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五次作业
中央电大金融学(原货币银行学)第五次作业
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我国加入 WTO 以后 ,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 , 不仅直接牵涉到宏观经济的稳定 , 经济总量的增长 , 更会波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
尤其是自 2008 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直接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 , 这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很多困境及挑战。
1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相当于提升了与出口有关的价格,当生产出口商品使用本国原材料时,在人民币国内价值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出口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出口减少;人民币国内价值稳定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仍会使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涨,导致商品的出口减少;人民币国内价值升值,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是否上涨及上涨幅度的大小,由人民币国内升值使出口商品本币价格下降的幅度和人民币升值使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的幅度共同决定,若前者大于后者,则引起出口增加;若前者等于后者,则不影响出口;若前者小于后者,则只会较少地减少商品出口。
纺织品和服装是我国传统出口产品。
由于国内纺织品和服装市场竞争激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大多采取定牌加工形式,而很少有自己的品牌和营销,所以出口价格一般压得比较低,企业利润空间一般只有 3% 左右。
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一部分低档次、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将面临较大困难。
同时,我国沿海地区劳工成本亦在提高,沿海一部分小的服装加工出口企业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增长总体上将会放慢。
但是,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并不会根本改变我国纺织和服装业的低价位优势。
纺织业中织、染生产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度高,我国在这方面的竞争力远远超过一些主要竞争对手。
此外,我国纺织服装业还具有规模大、集聚度高、配套能力强和劳工素质较好等综合优势,所以,大部分纺织品和服装加工业不会因为人民币升值就转移到国外去。
有的可能转移到内地。
低价竞销行为将受到一定遏制。
这对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平稳增长和附加价值提高是有益的。
《货币银行学》第5次任务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第5次任务参考答案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社会调查】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情况考核目的: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对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讲授,使学生对本学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使学生对金融业有一个理性认识。
一般说来,其实践教学环节较少。
基于广播电视大学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色,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实践教学,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具体业务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金融业务的感性认识,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学活用中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习金融学和其他经济管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求:(1)综合复习课程教学内容,尤其是货币政策理论;(2)由辅导教师组织针对我国近期货币政策实施情况的文献调研和讨论,发挥教师对调研的指导作用;(3)学生根据实践教学目的收集相关资料、走访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阅读信用制度、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变化的各种政策规定或文件;(4)、整理调研材料,写出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原则上不少于800字。
解题思路:(1)结合货币政策最终目标;(2)结合我国独特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或操作指标;(3)我国货币政策手段的使用及其原因;(4)你对近期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价。
答: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必须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目标,这也就决定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大多数国家的目标为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也有人将维持汇率稳定和维持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二、结合我国独特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或操作指标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引入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始于1996年。
然而十几年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实践表明,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在可测性、可控性及与最终目标的关联度上,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货币银行学 考试复习题答案整理版5
名词解释注: 粗体为问, 规范体为答一. 货币及货币职能1.货币: 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易媒介、价值标准和完全流动的财富贮藏手段职能的物品, 都可以看成是货币。
2. 资产的流动性: 资产在不遭受损失的情况下迅速转变为交易媒介的能力。
3. 通货:流通中的现金。
