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基本概念和静力学公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合力矩定理 定理:合力对任一点的矩,等于各分力对同一点的矩 n 的矢量和 mO ( FR ) mO ( Fi )
i 1
[证] 以汇交力系为例 即:
FR F1 F2 Fn
z F3 Fn A r F1 FR F2
mO ( FR ) r FR r ( F1 F2 Fn ) r F1 r F2 r Fn mO ( F1 ) mO ( F2 ) mO ( Fn )
KN.m
符号规定:力 F 使物体绕矩心作逆时针方向
转动时为正,顺时针转动时为负。
力矩的性质
1 力对O点的矩不仅仅取决于力F的大小,同时与矩心 的位置有关。
2 力F对O点的矩不会因为F在其作用线上移动而改变。 3 如果力F通过矩心O,则Mo(F)=0,此时力对物体 的作用效应为移动。 4 互成平衡的二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Fy
Fx
x
Fxy b Fx
F
B A(x,y, z) a y
Fz
z
Fy
z
Fz Fyz b
y
Fy
3.力对点的矩与力对轴的矩的关系
i j k x y z Fx Fy Fz
M O (F ) r F
M x ( F ) yFz zFy M y ( F ) zFx xFz M z ( F ) xFy yFx
a
Fxy
符号规定:从z轴正向看,若力使刚体逆时针转则取正 号,反之取负。也可按右手螺旋法则确定其正负号。
力对轴的矩的特点:
(1)力对轴的矩是代数量,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2)力与轴相交或与轴平行(力与轴在同一平面内) ,力对该轴的矩为零;
(3)当力沿其作用线移动时,它对于该轴的矩不变。
力对轴的矩的解析表达式:
1.1m
FH
1m
M抗 M倾
所以当土墙不会绕A点倾倒
FG A
3m
FN
1.6m
1.4 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1.空间力对点的矩 空间的力对O点的矩取决于: (1)力矩的大小; (2)力矩的转向; (3)力矩作用面方位。
O A
M O (F )
B
F
h
在平面中:力对点的矩是代数量。 在空间中:力对点的矩是矢量。
(3)力沿坐标轴分解
x
F

O
Fxy
y
F Fx Fy Fz Fx i Fy j Fz k
大小: F
Fx2 Fy2 Fz2
Fz cos( F , k ) F
Fy Fx cos( F , i ) cos( F , j ) 方向余弦: F F
[例1] 已知:P=2000N, C点在Oxy平面内 求:力P对三个坐标轴投影
注意: ①不能将力沿其作用线从作用刚体移到另一刚体; ②力的可传性原理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 变形体。 例如: 拉杆
FB A B FA
压杆
在考虑物体变形时,力失不得离开其作用点, 是固定矢量。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FR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 合成为作用于该点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 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 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又∵ 二力平衡必等值、反向、共线,
∴ 三力 F1 , F2 , F3 必汇交,且共面。
FR
公理4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两力的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 上。即两力等值、反向、共线、异体、且同时存在。
[例] 吊灯
注意:二力平衡公理与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的区别
z
M O (F )
B
F
O
r
h
A(x,y,z ) y
x
若以r表示矩心O到力F作用点A的矢径,则矢量 r F 的大小为
r F 2 AOAB
方向也可由右手螺旋法则确定
M O (F ) r F 故 即:力对点的矩等于矩心到该力作用点的矢径与该力的 矢量积。
力对点的矩的解析表达式:
r xi yj zk, F Fx i Fy j Fz k
y
O
mO ( Fi )
i 1
n
M O ( FR ) M o ( F1 ) M o ( F2 )
x
M o ( Fn ) M O ( Fi )
n
mO ( F i) 将 mO ( FR ) i 1 得 n
mx ( F R )
i 1 n
n
向坐标轴投影,
x
m
i 1 n
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与充分 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 | F1 | = | F2 | 方向相反 F1 = –F2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பைடு நூலகம்
说明: ① 对刚体来说,上面的条件是充要的
②对变形体来说,上面的条件只是必要条件
③二力杆:仅在两端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刚体叫二力杆 (或二力体),不考虑自重。
二.空间力的投影和分解
(1)直接投影法(一次投影法)
Fx F cos Fy F cos Fz F cos
(2)间接投影法(二次投影法)
z
Fx Fxy cos F sin cos Fy Fxy sin F sin sin Fz F cos
二力杆
例:图示结构
AB杆(二力杆)
AC杆(二力杆)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 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推论1: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同一刚体
内的任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因此,对刚体来说,力作用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作用线
FR
FR F1 F2
力三角形法则 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若其中两力作 用线汇交于一点,则另一力的作用线必汇交 于同一点,且三力的作用线共面。(必共面, 在特殊情况下,力在无穷远处汇交——平行 力系。)
[证 ]
∵ F1 , F2 , F3 为平衡力系, ∴ FR , F3 也为平衡力系。
