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六大茶山介绍

合集下载

云南普洱茶名山大全

云南普洱茶名山大全

西双版纳版纳茶区西双版纳,意为“十二个千亩(十二,傣语读为“西双”,“版纳”,意为“千亩”,即一个征收赋役的行政单位)。

整个西双版纳现有古茶园8.2万亩,分布于两县一市的19个乡镇100多个村寨之中。

版纳茶区是普洱生产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的区域之一。

辖2县1市,即勐海县、勐腊县、市。

著名的“勐海茶厂”就诞生于勐海,而清代名重一时的“六大茶山”主要分布于勐腊县(只有其中的攸乐茶山位于市)。

西双版纳古茶山分布(澜沧江以东6座,以西8座)上述的14大古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的勐海县占7个,以东的勐腊县占5个,市有一个在,一个在江东。

古茶树树龄从100年到1700年不等,但大多数在200-500年之间。

古六大茶山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分别为:易武(慢撒)、倚邦、蛮砖、革登、莽枝、攸乐。

版纳境的古六大茶山是清代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也是当时地了解普洱茶的窗口。

关于六大茶山的具体所指,史籍记载略有出入,综合来说有易武(漫撒)、倚邦、蛮砖、革登、莽枝、攸乐。

面积约两千多平方公里,分布于西双版纳的东部,澜沧江东岸。

茶山名:易武(慢撒)释名:“美女蛇居住之地”茶山地理: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等。

易武勐腊县城北方,距勐腊110公里。

年平均气温17.2度,年平均降水1500-1900毫米。

慢撒在易武之北,同归易武茶区。

古树产地:易武、慢潵、麻黑、落水洞、刮风寨、老丁家寨、曼秀、大漆树等。

茶山历史:易武早在千年之前就有古濮人种植茶树,明末清初之后,随着六大茶山声名鹊起,大量外地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

早期慢撒地区茶叶生产贸易量很大,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转至易武。

清末时一些普洱茶历史上著名的茶庄开始出现,如鸿庆号、同庆号、号、安乐号、乾利贞号等等。

古树现状:在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

清朝后期以来一直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

目前易武茶区保留有少量没有矮化的分散古树和大量矮化的古树茶园。

这些茶园自然环境相对较好,保证了茶的山场气韵。

西双版纳茶区

西双版纳茶区

西双版纳茶区,位于中国云南省的南部,是中国的热带雨林区之一,也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

西双版纳茶产区拥有众多的茶山,其中最著名的有六大茶山:
1. 易武茶山:易武是西双版纳历史上的茶叶集散地,也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

易武茶山出产的普洱茶以“香高、味浓、回甘、耐泡”著称,是收藏家和茶友们追逐的珍品。

2. 倚邦茶山:倚邦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的南部,是普洱茶的三大产地之一。

倚邦茶山出产的普洱茶以“香气高锐、汤色橙黄、滋味醇厚”的特点著称,其中以倚邦小叶种茶最为有名。

3. 攸乐茶山:攸乐茶山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东北部,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

攸乐茶山出产的普洱茶以“香气浓郁、口感醇和”的特点著称,是收藏家和茶友们喜爱的珍品。

4. 革登茶山:革登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南部,是普洱茶的三大产地之一。

革登茶山出产的普洱茶以“汤色橙黄、香气高锐、回甘强”的特点著称,是收藏家和茶友们追逐的珍品。

5. 莽枝茶山:莽枝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的北部,是普洱茶的三大产地之一。

莽枝茶山出产的普洱茶以“汤色橙黄、香气浓郁、回甘强”的特点著称,是收藏家和茶友们喜爱的珍品。

6. 景迈茶山:景迈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北部,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

景迈茶山出产的普洱茶以“香气浓郁、口感醇和、回甘强”的特点著称,是收藏家和茶友们追逐的珍品。

以上是西双版纳六大茶山的简要介绍。

这些茶山的茶叶品种、生态环境、制茶技艺等各有特点,因而出产的普洱茶品质各具特色,有的以香气高锐著称,有的以汤色橙黄著称,有的以滋味醇厚著称,都是普洱茶中的佳品。

普洱茶主要四大产区介绍

普洱茶主要四大产区介绍

普洱茶主要四大产区介绍普洱茶主要四大产区介绍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喝普洱茶养生,那么大家知道普洱茶产地有哪些吗?今天店铺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普洱茶主要四大产区,一起看看吧。

普洱茶产地在古代和现代是不一样的以西双版纳而言,澜沧江以北的以易武为中心的地区称为“江内”,南以佛海为中心的为“江外”,江北江南各有六大茶山,虽然传统的`江内六大茶山包括易武、倚邦、革登、莽芝、蛮砖、曼撒和攸乐,但江外的布朗、巴达,南糯、景迈古茶山(澜沧县)等地茶产量高于江内,云南其他地区也开始引种茶。

现代普洱茶的产地普洱茶产地在古代和现代是不一样的,分为,古代普洱茶产地和近代普洱茶产地,今天店铺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现代普洱茶的产地,近代普洱茶的产地在1973年以后,产地扩大至昆明、大理、临沧、红河、德宏,甚至省外和国外。

普洱茶四大产区1.六大茶山出普洱所属六山,一日攸乐、二日革登、三日倚邦、四日莽枝、五日蛮砖、六日慢撒。

而倚邦、蛮砖味较盛。

古六大茶山茶区有五座茶山位于今西双版纳勐腊县中北部,攸乐(基诺山)位于景洪市境内。

今易武茶区隶属古慢撒山。

以目前蛮砖、慢撒、攸乐均以大叶种为主,香气饱满、口感均布、滑顺甜水;倚邦、革登、莽枝则以中小叶种居多,香气扬、口感较集中、刺激性稍高。

2.下关茶区为2004年以前,下关茶厂主要茶青收购地区。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下关茶厂在顺宁、缅宁、景谷、佛海等四个茶区的茶青均有调拔,至90年代中期仍有少量西双版纳州的茶青调拨。

