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结合,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024畜牧工作思路及工作计划
![2024畜牧工作思路及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efbeeea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8.png)
2024畜牧工作思路及工作计划2024年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一年,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提出一些关于畜牧工作的思路和工作计划,以期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畜禽养殖管理1. 强化养殖环境管理:合理规划和设计畜禽场、粪便处理设施等,提高养殖环境的舒适度和卫生条件,并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和监督。
2. 推广高效养殖技术: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控、饲料配方等,提升畜禽的生产效益和健康水平。
3. 加强动物疾病监测和防控:建立完善的动物疾病监测体系,加强对重要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疫病对养殖业的影响。
二、促进畜禽品种改良和良种推广1. 强化品种改良研究:加强对畜禽品种改良的研究和选育工作,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
2. 推广优良品种:加大优良畜禽品种的推广力度,向养殖户宣传推广高产、优质的养殖品种,提高畜禽养殖效益。
3. 加强种畜禽繁殖管理:加强对种畜禽的管理和繁殖工作,提高种畜禽的质量和数量,满足畜禽产品的市场需求。
三、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1. 推广有机养殖和草食畜牧:积极推广有机养殖和草食畜牧模式,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和健康价值。
2. 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理:推动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生物质能源利用、有机肥料生产等,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 提高养殖业的水、电、气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措施,提高养殖业的水、电、气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1. 加强畜牧业科技研究和创新:加大对畜牧业科技研究的资金投入,推动畜牧业的创新发展,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
2. 加强畜牧业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畜牧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畜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3. 加强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畜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推动科技进步与实际生产的紧密结合。
农牧循环生态农业模式
![农牧循环生态农业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f3ab9c3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1.png)
农牧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农牧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是指农业和畜牧业之间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能量转化相互促进的一种农业生态系统。
这种模式注重生态平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能够提高农业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经济收益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循环利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农牧循环生态农业模式的优势和前景。
首先,农牧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强调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
农业生产和畜牧业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可以通过堆肥和沼气发酵等方式转化为有机肥料和可再生能源,用于土壤改良和农作物种植。
同时,畜牧业可以通过放牧和饲养结合的方式,利用农田草地的资源,减少饲料成本和破坏草地的情况,实现农田和草地的协同利用。
农牧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在资源利用上的高效性使得农民能够更好地维持和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能力。
其次,农牧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在传统农业和畜牧业模式下,往往存在许多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如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土地的过度耕种和畜禽粪便的随意排放等。
而农牧循环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减少农业生产的污染物排放,能够降低农业和畜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持续性。
再次,农牧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牧循环生态农业模式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提供更好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此外,这种模式也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农牧循环生态农业模式还能够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促进农村人口的安居乐业。
农牧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例如,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厌氧发酵可以产生沼气,作为农户家用燃气和农田灌溉的能源,实现农田和畜禽养殖的有机耦合。
同时,畜牧业和沼气工程的配套使用,可以有效减少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农牧循环生态农业模式还可以通过种植牧草和农作物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草地的综合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
![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3c41010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9.png)
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引言概述:新疆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以其丰富的草原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文将从畜牧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政府的支持政策、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新疆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一、畜牧业发展的现状1.1 牲畜养殖规模新疆畜牧业以牛、羊、马等为主要养殖对象,养殖规模庞大。
据统计,新疆牲畜养殖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绵羊养殖量更是位居全国首位。
1.2 畜产品产量新疆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在于养殖规模的扩大,还在于畜产品的产量提高。
随着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新疆畜牧业的产量不断攀升,为国内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畜产品。
1.3 畜产品质量新疆畜牧业注重畜产品的质量,通过科学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措施,提高了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新疆的羊绒、牛羊肉等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的声誉。
二、面临的挑战2.1 草原退化新疆的草原面积广阔,但由于过度放牧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草原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这给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2 疫病防控畜牧业中常常面临疫病的威胁,如口蹄疫、疯牛病等。
