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世界文化遗产评估标准
世界文化遗产评估标准英文回答:World Heritage Site assessment criteria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of a cultural or natural site. These criteria were establish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and are based on a set of ten criteria. These criteria are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a site is worthy of being designated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The first criterion is that the site represents a masterpiece of human creative genius. This means that the site must demonstrate exceptional human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For example,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represents a masterpiece of human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The second criterion is that the site exhibits an important interchange of human values. This means that the site must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xchange ofideas, beliefs, and cultural practices. For instance, the Silk Road is a prime example of an important interchange of human values, as it facilitated the exchange of goods, ideas, and cultures between East and West.The third criterion is that the site bears a unique or at least exceptional testimony to a cultural tradition or to a civilization. This means that the site must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a specific cultural tradition or civilization. The Pyramids of Egypt, for example, bear exceptional testimony to the ancient Egyptian civilization and its architectural achievements.The fourth criterion is that the site is an outstanding example of a type of building, architectural or technological ensemble or landscape. This means that the site must represent a unique or exceptional architectural or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The Taj Mahal in India, for instance, is an outstanding example of Mughal architecture and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buildings in the world.The fifth criterion is that the site is directly or tangibly associated with events or living traditions, with ideas, or with beliefs. This means that the site must have a direct association with significant events, living traditions, ideas, or beliefs. The Vatican City, for example, is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and is considered a sacred place for millions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The sixth criterion is that the site contains superlative natural phenomena or areas of exceptional natural beauty and aesthetic importance. This means that the site must possess outstanding natural features or landscapes. The Grand Cany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 prime example of a site that exhibits exceptional natural beauty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The seventh criterion is that the site is outstanding examples representing major stages of Earth's history, including the record of life, significant ongoing ge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ndforms, or significant geomorphic or physiographic features. Thismeans that the site must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Earth's history and geological processes. The Great Barrier Reef in Australia, for instance, represents a major stage in the Earth's history and is home to a diverse range of marine life.In conclusion, the World Heritage Site assessment criteria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of cultural and natural sites. These criteria consider factors such as human creativity, cultural traditions, architectural achievements, natural beauty,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By meeting these criteria, a site can be designated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and be recognized for its exceptional value to humanity.中文回答:世界文化遗产评估标准用于评估文化或自然遗产的卓越普遍价值。
