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工艺评定的适用范围
API焊接工艺评定规范
API产品焊接工艺评定规范编制:审核:批准:版本:发布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年月日受控状态:受控号:API产品焊接工艺评定规范1.目的为验证所拟定的焊件焊接工艺的正确性而进行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评价。
通过焊接试件试验确保焊件的预期性能应符合API6D和API600最新产品规范的要求。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焊条电弧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等焊接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API6D和API600最新产品的对接焊和堆焊的工艺评定。
非API 产品的上述评定也可按此规范执行。
3.引用标准ASME规范第Ⅸ卷《焊接和钎焊评定标准》4.术语及定义(缩写语)4.1焊条电弧焊(SMAW):焊条为填充金属手工操作及控制的焊接方法。
4.2钨极气体保护焊(GTAW):以钨为电极,氩、氦等惰性气体为保护介质的焊接方法。
4.3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记载验证性试验及其检验结果,对拟定的焊接工艺规程进行评价的报告。
4.4焊接工艺规程(WPS):根据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的,用于产品施焊的焊接工艺文件。
4.5焊后热处理(PWHT):能改变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或焊接残余应力的热过程。
5.职责5.1技术开发部焊接控制责任人对焊接工艺评定文件记录进行审核评定。
5.2质量控制部焊接检验员对产品进行焊接质量验收检查、并对焊接过程进行确认并填写焊接操作记录。
6.焊接工艺评定因素及类别划分6.1焊接方法:如SMAW、GTAW等。
6.2金属材料及分类:根据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将用材料进行分类、分组,如P-No.1~P-No.10;Fe-1~Fe-10。
6.3填充金属及分类:填充金属包括焊条、焊丝等。
如ASME IX 中F-No(QW432)和A-No(QW442)。
6.4焊后热处理及分类:6.4.1不进行焊后热处理;6.4.2 低于下转变温度进行的焊后热处理;6.4.3 高于上转变温度进行焊后热处理;6.4.4 其它及设计文件规定的热处理。
焊接工艺评定作业指导书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作业指导书JZB-JSZW-B/1-041.目的为验证拟定的焊件是否满足钢结构焊接作业指导的要求,确定焊件焊接接头的使用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承揽的钢结构工程项目的焊接工艺评定。
3.编制依据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1-20024.焊接工艺评定基本要求4.1 凡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应在钢结构构件制作及安装施工之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4.1.1 首次采用的钢种、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必须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4.1.2 设计规定的钢材类别、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接头形式、焊接位置、焊后热处理制度以及所采用的焊接工艺参数、预热后热措施等各种参数的组合条件为首次采用。
4.2 焊接工艺评定应由结构制作、安装企业根据所承担钢结构的设计节点形式、钢材类型、规格、采用的焊接方法、焊接位置等,制定焊接工艺评定方案,拟定相应的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按《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的规定施焊试件、切取试样并由具有国家技术质量监督部门认证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试验。
4.3 焊接工艺评定的施焊参数,包括热输入、预热、后热制度等应根据被焊材料的焊接性制订。
4.4 焊接工艺评定所用设备、仪表的性能应与实际工程施工焊接相一致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焊接工艺评定所用的钢材、焊钉、焊接材料必须与实际工程所用材料一致并符合相应标准要求,具有生产厂出具的质量证明文件。
4.5 焊接工艺评定试件应由该工程施工企业中技能熟练的焊接人员施焊。
4.6 焊接工艺评定所用的焊接方法、钢材类别、试件接头形式、施焊位置分类代号应符合《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中表5.1.6/1-5.1.6/4及图5.1.6/1-5.1.6/4的规定。
5.2.8 焊接工艺评定结果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制订新的评定方案,按原步骤重新评定,直到合格为止。
5.2.9 已具有同等条件焊接工艺评定资料时,可不必重新进行相应项目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压力容器焊接工艺(gōngyì)评定本标准规定了焊接工艺评定规则(guīzé)、检验方法和合格指标,适用于石油、化学工业用钢制压力容器的焊接(hànjiē)工艺评定.1 基本(jīběn)原则>1.1 焊接工艺评定就是(jiùshì)按照所拟定的焊接工艺,根据标准的规定焊接试件、检验试样,测定焊接接头是否具有所要求的性能.经过焊接工艺评定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并结合实践经验制订"焊接工艺规程"作为焊接生产的依据.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的目的在于获得焊接接头机械性能符合要求的焊接工艺.1.2 使用本标准时,必须同时遵守《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JB741-80《钢制焊接压力容器技术条件》等有关标准或技术文件.<BR>1.3 焊接工艺评定因素分为基本因素、补加因素和次要因素.基本因素是指影响焊接接头机械性能(冲击韧性除外)的焊接条件.当规定进行冲击韧性试验时则增添补加因素,补加因素是指影响焊接接头冲击韧性的焊接条件.次要因素是指不影响焊接接头机械性能的焊接条件.当规定要重新评定焊接工艺、或因变更次要因素而不需要重新评定焊接工艺时,只需修订"焊接工艺规程."1.4 评定对接焊缝焊接工艺时,采用对接焊缝试件;评定角焊缝焊接工艺时,采用角焊缝试件.当基本因素和补加因素不变时,评定合格的对接焊缝焊接工艺适用于各种焊接接头中的对接焊缝;评定合格的角焊缝焊接工艺适用于各种焊接接头中的角焊缝.1.5 当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时,所用设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钢材、焊接材料必须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施焊者技术要熟练.2 焊接工艺评定规则2.1 通用规定2.1.1 改变焊接方法,需重新评定.2.1.2 关于钢材的规定:为减少焊接工艺评定的数量,将钢材划分为五类,每类内再划分组,见表1.2.1.2.1 钢材的类别号改变时,需重新评定.2.1.2.2 当改用同组别号的钢材时,不需重新评定.2.1.2.3 在同类别号中,高组别号钢材的评定适用于低组别号钢材.2.1.2.4 当两种类别号或两种组别号的钢材组成焊接接头时,即使这两种钢材各自都已评定合格,其组合焊接接头仍需重新评定.但2.1.2.3和2.1.2.6项所列情况可去重新评定.2.1.2.5 在同类别号中,高组别号钢材的评定适用于该组别号钢材与低组别号钢材所组成的焊接接头.2.1.2.6 除类别号为Ⅳ和V的钢材外,高类别号钢材的评定适用于该类别号钢材与低类别号钢材组成的焊接接头.2.1.3 改变焊后热处理类别,需重新评定.<BR>试件应当经受基本上相当于焊件和母材在制造过程中的热处理.在热处理温度下,其保温时间不得少于制造过程中累计保温时间的80%.除气焊外,对有冲击韧性要求的焊件,当改变焊后热处理的温度范围和保温时间时,需重新评定.2.1.4 板材(bǎn cái)试件的评定也适用于管材焊件,管材(ɡuǎn cái)试件的评定也适用于板材焊件.2.1.5 焊接工艺(gōngyì)经评定合格后,根据试件的厚度确定(quèdìng)适用于焊件的厚度范围.若2.2条中各种焊接方法的焊接工艺评定(píngdìng)规则中没有规定,则按下列各项所述.2.1.5.1 对接焊缝试件取拉伸和横向弯曲试样时,适用于焊件的厚度范围应符合表2的规定.2.1.5.3 除气焊外,若试件经超过临界匠焊后热处理,则适用于焊件焊缝金属最大厚度为1.1T.2.1.5.4 某一尺寸角焊缝试件的评定适用于各种尺寸的角焊缝.2.1.5.5 某一尺寸对接焊缝试件的评定适用于相应焊缝金属厚度(见表2或表3)的角焊缝.2.1.5.6 若焊件焊缝为不完全焊透的对接焊缝,仍按表2或表表3的规定评定其母材和焊缝金属厚度范围.2.2 各种焊接方法的焊接工艺评定规定和因素.2.2.1 气焊2.2.1.1 厚度规定<BR>焊件母材的最大厚度等于试件的厚度.2.2.1.2 基本因素a.焊丝钢号.b.可燃气体的种类.2.2.1.3 次要因素a.坡口形式b.增加或取消钢垫板.c.在同组别号内选择不同钢号的钢材作垫板.d.坡口根部间隙e.