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盘古开天地》这一古代神话故事的内容。
2.掌握生词“混沌”、“长”、“高”、“广”、“精”、“气”、“成”、“天”、“地”、“万物生”的发音和意义。
能力目标1.能够听懂老师讲述故事的描述。
2.能够描述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并表达个人见解。
情感目标1.通过欣赏古代神话故事,培养学生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盘古开天地》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关键生词的发音和意义。
难点1.较长的神话故事情节整体理解。
2.理解生词“混沌”、“精”、“气”等词语的抽象意义。
三、教学准备1.课文《盘古开天地》教材及配套课件。
2.听力设备。
3.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集中注意力(5分钟)•老师播放一段古代神话动画片,引导学生进入神话故事的氛围。
2. 导入新课(10分钟)•老师提问:“你们知道《盘古开天地》是什么故事吗?”•学生回答后,老师简单介绍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3. 故事讲解(20分钟)•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重点讲解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4. 生词学习(15分钟)•老师板书生词“混沌”、“长”、“高”、“广”、“精”、“气”、“成”、“天”、“地”、“万物生”,并进行发音讲解。
•学生跟读并理解每个生词的意义,老师可以示范用生词造句,鼓励学生模仿。
5. 情感体验(1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绘制自己对《盘古开天地》的图画或展示。
6. 总结反馈(5分钟)•老师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老师总结故事中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启示。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
2.让学生搜索并了解其他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进行比较分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第2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2.理解盘古开天地的含义
3.能够背诵课文并朗读流畅
4.能够朗读课文并能理解其大意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的背诵和朗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
1.理解盘古开天地的象征意义
2.背诵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
1.课文《盘古开天地》课本
2.手写板书
3.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1. 初始阶段
•评析生字
•介绍课文背景
2. 中心阶段
•教授课文,引导学生朗读
•解释课文涵义
3. 巩固阶段
•布置作业,要求背诵课文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盘古开天地》这一古代神话故事有了初步了解,对其中蕴含的哲理也能有一些认识。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内涵,并通过背诵和朗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七、教学延伸
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来重新叙述《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或者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来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
八、作业
背诵课文《盘古开天地》,并绘制你心目中盘古的形象。
以上为本课教学大纲,实际教学过程中请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二DOC

《盘古开天地》教案设计学习目标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
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①多媒体事件(制作混沌世界、巨人沉睡、惊天霹雷、开天辟地的动画片)。
②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能体现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情境导入①情境:播放多媒体课件。
②过渡,并揭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③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④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
初读感知①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
借助注音认读生字。
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②识记生字。
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③巩固识字。
做给生字“找朋友”游戏(用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给其组词)。
④有感情地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研读感悟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①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②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③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想象感悟①浮想联翩。
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②展示台。
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③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对重点词句的品味、朗读以及想象等感悟盘古的献身精神和伟大之处。
(2)学习课文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并进行积累运用,培养表达能力及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教学重点、难点用心读书,品味故事内容,感悟盘古的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进行积累、运用。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4.教学过程4.1谈话导入(课前板书:神话故事)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犹如一座巨大的宝库,灿烂辉煌,百花齐放,其中就有一朵绚丽之花,那就是神话故事。
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神话故事有什么特点?(神话故事讲述的都是很遥远、虚构的故事,神仙的故事,想象力神奇、夸张,故事很有趣。
)你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夸父逐日、大禹治水、封神榜。
)师提醒学生说完整,我知道:________,我读过________。
你们知道的真多,看得出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孩子,众多神话故事中,你们认为哪一个应该是第一个神话故事?(师板书:盘古开天地),为什么?(盘古开辟了天地,才有了世界,有了今天,才有了以后的神话故事。
)昨天咱们已经读过这个故事,现在大家把目光集中在这个题目上,你们认为这五个字中最了不起的是哪个字?(开)是啊!没有盘古开天地,哪有今天呀,现在就来读读这个题目,读出了不起。
是很了不起,但不是非常了不起,要把“开”字读的再响亮些,再了不起些,声音高上去,再读。
师:真了不起,真有气魄。
4.2整体感知下边就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读读课文,去感受感受盘古开天地多么神奇,多么了不起。
我给同学们三分钟的读书时间,用心读书(板书:用心读书),看看你能读几遍,能读出哪些感受,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读。
生自由读书。
你读了几遍?你呢?有位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会读书的人能够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
