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专题网上作业及答案.docx
2023年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册
《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册第1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不仅导致亲子相似性,或者说导致亲子间和家族成员间的生物性状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表白人们看到了遗传导致相似性。
并且也导致相异性。
3、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映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结识”。
5、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涉及同化又涉及顺应。
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毕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通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成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8、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9、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规定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规定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二、简答题:1、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说明遗传也导致同胞之间的相异性。
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时,父母一方的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方的等位显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的子女,若与另一方的等位隐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近视的子女。
这样就出现了遗传导致兄弟姐妹间的差异。
2、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干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
因此布鲁纳很主张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但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又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布鲁纳提出了“螺旋式课程”的设计思想。
3、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他的儿童认知发展观可以公式化地归结为是不断地“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也就是“内化”。
教育心理专题网上作业4及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网上作业4及答案一、名词解释(共7道试题,共30分。
)1.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为个体对群体平均值的距离,它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Xi-`X。
2.测量测量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3.标准分数标准分数是以平均值为起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分数。
标准分数是相对于原尺分数而言。
采用标准分数就是为了克服原尺分数的局限。
4.标准差正态分布的单位称为标准差。
SD或S是标准差的缩写。
σ是标准差的标记。
5.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6.行为指示子“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算“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行为。
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7.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若不充分把握先行教学的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
二、简答题(共5道试题,共30分。
)8.简述个体差异的含义及正态曲线下的1S~3S的面积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质的差异,把个体差异理解为量的差异或程度的差异这意味着可以更好地确定质的差异。
一父(母)为子女的考试成绩变得低于邻居子女3分而忧心忡忡,这反映他(她)把学习成绩的差异看作了质的差异。
在距离正态分布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里包括了34.13%人口或从正态分布的平均值起的负一个标准差包括了34.13%人口。
在正态分布的左右3S范围里有99.86%的人口。
9.简要分析造成偏态分布的影响因素。
抽样造成偏离正态分布。
(1)两个平均值和全距有明显差异分布合并为一个时,容易造成峰度偏斜,成一偏态分布;(2)两个平均值相差很远,但是全距差不多分布合并起来后会出现双峰分布;(3)象一座宝塔或方尖碑那样的尖峭分布也是偏离正态的,这是因为抽取太相似的个体而造成的。
(4)“犬牙”分布,若丘陵地貌的横截面,这往往是样本太小造成的;测量也会影响个体差异的分布形态。
测验越容易,越容易形成负偏态,而越难就越容易形成正偏态。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第一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第一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第一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试卷总分:100答题时间:90分钟客观题一、单选题(共5题,共15分)1.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
正确答案:质的差异2.经典条件反应学习理论起源于()研究。
正确答案:巴甫洛夫3.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正确答案: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4.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这叫作()。
正确答案:同化5.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做的。
正确答案:柯勒主观题二、名字解释(共3题,共15分)1.正强化(试题分值:5分)答:正强化指学习者行为的结局是出现某个满意子,从而加大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2.知识的表征(试题分值:5分)答:知识的表征即知识在头脑是什么样子的。
知识一般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
