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 细菌革兰氏染色法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实验4细菌革兰氏染色法课件讲解材料18页PPT

实验4细菌革兰氏染色法课件讲解材料18页PPT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实验4细菌革兰氏染色法课件讲解材料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实验四细菌革兰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实验四细菌革兰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实验四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与芽孢染色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初步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材料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coli)2.试剂:草酸铵结晶紫、路哥氏碘液、95%乙醇、番红液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水、香柏油、二甲苯等。

三、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

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创立的。

通过革兰氏染色可把细菌区分为两大类。

革兰氏染色的基本步骤:先用结晶紫初染、次经碘液媒染、再用95%乙醇脱色、最后用蕃红复染。

经过此法染色后,细胞保留初染剂蓝紫色的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如果细胞染上复染的红色的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大肠杆菌是标准的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标准的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有关。

经结晶紫初染以后,所有的细菌都被染成蓝紫色。

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

当用乙醇脱色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含量低,用乙醇脱色处理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在内层且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被乙醇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被洗脱出来。

用蕃红复染时染上红色。

四、操作步骤1.细菌的活化:将细菌接种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约24h。

2.制片:取菌种培养物常规涂片、干燥、固定。

3.初染:于制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染色1min后,用水洗去剩余染料。

4.媒染: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约1min,水洗。

5.脱色: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残水,将玻片倾斜,在白色背景下,直接用95%乙醇从载玻片上端冲洗脱色,直到流下的酒精无明显的紫色时,立即水洗。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
(6) 吸干 用吸水纸轻轻吸去载片上的水分,干燥后镜检 (7) 镜检 将染色的标本,先用低倍镜找到目的物,将低倍
接物镜转开,滴加一小滴香柏油于涂片处,用油镜进行观察。
注意各种细菌的形态和细菌的排列方式。观察完毕,注意清 洁油镜。
3、革兰氏染色法 (1) 涂片 取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制成涂片,干燥、 固定。
(1) 为什么必须用培养24 h以内的菌体进行革兰氏 染色?
(2) 要得到正确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哪些 操作?哪一步是关键步骤?为什么?
(3) 当你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保证操 作正确,结果可靠?
) “和而不同”,多元发展。近年来 ,中医 药在防 治非典 、禽流 感和艾 滋病方 面发挥 的独特 作用也 证实了 二者的 有机结 合,具 有肯定 的临床 疗效。 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交融(df高血压958心脏 病983u6糖尿 病87fr)
革兰氏染色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染色
原理是利用细菌的细胞壁组成成分和结构的不同。革 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厚,交联而成的肽聚糖 网状结构致密,经乙醇处理发生脱水作用,使孔径缩 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与碘形成的大分子复合物保 留在细胞内而不被脱色,结果使细胞呈现紫色。而革 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层薄,网状结构交联少,而且类脂 含量较高,经乙醇处理后,类脂被溶解,细胞壁孔径 变大,通透性增加,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被溶出细胞 壁,因而细胞壁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细胞呈红色。
三、实验器材
1、菌种 培养24h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染液 (1) 简单染色 草酸铵结晶紫染液。 (2) 革兰氏染液 草酸铵结晶紫染液、革兰氏碘液、 95%乙醇、蕃红染液。
3、其他物品 显微镜、载玻片、香柏油、擦镜纸、接种 环、蒸馏水、染色架。

实验四革兰氏染色技术(精)

实验四革兰氏染色技术(精)


染液因素

注意试剂的有效期,是否变质,异常时不使用 结晶紫易沉淀 卢戈氏碘液易变质 酒精易挥发

细菌因素

衰老变性的细菌会出现染色性改变
视频:革兰氏染色

(2)斜面培养物涂片: 用细菌斜面(或平板)培养物涂片,需预先将 接种环沾取生理盐水 1~2 环臵于载玻片中央, 然后再按上述无菌操作法从斜面培养物上沾取 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菌苔少许,混于生理盐水 中,轻轻研匀,涂成直径 lcm 左右的均匀薄膜。

