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

合集下载

家长应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家长应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家长应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1、有利的环境。

必需给孩子供应养成好习惯的适当环境,尽量避开任何破坏这种好的环境的行为。

家长要努力营造和谐、安定的家庭环境。

软件方面,要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克服不良的生活风俗,制造宽松、民主、对话、沟通、沟通的人文环境,宠爱探讨、钻研的学习情趣,和谐的亲子关系等。

硬件方面,居室灯光的设计、字画的张贴、书籍的购置、卫生的清扫、物品的摆放等要表达的和谐、舒适,让家成为亲子双方共同感到舒心和暖和的港湾。

2、耐烦的引导。

望子成龙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操之过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不能要求孩子立刻养成很多好习惯,必需有耐烦,渐渐地引导孩子。

3、准时的赞扬。

发觉孩子无意中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时,家长应马上赐予赞扬,以示鼓舞,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

4、良好的示范。

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需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5、坚决的看法。

在孩子面前,家长必需有主见,做每一件事都要看法坚决。

家长自己拿不定想法,孩子就会受到影响。

6、默契的合作。

成人之间看法的不全都极大地阻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培育。

即使成人有不同看法,也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商量,大家在商谈中寻求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法。

7、家校沟通,形成合力。

学校每期都会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这就为我们供应了一个家校沟通的平台,作为家长就应当主动参与,具体了解学校、班级动态以及孩子们在学校的各种状况,并将孩子们在家庭中的表现反馈给老师及学校,让家校双方都能准时精确的把握孩子们的成长方向。

每隔肯定时间,应主动抽出时间与老师沟通,让我们的孩子在家校共同催促的'合力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孩子必备的素养,也是他们走上成才之路的基本保证。

要想培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必需持之以恒,发挥各方面作用,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主动协作学校催促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浅谈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家园合作是指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家园合作对于幼儿的成长十分重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角度,浅谈家园合作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方法。

家庭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长要做一个良好的榜样。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如果家长自己不守规矩、不讲究卫生等,那么幼儿也容易养成类似的行为习惯。

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

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耐心解答孩子的问题,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理解,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要在家庭中建立明确的规矩和纪律。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给孩子树立行为的底线和标准,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这样可以让幼儿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除了家庭的作用,幼儿园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应该建立良好的环境氛围。

幼儿园的环境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温馨、和谐、秩序井然的环境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幼儿园要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奖惩制度。

幼儿园应该对幼儿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让他们了解规矩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

对于不良行为也要有相应的奖惩制度,让孩子懂得哪些行为是受欢迎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幼儿园要加强家园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行为表现,并与家长共同商讨对策,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促进家园合作,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深入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增进家园之间的信任和了解。

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家园共育的形式,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各类活动中,比如亲子互动活动、家庭作业等,让家长参与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监督。

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校合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对孩子的培养起着互补和提升的作用。

良好的家校合作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庭和学校都是孩子学习的环境,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可以创造一个宁静、有序、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专心学习的空间。

学校在教室、图书馆等场所也要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家校共同协作,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二、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家庭和学校可以共同制定孩子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以确保孩子的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

家庭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日、每周的学习计划,鼓励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和复习任务。

学校可以制定年度教学计划,并通过与家长交流,确保家庭和学校的教学目标一致。

家校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可以帮助孩子明确方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积极沟通交流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积极沟通交流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

家长和教师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或家校沟通会,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家长可以向教师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也可以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教育方针和师生互动方式。

通过积极沟通交流,家庭和学校能更好地协同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时需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家庭可以提供孩子家庭作业的辅导,鼓励孩子参与学校的课外活动,培养其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加强家校联系,定期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表现,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活动。

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和支持,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树立学习的榜样家长和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重要榜样,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家庭可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亲自参与孩子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好习惯活动方案1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好习惯活动方案1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好习惯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显得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家校合作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本活动旨在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二、活动对象幼儿园、小学、初中等各阶段的学生及其家长。

三、活动内容1.家校沟通会定期举办家校沟通会,邀请家长和老师共同参与,就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进行交流。

会上,老师可以分享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家长则可以分享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共同分析孩子习惯养成的现状,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2.亲子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如户外拓展、手工制作、阅读分享等,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在活动中,引导孩子学会尊重、分享、合作等好习惯,家长则通过亲身示范,传递正能量。