疫病的爆发不仅会造成畜牧业的损失,还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加强疫病防控工作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2.3 市场需求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畜产品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新疆的畜牧业需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三、政府的支持政策3.1 资金支持新疆政府通过设立畜牧业发展基金,为畜牧业提供资金支持。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改善养殖设施、提升养殖技术和培训养殖人员等方面。
3.2 政策扶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减免税收、降低用地成本等。
这些政策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3 市场拓展政府积极推动新疆畜产品的市场拓展,加强对外贸易合作,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这有助于提高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山西畜牧业发展状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山西畜牧业发展状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1f967b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1.png)
山西畜牧业发展状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山西作为一个农牧大省,畜牧业一直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山西畜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对山西畜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文章首先会介绍山西畜牧业的历史背景,探讨其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发展历程。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畜牧业在山西农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我们将回顾山西畜牧业在过去的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
其次,本文将详细介绍山西畜牧业的现状。
包括山西畜牧业的规模、畜种结构、区域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山西畜牧业现状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其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最后,本文将展望山西畜牧业的未来发展。
通过对当前全球农业发展趋势和国内畜牧业政策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山西畜牧业的未来走势,并提出可行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同时,本文还将针对山西畜牧业的瓶颈问题,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建议,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将全面了解山西畜牧业的发展状况,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也为山西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通过本文的出版,能够引起广大读者对山西畜牧业发展的重视,为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推动山西畜牧业的蓬勃发展。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整篇文章的架构和章节安排。
根据上述目录,可以将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编写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首先,我们将概述山西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包括其产业规模、经济贡献和面临的挑战等内容。
其次,介绍本文的章节组成和内容安排,以便读者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山西畜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山西畜牧业的历史背景、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三个小节。
农牧结合的意义发展历程及前景
![农牧结合的意义发展历程及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d7ff405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4.png)
农牧结合的意义发展历程及前景农牧结合是指农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发展的一种经营模式,旨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态环境压力,同时为农民增加收入。
它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文明时期,是人类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智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牧结合正逐渐成为现代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牧结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农牧结合可以有效利用草地资源,实现土地的多元化利用。
农田可以供作粮食、蔬菜等农作物的种植,而牧场可以养殖牛、羊、马等牲畜。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土壤退化和草地过度放牧等问题。
2. 促进农牧业的共同发展:农牧结合可以促进农业与畜牧业的协同发展。
农场和牧场可以形成良性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
农田种植的秸秆可以用于养牛,农田的粮食渣滓则可以用作牛、羊的饲料。
这种资源的互补利用可以提高农牧业的产出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3. 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农牧结合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传统的农耕模式往往容易导致农民收入水平的低下,而农牧结合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
养殖牲畜不仅可以提供肉、奶、皮等产品,还可以发展相关产业,如肉类加工、皮革加工等。
这样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4. 保护生态环境:农牧结合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合理地进行农牧结合,可以避免农田过度化肥施用和农药滥用等问题,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合理的牧场管理也可以避免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地退化问题。
农牧结合既可以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又可以保护牧场的生态系统,实现农业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牧结合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古代农耕文明时期。
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中,农村经济多数采用农田和牧场结合的模式。
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中,养殖牲畜既可以保障农业生产的需求,又可以提供养殖副产品。
如牛可以犁地、运输,鸡、鸭可以除虫;同时乳制品和皮毛也是重要的农产品。
农牧结合的意义发展历程及前景
![农牧结合的意义发展历程及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1de8112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b.png)
农牧结合的意义发展历程及前景农牧结合是指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通过合理布局和经营模式的调整,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农牧结合的发展历程和前景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它对于解决资源短缺、提高农村经济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农牧结合的意义:1. 资源互补,提高土地利用率农牧结合能够利用畜牧业的粪便和秸秆作为农田有机肥料,改善浅薄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从而提高农田的产量和产值。
空闲的农田可以作为牧场,为畜牧业提供优质的饲草和饲料,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资源的互补和最大化利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2.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农牧结合可以有效地利用畜牧业的副产品,如秸秆、粪便等,为农田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畜牧业还能提供农田灌溉水源、肥料和劳动力等,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和支持,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
