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设计 (2)
《找规律》教案(精选3篇)
![《找规律》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bdd81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4.png)
《找规律》教案(精选3篇)《找规律》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活动中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有很多,体验到学习思维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1.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活动准备:课件、拼图积木若干、小篮若干。
活动过程:一、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初步认识规律。
1、师幼互问好。
师:我发现咱们小朋友都是一些聪明的'孩子,并且还是一些勤快的孩子。
师:那么,你们早上几点起床的呢?(六点半,六点,七点……)师:你们这么早就起床啦,是自己醒的,还是爸爸、妈妈叫醒的?(妈妈、爸爸、自己、小闹钟)师:小朋友们想想醒来的时候,你在被窝里喜欢做什么动作?(打哈欠,伸懒腰,揉眼睛……)(幼儿边说边表演)。
师:那咱们把刚才小朋友表演的动作再来模仿一下吧!师幼共同边说边做动作:揉一个眼睛,伸一个懒腰再伸一个懒腰。
(重复两次)师:这下我们可是真的醒了,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呢?(穿衣服)师:先穿哪件呢?(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师:我们先穿鞋子,再穿裤子好不好?(幼儿答)师:所以我们要怎么样?(按顺序一样一样的穿。
)师:那我们把小朋友穿衣服的顺序做一下吧!师幼共同边做边说:上衣,裤子,鞋子。
上衣,裤子,鞋子,(重复两次) 2、师:下面我要给大家看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依次出示娃娃、衣服、裤子、鞋子等图片)师:小朋友你们看,东东起床了!我们向他问好!(幼儿向东东问好并招手)师:现在,东东要穿衣服了,请小朋友告诉他穿衣服的顺序好吗?(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每天都是按这个顺序穿的。
)(教师按顺序将上衣、裤子、鞋子贴出顺序图)师;第一先穿上衣,第二再穿裤子,第三再穿鞋子。
《找规律》教学设计最新8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最新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9d6bb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3.png)
《找规律》教学设计最新8篇《找规律》教学设计篇一设计意图1、《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获得经验,同时,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它能让幼儿更加投入参与活动,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从游戏中学习,让孩子爱上数学。
2、在《指南》中又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
游戏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幼儿“玩”,而是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因此本次活动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活动,包括:节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猜猜看等游戏,改变以往幼儿单一的学习模式的方式,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模式学习方式。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从而让幼儿爱上数学,运用于生活。
活动目标1、识别相对复杂的排列模式。
AABAABAAB、AABBAABBAABB。
2、对相对复杂的模式进行复制、扩展与创造。
重点难点1、对复杂模式的扩展与创造。
2、理解模式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1、16个塑料杯子、8张桌子、音乐《小宝贝》歌曲。
2、美术区:排笔、水彩笔、剪刀、双面胶、透明胶。
益智区:飞行棋、麻将、乐高、多米诺、套索、小鱼材料。
生活区:勺子、筷子、碗、杯子衣架、吸管、高跟鞋和平底鞋。
游戏区:实木圆柱、插塑玩具(塑料人和雪花片)活动过程一、在传杯子的音乐游戏中感受AAABBCAABBCAABBC的模式(一)杯子游戏(准备音乐:小宝贝)1.播放音乐,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教师:“今天,我们要一起玩杯子游戏,你们准备好了吗?”幼儿:回应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提炼传杯子音乐游戏中的规律。
教师:“在刚才的游戏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幼儿:回应(拍手,拍桌,传杯子)教师追问:“那拍了几次手?拍了几次桌子,传了几次杯子?”幼儿:两次手,两次桌,还有一次传杯子教师小结:“我们是按照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的规律进行的。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baaac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4.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第一篇:课程名称:第九单元找规律教学内容:第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能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使用一些有规律的图形或数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找到规律的方法。
Step 2:讲解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师通过示例和解释,介绍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观察、找到规律、推广规律。
Step 3:练习老师出示一个数列或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然后让学生通过发现的规律,继续数列或图形。
Step 4:归纳总结学生将自己找到规律的数列或图形记录在黑板上,并比较归纳各自的规律。
Step 5: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
Step 6:拓展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拓展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找规律解决问题,并下节课进行分享。
Step 7: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并强调找规律的重要性。
第二篇:课程名称:第九单元找规律教学内容:第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找出数列或图形的规律。
2. 能够利用找到的规律继续数列或图形。
教学重点:观察、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找到的规律继续数列或图形。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有规律的图形或数列,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Step 2:解释规律在学生找到规律之后,教师逐个解释并归纳规律。
Step 3:练习教师分发卡片,每个卡片上有一个不完整的数列或图形。
学生根据找到的规律,将卡片上的数列或图形补充完整。
Step 4:比较归纳学生将自己找到规律的数列或图形记录在黑板上,并比较归纳各自的规律。
Step 5: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2)
![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2)](https://img.taocdn.com/s3/m/8bc694c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7.png)
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2)•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反思课程背景与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图形和数字排列规律,但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对于数学美的感受和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体验和引导。
使学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够发现图形和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与方法教材分析与处理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发现数字、图形等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特点教材采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规律的本质并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选择及依据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运用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学生作品展示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
