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发展心理学—第二章
维果斯基简介
著作: 《思维与语言》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心理学中的工具性方法》 《具体的人类心理》 《儿童发展中的工具和符号》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历史》
低级心理机能与高级心理机能
低级心理机能 差异 1.直接的 2.不随意(无意)的 3.受遗传决定;遵循 生物进化规律 高级心理机能 1.间接的 2.随意(有意)的 3.受社会文化决定; 遵循社会历史发展 规律 内容 感知觉、无意注意、 观察、有意注意、 无意记忆、基本情绪、 有意记忆、社会性 冲动反应 情绪和情感、意志
对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评价: 健康、理性自我的发展; 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发展是持续一生的过程; 新精神分析理论与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 比较: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发展观
一、经典行为主义理论 二、新行为主义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四、几种学习理论的比较
经典行为主义理论
代表人物:John B. Watson(1878-1958) 兴趣: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广告 心理学 著作:“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 (1913);《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 (1914);《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的观点 看心理学》 (1919) ;《行为主义》 (1925)
佛洛伊德简介;时代精神; 精神分析理论的方法学: 基本概念:意识与无意识;里必多;焦 虑; 心理防御机制:压抑、投射、自居、反 作用形成/升华、转移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心理性欲的发展阶段: 对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强调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意义; 重视心理活动的动力性质; 重视早期经验在个体性格发展中的作用; 过分强调性本能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对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持悲观的看法; 方法学的问题和理论构想的问题;
人 格 心 理 学PSYCHOLOGY OF PERSONALITY
17.沙利文关于人格化的基本描述 18.哈特曼的自我观
19.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观点 20.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区别
第三章 人格特质理论
1.阿尔波特关于特质的概念及分类 2.阿尔波特的机能自主思想
3.卡特尔的特质分类思想 4.卡特尔的研究方法
盖舍尔:“渗透一切的超模式,这个超模式表现有机体的完整性和行为特征的个体性。”
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罗列式概念的条块分割,视人格为一个整体;
1
第二章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源自1.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观点 2.弗洛伊德关于人格动力的观点
3.弗洛伊德关于人格发展的观点 4.弗洛伊德关于人格适应的观点
5.荣格关于人格结构的观点 6.荣格关于人格动力的观点
7.荣格关于人格发展的观点 8.荣格关于人格适应的观点
“嘘,那个人人格不健全啊??”
人格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名称权、姓名权、肖像权等等。
思考:人格=?
人格=尊严? 人格=个性? 人格=人性?
第一节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的界定
罗列式概念。最常见的定义方式为“人格是??的总和”
5.米歇尔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基本内容 6.图式和原型的概念
7.场依存——场独立性的内涵及特征
专 题
1.攻击性行为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2.压力的概念、主要的压力源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学简介
思考:人格=?
“你??你这是对我人格的侮辱!”
“我这样做对不起我自己的人格。”
人 格 心 理 学psychology of personality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学简介
经典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personality theory)是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人格的一套假设系统或参考框架,主要有精神分析论、人本论、特质论和学习论。
由于人格问题的复杂性以及人格心理学家研究取向的不同,这四种研究取向的人格理论都各有其优缺点。
每一种研究取向的人格理论都能为我们提供观察人格的一条途径。
我们应博采众长,加以综合,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一、人格的精神分析论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根据其多年对精神病人的诊断、治疗和病理研究,而在20世纪初提出的心理治疗和解释人性的系统理论。