3. 促进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牧结合能够形成农田与畜牧场的生态循环系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的农牧结合模式还能够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农业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4. 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通过农牧结合,农民可以多种经营,不仅可以增加农田产量,还可以从畜牧业获得收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农牧结合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还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村就业岗位,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农牧结合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古老而又新颖的。
在中国古代,农牧业是相互结合、相互依存的,农田和牧场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通过合理的安排和统筹,实现了农牧资源的有效利用,保障了粮食和牲畜的供应。
在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农牧结合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鼓励农牧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通过农田和牧场的整合、农田畜牧业生产的模式创新、技术推广和示范等方式,促进了农牧结合的发展。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298dec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d.png)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措施畜牧业是农业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限制,如何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政策和措施,以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管理为了确保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加强对畜禽养殖环境的管理。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环保法规及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废弃物处理和排污标准,严格监管养殖场的排放情况,确保环境不受污染。
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引导养殖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3. 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应该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资金补贴,鼓励农民和养殖企业购买环保设备,改善养殖环境。
二、推动畜牧业产业升级为了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还应该推动畜牧业的产业升级。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畜牧业科技创新。
增加对畜牧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2. 提高畜牧业的质量标准。
加强畜牧业产品的质量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
3. 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资本和技术向畜牧业集中,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和示范效应的畜牧业龙头企业,推动畜牧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
三、促进畜牧业与农业、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为了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还应该促进畜牧业与农业、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发展农牧综合经营模式。
鼓励农民同时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农牧综合经营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益。
2. 加强畜牧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衔接。
鼓励畜牧业企业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加强产业链的衔接,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3. 发展畜牧业旅游。
利用畜牧资源和农村环境优势,发展畜牧业旅游,吸引游客,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
四、加强畜牧业人才培养为了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还应该加强畜牧业人才培养。
农牧循环模式总结
![农牧循环模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864e67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7.png)
农牧循环模式总结农牧循环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将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循环的生产模式。
通过合理组合农业和畜牧业,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生产效益的提高。
本文将对农牧循环模式进行总结和分析。
1. 农牧循环的定义和特点农牧循环是一种将农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的生产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农业和畜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农业提供充足的饲料和粪便作为畜牧业的基础资源,而畜牧业则为农业提供肥料和劳动力。
农牧循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资源利用效率高。
农牧循环通过循环利用农畜产生的资源,减少了浪费,最大化地利用了资源。
•生态环境友好。
农牧循环可以减少农业和畜牧业对环境的破坏,降低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
•经济效益显著。
农牧循环能够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农牧循环的实施步骤农牧循环的实施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市场调研和规划在农牧循环实施前,需要对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对农产品和畜产品的需求情况,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规划,确定农牧循环的产品种类和生产规模。
步骤二:资源整合和布局在农牧循环中,需要充分利用农业和畜牧业的资源。
通过整合农业和畜牧业的资源,合理布局种植和养殖区域,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优势。
步骤三:饲料和粪便循环利用农牧循环中,农业提供饲料和粪便作为畜牧业的基础资源。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建立农畜循环的体系,将农产品的副产品作为饲料喂养家畜,同时将畜产生的粪便用于农田的肥料。
步骤四:技术支持和培训农牧循环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支持。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农牧业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农牧循环技术和管理经验。
3. 农牧循环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农牧循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资源利用效率高。
农牧循环通过循环利用农畜产生的资源,减少了浪费,最大化地利用了资源。
•降低环境污染。
农牧循环可以减少农业和畜牧业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措施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459142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4.png)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措施现代社会,人们对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畜牧业作为人类获得高质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的重要方式之一,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由于传统的畜牧业方式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如水土流失、温室气体排放和水质污染等问题,使得人们对畜牧业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介绍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措施。
