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制度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
制度经济学(宋雪莲)第9讲 制度变迁

16
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政府的一般作用
界定和维护一定产权制度; 政府应该对有效的产权制度负责,这是政府 税收的依据之一; 产权制度是各种制度的基础; 制定和维护市场交易的各种制度; 削弱垄断,促进竞争的各种制度; 统一的货币制度; 统一的标准计量制度; 市场准入制度;
17
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15
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在政府主导性的制度变迁中,政府的作用是至关 重要的。 在非政府主导性的制度变迁中,政府不干预也是 至关重要的,不干预等于默认,等于间接支持。 因此,在一个国家整体的或部分重要的制度变迁 中,离开了政府的支持、扶持都是难以取得成 功的,即使是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有时也需要 政府加以确认,使其合法化。
12
制度变迁的方式
渐近式制度变迁与激进式制度变迁
激进式制度变迁是指制度变革表现为快速的、 飞跃式的质的变化过程。 激进式制度变迁的适用条件:
旧制度的弊病已充分暴露,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成 员都强烈要求变革旧制度; 变革的目标比较一致,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都 倾向于用某一种新的制度取代旧的制度; 社会发展比较均衡,地区间、阶层间在收入、教 育水平、价值取得等方面差距不大。在上述三 个条件下,采用激进方式进行制度创新,其代 价比较小,易获得成功。 但如果条件不具备强制推行激进式制度变迁,则 损失会更大
4
制度变迁的含义
制度变迁的原因
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对节约交易费用, 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或提高 制度的成本与收益(直接的与间接的、物 质的与精神的、短期的与长期的)比。 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 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
5
制度变迁的主体
个人或群体
俄罗斯国际观的变化与对外政策调整

欧盟尽管不希望与俄罗斯公开对抗,并在俄格 冲突后与俄重新启动了搁置两年之久的新《 伙伴关 系与合作协定》 谈判,但欧盟对俄重新崛起的方式 及其可能带来的挑战也充满了担忧。 俄格冲突后, 波兰和捷克迅速与美签署了在本国部署美国反导防 御系统的协议。 12 月 11 日,欧盟首脑会议批准了 “东部伙伴关系冶 计划。 该计划旨在加强欧盟与乌 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 美尼亚等六国的合作,保持欧盟对这些国家“ 足够 的吸引力冶。 欧盟对外关系委员瓦尔德纳称,“ 东部 伙伴关系冶 计划是欧洲睦邻政策的延伸,目的是更 大程度地促进经济一体化和流动性,使欧盟在维护 地区安全与解决地区冲突时拥有更多的渠道。 “ 东 部伙伴关系冶 计划的实质是欧盟在不希望与俄正面 交锋的情况下,通过“软渗透冶 削弱俄在原苏联地区 影响的战略举措,它将对俄现有的战略空间形成巨 大冲击。
于 禺刳剽 赜剜剀剽劐卦 夭剜劂劂刳刳: 2017-噩剜剡劁劐剽仨 剡刂卣匮剌刂剀剜卦剜 匾劐卣劐仉刂卦剜. 禺. 2007.
盂 廿. 禺刂卣赜刂卣刂赜. 兀仨劂劁劐蒯剌刂剡刳刂 剡匮 XII 乇刂劁刂剽匾劐剽卦劂剀剜剞 剞刂刎卣劐剡匮剽剜卣剡剜剞 仫剀剜剡剜剞刳亻刂劂剀剜剞 劓剜剽劐剞刂. http: / / www. kremlin. ru / text / appears / 2008 / 06 / 202221. shtml.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理论

非正式约束 —— 核心意识形态及主流文化 的推行和提倡
实施机制 —— 政府强制力、公共服务及组 织系统
3.良政还是恶政:看政府供给制度的性质及实 施方式
谢谢各位
产权是行为的权利或规则 产权是责权利关系的界定 界定产权不等于私有化
产权是行为的权利或规则
案例1 加拿大海狸捕猎活动
自给自足时
市场需求时
资源的稀缺导致新的产权安排
案例2
我国农村的联产承包制
成本 —— 收益的计算及不同的行为模式
资源低效率导致新的行为权利或规则
产权是责权利关系的界定
科甲 斯
养牛
玉米 乙
交易成本与市场失灵
地主的两种用工方式 —— 长工与短工 企业是长期契约, 市场是短期契约
“科斯的灯塔” —— 交易成 本
过高导致市场失灵 (公共产品需求及供给)
失信的成本 ——
《工人日报》: “企业每年因 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 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人民 币”
美国《洛杉矶时报》: 信用 危机对中国社会造成危害: “虽 然普遍存在的不安全感很难量
的
牧 场
A: 权利界定给甲,责任界定给乙;
B: 责任界定给甲,权利界定给乙;
C: 甲乙双方形成购买、租借、出让、
合伙、股份制等交易
界定产权不等于私有化
产权与所有权的不同
所有权——ownership : 物的归属权,物的边界 产 权——product rights : 权责利关系的界定,行为的边界
科斯的出发点: 如何认识和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提高私有制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市场机制不是永动机 ——关于交易成本问题
衣服的成本与买衣服的成本 交易成本与市场失灵 权利配置与资源配置
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政策的调整