4. 实物货币: 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物品或人们生产的物品作为币材的货币形式5. 铸币: 铸造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6. 存款货币: 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作用的银行存款7. 计价单位: 表现所有物品价值的媒介8. 准货币: 反映整个社会潜在购买能力能够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9. 狭义货币: 反映整个社会对商品和劳务服务的最直接的购买能力的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10. 限制铸造: 铸币只能由国家垄断铸造11. 货币存量: 一国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所有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12. 货币流量: 一国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所有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13. 价值贮藏: 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象征或代表被人们保存起来的功能14. 币材: 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15. 本位币: 一国的基本通货和唯一法定的计价、结算单位16. 金汇兑本位制: 银行券只能通过兑换外汇来与黄金兑现的金属货币制度17. 金块本位制: 银行券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金块的金属货币制度18. 金币本位制: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和银行券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的金属货币制度19. 信用货币制度: 以中央银行或国家指定机构发行的信用货币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20. 无限法偿: 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21. 货币制度: 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
22.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格雷欣法则):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 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融化、输出而去除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货币银行学(第五版)各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填空题1.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5种职能。
其中在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货币执行职能;在退出流通时执行职能;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职能。
2.货币的5种职能中,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是核心职能,而支付手段的职能是以的存在为前提的。
3.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4.从货币制度诞生以来,经历了、、和4种主要货币制度形态。
5.我国的人民币是,没有含金量的规定。
6.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称为,亦称。
7.金本位制有3种形式:、、。
8.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是,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是。
二、单项选择题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实物货币B.信用货币C.代用货币D.电子货币2.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场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职能。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购买手段D.贮藏手段3.本位货币是()。
A.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B.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C.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4.在一国货币制度中,()是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货币。
A.主币B.本位币C.辅币D.都不是5.格雷欣法则起作用于()。
A.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C.跛行本位制D.单本位制6.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是()。
A.金本位制B.银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金块本位制7.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是()。
A.呈正比B.呈反比C.相一致D.无关8.辅币的名义价值()其实际价值。
A.高于B.低于C.等于D.不确定9.典型的金本位制是()。
A.金块本位制B.金汇兑本位制C.金币本位制D.虚金本位制10.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3,而市场比价为1∶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A.银币B.金币C.金币和银币D.都不是三、多项选择题1.在下列货币职能中,不能采用观念上的货币,而必须采用现实的货币的有()。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2.货币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主要表现为()。
2011年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五
货币银行学作业5答:一个完整的货币政策体系,大致包括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政策工具三个部分。
最终目标包括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金融市场稳定等。
中间目标包括货币供给量(M1、M2、M3等)和市场利率。
典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的情况较为特殊,货币政策工具箱里还有存贷款基准利率、发行定向央行票据和道义劝告等。
2009年我国M2和信贷年均增速分别高达28%和48%,这一增速是同期实际GDP增速的6倍和4倍,快速的信用膨胀成为支撑总需求V型回升的主导力量。
央行数据显示,10月末M2同比增长29.42%,增幅比9月末高0.12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32.03%,比9月末高2.53个百分点。
M1和M2增速“剪刀差”从9月的0.2个百分点扩大至2.61个百分点。
M1增速连续2个月超过M2增速,表明货币活期化增强;M1增速回升表明交易需求上升,经济活力提升,而资金流向也体现出经济活力继续增强的趋势,也预示着实体经济投资的动力增加,经济回归均衡增长区间。
在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做出用从紧的货币政策替代施行了十余年的稳健货币政策。
给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出了最强硬的信号。
无论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么复杂,从总量上看,都表现为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社会在不变价格下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总量。
提高利率可使现有货币购买力推迟,减少即期社会需求,同时也使银行贷款需求减少;降低利率的作用则相反。
央行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因此,在保持公开市场通过央行票据、特别国债等工具大规模回笼货币的同时,目前市场预期最大还是升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
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完善。
所以,要扩大内需、消除通货紧缩的压力,就不能单纯依靠降低利息率、放宽贷款条件的办法,而应把着眼点放在理顺关系、疏通渠道上,放在鼓励金融创新、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和开拓新的信贷业务增长点上,放在调整信贷结构、以结构调整促进总量增长上。
货币银行学课后作业
第五章课后作业一、填空题1.利息的计算有两种基本方法和。
2一国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是。