3.观点采择(试题分值:5分)答:所谓观点采择,就是指“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者说“换位思考”。
三、简答题(共2题,共40分)1.测量的结果为什么通称为“分数”?简要说明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
(试题分值:20分)答:因为:(1)科学的或好的测量通常用数字表示结果(4分);(2)虽然测量的结果也可以是文字的,可是文字分数都可以转换成数字的(4分)。
所以中文采用了“分数”这个词。
(2分)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为:(1)当某一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没有很多个体差异时,甚至可以只有两级。
(3分)(2)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是有很多个体差异的,但是我们没必要了解得这么细。
(3分)(3)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从理论上讲会有很多个体差异,但是我们难以制订规则来精细地测量它们,并且当我们的目标是察看普遍的共同性时,那么连续分数也是不必要的,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就行了。
(4分)2.A、B类教学目标如何处理个体差异?(试题分值:20分)答:最小基本行为目标(A类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先把这样的个体差异引向时间维度(2分),即允许不同的学生可以有快有慢地达成目标(2分),然后在一定的时间点上消除个体差异(2分),即确保所有学生都达成教学目标(2分)。
教育心理专题-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一、名词解释1 .环境在教育心理学里有一种说法,即把环境指为发生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发生影响的事件之总和。
这个说法在界定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因素时,一般地强调了两点:(1)通过“发生影响”这个词语,强调我们所说的“环境因素”应该是显然作用于儿童个体的,于是一般就不去考虑山川草木的自然风光了,因为它们不是为了影响人而存在的,但是广告媒体得算,因为它们就是为了影响人们而存在的;(2)通过“周围”一词,强调环境因素及其作用方式要具体,于是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概念一般也不在教育心理学里使用,因为相对于儿童个体来说,它们及其影响的方式也太抽象了,但是学校教育、家庭教养、儿童同侪之类要讲,因为它们使我们一下子就能想像到场所、人员、行为、话语以及可能的人际相互作用。
答案解释:参考答案: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2.认知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首先尽量利用现有的图式去同化新的对象。
当同化不成时,则顺应新对象,修改已有的或创建新的图式。
按照这样的机制,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在各发展阶段之间,儿童的思维有质的不同,教学因此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次序。
按照布鲁纳的理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他们认识或表征世界的工具,因此学校教学应该起着“磨砺”的作用。
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经历了动作表征、映像表征和符号表征三个阶段,学校教学尤其要注重磨砺后两种表征能力,并且促进儿童从映像表征过渡到符号表征,为此教学要注重于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的过程于是强调学生的发现学习。
按照维果茨基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社会历史文化影响的结果,这样的发展和影响应该理解为儿童在心理上发生的“内化”。
这就提出了如何以使儿童个体的认知发展来促进其“整个人”的发展的重要命题。
为落实这个命题,学校教学非常重要,而一项基本的教学原则可以归结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它指出教学应该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4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4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4套真题题库及答案题库一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客观题一、单选题(共5题,共15分)1.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
正确答案:质的差异 2.经典条件反应学习理论起于()研究。
正确答案:巴甫洛夫 3.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正确答案: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4.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这叫作()。
正确答案:同化 5.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做的。
正确答案:柯勒主观题二、名字解释(共3题,共15分)1.正强化(试题分值:5分) 答:正强化指学习者行为的结局是出现某个满意子,从而加大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2.知识的表征(试题分值:5分) 答:知识的表征即知识在头脑是什么样子的。
知识一般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
3.观点采择(试题分值:5分) 答:所谓观点采择,就是指“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者说“换位思考”。
三、简答题(共2题,共40分)1.测量的结果为什么通称为“分数”?简要说明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
(试题分值:20分) 答:因为:(1)科学的或好的测量通常用数字表示结果(4分);(2)虽然测量的结果也可以是文字的,可是文字分数都可以转换成数字的(4分)。
所以中文采用了“分数”这个词。
(2分)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为:(1)当某一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没有很多个体差异时,甚至可以只有两级。
(3分)(2)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是有很多个体差异的,但是我们没必要了解得这么细。
(3分)(3)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从理论上讲会有很多个体差异,但是我们难以制订规则来精细地测量它们,并且当我们的目标是察看普遍的共同性时,那么连续分数也是不必要的,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就行了。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教育心理专题》试题及答案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教育心理专题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1. ( )事件表明环境影响成功地抵抗了遗传的作用。
