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它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 例如,我们看到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而我们对这些事物的感知、思考等意识活动是基于这些物质存在而产生的。
2. 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动物则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 发展的观点-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以科技发展为例,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个新的科技时代都是对旧时代的超越,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 矛盾的观点-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例如,在商品经济中,价值和使用价值就是一对矛盾。
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而消费者要想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付出价值,这种矛盾关系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3.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和认识的目的。
- 例如,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实践)来探索自然规律(认识)。
爱迪生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才发明了电灯,这些试验过程就是实践,在实践中他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技术,最终获得了对电灯制造技术的正确认识。
同时,这种认识又被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认识的目的),并且通过实际使用(实践)来检验其是否有效。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主义1. 基本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例如,我们周围的山川河流、桌椅板凳等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它们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人的意识是对这些物质的反映。
- 辩证法强调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观点体现在万事万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如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发展的观点则表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像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全面的观点要求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事物,要综合考虑事物的各个方面。
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
例如,人们看到苹果落地这种物质现象,经过思考研究,才产生了万有引力的意识成果。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例如,科学的发展理念能够指导国家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而错误的经济政策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3.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一对矛盾,它们在经济利益、政治地位等方面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这种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显著的变化。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例如,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逐渐升高是量变,当达到100℃时就会发生质变,变成水蒸气。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好几种提法,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等。
那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呢?对这些提法将一个一个地回答。
首先回答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呢?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它的内容来说的。
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是唯物辩证的一般宇宙观和社会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所构成的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旧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脱离的。
旧唯物主义的特点是和辩证法相脱离,因而是形而上学的。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正确的,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也是符合科学的。
但是,世界是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中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这就使世界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生生不已、朝气蓬勃。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却把世界看成是单调的、枯燥的、死气沉沉的,要说有发展,也只是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
所以,旧唯物主义总的来说不是科学的唯物主义。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的辩证法虽然承认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但是它脱离了唯物主义,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认为意识决定物质,这是头朝地脚朝天倒立着的辩证法,因而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都是相脱节的吗?不是的。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也有过结合,比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就是相结合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也有类似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结合的情况。
但是这种结合都没有科学的论证,没有系统的理论,因而不具备科学的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不同于以往哲学的各种形态,但是它又吸取了以往哲学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它是在革命实践基础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是贯穿着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和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哲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哲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学的相互渗透与继承,但又超越了这些旧哲学的局限,创立了辩证的、革命的哲学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正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深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认识论,即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原理及其在人们思维中的表现的认识和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不是物质之外独立存在的东西。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相互渗透与统一。
物质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立足点和起点,辩证法则是物质主义的认识方法和实证科学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认为历史是在阶级斗争中发展的,人类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类的意识,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为人的认识是由于实践而产生和发展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实践决定着人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哲学是密不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和原理,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阐明了社会历史的动态变化过程,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哲学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马克思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和运用。
马克思对辩证唯物主义进行了深化和拓展,他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矛盾,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的崩溃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就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与前途;认识与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辩证法部分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运动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就是否承认矛盾的观点的对立。
最后一点就是对立的焦点。
2、联系的观点:联系就是事物内部或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联系就是客观的,普遍的,多样的,有条件的,系统的。
系统就是相互联系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结构有序性与内部结构趋优性,整体性就是系统最重要的特性。
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表现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相互依存与相互作用。
3、发展的观点:发展就是前进的运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运动。
发展就是有过程的有规律的,无限的。
新事物就是符合前进方向的事物,具有远大前途。
由于它代表事物发展方向、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中能得到群众支持,所以它就是不可战胜的。
4、对立统一规律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揭示动力,理解的钥匙,揭示根本的认识方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5、矛盾:就就是对立统一,就是客观的。