一、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畜牧业是农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与此同时,畜牧业还能为人们提供优质的肉类、奶制品和其他蛋白质来源,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
然而,传统的畜牧业方式在满足人类生产需求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畜牧业必须寻求一种能够在保证生产效率和经济可行性的同时减少环境影响的方式,这对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措施1. 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采用科学的养殖管理技术,包括增加饲料的营养成分、改善饲养环境和动物饲养管理等手段,可以提高畜禽的生产力和养殖效益。
例如,通过合理配置饲料,不仅可以降低饲料的使用量和饲料成本,还可以减少粪便产生的排放量,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
2. 优化养殖结构畜牧业的规模、布局和饲养方式对环境影响巨大。
优化养殖结构,鼓励生态畜牧业和有机畜牧业的发展,可以减少养殖业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
例如,推行循环农业模式,将畜禽粪便与农作物养分循环利用,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土壤污染。
3. 发展农牧业综合经营农牧业综合经营将农业和畜牧业结合起来,通过充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风险。
通过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建立生态畜牧农业系统等措施,可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对于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常见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常见生态循环农业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1626964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7.png)
常⻅⽣态循环农业模式在当今的农业发展过程中,⽣态循环农业模式正逐渐受到⼴泛关注。
⽣态循环农业是⼀种将传统的农业技术与现代的⽣态理念相结合,旨在实现资源的⾼效利⽤和环境的保护的农业发展模式。
以下是⼀些常⻅的⽣态循环农业模式,以期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态养殖模式⽣态养殖模式是⼀种利⽤养殖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共⽣关系,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的农业模式。
例如,畜禽养殖与⽔产养殖相结合,畜禽粪便作为⽔产饲料的来源,同时⽔产养殖产⽣的残饵和粪便也可作为畜禽的饲料来源。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提⾼资源的利⽤率。
⼆、废弃物利⽤模式废弃物利⽤模式是⼀种将农业⽣产过程中产⽣的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资源的农业模式。
例如,农作物秸秆可以⽤于⽣产纸张、⽣物质能等;畜禽粪便可以⽤于⽣产有机肥料;⽣活垃圾可以通过堆肥等⽅式转化为有机肥料。
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害化。
三、⽴体种植模式⽴体种植模式是⼀种利⽤不同植物种类的⽣⻓特性和环境适应性,实现空间和资源的充分利⽤的农业模式。
例如,林下种植、果园种植等。
这种模式可以增加⼟地资源的产出率,提⾼经济效益。
四、有机农业模式有机农业模式是⼀种将有机理念融⼊农业⽣产,通过有机肥料和⽣物防治等⼿段,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保护⽣态环境和提⾼农产品质量的农业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障⻝品安全和⼈⺠的健康。
五、⽣态恢复模式⽣态恢复模式是⼀种通过⽣态⼯程技术,对退化或受损的⽣态系统进⾏恢复和重建的农业模式。
例如,⼟壤改良、湿地恢复等。
这种模式可以改善⽣态环境质量,提⾼⽣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六、农牧结合模式农牧结合模式是⼀种将农业⽣产与畜牧业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循环利⽤的农业模式。
例如,在种植作物的同时养殖畜禽,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料⽤于农作物⽣产;在草原地区种植耐旱作物,同时养殖⽜⽺等草⻝动物。
这种模式可以提⾼⼟地资源的利⽤率和经济效益。
七、⽣态旅游模式⽣态旅游模式是⼀种将⽣态理念与旅游相结合,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然保护区旅游等⽅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农业模式。
畜牧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倡议
![畜牧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倡议](https://img.taocdn.com/s3/m/8135fb5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18.png)
畜牧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倡议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肉类、乳制品等动物产品的同时,也肩负着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探讨畜牧业的社会责任以及各种可持续发展倡议。
一、畜牧业的社会责任畜牧业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肩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
首先,畜牧业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食品供应,满足了人们对肉类和奶制品的需求。
同时,畜牧业也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帮助减少农村贫困和农民收入不稳定的问题。
此外,畜牧业也为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桥梁,促进了农民与城市居民的互动和交流。
除了食品供应和经济发展,畜牧业也承担着环境保护的责任。
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采取科学养殖方式,减少环境污染,是畜牧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此外,加强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推动有机肥料的使用,有助于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可持续发展倡议为了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提出了各种倡议和行动计划。
下面列举几个重要的倡议。
1. 精确饲养管理计划(Precision Livestock Farming):该计划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全面监测畜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包括饲料消耗、体重增长、疾病预防等,以提高畜牧业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2. 气候智慧农牧业计划(Climate-Smart Agriculture and Livestock):这一倡议旨在通过调整畜牧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农田和牧场的碳汇能力,以应对气候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
3. 减少抗生素使用倡议(Reduce Antibiotic Use):该倡议旨在减少畜牧业中对抗生素的滥用,以预防和控制抗生素耐药问题。
倡议鼓励畜牧业生产者采取替代性方法,如改善饲养环境、提高动物免疫力等,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4. 农牧业循环经济倡议(Circular Agriculture and Livestock):该倡议倡导农牧业的循环利用和资源共享,通过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农牧结合的意义发展历程及前景
![农牧结合的意义发展历程及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c04f2b2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18.png)
农牧结合的意义发展历程及前景农牧结合是指农业与畜牧业的结合,将农田与牧场相结合,既种植农作物,又养殖畜禽。
这种经营模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适用性。
本文将从农牧结合的意义、发展历程和前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农牧结合的意义:1. 提高土地利用率:农牧结合可以利用农田上的耕地和余地,合理开展农牧业,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在农田上种植作物的可以在外围或间隙地带养殖牲畜,使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大大提高。
