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变化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演变与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演变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616862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e.png)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演变与特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从早期的原始建筑到后来的宫殿、庙宇和园林,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演变和特点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演变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在那个时代,人们主要栖身于山洞中,以石头、土坯和草木建造简陋的屋舍。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习惯性地选用木料和砖石来搭建房屋。
至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逐渐形成了以“黄帝木结构”为代表的框架建筑技术。
这种建筑技术采用了榫卯和斗栱的结构,使房屋更加稳定。
同时出现了分层建筑,房屋上楼面逐渐被推广。
这一时期的建筑物,比如晋国长信宫和魏国甘泉宫,都展现了华丽的门楼和丰富的装饰艺术。
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阶段。
汉代建筑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在建筑中。
喜欢在房屋周围修建园林,创造优美的环境氛围。
而五间屋体系则成为当时最主要的建筑形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寺庙建筑开始兴起,出现了多层、高塔式的建筑形式。
在建筑装饰上,逐渐取代了希腊化的装饰元素,出现了梵文、佛陀、莲花等佛教主题的装饰艺术。
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达到了巅峰。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宫殿、庙宇和园林建筑规模逐渐扩大,建筑技术和装饰艺术都有了长足进步。
比如建造了宏伟壮丽的大明宫和佛教文物最富盛名的鸿恩寺塔。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明朝的宫殿建筑风格受到了古代经典建筑的影响,庙宇、园林和宅院的建筑风格也各具特色。
清朝则更加重视宫殿和庙宇的规制,强调建筑的庄严和整齐。
二、特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体现在建筑形式、构造技术和装饰艺术上。
首先是建筑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强调以人为本,尊重自然。
屋顶常采用悬山顶或悬山盖,使建筑与山水相融。
建筑的平面布局通常采用对称和中轴线对称,注重对称和谐的美感。
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与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与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80cf542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6.png)
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与特色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技艺美学。
从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文化传统,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誉。
一、古代中国木质建筑古代中国木质建筑,几乎完全是采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的建筑。
从简陋的竹木河山到大规模的宫殿建筑,它们所体现的建筑技巧和审美技艺令人惊叹。
中国古代木质建筑的特点:1. 结构简洁。
中国古代建筑采用的是众多木料的平衡和组合,使其结构十分简洁。
2.造型美观。
古代建筑不但结构简洁,造型美观,而且造型和结构中所体现的意义十分深刻。
3. 富有文化内涵和民族特点。
古代建筑凝结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并且在建筑的调度、布局和装饰方面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差异和风格。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石质建筑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建筑强度和美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古代的石建筑逐渐成为主流。
中国古代石质建筑的特点:1. 造型繁复。
中国古代石建筑不限于简单的石块堆砌,其繁复的造型和雕刻技艺更为惊人。
2. 建筑材料新颖。
由于石材的富有,石头成为了主要的建筑材料,遮阳、增强结构等方面利用石材结构的设计,也得到了重视。
3. 具有建筑意义。
中国古代的石建筑在建筑学、文化学、历史学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涵,代表了中国文化的高峰。
三、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工艺美术不仅涵盖了艺术、文化和历史等方面,而且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改变与发展。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特点:1. 精美的图案和装饰。
古代中国建筑中的花纹图案和装饰可能是世界上最精细、最精美的。
这些图案和装饰不仅是正面、侧面,甚至是每个角落和每一根柱子上都有,同时也包括了绘画、雕塑、织物等艺术领域。
2. 寓意深刻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被用来表达中华文化的重要时刻和原则。
3. 技术的发展。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风格与风格演变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风格与风格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753744f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4.png)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风格与风格演变中国传统建筑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风格与风格演变,从古代至现代逐步展示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
1. 风格的起源与特征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树洞住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同时还运用砖石、泥土等材料。
木材被用于搭建建筑的骨架,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结构系统。
1.2 结构系统:中国传统建筑采用榫卯结构,即通过骨架上相互穿插的榫头和卯榫连接构件,从而形成牢固的建筑结构。
这种结构系统不仅提高了建筑的抗震性,还保证了建筑的稳定和耐久性。
1.3 屋顶形式: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包括悬山顶、歇山顶、拱券顶等。