3.对利率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与。
在借贷期限较短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
4.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在西方国家通常是中央银行的。
5.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即可视为实际利率。
6.相同期限金融资产因风险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利率,被称为利率的。
7.由于债券发行者的收入会随经营状况而改变,因此债券本息的偿付能力不同,这就给债券本息能否及时偿还带来了不确定性,这种风险叫。
8.债券利率与无风险证券利率之差被称为。
9.利率对应着长短不同的期限而高低不同,这是。
10.与利率管制相比较,利率市场化强调在利率决定中的主导作用。
二、单项选择1.利息是( )的价格。
A. 货币资本 B .借贷资本 C .外来资本 D .银行资本2.利率是一定时期利息额与()之比。
A. 汇款额B.借款额C. 承兑额D.资本额3.在()情况下,利率等于或高于平均利润率。
A. 通货膨胀 B .经济危机 C .金融危机 D .社会动荡4. 收益资本化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土地的价格,以下哪种说法正确()A.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当土地的预期收益越低,其价格越高;B.在预期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平均利率越高,土地的价格越高;C.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当土地的预期收益越高,其价格越高D.在预期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平均利率越低,土地的价格越低。
5.我国习惯上将年息、月息、日息都以“厘”作单位,但实际含义却不同,若年息6厘,月息4厘,日息2厘,则分别是指( )。
A. 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4 ,日利率为2‰;B .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4%,日利率为2%;C .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4‰,日利率为2% ;D .年利率为6 ,月利率为4‰,日利率为2%。
6.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
A.基准利率B.差别利率C.实际利率D.公定利率7.目前在我国,大额外币存款利率属于()。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参考答案:C9. B10. B11. B12. C13.C14. D15. A主观题部分: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1.货币有哪些主要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答案要点:(1)货币有五种主要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2)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2.什么是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意义?答案要点:(1)存款保险制度定义;(2)意义: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1.试分析货币政策各种工具的效果。
你认为现阶段我国应如何选用货币政策工具?答案要点:(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称之为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作用猛烈的工具,一般不轻易变动;再贴现政策主要是告示效应,表明政策意向,但对于信贷扩张和紧缩的调节力量较弱;公开市场业务比较灵活,易于操纵,效果也比较直接。
但它要求的前提条件是中央银行有足够的实力和发达的证券市场。
三者需配合使用。
(2)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进行调节的工具称为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等,各有其具体作用。
(3)其他政策工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接信用控制,如规定存贷款利率的最高限,实施信用配额,规定商业银行流动性比率以及其它直接干预措施。
这些工具要根据不同情况有选择地使用;另一类是间接信用指导,如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这些工具虽无法律效力,但由于中央银行的政策目的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总体上的一致性,所以在实际中这种做法的作用非常巨大。
(4)我国现阶段应大力推动货币政策工具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转化。
过渡时期共存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与再贴现等数种,其中应日趋淡化直接调控工具的影响,逐步强化间接调控工具的作用。
货币银行学复习含答案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共五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单项+多项)货币金融学1-3章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所要解决的是( D )A、实现商品的交换B、表现特定商品的价值C、使人们不必对商品进行比较D、在商品之间进行价值比较的难题2、贝币和谷帛是我国历史上的( B )A、信用货币B、实物货币C、纸币D、信用货币3、劣币是指名义价值( C )的货币。
A、等于零B、等于实际价值C、高于实际价值D、低于实际价值4、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B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C、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D、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5、以下不属于债务信用的是( A )A、居民购买股票B、政府发行国债C、企业发行债券D、银行的存贷款活动6、在经济生活中,商业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C )A、相反的B、毫无联系C、一致的D、无法确定7、政府信用的主要形式是是( A )A、发放政府债务B、向商业银行短期借款C、向商业银行长期借款D、自愿捐助8、现代商业活动的基础是( C )A、企业间的赊销活动B、经济中存在大量的资金需求C、现代经济中广泛存在着盈余或赤字单位D、信用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使用9、某公司获得银行贷款100万元,年利率6%,期限三年,按年计息,复利计算,到期后本息和为( B )A、11.9万元B、119.1万元C、118万元D、11.8万元10、在物价下跌时,要保持实际利率不变,名义利率应( C )A、调高B、保持不变C、调低D、与实际利率对应11、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基准利率B、公定利率C、实际利率D、差别利率12、民间借贷中的月息5分转换成年利率为( D ) 0.05*12A、50%B、5%C、100%D、60%二、多项选择题1、一般而言,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征(ACDE )A、价值比较高B、金属的一种C、易于分割D、易于保存E、便于携带2、对本位币的理解正确的是(A C DE )A、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B、本位币具有有限法偿C、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D、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一个货币单位E、本位币具有排他性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AE )A、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C、贮藏手段D、世界货币E、价值尺度4、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具有以下的特点( BCD )A、人民币是可兑换货币B、人民币与黄金没有直接联系C、人民币是信用货币D、人民币具有无限法偿力E、人民币具有有限法偿力5、现代信用货币可以是( ABCDE )等形式。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答案1. 货币的定义和功能- 货币是一种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价值尺度、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