”(屏幕出示这句话)咱们都是会读书的同学,你从文章中找一找,可以把这篇文章读成哪一句话?生答后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12 盘古开天地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圈划词句,想象画面,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体会盘古力大无穷、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人物形象。
2. 通过对比阅读,发现中国神话故事叙述密码。
3.探寻阅读中国神话的意义,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
教学重点:1. 通过圈划词句,想象画面,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体会盘古力大无穷、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人物形象。
2. 通过对比阅读,发现中国神话故事叙述密码。
教学难点:1. 探寻阅读中国神话的意义,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明确学习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讲故事的语气去讲好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个故事最扣人心弦最神奇的地方要属故事的经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聚焦盘古开天地的经过,去看看盘古给宇宙带来哪些神奇的变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只要清楚了这些,故事才会讲得更生动,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神话故事传讲人。
二、研读段落,感悟人物形象1.有人说,一个好的故事,核心最终一定会落在人的“精神”上。
请大家快速朗读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盘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交流:力大无穷、永不放弃、勇于献身、甘于牺牲2.大家发现了没有这几个词语都是写人物品质的这也正是我们当代小学生应该学习的。
每一个词语都是一幅神奇的画面,让我们先走进力大无穷的巨人盘古。
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1)醒来后的盘古做了哪几个动作?(翻身、拿、劈)(2)那盘古一翻一拿一劈的动作,让宇宙发生了怎样神奇的变化?出示语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用自己的话来给大家讲一讲盘古劈开天地的情景。
3.盘古是一位力大无穷的巨人,仅仅是拥有神力吗?谁再来说一说?出示插图三:如果让你用盘古的一个动作来概括这幅图,你会选择哪一个字?(1)什么叫撑?联系上文,说说盘古怎样撑着天和地?出示句子: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课文《盘古开天地》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盘古开天地》优秀教学设计课文《盘古开天地》优秀教学设计篇一: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
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2、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情感目标: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体会盘古的为创造美丽的宇宙,勇于献身的精神。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文章的神奇有趣,丰富学生的想象,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难点】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体会盘古的为创造美丽的宇宙,勇于献身的【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复习生字、词语2、找出文章中心句,并打出中心句中的关键词三、紧扣神奇,品读课文1、研读第1自然段很久很久以前??十万八千年。
那时的天和地是什么样子的?2.研读第2自然段(1)盘古醒来后,他看见周围一片漆黑,他拿起斧头准备??(2)重点讲解:抡和劈指导朗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重点指导“抡”、“猛劈”,可结合动作理解。
)(4)研读“轻而清的东西??变成了地”。
师:在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找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
“缓缓”、“慢慢”是一组近义词。
)3.研读第3自然段(1)师:天地分开后,盘古是怎么做的?请读课文第三段,找到后请画出来。
(2)谈感受,感受盘古的顶天立地,体会盘古的艰辛(3)说话训练4、学习第四节(1)好好读这一段,感受英雄盘古在倒下了,身体发生的变化(2)词语积累(3)拓展训练出示:()变成了()的()(4)文中最后省略号的应用5、师:所以我们说: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天地起源的神奇想象。
课文通过讲述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过程,展示了盘古伟大的英雄形象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本文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了三年级神话故事的基础上,对神话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本文所涉及的天地起源的知识点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英雄形象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神话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天地起源、宇宙变化等知识点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天地起源、宇宙变化等知识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盘古伟大的英雄形象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天地起源、宇宙变化等知识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解决问题;4.表演教学法:让学生扮演故事角色,进行情景表演,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2.道具:准备与故事情节相关的道具,便于学生进行情景表演;3.作业纸:用于布置家庭作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2课《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2课《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盘古开天地》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讲述的是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故事。
本节课主要学习课文第二课时,包括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以及他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理解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教学难点:1. 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和细节,需要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并加以记忆。
2. 对古代神话故事的理解和欣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盘古开天地》教材。
2. 投影仪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板书设计。
3.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重点和做笔记。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活动展示: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展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
6. 总结归纳: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重点内容。
板书设计:1. 课文《盘古开天地》2. 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用图示或关键词展示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3. 盘古的贡献:列举盘古对世界的贡献,如创造山川、河流、天空等。
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短文,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不少于200字。