填充金属的横截面积.f.焊接位置.g.预热温度.h.不摆动焊或摆动焊.i.从氧化焰改为还原焰,不需重新评定.<BR>j.左向焊或右向焊.<BR>k.焊前清理和层间清理方法.<BR>l.有无锤击焊缝.<BR>2.2.2 手弧焊<BR>2.2.2.1 厚度规定<BR>a.若焊件母材厚度大于200Mm,则试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焊件焊接接头的厚度除以1.3,而适用于焊件母材和焊缝金属的最大厚度为1.3T和1.3t.<BR>b.单道焊或多道焊时,其中任一焊道的厚度大于13mm,则适用于焊件母材最大厚度为1.1T.<BR>c.当规定进行冲击韧性试验时,若焊件母材的厚度小于16mm,则试件厚在是焊件的最涉厚度;而焊件母材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6mm时,试件的最小厚度应为16mm,适用于焊件母材的最小厚度为16mm.<BR>d.焊件母材和焊缝金属厚度超出2.1.5款所列的范围,需重新评定.<BR>2.2.2.2 基本因素<BR>a.焊条牌号(焊条牌号中第三位数字除外).<BR>当焊条牌不 ,用非低氢型药皮焊条代替低氢型药皮焊条,需重新评定.<BR>b.预热温度比评定合格值降低50℃以上,需重新评定.<BR>2.2.2.3 补加因素<BR>a.焊条的直径改为大于6mm,需重新评定.<BR>b.从评定合格的焊接位置改变为向上立焊,需重新评定.<BR>c.最高层间温度比评定合格值高50℃以上,需重新评定.<BR>d.电流的种类和极性.<BR>e.增加量或单位长度焊道的熔敷金属超过评定合格时,需重新评定.<BR>若焊后热处理细化了晶粒,则不必测定能量或熔敷金属体积.<BR>2.2.2.4 次要因素<BR>a.坡口形式.<BR>b.取消单面焊时的钢垫板,不需重新评定.<BR>c.坡口根部间隙.<BR>d.增加或取消非金属或非熔化的金属焊接衬垫.<BR>e.焊条直径.<BR>f.焊接位置.<BR>g.需作精根处理的根部焊道向上立焊或向下立焊.<BR>h.施焊结束后至焊后热处理前,改变原预热规定,不需重新评定.<BR>i.电流种类或极性.<BR>j.电流值或电压值.<BR>k.不摆动焊或摆动焊.<BR>l.焊前清理和层间清理方法.<BR>m.清根方法<BR>n.手工操作、半自动操作或自动操作.<BR>o.有无锤击焊缝.<BR>2.2.3 埋弧焊<BR>2.2.31 厚度规定<BR>a.若焊件母材厚度大于200mm,则试件的厚度应大于或等于焊件焊接接头的厚度除以1.3,而适用于焊件母材和焊缝金属的最大厚度为1.3T 和1.3t.<BR>b.单道焊或多道焊时其中任一焊道的厚度大于13mm,则适用于焊件母材最大厚度应为1.1T.<BR>c.当规定进行冲击韧性试验时,若焊件母材的厚度小于16mm,则试件厚度应是焊件的最小厚度;而焊件母材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6mm时,试件的最小厚度应为16mm,适用于焊件母材的最小厚度为16mm.<BR>d.焊件母材和焊缝金属厚度超出2.1.5款所列的范围,需重新评定.<BR>2.2.3.2 基本因素<BR>a.最高层间温度比评定合格值高50℃以上,需重新评定.<BR>b.电流的种类和极性.<BR>c.增加线能量或单位长度焊道的熔敷金属体积超过评定合格值,需重新评定.<BR>若焊后热处理细化了晶粒,则不必测定线能量或熔敷金属体积.<BR>d.焊丝摆动幅度、频率和两端停留时间.<BR>e.由每面多道焊改为每面单道焊,需重新评定.<BR>f.单丝焊或多丝焊.<BR>2.2.3.4 次要因素<BR>a.坡口因素<BR>b.取消单面焊的钢垫板,不需重新评定.<BR>c.坡口根部间隙.<BR>d.增加或取消非金属或非熔化的金属焊接衬垫.<BR>e.焊丝直径.<BR>f.焊剂商标名称或制造厂.<BR>g.焊接位置.<BR>h.施焊结束后至焊后热处理前,改变原预热规定,不需重新评定.<BR>i.电流种类或极性.<BR>j.电流值或电压值.<BR>k.不摆动焊或摆动焊.<BR>l.焊前处理和层间清理方法.<BR>m.清根方法.<BR>n.焊丝摆动幅度、频率和两端停留时间.<BR>o.导电嘴至工件的距离.<BR>p.由每面多道焊改为每面单道焊,不需重新评定.<BR>q.单丝焊或多丝焊.<BR>r.焊丝间距.<BR>s.半自动操作或自动操作.<BR>t.有无锤击焊缝.<BR>2.2.4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BR>2.2.4.1 厚度规定<BR>a.若焊件母材厚度大于200mm,则试件的厚度应大于或等于焊件焊接接头的厚度除以1.3,而适用于焊件母材和焊缝金属的最大厚度为1.3T和1.3t.<BR>b.单道焊或多道焊时,其中任一焊道的厚度大于13mm,则适用于焊件母材最大厚度应为1.1T.<BR>c.当熔滴呈短路过渡时,适用于焊件母材最大厚度应为1.1T.<BR>d.当规定进行冲击韧性试验时,若焊件母材的厚度小于16mm,则试件厚度应是焊件的最小厚度;而焊件母材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6mm时,试件的最小厚度应为16mm,适用于焊件母材的最小厚度为16mm.<BR>e.焊件母材和焊缝金属厚度超出2.1.5款所列的范围,需重新评定.<BR>2.2.4.2 基本因素<BR>a.焊丝钢号.<BR>b.实芯焊丝或药芯焊丝.<BR>c.添加或取消附加的填充金属;附加填充金属的数量.<BR>d.焊缝金属中重要合金元素含量超出评定合格的范围,需重新评定.<BR>e.预热温度化评定合格值降低50℃以上,需重新评定.<BR>f.保护气体种类;混合保护气体配比.<BR>g.从单一的保护气体改用混合保护气体,或取消保护气体,需重新评定.<BR>2.2.4.3 补加因素<BR>a.从评定合格的焊接位置改变为向上立焊,需重新评定.<BR>b.最高层间温度比评定合格值高50℃以上,需重新评定.<BR>c.电流的种类和极性.<BR>d.增加线能量或单位长度焊道的熔敷金属体积超过评定合格值,需重新评定.<BR>若焊后热处理细化了晶粒,则不必测定线能量或熔敷金属体积.<BR>e.焊丝摆动幅度、频率和两端停留时间.<BR>f.由每面多道焊改为每面单道焊,需重新评定.<BR>g.单丝焊或多丝焊.<BR>2.2.4.4 次要因素<BR>a.坡口形式.<BR>b.取消单面焊的钢垫板,不需重新评定.<BR>c.坡口根部间隙.<BR>d.增加或取消非金属或非熔化的金属焊接衬垫.<BR>e.焊丝直径.<BR>f.焊接位置.<BR>g.需作清根处理的根部焊道向上立焊或向下立焊.<BR>h.施焊结束后至焊后热处理前,改变原预热规定,不需重新评定.<BR>i.保护气体的流量比评定合格值减少不超过10%,不需重新评定.<BR>j.熔滴过渡种类(颗粒过渡、喷射过渡、脉冲喷射过渡或短路过渡).<BR>k.电流的种类或极性.<BR>l.电流值或电压值.<BR>m.不摆动焊或摆动焊.<BR>n.焊前清理和层间清理方法.<BR>o.清根方法.<BR>p.焊丝摆动幅度、频率和两端停留时间.<BR>q.导电嘴至工件的距离.<BR>r.由每面多道焊改为每面单道焊,不需重新评定.<BR>s.单丝焊或多丝焊.<BR>t.焊丝间距.<BR>u.半自动操作或自动操作.<BR>v.有无锤击焊缝.<BR>2.2.5 钨极气体保护焊<BR>2.2.5.1 厚度规定<BR>a.若焊件母材厚度大于200mm,则焊件的厚度应大于或等于焊件焊接接头的厚度除以1.3,而适用于焊件母材和焊缝金属的最大厚度为1.3T和1.3t.<BR>b.单道焊或多道焊时,其中任一焊道的厚度大于13mm,则适用于焊件母材最大厚度应为1.1T.<BR>c.当规定进行冲击韧性试验时,若焊件母材的厚度小于16mm,则试件厚度应是焊件的最小厚度;而焊件母材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6mm时,试件的最小厚度应为16mm,适用于焊件母材的最小厚度为16mm.<BR>d.焊件母材和焊缝金属厚度超出2.1.5款所列的范围,需重新评定.<BR>2.2.5.2 基本因素<BR>a.焊丝钢号<BR>b.添加或取消预置填充金属;预置填充金属的化学成分范围.<BR>c.增加或取消填充金属.<BR>d.预热温度比评定合格值降低50℃以上,需重新评定.<BR>e.保护气体种类;混合保护气体配比.<BR>f.从单一的保护气体改用混合保护气体,或取消保护气体,需重新评定.<BR>2.2.5.3 补加因素<BR>a.从评定合格的焊接位置改变为向上立焊,需重新评定.<BR>b.最高层间温度比评定合格值高50℃以上,需重新评定.<BR>c.电流的种类或极性.<BR>d.增加线能量或单位长度焊道的熔敷金属体积超过评定合格值,需重新评定.<BR>若焊后热处理细化了晶粒,则不必测定线能量或熔敷金属体积.<BR>e.钨极摆动幅度、频率和两端停留时间.<BR>f.由每面多道焊改为每面单道焊,需重新评定.<BR>g.单丝焊或多丝焊.<BR>2.2.5.4 次要因素<BR>a.坡口形式.<BR>b.增加钢垫,不需重新评定.<BR>c.在同组别号内选择不同钢号的钢材作垫板.<BR>d.坡口根部间隙.<BR>e.增加或取消非金属或非熔化的金属焊接衬垫.<BR>f.填充金属横截面积.<BR>g.焊接位置.<BR>h.需要清极处理的根部焊道向上立焊或向下立焊.<BR>i.保护气体的流量比评定合格值减少不超过10%,不需重新评定.<BR>j.在直流电源上叠加或取消脉冲电流.<BR>k.电流种类或极性.<BR>l.电流植或电压值.<BR>m.钨极的种类或直径.<BR>n.不摆动焊或摆动焊.<BR>o.喷嘴尺寸.<BR>p.焊前清理和层间清理方法.<BR>q.清根方法.<BR>r.钨极摆动幅度、频率和两端停留时间.<BR>s.由每面多道焊改为每面单道焊,不需重新评定.<BR>t.单丝焊或多丝焊.<BR>u.钨极间距.<BR>v.手动操作,半自动操作或自动操作.<BR>w.有无锤击焊缝.<BR>2.2.6 电渣焊<BR>2.2.6.1 厚度规定<BR>焊件母材最大厚度应为1.1T.<BR>2.2.6.2 基本因素<BR>a.增加或取消非金属或非熔化的金属成形滑块.<BR>b.焊剂牌号;混合焊的混合比例.<BR>c.丝极或板极;丝极或板极钢号.<BR>d.熔嘴或非熔嘴;熔嘴钢号.<BR>e.电流值或电压值超过评定合格值±15%.<BR>f.电极摆动幅度、频率和两端停留时间.<BR>g.单丝焊或多丝焊.<BR>2.2.6.3 次要因素<BR>a.坡口形式.<BR>b.焊接面的装配间隙.<BR>c.填充金属的横截面积.<BR>d.焊前清理方法.<BR>e.焊丝间距.<BR>f.