这些屋顶形式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还能有效防止水雨侵蚀。
1.4 艺术装饰: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装饰非常重要,包括雕刻、彩绘、斗拱等。
这些装饰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的美感,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2. 建筑风格演变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演变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受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1 原始部落风格:远古时期的中国传统建筑原始部落风格主要以简单的住所为主,以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为目的。
2.2 古代王朝风格:随着王朝的兴衰更迭,中国传统建筑开始发展成具有宏伟气势的宫殿、陵墓等建筑形式。
这些建筑以宏大的规模、独特的结构和精湛的工艺而著名。
2.3 北方与南方风格: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南北方地域上也有所差异。
北方建筑注重结构的坚固和保温性能,比如北京的故宫;而南方建筑则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观,如苏州的园林。
2.4 宋元明清风格: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演变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建筑形式更加精致、考究。
其中以宋代建筑的“四合院”和明清时期的“宏伟山水园林”最为代表。
3. 风格的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与创新。
中 国古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特色
![中 国古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b2cfad0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12.png)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特色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其演变过程反映了社会、文化和技术的发展。
从原始社会简单的巢穴到明清时期精美的宫殿园林,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遮风避雨和躲避野兽的侵袭,开始建造简单的住所。
最初可能是利用天然洞穴,后来逐渐学会了搭建简陋的窝棚。
这些早期的建筑多以草木、树枝和泥土为材料,结构简单,但已经体现了人类对居住环境的初步探索和适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奴隶社会,建筑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
特别是在商周时期,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宫殿和宗庙建筑。
例如,商代的殷墟遗址中,宫殿建筑的布局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采用了四合院式的布局,中轴线的概念开始萌芽。
同时,建筑中开始使用青铜构件,增加了建筑的坚固性和装饰性。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竞相建造豪华的宫殿和台榭。
这一时期的建筑在技术和艺术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如斗拱的出现,为建筑增添了更多的装饰和支撑功能。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和万里长城。
阿房宫的建筑规模极其庞大,虽然最终未能完工,但从留存的记载中可以想象其宏伟壮丽。
长城则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它以雄伟的气势和坚固的防御体系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
汉代的建筑继承了秦代的风格,并有所发展。
在宫殿建筑方面,未央宫、长乐宫等规模宏大,布局严谨。
同时,汉代的民居和墓葬建筑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的建筑图案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建筑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佛教传入中国并迅速传播,佛教建筑大量兴起。
寺庙、佛塔等建筑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建筑类型。
同时,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南迁,民族融合也对建筑风格产生了影响,建筑风格逐渐多样化。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
长安城的规划布局严谨,宫殿建筑雄伟壮观。
如大明宫,其规模宏大,建筑气势磅礴。
在技术方面,木构架技术更加成熟,斗拱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建筑的高度和跨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1e2a2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c.png)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以下是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1.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特点:先秦时期的建筑主要以宫殿、墓地和祭祀场所为主。
宫殿建筑大多采用方形布局,以木材和土石结构为主。
-代表建筑:陕西西安的兵马俑。
2.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特点: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西亚和中亚的影响,基本建筑结构采用集中式布局,并增加了一些外来元素。
特别是佛教寺庙的兴起,使得寺庙建筑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建筑风格。
-代表建筑:河南洛阳的白马寺。
3.隋唐时期(公元589年-907年):-特点:隋唐时期的建筑风格注重丰富的装饰和雕刻,建筑结构变得更加稳固和庄重。
佛寺和宫殿以及各种公共建筑得到了大规模的建造。
-代表建筑:陕西西安的大雁塔,江苏扬州的瘦西湖。
4.北宋时期(公元960年-1127年):-特点: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和改良,建筑结构更加优雅和精致。
曲尺式建筑布局和建筑雕刻、装饰得到了大力发展。
-代表建筑:北京的颐和园,浙江杭州的灵隐寺。
5.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特点: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继承了北宋时期的优点,注重平面布局和建筑细节的精湛雕刻。
特别是园林建筑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代表建筑:苏州的拙政园,江苏扬州的个园。
6.元明时期(公元1279年-1644年):-特点:元明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了蒙古和西亚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更为宏伟和壮观,采用多变的色彩和装饰。
-代表建筑:北京的故宫,四川成都的武侯祠。
7.清代时期(公元1644年-1912年):-特点:清代时期的建筑风格注重庄重和对称。
宫殿和寺庙采用明亮的色彩,装饰华丽,以黄色为主色调。