作者简介 : 李
新 (9 5 , , 南范县人 , 1 6 一)男 河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 院教授 ;
沈志义 ( 92 , , 江海盐人 , 1 5 一)男 浙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
维普资讯
2 0 年第 4 07 期
19 9 1年苏 联解 体 , 罗 斯 政 府 简 单 地 选 择 了新 自由主 义 作 为 其 进 行 经 济 改 革 的理 论 指 俄 导 ,92年 开始 进行 了以政治 多元 化 、 济 自 由化 、 19 经 私有 化 、 场 化 为 主 要 内容 的激 进 的体 制 市 转轨 和制 度变 迁进 程 。采用 “ 克疗 法” 式全 面 地移 植 西 方 资 本 主义 的政 治 民 主制 度 、 休 方 自由 市场 经济 制度 , 导致 了灾难 性 的严重 后果 , 间使 俄 罗斯从 一 流 国家沦 落为 二流甚 至 三流 国 却 瞬
家。19 年代俄罗斯 G P几乎减少了一半 , D 90 D G P总量只有美 国的 1 1 和 中国的 15 1 9 /0 / ,98 年人均 G P减少到了1 0美元 。“ D 0 5 休克疗法” 在使俄罗斯迅速走 向资本 主义的同时 , 导致俄 罗斯 经 济萧条 、 权软 弱 、 会秩 序混 乱 、 政 社 国际地 位下 降 。 国 民经 济 遭 受 破坏 的范 围和规 模 大 于二战时期 , 也超过西方国家 2 世纪“0 0 3 年代大危机” 。 1 经济长期衰退 。2 世纪 9 年代俄罗斯经济连续 7 . 0 0 年平均 以每年 6 7 的速度衰退 , .7
年 的 5 , 生产平 均每 年 以 61 的速 度减 少 ,98年不 足 19 年 的 6 , 物产 量 只有 0 农业 . 19 91 0 谷 19 年 的 5 9。固定 资本投 资平均每 年以 1. 的速度 递减 ,98年 只有 19 年 的 2 。由 91 4/ 5 64 19 91 5
第七讲政治制度分析

第七讲 政治制度分析概要:政治制度(political institution)是组织和安排政治生活、规范人们政治行为的规则。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政治实践中形成 的,它通过各种法律、规定、规则、程序、习俗等形式表现出来,它的功能在于约束行为。
解决社会冲突,维持政治共同体的存在。
迄今为止,人类形成了种种政治制度。
从宏观的角度讲,包括国家的组织制度政府组织制度政府内部的议会制度、司法制度、行政制度、公务员制度(官僚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等;从微观的角度讲,每一种制度之下又有更多更具体更细致的制度来支撑这些制度的运行。
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各个国家在这些制度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表现出更多的相似性,而有的表现出更多的差异性。
这就构成了整个世界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全部复杂性。
核心问题:政治制度的意义政治制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政治制度分析政治制度化水平的衡量尺度一、 政治制度及制度分析制度是组织人类共同生活、规范和约束个体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因此,制度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
作为一套稳定组合在一起的规范和规则,它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因此被人们冠以不同的名称,如家庭制度、婚姻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等等。
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应该包括明确的“准入规则”、“游戏规则”和“奖惩规则”。
“准入规则”决定了什么人可以进入游戏比赛过程;“游戏规则”决定了参与游戏比赛的各行为主体应该如何行动;“奖惩规则”决定了对于遵守可打破游戏规则的人的奖励和惩罚办法和游戏比赛结束后分配奖品的方法。
政治制度是基于一定规则和程序之上规范个人和团体行为的长期稳定的安排,它体现为各种明确的带有强制性的规则和决策程序,具有正式和合法的特点,通常被视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
政治制度是规范个人和团体行为的基本准则。
在传统的政治共同体中,由于成员数量少,社会分工单一,社会事务简单,因此,人们往往通过种族、宗教、风俗习惯等较为简单的制度规则就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其生活在一起。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期末复习题

单选:1.在国际社会的早期阶段,国家是惟一的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
2.“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在战后世界货币金融领域中的中心地位。
3.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推动力。
4.2004年欧盟成员扩大至25国。
5.1992年10月,三国首脑签署了北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经三国国会批准后已于1994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6.1993年6月,亚太各国正式启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名称,并开始每年举行一次非正式首脑会晤。
7.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推动力。
8.新经济的兴起,从根源上讲是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
9.信息技术革命是新经济的核心。
10.欧盟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集团。
11.当前,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的比重最大。
12.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富尔敦威斯敏特学院发表“和平砥柱”,即“铁幕”演说。
1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冷战政策的正式形象。
14.欧洲是东西方冷战、对抗的重要战略地区:1德国被分裂为东德和西德。
2两大经济体系形成并对立。
3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对峙。
4欧洲分裂为东欧和西欧15.1949年4月,美国纠集西欧国家和加拿大建立了针对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军事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6.1955年5月,西德被重新武装,苏联与东欧5国(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在波兰华沙建立了“华沙条约”集团。
17.1947年9月,欧洲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为。
18.1989年8月,波兰出现了战后东欧首个资产阶级政权。
19.1996年俄罗斯同中国建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1998年夏天,美国总统回访中国,两国领导人发表声明,宣布将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2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两大问题。
22.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
23.当代战争的根源主要表现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24.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都是帝国主义对外政策的本质特征。
俄罗斯的社保制度分析

俄罗斯的社保制度分析摘要:俄罗斯在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损失大约20万人。
失去几十万人的经济后果很难准确计算。
这些损失将通过消费减少和国内生产总值下降来影响俄罗斯的经济。
COVID-19造成的超额死亡率主要影响到老年人,因此,随着俄罗斯政府推动健康和环境建设而进行和新一轮的经济政治改革趋势将更加明显。
关键词:俄罗斯社保改革俄罗斯在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损失大约20万人,由于政府管理不善导致超高死亡率平均达到超过16000人每月。
由于超高的死亡率,到明年5月俄罗斯很可能损失20多万人口。
这个数字相当于日本核轰炸人员的损失。
在目前发病率上升的情况下,俄罗斯建立有效的冠状病毒控制系统,,可以避免人口的进一步损失。
一、疫情对俄罗斯的影响俄罗斯总统发言人德米特里·沙耶夫表示,对于俄罗斯联邦当局来说,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是绝对的优先事项。
与此同时,他说,与第一波疫情相比,现在已经形成了更大的安全储备。
俄罗斯现在已经制定了比较先进的治疗规程,可以降低感染者的死亡率。
事实上,官方关于和或的死亡数据明显低于总体超死亡率。
根据俄罗斯卫生部行动总部的数据,从2020年3月,有22454人死于病毒感染。
失去几十万人的经济后果很难准确计算。
这些损失将通过消费减少和国内生产总值下降来影响俄罗斯的经济。
俄罗斯专家指出,由于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幅度将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因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幅度不大。
此外,数十万俄罗斯老年人的损失对养恤基金的预算可能会产生积极影响,节省约0.5%的经常性开支。
与此同时,专家们认为联邦或莫斯科总部的行动数据并不太说明问题。
将每月死亡人数与去年或过去五年的平均人数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了解总死亡人数。
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卫生监督局冠状病毒感染行动总部的数据和俄罗斯统计局估计,2020年与前五年(2015-2019年)平均年死亡率相比略高。
数据显示,2020年5月至8月,俄罗斯的死亡人数为65260人,”因此,在疫情相对平静的夏季,俄罗斯的平均死亡人数为16300人每月。
2017年国际政治考研真题