2. 防止土地退化:传统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连续种植相同的作物会导致土壤脱养,农田的肥力逐渐下降。
而农牧结合可以通过将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提高土壤的肥力,防止土地退化。
3. 增加农民收入:农牧结合可以使农民家庭既从农作物种植中获得收益,又从畜禽养殖中获得收益,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
农民还可以通过牲畜的肉、蛋、奶等产品的销售获取进一步的经济效益。
4. 促进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农牧结合可以形成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上,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农作物的剩余秸秆可以作为畜禽的饲料,使饲养成本降低,畜禽的生产效益提高,促进了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50年代,随着农牧业机械化的推进,特别是农田的亩产量逐渐提高,农民开始意识到单一农作物种植的局限性,逐渐将农作物和牲畜养殖结合起来,形成了最早的农牧结合模式。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农牧结合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实施,国家也提出了“全员发展农牧业”的口号,以农业合作社为基础,利用农田和牧场的综合资源,推动农牧业的发展。
21世纪初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快速推进,农牧结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农业与畜牧业的结合更加紧密,农民对农牧结合的意识和认识也有了明显提高。
在农牧结合发展的过程中,新的科技和技术不断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农牧业的效益,并推动了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牧结合的前景:随着现代农牧业的发展,农牧结合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1. 科技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农牧结合可以更好地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牲畜养殖效益。
畜牧业的绿色发展与循环农业
![畜牧业的绿色发展与循环农业](https://img.taocdn.com/s3/m/f3fb017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f.png)
畜牧业的绿色发展与循环农业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对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畜牧业作为人类重要的食品来源之一,其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然而,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模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温室气体排放、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等,这使得畜牧业的绿色发展与循环农业的实践变得尤为重要。
1. 畜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畜牧业绿色发展是指在保障人类食品需求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也是确保人类健康和食物安全的重要途径。
2. 循环农业的概念与实践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少农业废弃物和环境污染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模式。
在循环农业中,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被视为资源,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科技手段,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 畜牧业绿色发展与循环农业的结合畜牧业绿色发展与循环农业的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3.1 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是实现畜牧业绿色发展与循环农业的重要手段。
通过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
3.2 推广低碳环保的生产技术推广低碳环保的生产技术,如节能减排的饲养技术,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饲料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等,有助于减少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3.3 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处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处理体系,包括粪便、尸体、饲料残渣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畜牧业绿色发展与循环农业的关键。
3.4 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与循环农业的实践。
如加大对低碳环保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优化畜牧业产业布局,加强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等。
畜牧业的绿色发展与循环农业的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通过优化生产结构,推广低碳环保技术,建立废弃物处理体系等方式,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挑战与对策畜牧业绿色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饲养密度过高、饲料资源短缺、废弃物处理困难等。
农牧循环实施方案
![农牧循环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a2fd6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3.png)
农牧循环实施方案农牧循环是指在农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合理利用农牧资源、优化农牧结构、实现农畜协同发展,促进农业和畜牧业良性循环的一种生产模式。
为了有效推动农牧循环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资源整合。
农牧循环的实施需要充分整合农业和畜牧业的资源,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可以通过建立农牧一体化经营模式,将畜牧业的有机肥料、秸秆等资源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
二、科技支持。
农牧循环实施需要依托科技手段,提高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生态畜牧业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融合。
农牧循环的实施需要加强农业和畜牧业产业融合,培育农畜一体化产业链。
可以通过发展农牧业深加工产业,推动畜产品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实现农畜产品的增值和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农牧业的综合效益。
四、生态保护。
农牧循环实施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通过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畜牧业模式,加强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农牧业的生态化发展,保护农牧业生态环境。
五、政策支持。
农牧循环实施需要政策的支持和保障。
可以通过制定农牧循环发展的支持政策,提高农牧业生产的补贴和扶持力度,为农牧循环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农牧循环的实施和发展。
六、市场导向。
农牧循环实施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加强农牧业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拓展农牧业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实现农牧循环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结。
农牧循环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牧业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按照以上实施方案,不断探索和实践,推动农牧循环的发展,为实现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畜牧种业的发展现状
![畜牧种业的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b5023d8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1.png)
畜牧种业的发展现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畜牧种业是农业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牧种业也开始逐渐走向现代化。