他认为,要理解人格必须探寻人格的潜意识领域。
自从弗洛伊德提出他的人格理论以来,后继者们一直在修正他的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荣格的人格结构论以及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的人格类型论都是典型的代表。
下面将概要地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体系庞大,包罗万象。
他的人格理论强调人是受潜意识本能驱动的,幼年生活经验决定个人今后的命运。
这个以潜意识本能驱力为中心概念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也被称为精神动力学理论。
1.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把人格看作是一个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结构组成的动力系统。
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共同活动的结果。
本我(id)是唯一与生俱来的人格结构,由生物本能和欲望组成。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行事,而不顾及任何生理上或社会性的限制,并要求立即得到满足。
当婴儿看见他想要的东西时,不论这东西是否是别人的或可能有害的,他会不顾一切要得到它。
即使长大成人了,这样的“反射动作”也不会消失。
本我为人格的活动提供能量,这种能量称为力比多,它源自人的生的本能。
本我的冲动都是潜意识的,是我们知觉不到的。
在新生儿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头两年,人格结构的第二个部分自我(ego)逐渐发展起来。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行动。
自我的任务是在衡量现实条件下,满足本我的冲动。
人格心理学 第2章 古典精神分析 考研笔记-精品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第一节弗洛伊德人性观P86一级从整体看,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以某种方式移放了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
如果释放能量的某一途径受阻,它就寻找阻力最小的另一条途径释放,因此,如果自我必须耗费大量的能量控制本我,那么它 几乎没有剩余的能量有效地执行其机能,虽然,人类的行为多种多样,但所有的行为都可以简化到共同的能量形式, 并且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的,即寻求紧张的减弱或者能量的释放,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一 种无紧张状态。
各种本能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两类,生本能和死本能。
生的本能是指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的本能与其有关的心理能量 统称为力比多,包括性欲,饥饿和口渴。
驱使人去追求快乐。
死的本能驱使人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物状态,其衍 生出最重要的本能是攻击,即指向外部对象而不是自身的一种自我毁灭需要。
人类的科学活动,文学艺术乃至全部文化的产物,都是本能(特别是性和攻击)能量的表现,是由于性和攻击本能不能直接表现的一种结果,本能能量的释放与社会限制的冲突的另一种结果则导致人的痛苦和精神病,在弗洛伊德看来,文明进步的代价是人类的痛苦,快乐的丧失和罪恶感的增多,甚至值得放弃文明而返回到原始状态。
第二节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一级](一)人是一个能 量系统 (二)人的能量来 (三)人性是恶的第三节人格动力p93 一级(一)本能(二)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1)本能的性质及特点(2)能量投注与反投注(1)焦虑(2)自我防御机制如何增强挫折承受力?915华南15一、正确地对待挫折1.认知是影响挫折产生和挫折承受力的重要因黑2、正确地认识挫折首先应该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
3、学会对客观事物、挫折情境的正确认识。
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三、恰当地运用心理自我防御机制。
1、心理防御机制的定义2.自我防御机制的啼弗洛伊德认为,本能的性质有三层基本含义:⑴本能是精神结构中固有的动力能量,而不是一种暂时的冲击;[2]这种力不断来自生物体内部,源于肉体组织,表现为一种"肉体欲求";[3]这种肉体欲求是作用于心灵时所表现的力。
心理学基本理论(共10张PPT)
[至善原则] 潜意识
本我 [享乐原则]
意识
前意识
• 行为学习理论
A.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 华生
B.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桑代克 斯金纳
• 人本主义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罗杰斯的自我论
• 认知理论 艾里斯ABC理论
罗杰斯的自我论 前意识 [现实原则] 创始人:奥地利弗洛伊德 艾里斯ABC理论
艾里斯ABC理论 [现实原则]
第二章 心理学基本理论 [现实原则] 本我 本我 本我 超 超 艾里斯ABC理论 巴甫洛夫 华生 艾里斯ABC理论
[享乐原则] 前意识
性心理发展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超 本我 ----------------------创始人:奥地利弗洛伊德 (Freud S,1856-1939)
(Freud S,1856-1939)
[现实原则]
自我 超
-----------------------
心理学基本理论