目前所谓下关茶区为早期顺宁及景谷茶区,也就是现今思茅市、保山市与临沧市北部,涵盖保山、昌宁、云县、景东、景谷、墨江、镇沅、思茅等县市此茶区的共同特点为高纬度与高海拔,日照少、气温低、雨量较少,质重、水甜柔、香气较沉、带微苦、微酸,是此茶区茶青的特色。

3.易武茶区现今狭义的“易武茶区”则只称易武与慢撒,广义的“易武茶区”涵盖范围包括易武、基诺山、攸乐、倚邦等茶区。

清朝普洱茶极盛时期即以普洱为集散地,所依赖为名的即江北的大山茶。

普洱茶 茶文化 古“六大茶山”访问记

普洱茶 茶文化 古“六大茶山”访问记

古“六大茶山”访问记一九五七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组织了一支全州各版纳茶叶普查工作队,当时笔者负责澜沧江以东“江内片”(注1)普查指导工作,顺便走访了云南普洱茶产区古“六大茶山”,从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五日起到十二月十五日止,历时一个月,行程一千二百多里。

为了研究普洱茶史,特将遭受林彪“四人帮”浩劫后幸存的零星访问随笔,摘录回忆整理刊登,供同行同志们参考。

由于走访当时路远时促,走马观花,谬误必多,胪 久桥 乐刚一、“六大茶山”的名称及位置六大茶山为易武、倚邦、攸乐、曼洒、曼专和革登(注2)位于澜沧江以东,西双版纳州勐腊和景洪县境,为西双版纳傣族古景龙金殿国在江内思茅、普腾、整董、勐乌、六大茶山和橄榄坝等六个版纳(行政区)中的一个行政单位(注3)。

一七二九年(清雍正七年)改土归流,“六大茶山”和其它五个版纳均划归普洱府管辖。

普洱为“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随着普洱茶的畅销,古“六大茶山”也就闻名中外。

据《普洱府志》稿卷之十九(注4),食货志六·物产篇,茶《檀翠滇海虞衡志》云:“普洱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专、六曰慢撒,周八百里。

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

”同篇《思茅厅采访》云:“倚邦、架布、习空、蛮专、革登、易武。

”六大茶山地名同篇先后各异。

笔者于一九五七年赴上述各处实地走访了解:莽芝即莽枝,位于倚邦区第四乡,又名勐芝大寨,与三乡革登只隔十五里,周围地区不大,实属革登茶山范围。

架布、习崆位于曼专、倚邦之间的架布河旁和习崆河旁,均在倚邦区第一乡内,架布为倚邦一乡第六互助组,仅产茶八百斤,而习崆产茶更少,架布、习崆二处范围比勐芝还小,显然包括在倚邦茶山之内。

而易武、攸乐两地区范围广,产茶多,各被列为六大茶山之一是理所当然。

根据各茶山所处地理位置地区范围大小分析,笔者认为“六大茶山”应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过去与现在》一书所指为准,那就是:曼洒(即慢撒)、易武、曼专(即曼庄)、倚邦(即迤板)、革登和攸乐。

古六大茶山

古六大茶山

古六大茶山主要包括:易武正山攸乐正山革登正山倚邦正山蟒芝正山蛮砖正山古六大茶山之易武山:1、易武山原名慢撒山,为古六大茶山之首。

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海拔大约1900米,面积约为7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

2、清咸丰年间,滇西战乱,云南大片茶山受到影响。

易武茶商转换销路,避过了滇西战乱带来的冲击,使易武茶仍保持稳步发展。

光绪至民国初期易武以其实力和影响取代了倚邦,跃居六大茶山之首,成为六大茶山最大的茶叶加工中心和出口地。

这一时期,易武的茶号增至30多个,安乐号、京顺号因向光绪帝贡茶,荣获“瑞贡天朝”的大匾。

同庆号、同昌号、乾利贞号、同兴号、陈云号均在国外设立了分公司。

抗日战争爆发后,易武茶业衰退,茶园损毁过半。

因易武山的茶叶具有越存越香的特点,所以成为商家和爱好者争购的茶叶,从而使易武茶山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

3、易武山茶香扬水柔,是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的茶品。

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遍及两颊。

古六大茶山之攸乐山:1、攸乐山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境内,是古六大茶山中唯一没有在勐腊县境内的茶山,海拔大约1000米左右。

2、雍正七年设攸乐同知,开始抽收茶税。

雍正十年因战乱和病疫流行撤销攸乐同知,由攸乐山土司管理,但贡茶和官茶采办一致由倚邦土司监管。

清乾隆年间是攸乐山的鼎盛时期,攸乐人用茶叶换取所需的生活用品,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1941年由于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攸乐人举行了抗暴起义。

战乱使攸乐山经济、社会受到了严重挫伤,人口减少,茶园大量撂荒。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基诺乡重振茶业,种植茶叶上万亩。

如今的攸乐山又是一片繁荣景象。

3、攸乐山茶为大叶种栽培型野生茶。

香型和口感与易武接近,香扬水柔,香气饱满,汤质较薄,舌面苦涩度稍重,茶性较烈。

古六大茶山革登山:1、革登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海拔在1200~1400米之间。

面积约有1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的,但因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树而名声显赫。

