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平分线的性质》(课时)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4.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答案正确。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重点关注以下题目:
(1)题目编号A:运用角平分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题目编号B: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角平分线的性几何图形观察能力,掌握了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简单的逻辑推理进行问题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学习将更为顺利。然而,学生在空间想象、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引导。
2.学生在运用角平分线性质解决具体问题时,是否能够熟练运用。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能否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意见。
4.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是否具备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
2.学会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4.教师挑选部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角平分线的性质及解题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教师强调角平分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3第3课时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重点二: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性质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如求角的平分线长度、角度等。
举例:已知三角形ABC中,∠BAC的平分线将BC边平分于点D,AB=6cm,AC=8cm,求BD和CD的长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角平分线的证明,我会通过图形和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角平分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中找到角的平分线。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折叠和切割三角形纸片,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相等的现象。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将一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角的情况?”比如,在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模型时,我们需要找到底角的平分线。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以及它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角平分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完整版)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doc
第十一章角平分线的性质一学习目标1.了解角是轴对称图形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2.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3.综合应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相关问题。
二重点、难点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三考点分析对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平分线的作法进行单独命题在中考中是比较少见的,但这两个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出题者往往将其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命题,题型多为作图题,属中档难度题。
角平分线的性质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它是除了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之外的又一个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方法。
中考命题中,多将角平分线的作法及性质与其他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题型多为选择、填空、作图题,分值在 3~6 分。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用尺规作图法作角平分线的要领,并会应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四课时安排安排一小时五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实践法六教学过程1.知识梳理1)角平分线的定义2)角平分线的尺规作法3)角平分线的性质4)角平分线的判定2.新授知识点一作角平分线例 1:如图,已知点 C 为直线 AB 上一点,过 C 作直线 CM ,使 CM AB 于 C 。
思路分析:由于AB是直线,要求作CM AB ,实际上就是要作平角ACB 的平分线。
根据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法就可以作出直线CM 。
解答过程:作法:1、以 C 为圆心,适当的长为半径画弧,与CA 、 CB 分别交于点D、 E;2、分别以 D 、E 为圆心,大于1 DE 的长为半径画弧,使两弧交于点M ;23、作直线CM 。
所以,直线CM 即为所求。
解题后的思考:此题要求“大于1 1DE 的长为半径”的理由是:半径如果小于DE ,则两弧无法相交;而半径如果等2 2于1DE ,则两弧交点位于 C 点处,无法作出直线 CM 。
2在数学学习中,不光要知道怎么做题,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精品教学方案
第十二章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目标1.学会尺规作图—画角平分线,并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明;2.学会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进行推理证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3.学会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进行推理证明,拓宽学生几何证明的思路;4.通过对角平分线相关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严谨性.教学重难点重点:角平分线的画法、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景【情景引入】在纸上任意画一个角,用剪刀剪下,用折纸的方法,如何确定角的平分线?(1)在准备好的角上标好字母A,O,B;(2)把∠AOB对折,使得这个角的两边重合;(3)折痕就是∠AOB的角平分线.动手操作通过探究角平分线的画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严谨性环节二探究新知问题:1.如何用尺规作出已知角的平分线?作法:(1)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M,交OB于点N.(2)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的内部相交于点C.(3)画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2.你从平分角的作图中得到什么启发?归纳出角的平分线的画法,明确作图的理论依据是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公理.3.作一个平角∠AOB的平分线,并反向延长这条角平分线.思考并积极回答通过探究角平分线的画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如图,任意作一个角∠AOB,作出∠AOB 的平分线OC.在OC上任意取一点P,过点P画出OA,OB的垂线,分别记垂足为D,E,测量PD.PE并作比较,你得到什么结论?在OC上再取几个点试一试.4.你能归纳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吗?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5.你能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这个结论吗?要证明PD=PE,只要证明它们所在的△OPD≌△OPE,而△OPD≌△OPE的条件由已知容易得到它满足公理(AAS). 动手操作思考并积极回答思考并积极回答严谨性通过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严谨性环节三应用新知【典型例题】例1: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证明:过点P作PD,PE,PF分别垂直于AB,BC,CA垂学生思考、交流想法.通过典型例题的处理,加深学生对角平足分别为D,E,F.∵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PD=PE.同理PE=PF∴PD=PE=PF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1.想一想:点P在∠A的平分线上吗?这说明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有什么关系?