有无锤击焊缝.<BR>2.3 几种情况的规定<BR>2.3.1 当焊件的同一焊接接头使用一种以上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时,则:<BR>2.3.1.1 按每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所焊母材和焊缝金属的工范围分别进行评定;或与焊件 ,使用一种以上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焊接试件,进行组合评定.<BR>2.3.1.2 分别评定时,每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所适用于焊件母材和焊缝金属的厚度范围应符合表2或表3的规定.<BR>2.3.1.3 在确定适用于焊件焊接接头的最大厚度时,不能把每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评定后适用的厚度范围叠加.<BR>2.3.1.4 组合评定后用于焊件时,可以去掉一种或几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 要保证余留的每一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所熔敷的焊缝金属厚度都经过评定.<BR>2.3.1.5 组合评定中的每一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可以单独作用.<BR>2.3.2 焊件中厚边母材和薄边母材的厚度都在2.1.5款规定的范围内,则对接焊缝试件的评定适用于不同厚度母材之间的对接焊缝焊件(若试件厚度大于或等于40mm),则不限制厚边母材的最大厚度).<BR>2.3.3 不符合下列各项条件时,对接焊缝试件的评定适用于对接焊缝和角焊缝焊件的返修、补焊.<BR>2.3.3.1 焊件焊缝金属最小厚度不限.<BR>2.3.3.2 焊件母材和焊缝金属最大厚度符合2.1.5款规定的范围.但试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40Mm时,不限制焊件母材最大厚度.<BR>2.4 耐蚀层堆焊<BR>在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时应遵照技术文件或图样中关于堆焊耐蚀层的规定.<BR>如焊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5mm,则试件基本的厚度可小于焊件厚度,但不得小于25mm;如焊件厚度小于25mm,则试件厚度应等于或小于焊件厚度.<BR>2.4.1 堆焊的通用基本因素和规定.<BR>2.4.1.1 焊接方法.<BR>2.4.1.2 从一种焊接方法改变为几种焊接方法的联用,需重新评定.<BR>2.4.1.3 基体钢材的类别号;基体钢材的类别号为Ⅲ<BR>2.4.1.4 焊条牌号(焊条牌号中第三位数字除外);焊丝(或钢带)钢号.<BR>2.4.1.5 除以下规定外,对评定合格的焊接位置增加其它焊接位置,需重新评定.<BR>横焊、立焊或仰焊位置的评定也适用于平焊位置.管接头水平固定焊5G(图1)的评定也适用于平焊、立焊和仰焊位置.横焊、立焊和仰焊位置的评定也适用于所有焊接位置.管接头45°固定焊6G(图1)的评定也适用于所有焊接位置.<BR>特殊位置焊接的焊件可以在此特殊位置下进行评定,其结果仅对实际焊接的位置有效.<BR>2.4.1.6 预热温度比评定合格值降低50℃以上或提高层间温度,需重新评定.<BR>2.4.1.9 多层堆焊或单层堆焊.<BR>2.4.1.10 电流种类或极性<BR>2.4.2 手弧焊堆焊的基本因素和规定<BR>2.4.2.1 堆焊首层所用焊条直径.<BR>2.4.2.2 首层施焊电流比评定合格值增加10%以上,需重新评定.<BR>2.4.3 埋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或钨极气体保护焊堆焊的基本因素和规定<BR>2.4.3.1 埋弧焊所用的焊剂牌号;混合焊剂的事比例.<BR>2.4.3.2 作用在同一熔池上的焊丝根数.<BR>2.4.3.3 增加或取消附加的填充金属.<BR>2.4.3.4 增加或取消焊丝的摆动.<BR>2.4.3.5 焊丝或附加的填充金属公称横截面积的变化超过10%,需重新评定.<BR>2.4.3.6 线能量或单位长度焊道内熔敷金属体积比评定合格值增加10%以上,需重新评定.<BR>2.4.3.7 对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和钨极气体保护焊来说,保护气体种类;单一保护气体或混合保护气体:混合保护气体配比.<BR>2.4.3.8 取消保护气体,保护气体流量比评定合格值降低10%以上,需重新评定.<BR>2.4.4 次要因素<BR>除2.4.1,2.4.2,2.4.3款以外的工艺因素都是次要因素.<BR><BR>3 试制制备<BR><BR>3.1 必须按焊接工艺评定要求准备母材、焊接材料、加工坡口和施焊.<BR>3.2 试件的尺寸应足够切取所要求的试样.<BR>3.3 如果一份焊接工艺规程经过评定,除冲击韧性外各项要求均已满足.当再要求冲击韧性时,只需按同样的基本因素,增加所要求的补加因素,增作一个试件,其尺寸足够切取冲击韧性试样即可.<BR>如果一份焊接工艺规程经过评定,包括冲击韧性在内都已满足要求,若其中补加因素有所变更,则只需按同样的基本因素和补加因素,增加变更的补加因素增作一个试件,其尺寸足够切取冲击韧性试样即可.<BR>3.4 各类试件焊缝的焊接位置如下列各款所述,焊接位置的规定范围见附录B.<BR>3.4.1 管材对接焊缝试件的焊接位置见图1.<BR>3.4.2 板材对接焊缝试件的焊接位置见图2.<BR>3.4.3 板材角焊缝试件的焊接位置见图3.<BR>3.4.4 套管和管板角焊缝试件的焊接位置见图4.<BR>3.4.5 特殊位置焊接焊件,可以在此特殊位置下评定,其结果仅对实际焊接的位置有效.<BR><BR>4 试件和试样的检验<BR><BR>若技术文件或图样没有规定,则试件和试样的检验按本标准执行.<BR>所规定的每一项检验都合格,方认为焊接工艺评定合格.<BR>4.1 对接焊缝试件机械性能试验<BR>4.1.1 机械性能检验项目<BR>a.拉伸试验;<BR>b.弯曲(面弯、背弯、侧弯)试验;<BR>c.冲击韧性试验(当规定外).<BR>4.1.2 若试件使用一种以上的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完成时,则:<BR>a.拉伸试样和弯曲试样的受拉面应包括每和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的焊缝金属.<BR>b.当规定作冲击韧性试验时,则对于每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都要作冲击韧性试验.<BR>4.1.3 机械性能检验的试样类别和数量<BR>4.1.3.1 对接焊缝试件取拉伸和横向弯曲试样的类别和数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BR>4.1.3.2 冲击韧性试样根据GB2650-81《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法》规定,缺口开的焊缝金属和开在近缝区,同一部位所取试样数量为3个.<BR>4.1.4 机械性能检验取样顺序<BR>4.1.4.1 板材对接焊缝试件作拉伸和横向弯曲试验时的取样顺序见图5.<BR>5.1.4.2 管材对接焊缝试件的取样顺序见图6.<BR>4.1.5 拉伸试验<BR>拉伸试验测定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试样焊缝余高应以机械方法去除,使之与母材齐平.根据试件种类、拉伸试验条件和本标准规定,从下列五种试样中选择一种进行拉伸试验.<BR>4.1.5.1 带肩板形试样见图7、表5.适用于所有厚度板材的对接焊缝试件.去除焊缝余高前允许对试件进行冷校平.<BR>a.板材厚度小于或等于25Mm的试件,采用全板厚作单个试样.<BR>b.板材厚度大于25mm的试件,根据试验条件可采用单个试样,也可以采用多片试样.<BR>c.当采用多片试样时,应使用机械方法沿试件厚度方向切割出能够在现有设备上进行试验的、尺寸近似相等且数量最少的试样.<BR>4.1.5.2 管接头带肩板形试样之一见图8.适用于外径大于75mm的所有壁厚管材对接焊缝试件.为取得图中宽度为20mm的平行平面,壁厚方向上的加工量应最少.<BR>a.壁厚小于或等于25mm的试件,采用全壁厚作单个试样.<BR>b.壁厚大于25mm的试件,可采用单个试样,或按4.1.5.1c规定采用多片试样.<BR>4.1.5.3 管接头带肩板形试样之二见图9.适用于外径小于或等于75mm的管材对接焊缝试件.<BR>5.1.5.4 管接头的全断面试样见图10,对于外径小于或等于75mm的管材对接焊缝试件也可采用如图10试样及试验方法.<BR>4.1.5.5 单肩圆形试样见图11.取样方法按GB2649-81《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法》规定.<BR>4.1.5.6 拉伸试验方法<BR>按GB228-76《金属拉力试验法》,GB2651-81《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法》的规定进行拉伸试验.<BR>4.1.5.7 拉伸试验合格指标<BR>如试样的抗拉强度不低于下列规定之一,则该拉伸试验评为合格.<BR>a.产品图样设计规定值.<BR>b.钢材标准规定的最低抗拉强度.<BR>c.如果采用最低抗拉强度不同的两种钢材,则为两种钢材标准规定的最低抗拉强度中的较低值.<BR>d.如属技术文件或图样规定,选用室温强度低于钢材的焊缝,则为标准规定的焊缝金属最低抗拉强度.<BR>若采用多片试样,则将多片试样组成一组,拉伸试验时应检验完整的一组试样,每片试样都应进行试验,并符合合格指标.<BR>4.1.6 弯曲试验<BR>弯曲试验测定对接接头的致密性和塑性.<BR>焊缝余高应以机械方法去除,试样的拉伸面应保留母材的原始表面.<BR>4.1.6.1 横向面弯和背弯试样<BR>若试件厚度大于20mm时,则从弯曲试样的受压面以机械方法去除多余厚度.<BR>a.试件为板材时的面弯和背弯试样见图12及表6.<BR>当试样厚度允许时,面弯和背弯试样可沿同一厚度方向切取,如图13所示.