全国文物专题班考试试卷
国保单位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人培训网上专题班在线考试注意事项:考察基层文保单位负责人的学习情况(考试时间:50分钟|总分:100分|得分:100分)1(单选题,2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划定并公布。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2(单选题,2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的树标机关为()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B.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C.国务院D.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3(单选题,2分)记录档案分为()「A.主卷和副卷B.主卷和备考卷C.主卷、副卷和图纸卷D.主卷、副卷和备考卷4(单选题,2分)博物馆库房温度一般稳定在15-25°C , A.16-18°CB.15-25°CC.0°CD.18-25°C5(单选题,2分)湿度是评判文物保存环境优劣的关键,A.粉尘B.水C.花粉8(单选题,2分)()对文物会产生光化学反应,能引起能量转换,破坏其分子链,使有机物纤维素的聚合度下降,导致物品破裂;也会引起染料褪色,油漆失去光泽50% 有机质藏品()日差±5%。
有机质藏品最适宜()温无机质藏品库的湿度应控制在45〜 A.45〜65%B.40〜45%C.65〜70%D.45〜70%6(单选题,2分)湿度上限超过(),则纸张、纺织品、 皮革等有机质文物的材料就会成为 微生物的养料,滋生霉菌,损坏甚至损毁文物。
A.0.6B.0.65r - C.0.7D.0.87(单选题,2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与()反应,生成亚硫酸和硫酸,不但对有机 质文物 而且对金属、石刻都会造成严重的腐蚀。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设计方案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设计方案2.1.意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运行体系的建立,可及早的发现和辨别文化遗产本体及其赋存环境的细微变化,并给出其变化的定量分析,不仅能为风险评估预警和尽早实施应对控制给出重要依据,也为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可能可必要的条件,是实现对遗产地的本体的预防性跋扈的关键。
同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运行体系的建立不但可以实现遗产气象监测、微环境监测、本体监测、载体监测、游客承载量监测和安防监控系统的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促进了个相关监测部门间的协作合作关系,而且,还可以确定遗产保护、管理、利用中所遇事件的轻重缓急关系,并依据事件不同的重要性程度,提出相应的报送、预警方式和相应措施,进而提高遗产的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文化遗产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的顺利过渡。
此外,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实践经验也可供其他世界遗产地检测预警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因此开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目标通过检测预警体系的建立,全面实现文化遗产动态监测和信息化管理;实现相关监测指标动态信息报送、分析、统计、发布。
以及信息查询与检索的功能,从整体上提高提高检测管理水平;提高监测信息管理,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应急响应处置方案,实现变化可监测、风险可预报险情可预控、保护可提前的预防性保护管理目标,进一步提升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的利用水平,为其他遗产地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供示范。
三、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构成以文化遗产为例,文化遗产位于洛阳市城南13公里处,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两山夹一河”构成了龙门基本的地形地貌,2000多个窟龛就分布于东西两山的崖壁上。
对文化遗产保护区的监测主要包括文物环境监测,文物本体病害监测,文化遗产安全监测,保护区划监测、游客状况监测、保护规划监测等几个方面。
环境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文化遗产区温湿度、风向、风速、大气降水、光强、土壤含水率、噪音、酸雨、震动等环境因素监测;本体病害监测主要包括:洞窟温湿度、光强、风向、风速、降水、壁面渗漏水、光强度、风化、岩体开裂、冷凝水等文物病害相关因素实施监测。
对中国文化自然遗产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初探
对中国文化自然遗产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初探来源: 2008-1-9 16:08:43 网友评论条字体:[大中小] 收藏本文※我要投稿!实际上,由于遗产资源的组织体系没有健全,造成遗产管理绩效评估主体多样化和分散化。
这种状态严重影响绩效评估的可操作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谈遗产管理绩效评估早了一点。
但是,遗产管理工作是不能等的,一方面,遗产有脆弱性极易遭到破坏;另一方面,遗产管理的组织体系完善是有过程的需要时间。
更因为,再完善的组织体系都需要横向的机制来操作和补位。
正是组织体系引起管理缺位,包括约束、协调、激励等机制在内的管理运行机制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如何克服评估主体问题?从遗产资源管理的现状来看,可以暂时由建设部、文化部、国土资源部等职能部门联合实施评估或委托科研机构、媒体进行。
在行政权威性比较弱的情况下追求专业权威性和舆论引导作用。
4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绩效评估在管理科学领域广泛应用,在公共管理领域绩效评估的应用也非常成熟。
国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对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等管理活动进行评价[12,13],大多将保护管理作为项目来进行评估,评价也多定性指标。
国内学者徐嵩龄[1,14]在研究黄山案例时也提出了进行管理评价考核的设想。
4.1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1)“保护第一”原则:开发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同时应当履行保护的义务。
但实践上,两者总是无法达到和谐,前者不断威胁着后者,演化成保护和利用的矛盾。
由于文化自然遗产具有稀缺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保护第一”是管理遗产重要原则。
仅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名称的表述上就可以看出,“保护第一”是UNESCO 和世界各国都强调的明确的理念。
因此,遗产管理绩效评估当然要体现保护第一的理念,或者说,要激励遗产管理者在组织管理过程中保护优先的行为。
