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作用评价

合集下载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指在医疗领域中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将医院和医生按不同级别划分,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并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合理和经济的治疗。

本文旨在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该制度的背景与现状,并明确推进该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同时,文章还将列举几项关键要点,以供参考,包括深化医改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指导目录和技术规范、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政策、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就医便利性与可及性以及增加培训投入等方面。

1.2 文章结构本文内容总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第二部分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概述,包括定义和背景,目前现状与问题,以及推进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

第三部分列举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要点一,包括深化医改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指导目录和技术规范以及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四部分则是要点二,涉及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政策、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就医便利性与可及性,以及增加培训投入等方面。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继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措施和方向,并展望该制度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影响。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指导。

通过对该制度的概述和解释说明,希望能够清楚地阐述分级诊疗制度的定义、背景以及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本文还旨在呼吁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并提供几个关键要点作为指导,以使该制度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满足患者需求。

2.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概述:2.1 分级诊疗制度的定义和背景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根据不同医疗需求和资源配置,将医疗服务划分为基层、二级、三级等多个层次,并推动患者就医按需选择合适的层次,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医疗服务高效运转的管理模式。

医共体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与思考

医共体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与思考

某医院医共体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与思考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简称医改,于1985年全面正式启动。

医改是所有社会改革中最复杂、最困难的领域。

目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医改是真正成功的,医改一直在路上……分级诊疗制度,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关键举措于2015年推行实施。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医联体建设包括四种形式:1.县域医共体2.城市医疗集团3.专科联盟4.医学远程协作网。

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

从2019年开始,国家卫健委启动了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试点工作,先后也确定了山西、浙江、新疆三个试点省份,以及其他省份的县(市、区),一共828个试点县。

截止2020年底共建成4028个。

2023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编办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围绕科学构建、规范内部运行管理、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完善支持政策等方面,对全面推进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工作要求。

目前,全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形式多样,受多种因素影响,推进效果需进一步加强。

1、某医院基本运行情况介绍某医院为二级乙等医院,建筑面积约7000㎡,编制床位150张,新冠疫情前实际开放105张,2021年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改造,可用床位67张(包括发热门诊),目前只开设内科综合病房,现有床位40张。

人员编制130。

我院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中医科、皮肤科、体检中心等临床科室。

医技科室4个,职能科室11个。

甲级动物致伤门诊24小时便民应诊;体检中心于2021年初正式开诊,可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体检业务服务,可接待单位团检、入职体检、健康体检、职业健康体检、驾驶员换证体检、健康证体检,并可根据企业需求提供上门体检服务,是*区目前体检种类最全的体检中心。

双向转诊制度

双向转诊制度

双向转诊制度双向转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之间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相互转诊,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提高患者就医质量的制度。

在当前医疗体系中,双向转诊制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协作模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双向转诊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一、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1.1 双向转诊制度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资源浪费。

1.2 通过双向转诊,可以让患者及时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减少就医时间和成本。

1.3 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可以共享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2.1 双向转诊可以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互通互联,促进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2.2 通过双向转诊,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专业水平。

2.3 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医疗技术的交流和学习,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三、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3.1 双向转诊可以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无缝衔接,确保患者在转诊过程中的医疗服务连续性。

3.2 通过双向转诊,可以避免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重复检查和治疗,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连续性。

3.3 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可以建立患者病历共享机制,确保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信息畅通。

四、提升医疗服务的综合效益4.1 双向转诊可以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综合效益。

4.2 通过双向转诊,可以减少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促进医疗服务的合作与共赢。

4.3 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可以优化医疗服务的流程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益和综合水平。

五、促进医疗体系的协同发展5.1 双向转诊制度可以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医疗体系的协同发展。

5.2 通过双向转诊,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促进医疗体系的协同发展。

5.3 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医疗体系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总之,双向转诊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协作模式,对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提升医疗服务的综合效益和促进医疗体系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为认真落实分级诊疗工作,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新格局,逐步实现全市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X政办〔X〕53号)、《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X〕28号)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遵循医学科学规律,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

(二)基本原则1.科学引导:充分尊重患者知情权、选择权,通过医保、物价调控、提升转诊服务水平等综合手段,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2.合理分流:根据不同疾病及所患疾病的程度,指导患者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诊、转诊,合理分流患者,努力缓解大医院看病难问题。