普洱市茶山分布

普洱市茶山分布

普洱市茶山分布普洱茶方兴未艾,为此更名的普洱市(原思茅市)正是应运而生。

普洱市是云南面积最大的市,普洱全市有野生古茶群落面积117.8万亩,栽培型古茶面积18.2万亩,其面积也远远超过传统普洱茶产区西双版纳(古茶园8.2万亩)。

普洱市辖1区9县,分别是思茅区、宁洱、墨江、景东、景谷、镇沅、江城、孟连、澜沧、西盟。

普洱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也是普洱茶的原产地。

说到“茶马古道”,就不能不说到普洱市,思茅就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出现于景谷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茶树始祖),还有拥有活标本2700年的镇沅千家寨野生世界“茶树王”和上千年的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1800多年的景迈山万亩人工栽培古茶园,足以证明茶叶在普洱市历史上的重要性。

普洱市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广泛,主要在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

普洱市茶山分布普洱市史上有名的八大茶区,即景迈、邦崴、千家寨、无量山、板山、佛殿山、营盘山、牛洛河,分布在普洱市的东西南北四方。

从行政区划来说,主要茶产区有思茅,景东,景谷,澜沧,镇沅,江城等,还要提到目前逐步被发掘的困鹿山。

具体茶区信息如下表。

茶山名位置介绍景迈澜沧县惠民乡,惠民乡与勐海县勐满乡相邻现存有千年万亩古茶园,芒景(布朗族寨)和景迈(傣族寨)是云南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十分壮观。

主要分布在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村寨。

古茶园为布朗族所种,居住已有1300多年。

老茶树上所寄生之石斛科植物—螃蟹脚,成为茶区另一特色产品。

3.临沧市云南省2009年主要茶区产量临沧市人工栽培茶树,史料记载已有1000多年历史。

在凤庆、双江、沧源、云县境内均有树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栽培型大茶树,其中凤庆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树是已发现的大茶树中基围最粗的一株。

在这里,有南茶马古道蜿蜒通往国外,被称为南茶马古道第一镇的凤庆县鲁史古镇,以及南茶马古道第一桥的青龙桥,见证了历史上茶业在这里的辉煌。

易武、班章、景迈有名三座普洱茶山介绍

易武、班章、景迈有名三座普洱茶山介绍

易武、班章、景迈有名三座普洱茶山介绍易武、班章、景迈三座茶山历来就是云南普洱茶原料大叶茶种最有名的茶山,所产茶叶是明清时期进贡给皇室的贡品。

随着普洱茶市场需求的扩大,名山茶叶因资源有限,供不应求,消费者要在市场买到纯正而不经拼配的名山名茶实属不易。

如何识别名山名茶?对此,在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三大茶山的特点,以便大家辨别。

普洱茶名产地——易武易武:外形上,茶叶为卵圆形,边缘齿明显,条索肥壮显豪;开汤后,汤色明亮,生茶呈微黄色,味道醇和甘甜,少苦涩味。

普洱茶闻名世界,享誉全球,在它背后,有这么一个地方,一直是普洱茶孕育的摇篮——易武。

易武是一古镇,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距勐腊县城约110公里,距勐醒30余公里,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的山顶上,气候比勐腊和勐棒坝子清凉,它也是著名的茶马古道源头和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