由上面可知:PD=PE=PF在Rt△PDA和Rt△PF A中,PD=PF,P A=P A∴Rt△PDA≌Rt△PF A(HL)∴∠P AD=∠P AF∴P A平分∠BAC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例2:如图,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的距离相等,并且离公路与铁路的交叉处500m.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000)? 思考并积极回答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典型例题的处理,加AB:500=1: 20 000AB=2.5cm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深学生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环节四巩固新知【随堂练习】1.如图,在直线MN上求作一点P,使点P到射线OA和OB的距离相等.思考并积极回答通过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如上右图,作∠AOB的角平分线,与MN交于点,点P即为所求.2.如图,△ABC的∠ABC的外角的平分线BD与∠ACB的外角的平分线CE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证明:∵△ABC的∠ABC的外角的平分线BD与∠ACB的外角的平分线CE相交于点P,作PF⊥AC,PG⊥BC,PH⊥AB,∴PF=PG,PG=PH∴PF=PG=PH,∴点P到三边AB,BC,CA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 思考并积极回答通过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环节五课【课堂小结】回顾本节通过小结让学堂小结课所讲的内容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环节六布置作业布置作业:习题12.3第1~5题. 课后完成练习通过课后作业,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教案: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知识背景1.平分线的存在性:对于任意一个角,都存在且唯一一条通过其顶点的平分线。
2.平分线的性质: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与角的两边的端点连线所得的两条边相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2.能力目标:能够应用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与角的平分线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能够应用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张图示例,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并说明角的概念和角的顶点、边等基本要素。
2.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向学生介绍角的平分线的概念和定义,并说明平分线的存在性。
3.平分线的性质:通过展示一个新的角,并在其顶点处画出一条平分线,向学生解释平分线上任意一点与角的两边的连线等长的性质,并引导学生猜测平分线的性质。
4.定理的证明:通过几何推理,给出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从而使学生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有更深刻的理解。
5.例题讲解:给出一些具体的角和平分线的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例如:已知角A的平分线BC,求角ABC的度数。
6.练习与解答: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7.拓展延伸:给学生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例如:已知平面内有三条互不相交的直线,任意两线的交角都相等,求证这三条直线共点。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2.演练法: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启发法:通过给出具体的问题和图示,引导学生发现平分线的性质,并进行推理思考。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观察他们对角的平分线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反思: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总结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找到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七、教学延伸1.角的平分线在三角形中的运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的运用,比如说角平分线与三角形的中位线、高、垂心等的关系。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2)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推论;(3)学会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几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过程,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2)运用角平分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2)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角平分线的定义:从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使得这条射线把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称为这个角的平分线。
2. 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的平分线与角的两边构成等腰三角形;(3)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角的两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角平分线的定义;(2)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推论。
2. 教学难点:(1)角平分线性质的证明;(2)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1)三角板;(2)直尺;(3)圆规。
2. 学具:(1)三角板;(2)直尺;(3)圆规;(4)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相关知识:角的定义、射线的性质;(2)提出问题:如何找到一个角的平分线?2. 新课讲解:(1)介绍角平分线的定义;(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角平分线的性质;(3)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发现角平分线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
4. 拓展与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角平分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举例说明角平分线在几何中的应用。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运用角平分线性质解决几何问题;(2)绘制角的平分线示意图。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了解学生对角平分线定义和性质的理解程度;(2)评估学生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3)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2篇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设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2. 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3. 能够应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角的平分线的定义;2.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3. 角的平分线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 通过展示一张含有角及其平分线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角的平分线的兴趣和思考;2. 学生根据图片,描述角的平分线的特点。
Step 2 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与性质:1.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两个相邻的、边相等的角之间的关系;2. 引导学生总结出“两个相邻的、边相等的角之间存在一个角的平分线”的性质;3. 学生互相交流,理解并记忆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与性质。
Step 3 角的平分线的应用:1. 通过给出一些已知条件,让学生找出角的平分线;2.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应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3. 学生举例子,解决多种情况的问题。