3.习惯养成挑战开展习惯养成挑战活动,如“21天好习惯养成计划”。

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习惯养成目标,如早睡早起、按时完成作业等,并在接下来的21天内坚持执行。

活动结束后,评选出优秀习惯养成家庭,给予表彰和奖励。

4.家庭作业互助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家庭作业,家长在辅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及时复习等。

同时,家长还可以与老师保持沟通,了解作业要求,确保家庭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5.家长学堂开设家长学堂,邀请专家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课程内容包括孩子心理发展、习惯养成、亲子沟通等方面,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四、活动实施与评估1.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2.成立活动组织小组,负责活动的筹备、组织和实施。

3.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家长和孩子的反馈意见,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借鉴。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好习惯活动,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家校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家校共育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家校共育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家校共育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家校共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重要的话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家庭和学校在培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未来,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随着社会风气的不断变迁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面临巨大挑战,也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诸多困扰。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了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旨在探讨家校共育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通过家长和学校的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学生打下健康成长的基础。

这对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建设文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家校共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它强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种模式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在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家校共育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将接受到一致的教育理念和行为规范,从而更容易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在家庭中,父母可以示范正确的行为,教导孩子做事认真负责;而在学校中,老师可以借助家长的支持,对学生进行行为引导和规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家校共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而学校则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两者的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成长资源和机会。

家长和老师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术成绩,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

家校共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

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

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在当今社会, parents and educators 都意识到家校合作在孩子的教育中的重要性。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两个主要环境,通过有效的合作,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教育。

本文将探讨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合作共同培养孩子。

第一部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校合作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家校合作可以增强教育的连贯性。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两个重要领域,家校合作可以确保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有无缝衔接。

父母和教师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共同制定教育目标,确保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接受到一致的教育。

其次,家校合作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学校和家庭都可以为孩子提供不同的支持和资源。

学校提供专业的教育资源和知识,而家庭提供情感支持和实践经验。

通过合作,父母和教师可以共同利用各自的资源,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帮助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此外,家校合作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当父母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时,孩子会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关爱和关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家校合作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部分:实施家校合作的策略要实现有效的家校合作,有以下几个关键策略。

首先,建立积极的沟通渠道。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是实现合作的关键。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或家访活动,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传达学校的信息和孩子的进展。

其次,制定明确的角色和责任。

家庭和学校都应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责任,避免重复或冲突。

学校要明确教师的教育任务和责任,向家长传达教育理念和学校政策。

家庭要明确父母的育儿责任和对孩子教育的期望,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和家庭作业辅导。

此外,需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

家校之间的合作需要基于互信和尊重的基础上。

学校要尊重家长的意见和期望,积极与家长合作,形成共同关注孩子教育的氛围。

家校协同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家校协同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家校协同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建立家校协同教育机制,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建立家校社协同教育机制,增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相互信任,及时沟通,促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使教育更具一致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帮助小学生们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所谓习惯,指由于长期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化成自动化的一些行为模式。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自我操控性差,意志力不高,认识水平较低,若教师和家长不注意,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就有可能固化为不好的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毋庸置疑,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培养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学生整个教育阶段乃至一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因而我考虑建立一个家校社协同教育机制,应用该机制着力与家长携手共同为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充分发挥传统家校社协同教育多通道的优势1.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老师、家长相互交流信息一个良好平台。

达到相互理解支持、共同教育学生目的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家长会。

学校向家长通报其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家长可以向教师具体了解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在班集体的生活习惯,并提供某些教育上的支持;家长会还可以为家长之间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同时,学校也可以家长会为契机,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寻找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2.家访或电访家访可以使教师与家长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与家长和学生的交谈,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家访向家长通报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电访是家访的延伸,它比家访更快捷、方便,是家访的必要补充。

3.家校联系本和传阅本家校联系本可以涵盖学生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等等。

家校合作,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家校合作,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家校合作,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不断深思与探讨如何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使我们的教育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提高我们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学生良好习惯的逐步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特别需要家长的有力配合,社会的大力支持。

因此,我们应树立家校共育观念,提高家长教子水平,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一、树立家校共育观念,提高家长教子水平,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特别需要家长的有力配合,社会的大力支持。