它具有流通性、普遍接受性和稳定性。
2. 货币供应的层次- M0:基础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 M1:狭义货币,包括M0加上活期存款。
- M2:广义货币,包括M1加上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和其他短期存款。
3. 货币需求的动机- 交易动机:日常交易需要的货币。
- 预防动机:为应对意外事件而持有的货币。
- 投机动机:为投资机会而持有的货币。
4. 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应。
- 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持有的最低存款准备金比例。
- 贴现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
5.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银行的贷款、投资和其他资产。
- 负债:存款、借款和其他负债。
- 所有者权益:银行的净资产。
6. 银行的信贷创造过程- 当银行发放贷款时,存款人账户中的存款增加,从而增加了货币供应。
- 贷款和存款的循环过程可以多次发生,形成货币乘数效应。
7. 金融市场的功能- 资金分配:将资金从储蓄者转移到投资者。
- 风险管理:提供工具和机制来分散和管理风险。
- 价格发现:金融市场价格反映了资产的潜在价值。
8. 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资产泡沫、信贷过度扩张、监管缺失等。
- 影响:信贷紧缩、资产价格下跌、经济衰退。
9. 中央银行的角色和职责-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 监管和监督金融机构。
- 维护金融稳定。
10.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金本位制:货币价值与黄金挂钩。
-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
- 浮动汇率制:货币价值由市场供求决定。
请注意,以上答案仅为示例,具体习题的答案需要根据实际的课程内容和习题要求来确定。
2011货币银行学作业1-5
《货币银行学》形考作业辅导《货币银行学》形考作业1一、名词解释1、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2、准货币是指可以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
3、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4、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5、格雷欣法则:即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是格雷欣法则。
6、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个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7、牙买加体系:是1976年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8、外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有三个特点:是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资产,可以与其他外币自由兑换,其债权可以得到偿付。
外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外汇指一切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狭义外汇专指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支付手段。
9、汇率: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是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形式。
汇率有两种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10、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亦称应付标价法。
11、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
亦称应收标价法。
12、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13、浮动汇率:一国货币管理当局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
如果:本币盯住基本外币,汇率随其浮动,则被称为联系汇率或盯住的汇率制度。
财大第五篇作业货币银行学
第五篇国际金融与经济均衡第十九章国际收支一、概念1、国际借贷:是指一国在一定日期(如某年某月某日,一般为年底)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
2、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也可自某年某月某日至某年某月某日)的对外收入和支付情况。
3、居民:是指在这个经济实体的境内居住1年以上的政府机构、个人、企业和事业单位,便是一个国家外交使节或驻外军事人员,尽管在另一个国家居住1年以上,仍是派出国的居民,是居住国的非居民。
4、非居民:是指在这个经济实体的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政府机构、个人、企业和事业单位。
5、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个经济实体在一定时期内(如1年、半年、1季或1月)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一种统计表。
所以,国际收支平衡表实际上是园际收支的外在表现形式。
6、自主性交易:又称事前交易,是指事前纯粹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主动进行的交易。
7、调节性交易:又称事后交易,是指有关国家的政府为了弥补自主性交易各项目所发生的不平衡而直接进行或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工商企业进行的交易。
二、思考题:1、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哪些内容?答: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的内容按交易性质分为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平衡项目三大类,每一大类项目可再分为一些分支项目。
1)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主要记载表现为货物和服务的国际交易,该项目可以分为三个项目:贸易收支、服务收支和转移收支。
2)资本项目主要记录表现为资金形态的资本流出和流入情况,可分为两大类: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
3)平衡项目又称结算项目,包括两大类:官方储备和净误差与遗漏。
2、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按不同的口径,一国的国际收支在性质上经常是不平衡的。
造成国际收支的这种性质上不平衡的原因固然十分繁多,但主要的原因则有以下四个方面:1)经济周期,因经济周期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周期性不平衡;2)国民收入,由国民收入的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收入性不平衡;3)货币价值:由货币价值变化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就是货币性不平衡(或价格性不平衡);4)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和宏观结构两方面,由于国内经济结构或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错位或内部经济失衡而形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结构性不平衡。
黄达《货币银行学》练习题和答案.