2.干燥
涂片最好在室温自然干燥,如需加速干燥,也可将
涂面向上,小心地放臵离火焰 20 ㎝处,远 离火焰 上方微加温略烘促使干燥( 切勿加热过度,以 防 将标本烧枯)。

3.固定
标本干燥后,常用加热固定法。在火焰的最热部分
让玻片有菌膜的面向上,通过酒精灯火焰三次(约 2~3秒钟),固定之目的是使细菌蛋白变性,菌体 牢固黏附于玻片上,还可杀死细菌,改变菌体对染 料的通透性。


5.结果
染色片待干后,于油镜下,调强光视野观察,呈紫
色的为革兰阳性菌,呈红色的为革兰阴性菌。 葡萄球菌染成紫色,为革兰阳性,以 G+表示;大 肠杆菌染成红色,为革兰阴性,以 G-表示。
菌悬液
涂片
干燥
固定 滴加无 菌水 取菌苔
涂片
四、注意事项

操作因素

脱色:关键步骤 涂片:太厚影响染色,太薄细菌分散不匀 干燥:过热使细菌菌体变形,排列失常
碘 1g;碘化钾 2g ;蒸馏水 300ml
先将碘化钾 2g 溶于 100ml 蒸馏水中,再加碘 1g,用力摇匀待溶解后加蒸馏水至 300ml 即成。供革兰染色媒染用。

实验细菌的简单染色与革兰氏染色

实验细菌的简单染色与革兰氏染色
染色原理主要基于不同物质对染 料的结合能力差异,使细菌着色 ,从而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 颜色和形态。
掌握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方法
简单染色
将细菌涂片或培养物直接与染料混合 ,然后进行观察。操作简单,适用于 初步观察细菌形态。
革兰氏染色
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通过结晶紫初 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和沙黄复染 等步骤,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 革兰氏阴性菌两类。
出版年份:XXXX年
THANK YOU
简单染色方法简便,操作相对容易,但只能显示细菌的形态 和结构,不能提供细菌的种类信息。
革兰氏染色原理
01
02
03
04
05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 的细菌鉴别染色法,通 过使用结晶紫、碘液和 酒精等染料对细菌进行 染色,能够将细菌分为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 阴性菌两大类。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主要 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的成 分和结构不同,导致对 染料的吸附和着色能力 。
复染
将涂片浸入稀释后的伊 红或沙黄染色液中,染
色一定时间后取出。
冲洗
用清水冲洗涂片,去除 染色液。
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 果,判断细菌是革兰氏
阳性还是阴性。
05
实验结果与分析
简单染色结果与分析
染色结果
通过简单染色法,细菌被 染上了不同的颜色,如红 色或紫色。
03
04
涂片制备
将细菌均匀涂在载玻片上,晾 干。
染色
将涂片浸入染色液中,染色一 定时间后取出。
冲洗
用清水冲洗涂片,去除染色液 。
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判 断细菌类型。
革兰氏染色步骤
01
02
03
涂片制备

实验4-革兰氏染色

实验4-革兰氏染色

实验四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形态观察,平板及斜面菌落观察一、目的要求学习并初步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方法;巩固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G-及G+细菌细胞壁结构的特点;了解革兰氏染色在细菌分类鉴定上的重要性;掌握细菌菌落与菌苔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性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的主要步骤是先用结晶紫初染;再加媒染剂--碘液,以增加染料与细胞间的亲和力,使结晶紫和碘在细胞膜上形成分子量较大的复合物;然后用脱色剂(乙醇或丙酮)脱色;最后用蕃红复染。

凡细菌不被脱色而保留初染剂的颜色(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如被脱色后又染上复染剂的颜色(红色)者为革兰氏阴性菌。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

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

三、实验器材1、菌种牛肉膏琼脂斜面28℃培养24h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斜面菌种,牛肉膏琼脂斜面28℃培养16h的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斜面菌种;2、仪器显微镜;3、材料载玻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染色缸等。

4、染料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路哥氏(Lugol)碘液,95%乙醇,0.5%番红染色液。

