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激励—管理学(马工程)

合集下载

十-激励-——管理学马工程

十-激励-——管理学马工程

“怎样使积极行为得到 巩固,使消极行为得以 强化理论 转化”
1. 行为基础理论
1. 1 需要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
• 人类需要从低到高可分为五种。 • 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都属于低层次的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
可以满足;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 满足的。
基础上的激励方式。
错。
第三节 激励方法
否公平。
当事人的公平标准,即主 观感受是否公平。
2. 过程激励理论
2. 1 公平理论——约翰·亚当斯
2. 过程激励理论
2. 2 期望理论——维克托·弗鲁姆
• 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会给个人带来既定的成果且该成果对个人具有吸 引力时,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组织设置的目标。
MVE
M:motivation,激励力 V:value,效价 E:expectancy,期望值
• 麦格雷戈提出的X理论对经济人假设做出了更详细的解释。
2. 人性假设及其发展
2. 2 社会人假设
基本观点:人不仅具有经济性的需求更具有社会性的需求,因此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
劳动者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的动机,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 获得认同感。
劳动者只能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寻求工作的意义。 劳动者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比对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 控制更为重视。 劳动者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第二节 激励理论
类型
研究重点
回答问题
主要内容
行为基础 理论
人的需要
“以什么为基础(或根 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
据),什么才能激发人 理论、成就需要理论

管理学课件第十章激励

管理学课件第十章激励
1.基本观点
人是通过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即所得到 的报酬与绩效相称合理)而被激励的。当一个人 作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 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所得报酬的相对量。 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 合理,而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今后工作的积 极性。
35
12.3 激励的过程理论
因此人们受激励的程度,将取决于努力工作后所取 得的成果的价值以及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估计。 22
2)基本期望模型
期望理论的表达式
a. 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M=V×E
激励力M: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内部 潜力的力量;
效价V: 是绩效评价的简称,是指一个人对这 项工作及其结果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 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有用性 (价值)的评价;
36
2.比较过程和结果
如果感到收入低于应得报酬, 积极性将降低,
► 纵向比较-将自 己的现在和过去 相比较。
如果感到收入高于应得报 酬,会激励努力工作以使自 己的报酬合情合理。
30
三、激励的强化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 F. Skinner)提出的强化理 论,亦称行为修正理论,是以强化原则为基础理解和修 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
► 激励即激发人的动机,以产生期望的行为。是一种人
的需要和动机得到强化的心理状态。
► 人的行为都是由于需要而引发。因需要而产生动机,
进而引发行为,需要得到满足,又产生新的需要……
周而复始,就是简单的激励过程。
2
二、激励的作用
1.激发积 极性
► 有没有激励,效果大不相同。
工作绩效 = 能力 × 激励水平
内容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过程的起点——人的 需要出发,研究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指导某种 行为去实现目标。而过程型是在内容型激励理论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类理论从人的动机产生到行 为反应这一过程出发,研究有哪些因素对人的动机 与行为发生作用,其主要任务是了解对行为起决定 作用的某些关键因素,掌握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以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马工程《管理学》配套习题(PDF版:13章)10激励

马工程《管理学》配套习题(PDF版:13章)10激励

第十章激励一、单项选择题1.处于需要最高层次的是()。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2.为了激发员工内在的积极性,一项工作最好授予()。

A.能力远远高于任务要求的人B.能力远远低于要求的人C.能力略高于任务要求的人D.能力略低于任务要求的人3.从期望理论中,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A.目标效价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B.期望概率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C.存在着负效价,应引起领导者注意D.应把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进行优化组合4.下列关于强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先提出的B.所谓正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C.连续的、固定的正强化能够使每一次强化都起到较大的效果D.该理论过于强调对人的行为的限制和控制,而忽视了人的内在心理过程和状态5.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到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

这说明:()。

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B.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C.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D.将奖金设计成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6.某企业对生产车间的工作条件进行了改善,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职工的()。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需要D.尊重需要7.公司好几个青年大学生在讨论明年报考MBA的事情。

大家最关心的是英语考试的难度,据说明年将会有很大提高。

请根据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判断以下四人中谁向公司提出报考的可能性最大?()。