第二章 心理学基本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二)行为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理论 (四)认知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1.创始人:奥地利弗洛伊德
桑代2克.基斯本金纳理论基础:
第二章 心理学基本理论
人格结构论 创始人:奥地利弗洛伊德
本我 创始人:奥地利弗洛伊德
意识层次论 创始人:奥地利弗洛伊德
第二章 精神分析学派的健康人格观
一、弗洛伊德生平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是 捷克出生的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他的父母都是犹太人 ,父亲经商,但收入一般。他的母亲尤其疼爱他并坚 信自己这个长子能成为伟人。 1873年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对法国医 生夏科用催眠疗法治疗癔症以及他有关性在癔症中的 作用和癔症是心理失调而非器官失调的观点产生了特 殊的兴趣。 其同事布洛尔大夫所讲述的安娜的个案极大地启发了 弗洛伊德。使他意识到精神病人表面上的荒唐行为与 人的理性之间并非不存在联系,于是他也在自己的治 疗中采取了催眠下的谈话疗法。
案例
伦敦有位年轻的小伙子,是一家大学里的学 生,租住在一家公寓。他租住后不久,来了 一位年轻的姑娘,就租住在他隔壁。那姑娘 长得很美,有着天使一般的容颜,深深地打 动了小伙子的心。他每次上楼下楼都能遇见 他,在不知不觉中,他爱上了那姑娘,可他 一直找不到借口与她相识,因而他觉得很痛 苦,郁郁寡欢。圣诞节到了,小伙子一个人 呆在房间里,举目无亲,寂寞难挨。
人物介黄松有,1957年12月出
生,广东汕头市澄海区人,最 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 官,诉讼法法学博士。
1999年6月起任最高人民法 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庭庭长 。2002年12月起任最高人民法 院副院长、大法官。
黄松有终审被判维持原判无期 徒刑
黄松有生平:黄松有生平曝光 同窗称纵有才华也不 可惜
一、弗洛伊德生平
1895年出版《癔症研究》一书,此书通常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学 的开端。 在实践中又发展出“自由联想法”、释梦技术。1900年发表《 梦的解析》。 发现无意识、性压抑问题。 从此,弗洛伊德以性力(力比多)为支点,建立了他的庞大的 精神分析学说体系,其代表作是1910年的《精神分析五讲》( 与《梦的解析》一同被称作是改变人类历史的两本巨著。 弗洛伊德的学说中最主要的贡献是他的人格观、发展观和心理 疾病与心理治疗观。这些学说和论述使他开创了用心理治疗法 治疗精神疾病的先河。 弗洛伊德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发现了研究精神疾病的 更好方法,即从心理的、社会的角度入手。他开创了在诊断和 治疗方面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心理障碍(神经症)的崭新 思路
第二章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PPT
三、弗洛依德理论的思想渊源
(一) 非理性主义哲学与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 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
(二)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的背景
1. 近代物理学对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的影响
▪ 在大学期间,弗洛依德作为布吕克的助手研究过多年的生理 学。布吕克的机械论与还原主义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弗洛伊德是个极端的生物决定论者,他把本能看作是人的一切 行为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达尔文主义与机械论相结合的产物。
3. 欧洲临床精神病学对精神分析的作用
总结
▪ 综上所述,弗洛依德思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有哲学思想上的渊源,也有自然科学与医学 上的来源。弗洛依德的天才之处就是他能从 不同思想来源与不同的领域中吸取养料,吸 收当时人文与自然科学发展的最先进的成果, 从而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思想理论体 系。
——弗洛伊德,1952
三、人格发展(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把性的本能冲动看成是伊底的主要内容,因此, 他认为人格的发展是建立在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基础上 的,他的人格理论被称为“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所理解的性是包容广泛的,不仅包括性成熟后 的性,而且包括性成熟前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和观念—它们 都通过他的性感区的概念而具有性的象征意义。
力比多:主要指性本能的能量,也常用来泛指心理活动 的能量。
性感区(动欲区)是指在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 一个特殊的区域成为里比多兴奋和满足的中心。
(在不同的年龄,力比多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获得满足, 这些部位即性感区)(erogenous zone)
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节 人格结构和人格动力
道德性原则
现实性原则
快乐性原则
二.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
道德性焦虑
现实性焦虑
生理性焦虑
二.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
1.人格冲突 人格结构的不协调,就会导致人格冲突. 2.焦虑的种类 道德性焦虑 、现实性焦虑 、生理性焦虑.