四、操作步骤1、涂片在一张载玻片上加两滴蒸馏水后,分别涂布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注意涂片切不可过于浓厚)。

2、固定将制成的涂片干燥固定,固定时通过火焰1-2次即可,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实验四 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四 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四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教学课题:实验四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教学目的:1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2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重点:细菌革兰氏染色原理和步骤。

实验教学难点:酒精洗脱时间。

实验用品:1大肠杆菌24h的斜面培养物。

2 乳酸菌24h的斜面培养物。

3 简单染色液(美蓝染色液、黑色素液或炭素墨水)4 革兰氏染色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石碳酸复红)5 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酒精灯、火柴、玻璃铅笔、蒸馏水等。

6 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等。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板书讲解+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一、实验原理1 简单染色的原理大多数微生物细胞质是带负电荷,简单染色时采用已知的、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

染料适用于热固定的涂片,染料与菌体细胞质黏附使菌体着色。

经染色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

2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有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在染色过程中,当用95%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细胞壁的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壁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复合物容易被乙醇抽提出来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剂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

二、实验方法和步骤1、简单染色(1) 涂片:取两块干净的载玻片,各滴一小滴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中央,用无菌操作分别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于二载玻片的水滴中(每一种菌制一片),调匀并涂成薄膜。

注意滴生理盐水时不宜过多,涂片必须均匀。

(2) 干燥:自然气干或酒精灯高处微微加热。

(3) 固定:于火焰上通过2—3次。

(4) 染色:在整个涂面上滴加齐氏石炭酸复红,染色1分钟。

(5)水洗:倾去染液,用自来水细流冲洗至流下的水中无染料颜色为止。

实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详解演示文稿

实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详解演示文稿

一 目的要求
1 学习制染色片技术,学习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原理, 理解着色机理。
2 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的技术。 3 掌握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的方法,并能正确染色 4 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 基本原理
(一)细菌的简单染色原理 (二)革兰氏染色基本原理
(一)细菌的简单染色原理
细菌细胞微小,且含水量较多,在普通光镜下表现为无色透明,不易观察, 所以必须进行染色处理,使细胞着色,便于观察。 简单染色是使用单一染料染色,可用于观察细菌形态、大小、及排列方式. 染色前一般要将细胞固定,其目的是杀死菌体并使之粘附于玻片上,还可 以增强菌体的着色能力。固定有加热法和化学法两种,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均 应维持细胞原有形态。
❖革兰氏染色原理:
第一步:结晶紫使菌体着上紫色 第二步:碘和结晶紫形成大分子复合物,分子大,能被细胞壁阻 留在细胞内。 第三步:酒精脱色,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出现不同的反应。 G+ 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 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 细胞不能被酒精脱色,仍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 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 胞壁,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蕃红复染后呈红色。
◆用一种与结晶紫具有不同颜色的碱性染料对 涂片进行复染。例如沙黄,它使原来无色的 革兰氏阴性细菌最后呈现桃红到红色,而革 兰氏阳性细菌继续保持深紫色
实验三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 革兰氏染色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一 目的要求 二 基本原理 三 实验材料 四 无菌操作过程 五 操作步骤 六 实验报告 七 思考题
占细胞壁的90%
占细胞壁的10%

