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八章PPT讲课教案
《老子》八章优质课件
章 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计数用具);善于关闭的,不
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
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
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
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
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
第 八 章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 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 “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
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
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
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
老子试图 建立一个 适合于所 有事物的 理论,一 切事物都 遵循这样 的规律 (道)。
太极阴阳
老子认为 相互对立的 事物会互相 转化,即是 阴阳转化。 转化的方法 (德)来源 于事物的规 律(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
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老 子 》 八 高
二
章 语
文
学习目标
壹 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 贰 领悟《老子》八章的思想内涵。 叁 探究儒道之异同,了解中国传统 文化。
老子弃世出关
大约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 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 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 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 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 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 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 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 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老子八章PPT
• 1、信言:真实可信的话。2、善者:言语行为善良的人。3、辩:巧辩、能说会 道。4、博:广博、渊博。5、圣人不积:有道的人不自私,没有占有的欲望。6、 既以为人已愈有:已经把自己的一切用来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7、多: 与“少”相对,此处意为“丰富”。8、利而不害:使在万物得到好处而不伤害 万物。9、圣人之道:圣人的行为准则。
• ①“道”是指善行老子之道的人。 ②容:形容、形象。 ③“豫兮”引申为迟疑谨 慎的意思。冬涉川:冬天涉水过河,怕冷、战栗、小心翼翼不敢贸然下水。 ④犹: 与“豫”一样,也指一种野兽。若畏四邻:形容不敢冒贸行动。 ⑤俨兮:形容态度 恭谨端凝。 ⑥涣兮其若凌释:河冰消融,顺水下流。 ⑦敦:淳厚朴质;朴:意为 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饰。⑧旷:空豁。 ⑨浊:水浊、浊水。 ⑩孰:谁。 ⑪盈:满。不欲盈:不求盈满。
•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 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 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 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A
5
•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 豫兮若冬涉川③;犹兮若畏四邻④;俨兮其若客⑤;涣兮其若凌释⑥;敦兮其 若朴⑦;旷兮其若谷⑧;混兮其若浊⑨。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 徐生⑩?保此道者,不欲盈⑪。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道德经》 第十五章)
•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A 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6冬
•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 一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zhǎng。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 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高中语文 《老子》八章课件 (共51张ppt)
2020/6/16
8
经典品读-文本梳理
修身之法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十二章 五色目盲 第十五章 善为道者 三十三章 知人者知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治国之道 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 辩证之理 二十二章 曲则直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2020/6/16
12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第八章 上善若 水
问题二:在本章中,老子强调的是水的哪种品质?
夫 唯 不 争,故 无 尤。
2020/6/16
13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第八章 上善若水
• 大邦者下流。【第六十一章】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十章】 • 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第六十六章
2
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亦说谥号伯 阳)。春秋末期人,出生于陈国苦(hù)县 (后为楚国所灭),曾担任“周守藏室之 史”。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2020/6/16
3
老子其书
著作概况 《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
《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 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 来源。《老子》分上下两篇,共为81章。原文上 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 《道经》37章在前,《德经》44章在后。
2
1
老子名言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第五十八章】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 ➢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三章】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七十四章】
《老子》八章课件
《道德经》又名 《老子》,文约义丰, 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 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 “道生万物”的宇宙生 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 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 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
律发展变化的,而“道” 是世界的本源。
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 天地万物的本源,并有自己的运行 规律。所以道又可称为“天地之始” “万物之母”“众妙之门”“万物 之宗”。
思考:老子的段话阐明的观点是否与当今时 代人们追求更写了这 几句话,其目的是揭露统治者的奢靡生活,劝诫他们回到自 然安定的生活状态中来。
❖ 老子反对的是统治者的腐朽生活方式,并不是反对普通民众 的文明生活。他没有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对立起来,没有 否定文明进步。他希望构建一种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而不 是贪俗的生活。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 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 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故去彼取此。
五色:指青、黄、赤、白、黑。 目盲:比喻眼花缭乱。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 耳聋:比喻听觉不灵敏。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 口爽:意思是味觉失灵,生了口病。 畋猎:打猎获取动物。 行妨:伤害操行。妨,妨害、伤害。 为腹不为目:只求温饱安宁,而不为纵情声色之娱。
译文
追求色彩缤纷的生活,使人眼花缭乱, 也将使人视觉迟钝;追求五音刺激,使人畅 享美音,也将使人听觉失灵;追求五味享受 ,使人饱口福,也将使人味觉功能退化;追 求骑马狩猎的快乐,使人心情畅快,也将使 人放荡发狂;追求稀罕的物品,使人满足心 欲,也将使人行为失范。因此,圣人只求吃 食物饱腹,不求声色享乐,所以,人应摒弃 外物的欲望,保证安定知足生活。
老子PPT课堂讲解
老子思想的积极影响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1 人们的生活上:清心寡欲可以让人们静 心。 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1 愚民政策。他宣扬的“圣人之治”极大地 否定了民众在历史进步中的能动作用,为历 代封建统治者所利用。常使民众没有心智和 欲望,这样就使得机智之人不敢有所作为。 从字面上理解,这的确是“愚民”。
中国哲学家——老子
参考《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 第一篇 第八章 <老子>及道家中的老学
老子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 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学派创 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仍是未解之谜
老子的成就:
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 其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 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 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 道的“用”。
玄之又玄,眾妙之门。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 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何谓道?