Step 4 练习巩固:1. 教师布置角的平分线的练习题,提供多种类型的问题;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3. 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参与程度,做好记录;2.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角的平分线的掌握程度;3. 通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结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延伸:1. 可以介绍更多与角的平分线相关的性质;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的平分线相关的探究性实验;3. 可以让学生设计角的平分线相关的问题,互相出题和解答。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精选2篇(二)教学目标:1. 了解角的概念和基本术语2. 学会如何测量角的大小3. 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和换算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些角的图形和实际生活中的角的例子,引起学生对角的兴趣,并让学生尝试描述角的特征和表达自己对角的理解。
角平分线的性质(共三课时)
角平分线的性质(共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2)能够运用性质定理和逆定理证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3)能够判定两个命题是否为互逆命题,并能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过程与方法: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关系,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索角平分线的过程中,经历画图、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环节,从而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逆定理及它们的应用。
教学难点:a、角平分线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b、这两个定理的区别;c、写命题的逆命题。
教学过程角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1、新课引入(1)如右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2)你能用⑴的类似方法说明⑵画法的道理吗?2 .做一做由上面的探究可以得出作已知角的方法. 已知:∠AOB.(1)求作:∠AOB 的平分线. 作法:⑴:以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 交OA 于M,交OB 于N.⑵分别以M,N 为圆心,大于 1/2MN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的内部交于点C.⑶作射线OC,射线OC 即为所求.(2)在这条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 ,标出P 点到角两边的距离。
(3)说出这两段距离的关系并证明。
(三)讲解新课ADCB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要向学生讲明,证明这个定理,首先要分清题设和结论,既为写已知、求证做准备,又为引入逆命题及讨论原、逆命题的关系打基础,然后把条件和结论具体化,符号化,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题设:一个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结论:它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已知: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是D、E,如图.求证:PD=PE.证明:∵PD⊥OA,PE⊥OB(已知),∴∠PDO=∠PEO=90°(垂直的定义).在△PDO和△PEO中,∴△PDO≌△PEO(AA S).∴PD =P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课堂练习已知:如图3,PB ⊥AB ,PC ⊥AC ,PB =PC ,D 是AP 上一点 求证:∠BDP =∠CDP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2) 一般解题方法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 第3课时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 第3课时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5.3 第3课时角平分线的性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教材通过引入角平分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从而加深学生对角平分线的理解。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角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能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2.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从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角平分线模型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角平分线模型,一份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角平分线的概念,例如:在平面上有两个点A和B,现在需要找到一点C,使得AC=BC,问如何找到这样的点C?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角平分线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性质1: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性质2:角的平分线与角的两边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组用一份角平分线模型,尝试证明性质1和性质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角的平分线的定义。
2. 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3. 学会运用角的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画图工具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角的平分线的定义。
2.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难点:1. 理解并证明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几何画图工具。
3. 练习题。
学生准备:1. 课堂笔记本。
2. 几何画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引导学生回顾角的概念。
1.2 提问: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让一个角的大小减半?2. 探究:2.1 让学生尝试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2.2 学生展示并介绍角的平分线的画法。
2.3 教师提问:角的平分线有什么性质?2.4 学生猜想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5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几何画图工具进行推理和论证。
3. 讲解:3.1 教师讲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3.2 教师举例说明角的平分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练习:4.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4.2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探索角的平分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练习题的设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平分线与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 学生通过画图和推理,发现角的平分线把角分成两个相等的小角。
3. 教师讲解角的平分线的另一个性质:角的平分线与角的对边垂直。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2)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3)学会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2)运用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提高解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角平分线的定义;(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2. 教学难点:(1)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证明;(2)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角的概念,引出角平分线的定义。
2. 新课讲解:(1)介绍角平分线的定义;(2)讲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3)运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练习:(1)判断题:判断角平分线是否平分角;(2)填空题:填空完成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证明;(3)应用题: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定理;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定理,使学生掌握了角平分线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角平分线与线段中垂线的联系与区别;(2)角平分线与高的联系与区别。
