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1)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集体备课 教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集体备课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dab82c5f0e7cd185253602.png)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4篇课文。
所选的4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传统节日中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还向我们介绍了各地独特的艺术样式。
《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了老北京人民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腊八粥》向我们展示了人们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时的情形;《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藏戏》为我们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 教学要点 北京的春节2 1. 会写35个字,正确读写28个词语。
2.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氛围;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4.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味诗句,感受古诗表达的情感;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5.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腊八粥2 小青蛙 3藏戏 1 习作 2 借鉴本单元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1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会写“蒜、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饺子、鞭炮”等18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传统文化。
3.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策略1.字词学习本课要求会写15个字,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词语和具体的语段展开教学,把本课的字和词语分类识记,如“拌、眨”都是动词,“饺子、鞭炮”都是名词。
“拌、眨”这两个动词可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同时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f0351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f.png)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1教学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2、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__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1、默读课文,标画出__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填表格:手指名称优点缺点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023年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6篇)
![2023年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3df68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7.png)
2023年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6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1、把握__的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2、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搜集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故事,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二、读课文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
请大家先看看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告诉老师你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三、默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1、__主要讲了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分了几部分进行描写的?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
A、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表演的过程的`?(3-7自然段)B、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勾画并作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C、全班交流。
(既可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极大,也可以从少年顶碗并要作很复杂的表演--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来体会。
D、指导有感情朗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67d153d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6.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一天的变化》中的生词和词语搭配。
2.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变化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研究和集体备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2. 重点培养学生的细节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一天的变化》。
2. 相关课件、图片或实物,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学生练册、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 教师复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词汇和知识。
- 教师呈现今天的教学目标,并与学生讨论目标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引入《一天的变化》这个话题,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 教师呈现课文标题和短小的段落,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3. 教授课文- 教师逐段教授课文,重点解释生词和重要词语。
-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并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个人思考和讨论。
4. 拓展活动-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事物的变化过程。
- 学生分成小组,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事物的变化例子,并在小组内分享。
5. 小结与巩固-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文的重点内容和学到的知识。
- 学生完成针对课文的相关练题,并进行批改和讨论。
6.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事物,写一篇短文描述它的变化过程。
-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扩大对事物变化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情况。
2. 教师批改学生的练册和写作作业,评价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评价,鼓励互相研究和帮助。
以上是本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eea89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1.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草原》一课,主要章节为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内容包括: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介绍草原上的民族风情、表达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提取信息、概括归纳、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草原的美丽和民族风情的独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民族风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取关键信息,提高概括归纳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哪里吗?引发学生对草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重点词汇。
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讲解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草原美丽景色和民族风情。
(2)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5.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选择、简答题,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2)教师及时反馈,解答学生疑惑。
(2)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我国的大草原?它们有什么特点?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草原》2. 内容:草原美丽景色:蓝天、白云、碧草、骏马、羊群民族风情:蒙古族、摔跤、射箭、那达慕大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
(2)请你介绍一下我国其他大草原的特点。
2. 答案:(1)略(2)示例:呼伦贝尔大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草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精编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精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a84ffdbd64783e09122bdb.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精编教案1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1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2.学习本课抓住重点描写、突出中心、有详有略地写作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北京过春节的热闹与隆重,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萌生对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与保护之心。
教学重点了解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北京过春节的热闹与隆重,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萌生对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与保护之心。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播放音乐《新年好》。
2.导入新课:同学们,听着这音乐,你们有没有觉得又回到了过年时的情景呢?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一说你家过春节的事。