因此,我认为树立家校共育观念,提高家长教子水平,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是非常关键的。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父母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是不可能单独把孩子教育成才的。

家长应为孩子做出榜样,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功。

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听父母和长辈的话、体谅父母不挑吃穿、按时复习独立做作业等。

二、加强对家庭中培养习惯方法的指导,强调家校共育环境的协调性。

为指导家长积极探讨如何创设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进行持续教育,我们除了研究指导常规家教方法外,首先特别强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通过家访、家长会、校讯通、联系卡等,指导家长有意识地向学校正确的教育观念靠拢,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另外家长有了问题,也可以主动与老师联系,互相交流一些习惯培养的好方法、好措施等。

其次特别强调家庭教育内部的一致性。

指导家长注意,家庭成员之间要统一教育思想,主动配合;家长之间出现矛盾,尤其是两代人之间的冲突,要背着孩子协调;家长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在家做学生榜样,积极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如何通过家校合作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通过家校合作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通过家校合作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哎,说真的,现在家里的小朋友啊,真是越来越“个性”了!我最近就遇到一个特别“精彩”的案例。

我一个朋友,孩子小名叫“小豆芽”,今年上幼儿园大班。

这小子平时在家里那叫一个乖,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的典范!我每次去他家,小豆芽都会很热情地给我拿零食,还会主动帮着收拾玩具,你说这孩子多懂事?结果最近,他妈跟我抱怨,说小豆芽在幼儿园里可不像家里那么乖了。

老师说,小豆芽上课老是喜欢走神,还喜欢跟小朋友打闹,上课时间也不好好坐,总是到处乱跑。

这可把朋友急坏了,心想:“我儿子在家这么乖,怎么到了幼儿园就变样了呢?”后来,这事儿吧,还真让我发现了点问题。

有一次,我带着小豆芽去公园玩,看到他特别喜欢玩一个滑滑梯。

结果,玩着玩着,他就开始不耐烦了,非要玩旁边那个秋千。

我刚想说“别玩了,一会回家吃晚饭”,结果小豆芽就撒泼打滚,大喊大叫,还说:“我就要玩秋千!我就要玩秋千!”我当时就愣了一下,心想:这孩子咋和我朋友家的小豆芽完全不一样呢?然后我就仔细琢磨了一会,才发现,小豆芽之所以在幼儿园里“放飞自我”,是因为他平时在家没机会体验这种“自由”。

你别看朋友管教孩子很严格,可是生活作息都安排的特别紧凑,小豆芽每天的时间都被课程、吃饭、睡觉给填满了。

他很少有时间去户外玩耍,就算是去公园玩,也是我朋友陪着他,玩什么、玩多久,都是我朋友说了算。

所以,小豆芽在幼儿园里碰到喜欢的东西,就会特别兴奋,控制不住自己。

因为他平时很少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玩耍,所以当他觉得“我想要”的时候,就会用“撒泼打滚”的方式来表达。

我后来跟我朋友说,孩子不能只顾着学习,也要让他有时间去玩耍和释放天性。

我们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参与到一些家务活中,比如帮着洗碗、收拾房间等等,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白,想要玩,就要先做好自己的事情。

再比如,我们可以带孩子去户外玩耍的时候,不要一直跟着他,让他自己去探索和尝试。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控制能力,从而提高他的行为习惯。

家校配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校配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借这次月考,我们召开这个家长会,主要目的也是希望家长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加强你们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希望家长进一步配合老师,做好一些工作,让孩子们学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绩!下面我将从学生在班中表现情况,期中考试情况、需要家长配合等方面来谈谈。

一、家、校配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习惯的好坏会影响人一生的命运,好习惯养成了将受益终生,反之,不良的习惯会贻害终生。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正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稳定,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90%的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智力因素只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

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这些非智力因素中,性格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事实正是如此,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13岁就成为中国科技大学大学生的周峰,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总是说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了自己。