-代表建筑:北京的天坛,江苏扬州的瘦西湖。
以上是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的概括。
虽然每个时期的特点各异,但都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工艺技术。
中国古代民居演变特点
![中国古代民居演变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e35408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0.png)
中国古代民居的演变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历史悠久:中国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民居形式是洞穴和草屋。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居的形式不断变化和发展。
2. 地域特色:中国各地民居的形式和风格各不相同,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
例如,南方的民居通常比北方的民居更加轻巧,而北方的民居则更加厚重。
3. 依山傍水:中国民居通常选址在依山傍水的地方,既有利于生活,也有利于防御外敌。
许多民居还建造在悬崖峭壁上或山顶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4. 木结构为主:中国传统民居以木结构为主,这种结构具有轻便、灵活、易于修复的特点,适合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建造。
5. 装饰精美:中国民居的装饰丰富多彩,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
例如,明清时期的民居通常采用砖木结构,装饰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之,中国古代民居的演变特点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反映了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演变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0c484a1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8.png)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演变自远古时代开始,中国人就开始建造各种类型的建筑,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宗教建筑等。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人居之所,更承载了文化和历史的积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最初的简单朴素逐渐演变为多种复杂多样的形式。
早期传统建筑的风格多以木质建造为主,例如汉代的官方建筑和民居,以及唐代的寺庙等。
这些建筑通常是以天井为中心,由多个房间和走廊组成,形成一个整体。
建筑造型简单,装饰少,但构造合理,耐久结实。
随着木结构建筑风格的发展和改进,玻璃也逐渐普及,推动了中国建筑的变化。
明代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发展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
明代的建筑表现出对古老建筑风格的深刻研究和艺术创新,特别是皇宫和寺庙建筑。
明代的建筑风格取材于传统风格,但将其更加精细化和工艺化,例如在彩色琉璃窗这一建筑元素上,就表现出了更高的技艺和装饰性。
另一方面,清代成为中国传统建筑发展的新阶段。
清代时期,建筑结构更加注重坚固耐用,强调构造和功能,如乾清宫的石头结构就代表了当时的建筑风格。
清代传统建筑风格也有许多特点,例如屋脊的角度更为陡峭,立柱更加笔直,以及改良了室内装饰等。
当代的中国建筑风格则更加多元化。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之间,中国建筑大量采用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风格进行建设,这些建筑如单位大楼,图书馆等具有很高的装饰精致性和整体性。
此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经历了另一个时期的创新,工业化和国际化的元素不断赋予中国传统建筑新的时代意义。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演变不断受到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而演变是有价值的。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形式、抽象性和文化传承而著称,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虽然现代建筑发展动态,但中国传统建筑依然有其重要的位置,其艺术和文化价值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9458542f7ec4afe04a1df95.png)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城规122 江海洋1120110087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七个时期一、原始社会黄河流域的穴居穴居的发展历程:居住面高度变化平面形式变化房间数量变化表面装饰变化\二、夏商周社会1·从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看,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完成了木结构体系的草创,并掌握了筑城与高台建筑的方法。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为世界主要三种体系(石、木、生土)之一,在奴隶社会虽然尚属草创阶段,但结构方式以基本确立。
2·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
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
三、秦汉时期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
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中国建筑体系已大致形成。
斗拱在汉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的种类十分之多,可谓达到了千奇百怪的程度。
在各种阙,墓葬及画像砖中我们都可以见到它的形象。
此时的斗拱虽已能做的比较复杂,但没有往前出跳的,且各地做法很不统一,有的结构也不尽合理,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工匠们个人的摸索。
后世中成熟的斗拱,便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从这些斗拱中脱颖而出的。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此时期为我国大分裂的时代,也使我国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此时专制王权衰退,士族势力扩张,特权世袭,形成门阀政治,此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汉族和汉族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利益相互争斗,无休止的战争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痛苦,一些地方货币停止使用,华北甚至倒退到了自然经济阶段。