3.资源共享: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以医疗技术为支撑,以利益共享为纽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诊疗服务能力,实现卫生资源有效利用。

4.连续便捷:建立规范、便捷、畅通的转诊程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系统性、连续性医疗服务,逐步建立完善防、治、康一体化和无缝隙医疗服务模式。

5.专病专治:充分考虑医院专科、专病特点,提高转诊患者疾病诊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稳步推进:不断完善,适时推开,注重宣传引导,转变群众传统就医观念,逐步形成符合我市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体系。

(三)工作目标。

X年,在全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建立预约诊疗制度,二级以上医院实施基层转诊预约优先,用于基层转诊号源不低于20%;X年,完善政策措施,扩大分级诊疗开展区域,全市不少于50%的县区开展分级诊疗;X年,基本建立健全符合我市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施分级诊疗。

护士在分级诊疗以及双向转诊中的作用

护士在分级诊疗以及双向转诊中的作用

护士在分级诊疗以及双向转诊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究在护士中进行分级诊疗建设的发展现状,并判断其影响因素,对其作用进行评价。

方法:在我院展开研究工作,加强护士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管理等,并在其中展开分级诊疗工作的做法。

结果:医院的下转人数逐渐增多,基层医疗机构上转人数得以增多,表明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得以提高,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得以不断增强,人们的就医观念也在发生改变。

同时,医院不断促进对护士转诊的培训和指导,促进分级诊疗机制的构建,护士的专业素养得以不断提高,转诊情况得以好转。

结论:加强护士责任意识,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服务体系的构建,对医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护士;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应用作用我国在2015年推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在2017年,促进出具规模的分级诊疗体系建立,保证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目标,护士在其中促进自身作用的充分发挥,加强技术技能,保证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应用,建设上下转诊通道,有利于促进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1]。

可不断促进医疗机从疾病诊疗中心向健康管理中心进行推进。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院展开研究工作,加强护士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管理等,并在其中展开分级诊疗工作的做法。

本院服务社区居民共有103852人,受到不同原因的影响,我院不同机构之间相互独立,管理松散,存在总院与下属医院权责关系不清的情况的,对应的管理体制机制较为模糊,存在严重的管理越位和管理缺位等情况,而且上下级医院之间缺乏有效的性征业务管理运行机制,缺乏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本院在此基础上,促进管理强度,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开展相关讲座,将护士对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工作内容进行介绍,保证护理人员明确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提高自身责任心等。

2结果 2.1双向转诊情况医院的下转人数逐渐增多,基层医疗机构上转人数得以增多,表明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得以提高,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得以不断增强,人们的就医观念也在发生改变。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效果评价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效果评价
源等。
医疗费用控制
分析分级诊疗体系实施前后医疗费 用变化情况,评价其在控制医疗费
用方面的作用。
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质量评 估等手段,评价分级诊疗体系在提 高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的效果。
患者就医体验
了解患者在分级诊疗体系中的就医 体验,评价分级诊疗体系在改善患 者就医体验方面的效果。
评价方法的选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制度创新
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包括 医疗服务价格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 效工资制度等,以激励和引导医务人员积 极参与分级诊疗工作。
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
要点一
远程医疗技术
要点二
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
借助远程医疗技术,实现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 间的紧密联系,使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能够下沉到基层 ,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医疗机构间的协作与资源共享
建立医疗机构间的协作机制,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 势互补。
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等技 术应用水平,方便患者跨医疗机构就医。
06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未来 展望
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支持力 度,制定更加积极的政策,如医保制度、 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等,以推动分级诊疗的 顺利实施。
数据处理方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和建 议。
04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效果评 价结果
总体评价结果
总体评价结果
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对 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缓 解看病难、降低医疗费用等方

3种不同类型医联体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3种不同类型医联体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3种不同类型医联体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一、本文概述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医联体作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的重要模式,正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三种不同类型的医联体模式——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和专科联盟的实践与思考。

通过对这三种模式的深入剖析,我们希望能够为医联体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城市医疗集团以大型医院为核心,通过技术支援、人才培养等手段,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县域医共体则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提升县域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专科联盟则是由相关学科领域的医疗机构组成,通过专科协同、资源共享、技术合作等方式,提升专科疾病的诊疗水平。

本文将从实践角度出发,详细介绍这三种医联体模式的运作方式、取得的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