据说周峰有两个好的学习习惯:一是量化的学习习惯。

他认识汉字,记英语单词,每天都是10个,即使是走亲戚串门也从不间断。

一年下来,3000多个汉字记住了,3000多个英语单词也记住了。

二是定时的学习习惯。

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玩,自觉性极强,不需要别人提醒。

好习惯使人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工作,坏习惯使人不知不觉地拖拉、懒惰。

所以,对于处在习惯形成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1、认真听讲的习惯。

课堂教学很重要。

只有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老师讲课,课下才能很轻松地完成作业。

很多在家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上课无法做到认真听讲。

为此我们经常狠抓课堂纪律,采取各种方式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家校合作 共同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家校合作  共同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庭和学校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环境。

良好的家校合作可以为小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全面和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在塑造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方面。

本文将探讨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种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以共同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校合作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主要场所,他们的行为习惯往往在这两个环境中形成。

只有家庭和学校紧密合作,才能形成一致的育人理念和教育方向,为孩子提供一致的引导和规范,从而更好地塑造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其次,家庭和学校互相支持,可以形成育人的良好氛围,让孩子在多样化的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培养。

最后,家校合作还有利于增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信和沟通,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尽力而为。

二、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1. 定期家校沟通会议定期家校沟通会议是家校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式。

家长和教师可以定期相聚,分享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交流对孩子的关心和期望,共同探讨孩子的问题和挑战,并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沟通,家长和教师可以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互相了解对方的期望和需求,形成一致的育人目标和方法。

2. 家校合作项目家校合作项目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课程设计和活动策划,积极发挥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作用。

比如,可以组织家长参加道德讲座、行为规范指导等活动,共同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和行为养成。

3. 家校互补教育家校合作不仅仅是在学校进行与家长的交流,还需要家长在家庭环境中与学校共同协作。

家长可以在家庭中教育孩子守纪律、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基本行为准则,与学校共同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也可以通过家访、家庭作业等方式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与家长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4. 多元化的家校互动多元化的家校互动是家校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好习惯的活动方案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好习惯的活动方案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好习惯的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标为了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二、活动名称“好习惯伴我行”家校合作促进活动三、活动对象幼儿园小班的家长和孩子四、活动内容1.家长会讲座:邀请教育专家或老师为家长进行讲座,讲解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方法以及家长在习惯养成中的角色。

2.家校互动手册:制作一本包含孩子习惯养成指南、家校沟通记录、孩子习惯进步记录等内容的手册,方便家长记录孩子在家中的习惯表现,并与老师进行及时沟通。

3.习惯养成打卡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习惯养成打卡活动,每天记录孩子完成好习惯的情况,如按时起床、自己收拾玩具等,并在家校互动手册上进行记录。

4.习惯养成展示会:定期组织习惯养成展示会,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展示孩子在家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5.家访活动:老师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习惯养成情况,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孩子的习惯养成。

五、活动时间与安排1.家长会讲座:每学期初举行一次,邀请教育专家或老师为家长进行讲解。

2.家校互动手册:每月发放一次,家长记录孩子习惯养成情况,并在下月初交给老师进行查阅和反馈。

3.习惯养成打卡活动:每周进行,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记录孩子的好习惯表现。

4.习惯养成展示会:每学期末举行一次,展示孩子在家中养成的良好习惯。

5.家访活动:每学期进行两次,分别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

六、活动效果评估1.通过家长反馈、孩子习惯养成记录以及老师观察等方式,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方式,以更好地促进孩子好习惯的养成。

七、活动总结与分享1.在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梳理活动亮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家校合作活动提供经验和借鉴。

2.将活动成果和经验分享给其他班级和幼儿园,促进园所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汤西中心小学蔡晓文俗话说:“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孩子们将受益终身。

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和身体都在急速发展,在这个重要时期,家庭和学校只要能合作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就能养成,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那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笔者经过实践,探究了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一、家校合作全面认知良好习惯,指导学生行为。

“学校在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起着规范管理、实践引导的作用,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二所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极大,所以哪种策略都离不开家校合作。

”认知是行动的依据,学生在对良好行为有深入了解后才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校可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四方面制订要达到的四大指标,以及工作措施。

教师在全面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课、道德与法治课渗透良好行为习惯教育,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走廊文化等进行宣传,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认知。

家长与教师要达成共识,教师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宣传学生的良好习惯指标,使家长熟悉孩子要达到的习惯标准。

小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师性,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良好习惯指标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熟记并付诸行动。