在这种动荡的环境下,劳动人民生活没有保障,只有在佛教中寻找安慰;各族的统治者们今天可能是一个皇帝,明天也许就会沦为一名俘虏,一个异族的奴隶。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解析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688af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6.png)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解析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符号。
在中国历史上,古代建筑风格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的古代建筑风格出发,对其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一、汉代建筑风格汉代,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建筑风格充分展示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特点。
在汉代建筑中,以宫殿、城墙和陵墓最为典型。
其中,宫殿建筑注重布局和装饰,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
例如,洛阳白马寺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它采用了典型的汉代建筑特征,如华丽的琉璃瓦、雕刻精美的石雕和壁画等。
此外,汉代城墙的建造也十分精湛,以善于运用土木工程技术而著称。
二、唐代建筑风格唐代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发展的巅峰时期,其建筑风格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重要影响。
唐代建筑注重平面布局的规划和对称感的表达,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也非常讲究。
在唐代建筑中,以寺庙和宫殿最为典型。
著名的大雁塔就是一座代表性的唐代建筑,它采用了典型的木构砖砌结构,外观庄严大气。
唐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作有大明宫和乾陵。
这些建筑不仅在结构上讲究平衡和谐,还融入了浓厚的宗教和文化元素。
三、宋代建筑风格宋代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建筑风格在唐代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创新和发展。
宋代建筑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融入,追求“山水之美”,注重建筑的美感和动静结合。
宋代建筑以庙宇和园林为代表。
其中,著名的灵隐寺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宋代建筑,它采用了典型的木构砖砌结构,布局优美,融入了大量的装饰元素。
此外,苏州的留园和拙政园也是宋代建筑风格的杰出代表,它们以水为主题,注重营造一种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
四、明清建筑风格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风格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风格。
明代建筑风格注重宏伟和庄重,强调“大而不倚”;而清代建筑则更加注重对称和细节处理,追求“精雕细刻”。
中国历史朝代建筑风格
![中国历史朝代建筑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3a74228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d.png)
中国历史朝代建筑风格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建筑风格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 古代:早期的古代朝代如夏、商、西周等,建筑风格主要采用了祭祀建筑和城墙等。
古代朝代的建筑风格还包括了一些简陋的房屋,如茅草屋和土坯房。
2. 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城市和宫殿建筑,如楚国的江陵城和鲁国的齐鲁故城。
这些城市和宫殿建筑采用了更加宏伟和精致的建筑风格,多以木质结构为主。
3.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了中原和西域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风格。
典型的建筑包括了秦始皇陵和汉长城。
此时期,建筑的主要特点是砖、石结构的出现,以及对山水环境的注重。
4.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典型的佛教建筑,如洛阳龙门石窟和山西云冈石窟。
这些佛教建筑以洞窟和石窟为主要形式,结合了中原和西域的建筑风格。
5.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黄金时期,建筑风格呈现出了更加精致和成熟的特点。
唐代的大型建筑如洛阳白马寺和长安大明宫,宋代的大型建筑如开封宋皇宫和杭州大宋御街,都采用了协调的建筑比例和精巧的绘制。
6.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演进阶段。
元代建筑承袭了唐宋的风格,但又引入了一些蒙古和西亚文化
的元素。
明代的建筑风格以明式建筑为主,追求庄重、典雅的特点。
清代更加注重建筑的规划和布局,大量修建了宫殿和园林,如北京故宫和苏州园林等。
总的来说,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建筑风格都有其独特之处,但都受到了前朝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些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中国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的风格演变
![中国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的风格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5136ac3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2.png)
中国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的风格演变自古以来,中国的宫殿建筑一直是世人所仰慕的文化瑰宝。
尤其是中国古代皇家宫殿建筑,其规模、气势、款式、雕刻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
而这些宫殿建筑的风格和形态,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改变。
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的风格演变。
一、先秦时期:典型的“楼、庑、厅、门、楼”建筑型式在先秦时期,宫殿建筑的风格主要以典型的“楼、庑、厅、门、楼”建筑型式为主。
这些建筑物通常以木材、砖石、泥土等自然材料为构成,并注重集中在宫殿中央,以彰显皇权的威严。
二、汉唐时期:注重大气、奢华和装饰汉唐时期是中国宫殿建筑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注重宏伟、大气和奢华的建筑风格,同时还十分注重建筑的装饰。
这些宫殿建筑的建造材料也更为多样化,不仅有石材、木材等自然材料,还有金银、珠宝等高档材料加入。
三、宋元时期:提倡自然、朴实与均衡宋代与元代是中国宫殿建筑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注重自然、朴实与均衡,强调“山水牵合,景致天成”的设计理念。
景泰蓝、琉璃、器皿、饰品等也成为了宫殿建筑装饰的主要材料。
四、明清时期:更注重园林景观和建筑的连通在明清时期,中国宫殿建筑不仅注重建筑的规制和内部安排,而且更注重建筑和园林景观的连通。
这个时期的宫殿建筑风格较为清新、淡雅,注重造型的典雅和雕刻的精美。
红木、瓷器、青砖等高档材料也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建筑装饰中。
五、现代时期:创新与传承相结合进入现代时期,中国宫殿建筑风格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当代的宫殿建筑造型不仅注重传承传统建筑风格,更加勇于创新和突破。