A. 荷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包围B. 苯丙酮尿症C. 孪生儿的爬梯实验D. 狼孩2. 著名的“三山实验”揭示了( )。
A. 客体永久性B. 守恒C. 自我中心性D. 延迟模仿3. 确定依恋实质的决定性研究是( )做的。
A. 斯帕丁B. 洛伦兹C. 安斯沃斯’D. 哈洛4. 桑代克格外审慎地对待的学习律是( )。
A. 准备律B. 练习律C. 效果律D. 尝试一错误5. “临时抱佛脚”描述的是( )。
A. 固定比率强化B. 可变比率强化C. 固定时距强化D. 可变时距强化6.甲以打闹的方式攻击乙, 这是班杜拉说的模仿学习的( )阶段。
A. 注意B. 保持C. 复制D. 动机7.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命题只能有一个联系, 却可以有多个论点B.一个命题可以有多个联系, 却只能有一个论点C. 一个命题可以有多个论点和多个联系D. 一个命题只能有一个联系和一个论点8.某家长为子女的考试成绩变得低于邻居子女3分而忧心忡忡, 这反映他(她)把学习成绩的差异看作了( )。
A. 质的差异B. 量的差异C. 程度的差异D. 特质的差异9.如果是一门课程的分数, 以下最逼近正态分布的是( )。
A. 班级的B. 年级的C. 若干学校的D. 全省的10.百分制分数实质上属于( )。
A. 名义分数B. 顺序分数C. 区间分数D. 比率分数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10分)11. 婴儿的循环反应具有探索性和--------, 可帮助婴儿形成最初的一----观念。
12. 同伴交往与亲子交往的不同在于前者的特点是---------。
13.下图是桑代克实验中猫的学习进步曲线, 其中横坐标X表示-----;纵坐标Y表示--------。
14. 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3000条线段, 结果表明了一--------比--------更重要。
教育心理专题网上作业1及答案复习课程
教育心理专题网上作业1及答案一、名词解释(共10道试题,共30分)1.基因的显形效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或者说造成亲子间和家族成员间的生物性状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表明人们看到了遗传造成相似性。
而且也造成相异性。
3.环境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5.图式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皮亚杰“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8.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
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
换言之,当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去认识一种新事物时,叫做同化,打个比方,图式好比一个气球,同化好比充气;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
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顺应。
顺应从套用原有的图式为开始,而以形成新的图式为结束。
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的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基本的机制。
9.依恋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10.儿童的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二、简答题(共6道试题,共30分。
)11.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基因的显性效应告诉我们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差异性。
不完全显性的效应不造成“截然不同”,而只是程度不同。
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和发展的规律。
它涉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策略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它是学生追求学习目标的动力来源。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和建构,形成新的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4、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是一种解释人类行为的理论,它认为人类有一种维持认知一致性的倾向,当新信息与现有认知冲突时,会产生认知失调。
个体为了消除这种失调,会采取行动以恢复认知的一致性。
5、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种成就的信念和判断。
它是影响学生学习和行为表现的重要因素。
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策略;(2)为教师提供评估和诊断学生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为个别化教学提供依据;(3)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4)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的建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2)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将学生对其他学科或活动的兴趣迁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上,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3)给予恰当的反馈和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4)提供挑战性的任务: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08-9-24 22:34:41一、名词解释 1.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是指亲代将基因传递给子代(后代)的现象。
3.环境是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5.图式是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8.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
顺应是指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
9.依恋在心理学上可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10.儿童社会化是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二)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08-9-24 22:32:14二、简答题 1.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显性基因具有完全压制隐性基因起作用的机能,当等位基因由显性和隐性基因组成时,总归表现出显性基因的作用、影响或效果。