作用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讲述一个与规律相关的有趣故事,如“数学王国的秘密”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找规律》教学设计(通用16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通用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e110f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a.png)
《找规律》教学设计(通用16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看,猜想,试验,推理等活动发觉图形和数的简洁的排列规律;2、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操作及推理力量;3、初步培育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觉、观赏数学美的意识。
学具预备:红、蓝三角形各若干个;彩色笔3支;一张16k白纸的1/4。
教具预备:主题图5幅。
教学过程:一、摆摆猜猜,引出课题:1、师:请生在桌上摆出一个红的三角形,紧挨着一个蓝的三角形,一个红的三角形,一个蓝的三角形……问:猜一猜,接下去该摆出什么颜色的三角形?为什么?2、先同桌两人商议后全班沟通。
3、引出课题:“找规律”4、点:摆放三角形中有什么规律?“一红一蓝一红一蓝一红一蓝……”这样的次序排列的。
(通过摆放“一红一蓝”三角形的学具操作,引出“找规律”的主题,让学生发觉“规律”就在身边,而且很鲜亮,激起探究“规律”的欲望。
)二、建立表象,感受“规律”1、主题图1:庆“六一”联欢会,装饰教室,挂彩色的三角形(1)、接着挂什么?为什么?(2)、先两个同学商议后全班沟通:“一黄一红”的次序排列的。
(数量一样,外形一样,颜色循环变化规律的渗透,在上面操作的根底上抽取出来,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列。
由实践操作过渡到形象表象,感受“规律”。
)2、主题图2:教室里又挂上了彩灯漂亮吗?美丽吗?为什么漂亮美丽?“一盏红灯笼,一盏彩灯”(数量一样,外形,颜色变化规律。
)3、(黄)(红)(蓝)……你能发觉这幅画的规律吗?把发觉的规律告知你最要好的朋友。
(主题图的教学让学生感知数量、外形、颜色等变化的规律,在学问建构的过程中由简洁慢慢过度到稍简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让学生充分感受“规律”的丰富多彩。
)(变化循环的内容由原来的2个物品拓展到3个物品,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培育学生更慎密的数学思想。
)三、排队嬉戏,拓展规律1、一男二女一男二女排成圆形,为下课跳圆舞曲作预备。
想一想接下去会请谁?情愿上台的请举手(通过举手了解学生发觉规律的程度:男生举手多,还是女生举手多)(数量由一个增加到2个)指名让学生自己请同伴。
《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5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749ce6c5da50e2534d7f1e.png)
《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5篇)《找规律》教学设计1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
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她们的兴趣。
找规律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
另外,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这就对我提出了挑战。
我怎样设计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怎样抓住学生集中精力的这段时间把我要突出的重点讲出。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
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
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欣赏数学美,并发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三、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能够找出所列举事物的规律.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发现事物中的排列规律,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教室。
《找规律》教学过程的描述《找规律》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
2、能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事物的排列方式。
能动手创造简单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推理和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能发现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cfbed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1.png)
《找规律》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知道什么是规律,能从颜色、数量、形状的变化中找出规律,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能力目标:通过涂色、摆物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教具:教学课件PPT,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1、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连我们的游戏也有数学的知识。
现在,咱们先来玩个游戏。
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1)师:请仔细看老师做动作……动作: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
师:谁能接着来?生:我可以……(学生纷纷举手。
)师:他接得对吗?生:对!师:好,再来一组动作。
(再请另一位学生做动作。
)(2)同学们的眼睛观察得真仔细,下面再看看你们的耳朵灵不灵咯!请听……口念: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师:谁来接?(学生举手接着念。
)师:一起接一次吧?(全班学生一起接着念。
)2、师:我们都会玩这个游戏啊?生:是啊!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生:老师做的动作和念的词都是重复的……有规律的。
师:你真棒!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
(板书:规律)师: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师: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吧——找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等活动发现最简单图形变化规律,并创造出有规律的图案。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的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af57d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9.png)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的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的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的美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简单(单层)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
(既含形状规律,又含颜色规律的多层次规律。
)教学过程:一:引入:猜一猜:下一朵花?1朵红花2朵黄花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猜不对,而后来都能猜对了呢?发现了什么有规律?颜色又是怎样的规律?一朵红,一朵黄,一朵红,一朵黄,我们说不说得完啊?揭示规律的概念:像这样,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并按这样有次序重复出现的就叫规律。
聪明的小朋友们,那我们今天就用自己智慧的双眼来一起来找规律。
我们来闯关比赛,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更仔细,找得准,李老师就把这些智慧星奖励给他。
二:教授新课:1、教学例一:(第一关:“找一找”)大家知道,六一儿童节刚过,旁边学校的初一的哥哥姐姐还要开联欢会庆祝自己的节日。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开联欢会的场景吧!把你发现的秘密同桌两个人悄悄交流一下。
2、汇报结果:(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灯笼有什么规律?(把一紫一红圈起来,一红一紫在重复的出现。
)彩旗有什么规律?(我该怎么圈呢?)花朵有什么规律小朋友又什么规律?如果跳舞的10个小朋友其中两个放开手,男同学带头就是按一男一女这样的规律站的,女同学带头就是按一女一男这样的规律站的。
《找规律》教学设计(通用5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50354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8.png)