同时,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也为宫殿建筑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的风格演变历经了数千年的时间,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发展历程。
无论是什么时期的宫殿建筑,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传承的文化基因,展现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信随着时代的推进和科技的进步,中国宫殿建筑的发展将继续激发我们更多的创造力和灵感,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更多的贡献。
建筑知识: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演变
![建筑知识: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3f3a4ee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b.png)
建筑知识: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演变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
本文将从“形式演变”的角度出发,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演变历程。
一、木结构建筑时期从古代到晚清时期,中国的建筑主要采用木结构。
在这个时期,人们采用着越来越精细的木构技术,建造了大量的寺庙、宫殿、民居等建筑。
其中,古代建筑表现出的是简洁、朴素的特征;唐宋时期的建筑则表现出了飞檐翘角、雕刻细致的特点;明清时期的建筑则更加讲究造型比例、色彩和装饰,尤其是雕刻技术更加纯熟,形成了典型的宫廷建筑风格。
二、砖瓦建筑时期到了明清时期,用砖瓦建造的建筑逐渐兴起,尤以宅院为主。
这一时期的建筑中,京津地区的四合院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
四合院是以一个院子为基本单元,四面围合而成,将居住空间打散分别布置在四面,形成异彩纷呈的空间层次和景观。
三、国外建筑时期20世纪初,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开启,欧洲的建筑风格也开始在中国逐渐兴起。
在这一阶段,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演变受到了一些西方建筑的影响,同时也开始借鉴西方建筑的一些技术和理念,比如说现代建筑的使用材料、结构体系和环保概念等。
四、复兴建筑时期近年来,随着中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文脉传承的意识,传统建筑也逐渐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中。
在这一阶段,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演变更多地关注建筑的材料、色彩和造型等方面,体现出更多人文情感的关怀和尊重,表现出中国底蕴文化中传承与创新的精神。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演变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变化。
这种演变不仅反映了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历程,也代表了中华民族世代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口传心授的传统文化。
建筑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建筑风格的发展与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a2be44d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7.png)
建筑风格的发展与演变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之一,也是整个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的木结构建筑到现代的高层建筑,建筑风格一直在不断变化和演变。
建筑风格是由人类对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技术的理解而逐渐形成的。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的演变和当代建筑等方面探讨建筑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一、历史背景1. 古代建筑古代建筑从原始建筑发展而来,有着粗糙、简单的风格特点。
早期建筑通常采用天然材料,如石头、木材、草等,建筑形式也很朴素,通常是独立或群体的单体建筑,如土坯房、木屋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古代建筑开始出现宏伟、壮丽的建筑,如世界各地的古代宫殿、城墙等。
2. 中世纪建筑中世纪建筑在古代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常以宗教建筑为主体,如欧洲的教堂、修道院等。
中世纪建筑的特点是鲜明的宗教色彩和大量的装饰元素。
在技术上,中世纪建筑主要采用石头和砖块等材料,从而实现了许多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建筑形式,如拱门、穹顶等。
3. 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是欧洲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建筑风格的重要分水岭。
文艺复兴建筑追求古典主义的完美和对称,注重功能、比例和对称等。
同时,文艺复兴建筑还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掌控和人类智慧的体现。
二、建筑风格的演变1. 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欧洲17世纪时期的一种建筑风格,它的特点是精致、华丽和对称。
巴洛克建筑通常采用大量的复杂装饰,如雕塑、壁画等,以达到极致的艺术效果。
2. 古典主义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是一种追求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形式。
古典主义建筑注重建筑的直线和对称,形式精简、对称,通常采用的是抛物线和圆形拱门等形式。
3. 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初期新兴的一种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功能、简约、实用和普及性等,它追求科学技术和机械化生产的应用,致力于建筑结构理性化和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发展。
4. 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建筑风格,它强调对历史、文化、地理和社会语境的关注,并试图通过建筑来反映现代社会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
文化历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演变
![文化历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f6a9a18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7.png)
Introduction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瑰宝丰富的国家,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也是世界闻名的。