(2)关键指标原则:能够反映遗产管理绩效的指标很多,只有同时具备可以定量和行为化的、独立性的、主导性的指标,才能提取出来作为关键绩效指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项目技术方案示范文本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项目技术方案示范文本一、项目背景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宝藏。
由于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经历历史的洗礼,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已经面临危机,存在着普遍的遗产破坏行为,为了确保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持续发展,有必要建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
二、项目概述
本项目的宗旨是建立一个能够实时监测和及时预警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预警系统。
该系统将实时监测和及时预警世界文化遗产的状况,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以确保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持续发展。
本系统将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通过建立和整合各种文化遗产信息,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实时监测预警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三、项目技术方案
1、信息资源挖掘
通过互联网、文献资料分析、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收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况、资源状况、保护状况、威胁状况等信息,为本系统建立文化遗产信息数据库奠定基础。
2、信息系统构建
构建网络技术平台,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信息系统,采用多媒体技术和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
世界文化遗产评价体系
世界文化遗产评价体系
世界文化遗产评价体系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一套评价标准,旨在保护、传承和
弘扬世界上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遗产。
这一评价体系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制定并推行。
世界文化遗产评价体系主要由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构成,即世界遗产目录和遗产
评价准则。
首先,世界遗产目录分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和世界自然遗产目录,旨在确保遗产的广泛认知和跨国合作。
遗产目录中的每个遗产都被认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具有普遍价值。
其次,遗产评价准则是一套用于评估候选遗产是否符合文化或自然价值的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历史意义、独特性、保护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世界文化遗产评价体系的核心理念是保护、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
通过世界遗
产目录的建立,国际社会可以共同努力保护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遗产。
同时,遗产评价准则确保选定的遗产具有普遍的价值,并有助于推动其保护与传承工作。
评价体系还为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框架,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认同。
世界文化遗产评价体系的实施对于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它
使世界各国共同承担起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并为未来的世代留下宝贵的遗产。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我们可以加强保护工作,传承人类的文化精神财富,并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与关注。
总之,世界文化遗产评价体系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框架,旨在保护、传承和弘扬
世界上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遗产。
通过世界遗产目录和遗产评价准则,该评价体系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文化遗产建筑监测方案及计划
世界文化遗产建筑监测方案及计划一、一般规定:1.1为了有效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建、构筑物(如建筑物、构筑物、假山、石桥等详见附表),掌握其在自然条件以及人为因素作用下的渐变幅度,变消极保护为积极保护,提供量化依据制定本规程。
1.2根据监测对象在文化遗产单位所处的重要程度不同,划分为A、B、C三类监测对象,其中A类为临水及地处地基不够稳定场所的主要建、构筑物,有可能变形值较高的建筑、构筑物;B类监测对象为(1)独立的小型建筑;(2)体量较大的峰石、重心偏移的假山;(3)有挡土功能的石包土假山。
C类监测对象为地基稳定,体量在文化遗产单位处于中等程度,结构稳定性好,与周围建筑有相互关系的建筑,处于稳定状态的地面假山以及其它构筑物等。
1.3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网有单位坐标、原点、监测点三级定点组成,其中单位坐标与国家或城市坐标点构成一定关系,原点与单位坐标构成一定关系;监测点与原点构成一定关系。
1.4单位坐标、原点应设置在地基稳定,对游览无影响,对景观无影响的相对隐蔽,且又能满足监测及仪器使用要求的条件;对构筑物监测点应设置在构件变形最大或最有可能变形的部位;对建筑物监测应设置在柱类构件的两端中线,梁、枋类构件的底端等。
1.5对单位坐标、原点、监测应长期保护。
二、监测方法:2.1平面监测首先应设置二个原点,通过原点设置监测点,使监测点与二原点形成三角形。
原点与监测点的设定用经纬仪导向,并用钢质卷尺量出原点与监测点水平距离。
2.2建筑物平面应设三个监测点,且监测点应设置在柱磉面之拄中线位置。
监测点与各柱底端中心距离用钢卷尺水平量得其数值。
2.3构筑物平面监测点应设置在其最易变形的部位。
对驳岸、湖石驳岸等较长的构筑物平面监测可视变形的可能改置数处监测点。
2.4对垂直规则构件的监测,可视条件用经纬仪或线垂、尺等取得变形值。
柱类构件的测值基准是柱的中线。
2.5对假山、峰石、树木等不规则竖向物体监测应在设置原点、监测点后方可进行。
世界遗产地安全预警系监测与技术预防 内容
世界遗产地安全预警系统监测与技术预防一、监测的目的为了更好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珍贵文物的安全,更好的保护世界各地游客以及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监测的主要内容二、监测的主要内容1990年,敦煌莫高窟安防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在安全防范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的安防系统即将安装,这将会大大提高石窟文物的安全系数。
2.文物陈列馆安全监测陈列中心和藏经洞陈列馆已安装了防火、防盗报警系统,院史陈列馆只安装了周界探测器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还需要安装防火报警系统。
