,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上公共卫生 事件的处理方式和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公共卫生工作提供借鉴。
医学史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医学史了解生物医学技术 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为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和创新提供思路。
THANKS FOR WATCHING
01
02
03
04
基础医学研究
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为医学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临床医学研究
针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
量。
转化医学研究
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 床实践,推动医学创新和发展
。
公共卫生研究
关注群体健康,通过预防措施 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现代医学的挑战与未来趋势
的医德风范,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03
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技能
医学史中的临床案例和治疗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疾病的本质和治疗原则,
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技能。
医学史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医学史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
医学史与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有 助于深入探讨医学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05 现代医学史
现代医学的背景与特点
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医学得益于生物学、化学、 物理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
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医学模式的转变
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强调
人的整体性、社会性。
全球化趋势
医学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日益频繁, 国际合作成为推动医学发展的重
要力量。
现代医学的主要领域与进展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情发展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气血理论
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 础,强调对气血的调节和保养。
脏腑理论
将人体分为脏、腑、经络等几部分 ,强调脏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中药方剂的组成与疗效
方剂组成
中药方剂由君、臣、佐、使四个部分组成,强调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和协同作用。
未来,中西医结合将继续发挥重要作 用,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具体而言,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范围将 更加广泛,研究方法将更加先进,临 床应用将更加普及,同时还将注重培 养中西医结合的人才队伍,加强中西 医结合的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中医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和推广, 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医学疗 法之一。
03
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古代名医的生平与成就
华佗(145-208年)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剂,还创作了《青囊书 》、《麻沸散》等医学著作。
张仲景(150-219年)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创作了《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发展了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医临床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医的传承和发展
中医的起源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中医传承和发展
中医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 同的流派和理论体系,如伤寒学派、温病 学派等。这些流派和理论体系在不断完善 和丰富的同时,也为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
02
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历程
04