A.小郑大学学的是日语,两年前来公司后,才开始跟着电视台初级班业余学了些英语B.小齐英语不错,本科就学管理但他妻子年底就要分娩,家中又无老人可依靠C.小吴被公认为“高才生”,英语棒,数学强,知识面广,渴望深造,又无家庭负担D.小冯素来冷静多思,不做没把握的事。

她自信MBA联考每门过关绝对没问题,但认为公司里想报考的人太多,领导最多只能批准1人,而自己与领导关系平平,肯定没希望获得领导批准8.某企业规定,员工上班迟到一次,扣发当月50%的奖金,自此规定出台之后,员工迟到现象基本消除,这是()的强化方式。

管理学(马工程)教案

管理学(马工程)教案

管理学(马工程)教案第一章:管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的概念、性质和作用掌握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理解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趋势1.2 教学内容管理的定义和性质管理的目标和原则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管理的概念、性质和作用,阐述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的实际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管理的概念、性质和作用的理解和运用案例分析报告:学生对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二章:管理者2.1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掌握管理者的技能和素质理解管理者的道德和社会责任2.2 教学内容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管理者的技能和素质管理者的道德和社会责任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管理者的角色、职责和素质,分析管理者的技能要求小组讨论法:学生讨论管理者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分享个人观点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对管理者角色、职责和素质的理解和运用个人道德案例分析:学生对管理者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分析能力第三章:管理职能3.1 教学目标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了解各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和作用理解管理职能在组织中的应用3.2 教学内容计划职能:目标设定、战略制定、决策等组织职能:组织结构、职权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导职能:领导风格、激励机制、沟通与协调等控制职能:控制机制、绩效评估、改进措施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各管理职能的定义、作用和应用角色扮演法:学生模拟各管理职能的实践,提高管理技能3.4 教学评估管理职能应用报告:学生对管理职能的理解和运用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管理职能实践能力的评价第四章:组织环境4.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环境的类型和特征掌握组织环境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理解组织环境对管理的影响和管理对策4.2 教学内容组织环境的类型和特征组织环境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组织环境对管理的影响和管理对策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组织环境的类型、特征和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组织环境对管理的影响和管理对策4.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报告:学生对组织环境分析的理解和运用课堂讨论:学生对组织环境对管理的影响和管理对策的讨论能力第五章:人力资源管理5.1 教学目标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原则和过程了解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环节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作用和挑战5.2 教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原则和过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环节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作用和挑战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原则和过程,阐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学生讨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案例,分享个人经验和观点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和运用个人案例分析: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作用和挑战的分析能力第六章:决策理论与方法6.1 教学目标理解决策的重要性及其在管理中的作用掌握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决策过程中的风险与伦理问题6.2 教学内容决策的重要性及其在管理中的作用决策理论:理性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决策方法:问题解决、案例分析、决策树、模拟排程等决策过程中的风险与伦理问题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决策的重要性、理论及方法案例研究法:分析决策案例,深入理解决策过程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决策问题6.4 教学评估决策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决策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及应用小组决策模拟:评估学生在模拟决策过程中的表现第七章:市场营销管理7.1 教学目标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与原则掌握市场营销策划与实施的基本方法学习市场营销中的伦理与法律责任7.2 教学内容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与原则市场营销策划: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市场选择、营销组合策略市场营销实施:广告、公关、销售促进、人员销售等市场营销中的伦理与法律责任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及实践方法营销策划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市场营销的实施过程角色扮演法:模拟市场营销情境,提高营销技巧7.4 教学评估营销策划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理解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营销情境中的表现第八章:财务管理8.1 教学目标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掌握财务分析与决策的基本方法学习财务管理中的伦理与法律责任8.2 教学内容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财务分析:比率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财务报表分析财务决策: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分红决策财务管理中的伦理与法律责任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方法财务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掌握财务分析与决策的过程小组讨论法:讨论财务管理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8.4 教学评估财务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财务管理伦理与法律问题上的分析能力第九章:运营管理9.1 教学目标理解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掌握运营策划与控制的基本方法学习运营管理中的伦理与法律责任9.2 教学内容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运营策划:流程设计、产能规划、供应链管理运营控制:生产调度、质量控制、库存管理运营管理中的伦理与法律责任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运营管理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方法运营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运营策划与控制的过程小组讨论法:讨论运营管理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9.4 教学评估运营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运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运营管理伦理与法律问题上的分析能力第十章:风险管理与企业伦理10.1 教学目标理解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中的作用掌握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的基本方法学习企业伦理的原则与实践10.2 教学内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中的作用风险管理流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企业伦理原则:诚信、责任、公平、透明企业伦理实践:企业社会责任、商业道德、反贿赂与反腐败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企业伦理的原则案例研究法:分析风险管理及企业伦理的案例,深入理解实践过程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风险管理及企业伦理问题10.4 教学评估风险管理及企业伦理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风险管理及企业伦理理论与实践的理解及应用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探讨风险管理及企业伦理问题时的表现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管理的概念、性质和作用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趋势重点环节2: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管理者的技能和素质管理者的道德和社会责任重点环节3: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内涵和相互关系管理职能在各组织中的应用重点环节4:组织环境的分析组织环境的类型和特征组织环境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组织环境对管理的影响和管理对策重点环节5: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原则和过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环节的实践方法难点环节1:决策理论与方法理性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决策方法:问题解决、案例分析、决策树、模拟排程等决策过程中的风险与伦理问题难点环节2:市场营销管理的策略与实施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市场选择、营销组合策略的具体运用广告、公关、销售促进、人员销售等营销手段的选择和执行难点环节3:财务分析与决策比率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分红决策的财务考量和风险评估难点环节4:运营管理的策划与控制流程设计、产能规划、供应链管理的实践方法生产调度、质量控制、库存管理的操作技巧难点环节5:风险管理与企业伦理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的风险管理流程企业伦理原则:诚信、责任、公平、透明的应用和实践本教案重点关注了管理的概念、性质和作用,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管理职能,组织环境的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等关键环节,并针对决策理论与方法,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风险管理与企业伦理等难点环节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和补充。