(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然后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是祥和的,是一个象征着美好团圆的节日。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北京的春节》,跟随作家老舍先生,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
重点指导“初旬、翡翠、榛子、蜜饯、掺和、正月、骡马、娴熟”等词语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蒜、醋、饺、宵、燃、贩、摊、轿、骆、驼”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拌、眨”这两个生字时,可以通过动作表演的方法。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3)归类识字。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1)标好自然段,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明确:本文共14个自然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d7e4b901360cba1aa911da6f.png)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目录第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1)第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4)第三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7)第四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10)第五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13)第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
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
2.本单元重点:(1)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
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3)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这4篇文章都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体验到节日带来的不同感受。
第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外国文学名著”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感知人物的形象;培养学生阅读和想象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2.本单元重点:(1)反复理解阅读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节选于外国文学名著,篇幅较长,情节起伏,引人入胜,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逐渐感受到外国文学的精华。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阅读节选片段的方法,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表格式打印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表格式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92be7e856a561253d36f49.png)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4、5】“(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
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比喻夸大地形容。
(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
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
(8)羞涩: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9)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10)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按照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
后写产生的感想。
)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的生动形(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02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023](https://img.taocdn.com/s3/m/ec7c304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8.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和默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分享展示;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观察生活、动手操作等方法进行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古诗三首》、《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等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文学体裁,内容丰富多样,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词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重点词语,思考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课文。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共同深入理解课文。
4. 质疑探究:针对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课堂所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可以采用提纲式、图表式、思维导图等形式,将课文内容、重点词语、作者思想感情等展示出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9d0bf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b.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具体章节为《草原》和《北京的春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两篇文章的深入解读,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结构层次和主题思想,同时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氛围。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并掌握《草原》和《北京的春节》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学会分析文章的语言表达和结构层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结构层次,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对两篇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大自然、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美景和介绍春节习俗,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主阅读《草原》和《北京的春节》,了解文章大意。
3. 课文解读:(1)分析《草原》的语言特点和结构层次,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2)解读《北京的春节》,探讨文章如何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
5.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拓展:引导学生分享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了解,进行互动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草原》:语言特点:描绘细腻、形象生动结构层次:总分总主题思想:赞美大自然2. 《北京的春节》:语言特点:朴实无华、充满情感结构层次:总分总主题思想:传承传统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草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作文。
(2)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写一篇介绍自己家乡传统节日的作文。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开展户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4a4f2333e518964bce847c2e.png)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蒜、醋、饺”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饺子、万象、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4.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5.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1.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2.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播放歌曲《新年到》。
第1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fa9d65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d.png)
第1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积累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识字与写字:本单元共出现生字词50个,要求学生会认40个,会写10个。
2. 课文学习:本单元共包含4篇课文,分别为《草原》、《丁香结》、《古诗词诵读》、《习作》。
3. 语文园地:包括“日积月累”、“我爱阅读”、“趣味语文”等栏目,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积累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词语。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1单元2. 板书内容:生字词、课文标题、重点知识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新课:预习下一课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3.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有所提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a9302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9.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泊船瓜洲》、《游园不值》。