从远古时期起,中国人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建筑才能,并不断演变出各种不同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风格的演变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带领读者穿越时间,探索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尊严和博大精深。
1. 中原古代建筑的萌芽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演变始于中原地区的原始文明。
在远古时代,中国人以狩猎为生,住在洞穴中。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他们开始使用木材和泥土建造简单的小屋。
这些小屋的风格朴素,注重实用,但已经透露出了中国人民对于建筑艺术的感悟。
1.1 新石器时代的楼台随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中国古代建筑风格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属于这一时期的著名建筑有楼台。
楼台是古代中国人为了尊崇神灵而建造的一种特殊建筑物,其形状高大而庄重。
楼台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通常由多层楼梯状的平台构成,给人一种庄重而壮丽的感觉。
1.2 商代建筑的特色商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在商代,中国人开始将砖石作为建筑材料,并开发出了更加复杂的建筑技术。
商代建筑以殿堂和城墙为主要特色。
殿堂建筑宏伟壮观,通常由多个大厅和殿堂组成,展示出了中国人民对于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1.3 周朝的宫殿建筑周朝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演变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周朝,中国人的宫殿建筑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宫殿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因此在周朝,宫殿建筑变得更加宏大和庄重。
宫殿的建筑风格注重对称和平衡,通常由多个大殿和庭院组成。
例如,著名的洛阳宫就是周朝宫殿建筑的典型代表。
2. 楚汉建筑的辉煌楚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演变的又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2.1. 楚国的陵墓楚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个国家,其陵墓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
楚国的陵墓建筑以丰富的浮雕和华丽的彩绘而闻名,展现出了中国美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演变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805ae92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a.png)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演变一、引言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古代建筑不仅仅是人们居住和工作的场所,更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从早期的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探讨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演变。
二、原始社会的简陋建筑在中国古代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居住在自然环境中,建筑十分简陋。
主要根据需要搭建简易的棚屋和草屋,多采用天然材料如木材、土坯等。
这些原始建筑没有统一的风格,主要以简单的立柱和横梁结构支撑,以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
三、古代王朝的宫殿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提高,古代王朝开始兴建宫殿来作为统治者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这些宫殿建筑风格逐渐形成,并受到宫廷文化、道教和佛教的影响。
以秦朝、汉朝为代表的古代王朝建筑,多采用仿木结构,崇尚对称和庄严的设计风格。
四、佛教寺庙的艺术成就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寺庙作为信仰场所,建筑风格注重宗教意义的体现。
唐朝时期,中国佛教寺庙建筑达到鼎盛时期,以大雄宝殿和宝塔为代表。
寺庙建筑强调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注重灯光的运用和壁画的绘制,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五、明清时期的与时俱进明朝和清朝时期,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在明朝,建筑注重对称和轴线的布局,以木结构为主。
清朝则受到满族文化的影响,寺庙和宫殿的建筑形式更加庄重而雄伟。
同时,西方建筑技术的传入也对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产生了一定影响,如纳洛克风格的建筑在一些官方和商业建筑中得到应用。
六、现代中国的建筑风格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中国建筑风格在现代迎来了新的发展。
在20世纪,中国建筑融合了国际主义和当地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现代建筑风格。
例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鸟巢和上海的外滩建筑,展现了现代设计和创新的风格。
七、总结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从原始社会的简陋建筑到宫殿、寺庙的庄严构筑,再到明清时期的风格与时俱进,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成为世界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演变与时代变迁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演变与时代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a5671cd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1.png)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演变与时代变迁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随着时代的推移,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逐渐演变,展现出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从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和建筑意义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演变与时代变迁。
建筑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演变的重要方面。
古代中国建筑形式以木结构为主,以庭院式布局为特点。
早期的中国古代建筑以祭祀和宗教场所为主,如大型宫殿和寺庙。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悬山式的布局,以山为中心,围绕着多个建筑物组成。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逐渐多样化。