2017年国际政治考研真题北京大学国际政治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福利国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英格兰独立公投国际秩序核供应集团简答简述全民公决制度及其现代政治生活中的意义一国两制构想与实践的宪制意义就国际层面整体而言,冷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冲突为何层出不穷简述摩根索帝国主义政策三种典型手段极其内容论述民族国家概念在当今世界政治中的解释力如何从经济全球化角度分析近年来西方民族民粹主义缘何上升并举一列说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新中国外交名词解释相互依存国际仲裁特别提款权超越遏制理论科索沃战争脱欧公投脱欧公投二十国集团二十国集团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简答简答2015年难民危机对当前欧洲政治的影响年难民危机对当前欧洲政治的影响种姓制度对印度当前民族社会结构的影响种姓制度对印度当前民族社会结构的影响你对亚洲安全观的理解你对亚洲安全观的理解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为何调整“倚美抗中”的对外战略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为何调整“倚美抗中”的对外战略论述论述简述现今中国外交的主要内容及形成背景与取得成果简述现今中国外交的主要内容及形成背景与取得成果有人说中国近年来在深化全球治理的过程中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也有人说是以主导者的身份出现?你赞同哪种观点,论述原因。
身份出现?你赞同哪种观点,论述原因。
外交学院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933年国际经济会议年国际经济会议1954巴黎协定巴黎协定绥靖政策绥靖政策奥斯陆协定奥斯陆协定简答简答二战后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演变二战后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演变尼克松时期美国对外政策调整及特点尼克松时期美国对外政策调整及特点论述论述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经验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经验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及特征政治学综合政治学综合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国家元首国家元首阶级分析法阶级分析法防御现实主义防御现实主义国际安全国际安全现实建构主义现实建构主义简答简答英国学派对人道主义干涉的看法英国学派对人道主义干涉的看法政治统治存在何种心理基础政治统治存在何种心理基础论述论述结合冷战后国际关系现实,评析软制衡理论结合冷战后国际关系现实,评析软制衡理论结合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论述经济间相互依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结合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论述经济间相互依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外交学外交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非战公约非战公约位次位次外交承认外交承认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最佳谈判协议替代方案最佳谈判协议替代方案论述论述当代外交方式产生的背景条件动因当代外交方式产生的背景条件动因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制定内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制定内容外交史外交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中间地带理论中间地带理论戈尔巴乔夫访华戈尔巴乔夫访华论述论述简述义和团运动的演变简述义和团运动的演变试论十八大以来的外交创新试论十八大以来的外交创新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史简答简答 简述克里米亚战争的经过简述克里米亚战争的经过简述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述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述两德统一2+4会议会议分析马克马洪线由来及其性质分析马克马洪线由来及其性质论述论述分析三个世界的划分及对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意义分析三个世界的划分及对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意义论述20世纪80年代的美苏关系年代的美苏关系论述1930-1940年美国孤立主义年美国孤立主义欢迎补充欢迎补充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尼克松主义尼克松主义第二次柏林危机第二次柏林危机克什米尔问题克什米尔问题大规模报复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简答简答道威斯计划的起因经过结果道威斯计划的起因经过结果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论述论述旧金山和约的内容及其影响旧金山和约的内容及其影响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起因经过结果及意义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起因经过结果及意义专业综合专业综合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全球治理全球治理美国选举人团制度美国选举人团制度TPP 朝鲜第五次核试验的动因及对东北亚的影响朝鲜第五次核试验的动因及对东北亚的影响G20的组织形式及意义的组织形式及意义论述论述分析西方国家为何存在反全球化现象分析西方国家为何存在反全球化现象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史简答简答美苏中英二战前对国际秩序的构想及反映的问题与启事美苏中英二战前对国际秩序的构想及反映的问题与启事王阳明政治思想对中国改革的启示王阳明政治思想对中国改革的启示论述论述民粹主义的根源有哪些,全球一体化赋予了它哪些新的涵义民粹主义的根源有哪些,全球一体化赋予了它哪些新的涵义从政治学角度比较分析总统制与议会制的优劣,并分别说明其分别面临哪些困境从政治学角度比较分析总统制与议会制的优劣,并分别说明其分别面临哪些困境欢迎补充欢迎补充南开大学南开大学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航海条列航海条列神圣同盟神圣同盟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亚太再平衡战略亚太再平衡战略论述论述世界命运共同体该如何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该如何构建20世纪以来国际体系演变及特点世纪以来国际体系演变及特点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政治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渐进决策模式渐进决策模式社群主义社群主义总统共和制总统共和制治理治理全球化全球化概念辨析题概念辨析题规范性政治概念和实证性政治概念规范性政治概念和实证性政治概念程序性正义与实证性正义程序性正义与实证性正义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权威主义国家和极权主义国家权威主义国家和极权主义国家简答题简答题中国古代的政治研究有哪些主要概念中国古代的政治研究有哪些主要概念何为政治参与,其方式和途径是什么何为政治参与,其方式和途径是什么比较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观比较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观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论述题论述题运用马克斯韦伯的理论,比较说明不同政治波流行的优势与特点运用马克斯韦伯的理论,比较说明不同政治波流行的优势与特点现代思想家围绕“平等”的争论是什么,如何进行评价现代思想家围绕“平等”的争论是什么,如何进行评价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请结合具体问题予以说明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请结合具体问题予以说明国际政治学概论国际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安全困境安全困境制度自由主义制度自由主义集体安全集体安全暴力外交暴力外交主体间世界主体间世界简答题简答题分析国际行为体进行合作与表现的收益分析国际行为体进行合作与表现的收益 新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差异新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差异联合国维和行动三原则及其在实践上的特点联合国维和行动三原则及其在实践上的特点国际制度对国际行为体的作用国际制度对国际行为体的作用理性行为体模式的基本假定和对外决策过程理性行为体模式的基本假定和对外决策过程论述题论述题联系实际分析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问题、特点与未来展望联系实际分析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问题、特点与未来展望从“杭州共识”看中国推动20国集团参与全球治理的作用及深远意义国集团参与全球治理的作用及深远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责任内阁制官僚自主性非正式制度结构功能主义 否决型政体审议民主简答题美国政党政治的现状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的危机比较分析多数代表制和比例代表制新媒体环境对国家治理的政治影响论述题利用利益集团理论分析我国强力反腐的政治涵义。
休克疗法的制度视角分析_对俄罗斯经验的再审视