教学内容包括对两首古诗的详细解读、赏析,以及对古诗背景、作者生平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美;2.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3. 学习古诗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难点:对古诗的深入赏析,掌握古诗的写作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首古诗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详细解读两首古诗,分析诗句的意象、意境,讲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古诗进行详细解读,分析诗句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古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另一首古诗进行自主赏析,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古诗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两首:泊船瓜洲》、《游园不值》2. 作者:王安石、叶绍翁3. 重点词语:意象、意境、写作手法4. 结构:对比赏析、小组讨论七、作业设计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诗句的意象、意境、写作手法进行赏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较高,能积极参与讨论,但部分学生对古诗的写作手法掌握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一次古诗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和赏析;2. 教学目标中关于古诗意境美和写作手法的培养;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中的结构安排;6. 作业设计中的赏析题目及答案;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学生掌握情况及拓展活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cfbf228bd63186bcebbcf7.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1、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板书课题,交流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正(zhēng)月掺和(chān huo)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醋、宵、戚、骆、驼、浒”,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
)2.再默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3.学生汇报。
4.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
本文都提到了哪些日子?哪些日子写得详细呢?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本文提到的日子有: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等。
详细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元宵节。
这样写的好处: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能够使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文章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处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节日活动或印象最深的部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5456a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9.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人物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草原》、《丁香结》、《古诗词诵读》等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 板书内容:课文标题、作者、生字词、文章主题、写作手法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宽知识视野。
3. 习作练习:结合本单元的写作手法,进行习作练习。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2.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cf5d4ac0722192e4436f66b.png)
第一单元1.北京的春节【教学内容】教科书P2~6内容。
【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鞭炮、通宵、万不得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 猜谜语:挂灯笼,贴对联,舞狮子,敲锣鼓。
(猜一个节日)2. 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除了上述在图片中展示的事物外,还有什么与过春节有关的事物?(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3. 在我们回味了年的感觉,了解了年的来历之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笔下的老北京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
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默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
(2)学生提出难读词语,教师归类讲解,并完成形近字组词练习。
2. 学生自由读,标出自然段。
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3. 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读文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1. 默读课文,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并找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2. 学生自绘表格。
找出点明时间的词语,填在表格的左边。
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
填表的时候可以小组合作交流。
老师相机指导。
3. 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3)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4)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5)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最新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最新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be747fd7680203d8ce2f24f7.png)
1.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
会写本课9个生字。
2.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理解自然段,找出各段讲的什么。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一、出示歌谣,激趣导课。
同学们,我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
你们想读吗?(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想办法认识。
(2)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较差。
在课前预习,教师看不到学生预习的过程,不能保证人人参与预习。
把预习纳入课堂,重在指导预习的方法,培养预习的习惯。
)2.小组内检查生字。
3.教师抽查“规矩、亲戚、预示、放假”的读法。
指导“规矩”的写法。
(读写结合,分散了写字的难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同学们,你们能把课文通顺的读下来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春节的开始、高潮、结束分别在哪一天?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2.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开始)(高潮)(结束)3.你觉得哪些段落写得最有趣?自己找出来读一读。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cf8f90d0d233d4b14e6976.png)
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资源
教
学过Biblioteka 程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5 分)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 跟老师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5 分) 1. “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0 分) 1. 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 (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 “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 “思援弓缴而射之” 、 “为是其智弗若与” 、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 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3)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 说说原因。 (4) ”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5 分) 课件出示全文及配音朗读,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 作背诵全文。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15 分) 拓展读“揠苗助长” 、 “守株待兔” 、 “掩耳盗铃” 、 “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 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dec49594be1e650e53ea999e.png)
2《腊八粥》
仔细揣摩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细写主要部分,抓住重点、写出特点的。
1.拓展阅读语文主题丛书第一册《腊八粥(冰心)》《端午的鸭蛋》,学习写民俗特色食物,学习人物心理、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学着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2.小练笔: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写你最喜爱的民俗特色食物。
单元
目标
1、识字与写字:通过自学和小组互助学习,,会写34个生字,38个词语。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并能用钢笔规范书写正楷字;行款整齐、美观,有一定速度。
【对接课标】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其中180个左右会写。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细写主要部分,抓住重点、写出特点的。通过解读文本,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结合传统节日风俗等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人情感。
3、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了解我国更多的传统风俗文化。
1
《藏戏》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PPT课件,有关春节的歌曲、年画、礼花图片等。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老舍爷爷,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老北京独特的民族风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北京的春节)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师:同学们预习课文了吗?那老师就先检查一下大家生字掌握情况。(出示生字词)
师:不少同学已经读好了。
师:行,都差不多了,咱们来交流交流。
师: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交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热闹、喜庆、忙乱、团圆)
师:这么热闹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板书腊月),一直持续好长时间,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
师:下面老师请你们默读,请快速地浏览,找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做上标记。开始。
师:你们都画下来了吗?如果说有谁没画下来的话,你可以在下面偷偷地把它画上去。
师:可见,北京的春节长达一个多月,那么多的风俗习惯。一会儿功夫就让我们全都看明白了,很有条理,这就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板书:时间顺序)
四、品读课文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那是不是有一颗善于感受的心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细细品味这热闹、忙乱、喜庆又团圆的春节,找出能体现这些特点的语句,把我们过年的习俗与他们比较一下,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师:这真是一个团团圆圆的热闹之夜呀。接着读。
读出热闹了吗?