2. 创作一幅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画,要求有创意和想象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活动展示,让学生对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活动展示中,学生展现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盘古开天地》是一篇描绘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课文,通过讲述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展示了盘古的伟大形象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本节课主要学习课文第二课时,包括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盘古的形象特点以及课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了解盘古的形象特点,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深刻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神话传说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深刻意义,体会盘古的伟大形象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盘古开天地》。
2. 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学生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结构,帮助学生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 交流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盘古形象特点的认识,以及课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5. 深入感悟: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体会盘古的伟大形象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盘古开天辟地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学习的品质。
板书设计:1.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2. 正文: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盘古的形象特点、课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短文,字数不限。
2. 课后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盘古无私奉献精神的感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感悟了课文所表达的深刻意义。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2.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和献身精神。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和精神。
2.难点: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想象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回顾盘古开天地的主要内容。
2.学习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1)逐段分析盘古劈开混沌、顶天立地、身体变化的过程。
(2)结合图片和动画,加深理解。
3.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1)从开天地的过程中体会盘古的勇敢、无私。
(2)讨论盘古精神的现实意义。
4.拓展想象
(1)想象盘古开天地之前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2)续编盘古身体其他部分变成了什么。
5.朗读升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伟大。
12《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2《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盘古开天地》是一则古老的创世神话,讲述的是盘古这位伟大的神灵,用自己的神力和生命,开辟了天地,创造了世界,从而引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和人类文明的故事。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世观念,培养对神话传说的欣赏能力,同时提升语言表达和想象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复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识别并运用故事中的生词和成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写作等环节,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神话故事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难点1. 神话传说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人民创作神话的社会文化背景。
2. 抽象概念的具象化:引导学生将神话中的抽象概念,如“混沌”、“开天辟地”等,转化为具体的想象和语言表达。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故事的视频或展示图片。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要信息和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盘古开天地》的动画短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2. 新授:详细讲解故事的情节,分析盘古的形象和创世的意义,同时教授生词和成语。
3. 互动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的难点和盘古精神的现实意义。
4. 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或撰写一篇关于盘古的短文。
5. 分享展示: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全班共同学习和评价。
板书设计板书将以时间线的方式展示《盘古开天地》的主要情节,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预留空间记录学生的想法和问题。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复述故事给家长听,并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 思考作业:布置一篇关于“盘古精神与我”的短文,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盘古精神的现代价值。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收集学生的反馈,评价教学效果,特别关注学生对神话背景的理解和对盘古精神的把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天地起源的神奇想象。
课文通过讲述盘古开天辟地、演化万物的过程,展现了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并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感悟人物精神方面仍需引导。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想象元素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难点:感悟盘古的献身精神;理解课文中的想象元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教学法:以情促读,以读悟情,引导学生感悟盘古的献身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动画等素材。
2.教案:编写详细教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方便学生跟读、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天地未分的景象,引导学生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场景。
教师简要介绍盘古的传说,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发音、节奏。
