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对抗实验指导书
通信技术实验指导书
![通信技术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8752c25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3.png)
通信技术实验指导书通信技术实验指导书是为了完成通信技术等学科课程实验而制定的一份指导书,其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操作实验仪器与设备,了解实验原理与实验结果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本文将从如何编写通信技术实验指导书、其主要内容与特点以及使用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编写通信技术实验指导书的方法编写通信技术实验指导书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的工作,下面列出了编写实验指导书的几个基本方法。
1、制定实验目的在编写实验指导书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即要说明学生在本次实验中需要研究、探索和分析的问题以及能获得哪些实验结果。
制定实验目的是确保实验内容的合理性,保证实验有意义和价值。
2、确定实验步骤在制作实验指导书时,需要明确定义每一个实验步骤,即落实每一个实验细节,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并在实验中获得相应的实验结果。
同时在步骤上,需要细致地描述操作方法与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从而防止可能出现的误操作,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3、确定实验要求制定实验要求主要是阐述对于学生完成实验所要达到的要求,需要明确了解、思考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的能力。
实验要求可分为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两种,对于不同实验要求,所需测试的实验数据、实验记录表格等都有所不同。
4、列举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在通信技术实验中,结果的正确性往往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也会涌现重要性。
通过列举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地解释实验结果,深入思考实验意义,并根据实验结果否定或推广其原理。
二、通信技术实验指导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通信技术实验指导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如下:1、实验目的指导学生了解实验所要研究的问题,指导学生对接受机理、调制技术、通信链路性能等方面的理论基础有更深刻的理解。
2、预备知识学习通信技术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要求,例如信号处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通过提前介绍这些预备知识以利于学生在实验中了解相关知识,并更好地完成实验。
通信试验指导书(09级)
![通信试验指导书(09级)](https://img.taocdn.com/s3/m/837e42640b1c59eef8c7b45e.png)
实验四 离散系统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悉离散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2.掌握离散时间系统频域分析的MATLAB 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1.三阶归一化的Butterworth 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为1)(2)(2)(1)(23+++=jw jw jw jw H试画出系统的幅度响应)(jw H 和相位响应)(w ϕ。
2.已知RC 电路如图所示,系统的输入电压信号为f(t),输出信号为电阻两端的电压y(t)。
当RC=0.04,f(t)=cos5t+cos100t,-∞<t<∞。
试求该系统的响应y(t)。
三、实验预备知识利用MATLAB 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当系统的频率响应H (jw )是jw 的有理式时,有:)1()()()1()()()()()(1)2()1(1)2()1(++++++++==--M a jw a jw a N b jw b jw b w A w B jw H M M N N MATLAB 信号处理工具箱提供的freqs 函数可直接计算函数系统的频率响应。
格式:H=freqs(b,a,w) 说明:(1)b 是上式中分子多项式的系数;a 是上式中分母多项式的系数。
(2)w 为需计算的H (jw )的抽样点。
(数组w 中最少需包含两个w 的抽样点)。
四、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
2.调试程序。
3.写出程序运行结果。
五、思考题1.总结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响特性分析方法。
2.总结离散时间系统的频响特性分析方法。
实验五 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一、实验目的1.熟悉连续周期、非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方法及MATLAB 编程实现方法。
2.掌握离散周期、非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方法及MATLAB 编程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1.试用MATLAB 计算如图所示周期矩形波序列的DFS 系数。
2.求如图所示周期矩形脉冲信号的Fourier 级数表达式,并用MATLAB 画出由前几项Fourier 级数Fourier 级数系数得出的信号近似波形(N 值由键盘输入)。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完整)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10c6f965f5335a8102d220e8.png)
实验一:抽样定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TKCS—AS型通信系统原理实验装置;2、熟悉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测量频率与幅度;3、验证抽样定理;二、实验预习要求1、复习《通信系统原理》中有关抽样定理的内容;2、阅读本实验的内容,熟悉实验的步骤;三、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1、概述在通信技术中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充分利用信道的传输能力,扩大通信容量。
因此,采取多路化制式是极为重要的通信手段。
最常用的多路复用体制是频分多路复用(FDM)通信系统和时分多路复用(TDM)通信系统。
频分多路技术是利用不同频率的正弦载波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把各路基带信号频谱搬移到不同的频段上,在同一信道上传输。