2. 探索问题:(1)角的平分线是否一定是直线?(2)角的平分线在几何中的应用。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定理及应用;2. 强调角平分线在几何中的重要性。
八、测试与评价1. 课堂测试:(1)判断题:判断角平分线与线段中垂线的联系与区别;(2)选择题:选择正确的角平分线性质定理;(3)应用题: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2. 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2)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解题方法和思路;(3)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公开课)2022年湘教版数学
1.4角平分线的性质1.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重点)2.能够对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进行简单应用.(难点)一、情境导入在S区有一个集贸市场P,它建在公路与铁路所成角的平分线上,要从P点建两条路,一条到公路,一条到铁路.问题1:怎样修建道路最短?问题2:往哪条路走更近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类型一】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线段长如图,在△ABC中,∠C=90°,AC =BC,∠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D,DE ⊥AB于E,假设AB=7cm,那么△DBE的周长是____________.解析:在△ABC中,∠C=90°,AC=BC,∠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D,DE ⊥AB于E,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D =ED,AC=AE=BC,继而可得△DBE的周长为DE+BD+BE=CD+BD+BE=BC +BE=AE+BE=AB.故答案为7cm.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的应用.【类型二】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面积如图,BD平分∠ABC,DE⊥AB于点E,DF⊥BC且交BC的延长线于点F.假设AB=18cm,BC=12cm,DE cm,求△ABC 的面积.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DF,再将△ABC分成△BCD和△ADB两个三角形,分别求出它们的面积再求和.解:∵BD平分∠ABC,DE⊥AB,DF ⊥BF,∴DE=DF.∵S△ABC=S△BCD+S△ABD=12BC·DF+12AB·DE=12(BC+AB)·DE=12×30×=36(cm2).方法总结:如果求三角形面积出现困难可将此三角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再利用一些性质,如角平分线的性质或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这几个三角形面积的和.【类型三】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如图,∠1=∠2,P为BN上一点且PD⊥BC于D,AB+BC=2BD,求证:∠BAP +∠BCP=180°.解析:过点P作PE⊥BA,根据条件得Rt△BPE≌Rt BPD,再根据AB+BC=2BD 得AE=CD,可证Rt△APE和Rt PDC,可得∠PCD=∠P AE,根据邻补角互补可得∠BAP+∠BCP=180°.证明:过P作PE⊥AB,交BA的延长线于E.∵PD⊥BC,∠1=∠2,∴PE=PD,在Rt△BPE和Rt△BPD中,⎩⎪⎨⎪⎧PE=PD,BP=BP,∴Rt△BPE≌Rt△BPD(HL),∴BE=BD.∵AB +BC=2BD,BC=CD+BD,AB=BE-AE,∴AE=CD.∵PE⊥BE,PD⊥BC,∴∠PEA =∠PDC=90°.在△PEA和△PDC中,⎩⎪⎨⎪⎧PE =PD ,∠PEB =∠PDC ,AE =CD ,∴△PEA ≌△PDC (SAS),∴∠PCD =∠P AE .∵∠BAP +∠EAP =180°,∴∠BAP +∠BCP =180°.方法总结:题目中有角平分线可过角平分线上的点作角两边的垂线,这是角平分线题目中常见的辅助线.探究点二: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如以下图,在△ABC 中,PD 垂直平分BC ,PM ⊥AB 于点M ,PN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N ,且BM =CN .求证:∠1=∠2.解析:先根据中垂线性质得出PB =PC ,再根据HL 证Rt △PBM ≌Rt △PCN ,再根据角平分线性质的逆定理得出结论.证明:连接PB 、PC .∵PD 垂直平分BC ,∴PB =PC .∵PM ⊥AB ,PN ⊥AC ,∴∠PMB =∠PNC =90°.在Rt △PBM 与Rt △PCN 中,∵PB =PC ,BM =CN ,∴Rt △PBM ≌Rt △PCN (HL).∴PM =PN .∴点P 在∠BAC 的平分线上,即∠1=∠2.方法总结:证明一条射线是角的平分线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二是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证明.显然,方法二比方法一更简捷,在用方法二判定一条射线是一个角的平分线时一般分两步:一是找出或作出射线上的一点到角两边的垂线段;二是证明这两条线段相等.探究点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如以下图,在△ABC 外作等腰三角形ABD 和等腰三角形ACE ,且使它们的顶角∠DAB =∠EAC ,连接BE 、CD 相交于P 点,AP 的延长线交BC 于F 点,试判断∠BPF 与∠CPF 的关系,并加以说明.解析:首先猜测∠BPF =∠CPF ,即∠DP A =∠EP A ,显然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可考虑用角平分线的判定来求解.解:∠BPF =∠CPF ,理由如下:过A 点作AM ⊥DC 于M ,作AN ⊥BE 于N .∵∠DAB =∠EAC ,∴∠DAB +∠BAC =∠EAC +∠BAC ,∴∠DAC =∠BAE ,在△BAE 和△DAC 中,⎩⎪⎨⎪⎧AB =AD ,∠BAE =∠DAC ,AE =AC ,∴△BAE ≌△DAC (SAS),∴BE =DC ,S △BAE =S △DAC .∵AM ⊥DC ,AN ⊥BE ,∴12BE ·AN =12DC ·AM ,∴AN =AM ,∴P A 平分∠DPE ,∴∠DP A =∠APE .又∵∠DP A =∠CPF ,∠EP A =∠BPF ,∴∠BPF =∠CPF .方法总结:证明两个角相等:①如果在一个三角形里,通常利用等边对等角;②如果在两个三角形里,通常证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或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探究点四: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作图 如以下图,一条南北走向的铁路与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交叉通过,一工厂在铁路的东面,公路的南面,距交叉路口300m ,并且工厂到铁路与公路的距离相等.请在图上标出工厂的位置,并说明理由(比例尺为1∶20000).解:画出∠AOB的平分线OC,在射线OC上量出表示实际距离300m长度的图上距离线段OP,OP=300×120000=0.015(m)=1.5(cm).因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点P即是工厂在图中的位置.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进一步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三、板书设计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在教学中要注意强调与角平分线有关的求证线段相等、角相等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而不必再去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可以简化解题过程.4.5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1.根据问题条件找出能反映出实际问题的函数;(重点)2.能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开展学生的应用能力;(重点) 3.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联通公司话费收费有A套餐(月租费15元,通话费每分钟0.1元)和B套餐(月租费0元,通话费每分钟0.15元)两种.设A 套餐每月话费为y1(元),B套餐每月话费为y2(元),月通话时间为x分钟.(1)分别表示出y1与x,y2与x的函数关系式;(2)月通话时间为多长时,A、B两种套餐收费一样?(3)什么情况下A套餐更省钱?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利用图象(表)解决实际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增强居民节水意识,某市自来水公司对居民用水采用以户为单位分段计费的方法收费:月用水10t以内(包括10t)的用户,每吨收水费a元;月用水超过10t的用户,10t水仍按每吨a元收费,超过10t的局部,按每吨b元(b>a)收费.设某户居民月用水x t,应收水费y元,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以下图.(1)求a的值,并求出该户居民上月用水8t应收的水费;(2)求b的值,并写出当x>10时,y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3)上月居民甲比居民乙多用4t水,两家共收水费46元,他们上月分别用水多少吨?