教师适时提示词语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盘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学习盘古的献身精神?学生交流分享。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演化万物的伟大事迹。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讲述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感受盘古的勇敢和伟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生僻字词、文言文表述和文中寓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内涵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辟、演化”等9个生词,会写“涌、巨”等13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盘古的勇敢和伟大,培养热爱祖国神话故事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正确认读生词,会写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学生能理解课文中的神话元素,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盘古的勇敢和伟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生动的神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4.情感教学法:通过感受盘古的勇敢和伟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词、图片等,以便于教学演示。
2.生词卡片:制作生词卡片,方便学生认读和复习。
3.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方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神话故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教案(2课时)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主题本单元由四篇课文、习作和语文园地三部分组成。
主要是围绕“神话故事”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课文组成。
其中《盘古开天地》课文讲的是盘古一直睡在一片混沌的世界里,有一天他突然醒了,看见一片黑漆漆的,就用凿子斧头把天和地分开,然后手撑天,脚踏地,天和地就这样分开了。
《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北山经》,讲的是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变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决心填平大海的故事。
《普罗米修斯》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从阿波罗那里取来了火种,送给了人类,但不幸被众神之王宙斯发现,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最后被大力神救出。
《女娲补天》课文讲述的是远古时候的造人之神——女娲为了拯救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及不怕危险、甘于于奉献的精神。
通过阅读神话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古代神话故事中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反映了古代人民美好的幻想和对理想的追求。
12 盘古开天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劈、缓、浊”等8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5个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14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3.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1.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学习。
2.表演、配乐朗诵深入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2.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盘古开天地”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2)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悉“猛、缓”等10个生字。
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宏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教材、生字卡片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1.关于神话故事。
2.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3.播放盘古开天地动画.4.揭题: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1.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熟悉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不会的可以借助同学的力气。
〔2〕、同座相互认读生字,沟通记字方法。
2、指导写字〔1〕、同学自由观看字的间架结构,并思索怎样把字写好。
老师重点指导。
〔2〕、练习书写。
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3〕、成果展现,师生评议。
3、读通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2〕、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状况。
4、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5、课文围绕哪句话写?出示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制造了秀丽的宇宙。
师:有人说“聪慧的人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
” 这句话你能读成哪个词?〔制造〕6、围围着“制造”你想知道什么?三、研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索:宇宙最早是什么样的?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
2、理解“混沌”,感受荒芜。
〔1〕“混沌”是什么意思呢?〔结合词典的意思理解词语〕〔2〕请同学们快速扫瞄其次自然段,看看宇宙中“混沌一片的东西”是指什么东西?〔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天地分开之前,这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全都混在一起。
就叫——〔混沌〕。
〔3〕在你的想象中,“混沌一片” 的世界是怎样的?3、师小结:盘古开天地前,宇宙模糊一团,什么也看不见,分不清天和地,白天和黑夜,没有秀丽的日月星辰,也没有动物和植物,世界一片荒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8课《盘古开天地》
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所在的这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本文想象丰富奇特,气魄极大,朴素的解释了宇宙的起源。
它围绕一个“变”字,先写天地的形成,而后着重写盘古运用他的力量和智慧“开天辟地”。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要使学生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一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课外阅读基础。
而本课又是孩子们喜欢的神话故事,文中神奇想象的语句,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课时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2、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激起阅读神话传说的兴趣。
设计理念:
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轴,挖掘语言训练点,多渠道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并积累优美的语言。
一、回顾导入,讲述大意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混沌的宇宙中,盘古沉睡了10万8千年,有一天,他突然醒了,接下来,故事会怎样发生呢?谁能按顺序简单的讲讲这个神话故事?