而时分多路系统中则是利用不同时序的脉冲对基带信号进行抽样,把抽样后的脉冲信号按时序排列起来,在同一信道中传输。
利用抽样脉冲把一个连续信号变为离散时间样值的过程称为“抽样”,抽样后的信号称为脉冲调幅(PAM)信号。
在满足抽样定理的条件下,抽样信号保留了原信号的全部信息。
并且,从抽样信号中可以无失真地恢复出原信号。
抽样定理在通信系统、信息传输理论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数字通信系统是以此定理作为理论基础的。
在工作设备中,抽样过程是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第一步。
抽样性能的优劣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
作为例子,图1-1示意地画出了传输一路语音信号的PCM系统。
从图中可以看出要实现对语音的PCM编码,首先就要对语音信号进行抽样,然后才能进行量化和编码。
因此,抽样过程是语音信号数字化的重要环节,也是一切模拟信号数字化的重要环节。
图1-1 单路PCM系统示意图为了让实验者形象地观察抽样过程,加深对抽样定理的理解,本实验提供了一种典型的抽样电路。
除此,本实验还模拟了两路PAM通信系统,从而帮助实验者初步了解时分多路的通信方式。
2、抽样定理抽样定理指出,一个频带受限信号m(t)如果它的最高频率为f H(即m(t)的频谱中没有f H以上的分量),可以唯一地由频率等于或大于2f H的样值序列所决定。
通信技术综合实验指导书
![通信技术综合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be9f8e7102de2bd960588ed.png)
g
e
P
图 1.2 波分复用器常用连接示意图 图 1.2 中,c 点的 1310nm 光功率与 a 点的 1310nm 光功率的差值为光波分复用器对 1310nm 光传输的插入损耗,c 点的 1550nm 光功率与 b 点的 1550nm 光功率的差值为光波分 复用器对 1550nm 光传输的插入损耗。但由于便携式光功率计不能滤除 1310nm 光只测 1550nm 的光功率,同时也不能滤除 1550nm 光只测 1310nm 的光功率。所以我们改用下面方 法进行插入损耗测量,也可以同时对其隔离度指标进行测量。见图 1.3。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教研室
2
《通信技术综合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光纤波分复用系统设计
1.了解光纤波分复用(WDM)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了解光纤波分复用(WDM)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和测量方法; 3.了解光纤波分复用(WDM)系统的类型和应用。
二、实验仪器
1.光纤通信实验箱 2.20M 双踪示波器 3.光功率计 4.光波分复用器(中心波长 1310/1550) 1 对 5.FC-FC 单模尾纤 6.信号连接线 7.活动连接器 1根 2根 1个
三、基本原理
光波分复用器又称为光合波/分波器。光波分复用器是为适应光波波分复用技术的需 要研制出来的,使用光波分复用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光纤传输线路的传输容量。 波分复用是指一条光纤中同时传输具有不同波长的几个光载波,而每个光载波又各自 载荷一群数字信号, 因此波分复用又称多群复用。 图 1.1 给出的是波分复用通信的原理图。 CH2、 ……CHn 等进入合波器, 具有不同波长、 各自载有信息信号的若干个载波经由通道 CH1、 被耦合到同一条光纤中去,再经过此条光纤长距离传输,到终端进入分波器,由其按波长 将各载波分离,分别进入各自通道 CH1、CH2、……CHn,并分别解调,从而使各自载荷的信 息重现。同样过程可沿与上述相反的方向进行,如图中的虚线所示,这样的复用称为双向 复用,显然,双向复用的复用量将增大一倍,如一个通道传输的信息量为 B,单向复用传 输的则为 NB,双向复用传输的则为 2NB。 从上面分析不难看出,复用通信系统中关键的部件是合波、分波器,由于分波器与合 波器在原理上是相同的,因此可统称波分复用器。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学生)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a96c3db3dd3383c4bb4cd229.png)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1)拨码器开关设置一览表 (2)第一部分通信原理预备性实验 (5)实验1 平台介绍及实验注意事项 (5)实验2 DDS信号源实验 (8)第二部分通信原理重要部件实验 (11)实验1 抽样定理及其应用实验 (11)实验2 PCM编译码系统实验 (16)实验3 FSK(ASK)调制解调实验 (20)实验4 PSK DPSK调制解调实验 (25)实验5 位同步提取实验 (33)实验6 眼图观察测量实验 (38)实验7 基带信号的常见码型变换实验 (43)实验8 AMI/HDB3编译码实验 (50)实验9 幅度调制(AM)实验* (54)实验10 幅度解调(AM)实验* (61)实验11 频率调制(PM)实验* (64)实验12 频率解调(PM)实验* (68)第三部分信道复用技术和均衡技术实验 (72)实验1 频分复用/解复用实验 (72)实验2 时分复用/解复用(TDM)实验 (76)拨码器开关设置一览表在本实验平台上,我们采用了红色的拨码器,设置各种实验的项目、信号类型、功能和参数。
拨码器的白色开关上位为1;下位为0。
现将各主要拨码开关功能列表说明如下:注:1. 时钟与基带数据产生模块中各铆孔与测量点说明:4P01为原始基带数据输出铆孔; 4P02为码元时钟输出铆孔;4P03为相对码输出铆孔。
4TP01为码型变换后输出数据测量点;4TP02为编码时钟测量点。
2.以上实验设置的功能和各种参数也可根据学校要求定制。
表0-2“信道编码与ASK。
FSK。
PSK。
QPSK调制”拨码开关SW03状态设置与功能一览表表0-3“基带同步与信道译码模块”拨码开关25SW01状态设置与功能一览表注:译码模块25SW01第一位X为空位待用。
通信对抗原理实验
![通信对抗原理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8929d8255270722182ef728.png)
通信对抗原理实验_______QPSK调制解调一、实验目的学习Simulink 的使用,基于Simulink 分析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情况下,4PSK 调制解调系统中信道信噪比与误码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并为以后的Simulink 仿真实验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QPSK产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相乘电路,另一种是选择法。
这里采用第一种方法,其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图中输入基带信号是二进制不归零双极性码元,它被“串/并转换”电路变成两路码元a 和b。
QPSK 相干解调原理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三.仿真实验方法根据上述原理,可以采取如下步骤实现QPSK 调制解调的Simulink 仿真实验:1) 首先产生一个随机四进制序列k;2) 然后乘以pi/2得到θk;3) 接着产生cosθk和sinθk,即ak 和bk ;4) 再分别乘以载波costω0t和sintω0t;5) 最后相加得到QPSK 信号,经信道传输。
采用相干解调方法。
经过低通滤波可分别得到ak及bk,进一步解调可得到原始数据码流。