这告诉我们对一个个体来说,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差异性。
比如对有些人来说,父母都不色盲,子女也不色盲,这是相似性的表现;对有些人来说,虽然父母都不色盲,但是由于父母都带有色盲的隐性基因,因此有可能遗传给子女,造成子女色盲,这就不像父母了。
此外还可以造成同胞之间的相似和差异,比如在多子女家庭里,可能其他孩子都不色盲,唯有一个例外。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差异,表现为“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就如不色盲和色盲。
心理健康教育在线作业12
心理健康教育在线作业作业1.第5题社会学习理论非常强调( )对儿童行为和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
A.早期经验B.榜样C.遗传D.惩罚答案:B2.第6题决定咨询成败的首要因素是A.良好的咨询关系B.高超的咨询技术C.安静的咨询环境D.合适的收费答案:A3.第7题案主的自我管理技术通常包括如下四种策略:自我监控、刺激控制、( )和自我楷模。
A.自我中心B.自我意识C.自我测评D.自我奖励答案:D4.第8题( )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信息加工策略,包括编码、复述、精细加工等。
A.基本学习策略B.支持性学习策略C.自我监控策略D.执行性策略答案:A5.第9题以下何种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成长问题?A.政治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C.心理健康教育D.德育答案:C6.第10题()认为,人是否健康取决于人对自我形态的认定,也就是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与他人交往。
A.交往分析疗法B.理性情绪治疗C.完形治疗D.现实疗法答案:A7.第36题()提供了一个人心理发展的最初前提,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重要基础。
A.家庭B.遗传C.早期经验D.环境答案:B8.第37题以下哪一选项属于心理测验技术?A.观察法B.晤谈法C.问卷法D.量表法答案:D9.第38题不予批评、暂缓评价、鼓励畅所欲言、鼓励新奇想法的讨论方法是()。
A.角色扮演法B.配对讨论法C.脑力激荡D.魔幻商店答案:C10.第39题属于心理健康教育非专门渠道的是A.心理素质教育B.心理咨询与辅导C.心理治疗D.班主任工作答案:D11.第40题一种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由三部分组成,其中( )受现实原则支配,负责协调个体本能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关系。
A.本我B.自我C.超我D.无我答案:B12.第48题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他们更多地渴求同伴友谊,而对成人采取( )的态度。
A、开放B、亲近C、闭锁D、敌视A.开放B.亲近C.闭锁D.敌视答案:C13.第49题在个案辅导中,教师“示范”失败,这种做法是A.可取的B.不可取的C.自私的D.无私的答案:A14.第50题青少年的情绪活动体验迅速,转化迅速,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说明青少年情绪情感的()明显,摇摆易变。
教育心理专题 网上作业3及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网上作业3及谜底之欧侯瑞魂创作一、名词解释(共10道试题, 共30分.)1.命题网络的形成命题网络就表征着个体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命题网络的形成: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份时, 就形成命题网络.2.视觉意象视觉意象即指闭上眼睛时能够浮现出来的形象, 仿佛“心里的画”, 是心里的知识又一种基本的表征形式.3.陈说性知识陈说性知识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说性知识的范畴里.精制也称作“精细加工”, 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组织就是把一个年夜的信息集即信息总集, 划分成诸多的子集, 而且标明子集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说, 这就是分门别类, 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法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事的知识, 也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发生式作为知识的一种表征, 它表征法式性知识.7.模式模式宽泛地界定为一个安慰或反应的结构, 其中含有若干需要的元素或成份, 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组织方式.一个概念, 就其最简单的语言形式而言, 是一个词, 用来指一类对象或其中的一个成员.概念不能用错.它可以规范地暗示为“……是……”的命题.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举措.一组奏效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麻利流畅地展开至结束.合成是学习行动序列知识的第二个子过程, 它的任务是把若干自力的小发生式组合成一个更年夜的发生式, 乃至形成唯一无二的“年夜一统”发生式.二、简答题(共6道试题, 共30分.)11.简述意象作为知识表征的特点.(1)命题的表征是线形的, 而意象的表征是有块面的;(2)命题的表征以字词为点, 因而是分离的;意象的表征以线条衔接, 因而是连续的;(3)在命题的表征里, 暗示分歧年夜小的事物的文字都一般年夜, 因为命题表征的乃是笼统的意思, 而在意象的表征里, 分歧年夜小的事物就可以有相对的年夜小, 因为意象表征的乃是事物的空间方面.意象显得十分具体而形象.(4)意象也是知识的一种非常经济的表征形式.要坚持蕴涵许多命题的一个意象是比力轻松的.12.请对意象的可操纵性作4点形象的描述.(1)我们能够浮现出视觉意象, 正像我们看画片;(2)我们能够扫描意象, 正像我们看长长的摄影底片;(3)我们对意象能做心理旋转, 正好比我们在看故事片;(4)我们可以“剪辑”意象, 正仿佛剪辑片子胶片…….13.简述陈说性知识提取的两种情况.陈说性知识的提取可以看作回忆.陈说性知识的提取就是陈说性知识的使用, 暗示为回答听到的或想到的提问.提取的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提取, 发生在正好有一个现成谜底时, 比如回答自己的姓名、住址、乘法运算之类;另一种建构性提取, 专门应对没有现成谜底可以采纳的提问.从理论上说, 陈说性知识的这两种提取, 学习者应该都善于, 都具备.可是从实际上看, 建构性提取更加重要.所谓“建构性的提取”, 其实就是推理.14.对序列行动与模式识另外发生式进行简要比力.如何教好或学好法式性知识两种最基本的过程, 即模式识别和序列行动.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模式识另外发生式的特点是条件有多项, 行动在实质上只有一项.需要抓住的特征可以是很具体的, 也可以是很笼统的.为增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发生式, 概化过程提供“是样例”, 而分辨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 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举措.一组奏效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麻利流畅地展开至结束. 