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剖析医联体模式在实践中的优缺点,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医联体的发展策略。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医疗机构管理者以及医疗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我国医联体模式的健康发展。

二、紧密型医联体模式实践紧密型医联体模式是我国医联体建设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特点在于通过资产、管理、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紧密合作,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在此模式下,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医疗服务市场的挑战,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

资产整合与统一管理:紧密型医联体通过资产整合,实现医疗资源的集中管理和使用。

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在保持独立法人地位的同时,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标准,确保医疗服务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技术共享与人才培养:紧密型医联体注重技术共享和人才培养。

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通过定期的技术交流、培训和合作研究,提高医疗技术的整体水平。

同时,通过统一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为医联体内部输送高素质的医疗人才。

推进医联体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推进医联体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推进医联体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在推进医联体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些困难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并及时解决。

首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着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由于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量的不断增加,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然而,由于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周期长、基层工作条件差等因素的影响,乡镇卫生院人才吸引力不足,导致基层队伍整体素质不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向上流动明显,一些先进的诊疗项目不能充分开展。

其次,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滞后。

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建立统一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县域内医院与上级医院的沟通、共享、检查结果互认等难度较大,医疗机构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患者上下转诊时,就诊信息和记录不能相互查看,影响了分级诊疗的推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县级以上优势医疗资源下沉仍有很大的距离。

第三,分级诊疗相关政策不配套、不完善。

以医保政策为例,当前医保政策虽然在不同层级医院报销比例有差别,但在真正的分级诊疗工作中实际效果不够理想。

分级诊疗改革需要进一步发挥医保政策的经济杠杆作用,适当增加在本县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与赴外地报销比例形成明显的差距,促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最后,各级医疗机构缺乏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动力。

现行制度体系下,各级医院均为财政差额预算单位,应政府承担的医院基础建设、设备购置等支出,几乎均由医院自身负担,造成了各医院上设备、争病源,好不容易吸引来的患者,不愿再转诊给其他机构,导致当前下级医院转了部分疑难病号去上级医院,而上级医院往下级医院转诊积极性不高,向县级医院转诊的少。

另外,群众就医诊疗惯和对自我生命健康的重视,导致无论病情轻重,群众都惯去大医院、看名专家,制约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

基层医院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实施现状与对策

基层医院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实施现状与对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55期213投稿邮箱:zuixinyixue@·医院管理·基层医院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实施现状与对策杨丛维,陈江莉(遵义市中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0 引言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加快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并要求在重点省市的70%以上地市进行实施。

切实推进基层医院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将能够给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1 基层医院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实施现状基层医院实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①医疗政策和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现阶段国家和主管部门鼓励双向转诊工作,但是没有强有力的措施作为支撑,主要是表现在了医疗保险制度没有结合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没有充分全面的约束和规定好医疗机构的功能,没有健全的制度和实施措施。

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方面的不完善,是影响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导致人民群众的就医之路不够顺畅。

②医疗机构建设发展无法充分适应医疗工作需求。

目前总体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够科学、有效,很多大型医院得不到稳定的发展,并且医院缺乏清晰的功能定位,容易受到趋利观念的影响,过于重视盈利目的,不利于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实施。

同时缺乏大量的基层专业医务人才,也是影响医疗工作高效优质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社会公众缺乏强烈的健康观念,对于双向转诊方面的认识程度不够高,不了解双向转诊活动的具体内涵和实施流程,在治疗信息和医疗政策方面认知水平较低。

2 提升基层医院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效果的措施2.1 规范地区双向转诊标准。

推进基层医院双向转诊工作有序开展,一是结合地区范围内医疗工作实施现状,制定出科学双向转诊实施方案,明确具体转诊服务开展流程,保障该项工作开展的畅通性和连续性。

二是各级医疗机构都需要构建双向转诊通道,形成地区统一转诊程序,各基层医院要充分掌握转诊标准,了解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事项。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09.08•【文号】国办发〔2015〕70号•【施行日期】2015.09.0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体制改革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指导各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遵循医学科学规律,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二)目标任务。

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

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医疗服务如何更好地实现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

医疗服务如何更好地实现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

医疗服务如何更好地实现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在当今社会,医疗服务的优化与改进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议题。

其中,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作为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其有效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分级诊疗,简单来说,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

双向转诊则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在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进行转诊。

这一模式旨在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要实现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首先需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