矛盾有两个根本属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哲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哲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理论,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分析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
这篇文章将逐步探讨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世界的认识和认识方法的科学总结,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的运动和发展是世界的基本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思考、矛盾的普遍性以及事物的内在联系,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的过程中,将辩证唯物主义作为科学方法论的基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来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揭示社会规律的运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性和科学性正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武器。
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马克思主义者分析和解决社会实践中的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从全面的角度来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及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辩证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者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提供了指导。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提供了理论支持。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社会发展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是由人们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运动和发展是世界的根本规律,包括社会的发展。
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探索了历史的真实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基础地位,认为哲学的任务是指导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和原则指导实践,促使马克思主义者能够更好地观察现实、认识现实和改造现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1、宏观角度(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微观角度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三、唯物辩证法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中观角度“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3、微观角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四、历史唯物主义1、宏观角度(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中观角度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3、微观角度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深刻把握了世界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起源、基本原理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起源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等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思考。
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首次将辩证唯物主义与社会历史联系起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存在,物质是世界的根本。
他们认为,物质的运动和发展是通过辩证法的规律进行的。
辩证唯物主义把事物的运动看作是相互作用、互相转化的过程,强调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对立是促使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事物的统一和斗争、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首要原理。
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并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
事物的统一和斗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原理。
事物内部的各种矛盾相互作用,既存在统一性又存在斗争性。
统一性促使事物保持稳定,斗争性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关键原理。
事物的发展既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也有突变的质的飞跃。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质变,从而推动事物的进步。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对现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使我们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运行规律,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和改变现实。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有助于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通过对矛盾和斗争的分析,我们能够理解社会的变革和演进过程。
这为我们研究历史、预测未来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核心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基础。
本文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即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物质观,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一、辩证法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矛盾的斗争则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矛盾普遍存在: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内部的矛盾和冲突,这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矛盾的斗争:在矛盾的双方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事物得以发展和变革。
3. 矛盾的转化:矛盾在发展变化中会产生转化,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 对立统一: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构成了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辩证法的运用使得马克思主义具有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者运用辩证法分析社会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为革命和社会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力的决定性: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2. 阶级斗争的推动: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3. 生产关系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生产关系逐渐不能适应生产力的要求,必然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
4. 社会形态的演进:历史上社会经历了原始共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社会形态的演进。
历史唯物主义使马克思主义者能够深刻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剥削制度的本质和历史的必然性,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思想武器。
三、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基础,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它强调观察世界时要以辩证的方式思考,全面地认识对象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同时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认为世界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和可认识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辩证法和唯物主义。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维工具,它包括了对事物矛盾的认识、对事物发展的规律及对事物运动的看法。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在矛盾推动的,而这种矛盾的发展又意味着事物的发展。
只有通过对事物内在矛盾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轨迹,推动社会变革。
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唯物主义强调对客观世界的研究,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基础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强调要用物质的眼光看世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对客观实际世界的认识和实践基础上的,其核心是实践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工具和方法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精髓是强调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关系,是对客观世界的深刻观察和认识,以及将这种认识运用于社会变革和发展实践之中的理论。
因而,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做好思维方法的运用,也能够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处理当今世界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只有以辩证思维的方式看待问题,并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推动社会进步,不断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它不仅是哲学层面上的思想,更是我们实现社会理想和人类幸福的重要思想支撑。
愿我们始终秉持辩证唯物主义精神,不断探索真理,实现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繁荣。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与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与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理论体系,也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方法论。