序列行动也可以用发生式来表征, 但有两点分歧:(1)模式识另外发生式只有一项行动成份, 即分类或归属, 而典范的序列行动发生式却有多项行动成份.(2)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需要条件或先决条件. 尽管序列行动与模式识别关系密切, 可两者的学习过程究竟很分歧.序列行动的学习有两个子过程, 一是法式化, 另一是合成.15.年夜一统发生式有哪些优缺点?合成后的¾¾特别是年夜一统的¾¾发生式有两个基本优点:(1)激活速度比多个发生式的激活速度快.这是因为年夜一统发生式需要激活的对象少了.(2)具有“专长性”或“专家性”.暗示为在年夜一统发生式,条件成份很“年夜路”, 而行动成份很“专门”.这样的年夜一统发生式运作起来将显示为这样的现实景象:人们呈现一个很“年夜路”的现状, 提出一个很“年夜路”的要求, 而专家执行一系列“专门的”行动, 结果很快解决了问题.这正是“专长”、“专家”的特征.可是年夜一统发生式有潜在的弱点, 那就是由于发生式里的诸行动可以顺溜而下、一泻究竟, 中间无需思考, 因此就容易成为“套路”, 流为“僵化”, 呈现“定势效应”.16.简述陈说性和法式性知识的相互区别与支持.区别:(1)陈说性知识是关于“是不是”的知识, 而法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2)陈说性知识因为是靠文句话语来表述某事某物是否为真的, 因此是变动多端, 异常丰富的;法式性知识因为是“做”, 而做得依照客观的规程, 因此相对而言是单调、统一的.(3)陈说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 主要暗示为回忆的性质, 讲究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得相同;法式性知识是更加静态的, 主要的性质是“转换”, 即输出的信息和输入的信息明显分歧.相互支持:陈说性和法式性知识也是相互支持的. 从学的一面讲, 初学一项法式性知识时, 通常需要陈说性知识来引导的, 陈说性知识增进法式性知识学习, 反之法式性知识也增进陈说性知识的学习, 比如当学习者设法看一看、做一做、体验一下时, 他们可以更牢固地坚持相应的陈说性知识.从用的一面讲, 在使用法式性知识时, 往往需要陈说性知识提供资料或判别准则, 而这些具体的陈说性知识都以概念的方式溶解在发生式的条件子句里, 使得每一个条件子句就蕴涵着一条陈说性知识.一个发生式有越多的条件子句, 则这个行动的认知成份就越重.另一方面, 当有了丰富的法式性知识时, 再认真地学习透彻地舆解有关的陈说性知识, 再与逻辑推理和想象结合起来, 就容易招致缔造发明.三、论述题(共5道试题, 共40分.)17.试论命题笼统性及其教学含义.所谓命题的笼统性, 是指导我们在听、读文句时, 一般总是掌控其中的意思, 而不是去抓住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这有万纳的实验为证据.命题笼统性的教学含义在于:(1)教师要身先突破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而掌控实质意思, 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2)教师要琢磨和转换自己说写表达时的字词排列顺序, 以符合学生习惯的字词排列顺序, 从而使学生先脱离课本而掌控实质意思;(3)在学生掌控了实质意思后, 教师再帮手他们解析课本上的字词排列顺序, 指出如何突破它们而到达已经掌握的那个实质意思的种种路径, 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另外, 教师还要特别关心那些对答如流的、说或写的“和书上一模一样”的学生, 去探测他们是否掌握了实质意思.18.论述“同时激活于工作记忆系统”及其教学含义.若两个信息单位有共同的成份, 因此想把它们组成一个知识网络, 那么就要确保这两个信息单位有机会同时处在工作记忆系统里.由于工作记忆系统的运作暗示为有意识地觉察和思想, 因此所谓“激活”, 就是指“自觉地想一想”.因此在教学中, 当教师估计前后两次教学内容逻辑上有关, 而且希望学生把它们联系起来坚持在心里的话, 就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同时提到这两个信息单位. 19.谈谈增进精制与组织的4种基本做法.精制与组织都能增进陈说性知识的获得与提取, 教学就应该设法增进这两个过程的发生.下面是增进精制与组织的几种简便易行的手段.(1)意象指导.教学过程要促使学生形成意象, 意象能够增进回忆.(2)类比指导.意象指导比力适用于相当熟悉的或具体形象的资料, 对不熟悉的或笼统的资料, 类比是管用的.(3)精制指导.改由学生自己来提供类比.由于每个学生都是拿自己熟悉的工具来作类比的, 这就不会发生因采纳不熟悉的类比而招致不论用的问题了.(4)增进组织.在组织方面提供指导的基本做法是先提供提纲, 再阅读或聆听文本.在这里, 提纲起着鼓励学生去组织他们的记忆的作用.20请比力概化与分辨.所谓概化, 即指以同样的方式来反应分歧的对象.所谓分辨是对一个发生式添加招致同样行动的共同条件成份, 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发生式.(1)概化是去除各自力发生式中共同的但招致同样结果的条件成份, 而分辨是对一个发生式添加招致同样行动的共同条件成份;(2)概化是形成一个新的一般发生式, 而分辨是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发生式;(3)概化是扩年夜一个发生式的应用范围, 而分辨是缩小一个发生式的应用范围;(4)概化过程是扩年夜一个发生式的包容性, 从而标明被包容的各自力发生式“实质上一样”,而分辨过程是缩小一个发生式的包容性, 从而标明它和原来另外发生式“实质上纷歧样”.21.如何增进概化与分辨.增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实例.紧凑呈现实例的基本做法有(1)同时呈现;(2)相继呈现;(3)同时-相继结合法.呈现变式实例的基本做法是这样:就拟呈现的一组实例而言, 它们应该在不属于某一概念的关键特征方面广泛变动, 从而突出这一概念的关键特征, 帮手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常以学习“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来说明呈现变式实例的需要性.教师在教学生一个新概念时, 会考虑到概念的关键特征, 并下工夫去讲解之.可是任何概念的实例都有自己的共同性, 它们构成概念的无关特征, 因此尽管教师再三地讲一概念的关键特征, 个别学生还会不知不觉地把某些无关特征加入到识别概念的条件中去.所以从实质上讲, 呈现变式实例就是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看一个新概念的教学, 了解或猜想学生可能会犯的加入无关特征的毛病类型, 从而事先准备好有关的变式例子, 以便及时地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呈现的毛病.增进分辨过程的有效基本做法有二:一是同时呈现一个概念的是样例和非样例;二是选择“乱真的”非样例.。
教育心理专题 网上作业3及答案
教导【2 】心理专题网上功课3及答案一.名词解释(共10道试题,共30分.)1.命题收集的形成命题收集就表征着个别脑筋里的常识构造.命题收集的形成: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收集.2.视觉意象视觉意象即指闭上眼睛时可以或许显现出来的形象,仿佛“心里的画”,是心里的常识又一种根本的表征情势.3.陈述性常识陈述性常识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晰的常识;一般所说的“书本常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常识的领域里.4.精制精制也称作“精致加工”,是指对有待进修并记住的信息做加强意思的添加.5.组织组织就是把一个大的信息集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诸多的子集,并且表明子集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说,这就是分门别类,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6.程序性常识程序性常识是关于若何做事或做成一事的常识,也是关于若何解决问题的常识.