(完整版)管理学(马工程)教案

(完整版)管理学(马工程)教案

马工程《管理学》教案2019年7月绪论一、教学目的管理学是研究人类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对管理学有初步的认识,了解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明确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

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2.学习管理学的意义、理论指导、科学思维以及基本方法。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明确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广义的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活动的管理,也包括群体活动的管理。

个体活动需要管理,人类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更需要管理。

管理活动是一个由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所构成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第二节介绍了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大多涉及宏观层面的国家和社会治理,“顺道无为”“重人求和”等就是其中几例。

西方管理思想伴随着工厂制度的出现而大量涌现,欧文、斯密、巴贝奇以及其他一些人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问题的思考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分析管理学的学习意义,阐述了怎样学习管理学。

学习管理学,首先,可以让我们了解管理的一般规律。

其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理性分析能力,而且可以提升我们以直觉判断为基础的决策或决断的能力。

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思考管理实践,探讨管理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2.基本概念管理学,管理活动,管理思维。

3.基本理论(1)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2)管理学以企业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是历史的选择,在企业管理研究基础上产生的一般管理理论也可应用于对其他组织管理的指导。

(3)管理是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等活动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4)科学的管理思维是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底线思维的统一。

(5)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基本方法。

(6)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十章 激励——马工程教材[优质课堂]

第十章 激励——马工程教材[优质课堂]
第十二章 激励
优质课堂
1
本章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释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 2.说明激励的本质及激励的过程 3.解释内容型激励理论中的各个理论,并对
它们加以区别
4.理解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 理论、强化理论
5.对当代激励理论进行整合,并进行分析 6.指出如何对员工进行强化 7.阐明管理者进行激励的原则和方法
优质课堂
39
激励力
激励力(M)==效价(V)*期望值(E) 如果其中有一个变量为零,激发力量就 等于零,所以某些非常有吸引力的目标, 因无实现可能就无人问津。
• c.社交的需要:生活上的接纳、共处和感 情上的归属。
• d.尊重的需要:自尊和被尊;自尊是指在 自己取得成功时有一股自豪感;被尊是指 当自己做出贡献时能得到他人的承认。
• e.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希望在 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实 现自己的理想或抱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 面:胜任感方面和成就感方面。
优质课堂
16
• 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 因素。
• 保健因素:
• 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不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 保健因素往往是一些工作的外在因素,大多同他们 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有关。
– 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 工作条件、福利等等;
• 激励因素:
• 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优质课堂
15
(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激励因素一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匹茨堡心理学 研 究 所 的 弗 雷 德 里 克 ·赫 茨 伯 格 ( Fredrick Herzberg)于50年代后期提出来的,又称双因素 理论。