(2)大年初一
师:还有谁来交流?
生交流
师:你来看一下,为什么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呢?
找到了吗?找到了你来读一下。
师:除夕的晚上是热闹的,贴年画,穿新装,红红的对联,日夜不绝的鞭炮。而大年初一是比较悠闲的,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还可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所以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谁想来读一读除夕的热闹和大年初一的悠闲?好我们男女生各推荐一名同学来打擂台。
师:各种各样的花灯,加上五彩斑斓的花炮,令人耳目一新,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先自己练习读读。然后分小组比赛读。
(4)腊八、小年
师:除了这些,从哪里可以看出春节的喜庆与热闹?
生交流
师:空竹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生说,师出示图片。
师:那你知道腊八粥是有哪些东西熬制的吗?这么多农产品放在你面前,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那老舍先生是怎么形容的?你感觉到老舍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幽默风趣)
师:古人说:一目十行。看看咱们班的同学们是不是掌握了这种本领。
师:一会儿功夫,咱们同学已经画完了。都画好了吗?行,咱们一块儿来交流交流。
师: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腊月初几就已经开始了,首先第一个好日子是……
生交流,教师板书:腊八 腊月二十三(小年)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师:过完十五,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结束了。
彭阳县第五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科 目
语文
年 级
六年级
单 元
第一单元
课 题
1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
课 时
2
主备教师
梁小莲
使用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解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出现的新词。范读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师:谁能来读读?(指生读) 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看来大家课前预习的不错,下面我们就跟随老舍爷爷一起去看看北京的春节。请同学们打开书,注意,这一次读书,老师请你们认真地朗读读课文,看一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每一个同学都读得非常认真,老师非常高兴。
学生读。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老舍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我们也可以把它编成一首童谣。我们一起拍着,一起来读一读这首童谣。
师:腊八蒜你们见过吗?老舍先生又是怎么描写的?能读读吗?
师:老师来读一下,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
师范读。
师:听了有什么感受。你能读出来吗?试试。
(5)忙乱
师:除了热闹,春节还是忙乱的,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交流
五、再读课文,加深体会
师:北京的春节在老舍先生笔下就像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再一次走到课文中去,去感受热闹、喜庆的春节吧!
1、生默读课文
2、师:画完了吗?哪位同学能和大家交流一下?
(1)除夕
生交流。
师:“守岁”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了吗?
生回答
师:“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古代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简单说,守岁就是象征把病疫等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两人分别读课文除夕与正月初一两个自然段。
师:谁读得好?
学生评价。
师小结。大年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撇下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
(3)元宵节
师:除夕,大年初一过后,元宵节到了,春节的高潮到了。哎,同学们,除夕和大年初一就够热闹了,老舍爷爷却说更热闹的是元宵节,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画出描写元宵节热闹的句子。
生:讨论(教师下巡视)
师:好,哪个小组起来说一说,你们研究的结果是怎样的。
师:元宵节除了灯还有什么?
生:还有月光
师:刚才同学说除夕是热闹的,但没有月光,而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月光是很好的。元宵节到处是灯,太美了,怎能不说春节的高潮是元宵节呢?老北京的灯会我们是看不到了,但我们这里也有灯会,来,看看去。(放花灯图片:宫灯花灯冰灯龙灯)
师:你能读出这热闹的除夕之夜吗?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
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想象自己过春节的情景,再来读读。过年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听着这喜庆的爆竹,你似乎看见了什么样的场景?
师:是啊,这真是色香味声齐全的除夕之夜啊,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请同学们读“家家赶……”学生生接读。
2.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一些民俗习惯.学生听范读后有感情的朗读。细读重点语句,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来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联系自己对春节的感受来了解北京春节风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