<BR>b.试件为管材时的面弯和背弯试样见图14.<BR>当管壁厚度小于或等于20mm时,试样的上下弧面不必加工成平面;管壁厚度大于20mm时,允许从受压面加工.<BR>4.1.6.2 侧向弯曲试样见图15,表7.<BR>4.1.6.3 弯曲试验方法<BR>按表8和GB232-63《金属冷热弯曲试验法》规定进行弯曲试验.试样的焊缝轴线需对准弯轴轴线.<BR>4.1.6.4 弯曲试验合格指标<BR>弯曲试样冷弯到表8规定的角度后,其拉伸面上若有长度大于1.5mm的横向(沿试样宽度方向)裂纹或缺陷,或长度大于3mm的纵向裂纹或缺陷时为不合格.试样的棱角先期开裂不计.<BR>4.1.7 冲击韧性试验<BR>4.1.7.1 冲击试样形式、尺寸等应符合GB2650-81的规定.如技术文件或图样没有要求,冲击试样缺口轴线一律垂直于焊缝表面.<BR>4.1.7.2 冲击试验方法:<BR>按GB229-84《金属夏比(U型缺口)冲击试验方法》,GB4159-84《金属低温夏比冲击试验方法》和GB2106-80《金属夏比(V型制品)冲击试验方法》的规定执行.<BR>4.1.7.3 冲击韧性试验合格指标<BR>按技术文件或图样要求确定.<BR>4.2 角焊缝试件检验<BR>组别号为Ⅱ-3、类别号为Ⅲ的钢材角焊缝应进行对接焊缝试件机械性能检验和角焊缝试件检验.<BR>除上述钢材以外的角焊0缝应进行对接焊缝试件机械性能检验,仅有角焊缝试件检验则只适用于非承角焊缝.<BR>4.2.1 板材角焊缝试件及试样见图16和表9.<BR>a.如图16所示将试件横向五等分切开,每块试样长50mm,两端长各25mm废弃.<BR>b.每一块试样取一个面进行宏观金相检验(浸蚀剂和浸蚀方法见附录C).<BR>4.2.2 套管和管板角焊缝试件及试样见图17.这两种试件的评定结果可互相通用.<BR>a.依图示位置处取试件的四分之一,作宏观金相试样;<BR>b.焊缝的起始和终了位置应在试样的中部;<BR>c.取试样的一个面作宏观金相检验;<BR>d.若以套管或管板角焊缝评定板材角焊缝,则应切取1-4个试样,每个试样取一个面作宏观金相检验.<BR>4.2.3 合格指标<BR>a.对于4.2.1款,焊脚等于T2,且不大于20mm;对于4.2.2款,最大焊脚等于管壁厚.<BR>b.焊缝表面不应有任何可见裂纹.<BR>c.宏观金相检验时,焊缝根部应熔合,焊缝金相和热影响区不得有裂纹,两焊脚之差不大于3mm.<BR>4.3 耐蚀堆焊试件检验<BR>4.3.1 渗透探伤<BR>按JB741-80附录六"渗透探伤"的规定执行.<BR>4.3.2 弯曲试验<BR>渗透探伤合格后在堆焊试件上取四个侧弯试样,其取法是平行和垂直于焊接方向各两个,或者四个试样都垂直于焊接方向.试样尺寸参照图15.<BR>按表10和GB2653-81《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法》的规定进行弯曲试验.如果试样有缺陷对着支持辊的试样面则是缺陷较严重的一侧.<BR>当按图15所示试样宽度大于40Mm时,变轴长度至少比试样工多6mm.<BR>弯曲试验后在试样拉伸部位内的任何方向测量不得有超过1.5mm长的开裂缺陷,在熔合线上不得有超过3mm长的开裂缺陷.<BR>4.3.3 化学成分检验<BR>化学分析取样部位如图18所示.<BR><BR>附录 A<BR>标准使用说明<BR>(参考件)<BR><BR>A.1 《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是确保压力容器安全可。
对焊接工艺评定的依据标准的覆盖范围的思考
对焊接工艺评定的依据标准的覆盖范围的思考
1.当焊接工艺评定的依据标准是JB/T4708-2000时,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覆盖范围是:材质的分类(Ⅰ、Ⅱ、Ⅲ、Ⅳ…)和厚度覆盖范围严格按照JB/T4708执行。
2. 当焊接工艺评定的依据标准是GB/T50236-1998时,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覆盖范围是:材质的分类(Ⅰ、Ⅱ、Ⅲ、Ⅳ…)和厚度覆盖范围严格按照JB/T4708执行。
3. GB/T50236-1998中
4.2.2规定:评定试件应采用管状试件或板状试件,板状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可用于管状焊件,管状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亦可用于板状焊件。
4. JB/T4708-2000中
5.1.1规定:板材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适用于管材的对接焊缝,反之亦然。
5.依据以上四条的论述可知管子对接的焊接工艺可依据JB/T4708-2000或GB/T50236-1998来做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焊接工艺的评定》
焊接工艺的评定第一章概述在焊接产品制造过程中,产品的焊接工艺是否合理、先进,将会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
如前所述,通过金属焊接性试验或根据有关焊接性能的技术资料,可以制定产品的焊接工艺,然而,这样制定的焊接工艺能否直接用于焊接施工呢?回答是否定的。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在正式焊接施工之前,还必须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不仅如此,对于己经评定合格并在生产中应用的很成熟的工艺,若因某种原因需要改变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焊接工艺参数,也需要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这个环节是焊接产品制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世界上各工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对于重要的焊接结构都制定了焊接工艺评定标准或法规。
尤其是美国ASME 《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中的第Ⅸ篇“焊接及钎焊评定”的工艺标准,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己被许多国家所接受。
我国近些年来参照美国ASME 标准,也制定了一些焊接产品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如JB4708-92《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4420-89 《锅炉焊接工艺评定》、劳动人事部《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的附录Ⅰ“焊接工艺评定”、JGJ81-91《建筑钢结构焊接工艺规程》中第五章“焊接工艺试验”等。
这些标准由于是针对不同的产品或者制定的部门不同,在一些细节上有一些差异,但其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
第一节焊接工艺和焊接工艺评定的概念什么是焊接工艺?在GB3375-94《焊接名词术语》标准中下的定义是:焊接工艺是指制造焊件所有关的加工方法和实施要求,包括焊接准备、材料选用、焊接方法、焊接参数、操作要求等。
一、焊接准备包括焊前清理工件表面、检查装配间隙和坡口角度,以及审查焊工资格等。
二、选择焊接方法即根据被焊金属的焊接性能和产品结构的特点选择适宜的焊接方法。
焊接方法有手弧焊、埋弧焊、CO2气体保护焊、钨极氢弧焊等。
三、选择焊接材料即根据所确定的焊接方法和产品的性能要求,选择适合的焊接材料,如焊条、焊剂、焊丝和保护气体等。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
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指导规程编制:审核:批准:杭州龙云水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019-02-101、目的为保证用于产品制造使用的材料连接方法、填充材料、焊接工艺使产品的接头具有与应用要求相应的力学性能,从而使产品具有相应的使用性能。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在生产经营范围内生产的钢铁金属以及有色金属产品。
焊接方法包括钨极氩弧焊(GTAW)、气体保护焊(GMAW/FCAW)、手工电弧焊(SMAW),并且主要是试件(和产品)为管+管和板+板对接坡口焊接、管+板角接的焊缝/焊接接头和堆焊焊道。
本程序以ASME IX、ASME VIII-1为基准。
3、评定的一般程序在掌握材料的焊接性后,拟定焊接工艺规程(WPS),施焊试件,制取试样,检查试样,进行性能试验,鉴定焊接接头或堆焊是否具有所要求性能,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根据实际焊接记录和PQR修订WPS,对拟定的焊接工艺规程是否评定合格和覆盖范围作出结论。
4、一般规定一般采用对接坡口试验来覆盖母材的缺陷修复、焊接缺陷的修复以及尺寸的修复,但是对于一些塑性差而无弯曲试验要求且有硬度要求的母材,焊接工艺评定采用耐磨堆焊的规范来进行评定试验。
5、特殊要求1)焊接工艺规程WPS:内容至少应该包括应用于该材料所使用的焊接方法所规定的重要变素和部分必须的非重要变素;当有缺口韧性评定要求时,附加重要变素便成为新的重要变素,也必须在WPS 中列出;2)试板焊接:严格按照WPS规定进行,由本单位的熟练焊工使用本单位的焊接设备施焊,并由国际焊接工程师(IWE)监督见证。
3)焊接工艺评定记录PQR:PQR是在试件评定期间产生的记录文件,也包括试件的试验结果;PQR应通过签字、盖章或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方式进行签证。