基层医疗机构是分级诊疗的基础,只有提升其医疗服务能力,才能让患者放心在基层首诊。

这需要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包括硬件设施的改善和医疗设备的更新。

例如,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先进的检查设备,如 X 光机、B 超仪等,以便能够进行初步的疾病诊断。

同时,要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的建设。

通过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医疗人才扎根基层。

还可以建立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人才交流机制,定期派专家到基层坐诊、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完善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也是关键之一。

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不畅,是影响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立一个统一的医疗信息共享平台,能够让各级医疗机构及时了解患者的诊疗情况,包括病历、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

这样,无论是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向上转诊,还是在上级医院治疗后向下转诊,接诊的医疗机构都能迅速掌握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此外,这个平台还可以实现预约挂号、转诊申请等功能,简化转诊流程,提高转诊效率。

医保政策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

通过调整医保报销比例,引导患者优先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比如,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降低在上级医院就诊的报销比例。

对于未经基层医疗机构转诊而直接前往上级医院就诊的患者,降低其医保报销额度。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盲目涌向大医院的现象,促进分级诊疗的实施。

我国分级诊疗政策效力与政策效果评估

我国分级诊疗政策效力与政策效果评估

·4293··卫生政策研究·【编者按】 分级诊疗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的产物,是实现有序就医的重要制度保证。

2009—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明确了分级诊疗的政策框架,强化了分级诊疗理念,制定了一系列分级诊疗政策。

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分级诊疗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效果与目标尚有一定距离。

为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重新审视分级诊疗政策推广和发展过程中的效力、不足与阻碍。

本文通过对分级诊疗政策进行量化,尝试回答“分级诊疗政策的效力如何?不同类型的政策效果该如何评价?”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相应建议,可以为健全我国分级诊疗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我国分级诊疗政策效力与政策效果评估吴勤德1,2,谢贤宇2,吴勇2*,陈丛波1,邓伟伟1,吴韶嫣3【摘要】 背景 自新医改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分级诊疗政策,但十余年来,我国离全面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对国家出台的分级诊疗相关政策进行系统的量化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 评估我国推动分级诊疗所发布的政策文件效力和实施效果。

方法 2020年9月,在北大法宝、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百度搜索引擎和政府部门相关网站等以“分级诊疗”“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基层首诊”为检索词检索 2009—2019年国家及各部委颁布的政策文件,经筛选后获得236项有助于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的政策文件。

效力分为政策措施、政策目标、政策反馈、政策力度4 个维度,效果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诊就诊人次数指标表示,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三类不同政策工具分级诊疗实施效果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 2009—2019年的政策数量变化趋势与政策整体效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政策平均效力较平稳波动,政策措施得分在3.00分左右(除外2013年),政策目标得分均≤2.50分(除外2019年),政策反馈的平均得分在2.25分,政策力度平均得分<2.44分。

双向转诊制度

双向转诊制度

双向转诊制度双向转诊制度是指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一级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二级医疗机构(如县级医院、市级医院)之间建立起联系和合作机制,通过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患者在初级医疗机构就诊后,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转诊到相应的二级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疗和治疗。

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缓解二级医疗机构的就诊压力,保障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一、双向转诊制度的优势1.1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双向转诊,能够充分利用一、二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1.2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患者在初级医疗机构就诊后,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转诊到二级医疗机构,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1.3 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双向转诊制度能够实现一、二级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和医疗记录的互通,保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质量。

二、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方式2.1 建立双向转诊协议:一级医疗机构和二级医疗机构应签订双向转诊协议,明确转诊的标准、流程和责任。

2.2 建立转诊信息平台:建立转诊信息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的互通共享,方便患者的转诊和就诊。

2.3 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加强一、二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与合作,提高转诊效率和质量。

三、双向转诊制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3.1 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保证患者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3.2 转诊流程不畅:优化转诊流程,简化手续,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转诊的效率。

3.3 转诊后患者管理不到位:建立患者转诊后的随访管理机制,保证患者在转诊后能够得到及时的跟踪和治疗。

四、双向转诊制度的效果评估4.1 患者满意度调查:定期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双向转诊制度的认知和评价。

4.2 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对转诊患者的诊疗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检查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4.3 转诊效率评估:评估双向转诊制度的运行效率,分析转诊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双向转诊考核评价方案