四.实验仿真图五.实验代码Fun函数中的代码:function y = fcn(u,v)x=0;if ((u>=0.5)&&(v>=-0.5)&&(v<=0.5)) x=0;endif ((u>=-0.5)&&(u<=0.5)&&(v>=0.5)) x=1;endif ((u<=-0.5)&&(v>=-0.5)&&(v<=0.5)) x=2;endif ((u>=-0.5)&&(u<=0.5)&&(v<=-0.5)) x=3;endy=x;六.实验处理:。
通信实验实验指导书陈琦
![通信实验实验指导书陈琦](https://img.taocdn.com/s3/m/478281eeaa00b52acfc7ca73.png)
通 信 实 验 实 验指 导 书陈 琦 阎春娟 李勤 编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二OO八年二月前 言为配合《通信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采购了TX-5通信原理教学实验系统和GP-4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实验系统。
这两个系统主要覆盖《通信原理》和《高频电子线路》两门课程。
现代通信包括传输、复用、交换、网络等四大技术。
《通信原理》课程主要介绍传输及复用技术。
本实验系统涵盖了数字频带传输的主要内容及时分复用技术,其设计思路是如下图所示的两路PCM/2DPSK数字电话系统。
b图中STA、STB分别为发端的两路模拟话音信号,BS为时钟信号,SLA、SLB为抽样信号,F为帧同步码,AK为绝对码,BK为相对码。
在收端CP为位同步信号,FS为帧同步信号,F1、F2为两个路同步信号,SRA、SRB为两个PCM译码器输出的模拟话音信号。
图中发滤波器用来限制进入信道的信号带宽,提高信道的频带利用率。
收滤波器用来滤除带外噪声并与发滤波器、信道相配合满足无码间串扰条件。
由于系统的频率特性、码速率与码间串扰之间的关系比较适合于软件仿真实验,再考虑到收端有关信号波形的可观测性,我们在本实验系统中省略了发滤波器、信道及收滤波器,而直接将2PSK调制器输出信号连接到载波提取单元和相干解调单元。
信道编译码实验也比较易于用软件仿真,所以本系统设计中也不考虑。
对普通语音信号进行编码而产生的PCM信号是随机信号,不适于用示波器观察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变化。
所以我们用24比特为一帧的周期信号取代实际的数字语音信号作为发端的AK信号,该周期信号由两路数据(每路8比特)和7比特帧同步码以及一未定义比特复接而成。
在收端对两路数据进行分接,形成两路并行码和两路串行码,发端的24比特信号可根据实验需要任意设置。
由两路实际的话音信号(或两路正弦信号)形成的PCM时分复用信号则不再经过调制、解调而直接送给PCM译码器,实验者可以观察到PCM话音(或正弦信号)波形、量化噪声、过载噪声,从而理解PCM编译码原理。
《通信技术》实验指导书
![《通信技术》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cc11be2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4.png)
通信技术尝试指导书目录尝试本卷须知......................................................................................... 1尝试一信号源尝试.. (2)尝试二脉冲幅度调制与解调尝试 (4)尝试三码型变换尝试 (6)尝试四 ASK调制与解调尝试 (9)尝试五FSK调制与解调尝试 (11)尝试六PSK〔DPSK〕调制与解调尝试 (13)尝试七同步载波提取尝试 (15)尝试本卷须知1、本尝试系统接通电源前确保电源插座接地良好。
2、各尝试模块上的双刀双掷开关、轻触开关、微动开关、拨码开关、手旋电位器均为磨损器件,请不要频繁按动或旋转。
3、请勿直接用手触摸芯片、电解电容等元件,以免造成损坏。
4、各模块中的3362电位器〔蓝色正方形元件〕是出厂前调试使用的。
出厂后的各尝试模块功能已调至最正确状态;勿需另行调节这些电位器,否那么将会对尝试成果造成严重影响。
5、在关闭各模块电源后,方可进行连线。
连线最好用万用表查抄是否呈现断线等。
连线时在包管接触良好的前提下应尽量轻插轻拔,查抄无误前方可通电尝试。
拆线时假设遇到连线与孔连接过紧的情况,应用手捏住连线插头的塑料线端,摆布摇晃,直至连线与孔松脱,切勿用蛮力强行拔出。
6、本尝试接地端是公共的。
尝试一信号源尝试一、尝试目的1、了解频率持续变化的各种波形的发生方法。
2、理解帧同步信号与位同步信号在整个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3、熟练掌握信号源模块的使用方法。
二、尝试内容1、不雅察频率持续可变信号发生器输出的各种波形及7段数码管的显示。
2、不雅察点频方波信号的输出。
3、不雅察点频正弦波信号的输出。
4、拨动拨码开关,不雅察码型可变NRZ码的输出。
5、不雅察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的输出。
三、尝试仪器1、信号源模块2、20M双踪示波器一台3、连接线假设干四、尝试道理1、信号源数字局部数字局部为尝试箱提供以2M为基频分频比1~9999的BS、2BS、FS信号及24位的NRZ码,并提供1M、256K、64K、32K、8K的方波信号。
通信对抗实验报告
![通信对抗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2aee9e9c281e53a5902fff1.png)
通信对抗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通过通信对抗实验仪完成数字通信、通信侦察和通信干扰实验;〔2〕通过实验帮助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调制、解调过程和性能评价方法;〔3〕进一步加深通信侦察及其截获、调制识别等信号处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4〕通过实验理解通信干扰及其效果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通信对抗实验仪是由微机、通信和通信对抗实验仪及示波器组成。
通信对抗实验仪可以完成20 个以上的数字通信和通信干扰实验,帮助使用者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截获、调制识别、解调过程和性能评价方法及通信干扰及其效果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通信对抗实验仪的使用操作,分别进行两类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并对误码率、识别率曲线图进行比较分析。
三、实验仪器通信对抗实验系统包括:电脑;示波器;通信对抗实验仪。
通信对抗实验仪是采用软件无线电原理构建的通用、多功能数字处理设备,它包括发射模块、接收处理模块和通信接口等。
该实验仪的机箱结构和板卡设计如图1.1 所示:通信对抗实验仪机箱外壳安装多种信号的测试端口,从左向右测试端口依次为发射信号〔接收板接收的信号〕、通信信号〔无干扰无噪声的理想信号〕、噪声/干扰信号、基带信号〔发射板基带码元信号〕、恢复基带〔信号解调后恢复码元信号〕和同步信号。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一〕通信对抗实验内容:实验一:通信对抗原理与实验的关系〔1〕了解通信原理、通信对抗原理的基本知识;〔2〕了解通信对抗实验的模型,仪及与以上两者之间的关系。
实验二:通信对抗实验仪器和软件的使用〔1〕学会使用双踪示波器、通信对抗实验仪、通信对抗实验软件的工作原理;〔2〕了解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中简单的C++语言编程与调试方法。
实验三:数字通信调制样式的认识〔1〕掌握双踪示波器子啊通信信号参数测量中的使用方法;〔2〕进一步在动手实践中认识数字通信调制方法、载波、码速率、信号带宽、信号频谱等通信信号的关键特点。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实验步骤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实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35ef0fbcfd0a79563c1e7231.png)