道之作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
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
无为,即“不为物先,不为物后”,顺乎自然以为治。无为是实现无不为、无不治的前提 和条件,“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八章精美课件
老子弃世出关
大约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 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 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 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 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 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 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 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他也并不反对人们成就功业,只是反对那种光想 出风头占便宜贪利益、无功而争功、有功而居功的行 为。
老子的“静虚”观念犹给人启迪。它表明着人的 心灵保持凝聚充实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 出高远的心志与天真朴素的气质,才能导引出浓厚了 创造能量。这对于现代之喧嚣浮华,无异于清醒剂。
“不盈”“不争”——老子的哲学观
瘤(赘形:多余的形体,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多余的
肉。)。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
决不这样做。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
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
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
第 二
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 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章
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 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
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
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
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
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
《老子》八章教案
《老子》八章教学设计编制人:戴平平教学目标1. 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 把握《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3. 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了解老子的语言、行文、修辞等艺术特点。
4. 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了解老子的语言、行文、修辞等艺术特点。
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近“诸子”1.作者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前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
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
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被尊为道教始祖。
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后世影响很大。
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人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两方面。
老子“致虚极,守静笃”的生活态度与“道法自然”的生命智慧总能给人以启迪,使人加深对生命的认知,感悟生命的真谛。
在哲学范畴内,老子的辩证法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老子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对西方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2.时代背景周王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
到了春秋战国之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
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地和人民。
作为一个史官,老子从历史中看出了兴亡更替的规律,昔日的霸主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灭亡。
所以他认为争强好胜并不是长久之道,他更赞成人们采取一种清静无为的思想态度。
3.核心思想(1)以“道”为本的天道观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认为一切由道生出。
关于道,《老子》有多种解释,如:其一,道的特征是“不可名状,无形无象”;其二,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其三,道是无。
(2)“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的。
《老子》八章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老子》八章教案《老子》八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编制人:戴平平 1. 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 把握《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3. 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了解老子的语言、行文、修辞等艺术特点。
4. 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了解老子的语言、行文、修辞等艺术特点。
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近“诸子”1.作者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
约生活于前 571 年至前 471 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
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
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被尊为道教始祖。
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后世影响很大。
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人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两方面。
1/ 28老子“致虚极,守静笃”的生活态度与“道法自然”的生命智慧总能给人以启迪,使人加深对生命的认知,感悟生命的真谛。
在哲学范畴内,老子的辩证法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老子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对西方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2.时代背景周王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
到了春秋战国之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
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地和人民。
作为一个史官,老子从历史中看出了兴亡更替的规律,昔日的霸主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灭亡。
老子八章(八、十二章)ppt
[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 圣人 是 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 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 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 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唯:因为。例如 唯无德也。--《国语·晋语》 ⑨尤:怨咎、过失、罪过。