注. 1. 完整工艺评定报告资料应至少包括:a. 焊接工艺规程WPS;b.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c. 焊接记录;d. 母材和填充材料的质保证书;e. 无损检测报告f. 热处理报告(或曲线);g. 力学试验报告(如拉伸、弯曲、冲击、落锤、侧向膨胀量);h. 其他要求的报告(如铁素体含量、硬度、熔覆金属化学成分、晶间腐蚀、高温拉伸);6、公司责任1)焊接接头的完成人员必须是公司的直接雇员或签约的材料连接服务的雇佣人员,所用焊接设备也必须是本单位所有设备,这些人员和设备在试板焊接期间必须在公司的监督和控制下。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一、目的及范围本工艺评定规程的目的是确保焊接工艺能够满足设定的技术要求,并能够保证焊接件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规定标准。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焊接工艺的评定。
二、评定内容1. 工艺参数评定:对焊接工艺中的主要参数进行评定,包括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等。
评定时可以采用焊接试件进行实际焊接,也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和模拟仿真进行评定。
2. 焊接设备评定:对使用的焊接设备进行评定,包括设备的类型、性能参数、稳定性等。
评定时可以通过对设备进行检测、测试和校准等方式进行评定。
3. 焊接材料评定:对使用的焊接材料进行评定,包括焊接材料的类型、品牌、规格、质量等。
评定时可以通过对材料进行检测、试验等方式进行评定。
4. 操作工评定:对从事焊接工作的操作工进行评定,包括技术水平、操作能力、知识掌握等。
评定时可以通过技能考核、岗位培训、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等方式进行评定。
三、评定方法1. 参数评定可以采用实际焊接试件进行,按照要求进行焊接操作,然后对焊缝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
2. 设备评定可以通过设备检测、测试和校准等方式进行,确保设备性能符合要求,工作稳定可靠。
3. 材料评定可以通过材料检测、试验等方式进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4. 操作工评定可以通过技能考核、岗位培训、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等方式进行,确保操作工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四、评定结果与记录1. 根据评定结果确定是否符合要求,如符合要求则进行工艺认定,如不符合要求则进行调整或重新评定。
2. 对评定过程中的参数、设备、材料和操作工进行记录,包括评定方法、结果、评定人员等。
3. 对通过评定的工艺进行归档,作为后续焊接生产的依据。
五、评定的频率和周期1. 工艺参数评定一般应在设定焊接工艺后进行,对于每种焊接工艺至少评定一次。
2. 设备评定应在设备调试和采购后进行,对于每台设备至少评定一次。
3. 材料评定应在采购后或更换品牌和规格时进行,对于每种材料至少评定一次。
焊接工艺评定及工作试件精品文档
7 、试件的检验及评定
• 7.1 检验的范围 检验既包括无损检验(DNT)及破坏性检验,检验应符合表1
的要求。
执行标准可指定额外的试验,例如:
——焊缝纵向拉伸试验; ——焊缝金属弯曲试验或特殊焊缝金属弯曲 试 验,以测量延伸率; ——拉伸试验,用于0.2%屈服强度和(或) 延伸 率的测定; ——化学成分分析; ——十字接头的评定。
程序规范——第品1部质协分会(:www电.Pin弧Zhi.焊org)(@yIhSj31O06 分15享609-1:2004)
2、 参考标准
EN ISO 15613金属材料焊接程序的规范与认可——基 于前产品焊接测试的认可(ISO 15613:2004)
ISO 4136 金属材料焊接的破坏性试验——横向拉伸试 验
• t 材料厚度
品质协会() @yhj3106 分享
6.2.4 T型接头
试件按照图3准备。
可以用于全焊透的对接接头或角接接头。
图3 T型接头试样
注:
1焊接一面或者两面,按照 预焊接工艺规范(pWPS) 制备和清理焊接接头
a 最小值150mm b 最小值300mm t 材料厚度
试样和对接接头横向拉伸试验按照ISO 4136规定执行。
对外径大于50mm的管材,应该打磨管材 内外两侧的焊缝超高金属,使试样厚度与管 壁厚度相等。
对于小于等于50mm的管材,当使用全截 面小直径管材时,管材内表面的超高焊缝金 属可以保留不打磨。
品质协会() @yhj3106 分享
品质协会() @yhj3106 分享
图8 管材支管连接或角焊的试样选取区域
注: α 分支角度 在A、A1、B和B1位置选取宏观试样 在A位置选取微观试样
焊接工艺评定作业指导书
焊接工艺评定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压力管道的焊接工艺评定,是编制手工电弧焊作业指导书和手工钨极氟弧焊作业指导书的基础与依据之一。
2焊接工艺评定的基本原则2.1焊接工艺评定应以可行的钢材焊接性能试验为依据;并在压力管道焊道施工之前完成。
2.2 焊接工艺评定所用设备、仪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并且仪表应经检定合格,在检定周期范围内使用。
2.3 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的焊接,须由本单位技术熟练的焊工完成。
2.4 以改变焊接工艺因素(如重要因素、补加因素和次要因素)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作为是否需要重新评定焊接工艺的根据,并执行SY/T0452-2002 《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所规定的焊接工艺评定规则上、替代范围、试验方法和合格指标。
2.5焊接工艺评定的钢材和焊材,必须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2.6 对不能按SY/T0452-2002 《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邀焊接工艺评定》表3.0.8 的规定进行分级分类的母材,应单独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3.焊接工艺评定程序3.1 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根据压力管道需要评定的焊缝,或者为了提前作出焊接工艺评定的技术准备,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
其内容应包括重要因素、补加因素和次要因素,经焊接责任师审核后交给焊接试验室。
3.2焊接试验室试验员根据"焊接工艺指导书"中的要求准备试件、焊材和焊接设备以及进行试件焊接,并作为施焊记录。
如焊接试件需要作焊后热处理,则质量检验人员的监督下,曲试验员按"焊接工艺指导书"的要求进行试件的热处理,最后经质量检验部门出具热处理报告。
3.3焊接工艺评定试板的焊接,必须在质量检验员的监督下进行,并由检验员负责检查试板的外观质量,确认合格后进行无损探伤委托。
3.4 经无损检测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试板,按SY/T0452-2002 《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中的规定进行力学性试验的试样制备。
电渣压力焊工艺评定
钢筋电渣压力焊工艺评定目录序号报告名称报告编号页数1 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2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3 焊接工艺评定记录表4 焊接工艺评定检验结果5 材质证明书6 相关检测报告78910一、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1、编制目的明确钢筋电渣压力焊的施工工艺,确保施工工艺评定满足设计和施工标准规定的要求,验证设计和施工标准的可操作性与可执行性,同时用以指导现场施工。
2、适用范围适用于现浇钢筋砼构造中竖向直径为14~32mm 的热轧带肋钢筋〔简称HRB〕以及直径为14~22㎜热轧光圆钢筋〔简称HPB〕,竖向直径为12mm的HRB或HPB钢筋应承受小型焊接机具,上下对正,并多做工艺试验;钢筋必需为竖向或者竖向倾斜度不大于10°;不适用于热轧带肋细晶粒钢筋〔简称HRBF〕以及余热处理钢筋〔简称RRB〕竖向接头连接。
〔注:余热处理钢筋仅适用于无抗震设防要求的构造或构件中〕电渣压力焊接头连接区段长度为35d〔d为较大钢筋直径值〕,同一构件内接头应相互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柱端箍筋加密区不宜设置电渣压力焊接头;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竖向构件中不宜承受电渣压力焊接头。
3、编制依据《混凝土构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4;《混凝土构造设计标准》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混凝土构造工程施工标准》GB5066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23;《钢筋混凝土用钢第 1 局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 2 局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设计图纸及相关要求。
4、工艺评定根本条件4.1材料预备4.1.1钢筋的品种、规格、性能须满足设计要求,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试报告,并满足电渣压力焊适用范围要求。