实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肽聚糖 网状结构不发达或无肽聚糖,不易吸 收结晶紫-碘复合物,而呈红色或粉红 色。
结果判断的注意事项
观察时需注意染色结果是否清晰、准确,避免因操作不当或染色时间过长导致颜色 过深或过浅。
对于某些特殊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革兰氏染色结果可能与其他 细菌不同,需结合其他实验结果进行鉴别。
学习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步骤
结晶紫染色
涂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染色 1-2分钟,水洗去多余染液。
复染
涂片上滴加复染液,染色30秒 左右,水洗去多余复染液。
涂片
将待测细菌均匀涂布在载玻片 上。
脱色
涂片上滴加脱色液,脱色30秒 左右,水洗去多余脱色液。
干燥
将涂片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 干。
掌握革兰氏染色的结果判断
据。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
染色过程中出现颜色不均 的现象。
问题
部分细菌在染色后形态不 清晰。
问题
部分细菌在染色过程中脱 落。
解决方案
调整染色时间或染色液的 浓度,确保染色均匀。
解决方案
优化制片步骤,确保细菌 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以
便观察。
解决方案
增加固定步骤,使用更好 的固定剂,以保持细菌在
在观察革兰氏染色结果时,需注意区分污染菌和实验菌,避免误判。
06
实验结论
实验总结
实验过程顺利,染色效果明显, 成功地进行了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革兰氏染 色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 了不同细菌在染色后的形态特征。
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革兰氏阳 性菌和阴性菌在染色后的明显差 异,为后续的细菌鉴定提供了依
革兰氏染色的重要性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及其注意事项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及其注意事项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及其注意事项(一)目的:学习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二)原理: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

碱性染料的离子带正电荷,能和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

因细菌蛋白质等电点较低,当它生长于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的溶液中时常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碱性染料(如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或孔雀绿等)使其着色。

酸性染料的离子带负电荷,能与带正电荷的物质结合。

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因此易被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着色。

中性染料是前两者的结合物又称复合染料,如伊红美蓝、伊红天青等。

简单染色法是只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以显示其形态,简单染色不能辨别细菌细胞的构造。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

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

(三)器材1、活材料:培养12-16h的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或者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2、染色液和试剂:结晶紫(附二、(一)、3)、卢哥氏碘液(附二、(一)、4)、95%酒精、蕃红(附二、(一)、5)、复红(附二(一)、2)、二甲苯、香柏油3、器材:废液缸、洗瓶、载玻片、接种杯、酒精灯、擦镜纸、显微镜(四)方法:1、简单染色:(1)涂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在载玻片的左、右各加一滴蒸馏水,按无菌操作法取菌涂片,左边涂苏云金杆菌,右边涂大肠杆菌,做成浓菌液。

实验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革兰氏染色法
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涂片—干燥—固定
➢初染 将玻片置于玻片搁架上,加草酸铵结 晶紫染色液(加量以盖满菌膜为度),染色12min。倾去染色液,用自来水小心地冲洗。
➢媒染 滴加碘液冲去水迹,再染1-2min, 水洗。
➢脱色 滴加95%乙醇,脱色20-30s立即水 洗,以终止脱色。
➢复染 滴加番红,染色2-3min,水洗。最 后用吸水纸轻轻吸干。
实验四 革兰氏染色法
目的要求
1. 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2. 了解革兰氏染色原理。 3. 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无菌操作技术。
❖菌种
➢ 参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G+), 大肠杆菌 (G-) ➢ 待测菌:蜡样芽孢杆菌、蓝细菌(微囊藻)
❖仪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显微镜
❖材料 载玻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吸水纸、染色缸等
❖试剂 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卢戈氏碘液、 95%乙醇、0.5%番红染色液
主要操作步骤
❖制片 ❖初染 ❖媒染 ❖脱色 ❖复染 ❖镜检
制片
❖要用活跃生长期的培养物进行革兰氏染色; ❖注意练习无菌操作; ❖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生理盐水; ❖取菌不要贪多,接种环上肉眼可见菌苔痕
迹即可; ❖菌苔在生理盐水中涂片要均匀,局部不宜
• 干燥后,置显微镜下观察。
• 被染成蓝紫色者即为革兰氏阳性菌(G) • 被染成红色者是革兰氏阴性菌(G-)
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细胞壁成分比较
成分
占细胞壁干重的%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肽聚糖 含量很高(50-90) 含量很低(~10)
磷壁酸 含量较高(<50) 无
类脂质 一般无( < 2) 含量较高(~20)
作业

实验四、革兰氏染色法研究报告

实验四、革兰氏染色法研究报告

实验四、革兰氏染色法研究报告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

本实验目的是通过革兰氏染色法观察不同细菌的染色特点,以及细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材料和方法:1. 细菌培养基:脑心提取物琼脂(Nutrient Agar)。