管理学基础-第十章 激励

管理学基础-第十章 激励

第十章激励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过程与激励模式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望、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对人的激励。

心理学家一般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动机是人们付出努力或精力去满足某一需要或达到某一目的的心理活动。

动机的根源是人内心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是因人的一种或多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引起的。

动机驱使人们向满足需要的目标前进,以消除或减轻内心的紧张感。

激励过程就是一个由需要开始,到需要得到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

当人产生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就转化为动机,并在动机的驱使下向目标努力,目标达到后,需要得到了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

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和行为。

这就是激励过程。

可见,激励实质上是以未满足的需要为基础,利用各种目标激发动机,驱使和诱导行为,促使目标实现,提高需要满足程度的连续心理和行为过程。

人们满足需要的目标,并非每次都能实现。

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目标没有实现的情况下,人就会产生挫折感。

所谓挫折,是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

对挫折的反应是因人而异的。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当个人遇到挫折时,他可能会采取积极适应的态度,也可能会采取消极防范的态度。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防范态度有撤退,攻击、取代,补偿,抑制、退化、投射、文饰、反向、表同、固执等。

总之,人们在遇到挫折时,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是不能持续下去的,自身会采取某种防范措施,以缓解或减轻这种紧张状态。

二、激励的作用激励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或状态,虽不具有可以直接观察的外部形态,但可以通过行为的表现及效果对激励的程度加以推断和测定。

由于人们的行为表现和行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受到的激励程度和激励水平,所以,激励水平越高,人们的行为表现就越积极,行为效果也就越大。

(完整)管理学(马工程)教案

(完整)管理学(马工程)教案

《管理学》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教学目标:1. 理解管理的概念、特性及其重要性。

2. 掌握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

3. 了解管理的基本原则与理论。

教学内容:一、管理与管理者1. 管理的概念与特性定义管理管理的目标与功能管理的特性2. 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在组织中的作用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管理对个人与社会的贡献3. 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责管理者的技能要求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与联系4. 管理的基本原则与理论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管理的概念、特性、重要性以及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使学生对管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通过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管理学的兴趣与热情。

2.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管理学》2. 案例资料:相关管理案例二、组织与环境1. 组织的概念与类型组织的定义组织的类型与结构2. 组织环境的影响组织环境的构成组织环境对组织的影响3.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征组织价值观的塑造与传承4. 组织变革与创新组织变革的原因与过程组织创新的重要性与途径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组织的概念、类型、组织环境的影响以及组织文化与价值观,使学生对组织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2. 小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组织变革与创新的途径。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通过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组织学的兴趣与热情。

2.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管理学》2. 案例资料:相关组织案例三、计划与决策1. 计划的概念与过程计划的定义计划的过程与方法2. 目标与战略目标的作用与制定战略的定义与制定3. 决策的原则与方法决策的定义与原则决策的方法与技巧4. 信息技术在决策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种类与作用信息技术在决策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计划的概念、过程、目标与战略以及决策的原则与方法,使学生对计划与决策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管理学(马工程)教案