双向转诊考核评价方案

双向转诊考核评价方案【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双向转诊的定义和意义二、双向转诊的实施流程三、双向转诊的考核评价方案四、双向转诊的效果和问题五、建议和展望正文一、双向转诊的定义和意义双向转诊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各级医疗机构之间进行合作诊治,将诊断、治疗有困难的病人从下级医疗机构转至上级医院,而将病情相对稳定和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病人转至下级医疗机构。

这种转诊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同时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二、双向转诊的实施流程双向转诊包括转门诊、转住院、转检查和转康复。

具体实施流程如下:1.下级医疗机构发现病人病情诊断、治疗有困难,通过分级诊疗平台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转诊申请。

2.上级医疗机构接收申请,对病人进行评估,确认需要转诊后,与下级医疗机构协商转诊事宜。

3.双方医疗机构共同制定转诊计划,包括转诊时间、地点、方式等。

4.上级医疗机构在转诊前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检查、治疗和准备工作。

5.转诊过程中,上下级医疗机构保持沟通,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6.转诊完成后,上级医疗机构将治疗结果反馈给下级医疗机构,以便继续跟踪病人的病情。

三、双向转诊的考核评价方案为了促进双向转诊工作的开展,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方案。

具体如下:1.对医疗机构的考核:评估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转诊率、转诊及时性、转诊质量等。

2.对医务人员的考核:评估医务人员在双向转诊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诊断准确性、治疗方案合理性、沟通协作能力等。

3.对病人的评价:收集病人对双向转诊服务的满意度,了解病人对治疗效果的评价。

四、双向转诊的效果和问题双向转诊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同时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转诊流程不畅、信息沟通不及时、医务人员协作能力差等。

五、建议和展望针对双向转诊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医疗机构间的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方案合理性;建立完善的双向转诊考核评价制度,激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

医联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平台

医联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平台

医联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平台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而医疗资源却不足以满足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提出了建设医联体的概念,希望通过医疗资源共享、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等方式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其中医联体分级诊疗是医联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医疗机构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

因此,在医联体建设中,医联体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服务平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内容双向转诊双向转诊是指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如二级、三级医院)转诊患者,同时上级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推送患者信息、诊疗方案等。

双向转诊的优势在于:•缓解上级医疗机构压力,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减少了患者因等待而造成的不便;•将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打通,促进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信息互通;•构建一个有序、科学、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

服务平台为了实现双向转诊,需要建设一个平台,使得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和诊疗方案推送。

这个平台就是医联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平台。

医联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平台包括以下方面内容:患者基本信息平台应该能够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以便于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记录。

诊疗方案推送平台应该能够接收上级医疗机构的诊疗方案,并将其推送给基层医疗机构。

同时,平台也应该能够接收基层医疗机构的转诊申请,并将其推送给上级医疗机构。

转诊流程管理平台应该始终保持对转诊流程的监控和跟踪,确保转诊流程高效有序。

交流平台平台也应该作为一个交流平台,方便医学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分享。

实施医联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平台的实现需要有多个方面的配合。

首先,需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和主导。

其次,需要信息化部门进行技术支持,建设建设合规的服务平台。

同时,还需要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配合,保障转诊服务的高效性。

医联体双向转诊制度(3篇)

医联体双向转诊制度(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已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

医联体(Medical Association)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旨在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其中,医联体双向转诊制度作为医联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缓解医疗资源不平衡、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联体双向转诊制度的背景1.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大医院,农村和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这种不均衡的分布导致患者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

2.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困难分级诊疗制度旨在引导患者合理就医,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

然而,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患者对大医院过度依赖等原因,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困难。

3. 医联体建设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家大力推动医联体建设。

医联体通过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从而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三、医联体双向转诊制度的概念与原则1. 概念医联体双向转诊制度是指在医联体内部,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由基层医疗机构将患者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或由上级医疗机构将患者转诊至基层医疗机构的一种医疗服务模式。

2. 原则(1)患者自愿原则:患者有权自主选择是否进行转诊。

(2)病情适宜原则:转诊患者的病情应适合于转诊目的地的医疗机构。

(3)分级诊疗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合理选择转诊目的地。

(4)资源共享原则: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应共享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四、医联体双向转诊制度的内容与实施1. 内容(1)转诊流程:基层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如需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则向医联体上级医疗机构提出转诊申请。