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著作
古典医籍的版本与校勘
《黄帝内经》
最新中国医学史教学讲义ppt
一.古医籍的整理与刊行
医籍整理历程
986
1026
1057
1077
编撰书籍
命贾黄中等人编撰《雍熙神 医普救方》
整理修正
命医官晁宗悫、王举正整理 修正医书错误,并颁行
设医书局
设立“校正医书局”,有计 划对历代医书进行考证,整
理
刊行书籍
陆续出版古代医书,规范原 文,为医学发展做出贡献
7
二.伤寒论的研究与补充 韩祗和《伤寒微旨论》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 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 许叔微《伤寒百证歌》《伤寒发病论》《伤寒九十论》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 钱闻礼《伤寒百日歌》 郭雍《伤寒补亡论》 杨士瀛《伤寒类书活人总括》 王好古《阴证略例》
《证类本草》三十二卷,收药物一千七百四十六种,其中有 六百多种是前代本草书中未曾记载的。
这部书受到后世医药学家的重视,后世的不少本草书都以此 书为基础。就连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撰写也以此书为基 础和蓝本,李时珍对唐慎微也有很高的评价说:“使诸家本 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药物学 著作而附有方剂的,实际是从此书开始的。因此唐慎微可以 当之无愧的堪称是中华中医领域的药学始祖。
宋代,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法医检
验的制度,并出现了一些有关法医的著述。
宋慈《洗冤集录》
12
张举烧猪
三国时期,吴国人张举在任句章县县令的时候,县里有一个妇女谋害了自己的丈夫后怕官府 追究,立即放火把房子烧了,然后号哭着告诉别人,说房子失火烧死了丈夫。死者的弟弟怀 疑此事,告到县衙门,张举立即到现场勘察验尸。尸体已经被烧焦了,张举查验了死者的口 腔后问死者的妻子:“你说你的丈夫是失火被烧死的?”“是的,大人。”这个妇女连忙点 头。张举突然脸一沉,说:“胡说!你丈夫根本不是失火烧死的,快如实招来!”女子竭力 辩解,“我丈夫确实是被火烧死的呀!请大人明鉴。”张举严肃地说:“凡是被火烧死的人, 因为死前被烟熏被火烤,呛得喘不过气来,迫于呼吸,口中势必吸进灰尘,而你丈夫口中一 点灰尘也没有,怎么会是失火烧死的呢?肯定是被人杀死后放火烧焦的!”“冤枉啊!”这个 妇女号啕大哭,拒不承认是她杀死了丈夫。
中国医学史课件
清明上河图
宋代的市井生活,有四处反映了我国当时医学的盛况 一处描绘了当时的医药世家赵太丞家。既是一家诊所,又是一家 生熟药店。门前竖起4座高出屋檐的布制大路广告牌“本堂法制应 症煎剂”八个大字。
画中的一个儿科诊所,门前挂着一个挑子,上面写着“专治小儿 科”。堂内坐着一位医生,旁边有一人领着小孩请医生诊治。 另一家诊所大门上挂着“小儿科”招牌,门前等待就诊的人很多。 图中还有一处骨科诊所。门前竖起的招牌上写着“专门接骨”字 样。
第一节 医政设施的进步
校正医书局
翰林医官院 开设国家药局 校正医书局 太医局
一、改进医事管理
宋初设立了翰林医官院 专职医药行政 医官选拔 1. 年龄40岁以上,考核优秀者
2. 师授者
一、改进医事管理
宋初设立了翰林医官院 专职医药行政
设立医疗慈善机构
安济坊:拯疗家贫者 养济院:收四方宾旅患者 福田院:收老疾孤寡者 慈幼局:收养弃婴 漏泽园:家贫无葬地者
(二) 专业分科较细,学生数有增加
时间
科目
学生人数
嘉佑五年 (1060)
大方脉、小方脉、风科、产科、眼科、 120
疮肿、口齿兼咽喉、金镞兼书禁、疡 肿兼折伤
熙宁九年 方脉科(大、小方脉、风科)
300
(1076) 针 科 (针灸、口齿、咽喉、眼、耳)
疡 科 (疮肿、金疮、书禁、折伤)
元丰年间 大方脉、风科、小方脉、产科、眼科、 300
理 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
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清中期后渐衰。 广义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 狭义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
说,即程朱理学。 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批判佛、道哲
医学史1-2
通过对身体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 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热熨法” 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热熨法” 后世经发展改用布包盐粒或其他矿物质、 后世经发展改用布包盐粒或其他矿物质、 植物药,炒热熨疗。 植物药,炒热熨疗。
3. 外治法
出血:用苔藓、树叶、草茎、泥土、 出血:用苔藓、树叶、草茎、泥土、唾液等 来敷裹涂抹伤口, 来敷裹涂抹伤口,发现了一些适用于敷治外 伤的外用药和止血方法。 伤的外用药和止血方法。 伤痛:构成了最早的按摩术。 伤痛:构成了最早的按摩术。 脓肿:用棘刺、甲壳、兽骨、 脓肿:用棘刺、甲壳、兽骨、鱼刺等除去异 剖开脓肿、放血——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 物、剖开脓肿、放血 手术疗法
〈卫生保健〉 卫生保健〉
有了人类,就有了卫生保健活动。 有了人类,就有了卫生保健活动。 人类为了求得生存,必须首先进行对衣、 人类为了求得生存,必须首先进行对衣、 住的寻求和选择——最基本的卫生 食、住的寻求和选择 最基本的卫生 保健活动。 保健活动。
1. 居
穴居、 穴居、巢居 我国北方, 穴居” 我国北方,“穴居” 地面建筑。 地面建筑。 南方,“巢居” 南方, 巢居” 地面建筑。 地面建筑。
〈医药知识〉 医药知识〉
药物 针灸 外治法
医药知识
1.药 1.药 物 起源:尝百草的传说——“神农 起源:尝百草的传说 神农 伏羲氏” 氏”、“伏羲氏”
神 农
医药知识
实践中认识:采集、渔猎、采矿 实践中认识:采集、渔猎、 植物药
大 黄 瓜 蒂
医药知识
动物药