例 桥梁的自重,沿整个桥梁连续分布; 水坝的静水压力,沿高度线性变化。 4.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牛顿(N) ;千牛顿(kN )
5 .力的表示:用一个有向线段来表示。
F
A
因此,力是矢量,矢量的模表示力的 大小;矢量下的作用线方位加上箭头表示 力的方向;矢量的始端(或末端)表示力
的作用点。
力系: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等效力系 二.平衡 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作匀

2、投影与分力是不同的概念 ,投影只有大小和正负,是个 标量。 力在轴上的投影是标量
【例2-1】已知F1=100N,F2=50N,F3=60N,F4=80N,各力 方向如图所示。试分别求出各力在x轴和y轴上的投影。
F1x F1 cos30 100 0.866 86.6N
F1y F1 sin30 100 0.5 50N
i j k MO ( F ) r F x y z Fx Fy Fz ( yFz zFy )i ( zFx xFz ) j ( xFy yFx )k MO ( F ) MO ( F )x i MO ( F )y j MO ( F )z k
M O (F )x ( yFz zFy ) M O (F )y ( zFx xFz ) M O (F )z ( xFy yFx )
MO(F)
定点矢量
2.力对轴的矩 力F对z 轴的矩定义为: z A O x h b y F B
M z (F ) M O (Fxy ) Fxy h 2 AOab
力对轴的矩是力使刚体绕该轴转动 效果的度量,是一个代数量,其绝 对值等于力在垂直于该轴平面上的 投影对于轴与平面交点的矩。
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一般工程技术问题取地球为惯性参考系。
平衡力系: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力系称为平衡力系。
三.刚体
就是在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都不变的物体。 或者是指在力或力系作用下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始终不变的物体。
1.2
静力学公理
公理: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而得到的结论,它被 反复的实践所验证,是无须证明而为人们所公认的结论 公里1:二力平衡公理
( Fi ) ( Fi )
my ( F R ) mz ( F R )
m m
i 1
y
z
( Fi )
定理:合力对任一轴的矩,等于各分力对同一轴的矩 的代数和
合力矩定理不仅对汇交力系成立,而且对一般力系 也成立。
例题2 已知:F、 a、b、、, 求:MO(F) 。 解:(1) 直接计算
F2 x F2 3/ 5 50 0.6 30N
F2 y F2 4/ 5 50 0.8 40N
F3 x 0
F3 y F3 60N
F4 x F4 cos135 80 0.707 56.56N
F4 y F4 sin135 80 0.707 56.56N
解:建立坐标系
Pz P sin 45 Pxy P cos45 Px P cos45 sin 60 Py P cos45 cos60
三、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 FR 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 轴上投
影的代数和。
即:
Fnx Fix FRy F1 y F2 y Fny Fiy FRx F1x F2 x
( yFz zFy )i ( zFx xFz ) j ( xFy yFx )k
★ 力对点的矩矢在通过该点 的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力对 该轴的矩。
M O (F )x M x (F ) M O (F )y M y (F ) M O (F )z M z (F )
例 已知挡土墙重 FG 75KN ,铅垂土压力 FN 120KN , 水平土压力 FH 90KN 。试分析挡 土墙是否会绕A点倾倒。 解: M 倾 M A ( FH ) 901.6 144 KNm
M 抗 M A ( FG ) M A ( FN ) 751.1 120 (3 1) 322.5 KNm
FRx ac, F1x ab, F2 x bd, F3 x de F4 x ec ce, 且ab bd de - ce ac
1.4 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一、平面状态下力对点之矩 力对点的矩简称为 力 矩
Mo (F)=± Fd O —— 矩心 d —— 力臂 力对点的矩是代数量。 力矩的单位是:N.m
F与F ; P与P 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P与F
是一对平衡力
公理5
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此变形体
视为刚体(刚化为刚体),则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公理5告诉我们:处于平 衡状态的变形体,可用刚 体静力学的平衡理论。
1.3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一、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说明: 1、正负号规定:从起点垂足a 到终点的垂足b连线方向与轴 正向一致,投影为正;反之为
第1 篇 静力学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的科 学。 静力学的研究内容: 1、物体的受力分析 2、力系的简化 3、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
1.1 基本概念
一、力的概念 1.定义: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 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变形状态发生改变。 2. 力的效应: ①运动效应(外效应) ,②变形效应(内效应) 3.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集中力 分布力 例 汽车通过轮胎作用在桥面上的力。
F Fx Fy Fz Fx i Fy j Fz k
M z ( F ) M O ( Fxy ) M O ( Fx ) M O ( Fy ) xFy yFx
z
Fz F
A(x,y,z ) B
Fy
Fx
O y a
y x
x O
M x ( F ) yFz zFy M y ( F ) zFx xFz M z ( F ) xFy yF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