第三节 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
精神分析家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让病人在 一间安静的房间里,放松地躺在一张躺椅 或床上。病人背向分析家,在分析家鼓励 下,病人回忆、自由联想,并将所想的谈 出来。在运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关键是 要求病人把所想到的一切都讲出来,而不 管这些想法是无关紧要的胡思乱想,还是 可笑的使人不好意思的念头。这种方法的 目标是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引起病人变态 行为原因的东西揭示出来。
一.弗洛依德的生平
为此,他放弃催眠,用了南锡的谈话法,使病人在 觉醒状态下自由联想。这种技术是让病人放松地躺 在床上任意地自由谈话,不管联想到什么都完全说 出来,目的是使病人把压抑在意识中引起异常行为 的原因清醒地记起来,这是他独创的,也是精神分 析演进中最重要的一步。经过实践,他发现越来越 多的病人常回忆起童年时代的经验,而那些被压抑 的记忆中有许多是和性有关的事,这就使他注意性 与精神病因的关系。
第二节 人格结构和人格动力
人格的结构模型 人格是由自我、本我、超我组成的。 A、本我是一种原始的力量来源,是遗传下来 的本能。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行事、满足的 是个体生物的需求。(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 本能) B、自我是人格结构的表层,但也只是部分意 识而已。自我遵循现实性原则行事
第二节 人格结构和人格动力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及发展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 与经典精神分析传统
• 1873年,当时弗洛伊德l7岁,德国考古学家海因 里希· 谢里曼拼接零碎的历史和文献线索,确定古 代城市特洛伊位于现在土耳其的沿海平原。或许 没有其他事件比这更激发弗洛伊德的想象力。 • 弗洛伊德的咨询室变得像是考古学家的办公室, 堆满了古老雕塑和古玩。弗洛伊德的挖掘之处不 是土地,而是病人的心灵;他使用的工具不是铲子 和刷子,而是精神分析的解译。
• 他在189 7年给弗里斯的一封信中 宜称,这些性经历中的大部分很可 能从未发生,只是愿望和渴求的记 忆被错当成了关于事件的记忆。
本能驱力理论
• 弗洛伊德认为刺激有两类,外部的(例如威胁生命 的捕猎者)和内部的(例如饥饿)。外部刺激可以 避免;而内部刺激则不断增长,心灵的结构是为了 容纳、控制,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释放内部刺激。 • 内部刺激中最为核心的是性本能。弗洛伊德认为。 性本能表现为身体不同部位产生的广泛的一系列 紧张,需要通过活动获得释放。例如,口欲力比 多产生于口腔,造成了对吸吮活动的需求,然后 指向并依附于某种东西(通常是个体外部的东西), 例如乳房(客休),需要这种东西来满足。
精神分析理论及发展
教科学院 甘霖
第一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理解精神分析
• 精神分析的概念本身源自真实存在的人类经验。 • 精神分析的概念来自对分析过程的体验、对参与 精神分析的双方,都会激起强烈情感、高度消耗 能量、深入个人内心的体验. • 精神分析的概念与这种体验深深相连。 • 它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模式充满着生动的体验,并 可不断地在他们生活的日常行为中实践应用。 • 精神分析思想有助于把不同领域的体验联结在一 起:过去与现在,清醒与睡眠,思维与情感,人际 事件与最隐私的幻想。
• 精神分析的目标是揭露人类内心中被压抑的原始 冲动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鼎盛时期
1919年弗洛伊德创办了一家国际性的出版 公司,专门出版发行精神分析学方面的杂 志 和书籍。 1920-1921 《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 和《自我与伊德》 1923年春天, 弗洛伊德的口腔上部患了 癌症。坚持出版《抑制、症状和焦虑》等 书。
最后的岁月
1933年纳粹党人开始对犹太人进行迫害,这对 弗洛伊德的研究工作是一个重大打击。 1938年6月,克服了纳粹分子设臵的重重障碍, 终于飞抵伦敦。 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在伦敦与世长辞。 在他逝世前的一个月,弗洛伊德还在忙于他的 本职工作,还在接待来访者,撰写文章。
1902年,弗洛伊德邀请几位年轻的同事和学生 定期碰头,对他当时正在从事的研究进行探讨。 “维也纳精神分析学协会” 1904年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 1905年 《性学三论》 1913年 《图腾与禁忌》 ,这本书的重要性仅次 于《梦的解释》。通过对乱伦恐惧、情感矛盾 等许多特征的研究,弗洛伊德发现这些都是儿 童和野蛮人的原始心理所共同具有的特征。
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在摩拉维 亚州弗赖堡(现属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 犹太人家庭。 三岁时全家迁居维也纳。父亲雅各布· 弗 洛伊德的前妻生的两个孩子比西格蒙德 大二十岁左右,他们没有去维也纳,而 是移居到英国的曼彻斯特。西格蒙德是 他父亲与后妻生的长子,下面还有两个 弟弟和五个妹妹。
Phallic Stage (3 -5 years)