鉴意义 (一)以生产力提升为目标是制度转型
的关键 制度的转型最终要实现的是社会整体的
福利最大化,即消除原有体制弊端,充分释 放生产力。改革只是手段,人民的利益才是 高于一切的。
(二)正确审视市场体制和计划体制地 位是制度转型的前提
没有绝对的市场体制也没有绝对计划体 制,这是多年经济建设的经验。市场经济的 完美是存在着诸多的假设和前提的,不可能 有一种绝对完美的模式。在信息不完全、有 限理性、交易费用的条件下,市场是存在失 灵的。当然,计划体制对于资源配置也存在 着固有的缺陷,具体的条件下有权衡的必 要。
参考文献 [1]热若尔.罗兰,《转型与经济学》[M],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2,5 [2]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周黎安译,上 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3]杨哲英、关宇,《比较制度经济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1 [4]冯绍雷、相蓝欣,《俄罗斯经济转型》[M],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程恩富、胡乐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M],经 济日报出版社,2005
二、从制度变迁角度对休克疗法变革的 分析
(一)休克疗法的理论内容 休克疗法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宏观经济 稳定和体制改革两大方面,具体涉及到:实 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建立以私有制为基础 的混合经济;取消政府的价格补贴,放开对 价格的管制,形成由市场机制决定的价格体 系;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和 信贷规模;削减财政补贴和减少财政赤字, 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取消政府对经济的控 制,尽快打破某些行业的垄断,放弃对私有 部门的限制;实行货币的自由兑换,取消对 外贸易限制,建立自由贸易体制。 (二)休克疗法的问题实质 1.休克疗法的制度改革目标 休克疗法的目标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 内,破坏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结构,建 立适合市场经济运行的产权环境。改革不是 直接实现社会的总体福利目标最大化,而是 先建立自由市场经济的模式,然后再通过自由 市场的自我运行来实现经济的发展。因此,制 度改革在短期内实现的是政治上的潜在利益, 而经济潜在利益的实现是长期的问题。 2.休克疗法的成本问题 休克疗法是以无序的成本换取了专制的 消失。詹科夫、拉·波塔等人运用格莱泽和 施莱弗的执法制度模型,对前苏联和东欧国 家的制度转轨加以分析,指出在休克疗法的 制度变迁中,国家专制急剧衰败,社会无序 迅速上升。在这种转型中,积累的矛盾在突 然的制度真空中得以迅速释放,受到监管和 控制的一些经济行为和运营模式,在缺乏法 律配套体系下迅速扩张,会加剧了经济社会 环境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也极易形 成非正式经济(灰色经济、黑色经济、高智 能犯罪等),进一步削弱了政府的宏观控制 力,导致经济的波动和财政拮据。 3.休克疗法的不可逆性 制按照罗兰(1994)的定义,政治约束 分为事前政治约束和事后政治约束,事前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文章属性•【缔约国】俄罗斯•【条约领域】政治•【公布日期】2014.05.20•【条约类别】声明/宣言•【签订地点】上海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邀请,俄罗斯联邦总统弗·弗·普京于2014年5月20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两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了会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以下简称“双方”)声明如下:一在双方共同坚定努力下,中俄关系已提升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
双方将保持和深化高层战略互信对话,提高现有双边政府、议会、部门和地方间合作机制效率,必要时建立新的合作机制,确保全面快速发展的务实合作、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取得更大成果,进一步密切协调外交行动。
这有助于中俄各自国内大规模经济改革顺利推进,提升两国人民福祉,提高双方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以利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双方恪守2001年7月16日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在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等涉及两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继续相互坚定支持。
双方都反对任何干涉一国内政的企图和做法,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国际法基本准则,充分尊重对方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维护本国历史、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权利。
中俄将共同举办二战欧洲和亚洲战场战胜德国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70周年庆祝活动,继续坚决反对歪曲历史和破坏战后国际秩序的图谋。
二双方将采取新的措施提高务实合作水平,扩大务实合作领域:推进财金领域紧密协作,包括在中俄贸易、投资和借贷中扩大中俄本币直接结算规模;加强宏观经济政策领域交流;继续努力推动双边贸易额在2015年前达到1000亿美元、在2020年前达到2000亿美元,落实中俄政府间经济现代化领域合作备忘录,以保障双边贸易平衡,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增加相互投资,包括在俄境内建设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综合开发矿产资源,建设经济型住房;建立全面的中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石油领域一揽子合作,尽快启动俄对华供应天然气,以开发俄境内煤矿和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等方式扩大煤炭领域合作,积极研究在俄建设新发电设施,扩大对华电力出口;提高高新技术领域合作的效率,开展和平利用核能、民用航空、航天基础技术研究、空间对地观测、卫星导航、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等领域重点项目的合作;深化科技交流,首先是在确保经费和科技投入对等、创新链条完整、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基础上开展具有前景的联合科研;在制药、医疗设备、化工、木材加工、造船、运输机械制造、有色冶金等领域实施联合生产的互利项目;扩大农业合作,改善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生产投资条件,支持两国农业企业开展合作;积极推进地方合作,扩大地区合作范围和领域,完善地区合作机制,推动地区交流向计划性和定期化转变;加快发展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建设同江-下列宁斯阔耶和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界河桥,改善中方货物经俄铁路网络、远东港口及北方航道过境运输条件;加强人文交流,重点实施《中俄人文合作行动计划》,确保2014年和2015年两国青年友好交流年活动顺利举行;就合理利用和保护跨界水资源、改善跨界水体水质、防灾和快速消除自然灾害后果、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跨境自然保护区等问题继续开展建设性合作;发挥两国边界联委会和其他机制的作用,深化边界事务合作,包括开展第一次边界联合检查、界河管理和打击跨境犯罪;双方均支持完善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包括建立副总理级的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中俄经济合作战略性项目高级别监督工作组,以及能源领域专门工作组。
俄罗斯农村土地制度研究综述