《找规律》教学设计(通用5篇)《找规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2、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五角星、方块、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纸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羊村要羊羊运动会,喜羊羊邀请我们去参观,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师:出发!我们现在来到羊村大门口,羊村的大门可不是一般的大门,它上面设计有密码,现在喜羊羊已经把前三组密码输入进去,再输入第四组密码大门才可以打开,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打开它吗?(出示羊村门口图片)生:有。
师:现在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前三组密码,它的排列有没有规律,然后才出第四组密码。
生:前三组分别是123,234,345,所以最后一组是456。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出了密码,现在大门已经打开了,让我们快点进去看一看吧!喜羊羊:欢迎你们来到羊村,我带你们参观一下吧首先我们来到沸羊羊家,沸羊羊把家里打扮的可漂亮了,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沸羊羊家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是怎么排列的?生:旗子是一条黄色一条蓝色一条黄色一条蓝色排列的。
生:气球是一个粉色一个绿色一个粉色一个绿色排列的。
生:灯笼一个红色一个紫色一个红色一个紫色排列的。
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找规律!(板书)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参观完沸羊羊家我们来到美羊羊家。
美羊羊也把自己家装扮一新,大家说美羊羊家漂亮吗?(出示美羊羊家图片)生:漂亮。
可朵拉却说:美羊羊你是怎么设计的,一点规律也没有。
《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4a33d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a.png)
《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6篇)《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找规律》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为了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试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的意识,提高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炳辉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关键:通过找一找、摆一摆、画一画等认识简单规律和创造规律,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一学生喜欢的“做游戏”为引子,通过“找简单的规律——摆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
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五、本课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学法: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17150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9.png)
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篇1《找规律》是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下面是本文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能根据图形之间的排列认识物体的一些简单规律。
2. 理解一些事物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寻找规律的习惯,感受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利用所学知识能自己创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会找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简单描述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创造规律。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1.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先和老师做个游戏,仔细观察我是怎么做的,看懂了就和老师一起玩。
拍手、拍肩……拍手,猜一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呢?你是怎么想到的?评价:你们真会观察。
2.谁能像老师这样领着大家也做一个这样有趣的游戏?(2个)好玩吗?一会课上会有更有趣的游戏等着你们呢。
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比赛中感知规律(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游戏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 激趣导入,感知规律:1.同学们,我们先来男女生比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老师这里有两组图片,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都记下来,男生记第一组,女生记第二组,开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edd80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9.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用图形、图表、数字、字母来表示一个规律。
2. 能够发现有规律的数列,并找出规律。
3. 能够延续规律,找出下一个数或图形。
教学重点:1. 发现数列中的规律。
2. 掌握用图形、图表、数字、字母来表示规律。
教学难点:1. 延续规律,找出下一个数或图形。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2. 教具:小黑板、彩色卡片、直尺、尺子。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知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家里的沙发是什么颜色的?有几个座位?周围是不是有花纹?2. 让学生观察图一,图二,观察其中的规律。
Step 2: 寻找规律1. 让学生用眼睛寻找规律,并说明自己找到的规律。
2. 引导学生用图形、图表、数字、字母等来表示规律。
3. 总结:规律可以用图形、图表、数字、字母等来表示。
Step 3: 延续规律1. 引导学生延续规律,找出下一个图形或数字。
2. 让学生互相出题,延续规律。
Step 4: 归纳总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再次提醒学生规律可以用图形、图表、数字、字母等来表示。
Step 5: 课堂练习1. 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完成练习。
Step 6: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现规律。
Step 7: 课后作业1. 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
2. 提醒学生课后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来寻找规律。
7.2找规律(二)(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7.2找规律(二)(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3f1487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19.png)
7.2 找规律(二)(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章节为“7.2 找规律(二)”。
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规律:通过观察数字序列,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2. 图形规律:通过观察图形序列,找出图形之间的规律,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3. 字母规律:通过观察字母序列,找出字母之间的规律,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这些教学内容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数字规律与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过的数字认知有关;其次,图形规律与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过的图形认知有关;最后,字母规律与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过的字母认知有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具体来说,通过观察数字、图形和字母的序列,学生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在找出规律之后,学生需要用语言来描述这些规律,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而在推理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学情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以下是对学生学情的分析:1. 学生层次:本节课的学生主要是一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有着不同的层次。