一、畜牧种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畜牧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品种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良,养殖技术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畜牧种业规模化养殖覆盖率逐年增加,现在已经达到了80%以上。
我国的畜禽产品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成为了世界上的畜牧种业大国之一。
二、畜牧种业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畜牧种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传统的畜牧业养殖方式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产品质量不稳定、价格波动较大,导致了市场供需不平衡,影响了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部分地区畜牧业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导致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平衡。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畜牧种业的发展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加强畜牧业科技研究和应用,推动畜牧业现代化发展。
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竞争力。
2.健全畜牧业市场体系,促进畜牧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加强畜牧业产销对接,建设畜牧综合市场,促进畜牧业生产者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3.加大对畜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畜牧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
4.加强畜牧业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素质优秀的畜牧业专业人才,推动畜牧业高素质发展。
畜牧种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科技研发、推动产业升级、完善市场机制、加大政策支持等措施,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畜牧种业的发展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信在各方合力的努力下,我国畜牧种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示例:畜牧种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养殖动物为主要经营对象的产业。
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36b9c2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5.png)
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引言农牧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产业,但其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实现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种措施应该被采取。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可行的措施,以期为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措施一:可持续的土地利用•采用旋转耕作和间作等农作方式,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推行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在耕作过程中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保护土壤和水体的质量。
•保护农田和草原,避免过度开垦和破坏生态环境。
措施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微喷灌。
减少过量灌溉导致的土壤盐碱化和水资源的浪费。
•合理安排农田排水系统,防止农田水logging的情况发生。
•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农业用水计划,并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
措施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自然栖息地和景观,提供合适的栖息环境给野生动植物。
•禁止滥捕滥猎和盗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
•推广有机养殖和草食畜牧业,减少对化学饲料和抗生素的依赖,提高牲畜的健康水平。
措施四:农牧业的科技创新•投资于农业科技研发,并将其应用于农牧业生产过程中。
•推广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通过基因编辑和遗传改良,培育出适应性强、耐病虫害的作物品种和畜禽种类。
结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我们可以实现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这些措施需要政府、农民和专家的合作努力,共同推动农牧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寒露节气下的农村畜牧业发展模式
![寒露节气下的农村畜牧业发展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0f01a83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0.png)
寒露节气下的农村畜牧业发展模式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寒露节气下的农村畜牧业发展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寒露节气下农村畜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模式。
一、寒露节气下农村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寒露节气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气逐渐转凉,饲草逐渐减少,对畜牧业生产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传统的农村畜牧业中,仍然存在着规模小、技术水平低、饲料草地管理不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并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二、寒露节气下农村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 饲草短缺:寒露节气是农草生长季结束的时刻,饲草逐渐枯黄,导致饲料短缺,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疫情防控:寒冷和潮湿的天气容易导致畜禽生病,对疫情的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资金压力:农村畜牧业发展需要一定的投入,包括饲养场地、设备、饲料等,资金压力使得很多农民望而却步。
三、寒露节气下农村畜牧业发展的新模式1.科技引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村畜牧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无人机、遥感等技术手段,监测和管理饲草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养计划。
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畜牧业信息平台,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帮助农民提高畜牧业的管理水平。
2.生态养殖:倡导绿色、循环的畜牧业生产方式。
发展草食畜牧业,鼓励农民利用寒露节气期间的残草,进行饲养。
在饲养过程中,注重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农牧结合:通过农牧结合,充分利用农田、养殖场等资源,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例如,在寒露节气期间,可通过农牧结合种植绿饲料,提供充足的饲料资源,减少农民的饲养成本。
4.合作社模式:发展农村畜牧业合作社,实现畜牧户的联合经营,共同解决资金、市场等问题。
通过合作社模式,可以集中采购饲料、设备等物资,降低成本,提高农民的收益。
四、寒露节气下农村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为了推动畜牧业的发展,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
首先,加大对农村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支持农民进行设施建设、设备更新等。
农牧结合的意义发展历程及前景
![农牧结合的意义发展历程及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dd43f8e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3.png)
农牧结合的意义发展历程及前景农牧结合是一种综合利用农业和畜牧业资源的生产模式,旨在实现农牧业的互补协调发展。