管理学(马工程)教案

管理学(马工程)教案第一章:管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的概念、性质和作用掌握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理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1.2 教学内容管理的定义和性质管理的目标和原则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案例引入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详细讲解管理的性质、目标和原则讨论:分组讨论管理的方法和技术1.4 教学资源教材:《管理学》案例:选取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投影片:用于展示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提问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管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二章:管理环境2.1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环境的概念和构成掌握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分析的方法和技巧2.2 教学内容管理环境的概念和构成宏观环境分析: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微观环境分析: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内部环境等因素环境分析的方法和技巧2.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案例引入管理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详细讲解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构成和影响因素练习:进行环境分析的练习和案例讨论2.4 教学资源教材:《管理学》案例:选取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投影片:用于展示环境分析的过程和方法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提问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环境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第三章:管理者3.1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掌握管理者的技能和要求理解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和决策过程3.2 教学内容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者的要求:道德、责任、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和决策过程3.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案例引入管理者的角色和重要性讲解:详细讲解管理者的角色、职责和技能要求讨论:分组讨论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和决策过程3.4 教学资源教材:《管理学》案例:选取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投影片:用于展示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3.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提问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管理者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四章:管理原则4.1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原则的概念和内容掌握管理原则的应用和实施理解管理原则与实践的关系4.2 教学内容管理原则的概念和内容:公平、正义、透明、效率等原则管理原则的应用和实施:原则在组织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管理原则与实践的关系:原则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和影响4.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案例引入管理原则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详细讲解管理原则的内容和应用方式练习:进行管理原则应用的练习和案例讨论4.4 教学资源教材:《管理学》案例:选取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投影片:用于展示管理原则的应用过程4.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提问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管理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第五章:管理职能5.1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职能的概念和内容掌握管理职能的实施和运用理解管理职能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5.2 教学内容管理职能的概念和内容:第六章:计划管理6.1 教学目标理解计划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计划制定的方法和步骤学习计划执行和控制的有效策略6.2 教学内容计划管理的定义和作用计划的类型和层次计划制定的过程:目标设定、策略选择、行动计划计划的执行和控制:资源分配、进度监控、绩效评估6.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案例引入计划管理的必要性讲解:详细讲解计划管理的概念和过程练习:进行计划制定和控制的模拟练习6.4 教学资源案例:选取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投影片:用于展示计划管理的过程和工具6.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提问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计划管理理解和应用能力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第七章:组织结构与设计7.1 教学目标理解组织结构的概念和类型掌握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步骤学习组织结构对组织效能的影响7.2 教学内容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和要素组织结构的类型:线性、职能、矩阵、网络等组织设计的原则和过程:任务分工、权力分配、信息流通组织结构与组织效能的关系7.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案例引入组织结构的重要性讲解:详细讲解组织结构的概念和类型讨论:分组讨论组织设计的原则和过程7.4 教学资源案例:选取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投影片:用于展示组织结构和设计的过程7.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提问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组织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8.1 教学目标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掌握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培训的方法学习绩效管理和员工关系处理的策略8.2 教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人力资源规划:需求分析、招聘策略、退休规划员工招聘和培训:吸引人才、面试技巧、培训发展绩效管理和员工关系:绩效评估、激励机制、冲突解决8.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案例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讲解:详细讲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和方法练习: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模拟练习8.4 教学资源案例:选取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投影片:用于展示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和工具8.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提问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第九章:领导与激励9.1 教学目标理解领导的概念和作用掌握领导风格和理论学习激励机制和员工动机的影响9.2 教学内容领导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情境理论领导风格: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变革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强化理论领导与激励在组织中的应用9.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案例引入领导的重要性讲解:详细讲解领导的概念、风格和理论讨论:分组讨论激励机制和员工动机9.4 教学资源案例:选取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投影片:用于展示领导风格和激励理论9.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提问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领导和激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第十章:决策与风险管理10.1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精细化:对于每个章节的核心概念、理论框架和实际应用,需要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分析,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管理学原理 第十章 激 励

管理学原理 第十章   激 励

(3)评价
优点 理论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具有内在的逻辑性。 特别得到了实践中的管理者的普遍认可 价值:了解员工的需要层次 了解员工的需要差异 不足:机械性、绝对化、简单化