实验一信道分配实验六、实验步骤1.无绳电话的使用:将实验箱附带的无绳电话按照说明书的方法组装起来(注意手机和座机的供电,手机与座机电话线的连接),座机的水晶头插入实验箱的水晶头插座(电话1或电话2),实验箱附带的另外一部电话插入电话2或电话1,这时实验箱通电,摘机可听见拨号音,按照实验箱上的电话号码拨另外一部电话,双方可以实现通话,此时若无绳电话作为被叫,手机在说明书允许的距离范围内可以听见振铃音乐。
如果无绳电话作为主叫,则按下手机的通话键可以听见拨号音,在说明书允许的距离范围内可以拨打另外一部电话,双方可以通话。
也可以在公众电话网(PSTN)上用同样的方法使用无绳电话。
关于无绳电话的来电转接,对讲等功能详见无绳电话的使用说明书。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无绳电话在使用前,一定要对码,对码的具体操作与不同的无绳电话厂家有关,但大多为同时按住手机和座机的“对码”键,听到提示音(如嘀的一声响),表明对码成功。
2.信道的切换:在上述通话的基础上,注意观察无绳电话的手机和座机上均有此时的通话信道,如01,02,03,……,18,19,20等。
或者用手机呼叫座机,有的厂家称为对讲,即按手机的“对讲“键,这时听见座机发出响声指示,按座机的免提键或拿起话筒,均可以实现通话,这时在手机和座机的液晶屏上均有此时通话的信道(需要是带有手动选频功能的无绳电话,若无此功能,则看不见通话的信道,只能通过专用仪器测试得知。
本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箱所配的无绳电话具有该功能,但是在“对讲”模式下,是不能进行信道的切换的)。
此时如果通话效果不佳,则可以利用该功能,按下手机的“信道”键(不同品牌的无绳电话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则可以实现信道的切换,可以从手机和座机的液晶屏上看出信道的变化。
但是在有的情况下,空闲信道受到较强的干扰,则座机寻找空闲信道失败,双方均会发出相应的响声提示,这时就不能实现信道的切换。
将组装好的无绳电话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对讲通话,进行信道切换的实验。
通信对抗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对抗原理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05f017cf33d4b14e85246893.png)
第一章Simulink基础一、实验目的学习Simulink的使用,基于Simulink分析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情况下,4PSK调制解调系统中信道信噪比与误码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并为以后的Simulink仿真实验奠定基础。
二、基本知识(1)Simulink基础Simulink是一种用来实现计算机仿真的软件工具,是Matlab的一个扩展模块,它在Matlab的支持下向用户提供一种可视化的模型仿真分析环境,可用于实现各种动态系统(包括连续系统、离散系统和混合系统)。
在Simulink中,借助于丰富的模块库,能够通过简单的拖放操作构筑层次化的复杂系统,且在Simulink仿真分析过程中,可以在Matlab和Simulink之间任意切换,充分利用两种环境的优点。
下面以FFT对信号进行谱分析为例,对使用Simulink的基本步骤作简单描述。
1.启动Simulink在Matlab命令窗中,键入>>Simulink,按回车启动Simulink;或点击simulink快捷键。
Simulink快捷键此时出现一个Simulink库浏览窗,单击各个工具箱前面符号“+”可以看到工具箱的具体内容。
2.构造系统首先单击新文档图标,如下图所示,启动一个新的模型仿真窗口。
此时一个新窗口将出现在屏幕上,在该窗口中可以进行模型的创建和模拟。
一个典型的模型仿真窗口的快照如下图:为了熟悉Simulink的环境和组成,对Simulink各种菜单和选项的浏览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在Simulink库浏览窗中可以找到Communications Blockset和Signal Processing Blockset工具箱,在这两个工具中提供了许多通信和信号处理中经常用到的功能模块。
应该牢记学习Simulink最好的方法是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犯错误和纠正错误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
现在开始创建一个使用FFT对信号进行谱分析的模型。
首先在Simulink库浏览窗中找到Signal Processing Blockset工具箱,展开Signal Processing Blockset工具箱可以看到Signal Processing Sources条目,点击Signal ProcessingSources条目后在相邻的分割窗中能够找到Sine Wave模块。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tx80学时)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tx80学时)](https://img.taocdn.com/s3/m/a166e8928762caaedc33d406.png)
实验一HDB3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
2、掌握HDB3码的编译规则。
3、了解滤波法位同步在的码变换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1、主控&信号源、2号、8号、13号模块各一块2、双踪示波器一台3、连接线若干三、实验原理1、HDB3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HDB3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2、实验框图说明我们知道AMI编码规则是遇到0输出0,遇到1则交替输出+1和-1。
而HDB3编码由于需要插入破坏位B,因此,在编码时需要缓存3bit的数据。
当没有连续4个连0时与AMI编码规则相同。
当4个连0时最后一个0变为传号A,其极性与前一个A的极性相反。
若该传号与前一个1的极性不同,则还要将这4个连0的第一个0变为B,B的极性与A相同。
实验框图中编码过程是将信号源经程序处理后,得到HDB3-A1和HDB3-B1两路信号,再通过电平转换电路进行变换,从而得到HDB3编码波形。
同样AMI译码只需将所有的±1变为1,0变为0即可。
而HDB3译码只需找到传号A,将传号和传号前3个数都清0即可。
传号A的识别方法是:该符号的极性与前一极性相同,该符号即为传号。
实验框图中译码过程是将HDB3码信号送入到电平逆变换电路,再通过译码处理,得到原始码元。
四、实验步骤实验项目一HDB3编译码(256KHz归零码实验)概述:本项目通过选择不同的数字信源,分别观测编码输入及时钟,译码输出及时钟,观察编译码延时以及验证HDB3编译码规则。
归零码实验】。
将模块13的开关S3分频设置拨为0011,即提取512K同步时钟。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编码输入信号为256K的PN序列。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用示波器分别观测编码输入的数据TH3和编码输出的数据TH1(HDB3输出),观察记录波形,有数字示波器的可以观测编码输出信号频谱,验证HDB3编码规则。
注:观察时注意码元的对应位置。