Focus of pleasure shifts to the genitals Oedipus or Electra complex can occur Fixation can lead to excessive masculinity in males and the need for attention or domination in femalesΒιβλιοθήκη Oedipus Complex
人格心理学笔记2之精神分析理论
第一章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理论(一)人格水平理论(解剖模型)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部分。
1. 意识是指人们正察觉到的想法。
意识不断发生变化。
2. 前意识(preconscious)又称下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可以使无意识转化为意识。
它的作用是阻止无意识进入意识层面。
在大脑存储的信息中,意识处理的信息只占很小的比例。
大量可再现的信息构成前意识。
3. 无意识(unconscious)又称潜意识,是指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收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我们内心想法的主体位于无意识当中,这里的内容无法直接接触。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的内容无法被提取进入意识,除非在极端情况下。
然而无意识的内容决定了人的许多日常行为。
(注:理解无意识对行为、尤其是对变态行为的影响,是理解精神分析思想的关键。
)(二)人格结构理论(结构模型)弗洛伊德把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他认为组成人格的各个部分经常发生冲突。
本我:人出生时只有本我一个人格结构。
遵循快乐原则,即,本我只关心如何立即满足个人需要,而不受任何物质和社会的约束。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冲动永远存在,必须受控于健康成人人格的其他部分。
弗洛伊德还假设本我还通过愿望实现来满足其需要,即当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时,本我会想象它的存在。
本我完全隐藏于无意识中,处于意识之外,本我冲动与性和攻击有关。
自我:生命的头两年,自我逐渐发展起来。
遵循现实原则,即,自我的主要工作是满足本我冲动—但以考虑情境现实性的方式进行。
自我将本我冲动控制在无意识当中,同时也尝试着满足本我的需要,吉尔减轻紧张,但以考虑行为后果的方式进行。
与本我不同,自我能在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各部分之间自由活动。
超我:5岁左右开始形成。
超我代表了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对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有更多的限制。
遵循道德原则。
超我不仅对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进行惩罚,还以自我提供榜样,用以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合乎道德,并因此而受到赞扬。
人格分析
人格分析一.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1.理论观点:人性观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具有独到且略显偏执的特点。
第一,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如潜意识动机与本能驱力,以及六岁之前的性心理事件。
第二,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
第三,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
人格界定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体。
人格结构地形学模型:弗洛伊德强调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而意识的过程则是由潜意识的过程衍生的,意识又包括前意识,所以他把人格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
意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等,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代表人在任何时刻所能够觉知到的每一件事,包括感觉、知觉和各种经验、记忆等。
前意识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潜意识代表的是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精神活动的主要方面,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
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支配着人的行动。
结构模型:晚期的弗洛伊德在《自我与伊底》中进一步完善了他的潜意识理论,提出了新的“三部人格结构”,即“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和非组织性的结构,它是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是人格中模糊而不可及的部分,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人格中有组织的、合理的、现实取向的系统,也是意识的结构部分,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有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遵循“道德原则”。