【学术述评】俄罗斯农村土地制度研究综述王志远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行“休克疗法”的经济转型,农业改革是整个经济转型的重要环节,农业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改变农村土地的所有制性质。
但是农村土地私有化改革之后俄罗斯农业并没有出现快速地增长,反而陷入了空前的危机,这种状况一直到1999年才得到根本改变,农业开始出现增长局面。
为此,关注俄罗斯农业发展的学者对俄罗斯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分析了俄罗斯农村土地私有化改革战略、俄罗斯农村土地私有化改革的历程、农村土地私有化所产生的效应、农村土地私有化改革失败的原因、普京上任后俄罗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问题。
一、关于俄罗斯农村土地私有化改革战略乔木森、陈晓旭(2000)介绍了俄罗斯学界关于土地所有制问题的讨论。
有的俄罗斯学者认为不应把土地私有制同土地国有制对立起来,两种所有制形式可以共存;有的俄罗斯学者认为俄罗斯土地私有制不利于农业发展,应当恢复国有制。
①阿巴尔金(2001)认为,在俄罗斯建立土地生产关系的最佳方案是维持农村土地的国有制,其中居民副业经济、果园、菜园可以实行土地私有制。
通过推广土地长期租赁的方式,使农村劳动者得到土地的使用权,而不应当通过私有化的方式给农村居民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应当着重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而不是土地所有权市场。
②李新(2007)认为,在俄罗斯历史上村社制度长期存在,并以此确立了集体主义和平均主义的观念。
这种村社制度对俄罗斯社会意识、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联时期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使村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即使20世纪90年代的土地私有化改革也没能改变这一农村组织形式,大多数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以股份公司的形式继续保持集体经营。
③田春生(2007)认为,俄罗斯正式制度的移植与非正式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两种制度没有实现重叠,俄罗斯农村长期以村社制度为基础,在经济上农村土地共有、集体劳动,在政治上实行村社民主。
马工程《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教学课件 第三章

第一,决策效率低。 第二,经济效益差。 第三,劳动者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苏联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二)社会主义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出现的问题及其改革 济体制。经济改革的成效不显著。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持续了几十年的苏东国家社会 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演变成俄罗斯和东欧转型国家以私有制 为基础的市场化改革。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政策表现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内涵
新自由主义是相对于古典自由主义而言的。
新自由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并于2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英美等西方 国家占据主流经济学地位,是依据新的历史条件对古典自由主义加以改造形成的更 加强调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世界 经济 概论
第三章
不同类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变迁
《世界经济概论》编写组
目录
01 第一节 世界各国市场经济 取向的改革
03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市场经 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02 第二节 发达国家市场经济 体制的确立与调整
04 第四节 俄罗斯和东欧转型国 家的市场化改革
以李嘉图 (1772—1823)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进一步深入分析自由市场经济的特 点与原理,不断完善和发展古典经济学。
直至 20世纪30年代以前,以马歇尔 (1842—1924)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其 全部理论分析仍然建立在自由放任的假设基础之上。
18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前这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市场机制是调节自 由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方式。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差别,各国的上层建筑的形 态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各国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戈尔巴乔夫与苏联解体

1988 年 6 月苏联《新世界》月刊发表文章, 批评列宁废除私有财产和建立劳改营制度所犯 的一些严重错误,认为列宁为斯大林的中央计划 管理体制和实行大规模镇压奠定了基础。
公开性使原来被出版检查打入冷宫的作品 纷纷出笼,一批揭露集权体制给苏联人民造成灾 难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历史著作以及一大批 遭到迫害流亡国外的思想家的著作得到开禁。在 面对这些被强行尘封的思想与智慧时,戈尔巴乔
经济上停滞不前。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和 牺牲农民、农业甚至国民幸福为代价,换回了表 面光鲜似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称号,实际上 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安德罗波夫当政时曾动 用情报系统调查国家经济真实情况。他已不相信 政府统计局的数字。克格勃向他报告的资料显 示 :20 世 纪 70 年 代 苏 联 经 济 开 始 走 下 坡 路 。 1982 年苏联经济增长率是零。工业劳动生产率 不到西方先进国家的 1/3;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西 方的 1/5。再加上入侵阿富汗,耗费大量军费,民 众生活水平连年下降。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虽是全方位的,但他把主 要精力集中到政治改革上,因为政治制度具有决 定作用。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以公开性拉开帷 幕的。他说:“苏联共产党坚决让党和人民知道一 切,公开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所决定 的”。
公开性的推行,势必要打破舆论控制。统制 思想,钳制言论,是专制社会欺骗民众、维护特权 的普遍招数。戈尔巴乔夫回忆录中说:“从莫斯科 直到最遥远的边疆,无论是党报还是工会、共青 团、作家协会的报纸,甚至连渔民、猎人、老战士 组织的报纸在内,不管是什么人办的,反正是宣 传部凌驾于所有报纸之上。那时候全体编辑都相 信党的规定是正确的。每月一次或两次在党中央 宣传部举行与总编们的碰头会,有时部长会议副 主席和一些部长也前来参加。会上对报刊发表的 文章提出表扬或批评,指示应该写些什么和怎么 写。凡有关报刊的刊期、印数、栏目等事项的任何 变动,均需经党中央书记处批准。中央委员会机 关日常‘追踪’发表了些什么文章,督导员向领导 报告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评价,驯服听话的人得到 鼓励,爱挑刺儿的人受到严惩。”
_北京共识_vs_华盛顿共识_