《货币银行学》习题说明1、本习题库是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理论教研室承担的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货币银行学》课程考核改革方案的研究”成果的组成部分。
2、题库以教育部确定的面向 21 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货币银行学》(第二版)为蓝本,该教材由我国著名金融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黄达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8 月出版,该教材于 1997 年、 2002 年分别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是当前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权威性教材。
3、本习题库的命题原则是:立足于考核学生对《货币银行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等的综合运用能力。
为此,题库的题型灵活多样,覆盖面宽广,按照章节命题,突出试题的客观性,以减少教师授课时的随意性,保证该课程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题库的主观性试题所占的比重不大,所列论述题主要供参考使用,给任课教师一定的自主性,使他们能够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自主出一些针对性强的试题,增强期末考试试题的检验功能。
4、本习题库的题量充足,有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计算、简答和论述共7 种题型,按照《货币银行学》教材的 17 章内容的先后次序编列。
除了第十四章因内容较少,命题数量受到限制外,其余各章至少有 15 道填空题、 15 道单项选择题、 10 道多项选择题、 10 道判断正误题、 5 道简答题和 2 道论述题,可以出计算题的章节至少有 2 道计算题。
客观题附有标准答案,主观题附有参考答案。
本题库主要供期末笔考教研室统一组题和流水评卷时使用。
5、本习题库是开放式试题库,由于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题库试题不可能一成不变,而需要不断更新。
主要渠道一是将各任课教师的自主性命题不断纳入题库,逐渐增加题库容量;二是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一般每 2 年进行一次,吐故纳新;三是在教材修改时及时调整。
在本题库设计编写过程中,黄达教授主编的《货币银行学》第三版正在修订,新教材有望在明年出版,为使题库与教材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届时本题库也将根据新教材进行全面修订。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全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全货币银行学作业一基本训练-1一、概念题1、金融:(参考金融学概论第1-2页)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金融是由汉字“金”和“融”组成机时成的词汇,其中,“金”是指资金,“融”是指融通,“金融”就是社会资金融通的总称。
(中文“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金融是指与物价有紧密联系的倾向供给、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证券市场以及国际金融等领域。
狭义的金融仅指有价证券及其衍生品的市场,即资本市场。
)2、金融体系:(书本第1页)金融体系是指各种金融要互的安排及其相互关系与配合的动态关联系统,主要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制度及调控机制五个基本要素构成。
3、金融创新:(参考书本第1页)所谓金融创新,就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制度的创新、金融业务的创新和金融组织结构的创新。
二、填空题1、当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并结合到一起时,就形成了新的范畴——金融。
2、按性质和功能的不同,通常将金融活动划分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租赁业和信托业等主要类型。
3、金融体系主要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及调控机制五个基本要素构成。
4、在发达国家,现代租赁业被视为“朝阳产业”,成为与银行信贷、证券并驾齐驱的三大金融工具之一。
5、按是否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可将金融机构划分为银行性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6、金融创新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金融创新包括制度的创新、业务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
7、金融发展程度越高,金融作用力会强。
8、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高负债经营决定了金融业容易破产的特征。
()三、单项选择题1、经济发展对金融起( B)作用。
A.推动B.决定性C.不确定D.一定的2、金融压制表现为金融与经济发展形成—种( B)。
金融学第五次形考作业
2014年,作为金融学不得不重视的就是“卢布”贬值事件,从6月起,卢布对美元的汇率一路下跌,12月16日,卢布兑美元汇率更是一度逼近80:1。
网络一度传言,人民币是下一个美国将要做空的货币,今年年初,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是6.06:1,到了四五月份,一度达到了6.25:1,9月份时又升值到6.1元左右,12月19日,人民币兑美元最新汇率是6.22:1。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市场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人民币已经跨出国门,日益成为境外计价、结算及储备的一种货币,如何引导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趋向成为越来越引人注目的问题。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是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这是作为货币政策制定者的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它是一个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的效果等一系列内容在内的广泛概念。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共有四个,即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这四大目标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矛盾的关系。