(2)保持示波器测量编码输入数据TH3的通道不变,另一通道测量中间测试点TP2 (HDB3-A1),观察基带码元的奇数位的变换波形。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指导说明书实验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指导说明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f87b9e0a1c7aa00b42acb2d.png)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实验一数字通信Matlab程序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Matlab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2、掌握Matlab通信仿真的基本原理;3、掌握信源产生、信道编码、调制、信道传输、解调、信道译码、差错比较等通信过程的仿真方法;4、掌握仿真结果的图形化表示方法;5、仿真比较几种2FSK、2PSK、QPSK、DQPSK、16PSK、16QAM等调制方法的性能;6、仿真比较Hamming码不同码型的纠错性能。
二、实验原理仿真是衡量系统性能的工具,它通过仿真横型的仿真结果来推断原系统的性能,从而为新系统的建立或原系统的改造提供可靠的参考。
通过仿真,可以降低新系统失败的可能性,消除系统中潜在的瓶颈,防止对系统中某些功能部件造成过量的负载,优化系统的整体性能。
实际的通信系统是一个功能结构相当复杂的系统,对这个系统做出的任何改变(如改变某个参数的设置,改变系统的结构等)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
因此,在对原有的通信系统做出改进或建立一个新系统之前.通常需要寸这个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仿真结果衡量方案的可行性,从中选择最合理的系统配置和参数设置,然后再应用于实际系统中。
这个过程就是通信仿真。
通信仿真是衡量通信系统性能的工具。
通信仿真可以分成离散事件仿真和连续仿真。
在离散事件仿真中,仿真系统只对离散事件做出响应,而在连续仿真中,仿真系统对输入信号产生连续的输出信号;离散事件仿真是对实际通信系统的—种简化,它的仿真建模比较简单,整个仿真过程需要花费的时间出比连续仿真少。
虽然离散事件仿真舍弃了一些仿真细节,在有些场合显得不够具体,但仍然是通信仿真的主要形式。
与一般的仿真过程类似.在对通信系统实施仿真之前,首先需要研究通信系统的特性,通过归纳和抽象建立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
下图所示是关于通信系统仿真流捏的一个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通信系统仿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它从当前系统出发,通过分析建立起一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描述原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然后通过仿真实验得到相关的数据,通过对仿真数掂的分析可以得且相应的结论,然后把这个结论应用到对当前通信系统的改造中,如果改造后通信系统的性能并不像仿真结果那样令人满意,还需要重新实施通信系统仍真,这时候改造后的通信系统就成了当前系统,并且开始新一轮的通信系统仿真过程。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26页).(DOC)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26页).(DOC)](https://img.taocdn.com/s3/m/6bea2d46be23482fb4da4c4a.png)
实验一HDB3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HDB3码的编码规则,掌握它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2、掌握HDB3码的位同步码的提取方法。
二、实验内容1、观察HDB3编译码的各种波形;2、观察全0码和全1码时的HDB3码的编码波形;3、观察从HDB3编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过程。
三、实验原理AMI码编码原理:信息代码1变为带有符号的1码即+1或-1,1的符号交替反转;信息代码0仍为0码。
因此,AMI码对应的波形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码,即脉冲宽度τ与码元宽度(码元周期、码元间隔)Ts的关系是τ=0.5Ts。
AMI码的主要特点是无直流成分,接收端收到的码元极性与发送端完全相反也能正确判断。
译码时只需把AMI码经过全波整流就可以变为单极性码。
HDB3码的编码原理:HDB3码主要解决AMI码在连0过多时同步提取困难的问题。
编码时,将4个连0信息码用取代节000V或B00V代替,当两个相邻V码中间有奇数个信息1码时取代节码000V;有偶数个信息1码(包括0个)时取代节为B00V,其它的信息0码仍为0码。
这样,信息码的1码变为带有符号的1码即+1或-1,HDB3码中1、B的符号符合交替反转原则,而V的符号破坏这种符号交替反转原则,但相邻V码的符号又是交替反转的。
因此,HDB3码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码。
码如图2-1所示。
设信息码为0000 0110 0001 0000,则NRZ码、AMI码、HDB3信息代码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NRZ波形AMI码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AMI波形HDB3码 B 0 0 V 0 -1 1 -B 0 0 - V 1 0 0 0 VHDB3波形图1-1 NRZ、AMI、HDB3关系图分析表明,AMI码及HDB3码的功率谱如图1-2所示,它不含有离散谱fs成分(fs=1/T,等于位同步信号的频率)。
现代通信技术试验指导书及报告
![现代通信技术试验指导书及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5b0e2e1e009581b6ad9eb06.png)
实验一ASK/FSK调制、解调原理实训一、实验目的1、掌握FSK(ASK)调制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组成;2、掌握利用锁相环解调FSK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二、预习要求预习移频键控FSK调制、解调的内容。
三、实验器材及环境1、20M双踪示波器2、面包板、集成块及电阻、电容等元器件四、实验原理1、基本原理FSK称为频率键控,它是用数字基带信号控制载波信号频率,即以不同频率的高频振荡来表示不同的数字基带信息。
FSK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它设备简单,并且具有较好的抗多径时延性能。
FSK调制多用频率选择法。
如2FSK它有两个频率的高频振荡随机交替输出。
FSK既然是用频率代表基带信息,那么对频率的稳定度自然要求较高,因此我们可用两个高稳定的晶体振荡器产生两个稳定的载频,或用一个晶振,两个不同分频比而产生两个稳定频率载频,并用受基带信号控制的开关,对这两个频率信号进行切换,从而得到FSK信号。
FSK调制的方框图如图1—1所示,它也称为频率选择法FSK调制方框图。
图1—1 FSK调制电路原理图采用频率选择法产生的FSK信号通常相位不连续,即在开关切换时输出的FSK信号电压可能产生跳变。
分析这类FSK信号都是把它看成两个独立的ASK信号相加,把FSK信号功率谱看成是两个ASK信号功率谱相加。
FSK信号解调分包络解调,相干解调和锁相解调等。
相干解调性能优于包络解调,但它要提取两个相干载频,因此设备复杂。
锁相解调电路简单,只有一个锁相环,而且性能优良。
如环路带宽设计合适,能获得很好的性能。