2. 细菌:选择不同类型的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 革兰染色试剂:碘酒、靛洋红、碱性甲基蓝。

实验步骤:1. 在脑心提取物琼脂培养基上分别划线培养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 制备菌液:取一根无菌草铺,沾于脑心提取物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均匀涂抹于玻璃片上。

3. 将制备好的菌片放于温箱中培养24小时,使细菌生长繁殖。

4. 将细菌片用火焰炙烤,以杀死细菌。

5. 在细菌片上滴加碘酒,静置1分钟。

6. 用水冲洗细菌片,使碘酒冲洗掉。

7. 在细菌片上滴加靛洋红,静置2分钟。

8. 用水冲洗细菌片,使靛洋红冲洗掉。

9. 在细菌片上滴加碱性甲基蓝,静置1分钟。

10. 用水冲洗细菌片,使碱性甲基蓝冲洗掉。

11. 用纸巾将细菌片上的水分吸干,使之变干。

12.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片上的染色效果和细菌形态结构,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革兰氏染色法,观察到大肠杆菌呈现粉红色的染色效果,这说明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紫色的染色效果,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

结论:革兰氏染色法能够根据细菌细胞壁的染色特性,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本实验的结果和观察显示,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

这一结果对于细菌的分类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讲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讲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2 学习掌握革兰氏染色技术,巩固学习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氏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的基本步骤是:先用初染剂结晶紫进行初染,再用碘液媒染,然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最后用复染剂(如番红)复染。

经此方法染色后,细胞保留初染剂蓝紫色的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如果细胞中初染剂被脱色剂洗脱而使细菌染上复染剂的颜色(红色),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是由这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不同决定的。

实际上,当用结晶紫初染后,像简单染色法一样,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初染剂的蓝紫色。

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一碘的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

当用脱色剂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质含量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质被乙醇(或丙酮)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三实验器材1 菌种:大肠杆菌。

2 染色液和试剂:生理盐水、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碘液、95%乙醇、番红复染液, 香柏油,显微镜擦拭液(二甲苯).3器材:酒精灯、接种环、镊子、载玻片、擦镜纸、吸水纸、记号笔、试管夹、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涂片:•取一块干净的载玻片,平放,在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用接种环无菌操作从琼脂培养基上挑取适量菌苔(1-2环);•将挑取的菌苔沾入载玻片中央生理盐水中混匀并涂成薄膜。

实验四细菌的革兰染色法

实验四细菌的革兰染色法

五、注意事项
决定革兰染色成败的关键是脱色程度。 若脱色过度,即使是G+菌,其蓝紫色也会被脱去而染上红色,被误认为是G-菌(假阴性)。若脱色不足,即使G-菌也因蓝紫色被保留而染不上红色,被误认为G+菌(假阳性)。脱色程度又受脱色时间、涂片之厚薄、脱色时载玻片摇晃的快慢及酒精用量多少等因素的影响,无法严格规定。一般可用已知G+菌和G-菌作练习,以掌握脱色时间。当要确证一个未知菌的革兰反应时,应同时另作一张已知G+菌和G-菌的混合涂片,以资对照。
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染色差别的原因
G+菌细胞壁结构致密(肽聚糖层厚),且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渗入脱色。 G-菌细胞壁结构疏松(肽聚糖层薄),且脂质含量多,乙醇溶解脂质后易渗入细胞而脱色。 G+菌菌体含有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碘、结晶紫牢固结合,使已着色的细菌不被乙醇脱色。 G-菌菌体核糖核酸镁盐含量小,易被乙醇脱色。 G+菌等电点比G-菌低,在同一pH值条件下阳性菌比阴性菌所带负电荷要多,故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晶紫)结合牢固,不易被乙醇脱色。
涂片以薄而匀为佳,切不可浓厚。 过于密集的菌体,因脱色不均匀常呈假阳(阴)性。镜检时,要以分散开的细菌着色为准。
做革兰染色的菌种,以培养18~24h为宜。 一般情况下G-菌的染色反应较稳定,不易受菌龄的影响;而G+菌,有的在幼龄时呈阳性,培养24和48h以上,由于细胞老化或死亡也可变为阴性反应。
不宜使用放置过久的碘液,以免影响固定结晶紫的作用。
01
02
显微镜、酒精灯、火柴、牙签、载玻片、吸水纸、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生理盐水、蒸馏水
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卢戈氏(Lugol)碘液、 95%乙醇、蕃红红染液