作为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入手,探讨其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首先包括对宇宙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认为,宇宙是一个物质的有机整体,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无一例外。
这种观点立足于对自然科学的深入研究和对社会历史的详尽分析,如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指导我们认识和理解社会的规律性和历史的发展趋势。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包括对立统一、矛盾、否定、否定之否定等。
通过研究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不仅包含对现象的描述,还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来揭示事物的深层次本质。
与辩证唯物主义相比,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强调对社会现象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是在物质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基础上发展的。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化等。
通过分析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我们可以推断出社会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还包括实践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事物。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必须得到实践的验证,实践必须依靠理论的指导。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不断纠正和丰富理论,推动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与辩证唯物主义密不可分。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认识和理解宇宙、社会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揭示了物质世界和社会历史的内在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其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对于我们理解世界、认识社会和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展开探讨,旨在阐明其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和实践价值。
一、唯物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唯物论是一种基于物质世界存在决定意识世界的原则的哲学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提出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即物质存在于世界的首要地位,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论的核心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辩证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辩证唯物论,强调宇宙和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发展过程。
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思维方法,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把握,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
2. 劳动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强调实践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基础。
通过劳动和实践,人们能够改变和创造物质世界,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解放。
3. 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唯物论认为社会历史是在物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基础上发展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产物。
二、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矛盾和变化为核心,强调世界的普遍联系、矛盾的普遍性以及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包括:1. 矛盾的普遍性: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特征,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 矛盾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区分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概念。
主要矛盾是决定事物发展的矛盾,其他矛盾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相对次要的矛盾。
3. 质变和量变: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事物逐渐积累和积攒的过程,而质变是当一定条件具备时,事物发展的突变点。
三、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实践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不仅是一种哲学理论,更是指导人们进行实践的重要工具和思维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辨析
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辨析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两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它们在理论上有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本文将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强调辩证法,强调对事物变化的认识,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唯物主义是指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是第一性。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发现事物内在的矛盾和联系,揭示客观规律性,指导人们改造现实。
而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性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正义的,应当被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取代。
马克思主义是处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作为一种社会变革的科学,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平等。
在思想方法上,马克思主义也包含辩证法,但是它的普遍原则不是辩证唯物主义。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新的哲学思想,是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总结了各种经验,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以辩证法为核心,求是创新,以实践为标准,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事求是,恶以此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是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服务。
而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国际化的理论,提出了关于社会的广泛、深刻的理论,包括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和社会主义的解放、平等。
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社会进步和解放服务的,着重于探讨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是根植于国际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变革为目标。
总的来说,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是为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所准备的。
而马克思主义则是更为普遍的理论,是为了人类整个社会进步而服务的。
尽管二者有着共同的理论根基,但是在具体的理论观念和运用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对于我们来说,理解和掌握二者的区别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的运行规律,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1、宏观角度(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 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微观角度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三、唯物辩证法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中观角度“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3、微观角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四、历史唯物主义1、宏观角度(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中观角度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3、微观角度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点如下: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现实世界看作是物质的世界,主张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基础,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物质世界决定的,意识的变化是由物质世界的变化所引起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提出了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世界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辩证法是研究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的方法。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社会存在的根本矛盾,是驱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每一个社会形态都有其自身的历史使命,一旦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就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这种历史发展的观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实践活动产生的,实践是认识的根据和检验。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自身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性,认为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会走向崩溃,社会主义必然会取代资本主义成为社会的主要制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人类的共同富裕和自由。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关于社会现实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哲学,具有深刻的分析和预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两个方面,强调历史的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突出了人的实践是认识源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无始无终的运动和变化的整体。