而且抗干扰能力强,因此在FSK解调中广泛应用。
2、FSK调制电路FSK调制电路如图1-1所示。
两载频分别为F1=64KHz,F2=128KHz。
它们分别由晶振分频产生的64KHz和128KHz的方波经有源低通滤波和放大获得。
频率选择开关采用芯片4066中两个模拟开关。
基带信号从TP3直接加到4066的控制端(13脚),并经74LS04反向后加到4066另一控制端(5脚)。
通信对抗原理教案doc
![通信对抗原理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1b4adaf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7.png)
通信对抗原理教案doc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通信对抗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分类,理解通信对抗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掌握相关的通信对抗技术和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通信对抗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对通信对抗系统的设计和评估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通信对抗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对通信对抗技术研究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通信对抗的基本概念定义及重要性:通信对抗是指在通信系统中,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敌方通信系统进行干扰、欺骗或破坏,以达到削弱或阻止敌方通信能力的目的。
通信对抗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现代战争和军事行动的成败。
通信对抗的分类:包括主动对抗和被动对抗,分别从攻击和防御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通信对抗的基本原理主动对抗原理:通过技术手段主动干扰或破坏敌方通信系统的工作,如干扰、欺骗、伪装等。
介绍常见的干扰技术、欺骗技术及其原理。
被动对抗原理:通过采取保护措施,增强系统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如加密通信、抗干扰设计等。
讲解加密技术、抗干扰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通信对抗系统的组成对抗设备:包括干扰机、伪装设备、解密设备等,介绍其工作原理和功能。
对抗策略:包括电子干扰策略、频谱管理策略、加密和解密策略等。
讲解如何制定和执行对抗策略,以实现最佳对抗效果。
通信对抗技术干扰技术:包括噪声干扰、伪码干扰、频率跳变干扰等。
详细讲解每种干扰技术的工作原理、实施方法及其优缺点。
欺骗技术:包括假目标、虚假信号发送等。
介绍欺骗技术的实施方法及其应用场景。
加密与解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函数等。
讲解加密和解密的基本原理、技术要求及其应用效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理论讲解,详细介绍通信对抗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技术,使学生对通信对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通信对抗在具体应用中的表现,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通信对抗的相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通信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通信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22287e1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c.png)
计算机网络通信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网络通信实验指导书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档,它提供了实验教学的必要指导和技术支持。
在计算机网络通信实验中,实验指导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指导学生们对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其对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份好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实验指导书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实验目的每个实验都有其独特的实验目的,实验指导书应该明确表述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让学生们知道实验的目的所在,也能建立正确的实验思路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指导书需要清楚地阐述实验的内容和步骤,以便学生们能够了解如何进行实验,及实验所需的基础知识,还要指导学生们对实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而步骤则能规范学生们的实验方法,避免无序的实验流程,也更有助于增强学生们的实验经验。
三、实验器材和软件平台在指导书中详细介绍实验所需的器材与软件平台,并指导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正确地使用这些器材,以免操作失误,并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而对于一些设备需要特别的注意时,如何保养、如何存储在指导书中都应该有相应的表述。
四、实验要求实验指导书中还应该明确阐述实验的要求,帮助学生们明确自己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目标,而且根据实验的难度,要求的程度也不同,有些实验需要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的解决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五、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指导书中,还应该有关于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结果,加深他们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六、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指导书中更应该包含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这些事项是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定,以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
例如,需要在实验前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鉴定所用实验设备的好坏,以及实验时所须注意的安全问题等。