人格动力弗洛伊德对人格或心理动力持一种本能论的观点,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人的全部行为都受潜意识的本能的支配。
最早,他把本能分为性本能和自我保存本能,在最后的分类中,弗洛伊德提出心理生活的本能存在两种内本能,即生本能和死本能,前者代表心理活动的性欲成分,后者代表破坏成分。
第二章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
(一) 精神层次论
2.潜意识(无意识): 1、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其
中包含一些是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或者个人生活准则的原始欲望; 早期被压抑的愿望,被压抑的童年经历与事件;来自种族遗传经 验。
2、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 。 3、潜意识会在检查功能弱的情况,如梦中浮现并获得满足; 也会通过口误、笔误、一些神经症症状等表现。
性生活不等于生殖,"力比多"是性生活的真正动力。"力比多"是一种 力量、本能,有时表现为性本能。比如,婴儿的性生活就是从吸乳开始的, 以后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儿童以父母为对象的选择倾向称为:"俄 狄浦斯情结""厄勒克特拉",具体表现是男孩依恋母亲、女孩依恋父亲。到 了青春期,"力比多"就导致孩子摆脱父母,去寻找新的性对象。
29
(三)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
弗洛伊德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性欲最敏感的区域或 处于显著地位的动欲区会发生转移,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都有 其不同的主要动欲区、根据动欲区在身体上的不同定位,人的性 心理发展也即人格发展有五个不同的阶段:
口唇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
30
1.口唇期
(1)年龄:0-1岁 (2)性敏感区:口唇、舌、牙齿 (3)口腔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前口腔期和后口腔期 ➢前口腔期是指婴儿从出生到满8个月,唇和舌是主要的动欲
39
3.性器期(3-7岁)
认同作用: 在解决恋父和恋母情结的过程中,儿童以自己同性别的父
亲或母亲为榜样,模仿他们,认同他们,这样不仅使儿童获得 男性或女性行为风格,而且还把父母的道德观念,社会态度内 化为儿童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儿童第二个自我,即超我。
第二章 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咨询学)
1889年再次到法国向当时南锡学派的首脑人物伯恩 海姆学习催眠术,1895年与布洛伊尔合著《癔病研 究》开创了精神分析法。逐渐放弃催眠法但保留了 宣泄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由联想法。 1897年开始结合临床实践用自由联想法进行自我分 析,分析自己的梦和患者的梦。1900年出版《梦的 解析》,当时备受冷遇。 1908年,在“心理学星期三聚会”的基础上,成立 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精神分析学派的正式 成立。1910年发展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 1933年希特勒上台迫害犹太人。1938年到了英国, 次年83岁去世。
第二章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又称为 心理分析或心理动力学, 心理分析或心理动力学,是探讨人的心理 主要是潜意识) (主要是潜意识)和精神疾病治疗的一种 理论和方法。 理论和方法。 20世纪30年代盛行, 20世纪30年代盛行,几乎与心理治疗 世纪30年代盛行 成了同义词。 成了同义词。
26
梦的类型
1.潜在梦:深层意识中压抑住的愿望、欲 求在梦中的表现。 2.显在梦: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满足的欲 望,在梦中出现。 3.反梦:即与现实生活中事实相反的梦。 4.情绪梦:是你最近精神状态的反映。
27
梦的运作
⑴浓缩。即用隐意的个别元素代表全体,或把几 种隐意的元素合而为一,如用胡须代替父亲,用 乳房代替母亲等等。 ⑵转移。即用暗喻、谐音、仿同、近似等形式, 通过由此及彼来表示隐意。如一个女人经常牵着 狗,即用狗的形象代表这个女子等。 ⑶象征。即某些代表其它事物的东西。如用国王 和王后象征父母,用小动物或害虫象征弟妹,以 及用手杖、伞等等征男性生殖器,用坑穴、房间 等象征女性生殖器等。此外,梦的运作还有润饰 、校正等手法。
第二章 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教学版
人格心理学
第二章 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第三节 人格的发展阶段
三、生殖器期(4-6岁): 生殖器为性敏感区, 该阶段后期 儿童将产生对异性父母的乱伦欲望,将经历恋母情结(Oed ipus complex) 和恋父情结 (Electra complex). 儿童会 有阉割焦虑和阴茎嫉妒.