其中,它们之间的矛盾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代关系。
②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经济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
③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经济的增长会导致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国民收支赤字。
④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平衡。
货币当局稳定物价的努力常常会导致资本流入和需求减少,使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由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固有的矛盾,货币当局只能做出适当的选择而不可能达到所有目标。
因而,可能的选择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侧重统筹兼顾,力求协调;②侧重于权衡或选择,使经济环境的需要而突出重点。
当然,具体的目标选择不但有赖于各国特定的发展阶段和特殊国情,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说也反映了人们对货币经济和货币政策认识的深化程度。
货币银行学试题(第5套)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 15分)。
1.资本与金融项目2.贮藏手段3.证券交易所4.出口信贷5.浮动利率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
()2.商业票据不能作为信用货币的形式。
()3.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的。
()4.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
()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6.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7.现金漏损与贷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8.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9.基准利率一般属于长期利率。
()10.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10分)1.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是()A.汇丰银行B.花旗银行C.英格兰银行D.丽如银行2.()膨胀是引起财政赤字和银行信用膨胀的主要原因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C.社会总储蓄D.社会总需求3.银行持有的流动性很强的短期有价证券是商业银行经营中的()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D.第四道防线4.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的制度是().A.单一银行制B.总分行制C.持股公司制D.连锁银行制5.著名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提出的确定一国国际储备量的指标是各国的外汇储备应大致相当于一国()个月的进口额。
A.三C.九D.十6.下列属于消费信用的是()A.直接投资B.银团投资C.赊销D.出口信贷7.金本位制下,()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A.货币含金量B.铸币平价C.中心汇率D.货币实际购买力8.专门向经济不发达会员国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是().A.国际开发协会B.国际金融公司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国际清算银行9.属于管理性金融机构的是().A.商业银行B.中央银行C.专业银行D.投资银行10.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标准主要有三个:可计量性、可控性、可预测的对政策目的的影响。
〔1〕(437)从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实践来看,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货币供应量、信贷总量、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等。
究竟选择何者作为中介目标,除了上述的三个选择标准之外,还要受到某一时期主导性的货币金融理论、一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面临的现实经济问题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也从信贷规模转向货币供应量。
然而,近年来不少国家相继放弃了货币供应量目标,转向了利率、通货膨胀等目标,进而在我国引发了货币供应量能否继续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争论。
本文旨在对这些争鸣文章进行系统梳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一)货币供应量仍可充当中介目标我国1996年正式将M1的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同时以M0、M2作为观测目标。
目前在赞成以货币供应量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学者中,主要有两种观点:1.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货币供应量仍可充当中介目标王松奇(2000)认为,从我国目前情况说,从货币政策到社会总支出的变动控制,其中可供选择的中间指标只有两个:一是货币供给量;二是利率。
利率是否可以选作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关键还要看它与社会总支出关系的密切程度。
从实证数据看,投资的利率弹性过低,而利率对消费支出也不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它与社会总支出中间关系不够密切,因此,就不能把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
在目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货币供给量都是我国货币政策最合适的中间指标。