如学习习惯儿歌:上课铃声响,赶快进课堂。

书和文具盒,摆在桌子上。

起立要站直,坐下不乱晃。

不做小动作,上课要听讲。

眼睛看仔细,耳朵听清楚。

发言先举手,回答声响亮。

学会勤动脑,人人夸我棒。

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行为规范,还给予他们恰到好处的指导,让学生朝着规范行为努力,自觉地对照标准找出自己的问题,从而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二、家校联手创设良好环境,营造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

良好的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家校共育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家校共育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家校共育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随着家校共育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了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策略,帮助家庭和学校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和学校应该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家长和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相互了解学生在家和学校的表现。

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议、家访等方式,家长可以了解学校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学校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

这样一来,家庭和学校可以共同制定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家庭和学校应该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家庭和学校都应该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

家长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等;学校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自律能力等。

通过关注这些细节,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和学校都应该给予学生正面的激励和奖励。

学生会受到积极鼓励的行为更容易变成习惯。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表扬、鼓励、奖励等方式,来肯定学生良好的行为表现。

当学生完成作业,家长可以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在校表现出色,教师可以给予奖励,激励学生继续保持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和学校都应该给学生提供明确的规则和期望。

学生需要明确知道家庭和学校对于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是什么。

家长和教师可以向学生明确解释,制定出明确的行为准则。

学校可以制定学生守则,并通过班会来讲解,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被期待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家校协同培养孩子好习惯心得体会优秀3篇【完整版】

家校协同培养孩子好习惯心得体会优秀3篇【完整版】

家校协同培养孩子好习惯心得体会优秀3篇【完整版】家校协同培养孩子好习惯心得体会1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终身无法改变的老师。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

一、学会做孩子的表率。

父母是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因此,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孝敬老人;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

二、学会做孩子的学生。

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除了要照顾好孩子的衣食起居外,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孩子,时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要老是用成人的眼光看到孩子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来加以“曝光”,这样,不但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是疏远了彼此之间的亲情,让孩子学会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自己能够学着做每件事情。

三、学会做孩子的朋友。

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

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家校协同培养孩子好习惯心得体会2其次是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如把时间具体量化,写作业前,让他自己先设定每项内容所需时间,完成后再记录实际所用时间,每当比预计时间提前完成的时侯,孩子都会有一种自毫感,做事会有时间概念。

培养计划性:如周末完成作业之余,按照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语、数、外的复习。

以上种种我们并不强迫他接受而是通过关注孩子,与之协商,同时及时调整不妥的地方,尽量使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校共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家校共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家校共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西安市高新第二小学姓名:张艳丽时间:2015 年3 月一、问题的提出1、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

它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

”从生理角度讲,它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

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习惯通过重复或练习逐渐养成,而且一旦巩固下来就会变成需要并不容易改变,而这种“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方式必须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配合才能完成。

2、“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决定了人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

新世纪对人的基本素质赋予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内涵,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正在变为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只1/ 10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不断地学习,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

3、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保证。

研究证明,3—12 岁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在小学阶段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自觉主动、稳定持久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老师在此期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同时引导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是值得思索的问题。

4、我校历年来重视养成教育,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加强和改进班风基础工作来抓。

我们倡导:以文明习惯教育为突破口,进而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自律习惯方面培养学生好习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虽然在学生一些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上有了一定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即学校重视,家庭忽视;学校偏重于校内的教育,缺乏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和协作。

这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习惯受多方面2/ 10影响,只有把家庭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共识,整体培养,齐抓共管,才能固化学生的好习惯。

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研究

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研究

——“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研究”课题成果报告内容摘要:中南路小学自2009年以来,确立了“植养习惯,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结合书法艺术特色,开展“书法艺术教育与学生良好品质培养的实验与研究”,学校在学生习惯养成的培养上形成了一些有益的做法。

但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在学校教师做出努力的同时,必须有家长的配合,2010年我们选择“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本课题以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为目标,以研究家校合作的方式促进好习惯培养效果为研究重点,以“好习惯争星卡”为起点,探索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途径与方法。

从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成立家长义工队,推行家校联系本,发放喜报、进步喜报,开设家长讲堂,搭起家校合作的新桥梁,研究制定了各个阶段的习惯培养目标并积极推行、合作落实,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一、课题提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就是养成良好习惯”。