4.1.2焊剂:焊剂应有出厂合格证。
最常承受HJ431 焊剂,其性能应符合GB5293 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的规定。
焊接工艺评定
P38 6.2.2
则
当增加或变更次要因素时,不需重新评定,但需重新编制预焊接工艺规程。
P38 6.2.3
试件形式:试件分为板状与管状两种,管状指管道和环
P39 6.3.1
评定对接焊缝预焊接工艺规程时,采用对接焊缝试件,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适用于焊件中的对接焊缝和角焊缝。 评定非受压角焊缝预焊接工艺规程时,可仅采用角焊缝试件。
b)当用冲击试验合格指标较低的填充金属替代较高的填充金属(若冲击试验合格指标较低时仍可符合本标准或设计文件规定的除外)。
Fe-1类钢材埋弧多层焊时,改变焊剂类型(中性焊剂、活性焊剂),需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P37 6.1.3.3
改变焊后热处理类别,需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P37 6.1.4.1
6
焊后热处理的评定 除气焊、螺柱电弧焊、摩擦焊外,当规定进行冲击试验时,焊后热处理的保温温度或保温时间范围改变后要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
P55 7.1.3
试件检验项目:外观检查、无损检测、力学性能试验和弯曲试验。
P40 6.4.1.1
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按JB/T4730)结果不得有裂纹。
P40 6.4.1.2
a)力学性能试验和弯曲试验项目和取样数量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表11的规定;
1)一根管接头全截面试样可以代替两个带肩板形拉伸试样。
金属和热影响区;当规定做冲击试验时,对每一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的焊缝区和热影响区都要经受冲击试验的检验;
力学性能试验 a)取样时,一般采用冷加工方法,当采用热加工方法取样时,则应去除热影响区;
12
和弯曲试验的
b)允许避开焊接缺陷、缺欠制取试样; c)试样去除焊缝余高前允许对试样进行冷校平;
焊接工艺评定规定
焊接工艺评定规定GHTB/1 本规定适用于低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铝及铝合金制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以及特殊要求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按焊接工艺评定说明书进行。
2 焊接工艺评定程序2.1 焊接工艺人员仔细检查图纸,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在定工艺之前先做焊接工艺评定:2.1.1 改变焊接方法2.1.2 改变焊后热处理类别2.1.3 改变其他任何一个重要元素(母材及焊材、焊接位置、焊接参数等)2.2 焊接艺评定之前先做钢材可焊性试验。
可先用碳当量法或小铁研法或环形嵌块法等。
2.3 根据可焊性试验结果拟定焊接工艺评定说明书,按《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施焊试件、检验试件及试样,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3 焊接工艺评定注意事项:3.1 应有本公司技能熟练焊工操作焊接试件。
3.2 试验所用设备、仪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3 试验所用钢材、焊材都必须有质量合格证明书并符合相应标准。
3.4 做完试验的试样由焊接实验室栓签保存。
GHTB/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管理规定1、总则1.1产品带焊接试板的范围和数量按GB150-89和《容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1.2 产品试板的图纸工艺与产品所属零部件的图纸工艺一起下达并编入产品零件明细表中。
1.3 纵缝试板要焊在纵焊,延长部位与纵焊缝同时焊出。
焊后经检查员检查后切下检验。
环缝试板须卷成与产品直径相同的弧板。
2、试板准备2.1产品试板材质应与产品同一牌号、同一炉批号、统一复验号。
2.2下料时应做标记移植。
3、产品试板焊接与检验3.1试板应由焊接产品的焊工采用与施焊产品相同的焊接工艺焊接。
焊后打焊工和检查员的代号钢印。
3.2要求热处理的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其产品焊接试板应与其同炉热处理。
3.3产品焊接试板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质量符合“容技规”第65条规定。
3.4产品焊接试板应经X射线探伤,评定标准与所代表的产品一致,并做出评定报告。
3.5应在产品试板的合格部位切取试样。
如果产品试板的焊缝不合格,允许按产品的返修焊接工艺进行返修,返修后从做射线探伤检验。
焊接工艺评定(含试验、检验)规程
焊接工艺评定(含试验、检验)规程1 一般要求1.1 评定人员的资格(1)主持“评定”工作的人员必须是从事焊接技术工作的工程师或焊接技师。
(2)评定试件应由本单位技能熟练的焊工施焊。
(3)对评定试件进行无损检测人员必须是有劳动部门颁发的Ⅱ级以上证书,其他检验人员应有有关部门资格认定。
1.2用于焊接工艺评定的母材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相应标准的规定,且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复验证明。
1.3焊条、焊丝、焊剂等焊接材料应符合相应在标准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焊接用气体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1.4 焊接工艺评定所用设备应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仪表、气体、流量计等应合格。
1.5焊接工艺评定应以可靠的母材焊接性能试验为依据,并在产品的焊接之前完成。
属于探讨、选择工艺参数的工艺试验或可焊性试验应在工艺评定前的焊接性试验范围内处理,不属于本规定的范围。
2 焊接工艺评定规则2.1焊接工艺评定应根据设计文件和业主的要求选用评定标准。
(1)锅炉行业的焊接工艺评定应选用JB4420—89《锅炉焊接工艺评定》。
(2)钢制压力容器行业应选用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3)压力管道行业应选用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石油化工行业应选用SHJ509—88《石油化工工程焊接工艺评定》。
(5)水利电力行业应选用SD340—89《火力发电厂锅炉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规程》。
(6)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按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和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进行评定。
(7)铁路、钢桥焊接工艺评定应按TB10212—98《铁路、钢桥制造规范》进行评定。
2.2评定对接焊缝焊接工艺时,采用对接焊缝试件。
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亦适用于角焊缝。
评定非受压角焊缝焊接工艺时,可仅采用角焊缝试件。
(1)板材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适用于管材的对接焊缝,反之亦可。
如何理解及根据NBT-47014-2011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工艺评定依据选取
如何理解NB/T-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湛江检测院何镜章一、标准使用范围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对接焊缝和角焊缝焊接工艺评定,耐蚀堆焊工艺评定,复合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评定,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工艺评定。
二、NB/T-47014-2011的特点1、主要是参照和采用ASME第Ⅸ卷。
JISB8285a2、增加了术语与定义:将焊接工艺规程(WPS)→预焊接工艺规程(PWPS)。
3、强制性标准变为推荐性标准。
只是一旦被相应法规、规范或强制性标准所引用才具有强制性。
4、适用范围(1)从压力容器扩大到锅炉、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
(2)从钢扩大到钢、铝、钛、铜、镍。
(3)焊接方法增加了等离子弧焊、摩擦焊、气电焊和螺柱电弧焊。
(4)评定类别增加了复合金属材料、换热管与管板和螺柱电弧焊。
5、焊接工业评定因素及类别划分(1)指出了各种焊接方法通用的焊接工业评定因素及分类。
A、金属材料分类a、与2000年版相比,增加了很多金属材料。
B、金属材料(母材)分类、分组:主要按照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再考虑母材化学成分和焊接性能进行分类。
钢:Fe-1类:强度钢:抗拉强度等级40~60kgf/mm2。