解析:(1)用水量不超过10t时,设其函数表达式为y=ax,由上图可知图象经过点(10,15),从而求得a的值;再将x=8代入即可求得应收的水费;(2)可知图象过点(10,15)和(20,35),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b的值和函数表达式;(3)分别判断居民甲和居民乙用水比10t多还是比10t少,然后用相对应的表达式分别求出甲、乙上月用水量.解:(1)当0≤x≤10时,图象过原点,所以设y=ax.把(10,15)代入,解得ayx(0≤x≤10).当x=8时,y×8=12,即该户居民的水费为12元;(2)当x>10时,设y=bx+m(b≠0).把(10,15)和(20,35)代入,得⎩⎪⎨⎪⎧10b +m =15,20b +m =35,解得⎩⎪⎨⎪⎧b =2,m =-5,即超过10t 的局部按每吨2元收费,此时函数表达式为y =2x -5(x >10); (3)因为10×1.5+10×1.5+4×2=38<46,所以居民乙用水比10t 多.设居民乙上月用水x t ,那么居民甲上月用水(x +4)t.y 甲=2(x +4)-5,y 乙=2x ,得[2(x +4)-5]+(2x -5)=46,解得x t ,居民乙用水12t.方法总结: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象,从图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出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再得出相关结论.广安某水果店方案购进甲、乙两种新出产的水果共140千克,这两种水果的进价、售价如表所示:(1)假设该水果店预计进货款为1000元,那么这两种水果各购进多少千克?(2)假设该水果店决定乙种水果的进货量不超过甲种水果的进货量的3倍,应怎样安排进货才能使水果店在销售完这批水果时获利最多?此时利润为多少元?解析:(1)根据方案购进甲、乙两种新出产的水果共140千克,进而利用该水果店预计进货款为1000元,得出等式求出即可;(2)利用两种水果每千克的利润表示出总利润,再利用一次函数增减性得出最大值即可.解:(1)设购进甲种水果x 千克,那么购进乙种水果(140-x )千克,根据题意可得5x +9(140-x )=1000,解得x =65,∴140-x =75(千克).答:购进甲种水果65千克,乙种水果75千克;(2)由图表可得甲种水果每千克利润为3元,乙种水果每千克利润为4元.设总利润为W ,由题意可得W =3x +4(140-x )=-x +560,故W 随x 的增大而减小,那么x 越小,W 越大.∵该水果店决定乙种水果的进货量不超过甲种水果的进货量的3倍,∴140-x ≤3x ,解得x ≥35,∴当x =35时,W 最大=-35+560=525(元),故140-35=105(千克).答:当购进甲种水果35千克,购进乙种水果105千克时,此时利润最大为525元.方法总结:利用一次函数增减性得出函数最值是解题关键.如图①,底面积为30cm 2的空圆柱形容器内水平放置着由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现向容器内匀速注水,注满为止,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 (cm)与注水时间t (s)之间的关系如图②所示.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圆柱形容器的高为多少?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单位:cm 3/s)为多少?(2)假设“几何体〞的下方圆柱的底面积为15cm 2,求“几何体〞上方圆柱的高和底面积.解析:(1)根据图象,分三个局部:注满“几何体〞下方圆柱需18s ;注满“几何体〞上方圆柱需24-18=6(s);注满“几何体〞上面的空圆柱形容器需42-24=18(s),再设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为x cm 3/s ,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列方程,再解方程;(2)由图②知几何体下方圆柱的高为a cm ,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得a ·(30-15)=18×5,解得a =6,于是得到“几何体〞上方圆柱的高为5cm ,设“几何体〞上方圆柱的底面积为S cm 2,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得5×(30-S )=5×(24-18),再解方程即可.解:(1)根据函数图象得到圆柱形容器的高为14cm ,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的高度为11cm ,水从刚满过由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到注满用了42-24=18(s),这段高度为14-11=3(cm).设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为x cm3/s,那么18·x=30×3,解得x=5,即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为5cm3/s;(2)由图②知“几何体〞下方圆柱的高为a cm,那么a·(30-15)=18×5,解得a=6,所以“几何体〞上方圆柱的高为11-6=5(cm).设“几何体〞上方圆柱的底面积为S cm2,根据题意得5×(30-S)=5×(24-18),解得S=24,即“几何体〞上方圆柱的底面积为24cm2.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把分段函数图象中自变量与对应的函数值转化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类型二】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某商场欲购进A、B两种品牌的饮料共500箱,两种饮料每箱的进价和售价如下表所示.设购进A种饮料x箱,且所购进的两种饮料能全部卖出,获得的总利润为y元.(1)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如果购进两种饮料的总费用不超过20000元,那么该商场如何进货才能获利最多?并求出最大利润.(注:利润=售价-本钱)解析:由表格中的信息可得到A、B两种品牌每箱的利润,再根据它们的数量求出利润,进而利用函数的图象性质求出最大利润.解:(1)由题意,知B种饮料有(500-x)箱,那么y=(63-55)x+(40-35)(500-x)=3xy=3x+2500(0≤x≤500);(2)由题意,得55x+35(500-x)≤x≤125.∴当x=125时,y最大值=3×125+2500=2875.∴该商场购进A、B两种品牌的饮料分别为125箱、375箱时,能获得最大利润2875元.方法总结:此类题型往往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事件,通过分析、整理表格中的信息,得到函数表达式,并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目的要求和表格中的数据,注意思考的层次性及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类型三】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在同一坐标系内的问题为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某自行车俱乐部利用周末组织“远游骑行〞活动.自行车队从甲地出发,途经乙地短暂休息完成补给后,继续骑行至目的地丙地,自行车队出发1小时后,恰有一辆邮政车从甲地出发,沿自行车队行进路线前往丙地,在丙地完成2小时装卸工作后按原路返回甲地,自行车队与邮政车行驶速度均保持不变,,如图表示自行车队、邮政车离甲地的路程y(km)与自行车队离开甲地时间x(h)的函数关系图象,请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各题:(1)自行车队行驶的速度是________km/h;(2)邮政车出发多少小时与自行车队首次相遇?(3)邮政车在返程途中与自行车队再次相遇时的地点距离甲地多远?解析:(1)由速度=路程÷时间就可以求出结论;(2)由自行车的速度就可以求出邮政车的速度,再由追击问题设邮政车出发a小时两车相遇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3)由邮政车的速度可以求出B的坐标和C的坐标,由自行车的速度就可以D的坐标,由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BC,ED的解析式就可以求出结论.解:(1)由题意得,自行车队行驶的速度是72÷3=24km/h.(2)由题意得,邮政车的速度为24×2.5=60(km/h).设邮政车出发a 小时两车相遇,由题意得24(a +1)=60a ,解得a =23.答:邮政车出发23小时与自行车队首次相遇;(3)由题意,得邮政车到达丙地所需的时间为135÷60=94(h),∴邮政车从丙地出发的时间为94+2+1=214(h),∴B (214,135),C ,0).自行车队到达丙地的时间为:135÷24+0.5=458+0.5=498(h),∴D (498,135).设BC的解析式为y 1=k 1x +b 1,由题意得⎩⎪⎨⎪⎧135=214k 1+b 1,0k 1+b 1,∴⎩⎪⎨⎪⎧k 1=-60,b 1=450,∴y 1=-60x +450,设ED 的解析式为y 2=k 2x +b 2,由题意得⎩⎪⎨⎪⎧72k 2+b 2,135=498k 2+b 2,解得⎩⎪⎨⎪⎧k 2=24,b 2=-12,∴y 2=24xy 1=y 2时,-60x +450=24x -12,解得x =5.5.y 1=-60×5.5+450=120.答:邮政车在返程途中与自行车队再次相遇时的地点距离甲地120km.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综合运用,解答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三、板书设计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1.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2.利用图象(表)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中,学生往往无视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同时解决有交点的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大训练,力争逐步提高.。
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教案
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教案教案标题: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2. 角平分线与角度相等的关系。
3. 角平分线的作用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
2. 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的PPT或教学素材。