上级医疗机构对申请进行审核,确认符合转诊条件后,安排患者转诊。

(2)转诊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需求等因素,制定转诊标准,明确转诊范围和条件。

医联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平台

医联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平台

医联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平台医联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平台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医院间的资源共享、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而建立的一个综合性平台。

该平台主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医院间的资源共享、医生之间的协同工作以及患者之间的信息流通。

通过该平台,不同级别的医院可以根据各自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提供相应的服务,实现分级诊疗;同时,患者可以方便地在不同医院之间进行双向转诊,得到更好的治疗服务。

1.医院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将不同医院的医疗资源整合到一起,包括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设备和药品等,使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避免了医院之间资源的浪费和重复购置。

2.分级诊疗:平台可以将患者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将轻症病人引导到社区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就诊,而将重症病人引导到大型综合医院进行治疗;同时,平台还可以监测和评估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选择。

3.双向转诊:平台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不同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即患者可以从低级别医疗机构转诊到高级别医疗机构就诊,并且在治疗结束后,还可以返回低级别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

4.医生协同工作:平台可以实现不同医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医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远程会诊、病历交流等,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诊治水平。

5.患者健康管理:平台可以存储和管理患者的健康档案和病历信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预约挂号、门诊缴费、用药提醒、健康建议等。

1.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医院间的医疗资源,避免了医院间资源的浪费和重复购置,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2.优化分级诊疗:通过平台实现对患者进行分级,可以让不同程度病人得到相应的治疗服务,提高了诊疗效果,减轻了大型医院的就诊压力。

3.促进医院间的合作和交流:平台可以实现不同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促进医院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诊疗水平。

4.方便患者就医和就诊:平台可以实现患者在不同医院之间的快速转诊,方便患者就医和就诊,避免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麻烦和时间成本的浪费。

心得体会: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诊疗新格局

心得体会: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诊疗新格局

心得体会: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诊疗新格局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格局不仅是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新常态下解决我市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改善当前混乱的就医秩序、促进医疗卫生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

一、基本情况我市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27所,其中,医院7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2个、乡镇卫生院39个、门诊部10个。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6675张,其中医院15061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77张。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4.04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4.8人,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全科医生数1.2人。

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全市门急诊人次的3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为30%。

我市于2016年启动实施分级诊疗工作,组建了覆盖全市135家医疗机构的6个纵向医疗联合体,并且城市实行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体化管理,县域内开展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推进了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

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枢纽,搭建的远程心电诊断中心、互联网+医疗专家诊室、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向下可联系指导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向上联系三级及北上广医疗机构和知名专家,有力地推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让患者能就近享受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同时,将150种二、三级医院慢性病用药下沉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药品达到300余种,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达到200余种,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

启动了由344个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的,以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为服务对象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签约达到33万人次。

我市分级诊疗在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难点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在发挥分级诊疗的引导作用方面,部分医保政策调整、完善还不够。

医联体工作总结

医联体工作总结

[标签:标题]篇一:湟中县医联体工作进展情况湟中县医联体工作进展情况自2013年我县组建并实施了医疗服务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医疗联在推进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工作进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探索运行新机制,建立了“四统一”的运行管理机制。

1、统一功能定位,建立和完善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

通过理事会的统一协调,统筹规划医联体内各理事单位的功能定位和职能分工,各医联体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合理支出医疗费用的意见》、《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积极实行分级负责、双向转诊,形成了急重症病人在县级核心医院住院、慢性病人和恢复期病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维持治疗的服务模式。

进一步完善了医联体内急救转诊流程,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核心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的患者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对转诊患者实施优先诊疗。

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后,患者住院流向逐步趋于合理,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的。

2、统一资源配置,建立了卫生人员双向流动机制。

以柔性流动为特点实施人员整合,县级医院(核心医院)组织专家团队到卫生院进行业务指导,基层人员到核心医院信息培训,联合体内各机构实行人才柔性流动,人员工作地点实施统一调配,新进人员在联合体内统筹轮换培养。

为了强化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核心医院按计划的选派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帮扶工作,每个工作日有1名本领过硬的医生在岗。

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到县级核心医院进修、学习和培训。

由各医联体制定和完善了医师多点执业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医师可在各医联体所属的医疗机构开展多点诊疗服务,通过轮换、互换等方式开展医师多点执业,以减轻核心医院的工作压力。