3社会观察 2005年第3期“华盛顿共识”:不是普世主义的济世良方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模式尽管激进程度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由以杰弗里・萨克斯为代表的哈佛经济学家所设计的。
这种方案最初是用来拯救拉美国家的经济危机的。
20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陷入了长达10余年的通货膨胀、债务危机爆发的经济困难。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美国一批经济学“北京共识”vs“华盛顿共识”挥作用就可以达到经济的均衡发展。
然而,新自由主义支持下的市场均衡也是有条件的:即市场机制的成熟性和增加生产的可能性。
但过去这些国家不仅没有成熟的市场机制,而且都是短缺型经济,基本上没有增加生产的可能性。
二是经济政策与经济目标之间存在着内在矛盾。
一般而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在于四个方面: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但这四个方面不可能同时兼顾。
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在经济转型中把稳定物价、保持货币稳定作为宏观经济的首选目标。
但稳定物价的措施推行之后,引起了一系列的政策矛盾,致使转型措施在执行过程中进退维谷。
因此,“休克疗法”在推行的过程中就受到这些国家内部的指责和怀疑,外部也受到多方面的挑战。
这种指责从形式上是要否定“休克疗法”的方案,实质则是对“华盛顿共识”的不满。
社会转型期本就是一个社会思潮附势竞上的时期,于是,各种社会思潮开始对“华盛顿共识”提出挑战,这其中就包括“欧洲价值观”和“后华盛顿共识”。
“欧洲价值观”基于欧洲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价值理念,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倡导人权、环保、社会保障和公平分配。
“后华盛顿共识” 是以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学者提出的经济主张。
它强调与发展相关的制度因素,认为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社会的全面改造。
因此,“后华盛顿共识”不仅关注增长,还关注贫困、收入分配、环境可持续性等问题。
它还从信息不对称出发,指出市场力量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承认政府在促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后倡导的私有化、资本账户开放和经济紧缩政策。
简论叶利钦时期俄罗斯政党政治的发展与特点

所好 转 , 仍 未 真 正 实 现 国家 的 复兴 , 然 处 于制 但 仍
一
叶利 钦时期俄 罗斯 政党 政治 的发展
杨 昕 沫
(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0 1 ) 5 8
摘 要 :苏联解体后 的 2 , 0年 独立的俄 罗斯在政 治上从 “ 一党制” 走向 了“ 多党制” 开始形成政 党政 治。叶利钦 时期 , , 俄
罗斯各党派通过不断的斗争与重组 , 多次的立法过程 中促成 了多党制在俄 罗斯 的合 法化 。在这 一制度 转型期 内出现的政 在 党政治 , 带着明显的过 渡色彩 , 打着浓重的俄 罗斯 式的烙 印, 无执政党政治” 是“ 的典型。至今 , 罗斯 仍未形成真 正意义上的 俄
o a o slg s t n .Ho v r u h a p r y tm a so n u iu au e rt e r a o a t meg d d r f r u e il i s vi ao we e ,s c at s se h si w n q ef t r sf e s n t t y t e o h h i e re u-
YANG n Xi mo
( e o g agPoic c dm f oi c n e , ri, 0 1 ) H i n j n rvneA a e yo c l i csHab 5 0 8 l i S aS e n
Ab t a t w e a e i c e c l p e o e S ve n o a i e s d r d c l h n e f y tmsi e C m— sr c :T o d c d ss e t ol s f h o i t in h sw t s e a ia a g so s n h a t U n c s e t o nh mo w at f h n e e d n tt s t e f n a n a h n e i ep l i a e l b i g t ef r t n o a t o— n e l o e i d p n e t ae , h u d me t l a g t oi c l a h t s c nh t r m e n mai f r p l h o o p y i c r i g Ru sa t n f r d f m n a t y t m o mu t —p r y tm. Du n h u e b o i Yeti t s ma k n s i a s me o o e p r s s i r o r y e t l i a t s se y i r g t e r l y B r l n, s s
谈俄罗斯经济转型前后的与非正式经济发展

经 济作 为正式经济 的补充 ,它与正式经济 共 存于现实 的经济之 中,但遵循 的制度规 则有所不 同。制度从结构上来 看,可分 为
正 式制 度 ( 律 、 规 、契 约 ) 法 法 与非 正 式 制
量由原来 的Q1 上升到 O 。 e 消费者剩余在价
通常是通排队和限量配给来解决。这样
制度和非正式制 度来共同规范 ,非 正式 经 济由于其没有申报 ,不纳税 ,只能由非正 式制度来规范。在计 划经济时期 ,非正式
经济主要是 由于 政府 的价格 管制而产 生的
图 1
政府定价与市场定价相比 ,社会福利就会 损失小三角形 a和 b这两部分 。
缺 经 济 ” 的 必 然 结 果 , 同 时也 建 立 了
各 企 业 之 间 的 横 向联 系。 而价 格 放 开
203 ) 0 4 3
体制 的局限性 , 比例 失调 ”的现象时有发 “
生 ,有 的企业原材料不足 ,有 的企业原材 料过剩 。各生产企业之 间就建立 了横 向联
系,形成 自发交换体制 。这种交换活动不 受国家法律保护 ,完全建立在各企业问的 信任基础上 ,所 以保持信任所需 的 “ 关系 资本 ”的投资必不可少 ,而且所得的利润
较容易被少数人 ( 业经理 ) 吞。 企 侵
革后 ,非正式经济在新 旧制度交替的环境
下 规 模 更 为扩 大 了 。
价 格 管 制 与 非 正 式 经 济
( )价 格 管 制 的福 利 损 失 一
后 ,非 正 式 经 济 不 但 没 有 萎 缩 。而 且 有 不 断 扩 大 的 趋 势 。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延
( )非正式经济 的 出现 二 正如图 1 示 , 际上 有Oe 01 所 实 一 的潜
论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利益集团政治参与途径和方式