实验四、革兰氏染色

实验四、革兰氏染色

实验四、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于细菌分类和鉴定的染色方法。

该方法分为革兰氏阳性染色和革兰氏阴性染色两种。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是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差异来进行染色。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主要由厚的层状胞壁和内层的细胞质膜构成,可以被革兰氏染色液染成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由较薄的胞壁和外层的膜双层构成,不能被革兰氏染色液染色,需加上其他染色剂才可以被显色。

革兰氏染色方法的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好需要染色的细菌培养物,一般建议使用18-24小时老化充分的培养物。

2.将菌液滴于玻片上,覆盖薄片后在空气中晾干。

3.用火将玻片送入火焰中进行加温灭菌,使菌落固定于玻片上。

注意火力不要太大,以免将菌落烧焦。

4.将玻片放入革兰氏染色液中,静置1分钟。

5.用蒸馏水冲洗玻片,使多余的染色液流失。

6.加上碘液,静置1分钟。

8.将玻片放入96%乙醇或酒精醋酸液中,静置数秒钟至10秒钟。

10.将玻片放入甲苯中干燥。

11.观察染色结果,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革兰氏染色适用于大多数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色泽、透明度、光泽等特征,再结合革兰氏染色的结果,可以对细菌进行初步鉴定。

革兰氏染色还可以用于临床检测,如分离出的尿液、呕吐物、血液等可通过革兰氏染色结果初步判断细菌是否存在。

革兰氏染色对于细菌形态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有一些缺点。

例如,一些细菌在革兰氏染色中难以区分其是否为革兰氏阴性菌,此时需要结合其他的鉴定方法进行辅助鉴定。

此外,革兰氏染色只能在细菌培养物中进行,无法对非细菌生物或生长周期长的菌种进行染色。

此时需要采用其他的染色方法或者细胞学技术。

总之,革兰氏染色是一种方便、简单、易于操作的染色方法,是细菌形态学研究和临床检测的常用方法之一。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课件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课件
浮。
洗涤
用水洗去多余的染色剂。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区分
青紫色菌与红菌的对比
革兰氏染色后,青紫色菌呈紫色,而阴性菌呈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的特点
阳性菌在革兰染色中保留了紫色的染色剂。
革兰氏阴性菌的特点
阴性菌在革兰染色中失去了紫色的染色剂,呈现出红色。
革兰氏染色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1 诊断细菌感染的重
要手段
革兰氏染色能够帮助医 生快速确定细菌是否存 在于患者体内。
2 判断细菌类型
不同类型的细菌在革兰 氏染色中呈现出不同的 颜色和形态,有助于准 确判断细菌类型。
3 指导临床治疗
通过革兰氏染色的结果, 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抗 生素治疗方案。
结论
细菌革兰氏染色是常用的细菌分类方法
革兰氏染色是微生物学中最常用的细菌分类方法 之一,帮助科学家们研究和理解细菌的特性。
革兰氏染色的技术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革兰氏染色提供了临床医生们准确诊断和治疗细 菌感染的重要参考依据。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PPT课件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简介
细菌分类是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革兰氏染色在细菌分类中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探讨革兰氏染色的意义以及它的原理。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
1
染色
2
将细菌样品涂抹到玻璃片上,并加上
革兰染色剂。
3
饰膜
4
用碘酒饰膜来固定革兰染色剂颜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步骤】
A. 初染 B. 水洗 C. 媒染 D. 水洗 E. 脱色 F. 水洗 G. 复染 H. 水洗 I. 吸干
图4-1 革兰氏染色程序
【方法步骤】
★获得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1)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
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3)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