3. 角平分线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角平分线的概念:请学生回顾角的定义,并提问角平分线的含义。
2. 引发思考:给出一个角,让学生尝试寻找角平分线。
二、讲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1. 展示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的PPT或教学素材,解释角平分线的定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通过几个示例,让学生体会角平分线与角度相等的关系。
3. 强化角平分线的性质:总结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三、角平分线的作用和应用(20分钟)1. 角平分线的作用:讲解角平分线在几何图形中的作用,如判断等腰三角形、证明两条线段垂直等。
2. 角平分线的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3. 练习与巩固:分发角平分线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
2. 拓展思考: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更多与角平分线相关的性质和应用。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回顾。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习题,并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应用和巩固的方式,全面介绍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思维引导,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5.3第3课时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2023春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5.3第3课时角平分线的性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将一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角的情况?”比如,在制作风筝或修理家具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角平分线的奥秘。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3.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意时间的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让所有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吸收知识。
2.教学难点
-性质的理解: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的理解可能仅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理解性质的本质。
-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可能难以独立构思证明的步骤,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的辅助线或运用全等、相似等几何知识。
-知识的灵活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学到的性质灵活应用于解决复杂问题,特别是在综合题中的应用。
举例解释:
对于性质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深化对性质的理解。例如,给出一个复杂的图形,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角平分线,并解释为什么该直线是角平分线。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角平分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除了在几何图形中,角平分线还能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
八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角的平分线的探索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角的平分线,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角吗?它们有什么特殊之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角的平分线,一起来探索这些角的奥秘吧!”
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及作用。
“谁能来说说什么是角的平分线?它有什么作用呢?”
3.导入新课:通过学生回答,自然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二)讲授新知
1.概念讲解:详细解释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并通过图示进行展示。
3.提高题挑战:
完成课后提高题6、7,这两题难度较大,旨在培养学生几何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4.探究性问题: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一个探究性问题:“除了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角的平分线还有其他性质吗?”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精神。
5.小组合作任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角的平分线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章节后的练习题1、2、3,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应用题训练:
选择两道应用题(如课本例题4、5),要求学生运用角的平分线性质进行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2.强调几何证明的思路和方法。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3.能够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角平分线的定义角平分线是指一个角内的一条线段,将这个角分成两个大小相等的角。
2. 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平分线所分的两个角大小相等;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3.角内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不相等,只有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3. 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1.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以角的顶点为圆心,作一个圆,交角的两边于A、B两点,以A、B为圆心分别作圆,两圆交点C即为角的平分线上的点。
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判定:若一条线段在一个角内,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则这条线段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 角平分线的应用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角的大小;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两个角相等;3.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线段长度。
三、教学过程1. 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1.引入角平分线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2.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2. 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1.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掌握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2.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掌握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判定角平分线的方法。