好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它是促进人走向成功的阶梯,从一定意义上说,习惯就是素质。

培养良好习惯,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可见,强化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是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幸福教育的根源。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校总人数一半以上,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大多家长生活于社会的最底层,对孩子关注不够,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自律习惯都比较差。

由此,学校自2009年以来,以“植养习惯,奠基幸福人生”作为办学理念,结合书法艺术特色,开展“书法艺术教育与学生良好品质培养的实验与研究”,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在学生习惯培养上形成了一些有益的做法。

但是我们发现,学生教育主要依靠学校和教师,而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对孩子教育、关注不够,致使学校教育单薄无力;学校本身又偏重于校内的教育,而缺乏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和协作。

这些问题,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习惯受多方面影响,“一致化”是重要的教育原则,只有把家庭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共识,整体培养,齐抓共管,才能固化学生的好习惯。

幼儿园和小学如何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幼儿园和小学如何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幼儿园和小学如何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园和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在这两个阶段,教师和家长共同肩负起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责任。

本文将从教育环境的营造、教育方法的运用以及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三个方面,探讨幼儿园和小学如何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环境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首先,教室的布置应该简洁、明亮,有利于孩子的思维集中和学习专注。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布置一些与学习相关的主题墙,如字母、数字、图画等,通过直观感受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例如,通过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学习进步,引导他们自信、自主地去完成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同时,教师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帮助,确保他们在学习中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例如,通过讲故事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通过游戏来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示性的问题,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并寻找答案。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学习习惯的起点,家校合作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与教师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

首先,家长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教师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创造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

如何通过家校合作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何通过家校合作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何通过家校合作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家校携手,共育良习: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学业成功的基石,而家校合作则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教育专家认为,家校应携手前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共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明确目标,达成共识建立起约定目标: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协商明确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例如: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

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学校应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教育理念,分享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并协商制定方案。

协同推进,避免冲突:避免学校和家庭教育理念冲突,以免出现“学校要求,家长放松”或“家长要求,学校忽略”的情况。

二、营造良好环境,增强学习兴趣学校提供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教师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家庭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家长应为学生提供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尽量减少干扰学生的学习。

鼓励探索,增强求知欲:学校和家庭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循序渐进,培养良好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校应从最简单的学习习惯开始,例如:按时上课、认真听讲,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制定计划,不要急于求成:家长应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从简单的学习任务开始,渐渐地提升难度和工作量,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学习习惯。

及时激励,提高学习兴趣:学校和家庭应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给予适度的鼓励和奖励,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家校互动,齐心协力共进学校定期发布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和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家长可以通过学校的平台了解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并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学习习惯培养活动:例如参加家长会、参与学习习惯培养的讲座等,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学习习惯培养工作。

家校共育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家校共育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家校共育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品德,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两个重要社会环境中获得全面的教育和培养。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塑造其品格和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家校共育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家校共育的理念,探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并提出相关研究。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尤为深远。

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注重言传身教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的心中植下种子,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家长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孩子的良好榜样。

家长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发脾气,要用和气、耐心的态度对待孩子,不要让孩子见到自己不良的行为模式。

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亲身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激发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律和自控。

家长可以教导孩子养成每天定时自己整理书包、整理床铺、自我管理个人卫生等好习惯,激发孩子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还要教导孩子学会自制,不贪玩、不贪吃、不贪睡,养成节俭、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 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引导孩子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家长应引导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学会解决与人相处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集体生活中。

二、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教师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和引导。

1. 课程设置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龙岗镇吴兴小学感谢领导给我校这样一个难得的与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

借此机会我把我们学校在德育工作实践中,如何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基础工作来抓的一些做法和感受向大家汇报一下,希望领导和同仁给于批评和指导,更希望从兄弟学校学到更好的做法,使我们下一个阶段的工作开展的更扎实有效。

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曾经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也说过:“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

”学校的德育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让良好的行为习惯陪伴学生度过幸福的一生,这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一贯的指导思想。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历年来重视养成教育。

多年来一直不断的研究养成教育规律,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找养成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办法。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们在学生一些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上有了一定的做法,但是也感到“一头沉”的问题,即学校重视,家庭忽视;学校本身又偏重于校内的教育,而缺乏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和协作。