在唐代,宫殿建筑开始采用对称式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地布置建筑物。
宋代则出现了更加注重空间感和层次感的建筑形式,如飞檐翘角、悬山顶、斗拱等。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趋于庄重和精致,宫殿建筑更加注重对称和平衡。
建筑材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演变的重要因素。
古代中国建筑主要采用木材、砖石和土坯等材料。
早期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如梁、柱、榫卯等。
这些木材结构不仅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还能够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砖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
在宋代以后,砖石建筑逐渐取代了木结构建筑,成为主流。
明清时期,砖石建筑达到了巅峰,建筑物的外墙常常采用彩色琉璃砖进行装饰,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建筑意义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演变的核心。
古代中国建筑不仅是人们居住和工作的场所,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表达。
早期的中国古代建筑以宗教和祭祀为主要意义,它们是人们与神灵交流的场所。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建筑的意义逐渐丰富起来。
在唐宋时期,宫殿建筑成为皇帝权力的象征,它们展现了皇权的威严和尊贵。
明清时期,宫殿建筑不仅是帝王居住的地方,还是展示皇家文化和艺术的场所。
同时,古代中国建筑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这在建筑布局和装饰中得到了体现。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演变与时代变迁密不可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演变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74bc2c3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1.png)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演变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格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变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代建筑风格。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演变。
一、地域的影响中国辽阔的地域差异和各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演变具有重要影响。
以南北为例,南方气候潮湿,雨量充沛,因此南方的建筑多采用木材建造,檐下挂水,使雨水顺利流出,形成了独特的“吊脚楼”、八吉祥等建筑类型。
北方气候干燥,冬寒夏热,因此北方的建筑多使用青砖和灰瓦作为建材,用墙来隔离外部环境,形成了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和高大宏伟的故宫等建筑。
二、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演变还受到了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时期,建筑往往是君主权力的象征和体现。
因此,在这个时期,建筑多呈现出威严、庄重、恢宏的特点,如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和园林。
而随着文化的发展与变化,建筑也逐渐展现出不同的风貌和特点,如唐代的九州城、宋代的水上乐园、元代的蒙古佳丽和明代的富贵山庄等风格各异的建筑。
三、时代变革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如汉代的宫殿建筑以木结构和黄色为主要特点,唐代的宫殿多用石质建筑,宋代加强了木质建筑的结构支撑,明代的建筑设计更多地体现出了人文特色。
清代之后,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也逐渐融入了西方建筑的元素,形成了新式的建筑风格。
四、红墙黄瓦的传承和发扬红墙黄瓦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代表,其风格和特点一直被传承和发扬。
明清时期的北京市区就是最典型的红墙黄瓦风格,其标志性建筑为紫禁城,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明清建筑的经典代表,集中国传统建筑之大成。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演变是一个历经千年的历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建筑风格的历史演变
![建筑风格的历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de10275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5.png)
建筑风格的历史演变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历史演变的重要载体。
从古至今,建筑风格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和演变,从最初的简单土木结构,到现代的高科技建筑,建筑风格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探讨建筑风格的发展过程。
一、古代建筑风格古代建筑风格以土木结构为主,最早的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西亚地区,如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等。
这些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采用天然材料建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耐久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建筑风格逐渐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形式,如古希腊的柱式、古罗马的拱券、中世纪的哥特式等。
这些建筑风格不仅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而且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世纪建筑风格中世纪建筑风格以欧洲为主,主要特点是哥特式建筑。
这种建筑风格以高耸的骨架、轻盈的造型、尖拱券和飞扶壁等元素为主,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和神秘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世纪建筑风格逐渐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形式,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建筑、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等。
这些建筑风格不仅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而且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现代建筑风格现代建筑风格以高科技为主,主要特点是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空间布局等。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如钢筋混凝土、玻璃幕墙、钢结构等。