实验4 细菌革兰氏染色法
【基本原理】
1. 油镜提高分辨率
油镜与其他物镜的不同是载玻片与物镜之间是隔一层油质。
如香柏油的折射率n=1.52,与玻璃相同。
a)光线通过不减低视野的照明度;
b)更主要能增加数值孔径,提高显微镜的放大效能。
c)
分辨率=λ/2NA
λ=光波波
d) (物镜的数值孔径值)NA=n×sinα α=镜口角的半数
【基本原理】
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壁厚且脂质含量低, 肽聚糖本身并不结合染料,但其所具有的网孔结构可以滞留碘结晶紫复合物,现在一般认为乙醇处理可以使肽聚糖网孔收缩 而使碘-结晶紫复合物滞留在细胞壁,菌体保持原有的蓝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低,交联度低,壁薄且 脂质含量高,乙醇处理时脂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加,原先 滞留在细胞壁中的碘-结晶紫复合物容易被洗脱下来,菌体变为 无色,用复染剂(如番红)染色后又变为复染剂颜色(红)。
★可知n(介质折射率)对提高显微镜的分辩力起着关键性的作
用。
【基本原理】
2.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G+)和革兰氏阴性 (G-)两种类型,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 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首先利用草酸铵结晶紫初染,所有细菌都会着上结晶紫的蓝 紫色。然后利用卢戈氏碘液作为媒染剂处理,由于碘与结晶 紫形成碘-结晶紫复合物,增强了染料在菌体中的滞留能力。 之后用95%乙醇作为脱色剂进行处理时,两种细菌的脱色效果 不同。
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实验结果】
图4-2 大肠杆菌染色结果 图4-3 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染色结果
【注意事项】
★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火焰固定不宜 过热(以玻片不烫手为宜)。 ★加热时使用载玻片夹子及试管夹,以免烫伤。 ★使用染料时注意避免沾到衣物上。 ★使用乙醇脱色时勿靠近火焰。 ★实验后洗手。
【方法步骤】
1. 涂片:将大肠杆菌(16h)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6h)分别 涂片、干燥、固定。 2. 染色: 1)初染: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以刚好将菌膜覆盖为宜), 染色1~2min后倾去染液,水洗至流出水无色; 2)媒染:先用卢戈氏碘液冲去残留水迹,再用碘液覆盖1min, 倾去碘液,水洗至流出水无色。 3)脱色: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残水(从边缘吸,以防擦去菌 体),将玻片倾斜,并衬以白背景,用95%乙醇滴洗至刚刚无紫 色为止,约20~30秒,立即用水冲our attention! 学 实 验 教 学 中 心
Central laboratory of Biology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图4-1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比较
【实验用品】
1. 菌种:大肠杆菌16h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斜面培养物,金黄色 葡萄球菌16h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斜面培养物。
2. 试剂:革兰氏染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戈氏(Lugol) 碘液,95%乙醇,番红复染液等。
3. 仪器和其他用品:酒精灯,载玻片,显微镜,双层瓶(内装 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接种环,试管架,镊子,载玻 片夹子,载玻片支架,滤纸,滴管和无菌生理盐水等。
【实验报告】
1. 结果 1)绘出油镜下观察的混合区菌体图像。 2)填表
表4-1 结果记录表
菌名
菌体颜色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形态
结果(G+,G-)
【实验报告】
2. 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2)现有一株未知杆菌,个体明显大于大肠杆菌,请你鉴定该 菌是革兰氏阳性还是革兰氏阴性,如何确定你染色结果的正确 性? 3)为什么用老龄菌进行革兰氏染色会造成假阴性? 4)你认为革兰氏染色法中哪个步骤可以省略?在何种情况下 可以省略?
【方法步骤】
4)复染:将玻片上残留水用吸水纸吸去,用番红复染液染色 2min,水洗,吸去残水晾干(图4-1)。 3.镜检:干燥后,油镜观察。以分散开的细菌颜色为准,革兰 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4.混合制片观察:一载玻片上两种菌混合制片,对比观察。菌 龄和脱色程度对染色结果影响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