河罗之鱼…… 食之已痈”, 食之已痈” “河罗之鱼 有鸟焉…… 名曰青耕,可以御疫” 名曰青耕,可以御疫” “有鸟焉 山海经》 (《山海经》)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 读史使人明智” “读史使人明智”
第一章 医学史 ppt课件
陈 帮 贤
王吉民
五、医学史的历史
1936年成立医史学术团体 1937年成立中华医史学会 并于1940年成
为国际医史学会会员 1937年出版“医史专号”(《中华医学杂
三、学习方法
1、掌握历史上重要的医家、医著、 医事。
2、调查研究,实地考察。 3、临床验证,总结提高。
四、考查方式
五、医学史的历史
公元前2世纪司马迁为扁鹊仓公列传 唐代(8世纪以后)甘伯宗把历代医
家编成专书 十五六世纪医学史已公认为医学生必
读的书
五、医学史的历史
医学史作为一门学科研究可追溯到12世纪, 现代的医史研究始于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 制(望门居住-居妇家制)—— 一夫一妻制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
二、医药知识
1. 药物 植物药 动物药 矿物药
医食同源
食盐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
二、医药知识
2、针灸
骨针 新时期时期 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出土
2.1 针
古以石为针。石,砭石。砭,以
砭石,石新时刺期病时。期砭,石河南来仰自韶东出方土
和最终脱离动 物界有重大意 义
火能 防兽
转生食为熟食
御寒 驱潮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 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 禽腥疾恩而机兽燥病格言,虫恶。斯,因蛇臭有:摩为而圣…“擦摩就生擦伤人…世火生害作民界还火腹,食性是第胃钻果的超一,燧蓏解过次民取蚌放了使消毒熟食作蒸人多火蛤用汽支, 以配化了腥一臊种,自然而力民,说从之而,最使终把王人 天和下动,物号分之开。曰”燧人氏。 ”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
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中医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中医学需要 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积极吸收现代医学的优点和成果,形成更加完善、科 学、实用的医学体系。
中医药学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创新
中医学需要不断创新,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 创新等方面。例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进行深入研 发,提高中药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推动中药的现代 化进程。
04
黄帝
被誉为中医之祖,他对内经进 行整理和总结,奠定了中医理
论基础。
扁鹊
被誉为神医,他首创了四诊法 ,并著有《难经》。
张仲景
被誉为医圣,他著有《伤寒杂 病论》,该书是中医临床医学
的经典之作。
华佗
被誉为外科圣手,他发明了麻 沸散,并首创了五禽戏。
经典医药著作及其价值
《黄帝内经》
该书系统地总结了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 为中医临床医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病因病理学说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外因和内因 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外因包括六淫 和疠气,内因包括七情和饮食等。
中医学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形成了独特的理论 体系,为人类健康做出了 重要贡献。
临床实践经验丰富
中医学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实践经验,为治疗各种疾 病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融合了多学科知识
中医学融合了哲学、天文 、地理、气象等多学科知 识,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 出了贡献。
02
CATALOGUE
中医学早期发展历程
商周时期的医学
甲骨文中的疾病记载
商代甲骨文中有许多关于疾病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了商代人们 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方法。
青铜器与医药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青铜器在医疗方 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如针灸、外科手术等。
最新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课件
新合 论信 》编
译 的 全《 体
合信翻译《西医略论》
1859年,美国传教士在上海建立“美华书馆”,出版许多译成中 文的医书。 从19世纪50年代到辛亥革命前,约有100余种外国人译著的西医 书籍在我国流传。 1806年嘉约翰编印《广州新报》(1884年改名为《西医新报》) 是最早用汉文介绍西医学的刊物; 1887年汉口圣教会主办《益文月刊》;1888年创办《博医会报》 等。
(一)建立诊所和教会医院 (二)创办医学校和吸引留学生
第一所教会医学校是1866年 美国医药传道会在广州建立的 博济医学校,孙中山先生曾在 此就读(中山医学院—苏州医 院医学校—苏州医学院)。
•以学堂为鼓吹之地 •借医术为入世之媒
黄宽是我国第一个留学英国的 医学生;
1848年考取爱丁堡大学医科学 习7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传教医生在中国仅仅追 求的是医学慈善活动 ?