(4)实际应用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如何激励员工? 第一,管理者要弄清楚员工目前未满足的和优势 的需要是什么?设置最有吸引力的目标,去激励 员工。 第二,要设法提高下属的需求层次,培养高层次 的需要。 第三,激励需要的形式灵活化与多样化
(3)管理者应当使个人减少其工作中的依赖性和从属性。
3、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
(1)理论的提出
两本著作:《工作的激励因素》(1959)《工作与人性》(1966) 匹茨堡地区200名工程师和会计师的观察与研究
(2)理论的内容
赫兹伯格把工作中的因素分为两类: 保健因素:预防出现不满 激励因素:激发人们进取和努力
(二)成熟-不成熟理论(阿基里斯)
个体(婴儿-成人)从不成熟到成熟的特征
从婴儿的被动性发展成成人的主观能动性 从婴儿的依赖他人发展成成人的相对独立 从婴儿的有限行为方式发展成承认多样化的行为方式 从婴儿的经常变化和肤浅、短暂的兴趣发展为成人比较 持久的专一的兴趣 从婴儿时期只顾及当前发展为成人时期的长远打算 从婴儿时期在家庭中或社会上处于从属地位,发展为成 人与周围的人处于基本平等的地位甚至支配他人的地位 从婴儿时期缺乏自觉发展为成人时期的自觉以及自制
在组织中得到满 足的需求的数量
竞争关系
相互作用
组织威信
组织一体化强弱
(三)公平理论
(三)激励的类型
1、按激励的形式划分,可分为内激励和外激励 2、按激励的性质划分,可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 3、按激励的内容划分,可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4、按激励的时间划分,可分为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

(完整word版)管理学(马工程)教案

(完整word版)管理学(马工程)教案

《管理学》第一章——管理学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管理学的定义和功能2. 掌握管理学的五大基本职能3. 理解管理者层次和管理幅度4. 掌握组织的基本类型和结构教学内容:1. 管理学的定义和功能2. 管理学的五大基本职能3. 管理者的层次和管理幅度4. 组织的类型和结构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管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管理学的定义、功能、基本职能、管理者层次、管理幅度、组织类型和结构等内容。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学的应用。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对管理学的理解和看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管理学的定义、功能、基本职能、管理者层次、管理幅度、组织类型和结构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学的应用。

3. 课堂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管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管理学》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教学目标:1. 理解管理道德的含义和意义2. 掌握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概念和内容3. 理解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1. 管理道德的含义和意义2. 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概念和内容3. 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管理道德的含义、意义、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概念、内容以及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应用。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对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和看法。

马工程管理学 第10章 组织结构与设计

马工程管理学 第10章 组织结构与设计
分部式结构亦称事业部型结构,是指
面对不确定的环境,按照产品类别、用户、地 域以及流程等不同业务单位划分成若干独立的 业务经营和分权管理的管理单位的一种分权式 结构类型。其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的要素:独立 的市场、独立的利益、独立的自主经营权,执 行“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管理原则。
b. 分部式结构的优点: ①可以使高层主管只用关注公司的战略决策; ②各事业部职能健全,易于协调; ③有利于培养综合管理人才; ④提高各事业部对市场竞争环境的敏捷适应性
总经理
研发部
人事部
财务部
法律部
中国 市场部
日本 市场部
韩国 市场部
澳大利亚 市场部
生产部 营销部 人事部 财务部
优点: ①可以把责任和职权下放到基层,鼓励地区 主管参与决策;
②对本地区的市场和问题反应迅速灵敏; ③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和地区政策; ④为培养综合管理人才创造了条件。 缺点:
①机构重叠,难以控制; ②管理成本上升;
© Prentice Hall, 2002
= 4,096 = 1,365
1 8 64 512 4,096
幅度为 8 作业人员 管理者 (层次 1-4)
= 4,096 = 585
10-29
2. 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
(1)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性质 (2)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3)下属人员的空间分布状况 (4)组织变革的速度 (5)信息沟通的情况
少更多的升迁机会。
锥形组织 优点:主管能有效地指导和控制每一个
下属;层级关系紧密,有利于任 务的衔接,有利于下属的提升。 缺点:信息传递比较慢、失真多;增加 了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
控制幅度的比较
每一层的人数
1
1