3.文物库房的监测文物库房需要安装相关报警监控设备。
4.展馆的防火报警监测陈列中心和藏经洞陈列馆已安装了防火报警系统,院史陈列馆只安装了周界探测器和视频监控系统,还需要安装防火报警系统。
5.木结构古建的防火监测目前只有下寺安装了防火报警系统,上中寺以及5座木构窟沿还需要安装防火报警设施。
6.重点保护区要害部位的监测安装视音频监控设备和报警探头。
7.检票入口处的监测安装摄像机和监听探头对检票入口处进行监控,及时了解检票入口处的情况,同事进行录像。
8.小件寄存处的监测安装摄像机和监听探头,并对游客存放物品的全过程以及物品的存放地进行实时录像。
9.停车场入口处的监测在合适的地点安装摄像机和监听探头等设备对车辆和收费情况进行监测。
10.野外散存文物的远程监测根据实地情况选择安装有线或无线视音频监控设备和报警探头。
三、监测方法通过安装功能齐全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来进行监测。
四、监测数据的技术处理将视音频信号接入硬盘录像机进行存储。
报警数据的信号在报警主机等设备进行存储,并启动相关预警措施。
五、监测技术实现及预期效果从中控室和各分控室可以及时的发现一切有可能对世界文化遗产地文物以及游客不利的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
六、监测范围和内容的拓展1.保护区范围突发自然灾害的监测目前还没有安装相关技术防范措施。
2.保护区范围人为破坏事故的监测目前还没有安装相关技术防范措施。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附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说明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分为两大部分:
1、遗产本体监测预警指标:按照遗产类型分类设定监测指标,各项指标的监测频度根据各遗产具体情况在系统建设时研究设定。
2、影响因素、保护管理行为、安全保障监测预警指标:统一设定监测指标和各项指标的监测频度,监测频度包括1日、1月、1年、记录性监测、实时监测5种。
其中,“1日”、“1月”、“1年”属周期性监测,“记录性监测”指针对监测事项的发生过程、结果以及响应进行工作记录和对策响应,属不定期监测;“实时监测”指通过监测设备对重要对象的实时状况进行同步记录和响应,属不间断监测。
1、遗产本体监测预警指标
2、影响因素、保护管理行为、安全保障监测预警指标。
世界文化遗产评价标准
世界文化遗产评价标准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具有独特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和遗址。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杰出成就,是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
为了确保世界文化遗产得到充分保护和传承,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评价标准,以评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
以下是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保护价值、社会价值、教育价值和旅游价值等方面对世界文化遗产评价标准的概述。
1.历史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是指其记录和见证了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承。
这些遗产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文明和不同地域的人类活动,是研究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料库。
2.文化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是指其反映和表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交流与融合。
这些遗产代表着不同文化的独特特征和贡献,是研究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3.艺术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是指其具有独特的审美和艺术表现力。
这些遗产包括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代表着人类创造力和审美观的巅峰,是研究人类艺术史和美学思想的重要对象。
4.科学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是指其具有独特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
这些遗产包括科技发明、天文观测、医学研究等成果,是人类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5.保护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是指其珍贵性和濒危性,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这些遗产由于年代久远、自然侵蚀或人为破坏等原因,面临着濒危甚至消失的风险,因此需要进行保护和维护,以确保其长期存在和传承。
6.社会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是指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这些遗产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类智慧和创造力,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同时,文化遗产还是人类文化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来源,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7.教育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是指其对于提高公众文化素养和促进知识传播的作用。
这些遗产是开展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教育的重要教材和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拓宽知识视野。
世界文化遗产曲阜“三孔”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与探索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 0412021.5(上)文物鉴定与鉴赏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它的巨大价值和作用已被全人类所认识和重视。
孔府、孔庙、孔林(简称“三孔”)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保护好“三孔”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责任,也是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必须有现代科技的推广应用作支撑。
因此,构建一个符合遗产地自身特点的监测系统、提升监测科技水平显得相当重要。
1 “三孔”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曲阜市文物保护部门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按照国家文物保护部门的要求指示,不断健全、完善监测机构,提升软硬件水平,坚持“严、细、恒”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三孔世界遗产监测。