1838年2月21日,在广州成立中国医学传教会时,由 郭雷枢、伯驾和裨治文联名签署的宣言所宣称的那样,是 要“鼓励在中国人当中行医,并将我们的科学、病例研究 和科学发明等有用的知识,拿出一部分与他们分享。…… 希望我们的努力将有助于消除偏见和长期以来民族情绪所 导致的隔阂,以此教育中国人。被他们歧视的人们,是有 能力和愿意成为他们的恩人的……
我们称我们是一个传教会,因为我们确信它一定会促 进传教事业。……利用这样的代理机构,可以铺平通往更 高处的道路,赢得中国人的信任和尊重,这有助于把我们 同中国的贸易和一切往来,达到所期望的更高地位,还可 以为输入科学和宗教打开通道。
我们可以表明的第一个利益是,将医学科学移植中 国,可能会产生积极的效果。……第二个利益是,以此收 集情报,对传教士和商人均有较高的价值。……因为只有 这样的场合,可与中国人民交往,可以听到大部分真实情 况,回答我们许多问题。……因为一个病人在医生面前, 往往是坦城相见的。”
中国医学史总结课件ppt课件
❖ 火的使用在人类卫生保健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
பைடு நூலகம்
❖ 二、与医学起源关系密切的是:
❖ 原始农业(神农);原始畜牧业(伏羲)
❖ 三、针灸术起始定在新石器时期,但可追溯到旧 石器时代
❖ 砭石:最古老的医疗工具,后世金属刀针的前身。
8
-
❖ 四、导引:一种医疗保健体操,起源于原始舞蹈, 是远古人民按照医疗保健需要而创编的“摇筋骨、 动肢节”的活动锻炼方法。
24
-
2.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 成就:
❖ ①重视医德修养,详论医德规范(特别是《备急 千金要方》中“大医精诚”和“大医习业”两篇 系统论述了医德)
❖ ②重视前人的宝贵经验,但尊古而不泥古(《伤 寒论》的研究,以方类证)
❖ ③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6500余首 ❖ ④重视妇女、儿童疾病的诊治 ❖ ⑤强调综合治疗 ❖ ⑥对药物深入研究 ❖ ⑦倡导积极养身,强身长寿。
❖ 成就:《神农本草经》是集东汉以前药物学大成之作,系 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医家和民间的用药经验,为我国古代 药物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药物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魏晋以后历代诸家本草学,都是在该书已有成就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
18
-
七、《伤寒杂病论》
❖ 1.作者东汉张机(张仲景)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
2
-
各个时期主要内容
❖ 古医籍及其注释 ❖ 药物学的发展 ❖ 医学各科的发展 ❖ 医学教育和医政制度 ❖ 中外医药交流
3
-
二、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4
-
5
-
三、经验总结与探索时期(宋金元)
6
-
7
-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原始社会)
医史第一章优秀课件
灸法:以干草(如艾叶)作燃料━进行局部固定的
温热刺激━治愈疾病━灸法
返回
三、外治法的起源
1. 外用药物的起源
如:泥土、灰烬、树叶、草茎等外敷
2.外治法的起源:
压迫止血法——出血——用手压迫伤处 按摩法——伤痛——按摩患处减轻疼痛 热熨法——伤痛——局部取暖减轻疼痛 手术疗法——脓肿——切开排脓
总之,医学起源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复杂的过程, 疾病的危害与人类最初存在的保护自己、消除病痛 的本能给予医学发生以最初的动力,生产劳动及广 泛的生活实践,深化着人们的认识,也深化着人们 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使人们不但更深入地认识疾 病,而且提供了医用器具及药物知识,使人们得以 更好地积累医学经验。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及 有意识地积累和传播医学知识,是医学起源的真正 源头。
意义:保障安全,适应气候变化,减少疾病。
二、衣着
卫生保健
衣着的演变
裸身生活━━以皮盖体━━简单编制━━原始纺织缝 纫
意义: 原始人从赤身裸体,发展到以兽皮、树皮 盖体,进而有了简单的编制充当衣服,以至后来 有了原始的纺织缝纫活动,这是人类卫生保健的 又一进步: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更大大增强了 人们适应自然界季节与气候变化的能力。
第一节 卫生保健的起源
有了人类,就有了卫生保健活动,人类 为了求得生存,必须首先解决对衣、食 、住的寻求和选择,这是最基本的卫生
保健活动。
本节介绍原始社会居住、衣着、用火、导 引及婚姻五个方面卫生保健的内容,其中
重点讲述火的发明与使用。
卫生保健
一、居住
居住的演变
野居━━巢居━━穴居━━屋居
原始人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是身居于野外, 以后,由于受到猛兽毒禽的侵袭而迁于树巢再 迁于洞穴,但仍没有彻底防御野兽的干扰,后 开始建筑房屋,这对人类的保健是有利的。
医学史 课件 (全)
吠陀医学
公元前1500年出现了 文字记载,最早的 医学典籍是“吠陀 经”,当时的医学 也称“吠陀医学”
《阿输吠陀》分医学为8科, 唐代称其为“八医”,还提出关于 健康与疾病的三体液(气、胆、痰) 学说(最早)。认为人体由三种原质 及七种物质(乳糜、血、肉、脂、 骨、骨髓、精)组成。气、胆、痰 三要素必须平衡,失衡则患病。
《阿输吠陀》中的养生法
面部按摩 ◆鲜奶油和草药
粉混合的油膏敷
贴按摩,可促进 细胞再生。
◆头部滴油还可
以醒脑。
《妙闻集》强调医 学道德:医生要有四 德:正确的知识、广 博的经验、敏锐的知 觉、对患者的同情 《阇罗迦集》: 古印度内科代 表作。除了临床治疗 外,尤其重于卫生与 保健,认为营养、睡 眠、节食是保健的三 大要素,并且还注重 精神调摄。
原始体液生理病理学说
人体组成: 土(骨骼、肌肉 等固体成分) 水(血液、唾液 等流体成分) 生命要素: 火(体温的产生 与维持) 气(呼吸、活力 (灵气)) 医学理论:灵气—血液平衡 论
木乃伊制作的医学意义
•
上图:现代人研究木乃伊 右图:打开的木乃伊
毛主席的水晶棺材