有的学生在数字、图形和字母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较快地理解规律;而有的学生则可能在这方面比较薄弱,需要教师进行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2. 知识基础: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数字、图形和字母的基础知识,他们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复习和巩固这些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找规律的方法。
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_《找规律》教学设计优秀9篇
![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_《找规律》教学设计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1f494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6f.png)
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_《找规律》教学设计优秀9篇《找规律》教学设计篇一据《新纲要》中,主动活动教育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有趣地去观察、实践、创造、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由此,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找规律》,目的就是让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中主动创设活动、参与活动,积极投身实践,这样幼儿身心才能获得较大、较快的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中班幼儿正处于思维活跃期,好动、好问是他们的年龄特点。
本次活动,我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有趣的游戏活动。
通过活动,幼儿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的间隔排列;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列;并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活动的重点:能在各种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规律。
活动的难点:在有规律的排列中会表现2——3种规律。
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观察法、操作法、尝试法等几种方法,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等活动中,边玩边学。
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探索、发现、生动活泼的环境,让幼儿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活动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让幼儿自由探索,活动一开始以游戏引入,让幼儿寻找卡片,观察卡片上有什么,找找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各种事物的不同排列,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运用游戏法能使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大大的提高。
第二部分是通过观察,引导幼儿思考,发现、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这是活动中的重点。
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找出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补完整,以加深巩固有规律的间隔排列的方法,培养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由于每一个幼儿都不在同一发展的起跑线上,所以在补规律的操作活动中准备教学具时,按幼儿的能力来分,能力强的有2——3种规律,能力弱的有一种规律,再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和发展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成为主动活动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2023一年级数学下册7找规律第2课时找规律(2)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2023一年级数学下册7找规律第2课时找规律(2)配套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5d0a48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3.png)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1.逻辑推理: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数据分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从数据中寻找和总结规律。
3.数学建模: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构建模型的能力。
4.直观想象:培养学生运用图形和图像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知识方面,学生对于数字和图形的规律可能只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他们可能能够找出一些简单的规律,但对于更复杂的规律可能还比较困难。他们可能对于如何表达和解释规律还不够清晰,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可能需要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的操作来进行理解和应用。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来进行思考和创造。
题目:请找出下列数字序列的规律,并填写下一个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__?
解答:观察数字序列,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连续的数字序列,每个数字依次增加1。因此,下一个数字是10加1,等于11。
2.例题二:图形规律的应用
题目:请观察下列图形,找出它们的排列规律,并画出下一个图形。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规律案例进行分析,如数字的连续增加、图形的重复出现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规律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规律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好,现在老师就和大家来玩个游戏,名字叫做听口令游戏,看谁听得最认真,准备好了吗?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老师下一个口令要说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
(板书:“规律”。
齐读规律2字)生活中到处都有规律,只要你做个爱观察的孩子,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 师: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要布置会场,欢度节日,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在联欢会上,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那这些彩灯,彩花,彩旗是乱摆放的吗?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我们先来看看彩旗的规律
(1)课件逐步出示彩旗图
师:你发现了吗?谁来说说有什么规律呢?(一直重复红黄红黄),按照这样的规律下一个彩旗是什么颜色呢?
师:彩花和灯笼又有什么规律呢?我们来看一看
(2)课件分别出示彩花图和灯笼图。
(请同学分析)师:还有小朋友们在跳舞,那我们来观察一下,小朋友的队伍是什么样的呢?
(3)课件出示小朋友的图
同学们可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和灯笼排列的规律,像灯笼的一红一黄,小花的一绿一紫,灯笼的一紫一红,小朋友的一男一女,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我们在看图形排列的时候,先找到一组是什么,再看看后面是不是一组一组的重复的出现,如果是我们就说是有规律的排列
(4)老师这还有几幅图,我们看看能不能找出规律?(课件展示巩固练习2个)
三、实践操作,创造规律
(1)我们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老师还会创造规律,画出图形(找出一组)
(2)同学们想不想试试?再准备好的纸上用彩笔画出有规律的图形
a幻灯展示个别学生作品
b同桌互相欣赏(看看你旁边的小伙伴涂的颜色有规律么)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感受音乐中的规律
同学们这么棒真让老师佩服,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一起听一首歌,(课件出示音乐《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我们刚才都做了什么动作?我们的动作中有没有规律?
图形的颜色,形状,还有音乐和我们的动作中都有规律,看来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找找生活中的规律吗?
a找找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
b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课件展示)
五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