过去,易武曾经是镇越县城所在地,但却异常凋蔽,只是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镇。

如今易武有着新盖的商店、旅社、医院,簇新的建筑,都是小巧的瓦房掩映在绿树之中,成了边陲一座新镇。

根据历史记载,易武在清初时候“准以汉人伍善甫授易武土把总”。

“土把总”就是当地的土司。

伍善甫是抵御外侮捍卫边疆有功之臣,从而当了这里的土司,相沿世袭,直到1927年设置镇越县后,易武为第五区。

1930年时,将镇越县政府从勐腊迁到易武来。

1933年又以易武土司所属之地,划为第一区,辖易武镇。

易武很长时间以来就是边地一个重要小镇。

易武是历史上有名的六大茶山之一,以生产七子饼茶、沱茶、砖茶等普洱茶闻名,年产茶叶万担以上,远销西藏、东南亚各地。

明、清时期,这里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由于所产茶质好,每年都要进贡朝廷。

公元1845年,清朝政府为加强对茶山的管理和贡茶的运送,从思茅至倚邦、易武的崇山峻岭中修筑了一条用青石板铺成的运茶大道,宽两米,绵延数百公里。

随着清朝政府的衰落,茶叶贸易也受到影响,人祸天灾使易武镇逐渐衰败,古道也被乱草渐渐湮没。

普洱茶的历史

普洱茶的历史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随贡茶和大众茶的用量日增,茶山年产茶增至十万担,运量随之增大,路泞受阻,遂由茶商、士坤出钱,民众出力,铺建易武至思茅的茶马驿道,六年后建成,全长211公里,宽1.13米,全为青石板铺成。道光三十年(1850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两次编写《普洱府志》,对清末普洱茶的各况作了简要记述,综合其他资料情况,得知清末普洱各地的茶业渐渐衰落:(1)、宁洱县,至光绪年间,县城有专办“茶引”、茶税、监办贡茶的茶局一处;为茶而来长驻宁洱建商会馆有:秦晋、两广、四川、江西、两湖及玉溪、建水、石屏、盱江、通河等会馆十余处;有商号180余家,其中较大商号有“协太昌、同心昌、荣和昌”等20余家,这些商号多数经营并加工茶叶。宁洱加工的普洱茶有毛尖、芽茶、小满茶、紧团茶、改造茶、金月天等品牌,外型为团饼、方砖、牛心和人头团茶等。同治元年至四年(1862~1865年),遭受“白旗下坝”五年争战,城损商衰,茶市不兴,各地茶商渐撤,茶园荒芜。(2)、思茅厅内,设有茶叶总店,除专制“八色贡茶外”外,还加工各种紧团茶、园饼茶和毛尖茶。民间专业加工销售茶叶的较大商号有“恒和园”、“裕泰丰”、“雷永丰”等10余家,生产园饼、方砖、紧团茶和双喜牌茶。同治年间受“白旗下坝”战争之苦,茶业一度削弱。光绪23年(1897年)设思茅海关后,茶市又复活跃,私商恢复,较大商号有“鼎光恒”、“同仁利”、“裕泰丰”、“信仁和”、“广益祥”等数家。各商设两盘揉茶机加工茶叶,每机年加工4百至千斤茶叶,主要茶产品有园、方、团茶。(3)、六大茶山(即易武后名勐腊),清雍正二年(1724年),茶商和工匠大量涌入达“数十万”之众,事端不断,一度被清庭“严禁客商入山作茶”。雍正十三年(1735年),实行“茶引”购茶,茶商复入茶山作茶,主要茶品种为园饼茶,又称为“园宝茶”,因七饼为一筒出售,又称“七子饼茶”或“七子园”茶。茶山大量供思茅用茶外,当地生产的园宝茶经易武销至缅甸、泰国、香港,再转南洋及至欧、美洲进入国际茶叶市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法国占领老挝和越南并对中国边境封锁,使六大茶山茶业受挫。

最全的古树茶资料云南20个古树茶名山介绍

最全的古树茶资料云南20个古树茶名山介绍

最全的古树茶资料云南20个古树茶名山介绍最全的古树茶资料云南20个古树茶名山介绍2016年第十一届云南茶博会古树名山推介易武古茶山易武古茶山地处今勐腊县易武乡境内,包括历史上的慢撒茶山,面积达750平方公里,在六大古茶山茶叶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半。

清乾隆初期实行移民殖边,云南石屏等地汉族和其他民族不断移居易武及慢撒等地,开辟开荒种茶和创办茶庄,茶号,设立茶坊制茶,易武茶业从此崛起,成为六大古茶山的后起之秀。

道光年后易武茶号、商号大增,至咸丰时六大古茶山的茶叶加工和商贸中心逐渐向易武转移。

茶叶主销东南亚和香港等地。

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年代,易武成为镇越县的县城,便成为六大古茶山贸易中心,成为六大古茶山之名山,滇藏茶马古道的起点。

至今易武茶山尚有9.8万余亩,其中古茶园7.8万亩。

现在最热的当数薄荷塘茶王,知名企业有易聘号老茶行等。

冰岛古茶山冰岛村委会位于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北部,东北与临翔区南美乡接壤,西面与耿马大兴乡相邻。

村委会距勐库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辖冰岛、地界、糯伍、坝歪、南迫5个自然村。

全村国土面积25.79平方公里,海拔在1400-2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400毫米,现有农户289户1101 人。

目前,冰岛村委会共有茶叶面积6300亩,可采摘面积2400多亩,百年以上古茶树5.7万株,其中:五百年以上古茶树1.6万多株,百年以下茶树 3900亩。

冰岛自然村距镇政府所在地30.5公里,现有农户47户212人,茶地面积1600多亩,可采摘面积588亩, 2.4万株。

其中:五百年以上古茶树4900多株;百年以下茶园804.2亩。

昌宁黄家寨古茶山漭水黄家寨古茶山地处昌宁县漭水镇境内,位于东经99?40′02",99?43′05",北纬24?52′38",24?57′42"之间,海拔跨度1780-2280米,坡度6-25度,山脉东西走向,植被主要以茶树为主,土壤以黄壤为主,共涉及联福、漭水、共裕、河尾4个村24个村民小组,古茶树分布面积959公顷,有古茶树29751株,其中基部径围50cm以上7492株。

一句话带你读懂各山头茶

一句话带你读懂各山头茶

一句话带你读懂各山头茶近几年来,普洱茶成为越来越多茶友的心头好,说起普洱茶,老班章、冰岛、刮风寨等如雷贯耳的山头,相信资深茶友都不陌生。

但你真的明白什么是普洱茶吗?这些山头茶都产自哪里?今天,跟着我们的节奏,只需几张图片就能把困扰你许久的普洱茶知名产区一网打尽!根据地域位置,我们常将普洱茶知名产区大致分为临沧产区、普洱市(原思茅)产区和西双版纳产区共三大名产区。

茶树基因库——临沧产区临沧以前叫“缅宁”,后来因濒临澜沧江而得此名并沿用至今。

这里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茶树品种众多,号称“茶树基因库”,同时,它也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

冰岛——云南大叶种之正宗地理位置:主要是在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大雪山中下部的冰岛村、公弄村和大中山等地。

茶质特点:它是典型的勐库大叶乔木树,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茶香浓郁,非常独特,它是勐库茶的极品、也是云南普洱茶的极品。

邦东大叶种——昔归地理位置:昔归位于临沧邦东乡邦东行政村,乃山区。

昔归古茶园多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中,古树茶树龄约200年,较大的茶树基围在60~110厘米。

茶质特点:昔归茶内质丰富,香气高锐,茶气强烈,滋味厚重,强烈的回甘与生津,且口鼻留香持久,柔和甜美,清澈的冰糖韵。

茶树自然博物馆——普洱市(原思茅)产区清朝雍正年间,思茅(今普洱市)就是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之一,当时的中央政府在此地设立了“普洱府”以方便管辖。

思茅茶区,北部是景东镇沅地区,这里是思茅茶最好的地区,包含了千家寨的野生茶,无量山系列古树茶,茶质非常棒。

景迈——中国六大茶山之一地理位置:景迈山是中国六大茶山之一,其千年古茶的面积堪称茶山之最。

景迈芒景古茶园是茶人心中的圣山。

古老的茶树与参天大树交错丛生,大山与村落、古茶与房舍、森林与茶人融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茶质特点:景迈茶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而且还具有特别的、浓郁的、持久的茶香,头五泡蜜香浓郁,五泡后淡淡兰香。