物质决定意识,历史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2.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因果联系的过程,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基础。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发展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关键。
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关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包括技术、劳动力等)的发展和进步,会不可避免地引起与现存社会制度和经济关系的冲突与矛盾。
5. 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是一个无阶级社会,人们按需分配资源,劳动不再受剥削,人与人之间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和验证。
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指导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观点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形成了一系列核心观点。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的方法是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对事物发展的全面、系统的观察和研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形态的演变和社会制度的变革,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
四、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基础。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客观的、现实的,是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的进步是通过阶级斗争来推动的。
阶级斗争学说指出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强调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
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七、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替代品,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的新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八、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阶级斗争学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小结唯物论包括三个要点: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三、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一、第一个要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世界观和哲学的概念a、世界观的定义b、哲学的定义c、世界观和哲学的关系(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a 、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的本原是什么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c、讨论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a、唯物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和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产生的根源:从历史、阶级、认识几个方面去理解(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3)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b、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和主要形态(1)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从历史、阶级、认识几个方面去理解(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3)唯心主义的主要形态(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特点:(1)定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2)特点:阶级性、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b、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c、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二、世界物质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有两个要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a、科学物质范畴的形成是个历史过程b、物质范畴和物质结构理论即有区别,有又联系c、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d、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的意义(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a、一元论、二元论:(1)、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世界统一于精神)(2)、二元论:特点、实质b、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基本原理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三、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意识的起源:a、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是社会的产物(二)意识的本质:a、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b、是人脑的机能c、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三)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四)意识的能动作用:a、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b、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与条件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有四个要点:(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a、普遍联系的含义和特征:(1)含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全面介绍和系统阐述。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这一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自然哲学思想,但其真正成为哲学体系的一部分,是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基础上,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是对自然界的独特认识,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探究。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和内在联系,以及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永恒存在的客观规律。
它揭示了事物的相互关系、因果联系以及矛盾的普遍存在。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包含三个基本原理: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1. 唯物论: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个体和意识都是物质的产物。
人类的思维和意识是由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塑造而成的,不存在独立于物质的超自然力量。
唯物论强调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
2. 辩证法:辩证法是研究事物内部矛盾、运动和发展的方法。
它包括矛盾的普遍存在、矛盾的斗争和矛盾的统一三个基本方面。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矛盾的统一,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3.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具体运用,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究。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阶级斗争,最终达到无阶级社会的共产主义。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意义和现实意义辩证唯物主义对理解世界和改变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它深刻剖析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揭示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基础,也是指导党和人民进行改革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得原理原理内容:世界得本质就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物质得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得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得意识对事物得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得意识对事物得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得作用,重视精神得力量,树立正确得思想意识,克服错误得思想意识3、物质与意识得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得力量。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基础与前途;认识与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辩证法部分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得对立:联系得观点与孤立得观点得对立,全面得观点与片面得观点得对立,运动得观点与静止得观点得对立,就是否承认矛盾得观点得对立、最后一点就是对立得焦点。
2、联系得观点:联系就是事物内部或之间得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联系就是客观得,普遍得,多样得,有条件得,系统得。
系统就是相互联系得各要素构成得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结构有序性与内部结构趋优性,整体性就是系统最重要得特性。
系统与要素得关系表现为整体与部分得关系,相互依存与相互作用。
3、发展得观点:发展就是前进得运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得运动。