古埃及人 认为灵魂不灭, 因此有制作木乃 伊的习俗。这使 他们积累了包扎 和防腐的知识, 并掌握了最初的 外科手术方法和 技术。为后来外 科学的发展积累 了经验。木乃伊 同时也为我们提 供了古人的疾病 信息。
医生处方笺符号“
” 的来历 ?
三、古巴比伦医学 (Babylonian Medicine )
早期医学
相信疾病 是由外来的病 魔引起, 祈祷 驱魔成了主要 的治疗手段。 流行肝卜,认 为肝脏是最重 要的器官,是 血液的中心, 是生命之本
小宇宙论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李时珍
世界影响
该书集明及历代本草之大成,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巨著之一。
世界地位
1596年,《本草纲目》传入日本、朝鲜、南洋、欧洲等地,被公认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之一。本书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医药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
《傅青主女科》
傅青主所著的《傅青主女科》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妇科医学著作,该书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妇科临床经验,对后世妇科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伤寒论
主要论述杂病的辩证论治,涉及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及治疗方法。
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药物学经典
成书于东汉时期,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的中药学成就。
1
《难经》
2
3
成书于东汉至三国时期,主要论述了脉诊、针灸、病因、病机等方面的中医理论。
经典医著
将脉象归纳为27种,提出“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对后世中医脉诊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早期医学典籍
内容丰富
影响深远
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前者侧重理论阐述,后者侧重实践应用。
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医学的“四部经典”之一。
03
《黄帝内经》
02
01
东汉张仲景所著,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果,创立了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
医学巨著
主要论述伤寒病的辩证论治,为后世中医治疗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补土学派
总结词:研究脾胃病及内伤虚损病
主要著作:《脾胃论》
代表人物:李杲
学术特点:重视脾胃,主张“补土生金”,强调饮食调理
滋阴学派
总结词:研究内伤阴虚病
中国医学史(全)ppt课件
中国医学史(全)
30
中国医学史部分
晋唐~宋金元 265~960~1368 中国医学兴盛、发展、创新时期
中国医学兴盛、发展、创新时期
三、中医药学的全面发展 (公元265~960年,西晋~五代)
四、中医药学的突出成就与创新 (公元960~1368年,宋金元)
四、中国医学近现代发展部分
•1840-1949-现在
中国医学史(全)
1
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三国
远古~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公元265年
中国医药学萌芽和奠基时期
中国古代的医学
THE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一、中国医学的萌芽时期 (远古~春秋)
二、中国医学的奠定基础时期 (战国~秦汉时期)
中国医学史(全)
34
文明发展概况
• 1、科学文化发展:
• (1)文化——多元化发展:
• 绘画、书法、唐诗、晚唐五代词一一宋词之先河
• (2)科学——全面发展:
• 农业、冶练术、雕版印刷术、地理、历法、 数学、桥梁建筑、城市 建设
• 2、宗教文化发展:(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
• 儒教:孔孟
• 道教:老庄
态度。
中国医学史(全)
26
华佗(公元2世纪~208年)
贡献 • 1、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以外
科著称 • 2、首先应用中药全身麻醉剂——麻
沸散,施行腹部手术。这在我国医学 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麻醉学和外科 手术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 3、在内科方面,坚持同病异治、异 病同治的原则。 • 4、提倡积极的体育锻炼,模仿动物 的动作,创造了“五禽戏”,这是古代 的医疗体操,也开创了运动仿生学的 先河。
中国医学史绪论课件
生并进行医学教育。
私立医学校
02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民间机构和私人开办了医学校,如明代
“三因书院”。
传统师承制
03
在古代,医学传承主要以师徒传承为主,通过口传心授、临证
示范等方式进行医学教育。
现代医学院校
现代医学教育体系
自20世纪初开始,中国逐步建立了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等多个层次 。
《伤寒杂病论》
总结词:中国古代医 学典籍之一,系统总 结了伤寒和杂病的病 因、病理及诊治方法 ,对后世医学发展具 有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1. 形成背景:该书约 成书于东汉时期,作 者张仲景为东汉名医 ,以六经辨伤寒,以 脏腑辨杂病。
2. 内容特点:分为《 伤寒论》和《金匮要 略》两部分。前者论 述了伤寒病的病因、 病理及诊治方法
药王孙思邈
总结词
医药学家,著《千金方》,重视预防医学。