无量山地理位置:无量山处于我国西部型气候区,周围的安定乡、漫湾镇、林街乡、锦屏镇是景东县的主要产茶乡镇。

云南茶山细分既然还有江内六大和江外六大

云南茶山细分既然还有江内六大和江外六大

云南茶山细分既然还有江内六大和江外六大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六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江外六座: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六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六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江外六座: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六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江外六座: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江内六大茶山(1)革登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2)莽枝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3)倚邦山: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色深桔黄。

(4)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

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5)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如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6)悠乐山: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江外六大茶山(1)南糯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

透着蜜香、兰香,谷花茶淡香如荷。

历史上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2)布郎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

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3)巴达山: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

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

此山茶叶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

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4)南峤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

云南普洱茶主要茶区及茶叶特点小结

云南普洱茶主要茶区及茶叶特点小结

云南普洱茶主要茶区及茶叶特点小结临沧茶区:(1)勐库:云南省临沧双江地区。

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特有勐库种。

勐库古树茶还有一大特点:持嫩性强,芽叶肥壮重实。

茶质肥厚度大,香型特殊、劲扬,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2)冰岛:冰岛村是勐库茶种的主要发源地。

勐库大叶乔木树,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叶背隆起,叶脉明显。

毛茶外形粗老,黑条白芽。

春茶汤色金黄透亮,香气柔和,挂杯持久而不事张扬,以花果香为主。

生津快速,口腔内回甘部位较深。

十分耐泡。

(3)昔归:临沧邦东乡邦东村芒绿山(忙麓山)。

汤色明亮清澈、香高气扬、滋味微涩甘甜,喉韵沉香鲜爽、茶气醇厚、回甘生津。

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此茶年产量极低,多作政府用茶或由行家自藏,市面上极少有售,弥足珍贵。

(4)忙肺:云南省永德县,永德县市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汤色清澈明亮,滋味厚重,刺激性强,香气馥郁高扬,口感饱满协调,甘醇顺滑带微涩、舌底生津明显,喉韵甘润持久。

(5)坝糯:勐库古茶山以冰岛为界分东、西半山,所产之茶各具特色。

坝糯大寨是勐库东半山茶的代表,也是现存古茶树最多的寨子。

品茗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此茶汤质充满阳刚之气,高香、劲扬、味刚,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

不输易武正山。

(6)勐库大雪山:大雪山野生古茶树茶群落,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叶茶种群落。

生长群落地处双江县大雪山中部,海拔高度为二千二百至二千七百五十米。

此茶采摘极难、产量极低,弥足珍贵。

该茶属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霸道。

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强。

(7)永德大雪山:永德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于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中,分布总面积10.05万亩,平均树高5米左右,树干基围最大的一棵达215厘米,树干最高的一棵达25米。

云南古六大茶山

云南古六大茶山

云南古六大茶山作为世界茶叶最重要的原产地,云南是茶叶最为古老的故乡。

尽管在漫长的时光中,关于云南茶叶最初的记载,已经散失殆尽,但深藏在云南群山中数千年的古茶树群落,还是以自身顽强的生命,诉说着远古时代云南高原的那一片繁茂与葱茏。

在云南,大地至今还为我们保存着茶叶原初生长弥足珍贵的物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巴达大黑山原始森林中的1700多年的野生“世界茶树王”,勐海南糯山上栽培型800多年的古茶树,思茅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千家寨野生型2700多年古茶树、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邦崴村过渡型千年古茶树以及景迈栽培型千年万亩古茶林,都是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它们在形象地纪录着茶叶生长演变历史的同时,还无可辩驳地证实了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其最原始的故乡就在云南。

茶树分布图茶树,在植物学上属茶科,共约23属380余种,其中有260余种分布在云南,号称“云南山茶甲天下”。

云南大叶种茶由于生长在特别适宜的自然条件下,保存了茶树的原始类型。

云南各族人民很早就从事野生茶树的驯化,在驯化的过程中,茶树由乔木变成灌木,由大丛灌木变成小丛灌木,叶由大变小,叶色由浅而深,分枝由稀而密,发芽由早而迟,新梢增长加快,直到演变为现在栽培的茶林。

宋朝时开始闻名天下的古六大茶山易武、倚邦、攸乐、莽枝、蛮砖和革登连成一片。

普洱府宁洱县六茶山,曰攸乐,即今同知治所。

其东北二百二十里曰莽枝,二百六十里曰革登,三百四十里曰蛮砖,三百六十五里曰倚邦,五百二十里曰曼撒。

山势连属,复岭层峦,皆多茶树。

(攸乐茶山现属景洪市,其余五大茶山均在勐腊县。

其中,慢撒在易武乡,革登、莽枝、蛮砖、倚邦在象明乡。

据说,象明是以孔明山、野象山合名而得。

)由于它们全处于西双版纳澜沧江北,因此史称之为江北古六大茶山。

事实上,随着人工种植茶树的大面积铺开,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西双版纳澜沧江沿岸一带,均成为优质大叶茶的生产地。

除了澜沧江北岸的六大茶山外,江南也有六大茶山,即勐宋、南糯、勐海、巴达、南峤、景迈。

云南大叶种茶树分布及品质特点

云南大叶种茶树分布及品质特点

云南大叶种茶树分布及品质特点--------云南古茶山及古树茶特色安东老王辑云南茶区辽阔,有120余个县产茶。

但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度以南、哀牢山以西、怒江以东、澜沧江中下游两岸地带。

按习惯分为滇西、滇南、滇中和滇东北四个茶区。

云南大叶种茶树集中分布在滇西、滇南两大茶区。

包括临沧、保山、德宏三个地区19个市县。

该区为云南省最主要的产茶区,占全省茶区总面积的50.14%,茶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5.58%。