每6年组织一轮定期监测,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定期监测报告报送工作任务,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监测格局。
1.1 抓好定期监测和日常监测日常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三孔”文物本体基本情况、遗产核心区和缓冲区监测、周边地区开发情况、保护对象监测情况、环境方面监测、游客承载量等八项内容。
“三孔”的保护对象主要是古建筑、碑刻石刻、古树、馆藏文物。
保护对象监测的内容因世界遗产地类型不同而具有各自特点。
我们根据规程建立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三孔”世界遗产监测数据库,内设机构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与市级相关专业部门紧密联系,及时关注变化动态,掌握世界遗产监测对象的发展变化,保证它的真实性及完整性,有效地维护与延续了世界遗产本身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监测体系。
1.2 制订严谨细致、可行性强的保护规划针对自然风化造成的文物破损等问题,进行全面的、科学的研究性保护,制订切实可行的保护规划。
近年来“三孔”先后委托资质单位编制并报批了孔府、孔庙相关建筑群保护维修、石碑石刻修复及建筑群油饰彩画保护修复等项目方案。
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已经获得国家批准立项并启动方案编制工作,已完成《曲阜孔庙孔林及孔府文物本体及环境监测技术方案》的编写和项目计划书的上报工作。
国家文物局关于委托承担《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总体规划
国家文物局关于委托承担《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
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函
【法规类别】文物与古迹保护
【发文字号】文物保函[2011]1906号
【发布部门】国家文物局
【发布日期】2011.10.31
【实施日期】2011.10.3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文物局关于委托承担《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函
(文物保函〔2011〕1906号)
国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根据《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为建设覆盖全部世界文化遗产和混合遗产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实
1 / 1。
对中国文化自然遗产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初探
对中国文化自然遗产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初探【内容提要】文化和自然遗产管理的研究引起学术界重视。
目前文献集中于研究转型期遗产管理的组织结构的调整,但缺少在管理机制的设计和操作层面上开展研究。
本文试图从遗产管理绩效评估入手开始对遗产管理激励机制的探索。
初步构建了以遗产保护为基本目标和以社区发展、游客管理和经营开发为贡献目标的遗产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的原则和关键指标确定等进行思考。
【关键词】自然文化遗产/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正文】1 引言进入新世纪,大量的研究文献显示管理学、经济学、环境科学、旅游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和文物考古等研究领域的中国学者对“自然和文化遗产”或“世界遗产”研究的关注,徐嵩龄[1]还提出了建立“遗产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发展“自然和文化遗产科学”的设想。
其中,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热和管理相对滞后两种现象的对比反差引起学术界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管理”研究的重视。
现有的文献多集中于探讨遗产资源的宏观管理系统(System)和体制[2—7],缺乏对遗产资源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Mechanism)的思考。
前者为制度、组织、权属关系层面上的研究,着重考虑系统的静态结构。
它涵盖了管理的组织和指挥两个要素;而后者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针对机构之间、不同层级的机构之间、机构内部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的运作方式,着重考虑系统结构基础上的动态关联和运作。
它涵盖了管理的控制、协调、决策三要素。
由于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脆弱性和不可逆性,在转型期现状体制下如何通过完善管理机制以有效保持遗产资源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已是当务之急。
完善的遗产资源管理系统包括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协调沟通机制、决策机制和经营管理机制五个子系统,本文就是在此框架内,从绩效评估体系的角度,试图对遗产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探索。
2 主要概念的界定2.1 激励控制机制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存在于经济社会中。
委托人和代理人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双方存在着目标上的差异。
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
附件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实施“文物保护利用科技专项行动”,根据《国家“十三五”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规划》(国科发社〔2016〕374号),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专题任务实施方案,列为2019年新增任务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本专题任务按照专项行动总体部署,围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科技需求,聚焦文化遗产价值认知与价值评估关键技术、文物病害评估与保护修复关键技术、文化遗产风险监测与防控关键技术、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关键技术等4个重点方向,针对文物领域亟待突破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以加强文物认知能力为基础,在文物价值认知、文物保护修复、文化遗产风险评估与预防、监测预警、应急救援与处置、综合保—1—障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研发专有装备,推动标准化建设。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的原则,本批指南拟在文化遗产价值认知和价值评估关键技术、文物病害评估与保护修复关键技术、文化遗产风险监测与防控关键技术、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关键技术等4个方面启动15个研究任务,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2.3亿元,其中用于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不得超过该专题任务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