产生式作为常识的一种表征,它表征程序性常识.7.模式模式宽泛地界定为一个刺激或反响的构造,个中含有若干必要的元素或成分,它们之间有必定的组织方法.8.概念一个概念,就其最简略的说话情势而言,是一个词,用来指一类对象或个中的一个成员.概念不能用错.它可以规范地表现为“……是……”的命题.9.序列行动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动或动作.一组奏效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麻利流利地睁开至停止.10.合成合成是进修行动序列常识的第二个子过程,它的义务是把若干自力的小产生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产生式,甚至形成举世无双的“大一统”产生式.二.简答题(共6道试题,共30分.)11.简述意象作为常识表征的特色.(1)命题的表征是线形的,而意象的表征是有块面的;(2)命题的表征以字词为点,因而是分别的;意象的表征以线条连接,因而是持续的;(3)在命题的表征里,表示不同大小的事物的文字都一般大,因为命题表征的乃是抽象的意思,而在意象的表征里,不同大小的事物就可以有相对的大小,因为意象表征的乃是事物的空间方面.意象显得十分具体而形象.(4)意象也是常识的一种平常经济的表征情势.要保持蕴涵很多命题的一个意象是比较轻松的.12.请对意象的可操纵性作4点形象的描写.(1)我们可以或许显现出视觉意象,正像我们看画片; (2)我们可以或许扫描意象,正像我们看长长的摄影底片;(3)我们对意象能做心理扭转,正比如我们在看故事片;(4)我们可以“剪辑”意象,正仿佛剪辑片子胶片…….13.简述陈述性常识提取的两种情形.陈述性常识的提取可以看作回想.陈述性常识的提取就是陈述性常识的运用,表现为答复听到的或想到的提问.提取的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提取,产生在正好有一个现成答案时,比如答复本身的姓名.住址.乘法运算之类;另一种建构性提取,专门应对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采用的提问.从理论上说,陈述性常识的这两种提取,进修者应当都擅长,都具备.但是从实际上看,建构性提取加倍重要.所谓“建构性的提取”,其实就是推理.14.对序列行动与模式辨认的产生式进行扼要比较.若何教好或学好程序性常识两种最根本的过程,即模式辨认和序列行动.模式辨认是序列行动的先决前提.模式辨认的产生式的特色是前提有多项,行动在本质上只有一项.须要抓住的特点可所以很具体的,也可所以很抽象的.为促进学生形成准确的模式辨认产生式,概化过程供给“是样例”,而辨别过程侧重供给“非样例”. 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动或动作.一组奏效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麻利流利地睁开至停止. 序列行动也可以用产生式来表征,但有两点不同:(1)模式辨认的产生式只有一项行动成分,即分类或归属,而典范的序列行动产生式却有多项行动成分.(2)模式辨认是序列行动的必要前提或先决前提. 尽管序列行动与模式辨认关系亲密,可两者的进修过程毕竟很不同.序列行动的进修有两个子过程,一是程序化,另一是合成.15.大一统产生式有哪些优缺陷?合成后的¾¾特别是大一统的¾¾产生式有两个根本长处:(1)激活速度比多个产生式的激活速度快.这是因为大一统产生式须要激活的对象少了.(2)具有“特长性”或“专家性”.表现为在大一统产生式,前提成分很“大路”,而行动成分很“专门”.如许的大一统产生式运作起来将显示为如许的实际气象:人们呈现一个很“大路”的近况,提出一个很“大路”的请求,而专家履行一系列“专门的”行动,成果很快解决了问题.这恰是“特长”.“专家”的特点.但是大一统产生式有潜在的弱点,那就是因为产生式里的诸行动可以顺溜而下.一泻到底,中央无需思虑,是以就轻易成为“套路”,流为“僵化”,消失“定势效应”.16.简述陈述性和程序性常识的互相差别与支撑.差别:(1)陈述性常识是关于“是不是”的常识,而程序性常识是关于“若何做”的常识.(2)陈述性常识因为是靠词句话语来表述某事某物是否为真的,是以是变化多端,平常丰硕的;程序性常识因为是“做”,而做得按照客不雅的规程,是以相对而言是单调.同一的.(3)陈述性常识是相对静态的,重要表现为回想的性质,讲求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得雷同;程序性常识是加倍动态的,重要的性质是“转换”,即输出的信息和输入的信息显著不同.互相支撑:陈述性和程序性常识也是互相支撑的. 从学的一面讲,初学一项程序性常识时,平日须要陈述性常识来引诱的,陈述性常识促过程序性常识进修,反之程序性常识也促进陈述性常识的进修,比如当进修者设法看一看.做一做.体验一下时,他们可以更稳固地保持响应的陈述性常识.从用的一面讲,在运用程序性常识时,往往须要陈述性常识供给材料或判别准则,而这些具体的陈述性常识都以概念的方法消融在产生式的前提子句里,使得每一个前提子句就蕴涵着一条陈述性常识.一个产生式有越多的前提子句,则这个行动的认知成分就越重.另一方面,当有了丰硕的程序性常识时,再卖力地进修透辟地懂得有关的陈述性常识,再与逻辑推理和想象联合起来,就轻易导致创造创造.三.阐述题(共5道试题,共40分.)17.试论命题抽象性及其教授教养寄义.所谓命题的抽象性,是指点我们在听.读词句时,一般老是把握个中的意思,而不是去抓住词句的字词分列次序.这有万纳的试验为证据.命题抽象性的教授教养寄义在于:(1)教师要身先冲破词句的字词分列次序而把握本质意思,这就请求教师卖力备课;(2)教师要揣摩和转换本身说写表达时的字词分列次序,以相符学生习惯的字词分列次序,从而使学生先离开教材而把握本质意思;(3)在学生把握了本质意思后,教师再关心他们解析教材上的字词分列次序,指出若何冲破它们而达到已经控制的谁人本质意思的各种路径,也就是教授教养生若何进修.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怀那些对答如流的.说或写的“和书上一模一样”的学生,去探测他们是否控制了本质意思.18.阐述“同时激活于工作记忆体系”及其教授教养寄义.若两个信息单元有配合的成分,是以想把它们构成一个常识收集,那么就要确保这两个信息单元有机遇同时处在工作记忆体系里.因为工作记忆体系的运作表现为有意识地发觉和思惟,是以所谓“激活”,就是指“自发地想一想”.是以在教授教养中,当教师估量前后两次教授教养内容逻辑上有关,并且愿望学生把它们接洽起来保持在心里的话,就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同时提到这两个信息单元.19.谈谈促进精制与组织的4种根本做法.精制与组织都能促进陈述性常识的获得与提取,教授教养就应当设法促成这两个过程的产生.下面是促成精制与组织的几种轻便易行的手腕.(1)意象指点.教授教养过程要促使学生形成意象,意象可以或许促进回想.(2)类比指点.意象指点比较实用于相当熟习的或具体形象的材料,对于不熟习的或抽象的材料,类比是管用的.(3)精制指点.改由学生本身来供给类比.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拿本身熟习的器械来作类比的,这就不会产生因采用不熟习的类比而导致不管用的问题了. (4)促进组织.在组织方面供给指点的根本做法是先供给提纲,再浏览或凝听文本.在这里,提纲起着勉励学生去组织他们的记忆的感化.20请比较概化与辨别.所谓概化,即指以同样的方法来反响不同的对象.所谓辨别是对一个产生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奇特前提成分,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更特别的产生式.(1)概化是去除各自力产生式中奇特的但导致同样成果的前提成分,而辨别是对一个产生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奇特前提成分;(2)概化是形成一个新的一般产生式,而辨别是形成一个新的更特别的产生式;(3)概化是扩展一个产生式的运用规模,而辨别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运用规模;(4)概化过程是扩展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从而表明被包容的各自力产生式“本质上一样”,而辨别过程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从而表明它和本来别的产生式“本质上不一样”. 