主要产茶县有凤庆、云具、临沧、双江、永德、镇康、沧源、昌宁、腾冲、龙陵、潞西等县。

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少数县为南亚热带山地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4.7-19.5摄氏度,年积温4000到7500摄氏度,年降雨量1100-2100毫米,相对湿度75%一85%,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ph值5.0-5.5左右。

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西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育的地区。

滇南茶区:包括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共四个地州,24个县。

该区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38.06%,占总产量的36.14%。

主要产茶县有勐海、景洪、勐腊、思茅、景谷、景东、普洱、澜沧、江城、墨江、西盟、元阳、绿春、金平等。

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16.4-21.7摄氏度,年积温5069.2-7629.O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0.5-5.5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31.5-41摄氏度,年降雨量充沛,大多数县为1200毫米左右,全年降雨80%集中在5-10月,冬春雾日长达100天以上,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红壤等。

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南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育的地区。

需要说明的是:云南滇中茶区的大理、楚雄、昆明,是一个大叶种茶树向中小叶种茶树过渡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大、中、小叶种茶树间而有之。

基本的分布规律是红水河、南盘江、元江、哀牢山、无量山、怒山以南一线,是大叶种茶树的集中分布区,该线以北为大叶种向中、小叶种茶树的过渡区,微域环境里的茶树究竟是否属于云南大叶种,受云南立体农业气候决定,应区别对待。

普洱拜山头:不可不知的西双版纳六大古茶山

普洱拜山头:不可不知的西双版纳六大古茶山

普洱拜山头:不可不知的西双版纳六大古茶山普洱茶的品质与山头密不可分,越是古老的茶山,越能产出优质、昂贵的普洱茶。

早在清乾隆年间,进士檀萃在《滇海虞衡志》记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撒,周八百里。

”1957年,西双版纳地区组织专家进行茶叶普查,由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蒋铨先生亲自主持,历时整整一个月,专家组行程1200余里,走访产茶区的各个山头,最后将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易武)、攸乐(基诺)列为六大茶山。

古六大茶山生态环境绝佳,这里群山环绕,动植物资源丰富,山上有树木、竹林、草、藤条、鲜花,终年小溪叮冬,山上草长莺飞,空气中都是茶香,登上茶山,让人有远离尘嚣的清净感。

古六大茶山位于北纬21°51′至22°06′,东经101°14′至101°31′之间,东与老挝交界,北与江城县接界,西与景洪市毗邻,南与勐仑、瑶区连接,幅员2260余平方公里,历史上称为江内陆区。

攸乐茶山现名基诺山,现为景洪市的一个乡级行政单位。

历史上,攸乐茶山位居“六大茶山”之首。

攸乐山种茶历史悠久,清代一度达到高峰,近代以来,因战火绵延,茶山衰败。

▲攸乐茶山革登山革登古茶山包括今象明新发寨、新酒房、菜阳河一带,是古代较闻名的茶区,年产茶量在500担以上。

清嘉庆年间发现革登八角树寨附近的茶王树,春茶一季可产干茶一担,现已枯死,荒芜难寻。

▲革登山倚邦山清代是倚邦古茶山最辉煌的时光,清宫贡茶均以倚邦茶菁为原料。

乾隆年间,倚邦茶山人口达九万人之多,那时,倚邦山人人种茶,家家制茶,有倚邦街、曼拱街、蛮砖街、牛滚塘街四大茶叶集市。

是茶马古道上热闹的市镇。

民国初,倚邦街只剩下一百三十余户,人口不足一千人。

▲倚邦山蛮砖山蛮砖茶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

过去蛮砖的茶叶年产量至少在万担以上,大部运往易武加工、销售。

蛮砖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保存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规则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经几代茶农的精心管理,至今仍年产茶叶万担以上。

最全的古树茶资料云南20个古树茶名山介绍

最全的古树茶资料云南20个古树茶名山介绍

最全的古树茶资料云南20个古树茶名山介绍2016年第十一届云南茶博会古树名山推介易武古茶山易武古茶山地处今勐腊县易武乡境内,包括历史上的慢撒茶山,面积达750平方公里,在六大古茶山茶叶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半。

清乾隆初期实行移民殖边,云南石屏等地汉族和其他民族不断移居易武及慢撒等地,开辟开荒种茶和创办茶庄,茶号,设立茶坊制茶,易武茶业从此崛起,成为六大古茶山的后起之秀。

道光年后易武茶号、商号大增,至咸丰时六大古茶山的茶叶加工和商贸中心逐渐向易武转移。

茶叶主销东南亚和香港等地。

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年代,易武成为镇越县的县城,便成为六大古茶山贸易中心,成为六大古茶山之名山,滇藏茶马古道的起点。

至今易武茶山尚有9.8万余亩,其中古茶园7.8万亩。

现在最热的当数薄荷塘茶王,知名企业有易聘号老茶行等。

冰岛古茶山冰岛村委会位于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北部,东北与临翔区南美乡接壤,西面与耿马大兴乡相邻。

村委会距勐库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辖冰岛、地界、糯伍、坝歪、南迫5个自然村。

全村国土面积25.79平方公里,海拔在1400-2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400毫米,现有农户289户1101 人。