这些问题,使我们认识到: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鉴于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我校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习惯培养模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即社会、家庭、学校协调一致,达到了养成教育的最佳效果。

特别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提出“教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培养好习惯”的口号我们的基本做法是: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华东交通大学王东华先生认为:习惯的培养更多的要靠潜教育。

我们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从他周围的成人身上找到“影子”。

如果身处孩子周围的父母、老师有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习惯就非常容易。

我们强调全员育人,部门间教育环节间的相互衔接,高度协同。

特别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提出“教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培养好习惯”的口号。

1、自我充电、促进教师角色的自我转换。

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

虽然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育方面的知识比起大部分家长要稍胜一筹,但就如何能更好的进行家校间有效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还是缺乏更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因此,我们为教师印发了好习惯材料,带领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美丽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方法总比问题多》、《家校合作论》等书籍,利用每周教师例会前的二十分钟,教师们将学习体会、收获及在工作中教育的经验教训及所感、所悟、所思进行交流,如:“好习惯比分数更重要”、“教师应养成的几个好习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一致”、“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回答问题的习惯培养”、“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和学生一起学会倾听”、“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在台前大胆发言的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等。

校长、德育干部、教师点评,达到互学互促、提高了教师研究水平。

还通过校会、班会、国旗下讲话、板报、校园宣传栏等形式在师生中进行习惯培养的宣传,教师们在学习、交流、研讨中,树立了正确的育人观。

通过学习培训,教师们认识到教师不但是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

更应是一个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社会的服务者,教师的舞台不仅仅局限于三尺讲台,更要走近家长,走进家庭。

教师们认识到习惯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家庭教育的指导也不是程式化的,具有独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家庭情况要有不同的指导模式。

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不是指挥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应在交流、沟通中商量。

2、家长、教师注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习惯培养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提高家长的认识。

我们倡导父母要学会利用模仿的心理机制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模仿分为有意模仿和无意模仿,特别是无意模仿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比如:父母见人很随和,主动打招呼问好,孩子自然也学会了待人有礼貌,这就是无意模仿的结果。

相反,有的父母爱发牢骚,孩子有一点错就又打又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有攻击性,遇到挫折容易发火,好争辩,以打架来解决冲突;父母喜欢说脏话、粗话,孩子潜移默化地也会受到影响。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

”学生的习惯,决定着教育的成败。

低年级班主任刘老师在案例中写道:许多习惯的养成都需要老师言传身教、不断树立身边的榜样。

为了让同学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平时我随手捡起地上的纸屑,随手关掉不需要再开的灯,随手关上忘关的门窗——目的只是想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让学生也养成注意细微之处的卫生习惯。

同时,我注意观察学生身边的榜样,谁随手捡纸了,谁随手关门了,谁去擦掉同学忘擦的黑板了……我都会及时表扬,请其他学生向他学习。

慢慢的,我的“随时教育”取得了成效。

我们的教室地面总是那么干净,没有任何废物、污物,桌椅总是那么整齐,学生抽屉里物品摆放总是那么有序。

说起学生讲卫生,还有一个小笑话:有一次刚一下课,我们班学生第一时间冲向讲台去擦黑板,当时把任课老师吓了一大跳,虽然当时场面比较尴尬,但是我还是对那几个积极的学生报以鼓励的微笑。

现在想起来,学生这种卫生习惯还令我感动。

二、构建学生习惯养成的目标体系,加强行为训练1、构建学生十个好习惯养成培养要求我校学生的养成习惯着重从生活习惯—自理、学习习惯——自学、纪律礼仪习惯——自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为了使目标体系科学,符合我校学生的特点,符合习惯养成的规律,我们深入研究,反复实践,构建了学生习惯养成目标体系,制定了1—3年级,4-—6年级“学生十个好习惯”和培养要求及方法。

并每月确定一个教育主题,将习惯培养目标具体化,每周安排一个具体的训练项目。

教师、家长手把手教,耐心指导,给孩子们以信心和勇气,学生的好习惯逐步形成。

2、好习惯的培养与坏习惯的矫正相结合我们认为,在习惯培养中,应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相结合。