发展就是有过程得有规律得,无限得。
新事物就是符合前进方向得事物,具有远大前途、由于它代表事物发展方向、有旧事物不可比拟得优越性、在社会中能得到群众支持,所以它就是不可战胜得、4、对立统一规律就是唯物辩证法得实质与核心:揭示动力,理解得钥匙,揭示根本得认识方法、与形而上学对立得焦点。
5、矛盾:就就是对立统一,就是客观得。
矛盾有两个根本属性。
矛盾得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贯通得性质与趋势。
矛盾得斗争性就是指矛盾双方互相限制与互相否定得性质与趋势。
矛盾同一性就是相对得、有条件得,斗争性就是绝对得、无条件得。
矛盾同一性与矛盾斗争性互相联结、6、矛盾得作用:(1)同一性就是事物存在与发展得前提,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己得因素而得到发展,规定了事物发展就是向着自己得对立面方向转化;(2)斗争性引起矛盾双方力量发生变化,使旧得统一体分解,新得统一体建立。
7、内因与外因:内因就是事物得内部矛盾,就是发展得根据,第一位得原因。
外因就是事物得外部矛盾,就是发展得条件,第二位得原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得内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得动力。
这个原理就是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方针得哲学基础、8、矛盾普遍性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ﻫ矛盾特殊性指具体矛盾及其方面各有特点。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就是互相区别得,它们就是共性与个性得关系;但又就是有联系得,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得关系就是矛盾问题得精髓,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得社会主义得理论基础。
9、矛盾发展得不平衡性: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得就是主要矛盾,居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得就是次要矛盾。
在矛盾双方之间,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得就是矛盾得主要方面,居从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得就是矛盾得次要方面。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得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这个原理就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得理论基础。
10、解决矛盾得形式:一方克服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11、质、量、度:质就是使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得内在规定性。
量就是事物得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得成分在空间上得排列组合等可用数量表示得规定性、质与量得统一叫做度,就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得量得限度。
质与量就是对立统一关系。
质与事物直接同一,量与事物不直接同一。
没有无质之量,也没有无量之质。
任何质都就是一定量得质,任何量都就是一定质得量。
认识质就是认识得起点,认识量就是认识得深化,把握事物得度有重要意义。
12、量变与质变:量变就是事物数量得增减与场所得变更,就是渐进得、不显著得变化。
质变就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得转变,就是突发得、显著得变化、量变与质变就是对立得、量变就是不改变事物得变化,质变就是改变事物质得变化、区分两种变化得关键在于就是否超出度。
量变与质变又就是统一得。
量变就是质变得必要准备,质变就是量变得必然结果、量变达到突破度时转化为质变,质变完成后转化为新得量变、反对只承认量变得庸俗进化论与只承认质变得激变论。
这个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指导意义、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只有经过长期努力得积累才能实现现代化,不能急于求成。
13、量变与质变得复杂性:量变形式就是多样得,有数量得增减与空间排列得变化;质变形式就是多样得,有爆发式飞跃与非爆发式飞跃。
量变与质变互相渗透、总量变中有部分质变,包括局部性部分质变与阶段性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得扩张。
14、肯定与否定:肯定方面就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得方面、否定方面就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得方面、肯定与否定互相对立与排斥,又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
辨证得否定就是事物自我否定,就是发展与联系得环节,就是扬弃、形而上学得否定就是外加否定,全盘抛弃。
15、否定之否定:事物经过两次否定,形成周期性变化得趋势,体现出仿佛回到出发点得运动,就是螺旋式上升与波浪式前进,就是前进性与曲折性得统一。
事物发展得总趋势就是前进得,因为发展通过一次次否定实现,每一次都就是扬弃;事物发展得具体过程就是曲折得,因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可能一帆风顺。
反对否认前进性得循环论与否认曲折性得直线论。
这个原理说明顺利时不应盲目乐观,遇到挫折时不应悲观失望。
16、原因与结果:原因就是引起一定现象得现象。
结果就是由原因得作用而引起得现象。
原因与结果首先就是引起与被引起得关系,其次就是前后相继得关系、原因与结果就是对立得,又就是统一得。
二者互相依赖,互相转化。
因果联系得复杂性表现在一因多果,同因异果,多因一果,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17、必然性与偶然性:必然性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得趋势。
偶然性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得趋势。
必然性与偶然性就是对立得,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不同得地位与作用。
必然性与偶然性又就是统一得,互相依赖,互相转化。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得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就是必然性得表现与补充。
必然性与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科学得任务就是透过大量得偶然性揭示必然性、反对只承认必然性得机械决定论与只承认偶然性得非决定论、18、可能性与现实性:现实性就是包含内在根据得客观事物与现象种种联系得综合。
可能性就是包含在事物之中、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得种种趋势、可能性与现实性就是对立得,又就是统一得。
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现实性不等于可能性。
可能性与现实性互相依赖、互相转化。
要对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现实得可能性与抽象得可能性、好得可能性与坏得可能性、大得可能性与小得可能性进行区别。
可能性与现实性得统一说明人们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可能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得对立说明人们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必要性。
19、内容与形式:内容就是构成事物得要素之与。
形式就是构成事物要素得结构方式。
内容与形式就是对立得,又就是统一得、内容占主导地位,决定形式。
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内容与形式互相依赖,互相转化。
内容与形式得关系有复杂性,同一内容可以有多种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容纳不同内容,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旧内容也可以使用新形式、反对形式主义与形式虚无主义。
20、现象与本质:现象就是事物得外部联系与表面特征、本质就是事物内部各要素得内在联系。
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得就是真象,反面歪曲表现本质得就是假象。
现象与本质就是对立得。
现象就是表面得,本质就是内在得;现象就是个别得,本质就是一般得;现象就是多变得,本质就是相对稳定得;现象比本质丰富,本质比现象深刻。
现象与本质又就是统一得。
任何现象都表现本质,任何本质都通过现象表现。
现象与本质得对立说明科学研究得必要性,反对抹煞二者区别得科学无用论、现象与本质得统一说明科学研究得可能性,反对否认二者联系得不可知论。
认识论(辨证唯物主义得认识论)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内容原理:人得主观能动性包括“想”、“做"及在想与做中所具有得精神状态:人们要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得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得发挥受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得制约、方法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必须不断积累正确得主观因素。
2、实践及其作用内容原理:实践就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得一切活动。
实践就是客观得物质性得活动,就是有意识,有目得得能动性活动,就是社会性历史性活动,实践得基本形式有三种,即变革自然得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得实践活动,科学实践活动。
生产实际就是人类最基本得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得存在与发展起着决定性得作用。
处理社会关系得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得变迁与进步,科学试验就是历史前进得有力杠杆,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与改造社会活动得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得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3认识与实践得辨证关系(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认识发展得动力、认识得最终目得与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得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得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得指导作用;错误得认识,非科学得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对实践产生消极作用。
方法论:实践得观点就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得首要观点,因此,要坚持实践第一得观点,重视实践。
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历史得统一。
要重视认识对实践得反作用,以科学理论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与成功得改造世界。
4、科学理论得指导作用内容原理:科学理论就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得,正确得反映了客观事物得本质及其规律得理论。
就是系统化得真理性认识,它能够预见事物得发展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得正确方案,对人们得实践活动有巨大得推动作用;它能提出正确得认识事物得方法,指导人们正确得认识世界。
方法论:坚持用科学得理论指导实践,着眼与科学理论得应用,着眼与对实际问题得理论思考。
5、认识得根本任务内容原理:认识得根本任务就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得本质。
方法论:占有丰富得感性材料,运用科学得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6、认识就是不断发展得内容原理:任何一个具体得认识只就是对整个界一个层次得认识、一个方面得认识、一个发展阶段得认识、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得基础上不但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