解决:压抑对异性父母的欲望,以同性父母自居(反向形成), 男女的性特征出现,接受父母的价值观并与超我的发展相 配合, 受到创伤则随时需要肯定自己的男(女)性气概和 能力 。
1.口唇期(oral stage) 2.肛门期(anal stage) 3.性器期(phallic stage) 4.潜伏期(latency stage) 5.生殖期(genital stege) 0—1岁 1—3岁 3—6岁 6-12岁 12-20岁
1、口唇期 (0-1岁) 性感区:口腔。 初期(0~6个月),快感——口唇的吮吸活动。
第二章 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心理学教研室 孙国庆
精神分析理论学派框架 精神分析学说 分析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
新精神分析学派
客体关系理论
自体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第二章 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 第一节 人格的潜意识理论
第二节 人格的内驱力 第三节 人格的发展阶段
★ 第四节 人格心理结构论 ▲ 第五节 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人格心理学
第二章 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不同种族、 精力旺盛、 声名狼藉 的人乱转
第二章 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第二节
人格的内驱力
一、本能和内驱力
弗认为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背后是受追求快乐、 减低张力和焦虑的驱动力推动的。
本能是通过遗传固定下来的,不学而能的行为和内动倾向。 (本能被激活(吃)-心理紧张-产生行为(吃)-紧张消失) 本能的基本过程:精神投入,反精神投入,移置作用
精神分析中的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中的人格理论由弗兰克.法利提出,认为人格类型是依据一群人是否有某一特殊人格来确定的。
法利认为,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
依据冒险行为的性质又分为t+型和t-型两种。
t+型人格是指冒险行为朝向健康、积极、创造性和有建设性的方向发展,这种人格的人喜爱漂流、赛车等运动项目。
t-型是指冒险行为具有破坏性质,这种人酗酒、吸毒、暴力犯罪等反社会行为。
t+型人格还可进一步分为体格t+型(如极限运动员)和智力t+型(如科学家)。
2、a-b型人格福利曼和罗斯曼描述了a-b型人格类型,近年来常用于研究人格与工作压力关系。
a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性情急躁,缺乏耐性。
他们的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事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不安定型人格。
b型人格的特点:性格不愠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
3、内——外向人格荣格依据“心理倾向”对人格进行划分,提出了内——外向人格。
外向性格的特点是:关注外界,表现情绪,有激情,有决断,独立,善于沟通,行动敏捷,有时也比较轻率。
内向型人格的特点是:自我分析、谨慎、深思熟虑、怀疑迷茫、交际狭窄,有时难以适应。
荣格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有四种基本功能:思维、感觉、感受和直觉。
两种心理倾向结合起来可以形成八种人格类型:外向思维、外向感觉、外向直觉、内向思维、内向感觉、内向感觉、内向直觉。
二、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是人格的基础,自我和超我的根源,为自我和超我提供能量,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价,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在社会中传统地存在并通过社会和父母向儿童传递的价值体系。
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遵循“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它们不能完全解释人类的复杂行动。
六\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评价
• 第一,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 • 第二,弗洛伊德发现了性机能在人格发展 中的动力作用 • 第三,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是有 科学道理的 • 第四,弗洛伊德在研究人格发展的过程中 ,注意到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在和本我的关系上,(自我)好像是 骑在马背上的人,他驾驭着这匹桀骜 (jieao)不驯的马,约束着它前进的方 向。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由本我控制追求快乐的人
由超我控制背负着内疚 和自卑感的人
由自我控制心理健康的人
本我
自我
超我
思考:两个人格结构模型之间的关系?