〔2〕(475)蒋瑛琨等人(2005)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围绕国内外学者争议较多的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对中国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轨的1992年一季度至2OO4年二季度期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90年代以后,从对物价和产出最终目标的影响显著性来看,贷款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M2,M1的影响最不显著,这表明,90年代以来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对物价和产出最终目标的影响稳定性来看,M1比较持久和稳定,其次是M2,最后是贷款。
由于对最终目标影响稳定的中介变量更易于调控,因此就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而言,M1优于M2,M2优于贷款。
现阶段以及未来一定时期内,中国仍应当以M1为中介目标,将M2作为观测目标。
M1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而取消贷款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合理的。
(3)2.当前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是适合的,但需调整与完善范从来(2004)认为,现阶段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这种局限性的克服不应该是简单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而应该根据我国经济市场化和货币化的程度调整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内涵,通过汇率制度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创造一种有利于货币供应量发挥中间目标功能的货币控制机制,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4〕刘明志(2006)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中央银行利率调整是中央银行对物价变化所做的政策反应,但尚无实证分析结果支持中央银行利率调整或银行间市场利率变动可明显地影响物价变化或经济景气变化的结论。
因此。
在利率市场化尚未彻底完成、利率形成机制尚不灵活、利率变动与经济景气变化之间的直接互动关系尚未建立之前,不宜遽然放弃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改采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但考虑到银行间市场利率对于市场信号变化的敏感性以及日常可观测性,利率市场化彻底完成以后,利率形成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利率变动与经济景气变化之间的互动增强,利率在调节经济景气变化方面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可以考虑使用银行间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5〕封思贤(2006)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IRF)、方差分解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实际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实施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
基础货币难以控制、货币乘数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是产生上述实证结论的重要原因。
在我国现行的经济金融条件下,针对中介目标选择的一个可行思路是,近期宜在完善货币供应量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的基础上,继续使用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同时,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和配套的金融改革,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再由货币供应量转为利率。
〔6〕(二)以利率为中介目标以利率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先后经历过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适逢凯恩斯主义盛行,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采用凯恩斯主义的主张——盯住名义利率。
第二个时期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泰勒规则”的指导下,以实际利率为中介目标,如美国。
“泰勒规则”认为,实际联邦基金利率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
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下的通货膨胀率和潜在产出增长率都对应着一个实际均衡的联邦基金利率。
若货币当局以实际均衡联邦基金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便可以获得通过改变名义均衡联邦基金利率来稳定或影响产出、价格水平的最优路径。
〔7〕(70)我国学者在对利率中介目标进行讨论的时候,并没有明确地区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李燕等人(2000)认为,由于货币总量控制有效性的基本条件不能得到满足,央行对基础货币控制能力有限,货币乘数也不稳定,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调整:即从货币总量控制向利率调节转变。
〔8〕周诚君(2002)认为,在内生货币分析框架中,货币供给是内生的,利率则是外生变量。
由此,一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该是利息率而不是货币供应量。
对我国而言,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内生性,而利率则具有几乎完全的外生性。
因此,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转向利率调控为主的间接型货币调控模式。
以正因为此,我国目前利率改革的方向不能是追求单纯的利率市场化,而应是一个多元的间接利率调控体系。
〔9〕张强等人(2003)通过考察货币运行效果,发现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有减弱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不力。
随着金融开放度的加深,货币供给越来越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在反映经济动态的敏感性方面更具有优势,中央银行应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程度渐进地调整中介目标。