未 登记 的将 近 l 0万个 , 据 俄 司法 部 称 , 中 但 其 5 %都将 消 亡 。 二 是 公 民社 会 的发 育 不 足 。 0 ”
三 是 俄 罗 斯 社 会 的 社 会 阶 层 分 化 不 均 衡 。 四 是 政 府 缺 乏 权 威 , 任 自流 , 乏 必 要 的 政 治 制 度 放 缺 和 法律制 度 。 总 之 , 罗 斯 转 型 时 期 利 益 集 团 的 政 治 参 俄
[ 稿 日期 ] 0 0—1 2 收 21 l一 3
天 杜马 选举 前夕 , 司法部 登记 的联邦 一级 的 在
[ 金项 目】0 9年 国 家社科 基 金 项 目青 年课 题 , 目编 号 :9 Z 0 8 基 20 项 0 C Z2 。
[ 者简 介 】 林 ( 9 9一) 男 , 苏阜 宁人 , 师 , 士 , 京 师 范 大 学公 共 管理 学 院 2 0 作 陶 17 , 江 讲 硕 南 0 7级 博 士研 究生 , 主 要 从 事科 学社 会主 义与 国际 政 治研 究。
第3 2卷
第 5期
哈 尔 滨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F HARBI UNI N VERS TY I
Vo. 2 No 5 I3 .
Ma y 201 1
21 0 1年 5月
[ 文章 编 号 】04 55 (0 )5 04 — O 10 - 8 6 2 1 O — 0 O 6 1
[ 图分 类 号 ] 0 3 中 D1
[ 献标识码] 文 A
转 型时期 的俄罗斯 政治是 近十多年来 国 内
外 学术 界研究 的热 点 问题 。苏联 解 体之 后 , 俄 罗 斯 进 入 转 型 时 期 , 过 了 叶 利 钦 时 期 再 到 普 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正式制度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李建明、赵常庆2011-03-12 20:32:22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6期【内容提要】简介非正式制度理论,认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政治制度变迁过程。
从俄罗斯社会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出发,以非正式制度理论作为工具,分析非正式制度对俄罗斯政治转型的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非正式制度理论在俄罗斯的表现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俄罗斯政治转型为何困难重重。
俄罗斯现代民主政治改革方向虽然不可逆转,但必须沿着非正式制度的演化方向进行,这样才会降低改革成本和提高改革效率。
俄罗斯要建立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不但要进一步完善正式制度的建设,还要强化非正式制度对此的适应和改变,最终达到二者的相容。
【关键词】俄罗斯非正式制度政治改革【作者简介】李建明,1981年生,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生。
(沈阳110033);赵常庆,194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100007)20世纪80年代末,俄罗斯走上了政治转型的道路。
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都试图以西方为楷模改革苏联和俄罗斯的政治体制,结果却带来了苏联和俄罗斯政局的混乱。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叶利钦的改革使俄罗斯联邦也濒临解体的边缘。
总的来看,改革并不顺利。
对于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为何如此艰难以及对改革绩效的评价,俄罗斯各界和国际社会皆评价不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新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D.C.North)将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改革进程同“非正式制度理论”联系起来,将这些国家制度变迁的低效率归咎于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此说引起了学界的重视。
这是因为,他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用非正式制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提出深层次的一些原因。
目前用非正式制度理论分析俄罗斯经济有之,而用于分析政治转型虽有学者做过理论尝试,但实证分析很少。
本文旨在借助非正式制度理论,从传统文化、习俗和民族性出发,对叶利钦和普京时期的政治改革的影响,进行尝试性分析。
一非正式制度与俄罗斯政治改革的理论联系一般来说,制度分为内部规则和外部规则。
“内部规则是由社会成员在长期交往中通过文化及传统代代相传而逐渐演化形成的;外部规则是由组织制定并强制组织成员遵守的,非正式制度包含在内部规则中。
”[1]制度是指维系社会存在的游戏规则,它们由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构成。
正式规则系指成文法、普通法和规章制度等,非正式规则系指习俗、行为准则和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等[2]。
可见,正式制度是由人们自觉有意识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则,而非正式制度是指一个社会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自发形成的社会文化传统和行为规范。
这就是说,除正式制度外,非正式制度对于制度变迁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制度变迁的过程总是受到正式制度变化与非正式制度变化的双重影响,是这两种制度形式统一和互动的过程和结果。
在非正式制度的构成要素中,意识形态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要作用。
意识形态会影响人们的主观偏好、左右人们对自身利益与外部环境的适应程度,它以“指导思想”的形式构成正式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最高准则[3]。
如果制度变迁过程同人们关于“正义”、“公正”的观念相吻合,使人们对制度变迁过程具有认同感,人们就愿意参与、支持这个过程,并为此暂时放弃某些个体利益。
反之亦然。
在非正式制度中可以和意识形态相提并论的只有“习惯”。
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习惯就是在没有形成正式制度的地方起着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作用[4]。
习惯是长期的历史文化演变的结果,是社会文化传统的重要部分。
对于政治改革而言,在正式制度形成之前,意识形态和习惯在发挥规范国家政治活动和社会生活的作用,而在正式制度产生之后,非正式制度又为正式制度提供合法性以及在正式制度所不及之处发挥自己的特殊作用。
这一点对于政治改革的实际意义,是以较低的成本换取制度变迁的成功[5]。
这种情况在俄罗斯政治变迁中得到了证实。
非正式制度的状况及变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正式制度变迁是否顺利和成败。