Fe-1-1组:低碳钢:含碳量小于0.25%,抗拉强度为40~60kgf/mm2(40Mpa)。
如:20#,Q235。
Fe-1-2组:半碳钢或低合金钢:碳当量大于等于0.25%,抗拉强度为50kgf/mm2(49Mpa)。
如:Q345R。
Fe-1-3组:低合金高强钢:E在0.3%左右。
抗拉强度为55 kgf/mm2(54Mpa)。
如:Q370R,15MnNiNbDR。
Fe-1-4组:低合金高强钢:E在0.3%~0.5%,抗拉强度为60kgf/mm2(59Mpa)。
如:07MnMoVR、07MnNiVDR。
Fe-2类。
Fe-3类:含Mo≥0.3%的强度钢、耐蚀刚,抗拉强度为40~60 kgf/mm2。
Fe-3-1组:40 kgf/mm2级的如:12CrMo,15Mo G。
焊接工艺评定
附件一焊接工艺评定1.下列情况必须进行焊接工艺评定1.1 首次使用的钢材应进行工艺评定;1.2 首次采用的焊接方法;1.3 采用新的焊接材料施焊;1.4 首次采用的重要焊接接头型式。
2.工艺评定用的钢材、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应与工程所使用的相同;对于要求溶透的T型接头焊接试件,应与工程实物相当。
3.焊接工艺评定应由较高技能的焊工施焊。
4.试件焊缝尺寸的允许误差偏差、焊缝的外观缺陷应符合JB4708的要求,对接焊缝需进行X射线探伤检验,合格标准按JB4730标准不低于2级;对T型接头的组合焊缝应做底倍金相试片,检查溶合情况,对埋弧焊试件应测定焊缝成型系数,其值应大于1.2。
5.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应符合《焊缝金属及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GB2649~2656)的规定。
其取样方法、取样数量、试验合格标准应符合JB4708标准。
6.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必须按照焊接工艺指导书进行。
焊接工艺评定试验不合格时须重新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
7.焊接工艺评定结束,应填写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工艺评定报告内容包括实际焊接工艺参数、母材和焊材质量证明书(复印件)、探伤报告、试验报告,最后应有结论:试验合格或不合格。
附件二焊接工艺规程1. 适用范围为保证本工程现场焊接质量,有效控制现场焊接质量,特编制本常用焊接工艺规程。
与工程施工中发生可能影响焊接质量的修改和变化,应对本工艺规程进行即时的修改或重新编制。
2.编制依据本公司已完成的焊接工艺评定及设计图纸和国家相应的施工规范、标准。
3.通用规定气体保护焊、埋弧自动焊。
3.1 本工程现场施焊焊接方法为焊条电弧焊、CO2根据设计施工图纸的规定的材料为16Mn和Q235,施工中对应使用的焊接材料为J507焊条和J427焊条、H08Mn2Si焊丝、H08Mn焊丝。
焊条在施焊前应进行350℃-450℃的烘烤,并保温1-2小时,拿出烘箱后应使用焊条保温筒携带。
3.2 现场施工应有有实践经验焊接技术人员指导焊接工作。
焊接工艺评定47014学习体会
NB/T47014-2011 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标准学习体会中国石化南化化机厂黄有仁2011/12/2声明:本人从制造单位的角度谈谈学习标准的一些体会,只代表个人观点,有错误之处以容标委解释为准。
一、修订的主要依据NB/T47014-2011是对4708标准的修钉,主要依据基本上是参照了ASME Ⅸ,标准编制说明(P81)详细地阐述了这次修钉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1)国内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标准基本都是参照采用ASME国内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标准有12个二、主要的修订内容:(一)范围1)适用范围从压力容器扩大到锅炉、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2)金属材料从钢扩大到钢、铝、钛、铜、镍;3)焊接方法增加了等离子弧焊、摩擦焊、气电立焊和螺柱电弧焊;4)评定曾加了复合金属材料、换热管与管板和螺柱电弧焊;5)撤消了型式试件的评定。
(二)术语与定义与JB/T4708比较增加了8个内容1、焊接工艺评定为拟定的焊件焊接工艺的正确性而进行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评价。
本标准中,焊接工艺评定是指为使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弯曲性能或堆焊层的化学成分符合规定,对预焊接工艺规程进行验证性试验和结果评价的过程。
焊接工艺评定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因为它是对焊接工艺的正确性进行试验及结果的评价。
何为工艺正确性,必须明确实施工艺的目的,目的有各式各样,如接头的尺寸、形状、表面成形、力学性能、硬度,化学成分,耐腐蚀性能、高温性能、抗氧化性能、抗回火脆化性能、焊透性能、堆焊隔离层,回火焊道性能等。
针对不同的工艺目的,就有不同工艺,也就有不同的评定方式。
目前,我国已经等效采用了ISO 15607:2003标准,现已颁布了5个焊接工艺评定方法标准,GB/T 19866-2005《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的一般原则》,其焊接工艺评定方式有5种:GB/T 19868.1 基于试验焊接材料的工艺评定GB/T 19868.2 基于焊接经验的工艺评定GB/T 19868.3 基于标准焊接规程的工艺评定GB/T 19868.4 基于预生产焊接试验的工艺评定GB/T 19869.1 钢、镍及镍合金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NB/T47014-2011是一个基础性的标准,它是对焊接接头性能最基本的要求,不是万能的,因此,标准郑重声明只是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弯曲性能或堆焊层的化学成分符合规定,对预焊接工艺规程进行验证性试验和结果评价的过程。
焊接工艺评定覆盖范围图示法
热处理”、“正火”、“正火加回火”或 “淬火加 回火”等, 同样每张 “覆盖图”只能填一种焊 后热处理状态。 “覆盖图”的数轴部分按焊接方法和焊接 材料填, 一条数轴只对应一种焊接方法和一个 焊接材料的牌号, 若同样的手工电弧焊, 而焊 接材料是 J 422 和 J 427 时, 应分别使用二根数 轴。 总之, 在一根数轴中只能是同一类母材、同 一热处理状态、 同一种焊接方法和同一种焊接 材料的牌号。 然后, 在数轴上按压力容器制造厂完成的 有关焊接工艺评定的覆盖范围用区间的方法作 图, 为便于使用还要填上焊接工艺评定的编号。 数轴按 JB 4708—92《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 艺评定》的要求分为对接和焊透角接两种。 焊 透角接按评定时采用的方式不同又分为 “板+ 板”和 “板+ 管”两种。 “覆盖图”推荐形式见图 (一) , 其中手工 电弧焊、 埋弧焊等数轴可根据需要增至二或三 条。
9
焊接工艺评定覆盖范围图示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 海 市 劳 动 局 锅 炉 处 许留关 周 伟 上海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 杨惠谷
介绍一种焊接工艺评定覆盖范围示意图。 该图可反映制造厂已做过的焊接工艺 评定的覆盖情况, 有助于专业人员分析、 归纳、 整理焊接工艺评定文件, 经济合理 地制定焊接工艺评定方案, 也可供监检人员审查工艺评定时使用。
覆盖图的主要作用是反映制造厂已做过的焊接工艺评定的覆盖情况可以帮助制造厂的专业人员分析归纳整理焊接工艺评定文件可以使制造厂的工艺人员在制定新的压力容器的工艺文件时通过对照覆盖图查阅出现有焊接工艺评定能否覆盖该产品的焊接工艺规程如能覆盖则可加快工艺文件制定有利于产品制造进度如不能覆盖
《化工装备技术》第 17 卷 第 4 期 1996 年
焊接工艺评定测试及标准
焊接工艺评定测试及标准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焊接工艺评定测试及标准有哪些?焊接工艺评定简介:焊接工艺评定(Welding Procedure Qualification Record,简称WPQR) 为验证所拟定的焊件焊接工艺的正确性或进行焊工能力考核而进行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评价。
焊接工艺评定目的1.评定施焊单位是否有能力焊出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技术规范所要求的焊接接头。
2.验证施焊单位所拟订的焊接工艺指导书是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否正确。
3.为制定正式的焊接工艺指导书或焊接工艺卡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4.考核焊工能力。
焊接工艺评定应用范围1、适用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桥梁,船舶,航空航天,核能以及承重钢结构等钢制设备的制造、安装、检修工作。
2、适用于气焊,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等离子弧焊,电渣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焊等焊接方法。