2、指名讲故事大概内容。
故事先写宇宙混沌一片,接着盘古用斧子劈开天地,然后用头顶天,用脚蹬地,使天地成形,最后化为万物,有了美丽的宇宙。
3、你们讲的真好。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神话故事,仔细读课文,读懂这个故事。
二、研读,感受盘古的英雄形象
(一)1、自由读2-5节,如果把一篇文章能读成一句话,那么这篇神话能读成哪句话?画出来。
出示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指名读
2、如果你能把这句话读成一个词,就更了不起了,从这句话中,你能读出哪个词?
板:创造
指导读好创造这个词
3、再读重点句,
4、存疑:盘古是怎样去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呢?
(二)第二节,边读边思考:
1、你知道了什么?在带给你体会的句子上就做上记号。
(很多同学都做上了记号,做记号,表明你在思考,善于抓住重点字词,关键句子)
交流用最简洁的一个字来回答。
板:难
2、哪些词句带给你这种体会?读给大家听一听。
1)、出示:他见周围…………
预设:我从劈字看出,很难,因为要用力板难劈
你能抓住动作来体会,能把她用力劈的情境读出来吗?
生读:你抡的是一把小斧子,只能劈柴,不能劈天。
你这样能劈的开天吗?――猛劈
师指导朗读
2)、出示句子:只听一声巨响,…………
预设:从“渐渐、慢慢、缓缓”知道天分开很难
师:把这种难(分)板:读出来(指导读得慢、艰难)
读着读着,文中有几对反义词,你发现了没有?
点红反义词
指浊:你见过哪些东西是浊的?……
是的,一般来说,浊的东西是我们看到的混的,稍微要重一点,清的东西会往上升,这两种不同的东西你能通过读,让我不需要眼睛,只靠耳朵就能辨别出来吗?指名读
听出来了,轻的东西读得轻,向上飘的感觉,重的东西读得重,好像往下沉,
齐读句子。
(三)自由读第三节:思考用哪个字来概括这件事?
板:累
1 示句子: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
预设:我从“头顶着天,脚蹬着地“知道他很累,因为……
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板书:顶天蹬地
看图:这就是盘古顶天蹬地的画面,谁能像他那样做一做。
指名上台表演。
指导用力蹬,这样才可以读得用力。
问学生要不要休息?
比较:同学们,你们刚才顶的仅仅是一分钟,盘古顶了多少时间?
指名回答:(网上查)
联系上下文
从“不知过了多少年知道”
引读:真会读书,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蹬地,
一年过去了;生读:……
一百年过去了,生读……
一万年过去了,生读……
一百万年过去了,生读……盘古真累呀,累得——指名说
(四)学习第四节
1、天地终于成形,盘古却累得倒了下去,这一倒,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都变成了什么呢?好好读这一段,同桌两人,一个读盘古的身体部位,一个接变成了什么?
同桌互相读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
难怪有人说,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幅话
1、盘古仅仅变成风云、花草……,他身体的哪些部位还变成什么?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指名说
2、你们的回答,终于让我明白了,盘古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
老师把句式进行改变,咱们合作读,一起分享这段美妙的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师生分读。
背下来
3、让我们做一个大胆的想象,如果没有盘古,就没有什么?
4、什么都没有的宇宙就是开头说的“混沌一片”,学到这里。
你有什么话想对盘古说?写下来。
三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同学们,真的有盘古这个人吗?
是的,这是个神话,盘古这个人是不存在的,美丽的宇宙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以前,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有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人民就创造了很多有趣的神话,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他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民族文化千字文》里这样写着:
鸿蒙未辟,宇宙洪荒。
亿万斯年,四极不张。
盘古开天,浊沉清扬。
天高地厚,乾坤朗朗。
日月经天,星宿列张。
江河行地,浩浩汤汤。
女娲补天,日月重光。
夸父逐日,血气贲张。
精卫填海,荡气回肠。
后羿射日,功德无量。
神话故事,意味深长。
民族精神,积厚流光。
六、
1、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2、用得好的词语抄下来
3、看神话故事
板书:盘古开天地
宇宙混沌
天地分开
天地成形
化成万物
美丽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