本专题任务要求以项目为单元整体组织申报,须覆盖所申报指南方向二级标题下的所有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项目实施周期3年。
企业作为项目牵头申报单位时,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2。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2006)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2006年12月8日经国家文物局第20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6年12月8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更好地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的责任和义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及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实行国家、省、世界文化遗产地三级监测和国家、省两级巡视制度。
监测包括日常监测、定期监测、反应性监测;巡视包括定期或不定期巡视。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制订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工作的方针、政策、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组织或委托专业机构实施反应性监测;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巡视。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定期监测、反应性监测,及定期或不定期巡视。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世界文化遗产的日常监测。
第四条日常监测的内容包括文物本体保存状况、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自然、人为变化、周边地区开发对文物本体的影响、游客承载量等。
定期监测是指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每五年对世界文化遗产实行的系统监测以及每年对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或者《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警示名单》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的重点监测。
系统监测的内容包括对保护规划执行情况、遗产保护、管理、展示、宣传等情况的全面监测;重点监测内容包括对保护存在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法及成效的监测。
反应性监测是针对保护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的一种专门监测,内容包括对威胁到遗产保护的异常情况或危险因素进行监测。
第五条国家或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组织对遗产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巡视,巡视内容包括审核监测结果,检查保护、管理状况,并提出整改要求。
第六条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须于每年1月将上年度的日常监测报告上报省级文物行政部门。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须将审核后的年度日常监测报告于每年3月上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并按照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的要求按时报送定期监测报告。
永顺土司城遗址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永顺土司城遗址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田建林杨海荣摘要:从永顺土司城遗址区域分布与主要文物遗存情况出发。
探讨了遗址与文物实体、遗址外部自然环境、遗址人文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监测预警需求。
结合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采集信息和相关世界遗产保护的经验,构建了永顺土司城遗址监测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3大类,12个一级指标,55个二级指标。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Tusicheng Site in Yongshun and the main cultural relics, th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needs of the ruins and cultural relics entitie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utside the ruins, and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ruins are discussed. Combined with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by China"s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General Platform and relevant experience of world heritage protection, a monitoring index system of Tusicheng Site in Yongshun is constructed. The systemincludes 3 categories, 12 primary indicators and 55 secondary indicators.關键词:世界自然遗产;监测;指标体系;永顺土司城Key words: World NaturalHeritage;monitoring;index system;Tusicheng Site in Yongshun中图分类号:K87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__)15-0253-030 引言永顺土司城遗址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遗址,20__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说明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分为两大部分:
1、遗产本体监测预警指标:按照遗产类型分类设定监测指标,各项指标的监测频度根据各遗产具体情况在系统建设时研究设定。
2、影响因素、保护管理行为、安全保障监测预警指标:统一设定监测指标和各项指标的监测频度,监测频度包括1日、1月、1年、记录性监测、实时监测5种。
其中,“1日”、“1月”、“1年”属周期性监测,“记录性监测”指针对监测事项的发生过程、结果以及响应进行工作记录和对策响应,属不定期监测;“实时监测”指通过监测设备对重要对象的实时状况进行同步记录和响应,属不间断监测。
1、遗产本体监测预警指标
1
2
3
4
2、影响因素、保护管理行为、安全保障监测预警指标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