评定过程1、拟定预备焊接工艺指导书(Preliminary Welding Procedure Specification,简称PWPS)2、施焊试件和制取试样3、检验试件和试样4、测定焊接接头是否满足标准所要求的使用性能5、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对拟定的焊接工艺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指导书进行评定工艺评定常规测试(查看更多测试)外观检测无损探伤拉伸测试弯曲测试冲击测试硬度测试低倍金相测试表面裂纹检测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工艺评定相关标准评定参考标准工艺评定的标准国内标准SY∕T4103-1995 (相当于API 1104) NB/T47014-2011 《承压设备用焊接工艺评定》SY∕T0452-2002《石油输气管道焊接工艺评定方法》(注:供石油,化工工艺评定)JGJ81-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注:公路桥梁工艺评定可参照执行)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GB50236-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压力管道工艺评定》《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6)》注:起重行业工艺评定借用此标准欧洲标准ISO15614-1 钢的电弧焊和气焊∕镍和镍合金的电弧焊ISO15614-2铝和铝合金的电弧焊ISO15614-3铸铁电弧ISO15614-4铸铝的修补焊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ISO15614-5钛和钛合金的电弧焊∕锆和锆合金的电弧焊ISO15614-6铜和铜合金的电弧焊ISO15614-7堆焊ISO15614-8管接头和管板接头的焊接EN 288 或ISO 15607 - ISO 15614系列标准美国标准AWSD1.3-98 薄板钢结构焊接规程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D1.6:1999 不锈钢焊接D1.1∕D1.1M:2005 钢结构焊接规程D1.2∕D1.2M:2003 铝结构焊接规程D1.5∕D1.5M:2002桥梁焊接D14.3∕D14.3M:2005 起重机械焊接规程简介美信检测是一家具有CNAS和CMA资质认证●形貌观●显微结●表面元●表面异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察与测量构分析素分析物分析●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热学性能测试●焊接工艺评定●CT扫描●无损检测●切片分析●阻燃性能测试●油品检测●清洁度测试●可靠性测试●失效分析●配方分析●有毒物质检测●涂镀层厚度......。
焊接工艺评定覆盖原则
焊接工艺评定覆盖原则焊接工艺评定覆盖原则是指在焊接工艺评定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焊接条件和材料的多样性。
本文将对焊接工艺评定覆盖原则进行深度分析,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焊接工艺评定的基本概念和要求焊接工艺评定是指通过一系列试验和验证,确定适用于具体焊接任务的焊接工艺及其相应的参数。
评定的目标是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同时满足设计和工程要求。
焊接工艺评定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特性、焊接条件和实际应用环境等因素。
二、焊接工艺评定覆盖原则的内涵和作用焊接工艺评定覆盖原则是指评定所确定的焊接工艺应该具备的广度和深度。
具体而言,焊接工艺评定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焊接工艺评定应考虑到使用的材料特性,包括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等。
不同材料的焊接工艺有所差异,因此评定过程应包括不同材料的试验和验证,以确保适用性和质量。
2. 焊接条件:评定应考虑到焊接过程中的各种条件,如焊接电流、电压、电弧稳定性、气氛保护和预热温度等。
对于不同焊接条件,评定应针对性地进行试验和验证,以确定最佳的焊接工艺参数。
3. 焊接接头类型:不同的焊接接头类型对焊接工艺的要求也不同,如角焊缝、对接焊缝和搭接焊缝等。
评定应包括不同接头类型的试验和验证,以确保适用性和可靠性。
4. 特殊要求:对于一些特殊的焊接要求,如高强度焊接、低温焊接和防腐焊接等,评定应针对性地进行试验和验证,以确保满足特殊要求。
焊接工艺评定覆盖原则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通过充分考虑材料特性、焊接条件和接头类型等因素,评定可以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避免焊接缺陷和性能不符合要求的问题。
2. 提高工艺的适应性:评定的广度和深度能够保证焊接工艺在不同材料和条件下的适用性,提高工艺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3. 促进技术进步:通过评定过程中的试验和验证,可以不断探索和创新新的焊接工艺和方式,促进焊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焊接工艺评定覆盖原则是确保焊接接头质量和适用性的重要原则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焊接工艺评定的适用范围:
1、适用于锅炉、管道、压力容器和承重钢结构等钢制设备的制作、安装、检修的焊接工
作以及焊工培训和焊工技术考核,在这些工作实施前都要进行的焊接工艺评定,来确定所拟定的焊接工艺的正确性。
2、适用于焊条电弧焊、药芯焊丝电弧焊、气焊、埋弧焊等焊接方法。
3、从事制造、安装或检修工作的企业。
4、具有针对性,各种产品的技术条件要求是不同的,焊接工艺评定工作就是以满足产品的
技术条件作为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合格标准的首要要求。
焊接工艺评定的特点
1、焊接工艺评定是解决任一钢材在具体条件下的焊接工艺问题,而不是选择最佳工艺参数,
具有一定的范围,供大多数人接受。
2、焊接工艺评定是解决在具体工艺条件下的使用性能问题,而不是解决消除应力,减少变
形,防止焊接缺陷产生等涉及到的整体质量问题。
3、焊接工艺评定要以原材料的焊接性能为基础,通过焊接工艺评定可靠的技术条件试验,
去指导生产,避免了把实际产品当试验件的弊病。
4、评定试验过程中应该排除人为因素,不能把焊接工艺评定与焊工技能评定混为一谈。
主
持焊接工艺评定工作的人员应有能力分辨出产生缺陷的原因是焊接工艺问题还是焊工技能问题,如果是技能问题应通过焊工培训来解决。
5、现有的焊接工艺评定规范所规定需要进行的试验,主要是焊接接头的常温力学试验。
即
通过了外观检验、无损检测和常温力学试验,一般认为就通过了焊接工艺试验。
6、影响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焊接条件和影响焊接能量的工艺规范参数均应进行焊接工艺
评定。
焊接工艺评定解决的问题
1、验证施焊单位是否具有焊接工艺评定的能力以及所拟定的焊接工艺方案是否正确,
能否达到产品技术条件所要求的质量标准,是焊接工艺实行的可靠依据。
2、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制定焊接作业指导书指导实际焊接工作。
焊接工艺评定规定
1、焊接工艺评定应以规程或技术标准的规定为依据进行。
2、焊接工艺评定的钢材和所选定的焊接材料应有可靠的质量证明资料和焊接性评价资料。
3、焊接工艺评定应在焊接性评价资料的基础上,制定评定工艺方案之后,于正式施焊产品之前所进行的工作。
4、所用的设备、器具和测定仪器等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和检定周期内。
5、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的焊接制作,应由本单位技术熟练的焊工担任,并应进行测量记录。
6、参与焊接工艺评定的人员其资质条件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要求。
7、工艺评定试验的合格标准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若产品技术条件没有规定合格标准,则试验包括力学试验、弯曲试验及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其他试验,其合格标准按规程执行。
8、焊接工艺评定全过程的技术资料积累,应完整齐全。
焊接工艺评定步骤
1、编制下达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
2、编制焊接工艺评定方案
3、焊接试件和检验试件
4、编制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5、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焊接作业指导书(焊接工艺卡片)
一、编制和下达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
任务书的主要作用是下达评定任务,因此,其主要内容应为:评定目的、评定指标、评定项目和承担评定任务的部门及人员的资质条件等。
(一)评定指标的确定
根据规程和钢材的理论基础知识(焊接性)等,确定各项技术指标。
按照《焊
接工艺评定规程》DL/T869的规定,要求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强
度、塑性、韧性等指标)应与母材相当或不低于母材相应规定值的下限。
(二)评定项目的确定
根据工程的实际工作情况要求,按规程适用范围做好项目的相关覆盖,确定好
评定项目。
焊接工艺评定的项目确定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