外部世界
意识水平 前意识水平 无意识水平
• 特征 :
A.其作用是避免或减轻消极的情绪体验,既可 作用于焦虑,又可作用于心理冲突、罪恶感 和内在挫折等。
B.它们是通过伪装或歪曲现实来发生作用的。
C.它们是在无意识水平上进行的。
防御机制的运用
1.正常人一般不会极端地或长期单独应用某 种防御机制;
2.防御机制的适当应用可以有效地减轻或消 除心理痛苦;
• 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学派所赢得 的赞誉与诋毁能够超过精神分析心理学的。
•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流派之一,弗 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教育学、哲学、 人类学、文学艺术、伦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 响。
2、弗洛伊德的著作
• 《梦的解析》(1900年) •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1901年) • 《性学三论》《少女杜拉的故事》(1905年) • 《精神分析引论》(1910) • 《图腾与禁忌》(1913) • 《论无意识》 (1915)
《超越快乐原则》(1920) • 《自我与本我》(1923) • 《焦虑问题》 (1926)
《文明及其缺陷》(1930) • 《自我和防御机制》 (1936)
二. 人格结构理论 早期和晚期的观点
(一 )早期人格结构说(以潜意识为基石的人 格结构论)
地形说(冰山说)
层次模型说
脑解剖模型
(二)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第一节 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一、 弗洛依德的生平及著作 1.生平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 月23日),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 著名的心理学家,犹太人。精神分 析学的创始人,著作《梦的解析》、 《精神分析引论》等。
生平小结:
• 从弗洛依德的生平可看出,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 生。他之所以能创立如此不平凡的精神分析体系, 与他的聪明才智有关,与他的不平凡的经历有关, 更与他的探求真理的勇气、孜孜不倦的精神、遇到 挫折时不屈不绕的意志品质有关。
• 前意识与意识之间有界限却可逾越,因而 前意识之中的内容与意识之中的内容的相 互转换非常容易。但是,无意识部分的东 西要进入意识中来则非常困难。
• 无意识心理是不能轻易就回忆起来并到达 意识领域的,但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例如 强迫性洗手的者。
(三)后期人格结构说
• 1923 年,弗洛伊德发表《自我与本我》一书, 弗洛伊德对自己的人格结构说作了较大的修 改。他取消了检查作用的概念,新提出了本 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概念, 用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人格结构取代了 较为简单的二部人格说。
自我
超 我
本我
外显人格特点
如果本我的行动完全是无意识的,那么,自我 和超我的行动也是无意识的吗?
思考
1、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观是什么? 2、生本能表现的是什么? 3、死本能表现的是什么?
三、人格动力(以性本能为核心的人格动力过程
论)
本能是来自生物体内部的一种固有趋力,决定与 影响着人的心身活动态势。
第二章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本章主要问题
•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 二.荣格的人格理论 • 三.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第一节主要问题:
1. 弗洛依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心理学史) 2. 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如何产生的?(心理 学史) 3. 为什么说弗洛依德是一个泛性论者? 4. 弗洛依德关于人格的重要观点有那些? 5. 弗洛依德运用什么方法研究人格?
力比多:主要指性本能的能量,也常用来泛指心理活动 的能量。
性感区(动欲区)是指在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 一个特殊的区域成为里比多兴奋和满足的中心。
(在不同的年龄,力比多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获得满足, 这些部位即性感区)(erogenous zone)
弗洛伊德据此把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他认为这五个 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 发展的观点:早期经验的重要性(5,6岁前的经历决定成人人 格的本质)
焦虑的功能是向自我发出危险信号。
• 定义: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 惊恐等感受交织在一起的情绪体验。
• 来源:本我和超我之间以及本我和现实之 间的矛盾和冲突。
• 分类:现实焦虑、神经质焦虑和道德焦虑 。
(二)自我防御机制(Ego Defense mechanisms )
• 定义
– 通过在某些方面歪曲现实以保护一个人免除焦 虑的潜意识过程。
思考
1、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为什么又被称为 “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2、弗洛伊德理论中“性”的含义?
3、弗洛伊德理论中“力比多”的含义?
4、弗洛伊德理论中“动欲区或性感区”的含义 ?
思考
人格各阶段所处的年龄段、快感来源、 (动欲区)面对的危机和要解决的任务是 什么?
思考:
各阶段出现发展障碍的原因、相应的人格 特征是什么?
四.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 (如何找到无意识?)
• 自由联想法 • 释梦 •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 • 意外 • 象征行为 • 幽默 • 催眠 • 投射测验
五. 研究主题
(一)焦虑 anxiety 它在人格发展中和心理活动的动力状态
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焦虑也是弗 洛伊德关于神经症和精神病及其治疗的理 论核心。
(本能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 和内在驱力。)
本能的分类
早期 生存本能:个体生存必不可少的本能。
性本能(libido) :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根本动力
后期(一战后)
生本能(life instinct ) :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
• 死本能(death instinct) :是有机体返回自己先无机 状态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