21.若何促进概化与辨别.促进准确概化的根本做法是紧凑呈实际例和呈现变式实例.紧凑呈实际例的根本做法有(1)同时呈现;(2)接踵呈现;(3)同时-接踵结正当.呈现变式实例的根本做法是如许:就拟呈现的一组实例而言,它们应当在不属于某一概念的症结特点方面普遍变化,从而凸起这一概念的症结特点,关心学生形成准确的概念.例如我国的教导心理学教科书常以进修“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来解释呈现变式实例的必要性.教师在教授教养生一个新概念时,会斟酌到概念的症结特点,并下功夫去讲授之.但是任何概念的实例都有本身的奇特点,它们构成概念的无关特点,是以尽管教师再三地讲一概念的症结特点,个别学生还会不知不觉地把某些无关特点参加到辨认概念的前提中去.所以从本质上讲,呈现变式实例就是要教师擅长从学生的角度去看一个新概念的教授教养,懂得或猜想学生可能会犯的参加无关特点的错误类型,从而事先预备好有关的变式例子,以便实时地改正学生在进修中消失的错误.促进辨别过程的有用根本做法有二:一是同时呈现一个概念的是样例和非样例;二是选择“乱真的”非样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专题网上作业1及答案一、名词解释(共10 道试题,共 30 分)1.基因的显形效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或者说造成亲子间和家族成员间的生物性状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表明人们看到了遗传造成相似性。
而且也造成相异性。
3.环境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5.图式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皮亚杰“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8.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
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
换言之,当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去认识一种新事物时,叫做同化,打个比方,图式好比一个气球,同化好比充气;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
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顺应。
顺应从套用原有的图式为开始,而以形成新的图式为结束。
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的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基本的机制。
9.依恋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10.儿童的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二、简答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11.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基因的显性效应告诉我们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差异性。
不完全显性的效应不造成“截然不同”,而只是程度不同。
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则两人的隐性基因就可能组合起来,从而决定生出来的特定子女是近视,这就产生了遗传造成亲子间在是否近视方面有差异。
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同胞之间的相异性。
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时,父母一方的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方的等位显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的子女,若与另一方的等位隐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近视的子女。
这样就出现了遗传造成兄弟姐妹间的差异。
12.简述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
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
因此布鲁纳很主张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但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又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布鲁纳提出了“螺旋式课程”的设计思想。
13.简述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
前苏联着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他的儿童认知发展观可以公式化地归结为是不断地“由外向内” 的转化过程,也就是“内化” 。
内化的过程很复杂,但是内化的结果却相当明白,就是对学到的特定知识形成信念。
14.请写出不安全型依恋的两种不良的发展。
安斯沃斯等人发现了三种主要的依恋类型,后来其他心理学家又确认了紊乱型依恋,合起来共是 2 类 4 型。
( 1)安全型;( 2)回避型;( 3)矛盾型,又名反抗型;( 4)紊乱型。
四种依恋只有第一种是安全的,其余三种都属于不安全的依恋。
不安全依恋的两种糟糕的发展:(一)做出自卑的解释,结果心灰意冷;(二)表现为妒忌、敌视,甚至攻击性行为。
15.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与差异。
儿童游戏可分为 3 个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儿童这时才开始真正的社会互动。
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是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
不同是,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目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和评价同伴的行为。
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
16.简述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各阶段的典型表现。
所谓观点采择,就是指“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者说“换位思考”。
心理学家塞尔曼认为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
阶段 0: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 3~6 岁)。
此阶段的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会与自己不同,因而往往只按自己的好恶作反应行为。
比如因为自己喜欢小猫,就认为霍丽一定会救小猫,并且她的父亲也会高兴的。
阶段 1: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 6~8 岁)。
此阶段的儿童已能认识到别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相同,也可能不同,因而开始表现出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关心。