详细描述
孙思邈,是唐朝时期的医药学家,被尊为“药王”。他著写了《千金方》,该书 是一部百科全书的医学著作,重视预防医学,对于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04
中国医学史绪论中的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
01
02
总结词:中国古代医学 典籍的代表之一,包含 了丰富的医学思想和临 床经验,对后世医学发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医学院校的建立与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得以建立和发展,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 学院等。
医学专业设置
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中,专业设置逐渐完善,包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等多个专 业。
中西医结合教育
01
中西医结合教育的兴起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设了中西医结合专业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2023-11-05CATALOGUE目录•中国医学史概述•中国传统医学•中国近代医学•中国现代医学•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事件•中国医学史上的学术流派与传承•中国医学史上的文化交流与融合01中国医学史概述起源中国医学起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的商代。
在古代,医学与巫术密不可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逐渐从巫术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要点一要点二发展中国医学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逐渐形成,出现了《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等著作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理论。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古代医学之大成,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药学巨著。
中国医学史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医学史的主要流派与思想主要流派中国医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流派,如伤寒派、温病派、寒凉派、补土派等。
这些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医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想中国医学史上的主要思想包括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藏象学说等。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辨证施治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藏象学说则认为人体内部各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中国医学在多个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中国医学在理论上提出了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藏象学说等思想,为后世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中国医学在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中药、针灸、按摩等。
此外,中国医学还对世界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参考。
贡献中国医学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医理论和方法逐渐被世界各地所接受,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体系,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的国际化和普及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医文史教研政治、经济、哲 学、科学和其他文化的关系来研究医学 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内史:与社会文化外部环境有关,又 具有相对独立性。 外史: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宗 教、军事等环境对医学发展有影响,甚 至可以左右医学发展的速度与方向。 内外史结合是适宜的选择。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
道术未裂。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 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辨。) 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人为鉴, 可正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衰。
〈绪
论〉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
斗争的智慧结晶。是世界科学史上 的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是怎样的?