七、参考资料实验指导书中的参考资料应该包括一些实验的相关概念和原理介绍、相关实验文献的引用,以及实验过程中所用的一些计算工具或公式,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这部分中自查资料,以便更好地操作指导实验。
通信与通信对抗课程设计
![通信与通信对抗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50d2d9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c.png)
通信与通信对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掌握通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参数。
2. 引导学生了解通信对抗的概念、目的和基本方法,认识通信抗干扰和抗侦察的重要性。
3. 使学生掌握常见的通信对抗手段,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效果。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
2. 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对抗知识,对通信系统进行抗干扰和抗侦察优化,提高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通信设备和软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与通信对抗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通信技术发展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实验中,学会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强化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通信对抗在国防和军事领域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本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学科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全面掌握通信与通信对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通信问题、提高通信系统安全性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通信原理与系统: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与系统、信道、调制解调技术等,以教材第一章内容为基础,使学生建立通信系统的整体认识。
2. 通信对抗基本概念:讲解通信对抗的目的、分类和基本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让学生了解通信对抗的重要性。
3. 通信抗干扰技术:分析常见的通信抗干扰技术,如跳频、扩频、自适应调参等,结合教材第三章,使学生掌握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方法。
4. 通信抗侦察技术:介绍通信抗侦察的原理和手段,如低概率检测、伪随机序列等,参考教材第四章,让学生了解通信系统如何应对敌方侦察。
5. 通信系统安全与优化:探讨通信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分析优化策略,结合教材第五章,培养学生从系统角度提高通信安全性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对抗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明确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能力要求)通信对抗实验是信息对抗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对通信对抗课程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提升信息对抗专业毕业生的竞争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是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对抗专业限选的一门技术实践教学课。
是通信对抗原理课教学的延伸,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启发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雷达原理、通信原理、雷达对抗原理、网络对抗原理和通信对抗原理是信息对抗专业的五个主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是主要解决通信对抗方向的学生实践和实验的基本问题。
实验目的:(1)通过通信对抗实验仪完成数字通信、通信侦察和通信干扰实验;(2)通过实验帮助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调制、解调过程和性能评价方法;(3)进一步加深通信侦察及其截获、调制识别等信号处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4)通过实验理解通信干扰及其效果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通信对抗实验仪是由微机、通信和通信对抗实验仪及示波器组成。
通信对抗实验仪可以完成20个以上的数字通信、通信侦察和通信干扰实验,帮助使用者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截获、调制识别、解调过程和性能评价方法,了解通信侦察及其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通信干扰及其效果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通信对抗实验仪的使用操作,分别进行三类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并对误码率、识别率曲线图进行比较分析。
三、实验仪器通信对抗实验系统包括:¾计算机;¾示波器;¾通信对抗实验仪。
通信对抗实验仪是采用软件无线电原理构建的通用、多功能数字处理设备,它包括发射模块、接收处理模块和通信接口等。
该实验仪的机箱结构和板卡设计如图1.1所示:图1.1 实验仪的机箱结构和板卡设计图通信对抗实验仪机箱外壳安装多种信号的测试端口,从左向右测试端口依次为发射信号(接收板接收的信号)、通信信号(无干扰无噪声的理想信号)、噪声/干扰信号、基带信号(发射板基带码元信号)、恢复基带(信号解调后恢复码元信号)和同步信号。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一)通信对抗实验内容:实验一:通信对抗原理与实验的关系 (4学时)(1)讲授通信原理、通信对抗原理的基本知识;(2)帮助学生了解通信对抗实验的模型,以及与以上两者之间的关系。
实验二:通信对抗实验仪器和软件的使用(4学时)(1)学会使用双踪示波器、通信对抗实验仪、通信对抗实验软件的工作原理;(2)了解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中简单的C++语言编程与调试方法。
实验三:数字通信调制样式的认识(4学时)(1)掌握双踪示波器在通信信号参数测量中的使用方法;(2)进一步在动手实践中认识数字通信调制方法、载波、码速率、信号带宽、信号频谱等通信信号的关键特点。
通信信号调制类型包括2ASK、2FSK、8FSK、2PSK、2DPSK、QPSK、QDPSK等。