截止目前,各医联体已下派28名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14所乡镇卫生院选派了30名医务人员到核心医院培训学习。

3、统一业务管理,建立了医护质量管理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联体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作用评价
发表时间:2019-12-26T15:55:00.1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33期作者:乔法斌田炜宁宋天文闫德宁宇文慧鞠光亚
[导读] 宁夏第五人民医院集团为宁夏北部区域医疗中心,由宁夏煤炭各企业医院组合而成。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宁夏石嘴山 753000)
【摘要】目的:评价医联体内分级诊疗建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基于医联体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对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模式,利用人才、技术、管理优势开展分级诊疗工作的做法进行调研。

结果:紧密型医联体的建设,能够整合资源,发挥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优势,畅通上下转诊通道。

结论:医联体建设有利于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医联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3-0231-02
2015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至 2017年建立初具规模的分级诊疗体系,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目标[1]。

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和各自优势,畅通上下转诊通道,有利于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体系的构建。

促进门诊大病、慢病病人管理下沉。

使“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成为现实,使医疗机构逐步由“疾病诊疗中心”向“健康管理中心”功能转变[2],
1.一般资料
宁夏第五人民医院集团为宁夏北部区域医疗中心,由宁夏煤炭各企业医院组合而成,所属5个分院和11个社区服务中心(站),管辖40个街道居委会,服务社区居民137829 人。

由于历史原因,各机构相对独立,管理松散,总院与下属机构责权关系不清,管理体制机质模糊,监管越位与缺位并存在现象严重,上下级医院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行政业务管理运行机制,未建立有效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2016年,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医联体以总医院为龙头,3个二级医院为主导,11个社区服务中心(站)为基础,组建了拥有25家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联体。

涵盖了石嘴山市两区一县,包括公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医联体具有体量大、结构复杂、覆盖面广的特点。

2.结果
从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前的2015年到2017年,医联体医院总诊疗人次呈整体稳定趋势,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呈明显上升趋势。

2017年,医联体总收入较2016年减亏839万元,但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医疗收入提高94%的历史突破;总医院住院人次、手术台次、病床使用率分别增长了7.7%、3.1%、2.4 %,外科三、四级手术占比提高了10.51% 住院均次费用5971.37元,同比下降4.37%,居民就医成本下降;病人平均满意度提高4.6 %,医联体社区医疗机构共完成家庭医生签约53167人,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标,见表1。

2016年来,按照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要求,选拔总院科室主任、护士长、业务骨干分别担任医联体所属医院业务院长、科室主任和护理部主任、职能科长;选派总医院234名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及部分首席专家到医联体城市社区卫生中心、卫生院开展
坐诊、查房、带教培训、开设专科门诊等,协助基层医院制定专业发展方向,优化专业规划,逐步由大综合小专科向小综合大专科转变。

组织医联体成员医院业务骨干及管理人员接受轮训、专题培训和参加各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鼓励医联体医院内部、科室间开展科研协作,联合申报科研项目。

医联体制定了“行政统一领导,业务归口管理”的分级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实行财务科长委派制,负责基层成员单位的财务预算、支出审批、财务运行及审计等监管。

医联体成员单位的人、财、物“统一管理、资源共享”。

实施《医联体大型医疗设备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在为患者提供便捷、优惠的服务的同时,弥补基层医院设备不足的短板,解决了医联体内部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的弊端。

利用后勤“一站式服
务中心”免费为基层医疗机构免费维护、维修医疗设备,解决基层医院设备维修的难题。

3.讨论
3.1 医联体建设能够有效推进核心医院和医联体成员单位之间的双向转诊,使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加强了医联体成员单位之间的紧密合作,便于优化、完善转诊流程,建立有效、畅通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方便开展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

3.2 基层首诊是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双向转诊、急慢分治是核心,上下联动是保障[3]。

医联体章程明确了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责定位,使各级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协作,促进了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机制完善。

3.3 医联体建设能够利用综合医院的资源优势,加强基层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良性发展,为基层首诊奠定基础[4]。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9.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2017.2.
[3]邢春利,彭明强.我国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02:9-13.
[4]殷小平,甘筱青,杨耀防.以地市级三甲医院为龙头组建医疗联合体的思考[J].中国医院,2013,12:43-45. 基金项目:宁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重点研究课题(No:2017-NW-0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