这种模式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农业和畜牧业的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促进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古代农牧结合阶段:在古代,人们开始意识到农业和畜牧业的互相依存关系,通过合理配置农畜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生活资料。
农田里的牲畜可以提供耕作劳动,而农田里产生的农产品又可以用来养活牲畜。
2. 现代农牧结合阶段: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科技进步,农牧结合发展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农牧结合的主要意义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通过合理调整农田和畜牧场的空间布局,可以实现农田和牧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牧业的综合效益。
4. 农牧结合的生态效益阶段: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农牧结合的意义更加凸显。
通过合理运用农田和牧场资源,可以减少土地的开垦和畜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农牧结合还可以利用草原资源,开展畜牧业生态旅游,推动农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绿色转型。
农牧结合的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农牧结合的方式,可以实现农田和牧场资源的互补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这对于当前资源紧缺、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 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农牧结合能够促进农牧业的互补协调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推动农村经济转型:通过发展农牧结合,可以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转型的目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就业创业。
4.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农牧结合有助于减少农业和畜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这对于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问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牧结合的意义发展历程及前景是一个不断演变和进步的过程。
在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牧结合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中考畜牧业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考畜牧业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9f7d8b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a.png)
地理中考畜牧业知识点总结地理中考畜牧业知识点总结地理中考是对学生地理知识和能力的全面考察,其中畜牧业作为地理科目的一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畜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部门之一,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考中,畜牧业的出题率较高,也是考生容易忽略的一部分内容。
本文将总结地理中考畜牧业的主要知识点,以供考生参考。
1. 畜牧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畜牧业是指以养殖动物为主的农业生产活动。
根据养殖的动物分类,畜牧业可以分为家畜养殖业和家禽养殖业。
家畜养殖业主要包括牛、羊、猪等家畜的养殖,家禽养殖业主要包括鸡、鸭、鹅等家禽的养殖。
2. 畜牧业的地理分布特点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多样,因此畜牧业的地理分布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一般来说,牛羊多分布在北方地区,猪多分布在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适合牛羊的生长,而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适合猪的养殖。
3. 畜牧业的发展影响因素畜牧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水资源、市场需求等。
气候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温度适宜、降水充足的地区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地形和土壤条件决定了养殖场的选址和养殖环境的优劣。
水资源是畜牧业不可或缺的条件,充足的水源能够保证动物的生长和发展。
市场需求是推动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需求旺盛的地区往往会有较大规模的养殖场。
4. 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和农牧结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畜牧业也在不断发展并逐渐实现现代化。
现代化畜牧业注重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在饲养技术、规模化养殖、养殖设备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同时,农牧结合也是推动畜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农牧结合能够实现资源的互补利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5. 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畜牧业畜牧业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养殖废弃物的处理等。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生态畜牧业逐渐兴起。
生态畜牧业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和废弃物的处理利用,实现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牧结合的意义发展历程及前景
![农牧结合的意义发展历程及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26ddb0b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9.png)
农牧结合的意义发展历程及前景农牧结合是指农业和畜牧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一种农业经营模式。
农牧结合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产量、促进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牧结合模式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不断的变迁和完善,未来的前景也十分广阔。
农牧结合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文明时期。
在古代社会,农业和畜牧业就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
农田种植可以提供粮食和饲料,而牲畜粪便可以作为农田的有机肥料,两者相互促进,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牧业逐渐分开经营,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农牧结合模式再次受到重视。
在现代农牧结合模式中,农业和畜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农业不仅仅是种植作物,也可兼顾养殖业,畜牧业也可兼顾种植业,形成了一种全面的农牧业经营模式。
农牧结合的发展意义有两方面:一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农牧业产量;二是促进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牧结合能够充分利用资源。
农业和畜牧业相互补充,可以利用农田粪便养殖作物,也可以利用养殖业的副产品做有机肥料,形成了良性循环。
农牧结合能够提高农牧业产量。
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结合,能够增加农业产品的品种和数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牧业是农村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农牧结合还能促进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当前,随着我国农牧业的转型升级,农牧结合模式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互联网+时代,农牧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农牧结合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为农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互联网+,农牧业生产者可以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和农技资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有机农牧产品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农牧结合模式将有更多的市场前景。