老子八章
■作家作品 ·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 国都洛邑 任守藏室使。著有《老子》, 被俄日德英等国视为哲学奇葩而翻译出版,是“中国哲学之父” ,在政 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遵循客观规律,不过多的 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 《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 家前的一部著作, 为其时诸子所共仰, 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 (似是 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 )所撰写,是 道家哲学思想 的重要来源。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我们学习哲学,有利于认识自然, 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哲学最大的特点: 辩证与相对,有好 有坏,有得有失,有对有错,有盛有衰,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没有绝对 的得与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盛极必衰,循环往复。
例如:邓稼先、钱学森、郭永怀、李佩、钱钟书这些老科学家、老专家、 老学者;还有屠呦呦、袁隆平、钟南山等等。
第八章: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 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 ⑥;事,善能;动,善时 ⑦。夫唯 ⑧不争,故无尤 ⑨
【解读】后半部分 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是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
老子八章PPT讲课教案课件
•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 一③为天下式④ 。不自见⑤ ,故明 ⑥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 ,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zhǎng。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 曲则 全 ”者, 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 ①枉:屈、弯曲 。②敝:凋敝。③抱一:抱,守。 一,即道。此意为守 道。④式:法式,范式。⑤见:音xiàn,同现。⑥明:彰明 。⑦伐:夸。
12
11
• 不上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 使民不 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 实其腹,弱其志, 强其骨,恒使民无 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 则无不治矣。 (《道德经》第 三章)
•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 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 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 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 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 ”的 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 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 不能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 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 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 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8
• 善行,无辙迹① ;善言② ,无瑕谪③ ;善数④ ,不用筹策⑤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⑥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⑦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 物。是谓袭明⑧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⑨ 。不贵其师,不 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⑩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老子》八章第二课时(修)pptx
分析本章谈论的内容
• 前半部分讲“言”和“知”。老子认为,真诚 的言论听起来并不美,也不够雄辩。真正有智 慧的人不一定知识广博,但是他们一定能抓住 人道的根本。
• 后半部分讲天的法则是“利而不害”。圣人效 法天道,只做对他人有利的事情,而不做与人 争利的事情。
点拨拓展6’
核心内涵:
以“道”为核心,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 反对斗争,提倡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 谐相处。
当堂检测5’
1、中国古代很多思想家都有关于“老师”的论述,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韩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子在《<老子>八章》中则说“
,
。”强调了善良之人对恶人的示范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生活中,人们常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在老子八章中也有相关论述,这两
句是:
,
。
3、老子八章中,阐明圣人行为标准的句子是:
思考:
• 1、二十二章中,思考“ 曲则全,枉则直,洼 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蕴含着怎 样的道理? • 2、第八十一章中,分析概括本章谈论的内容。
系整个文段思考“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 则得,多则惑。”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1、修身的准则:处下不争,低调谦和,返 璞归真。 2、事物的规律:矛盾互相转化。
,
。
当堂检测5’
1.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课下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6的B组训练(必) 2.你怎么看待老子的“柔弱,不争”?注释解释为“委 屈就能保全”,委屈一定能保全吗?纯任自然,是否 能达到预期效果?(选)
学习目标
基础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重) 2、理解老子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七章、第八十一章的含义,体会老子的修身之法(难 ) 拓展目标 3、感受老子的思想学说对于我们如今的现实意义
高中语文 《老子》八章课件 (共51张ppt)
2020/6/16
9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处 众 人 之 所 恶, 故 几 于 道。居 善 地,心 善 渊,与 善 仁,言 善 信,政 善 治 ,事 善 能,动 善 时。夫 唯 不 争,故 无 尤。
译文:最高的善如同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汇聚在人们厌
2020/6/16
33
2
34
经典品读- 治国之道—二十七章 善行无 迹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 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于行车的人,不留下车痕;善于说话的人,不会留下瑕疵让别 人追究;善于计数的人,用不着筹码;善于关闭的人,不用门栓别人 也打不开;善于捆绑的人,不使用绳索别人也没有办法解开。
2020/6/16
26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二十四章 企者不 立
问题一:前两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问题二:”企“、”跨“比喻哪些做法?联系文段,这段话阐 述了什么思想?