过渡期内中央银行考察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时,逐步将中介目标由数量型过渡到以利率为主的价格型指标,同时将汇率、金融资产价格作为辅助指标纳入中介目标体系。
〔10〕(三)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以通货膨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缘起于20世纪90年代。
面对严重的通货膨胀,新西兰储备银行率先进行了通货膨胀目标的实践,其后又有加拿大、新西兰、英国等7国宣布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甚至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如波兰、巴西、泰国、秘鲁、菲律宾等也开始相继采用该货币政策规则。
Svensson(1999)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可以被解释为一种目标规则,以实现损失函数最小化。
目标规则可以被解释为中介目标规则,在操作程序上,以一定区间的通货膨胀预测作为中介目标变量。
〔11〕(607-654)从其表述来看,通货膨胀目标制既可以被理解为关注最终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也可以是中介目标规则。
正因如此,国内主张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学者主要有两种观点:1.货币政策目标直接盯住通货膨胀率,以利率、货币供应量和经济景气指数等作为监测目标夏斌等人(2001)通过对我国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实践进行考察,认为从1996年我国正式确定M1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0和M2为观测目标开始,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值就几乎没有实现过。
他们从货币传导机制角度分析了近年来货币供应量目标无效的深层原因:货币供应量本身不好控制导致我国货币供应量可控性差,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导致我国货币供应量目标效果不佳。
因此,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客观上已经不合时宜,应尽快废止。
尽管我国的银行拆借利率等短期利率已经基本市场化,可以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但从短期同业利率到市场利率的生成机制还付诸阙如,利率目前显然不能作为新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不仅如此,以利率、汇率或货币供应量等工具变量作为中介目标都存在一个共同缺陷,即此时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较差。
一个可行的选择是放弃采用任何中介目标,直接盯住通货膨胀率,同时将货币供应量、利率、经济景气指数等其他重要经济变量作为监测指标,即采取通货膨胀目标。
事实上,这也正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后的共同选择。
当前我国比较适宜的措施是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后,暂不宣布新的中介目标,在实际操作中模拟通货膨胀目标,努力使物价恢复并稳定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按照一般理解,指核心物价指数上涨率在1-3%内),建立一个通货膨胀目标下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
〔12〕奚君羊等人(2002)认为,从1996年我国正式确定M1为货币中介目标、M0和M2为观测目标起,实际货币供应量与目标值之间始终存在很大的离差。
由此可知,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在可控性上存在严重缺陷。
从稳定价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来看,货币供应量目标也不能令人满意。
从1998年起,M2与价格出现了明显的背离趋势,价格在M2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继续呈现持续性负增长,出现通货膨胀紧缩的迹象,经济增速也是逐年下降。
货币供应量目标缺乏有效性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货币供应量的计量口径可能失真;二是基础货币投放常因外汇干预或所谓的“倒逼机制”等原因而难以控制,且货币乘数不稳定;三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尤其是1996年后M1和M2的流通速度出现了急剧下降的现象(郑超愚、陈景耀,2000);四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了“肠梗阻”。
以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已严重干扰了我国的舆论判断和公众预期。
因此,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把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直接钉在通货膨胀率上,同时将利率、货币供应量和经济景气指数等其他主要经济变量作为监测指标,这应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13〕2.将通货膨胀作为中介目标,以产出和就业缺口、货币供求、利率和汇率等作为监测指标李扬(2002)认为,从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三个方面来看,货币供应量M1和M2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已不太合适,继续按照现有模式使用它们作中介目标将有损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通过统计回归分析验证了我国实际存贷款利率对投资和通货膨胀率的作用,这说明,即便在现今我国对名义存贷款利率实行一定程度的管制的情况下,实际存贷款利率的变动对经济仍具有显著的作用。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利率——信用的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就如同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一样,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理论和各国经验显示,如果采用利率充当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还不如索性直接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在这种货币政策框架中,通货膨胀是中介目标,而被称为“货币状况”的一系列指标,如产出和就业缺口、货币供求、利率和汇率等将成为中央银行日常监测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