政府对农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将为农牧结合模式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牧结合,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是丽水农业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丽水市发挥山区资源优势,积极实施“畜牧进山、养殖上山”发展战略,探索山区畜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走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发展道路,提高了丽水市畜产品自给率,加快了生态畜牧业发展。
2007年,全市生猪饲养量140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1900万只,肉类总产量8.7万吨。
全市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有1299户,年出栏猪29.46万头,比上年分别增12.08%和5.82%,生猪规模化率达45.19%,比上年提高9.12个百分点;全市畜牧业实现产值11.91亿元,同比增长18.04%,占农业总产值的15.47%。
一、政策引导,优化生态畜牧业发展环境
丽水市具备优越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潜力,宜牧低山缓坡资源十分丰富。
根据自然资源特点与生态养殖的立地条件,我市将畜牧业拓展空间重点放在山上,积极引导发展“自然隔离、多点分布、适度规模、农牧结合”生态畜牧业发展。
市委书记、市长陈荣高实地考察丽水瓯农生态畜牧示范场后强调:生态畜牧业为今后丽水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研究和落实。
市政府为加
快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出台了《关于促进丽水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丽政发〔2007〕54号)。
从2007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对达到建设规定要求的20个生态规模养殖场(户),给予每个2万元以奖代补扶持;对市区新(扩)建并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一、二级种畜禽场,市财政分别给予每个1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
各县(市、区)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生态畜牧业扶持政策。
莲都区每年拨出10万元,补助符合条件的规模养殖场扩大生产能力,其中对建设沼气池的养殖场(户),按200元/ M3的标准给予补助。
龙泉市每年安排生态畜牧业发展资金至少50万元,扶持10个生态猪场及特色养殖项目,每场奖励2-3万元;对种羊引进、羊舍建设、牧草种植给予补助,并生态畜牧业发展和示范推广先进乡镇(街道)、动物防疫示范户予以奖励;庆元县对新(扩)建生态猪场常年存栏猪规模达到100-500头,每个场一次性补助2万元;对从外地引进优良种猪,每头补助600元;对生态养殖用地、用电、用水、防疫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
云和县给予达到建设要求的生态养殖场每个5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养殖大户按常年存栏量不同分别给予1万元、0.5万元、0.3万元的补助,另外对获得国家、省、市级无公害、绿色或有机畜产品(产地)认证的企业,县财政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和1万元的补助。
二、多措并举,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
(一)制订生态畜牧业用地规划。
全市9个县(市、区)根据当地畜牧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完成了生态畜牧业用地调查与规划,编制了生态畜牧业用地图册,图册中录入了适宜发展生态畜牧业用地的图片,并详细附注用地面积,产业发展类别,水、电、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情况。
全市规划适宜生态养殖地块560片,面积5000余亩,涉及57个乡镇(街道),真正做到了规划落地,成为畜牧业招商引资的指南、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平台。
(二)建立发展考核机制。
为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全市各级建立了生态畜牧业考核责任制,市政府把生态畜牧业建设的目标任务作为“新农村新农业惠民工程”(丽水市政府的十件大事之一)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各县(市、区)年度考核,要求全市每年完成30个以上千头万只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建设任务,各县(市、区)也要相应出台畜牧业扶持政策,并将生态畜牧业建设任务作为对乡镇(街道)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各乡镇(街道)落实分管领导主抓,由专人负责,层层落实,多级联动,共同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
(三)强化项目指导和技术服务。
2007年全市完成了生态养殖项目用地调查、规划,落实畜牧业项目用地560片5000余亩。
农业、国土、环保部门深入项目实施现场,做
好项目审核、技术指导和服务部门。
为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农业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场到点全程指导,从选点、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引种、防疫以及标准化养殖技术等方面给予指导,并采取集中讲课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技术培训,确保项目“建设一个,成功一个,示范一个”。
三、典型示范,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
在开展主要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即对瓯江两岸(莲都)、新建溪流域(缙云)和钱塘江源头(庆元、龙泉、遂昌)实行禁养,沿岸畜禽养殖场进行关停或搬迁(2007年,对禁养区125家规模养殖场完成了搬迁或关停)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市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积极推进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
目前共完成列入省“811”工程项目的62个规模养殖场和市县级220个规模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共建成沼气池410个、池容3.5万立方米,配套消纳作物果园面积5万多亩。
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园地养猪、山地养鸡、园地养兔、稻田养鸭养鹅、种草养羊等多种养殖模式,以农牧结合为主线,有效解决粪尿污染问题,促进种养业的有机结合。
为有效推进生态养殖模式的应用推广,龙泉、莲都、缙云等县(市、区)选点建设了一批农牧结合生态养殖示范场。
如龙泉市阳光农业公司在其5000余亩连片果园竹园内,配套新建一个年出栏生猪1800头的生态示范场,另外
还通过场地出租或有机肥与场地使用权互换等形式,引进民营资本投资畜牧业,2家年出栏5000头的生态猪场亦在园区内落户,农牧结合,互惠共利,既解决了公司竹木茶园果树有机肥需求的难题,又突破了畜牧业用地难的矛盾,呈现“地肥、果美、林丰、畜旺”的生态良性循环。
缙云县永馥养殖场实行“猪--藕”种养结合模式,利用沼渣沼液种莲藕,10亩莲藕的收入翻一番,每亩收益达到6000多元。
景宁县乌天崖农庄“禽—竹—餐饮”的生产经营模式,种养业和农家乐互动,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四、农牧结合,生态畜牧业成效初现
一是拓展了畜牧业发展空间。
全市山地、林地及茶、果、菜等种植业面积大,按1亩地消纳2-3头猪排泄物测算,250万亩粮食作物和茶、果园可配套养殖生猪500余万头,1210万亩草山草坡和冬闲田可载畜80万头。
推行牧沼林、牧沼果、牧沼菜等的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可减少养殖污染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效解决畜牧用地紧张问题,促进畜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和谐。
二是提高了畜产品自给率。
2007年以来,我市已动工新建生猪生态养殖场150家,新增投资达1.5亿元,建设完成后可新增年出栏生猪近12万头,家禽45万只,有效的提高了畜产品自给率。
三是促进了畜牧业增产增效。
发展生态畜牧业,不仅能有
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畜牧业发展,同时提高养殖户的综合收入。
松阳县高老庄绿壳蛋鸡养殖基地养殖绿壳蛋鸡8000羽、鹊山鸡12000羽,种植果园、茶园等山地3000多亩,他把鸡放养在茶园,每年茶园可少施化肥10多吨,仅此一项就增收了5多万元,而且使用有机肥后茶品质得到很大提高,他的茶业通过了有机认证。
预计全市新建的150家生态养猪场和30家养禽场完成建设投入生产后,年可提供有机肥近5万吨。
今后,我市将认真做好《关于促进丽水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落实工作,做好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经验总结和推广,推进标准化和健康生态养殖,让丽水市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更上新台阶,不断提高丽水市畜产品自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