小学阶段孩子处于成长发育中,行为习惯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往往会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

因此,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往往也是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是个体与不良习惯做斗争的过程。

习惯的养成主要依赖行为的塑造和改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强化手段和方式,对个体的良好行为进行巩固,消除不良行为。

习惯培养中我们运用了加减法(正强化和负强化),即培养好习惯用加法,矫正不良习惯用减法。

生理心理学把增强某种刺激与有机体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系称为强化。

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

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反之,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率下降,则是惩罚(负强化)。

在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正确地采用适合的强化(如对行为给以赞扬、肯定、欣赏、奖励等)是能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的。

结合好习惯工作,学校开展评选每周一星活动,两年多中已评出了88名校级好习惯每周明星,在升国旗仪式上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并把明星事迹公布到学校网站上,与此同时班级评选每日一星,每月好习惯明星若干名,事迹发布到学校的宣传橱窗上,让孩子们把好习惯时刻牢记心中,树立典型,激发学生积极上进的兴趣,教育效果明显。

在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中,我们引导老师和家长如果选择消极强化时,特别要慎重,更要讲究方法,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时机,要有针对性,并注意适度,尤其不能采用“破坏性批评”。

我们认为,强化教育的有效性来自教育者使用强化教育的科学性。

三、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好习惯的方式与途径多渠道、多途径的培养学生的还习惯,我们总结出了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好习惯的七种方式,两种途径。

(一)、培养方式1、墙报、校报学校是育人环境,它的布置具有教育意义。

我们围绕培养习惯,激发兴趣,训练能力的思路,对校园的墙壁、宣传栏、绿化地带进行了整体规划,分别以习惯、兴趣、能力为主题,把教育内容和学生成长事例相结合,使墙面成为办学思想的诠释,富有教育意义。

同时,我们还以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宣传,表扬好习惯先进班集体、先进家庭、先进个人,宏扬好人好事,激励孩子争做好习惯明星。

2、家长开放日通过每年召开一次的“好习惯培养”专题家长开放日,把家长请进来,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教学的进程,学生习惯培养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需要家长给予哪些帮助与合作,促进家校合作。

我们先后召开了“好习惯伴我成长”、“同品书香韵味共享心灵阳光”两次专题家长开放日,通过教师及家长典型发言、“家校合作培养好习惯”主题班会、(书香校园、书香家庭)读书日、亲子趣味奥运会等活动,表彰好习惯明星学生、家长、家庭,使家校合作促学生幸福成长。

活动中家长之间交流互动,交流和切磋教育孩子的经验体会,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激发和培养家长强烈的教子兴趣,提高家长关注孩子教育的热情,增强家长教子的自觉性。

3、发放行为习惯记录卡学校制定一个行为规范表,让学生根据自己在校、在家的表现,为自己打分,家长和老师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

这样既能客观准确的反应问题,也能给学生真实的评价与认可。

有个家长在家校联系薄里这样写到:经过二三周的实践,我就发现孩子在一天天发生着改变:以前早上起床可费劲了,现在起床比我还早;以前睡觉前都是家长提醒她别忘带这个那个的,现在一问,早就收拾好了;见到楼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也都主动问好,而且更有礼貌了,经常受到长辈的夸奖,就连“吃饭”这个老大难问题,也有明显的改进。

如果把教育比作一条长河,家庭教育便是河的源头,学校教育是通往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桥梁。

记录下孩子们成长的足迹,扩大学校与家长、社会的沟通,提高工作实效性,推动学校课题工作的深入开展。

4、联系簿联系簿是一种教师与家长书面联系很好的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和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和学校这两个不同环境中习惯养成的表现是否一致,从而避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

如:高年级班主任赵老师,从接班起就在本班推行了家长联系簿,起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能把孩子在校的表现及时的反映给家长,但是随着课题的推进,她发现这个联系簿还是一个培养学生好习惯的重要途径。

班内的联系簿是这样设计的:每周五老师先在每个孩子的本上写出他一周的表现,然后由孩子带回家先写出自评,再由家长写出最后的评语。

赵老师随时把学生在学校的好习惯成绩、表现,优点、缺点以及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写在小小的联系簿上反馈给家长,其他同学发现的该生的优点也可以写上去,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