这些新材料的应用,为建筑师提供了更多的设计可能性,使得建筑更加灵活、多样、实用。
同时,现代建筑设计更加注重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现代建筑风格逐渐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形式,如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解构主义建筑等。
这些建筑风格不仅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而且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未来建筑风格未来建筑风格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体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加深,未来建筑风格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可持续性等方面。
未来建筑将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建筑的生态性和文化性,注重建筑的智能化和人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谈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变化
摘要:不同时期,不同宗教,不同国家有不同宗教建筑,中世纪的欧洲,大多教堂内部都是幽深阴暗,暗示着人们寻求脱离罪恶的尘世,向神灵的忏悔,实现与天国交际。
在巴西利亚,大教堂则是宽阔明亮,有阳光投人大堂,在上空,悬挂着天使的雕像,象征天使降临人间,光明普度大地洛杉矶的教堂,全用玻璃筑建,表达天国与人间没有界限,天堂就在人间,增加了更多的人性因素在其中。
中国的建筑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在不同的时期也受到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影响,文化,风格
中国的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对现在中国建筑的影响也是不可怀疑的。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很多的特点。
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古代建筑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碰撞渐渐的产生了古代的建筑特色和文化。
严格说来,中国可以说是一个无宗教的国家,可是中国又是一个宗教混杂的国家,有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有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又有西亚传来的伊斯兰教,明教、基督教、本教、拜火教等也是数不胜数。
在无数宗教中影响最大的还是佛教。
佛教大约在东汉初期传入我国,建的第一个寺院是洛阳的白马寺,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白马寺是重建的。
根据文献记载,白马寺的平面为方形,佛塔为寺院
中心,仿照印度的形式建造,建筑装饰多为佛像。
但中国的建筑与印度的寺庙大有不同,它们庄严雄伟,华丽,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后来又有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石窟;北魏著名寺庙永宁寺,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这个时期有很多“舍宅为寺”的情况,像这种寺院一般利用原有的建筑,成为“前殿后堂”的样式;隋唐时期,佛教迅速发展,大多佛寺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方法,佛塔一般建在侧面或另建塔院。
唐代晚期,建筑群的核心已经从塔变为殿,佛寺出现了千手千眼观音和十一面观音的造像,晚唐时,寺院有了钟楼的定制;五代时出现“田”字形罗汉堂;宋代律宗寺院出现了专门的戒坛;元、清时藏传佛教流行,但对中原佛教建筑影响不大。
明、清时期又建立了以四座名山为圣地的佛教的普法之地。
有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峨眉山普贤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的道场。
寺院的建筑一般采用后墙平顶的样式,而南传的小乘佛教分布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一带,建筑和中原没多大区别。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起源于中国早期的巫术,后引用了老子的《道德经》为经典,东汉时期形成正式的宗教。
道教建筑没有独特的风格,遵循了我国传统的宫殿、祠庙体制,一般为中轴线布局,以殿堂楼阁为主,不建塔和经幢。
伊斯兰教是由西亚传入中国。
伊斯兰教因为教义和仪典的要求,建筑与佛、道两教不同。
所建寺院称为“清真寺”或“礼拜寺”,在寺中建有召唤信徒用的“邦克楼”或“光塔”,还有供膜拜者净身的浴室。
大殿内没有造像,只有供参拜的神龛。
建筑装饰纹样也只有《古兰经》得经文和植物、和一些几何形图案。
后来受外来影响,建筑增加了外来特征,如高耸的光塔、葱头形的尖拱门和半球形的穹隆结构。
从广州的杯圣寺、元代重建的泉州清真寺得以证明。
再后来的清真寺大多采用了中国的建筑形式。
如西安化觉巷的清真寺和北京牛街清真寺。
只有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基本保持本民族的特点,没有跟随汉族地区的中国化而改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出现了多元化形态的发展,现代建筑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来满足着人们日益发展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要求,但无论怎样发展,建筑艺术始终离不开宗教意识。
在国外,宗教是他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之而然,精神感召,是宗教的灵魂所致,古往今来,无论是原始建筑时期还是近现代建筑时期,宗教精神贯穿数千年不变,并不断发展壮大,虽然在一些时期宗教发展受到阻碍,处于低迷,但从历史来看,宗教发展如泡茶,有沉有浮,这个过程还将不断反复。
因为时间的洗礼,使人们倍感宗教建筑之美丽庄严。
并使之成为艺术,成为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成为人们重现历史的重要物质文献。
宗教建筑也是建筑中的一朵奇葩,最能反映当时的建筑文化,是全世界的宝贵文化财富,中国的宗教建筑带有浓郁的本土特色标志,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建筑成为不同时期的独特的标志性建筑,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不同时期的艺术体现,在国家文物保护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宗教建筑,总而言之,宗教与建筑的发展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
绵绵五千年的风波历史,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特色。
文化的沉淀,不仅仅凝聚在优雅诗词歌赋和动人心弦的历史故事中,更多的,是存在于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的地方。
我们的建筑,从建筑中不仅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风格,更可以看在出同时期与不同地域文化交流与影响而沉淀的精华。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建筑的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