这表现为,第一,一次通过“震荡(剧变)”进行的制度变迁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方向是否同非正式制度的自发演变方向相一致,是否有后者的相应变化和配合。
第二,正式制度的形成往往从点到面,通过非正式制度的量的变化推动制度发生质变。
第三,由制度非均衡引发的制度变迁的目标是实现制度均衡。
制度均衡意味着正式制度的最佳提供与非正式制度具有相容性,一旦背离这种情况就会出现社会摩擦甚至动荡以及正式制度作用变形的“制度畸形”。
能否运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理论解释俄罗斯政治变迁呢?为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搞清在俄罗斯政治变革中,正式制度与存在于俄罗斯本土的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差异性。
这主要涉及四对关系,即:横向制度体系与纵向权力体系的关系、制度立国和强者治国的关系、公民社会和国家作用的关系以及政治变迁方式选择问题。
下面简述这些关系并回答其适应性问题。
二俄罗斯政治与社会中的非正式制度诺斯认为,一个社会的正式制度安排必须同这个社会的非正式制度相协调。
俄罗斯很长时间经济改革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两者不协调。
不过,诺斯并没有将这一点延伸到纷繁复杂的俄罗斯政治和社会领域。
俄罗斯非正式制度构成中的历史文化因素和民族性是在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与自“基辅罗斯”以来的正式制度相辅相成。
这种正式制度的特点就是一直延续到苏联时代的专制和集权、森严的社会等级、国家对社会和个人的严格控制、统治者的至高无上以及相当长时期内对东正教的信奉。
在此背景下,形成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非正式制度,具体表现在:第一,俄罗斯民众普遍接受的“国家观念”。
国家在俄罗斯是至高无上的。
国家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主动、积极和控制的作用。
任何政治变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是社会利益的创造者和保护者,是正义和公平的化身。
以此为基础,在民众中便形成了对国家的“臣属意识”和以国家强大为骄傲的强国意识。
另一方面造成了国家和社会及个人的分离,国家游离于社会和个人之外。
第二,在强大和无所不能的国家面前形成的社会和个人对权威的依赖性和服从。
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中心作用和强大的官僚等级体制,造成了与这种状况相适应的社会心理和习惯,就是对权威的依赖性和服从。
沙皇时代,民众对沙皇和村社服从和依赖,苏联时期工人对组织和工厂依赖、农民对农庄依赖等。
同样出于这一心理,造成了在上级羽翼庇护下做事积极性不高和善于逃避责任的消极后果,直接影响到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第三,长期的人治过程中形成的“法治的缺失”。
在俄国,长期忽视法律制度的作用,往往以道德代替法律。
这一特征的文化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与西方“拉丁—罗马法系”不同的“希腊—拜占庭法系”。
在俄罗斯历史上,在规范人们行为的约束机制中,习惯法永远比成文法占据重要位置。
良心、正义、公正在俄罗斯人的价值体系中就占据了中心位置。
而对于实行法治的国家而言,能使民众平等、平均和平衡的政府,往往被认为是好政府,会获得民众的支持。
当然,法治的缺失作为特殊的一点,从苏联时期已经有所改善,尤其是到俄罗斯独立之后,宪政体制改革更加充实了这一点。
不过,习惯的稳定性使它作为非正式制度还是在影响着俄罗斯社会的发展。
第四,对于强者或权威的崇拜。
俄罗斯自立国以来形成的专制制度和森严的社会等级体系,使俄罗斯民众形成了无条件依靠和服从国家和权威的心理,而且在这样的政治体制内,统治者就是人格化了的国家,国家的至高无上,造成了统治者及其权威在俄罗斯社会内部至高无上的社会地位,又因为国家是社会正义的代表和利益的维护者,便形成了民众对强者和权威的崇拜。
这种非正式制度的存在造成了俄罗斯国家发展总是与加强中央集权和出现强力君主联系在一起,至今也不例外。
第五,在民族发展中遗留下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好走极端、易冲动和爱幻想。
俄罗斯民族出现在东欧平原一隅,没有天然安全屏障,经常成为其他民族侵扰的对象。
因此,在形成迁徙式生活方式之后越来越明白,保存自己最好的方法不是防守,而是直接对外进攻。
其思维方式也是喜欢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广袤的地理空间和严寒的自然气候使其社会特质中包含一种强烈而固有的‘革命’意识: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对自我历史的坚决否定和对另一条道路的盲目轻信是其社会特质的昭然反映”[6]。
所以,好走极端和易冲动伴随民族发展延续至今。
而对东正教的信奉以及沙俄和苏联时期的强大使俄罗斯民众喜欢幻想,不善于踏踏实实地工作,将理想变成现实。
这一点已经得到俄罗斯各派心理学家的公认。
三非正式制度与俄罗斯政治变迁的辩证关系实践表明,非正式制度与制度变迁的关系在国家制度演进中不是一种简单的单向关系,而是辩证互动的关系。
日本学者青木昌彦认为制度是一种内生性的博弈规则。
当社会中的某些理念被参与者共同分享和维系,并且具备了足够的均衡基础时,这些理念就会演化成制度[7]。
制度变迁就是寻求一种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平衡,在社会上造成一种体制的博弈均衡。
迄今为止,俄罗斯政治改革仍在进行。
俄罗斯政治改革的难点主要表现在,制度变迁的方向和形式都是与独立初的公共偏好和价值追求相适应的,希望建立一种西方式的代议制民主政体。
可是人们看到,当这种体制建立起来后却不能作为有效的制度推动经济改革和国家发展,甚至使国家出现了“邦联化”倾向,严重偏离了改革的初衷。
在此过程中,新制度不但没能发挥作用,有时还成了一些利益集团牟取私利的手段,国家付出了巨大的改革成本却几乎毫无所得。
从理论上说,这是俄罗斯要实现横向制度体制社会,达到制度立国和建立公民社会的改革目标与本身固有的纵向权力体系实质、强者治国和国家至上的非正式制度相脱节、不相容的结果。
叶利钦时期,对于民主制度的追求完全同俄罗斯人特有的情绪化、易冲动和爱幻想的性格结合在一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追求在苏联解体、全民公决和总统大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八一九事件中,叶利钦振臂一呼便应者无数,苏联大厦瞬间崩塌。
如果没有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没有冲动的情绪影响,而是按照一般正规的程序进行谈判,其解体过程不会如此简单和高效。
俄罗斯人情绪化、易冲动的特点,在政治改革遇到困难、经济改革受挫,福利受损、转型成本增加时,仍然在起作用,民众仍停留在对西方社会的美好幻想而愿意生活在叶利钦政府的承诺中,1994年的全民公决表明这种社会心理使公众保持了对总统和政体的总体信任[8]。
而对于俄罗斯超级总统制的建立,民众也给予了默认甚至是支持。
1993年10月“炮打白宫”事件的发生,不能不说与其好走极端的传统性格有关。
之后,12月12日通过的新宪法确立了超级总统制,使总统拥有巨大的权力,而议会则扮演了并不重要的角色。
“超级总统制”表明了叶利钦对权力的崇拜和对俄罗斯固有的“国家至上”原则的运用,但正是这种畸形的总统制是与俄罗斯的非正式制度相容的,所以得到了民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