目前,冰岛村委会共有茶叶面积6300亩,可采摘面积2400多亩,百年以上古茶树5.7万株,其中:五百年以上古茶树1.6万多株,百年以下茶树 3900亩。

冰岛自然村距镇政府所在地30.5公里,现有农户47户212人,茶地面积1600多亩,可采摘面积588亩, 2.4万株。

其中:五百年以上古茶树4900多株;百年以下茶园804.2亩。

昌宁黄家寨古茶山漭水黄家寨古茶山地处昌宁县漭水镇境内,位于东经99°40′02"~99°43′05",北纬24°52′38"~24°57′42"之间,海拔跨度1780-2280米,坡度6-25度,山脉东西走向,植被主要以茶树为主,土壤以黄壤为主,共涉及联福、漭水、共裕、河尾4个村24个村民小组,古茶树分布面积959公顷,有古茶树29751株,其中基部径围50cm以上7492株。

六大茶山考

六大茶山考

六大茶山考提到云南茶叶,人们想到的是普洱茶。

提起普洱茶,人们想到的则是“六大茶山”。

这是因为六大茶山是孕育普洱茶的最初襁褓,并且在此后源源不断提供最为优质的茶叶,帮助普洱茶以特殊的秉赋奠定了“名重于天下”的地位。

其实,六大茶山与普洱茶那种难以分割的血肉关系,清人阮福的《普洱茶记》中就有记载。

《普洱茶记》普洱茶名遍天下。

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

福考普洱府古为西南夷极边地,历代未经内附。

檀萃《滇海虞衡志》云:尝疑普洱茶不知显自何时。

宋范成大言,南渡后于桂林之静江以茶易西蕃之马,是谓滇南无茶也。

李石《续博物志》称: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

普洱古属银生府,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宋人不知,尤于桂林以茶易马,宜滇马之不出也。

李石亦南宋人。

本朝顺治十六年平云南,那酋归附,旋判伏诛,遍历元江通判。

以所属普洱等处六大茶山,纳地设普洱府,并设分防。

思茅同知驻思茅,思茅离府治一百二十里。

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

厅素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与《通志》所载之名互异。

福又捡贡茶案册,知每年进贡之茶,立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一千两,由思茅厅领去转发采办,并置办收茶锡瓶缎匣木箱等费。

其茶在思茅。

本地收取新茶时,须以三四斤鲜茶,方能折成一斤干茶。

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装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

《思茅志稿》云: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

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

采而蒸之,揉为团饼。

其叶之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将揉时预择其内之劲黄而不卷者,名金玉天;其固结而不改者,名疙瘩茶。

古六大茶山之蛮砖古茶山

古六大茶山之蛮砖古茶山

古六大茶山之蛮砖古茶山蛮砖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座茶山之间,是古六大茶山之一。

蛮砖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

蛮砖茶历史悠久,清朝阮福《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名遍。

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蛮砖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座茶山之间,是古六大茶山之一。

蛮砖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

蛮砖茶历史悠久,清朝阮福《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名遍。

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

”蛮砖古茶山简介江内六大茶山蛮砖山,包括曼庄、曼林、曼迁三个寨子,东接易武,北连倚邦,居于古六大茶山的中央位置,蛮砖茶山东接易武,北连倚邦,现在遗留下来的、其茶树围超过100厘米古茶树还有很多。

曼庄村是个史书中成为蛮砖,崇拜诸葛亮的茶山人说,诸葛亮当年来六大茶山时在曼庄埋下一个铁砖,于是这里称为埋砖,后又演绎为蛮砖;另一个说法为傣语中曼庄意为大寨子中心之村,因曼庄过去是土司头人们经常聚焦末会商议解决各种事务的地方,故称曼庄。

蛮砖古茶山产地介绍蛮砖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

由易武西行经高山寨,过磨者河承天桥经蛮林才到慢砖。

慢砖关帝庙(石屏会馆)废墟碑文记载,蛮砖系六大茶山之一,该庙始建于乾隆六年(1741)春。

过去蛮砖的茶叶年产量至少在万担以上,大部运往易武加工、销售。

蛮砖古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得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规则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经几代茶农的精心管理,至今仍年产茶叶万担以上。

蛮砖村公所恢复”曼庄优质茶”产品,茶叶独特,茶芽雪白晶亮,是抢手之货,深受客人的喜爱。

1994年,西双版纳州、县政府确定在曼庄茶山新建万亩茶园,在云南省茶科所专家的指导下,万亩茶园盘绕群山,株株茶树绿油漂香,喜看古茶山和新茶园交相争辉,茶叶生产蒸蒸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普洱茶新六大茶山介绍
云南普洱茶的产地主要分布在几大茶山,普洱茶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
江内(即澜沧江北)古六大茶山: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即现在凡是说的"易武茶产地";江外(即澜沧江南)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普洱茶产地当中古六大茶山的产茶量已经渐少,产茶重心已经移至新六大茶山(江外六大茶山),下面来说说新六大茶山的详细位置:
1、南糯山:南糯茶山坐落于勐海县东北侧,耸峙在流沙河东岸,在傣语里,南糯是笋酱的意思。

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

透着蜜香、澜香,谷花茶淡香如荷。

历史上是著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在世一株已经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2、南峤山:南峤茶山如今又被称为勐遮古茶山。

勐遮是勐海县境内最大的平坝。

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设十二版纳时,勐遮、景真以及勐翁为一版纳,1927年这里设县,当时称五福县,三年后改名为南峤县,这也是南峤古茶山得名的缘故原由。

1958年11月,南峤(已经改名勐遮)县与勐海县归并,改设为勐遮区。

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可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3、勐宋山:勐宋茶山位于勐海县东部,东与景洪市交界,南接勐海格朗以及乡,西南接勐海镇,北与勐阿镇交界。