周三多管理学第十章激励理论

周三多管理学第十章激励理论
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 人有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需求诱导人们朝着
组织目标迈进。 – 在现代社会中,一般人的智慧和才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管理ppt
22
“自我实现人”假设下的管理方 法:
改变管理职能的重点。管理“ 经济人” 的重点应放 在工作任务上,即放在计划、组织和监督上;管理 “ 社会人” 主要是建立友善的感情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管理“ 自我实现人” 应重在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 才能的工作环境,此时管理者已不是指挥者、监督者, 而是其辅助者的作用。应从旁给予下属以支持和帮助。
3
本章主要内容
激励原理 人性的基本假设 激励理论 激励方法
管理ppt
4
一、激励的原理
(一)激励的含义 (二)激励的过程 (三)激励的特点和作用
管理ppt
5
(一)激励的含义
激励: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管理者 通过某种内部和外部的刺激,激发人的动 机,使人产生一股内在的动力,从而调动 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朝向预 定目标前进的一种管理活动。
管理ppt
14
麦格雷戈的X理论的主要内容:
X理论 员工天性好逸恶劳,只要可能,就会躲避 工作; 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要求; 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 缺乏创造性; 不喜欢工作,需要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或 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ppt
15
“经济人”假设下的管理方法:
管理方式,一方面靠金钱收买一刺激,另一方面靠严格 的控制、监督和惩罚来迫使员工为组织目标努力。 典型代表:“泰勒制”
管理ppt
16
2、“社会人”假设
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倡导人梅奥依据霍桑来自 验提出来的。所谓社会人是指人在进行工作时,将物质 利益看成次要的因素,人们最重视的是和 周围人的友好相处,以此来满足其社交和 归属的需要。

管理学基础第十章、激励

管理学基础第十章、激励
• 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被管理者需要的多层次 性,并且要了解每一位被管理者的优势需 要,并针对优势需要进行激励,才能收到 良好的激励效果,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 极性。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即: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关于双因素理论的研究
• 赫茨伯格在管理学界的巨大声望,是因为他提 出了著名的“激励与保健因素理论”即“双因 素理论”。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 唯独不能没有希望。
• 领导者就是要做一个为员工画绿叶的人。
二、激励的作用
• 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 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 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组织内部各组
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无论领导多么优秀多么能干,如果他不能成功地 促进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就难以提高组织的 整体绩效。
• 保罗·盖蒂没事便到各油井去巡视,每次都看到浪费的现 象和闲人,他就把工头找来,要求消除这种现象。然而他 再去时,依然如故。保罗·盖蒂百思不得其解:为何我不 常来,都能看到一大群闲人,而那些工头天天在此,却视 而不见?并且经过督促之后不见改善?后来,保罗·盖蒂 遇到了一位管理专家,便向他请教。专家只说了一句话: “那是你自己的油田。”保罗·盖蒂醒悟了,立即召来工 头,向他们宣布:“从今天以后,油井交给各位负责经营, 收益的25% 由各位分配。”此后,保罗·盖蒂再到各油 井去巡视,发现不仅闲人绝迹,浪费现象减少,产量也大 幅增加。于是他依约行事.
• 正是这种高效率,使得他在后来一波又一波的 兼并中没有被收购,反而购并了其他一些经营 不善的油井,形成了自己的石油帝国。
学习目标:
• 1.激励的含义。 • 2. 激励的过程与激励模式。 • 3.重要的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 4.激励机制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马工程管理学

马工程管理学

马工程管理学复习笔记晨曦的光芒第一章管理导论第一节管理的内涵与本质1. 管理: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

2. 管理的基本内涵: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

(主要内容)3. 管理的本质:对组织成员在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协调。

4.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对人类有组织的群体活动的管理。

5. 管理者的主要工作:选择对的人去做对的事情,并努力让这些人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表现出符合组织需要的行为。

6. 管理者的任务:协调不同成员在组织活动中的行为和贡献。

7. 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2)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方法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

(3)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4)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8. 组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9. 组织的基本特征:(1)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构成的。

(2)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

(3)组织有特殊的活动。

(4)任何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独立存在的,因此与外部社会有着相对明确的界限。

10. 企业:根据市场反映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某种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社会经济单位。

11. 企业的经济活动的环节:资源筹措、资源转换、产品销售或成果处理。

12. 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背景:(1)企业活动所需借助的资源是稀缺的。

(2)企业内部活动的成果需要到外部去实现。

(3)企业产品的制造过程是生产者的联合劳动过程。

13. 协作意愿的实质:组织成员愿意在一定时期内吧自己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交由组织行使,愿意根据组织的要求提供组织所需要的服务。

14. 可协调性:组织成员能够根据管理者的指令或要求表现出相应行为。

15. 行为可协调性的前提:行为的可预测性。

第二节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6.管理的基本原理: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效益原理、适度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