比如认为霍丽的父亲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就不会生气。
阶段 2: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约 8~10 岁)。
此阶段的儿童认识到即使自己和他人得到同样的信息,观点也会有冲突,他们已能考虑到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应。
阶段 3:相互性观点采择阶段( 10~12 岁)。
此阶段的儿童不但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而且还认识到他人也会这样做,于是会从第三者的视角来看问题,从而使观点的表达显得更客观,这在书中有例子。
阶段 4:社会性或更深层的观点采择(约 12 岁 ~成人)。
如认为霍丽的父亲会生气,并惩罚她,因为父亲通常会惩罚不听话的孩子;但另一些人会说,霍丽父亲的反应取决于他对“服从”强调到什么程度。
三、论述题(共 5 道试题,共 40 分。
)17.论述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拉大和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可以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1)学校对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即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精神文明。
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很少有家庭可以独立地完成。
因此若任由家庭对其子女任意实施教育,那么,儿童少年之间在上述3 个方面会有更大的个体差异。
现在,义务教育制度要求学校普遍地对儿童少年实施上述三方面的教育,于是在这些方面就缩小了个体差。
(2)儿童家庭的社会 - 经济地位差异会很大,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有很大差异。
虽然极少数家庭的教育水准会高于普通学校,但是从全社会看,家庭教育的平均水准是相当低的。
但是学校通过义务教育,帮助大部分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实施对下一代的教育,这就提高了全社会基础教育的水准,缩小了个体差异。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也可以拉大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学校以各方面的专业教师、各种设备器材,满足志趣不同的学生的需要,从而造成个体差异分布的调整。
例如:子女的基因型会和父母的不同,于是可能这样,即父母无音乐天赋,而子女有。
如果没有普及的学校教育,该家庭的子女将因为没有音乐教育的刺激而不能发展其音乐天赋并且研习成才。
有了规范的学校教育后,这名学生就可能脱颖而出,学校就在音乐方面拉大了他(她)与其他条件相似的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
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做得非常系统,从校内除常规课程之外开设的“兴趣课”,到学校所在地区里各级校外才艺辅导机构,乃至送到专业机构接受准备性的训练,使才艺潜能不同的儿童少年个体都能更充分地得到发展。
18.论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含义和典型现象。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教学含义。
体现在:一是皮亚杰独立于学校的教学来考察儿童认知的一般发展。
因此,如果他的理论是正确的,那就为学校教学奠定了基础,坚定了我们关于教学的程度要以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的信念,从而不会去拔苗助长。
二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机制的理论启发教师去思考,通过怎样的具体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来同化或顺应一个新样例。
这样的思考是与在我国目前颇为流行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接得上口的。
19.论述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含义。
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即和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或“扶助”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前二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完成的智力作业。
“跳起来能摘到果子” 的说法就体现了最近发展区的含义。
因此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指出很多儿童在成人或更加训练有素的同龄人帮助下,能够完成不能独立应付的作业。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改变了传统的学校教学观。
后者讲究作业难易适中,学生独立完成,因此学生的学习仍然局限在实际达到的水平之内。
但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针对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而教,重视教学发展学生的潜能。
于是,最近发展区概念要求把辅助学生学习视为必要的教学环节,于是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为落实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教学就应该向学生提供具有智力挑战性的作业,它们稍微超出学生现有的能力,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形成冲突,以激励学生寻求教师的指点,开展同伴讨论,在相互合作中完成这样的作业。
但是如何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怎样的作业算是“稍稍超出”学生现有的能力?班级教学中如何照顾学生之间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没有对这些具体实践问题做出明确的说明,需要我们的教师自己去探索。
20.论述培养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几种方法。
训练观点采择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这要求个体暂时置身于他人的处境,并按这一处境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
可见角色扮演促使人们更好地知觉他人的境,体他人在此境下的内心感受,从而提高了点采能力的水平。
在角色扮演活中,扮演者可以互角色,其他同学在旁分析与,也有助于他克服自我中心,最后教有所。
充:述柯伯格儿童道德展研究的教育含。
⑴他都集中研究儿童的道德知,亦即道德念。
因此学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重道德念的教学。
⑵他把道德念与道德判断、道德推理看成是同的。
我的启是:学校行道德念教学不是灌成的道德念述,而清理由;清理由也不能按照“因⋯⋯所以⋯⋯”、“假如⋯⋯那么⋯⋯”之的句式来做。
柯伯格和皮杰在研究中采用的偶故事和道德两故事启我的是:学校道德念的教学要富有智力挑性,要使学生在道德行的矛盾冲突中悟道德念及其理由。
⑶他探究儿童以行道德判断或道德行的活思想,特得教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