简述学习医学史的意义。
医学的定义: 美国医学家G.H.Roche: 就其研究方法 而言,它是一门科学,就其应用而言, 它是一门技艺。医学科学以研究疾病为 对象,医术以维护和恢复健康为目的。 中国《科学技术辞典》:医学是旨 在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 病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 医学广义的理解:医学科学和医疗 保健事业的综合称谓.
中医学发展历程
“四大经典“为标
志 二、实用经验发展时期 晋唐重视临证实用 三、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 大型医书、方书;医家著述专科化、 专病 化、专题化,学派争鸣和各家学说。 四、传统延续与创新时期 明清医学:本草纲目;戾气说;重视 解剖;温补派;外科流派;温病学说 五、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
一、学术体系形成时期
中医学史上的九大流派
中医药学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繁 衍昌盛做出了贡献。
今天仍然在我国人民的医疗保 健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绪论〉
中国人民在历史上对医学理论、医疗思
昨天 想、医疗技术的发展,究竟做出了什么 中 贡献? 医 今天 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古代的医学取得了 药 巨大的成就,现在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学 明天 按照历史的规律,今后它将怎么发展?
图 2 图 3
圆形大房子复原图
河姆渡遗址
左:复原“干栏式”建筑 右:出土大量木构
件
河姆渡木构水井遗址
2. 衣
赤身裸体生活
着
树皮
羽毛、树叶、茅草、兽皮、 纺织缝制衣服。
目的:防御风寒、伤害、蚊虫等。
考古发现:骨针、骨锥、石锤、敲砸器、纺
轮、布纹痕迹
复习思考题
对医药的起源你是怎样认识的?
1. 居
穴居、巢居 我国北方,“穴居”
处
“半穴居”
地面建筑。
南方,“巢居”
“干栏”式建筑
地面建筑。
土屋、木屋、石屋:距今4万-5万年前的“新
人”时期,人类开始造建房屋。到新石器时 代,多数地区已普遍建筑了住房。
西安半坡村文化遗址
半 穴 居 建 筑 复 原 图
图 1 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秦简“疠迁所”
手术治疗痔瘘(《五十二病方》) 发现三联律脉(《足臂十一脉灸经》) 腹腔穿刺放腹水(《黄帝内经》) 华佗“麻沸散” 晋代器械加药物灌肠疗法
南北朝用脏器疗法治甲状腺肿大 ……
隋代《诸病源侯论》记载肠吻合术,结扎 血管止血等。 唐代《外台秘要》载消渴病人尿甜、黄 疸尿检验法、金针拨白内障。 宋代,针灸铜人、烧烙断脐防治脐风、 尿中提取秋石(作用与性激素相同)、全兔 脑制作药物催生。 《洗冤录》 元代脊椎骨折悬吊复位法 明代人痘接种术 传染病戾气说
医学的定义:
医者易也
医者意也
医者艺也
医学是一门需要博学的人道职业。
●医学是科学与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独
特结合 ●医学是人文科学中最科学的,并且在 科学中最人道的
学习医学史的意义
(1)审视现实,了解医学发展规律,
明确医学发展方向。 (2)认识医学的发展特点,自觉地把 握科研定向与选题的背景知识。 (3)扩大知识领域,提高自我修养 (4)理解医学的本质与价值。 (5)学习医学史,进行中西医比较, 有益于中西医结合的探索和研究。
第一章.医药的起源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时间划分: 旧石器时期--远古至1万年以前
元谋猿人、 北京猿人、丁村人、 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期--1万至4千年以前
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神农、黄帝
〈卫生保健〉
有了人类,就有了卫生保健活动。 人类为了求得生存,必须首先进行对衣、 食、住的寻求和选择——最基本的卫生 保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