做人不要急躁炫耀,为政不要冒进。
2020/6/16
27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三十三章 知人者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 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真实的话不美,美的话不真实。 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
的人的人不善良。 真正有学识的人知识未必广博,知识广博的人未必有
真知。圣人的心不会想着去占有别人的东西,已经把自己的一切用来帮
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他(已经)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却更丰富。
自然的法则,是利物而不害物;圣人的法则,是帮助而不争夺。
2020/6/16
4
老子其书
《老子》八章教案
《老子》八章教学设计编制人:戴平平教学目标1. 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 把握《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3. 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了解老子的语言、行文、修辞等艺术特点。
4. 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了解老子的语言、行文、修辞等艺术特点。
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近“诸子”1.作者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前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
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
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被尊为道教始祖。
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后世影响很大。
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人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两方面。
老子“致虚极,守静笃”的生活态度与“道法自然”的生命智慧总能给人以启迪,使人加深对生命的认知,感悟生命的真谛。
在哲学范畴内,老子的辩证法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老子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对西方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2.时代背景周王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
到了春秋战国之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
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地和人民。
作为一个史官,老子从历史中看出了兴亡更替的规律,昔日的霸主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灭亡。
所以他认为争强好胜并不是长久之道,他更赞成人们采取一种清静无为的思想态度。
3.核心思想(1)以“道”为本的天道观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认为一切由道生出。
关于道,《老子》有多种解释,如:其一,道的特征是“不可名状,无形无象”;其二,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其三,道是无。
(2)“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老子》的Biblioteka 语根深蒂固 祸福相依 鸡犬相闻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宠辱不惊 出生入死 大器晚成 大巧若拙 地久天长 功成身退 金玉满堂 老死不相往来 目迷五色 安居乐业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无中生有 虚怀若谷 小国寡民 涣然冰释 知足常乐 芸芸众生 功遂身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自知之明 治大国,如烹小鲜 哀兵必胜 不可名状
•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 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 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 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若 冬涉川③;犹兮若畏四邻④;俨兮其若客⑤;涣兮其若凌释⑥;敦兮其若朴⑦;旷兮 其若谷⑧;混兮其若浊⑨。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⑩?保此道者, 不欲盈⑪。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道德经》第十五章)
• 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 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形③。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 ①企:一本作“支”,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②跨:跃、 越过,阔步而行。③赘形:多余的形体,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 多余的肉。
•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牢稳;迈起大步想要前进 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 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 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 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 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 ①“道”是指善行老子之道的人。 ②容:形容、形象。 ③“豫兮”引申为迟疑谨慎的意 思。冬涉川:冬天涉水过河,怕冷、战栗、小心翼翼不敢贸然下水。 ④犹:与“豫”一样, 也指一种野兽。若畏四邻:形容不敢冒贸行动。 ⑤俨兮:形容态度恭谨端凝。 ⑥涣兮其 若凌释:河冰消融,顺水下流。 ⑦敦:淳厚朴质;朴:意为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 饰。⑧旷:空豁。 ⑨浊:水浊、浊水。 ⑩孰:谁。 ⑪盈:满。不欲盈:不求盈满。
• 译文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 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居处最善 于选择地方(无论何地,他认为最好的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 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 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他与世 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 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 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 《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 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 最多的文化名著。
• 委曲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新生;少取 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 理的范式。不自逞己见,所以能明理;不自以为是,所以能得到彰显; 不自己夸耀,所以能成就大功;不自负,所以能得到敬重。正因为不 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可以保全”的 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在是能够达到的。
•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②。居善地 ③,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夫唯 不争,故无尤⑦。(《道德经》第八章)
• ①上善若水:河上公注:“上善之人,如水之性。”(《老子道德经章句》) ②几: 接近、相似。 ③地:低卑的意思。 ④渊:深静的意思。 ⑤与:予,指和别人相 交。 ⑥政:有行政的意思。 ⑦尤:过失。
老子八章
老子简介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 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传说老子出 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人称为老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 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 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 一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zhǎng。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 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 ①枉:屈、弯曲。②敝:凋敝。③抱一:抱,守。一,即道。此意为守 道。④式:法式,范式。⑤见:音xiàn,同现。⑥明:彰明。⑦伐:夸。
•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 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 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 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 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 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 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 五色令人目盲①,五音令人耳聋②,五味令人口爽③,驰骋畋猎令人心 发狂④,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⑤。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⑥,故去彼取此⑦。 (《道德经》第十二章)
• ①五色:黄、青、赤、白、黑。 ②五音:宫、商、角、徵、羽。 ③五味:酸、甜、 苦、辣、咸。爽:伤也。 ④驰骋:马纵横奔跑。畋:猎取飞禽走兽。心发狂:心 浮放荡。 ⑤行妨:伤害行为。 ⑥为腹不为目:王弼注:“为腹者以养己,为目者 以物役己”,即以物养己,但求恬淡安饱,而不以物役己追逐声色之娱。 ⑦去彼: 指舍弃“为目”的生活。取此:指摄取“为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