勐宋是傣语地名,意为高山间的平坝。

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可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4、景迈山:景迈茶山位于澜沧拉祜(hù)族自治县县城东南70公里的惠平易近乡。

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

苦涩重、回甘生津强,汤色桔黄剔透。

这里的乔木茶树上还生长着一种寄有生命的物质俗称"蟛蜞脚",可消炎怯痰、对治疗胃病以及慢性糖尿病较有效。

5、布朗山:布朗茶山位于版纳州勐海县南八十公里处,南部与缅甸山川相连。

布朗山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区,总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一千多平方公里。

布朗族为古代濮人后裔,据说他们是制茶的鼻祖。

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

香气奇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是很多中外客商以及普洱茶砖喜好者求之不得的收藏佳品。

6、巴达山:巴达茶山位于勐海城西58公里。

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以及野生茶树林。

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

此茶花叶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茶青油亮。

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云南古六大茶山
1、易武山
据口碑流传及易武《茶祖史话》记载,易武茶始于公元225年左右。

在那缺医少药的历史时期,当地土著民族本人(自称及外称)生病了,用植物的根、皮、茶、叶、果试病,发现茶叶具有清热解毒、醒脑明目,止痛除烦的药用功效,又解渴好喝,便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外地到这里做生意或路过的人员生病了,群众也用茶叶为其治病,病治好了,免不了买些回去,需要量愈来愈多,茶叶变成了商品,有的群众就相约迁到野生茶林多的地方改造野生茶树,把高大的茶树砍矮,砍除杂树、杂草、藤条,变成人工容易采摘的茶园。

到唐朝“大兴土木”时期又得到较大发展,初步形成山山有茶园,处处有人家的宏大局面。

由于茶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事业,易武成了滇南有名的“利润城”。

2、攸乐山
位于景洪市辖区内,现名基诺山。

束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

东北与革登茶山为邻,西南接小勐养、勐罕和勐宽三个坝子,现为景洪市的一个乡级行政单位。

攸乐茶山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历史上最高产量达2000担以上。

攸乐山种茶,年代久远,相传茶是孔明遗种,故尊奉孔明为茶祖。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曾设过同知府和专管捕“盗”的普洱通判。

1942年国民党
军队开进攸乐茶山,烧杀抢掠,茶农四逃,茶山荒芜,茶叶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发粮救济茶农扶持茶叶生产。

使产量逐渐上升。

1993年攸乐茶山产茶1942担(97000多公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州、市碓定该地区为山区开发实验区,在有关科研单位的指导下,在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的同时,还积极种植砂仁、橡胶等,使基诺同胞经济收入大增,生活明显改善,正在向小康迈进。

3、革登古茶山
革登古茶山包括今象明新发寨、新酒房、菜阳河一带。

也是古代较闻名的茶区,年产茶量在500担以上,茶叶属大叶类型。

清嘉庆年间(1796—1820)革登八角树寨附近有茶王树,春茶一季可产干茶一担,已枯死,至今已荒芜难寻。

4、倚邦古茶山
倚邦古茶山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清宫贡茶均以倚邦茶菁为原料。

明朝末年,大批四川茶农怀揣小叶茶籽来到倚邦种植,于是小叶种茶在倚邦安家落户,成了清宫贡茶的当然原料。

鼎盛时期,在清朝乾隆年间,倚邦茶山人口达九万人之众。

人皆种茶,人皆制茶,人皆卖茶,形成了四大茶叶集镇。

即:倚邦街、曼拱街、蛮砖街、牛滚塘街。

镇与镇之间,运茶马邦往来,盛况空前。

光绪31年始,倚邦没落,至民国初,倚邦街竞只剩下一百三十余户,人口不足一千人。

牛滚街瘟疫十室九空,荒无人烟,故到清朝后期,倚邦没落,易武崛起,绝冠群芳,到民国之后,云南茶叶则以勐海独领风骚。

5、蛮砖古茶山
蛮砖茶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

由易武西行经高山寨,过磨者河承天桥经蛮林才到慢砖。

蛮砖关帝庙(石屏会馆)废墟碑文记载,蛮砖系六大茶山之一,该庙始建于乾隆六年(1741)春。

过去蛮砖的茶叶年产量至少在万担以上,大部运往易武加工、销售。

蛮砖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得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规则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经几代茶农的精心管理,至今仍年产茶叶万担以上。

蛮砖村公所恢复”曼庄优质茶”产品,茶叶独特、茶芽雪白晶亮,是抢手之货,深受客人的喜爱。

6、曼撒古茶山
曼撒茶山位于勐腊易武乡东北,紧接老挝边境。

清乾隆年间是慢撒茶山辉煌时期,满山遍野都是茶树,年产万担以上。

只有8户人家的茶王树村年产茶叶就达320 担。

采茶季节要雇用大批茶农。

清咸丰壬子年(公元1852年)来自内地的很多汉族同胞在茶山与当地茶山各民族兄弟共同种茶制茶,创下一代伟业。

所产”元宝茶”(圆茶)远近驰名,畅销国内外,慢撒古茶山种茶历史悠久。

实际上慢撒古茶山包括易武茶山,是普洱茶最早的集散地,唐代时被称为“利润城”,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

清道光年间(1821—1850)莽枝、架布、习空、倚邦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

易武茶,茶质优良,远销佛海,年产茶约4000担,以加工团茶(砣茶)为主,乾隆年间(1736—1795),许多石屏人纷纷迁居易武种茶树,用传统方法制作的“七子饼茶”作为贡茶,加工精细。

《云南经济滇茶》说:“于二月间(农历)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茶”。

七子饼茶,采用的是上等好茶,要讲究花色,共计八色贡茶。

乾隆六十年(1796)易武、曼腊茶山所产的团茶(砣茶)也定为贡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