3. 角平分线的应用1.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掌握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角的大小的方法;2.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掌握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两个角相等的方法;3.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掌握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线段长度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和应用,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演示法: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应用;3.练习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2.学生能够掌握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3.学生能够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4.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角平分线的性质》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第1课时角平分线性质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投影教材第48页开头的“思考〞中的文字和图形,让学生说明道理后提出问题:你能从“思考〞中得到的启示通过运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吗?2.学习目标:〔1〕学会角平分线的画法.〔2〕探究并认知角平分线的性质.〔3〕熟练地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学习重、难点: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难点: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探究“角平分线的作法〞.〔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阅读、作图、总结、归纳.〔4〕自学参考提纲:①投影中AE平分∠DAB是由什么方法得到∠DAE=∠BAE?证明△ABC≌△ADC(SSS).②由平分角的仪器尝试画∠AOB的平分线.③由导入得到作角平分线的方法:a.作法(1)能得到OM=ON;b.作法(2)能得到MC=NC;△OMC≌△ONC,得到∠MOC=∠NOC,∴OC是∠AOB的平分线;d.在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12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不行.2.自学: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进行探究式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利用角平分仪悟出画角平分线的方法,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应用了数学里面的建模思想,局部学生理解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②差异指导:a.引导学生理解角平分仪平分角的道理是证明两角相等,回忆前面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是证明三角形全等.b.在尺规作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理解“大于12MN的长〞这个条件.〔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4.强化:〔1〕让学生口述角平分线的作法步骤.〔2〕尝试练习:作出△ABC的三条角平分线〔保存作图痕迹,写出作法〕.〔3〕练习:平分平角∠AOB,通过作角平分线得到射线OC,然后反向延长OC得到直线CD,直线CD与直线AB存在什么样的位置关系?互相垂直.〔4〕给一张三角形纸片,你能不借助任何工具找到某一个角的平分线吗?能,将这个三角形沿过一个顶点的线折叠,使在该顶点的角的两边重合,那么该线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探究“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自学时间:5分钟.〔3〕学习方法:先通过折纸画图、测量得出角平分线的性质,再探究几何证明方法.〔4〕探究提纲:①如图,OC平分∠AOB,点P是OC上任一点,P点到OA、OB的距离怎么找?过点P分别向OA、OB作垂线,P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的长就是P点到OA、OB的距离.②这两个距离可采用什么方法得到它们的大小关系?证三角形全等,然后得出这两个距离相等.③用你采用的方法,得到了什么结论?结论: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④将性质用图形、几何语言表示〔填写下表〕:图形:事项:∠AOB,OC是∠AOB的平分线,P为OC上一点,且PD ⊥OA,PE⊥OB,垂足分别为D、E.由事项推出的事项:PD=PE⑤根据探究的内容,写出、求证及证明结论的过程.:∠AOC=∠BOC,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求证:PD=PE.证明:∵PD⊥OA,PE⊥OB,∴∠PDO=∠PEO=90°.在△PDO和△PEO中,∠PDO=∠PEO,∠AOC=∠BOC,OP=OP,∴△PDO≌△PEO(AAS),∴PD=PE.⑥由上述证明过程,总结证明一个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1.明确命题中的和求证;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符号表示和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推出要证的结论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探究式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通过第二层次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但在证明过程中,大局部学生不习惯把文字语言改成几何语言,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几何表述中存在的问题.②差异指导:得出结论之后,要通过证明,才能确定命题的正确性,引导学生学会证明文字语言描述的几何题的步骤.(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4.强化:(1)用文字及几何语言表述定理;(2)证明题的根本步骤.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相互交谈自己的收获和学习困惑.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成果及存在的缺乏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由于采用了动手操作、直观模型的观察以及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角以及角的平分线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感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掌握较好,到达了教学的目的,不是之处:少数学生在尺规作图上还存在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与作业中进一步加强稳固和训练.一、根底稳固〔第1、2、3题每题10分,第4题20分,共50分〕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如图,OP平分∠AOB,PC⊥OA,PD⊥OB,垂足分别是C、D.以下结论中错误的选项是(D)A.PC=PDB.OC=ODC.∠CPO=∠DPOD.OC=PO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3.如图,△ABC中,∠C=90°,AC=BC,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假设AB=10cm,那么△DBE的周长等于(A)4.如图,P是∠AOB角平分线上的点,C、D分别是OA、OB上的点,且PC=PD,PE⊥OA于E,PF⊥OB于F,求证:CE=DF.证明:∵OP是∠AOB的平分线,PE⊥OA,PF⊥OB,∴∠PEC=∠PFD=90°,PE=PF,在Rt△PEC和Rt△PFD中,PC=PD,PE=PF,∴Rt△PEC ≌Rt△PFD(HL),∴CE=DF.二、综合应用〔第5题10分,第6题20分,共30分〕5.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AC的角平分线,DE ⊥AB,DF⊥AC,垂足分别是E、F,那么以下四个结论:①AD上任意一点到点C、点B的距离相等;②AD上任意一点到AB,AC的距离相等;③BD=CD,AD⊥BC;④∠BDE=∠CDF.其中,正确的个数是〔D〕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B=90°,DF⊥AC,垂足为F,DE=DC,求证:BE=CF.证明:∵DF⊥AC,∴∠DFA=∠B=90°.∵AD为∠BAC的平分线,∴△BDE和Rt△FDC中,DE=CD,DB=DF,∴Rt△BDE≌Rt△FDC〔HL〕.∴BE=CF.三、拓展延伸〔20分〕7.如图,点D、B分别在∠MAN的两边上,C是∠MAN内一点,AB=AD,BC=CD,CE⊥AM于E,CF⊥AN于F.求证:CE =CF.证明:在△ABC和△ADC中,AB=AD,BC=DC,AC=AC,∴△ABC ≌△ADC(SSS).∴∠DAC=∠BAC.∴AC平分∠MAN.∵CE⊥AM,CF⊥AN,∴CE=CF.【知识与技能】了解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了解正多边形半径和边长,边心距,中心,中心角等概念.会应用正多边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圆中的计算问题.会用圆规、量角器和直尺来作圆内接正多边形.【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的正多边形形状的图案,发现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然后学会用圆的有关知识,解决正多边形的问题.【情感态度】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探究等数学活动,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表达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学重点】正多边形与圆的相关概念及其之间的运算.【教学难点】探索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正多边形半径,中心角、弦心距,边长之间的关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观察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利用正多边形得到的物体.〔1〕你能从图案中找出多边形吗?〔2〕你知道正多边形和圆有什么关系吗?怎样就能作出一个正多边形来?