实验四:数字通信实验(4学时)(1)从实验二中的调制类型中挑选几种调制样式,设置不同的调制参数,观测数字通信误码率与信噪比、调制参数之间的关系;(2)期间监视通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波形。
实验五:通信侦察实验(4学时)(1)从实验二中的调制类型中挑选几种调制样式,通过实验观察进一步熟悉通信信号调制类型的识别方法,了解数字通信信号调制识别率与信号参数、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实验六:通信干扰实验(4学时)(1)从实验二中的调制类型中挑选几种调制样式,设置干扰类型、干扰参数,包括:噪声干扰、局部频带干扰、相干干扰、梳状干扰等方式;(2)通过实验观察进一步熟悉不同样式、不同幅度的干扰对不同调制类型、不同参数的通信信号的干扰效果。
(3)期间监视通信信号、干扰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波形。
实验七:通信干扰波形设计实验(8学时)(1)从实验二中的调制类型中挑选几种调制样式,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中编写的C++代码,自行设计几种干扰波形(可在噪声调幅干扰、噪声调频干扰、音频干扰、梳状谱干扰、部分频带噪声干扰、窄脉冲干扰中选择);(2)通过实验观察进一步测试自行设计的干扰波形对不同调制类型、不同参数的通信信号的干扰效果。
(3)期间监视通信信号、干扰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波形。
(4)此实验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作。
实验八:操作考试(2学时)(二)通信对抗实验步骤:该实验系统能够通过双踪示波器来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需要在参数设置时选择0、1码元类型,以便通过测试端口对信号进行稳定的观察。
以同步信号为基准来观察发射信号、通信信号和噪声/干扰信号。
其中,解调恢复信号必须以基带信号为基准进行观察。
在开始实验之前,首先要打开通信对抗实验仪上位机软件,并在打开实验仪的电源之前要确认USB接口、串口连接线是否连接好。
若USB连接正常,上位机界面显示“实验设备已经连接到PC”;若连接不正常,要检测USB连接线是否与PC正常连接;如果PC提示有发现新硬件但上位机软件检测不到,则需要更新通信对抗实验仪的驱动安装。
当实验设备已经连接到PC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实验。
1.以数字通信实验为例,介绍这套实验仪的基本使用操作。
(1) 开始实验后,在实验类型中选择一级选项数字通信实验,提示对话框选择二级选项信号类型(单选),通信信号类型包括: 2ASK、2FSK、8FSK、2PSK、2DPSK、QPSK、QDPSK。
使用操作示意图如图1.2所示:(a) 实验类型的选择(b) 信号类型的选择图1.2 数字通信实验类型选择(2) 选定通信信号类型后,再完成数字通信实验的参数设置,包括信噪比上限(20dB)、信噪比下限(-10dB)、信噪比步长(1 dB或2 dB)、码元类型(随机码或0、1码,其中0、1码用于信号观测)、码元速率(500B、1000B、2000B、4000B、8000B)。
使用操作示意图如图1.3所示:(a) 信噪比步长的选择(b) 码元速率的选择(c) 测试码类型的选择(d) 实验参数设置图1.3 数字通信实验参数设置(3) 完成数字通信实验参数设置后,选择更新数据,开始进行实验。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数据下载错误或者不稳定情况将会导致数据错误、软件被强制关闭,我们对实验仪进行复位并重新启动上位机软件,重新开始实验。
使用操作示意图如图1.4所示:图1.4 实验开始更新数据(4) 每一次实验完成后,表示在某一个信噪比值时绘制出信号的误码率,显示对话框提示是否继续实验,继续则开始完成下一个信噪比值时的实验,否则结束实验。
使用操作示意图如图1.5所示:图1.5 某一信噪比值时实验完成2. 在选择通信侦察实验时,提示对话框选择信号类型,在通信信号2ASK、2FSK、8FSK、2PSK、2DPSK、QPSK、QDPSK中选择三种或三种以上的信号集合进行实验。
要注意的是,由于解调过程类似,为了更好的完成实验并正确的绘制出识别率曲线图,2PSK和2DPSK,QPSK和QDPSK信号不可同时选中。
使用操作示意图如图1.6所示:(a) 信号类型选择方式一(b) 信号类型选择方式二图1.6 信号类型的选择选定通信信号类型后,再选择需要绘制出识别率曲线图的信号类型,然后完成通信侦察实验的参数设置,包括信噪比上限(20dB)、信噪比下限(0dB)、信噪比步长(1 dB或2 dB)、码元类型(随机码或0、1码)、检测次数(10~200)、码元速率(500B、1000B、2000B、4000B、8000B)和调制识别算法(瞬时参数或时频分析)。
使用操作示意图如图1.7所示:(a) 绘制曲线信号的选择(b) 实验参数设置图1.7 通信侦察实验参数设置完成通信侦察实验参数设置后,选择更新数据,开始进行实验。
其他步骤与数字通信实验基本相同。
3. 在选择通信干扰实验时,提示对话框选择信号类型和干扰类型。
在通信信号2ASK、2FSK、8FSK、2PSK、2DPSK、QPSK、QDPSK中选择一种通信信号,在干扰信号噪声干扰、局部频带干扰、相关干扰、梳状干扰中选择一种干扰信号进行实验。
使用操作示意图如图1.8所示。
选定通信信号、干扰信号类型后,再完成通信干扰实验的参数设置,包括信噪比(-10dB ~20dB)、码元速率(500B、1000B、2000B、4000B、8000B)、码元类型(随机码与0、1码)、干信比上限(20dB)、干信比下限(-10dB)、干信比步长(1 dB或2 dB)。
其中,信噪比需选定一个确定值,这样以便于清楚的观察干扰信号与通信信号之间的关系。
使用操作示意图如图1.9所示:图1.8信号类型和干扰类型的选择图1.9 通信干扰实验参数设置完成通信干扰实验参数设置后,选择更新数据,开始进行实验。
其他步骤与数字通信实验基本相同。
4.通信干扰波形设计实验步骤(1)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中编写的C++代码,自行设计几种干扰波形(可在噪声调幅干扰、噪声调频干扰、音频干扰、梳状谱干扰、部分频带噪声干扰、窄脉冲干扰中选择);产生干扰的示例函数如下所示:void CExpDataSet::CreateInter(const inter &Inter, unsigned short *pData, UINT len){switch(Inter.type){case INT_NOISE:CreateIntNoise(Inter,pData, len);break;case INT_PART:CreateIntPart(Inter,pData, len);break;case INT_PECT:CreateIntPect(Inter,pData, len);break;case INT_CORR:CreateIntCorr(Inter,pData, len);break;default:break;}}示例程序中有四个分支,分别是产生噪声干扰、部分频带干扰、梳状谱干扰、相关干扰的函数,请参考这四个函数,自由设计并修改干扰产生函数,得到一个新的干扰样式。
(2)通过实验观察进一步测试自行设计的干扰波形对不同调制类型、不同参数的通信信号的干扰效果。
(3)期间监视通信信号、干扰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波形。
五、实验结果1.数字通信实验结果及分析按照上一节数字通信实验的使用操作,设置信号类型,信噪比上限为20dB,信噪比下限为-10dB,信噪比步长为2dB,码元类型为随机码,码元速率为8000B的条件下,完成数字通信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说明。
通过双踪示波器来观察调制出的通信信号波形,在参数设置时选择0、1码元类型,以便对信号进行稳定的观察。
这里我们给出了2ASK、2FSK、2PSK、2DPSK、QPSK和QDPSK的观察波形,如图1.10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