【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美丽的图案,欣赏生活中正多边形形状的物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美.问题〔2〕的提出是为了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激起学生主动将所学圆的知识与正多边形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研究的热情,并有意将注意力集中在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上.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将一个圆分成5等份,依次连接各分点得到一个五边形,这五边形一定是正五边形吗?如果是,请你证明这个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图,并写出和求证.:如图,在⊙O中,A、B、C、D、E是⊙O的五等分点.依次连接ABCDE 形成五边形.问: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吗?如果是,请证明你的结论.答案: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AB=BC=CD=DE=EA,证明:在⊙O中,∵AB BC CD DE EA==,∴∠A=∠B;同理∠B=∠C=∠D=∠E,∴五边形ABCDE 3BCE CDA AB是正五边形.【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从正多边形的定义入手证明,即证明多边形各边都相等,各角都相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教师带着学生完成证明过程.问题2如果将圆n等分,依次连接各分点得到一个n边形,这个n边形一定是正n边形吗?答案:这个n边形一定是正n边形.【教学说明】在这个问题中,教师重点关注学生是否会仿照证明圆内接正五边形的方法证明圆内接正n边形.从问题1到问题2是将结论由特殊推广到一般,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教导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由特殊到一般.问题3各边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吗?各角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吗?如果是,说明理由;如果不是,举出反例.答案:各边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因为:各边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的各角也相等.各角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不是正多边形.如:矩形.【教学说明】问题3的提出是为了稳固所学知识,使学生明确判定圆内接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必须满足各边都相等,各内角也都相等,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教会学生学会举反例.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综合图形,给出正多边形的中心,半径,中心角,边心距等概念.正n边形:中心角为:360°n;内角的度数为:180°〔n-2〕n例1〔课本106页例题〕有一个亭子,它的地基是半径为4m的正六边形,求地基的周长和面积〔结果保存小数点后一位〕.分析:根据题意作图,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解:如图.∵六边形ABCDEF是正六边形,∴∠BOC=360°/6=60°.∴△BOC是等边三角形.∴R=BC=4m,∴这个亭子地基的周长为:4×6=24〔m〕.过O点作OP⊥△OCP中,OC=R=4,CP=1/2BC=2..例2填空.【教学说明】例1是让学生了解有关正多边形的概念后,掌握正多边形的计算.同时,通过例1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将多边形化归为三角形来解决.例2通过网格来呈现问题,在解决例2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画正多边形,通常是通过等分圆周的方法来画的.等分圆周有两种方式:〔1〕用量角器等分圆周.方法一:由于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弧相等,因此作相等的圆心角可以等分圆.方法二:先用量角器画一个等于360°/n的圆心角,这个圆心角所对的弧就是圆的1/n,然后在圆上依次截取这条弧的等弧,就得到圆的几等分点.【教学说明】这两种方法可以任意等分圆,但不可防止地存在误差.〔2〕用尺规等分圆正方形的作法:如图〔1)在⊙O中,尺规作两条垂直的直径,把⊙O四等分,从而作出正方形ABCD.再逐次平分各边所对弧,那么可作正八边形、正十六边形等边数逐次倍增的正多边形.正六边形的作法:方法一:如图〔2〕任意作一条直径AB,再分别以A、B 为圆心,以⊙O的半径为半径作弧,与⊙O交于C、D和E、F,那么A、C、E、B、F、D为⊙O的六等分点,顺次连接各等分点,得到正六边形ACEBFD.方法二:如图〔3〕由于正六边形的半径等于边长.所以在圆上依次截取等于半径的弦,就将圆六等分,顺次连接各等分点即可得到正六边形.【教学说明】尺规作图法是一种比较准确的等分圆的方法,但有较大的局限性,它不能将圆任意等分.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圆内接正五边形ABCDE,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P,那么∠APB的度数为_______./π的正方形的内切圆与外接圆所组成的圆环的面积为_____.3.如果一个正六边形的面积与一个正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求正六边形与正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之比.4.如图,点M、N分别是⊙O的内接正三角形ABC,正方形ABCD,正五边形ABCDE,……正n边形的边AB、BC上的点,且BM=CN,连接OM、ON.〔1〕求图1中的∠MON的度数;〔2〕在图2中,∠MON的度数为_____,在图3中,∠MON的度数为_____;〔3〕试探索∠MON的度数与正n边形边数n之间的关系.〔直接写出答案〕【教学说明】题1、2可由学生自主探索完成,题3、4可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加以提示,最后共同解答.完成教材第106页、108页的练习.°4.解:〔1〕连接OB、OC.∵正三角形ABC内接于⊙O,∴∠OBM=∠OCN=30°,∠BOC=120°.又∵BM=CN,OB=OC,∴△BOM≌△CON,∠BOM=∠CON,∴∠MON=∠BOC=120°.(2)90°72°(解法与〔1〕相同)(3)∠MON=360°/n.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正多边形和圆有怎样的关系吗?你知道正多边形的半径、边心距、内角、中心角等概念吗?你能画出正多边形吗?【教学说明】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回忆,教师再予以补充和点评.1.布置作业:从教材“〞中选取.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后作业〞局部.1.本节课首先从复习正多边形的定义入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正多边形与圆紧密联系,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将结论由特殊推广到一般,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学习正多边形中的一些根本概念,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表达了化归的思想.其次,在这一根底上,又教给学生用等分圆周的方法作正多边形,这可以开展学生的作图能力.2.等分圆周法是一种作正多边形的常见方法,通过作简单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一直推广到作正八边形的情况,可以向学生灌输极限的思想,极限是微积分中最主要、最根本的概念,它从数量上描述变量在变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在高中数学中,极限思想渗透到函数、数列等章节,又衔接高等数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设计
(第1课时)
利川市忠路镇初级中学钟金荣
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教案重点:
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教案难点:
1、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中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的正确理解;
2、对于性质定理的运用。
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景
学生结合导学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完成。
二、探究体验
探究一
学生在导学案上完成,请一名学生板书到黑板上。
探究二:
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分析后写出证明过程.教师归纳,强调定理的条件和作用.
三、合作交流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如图1,P 在射线OC 上,PE ⊥OA ,PF ⊥OB ,则PE =PF .
(2)如图2,P 是∠AOB 的平分线OC 上的一点,E 、F 分别在OA 、OB 上,则
PE =PF .
(3)如图3,在∠AOB 的平分线OC 上任取一点P ,若P 到OA 的距离为3cm ,则P 到OB 的距离边为3cm .
A
O
B
P E
F
图2 图3
A
B
P E
A
O
B
P E
F
图1
四、完成导学案练习
1.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AB=5,CD=2.
求:(1)点D到AB的距离;
(2)△ABD的面积.
2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教材第51页第2、3题
七、板书设计: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角的平分线的作法.
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