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五个五年计划纲要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2.26•【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2023年12月26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有关方面对《纲要》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系统梳理了《纲要》实施两年多来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等进展情况,深入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纲要》实施的主要举措。

一、《纲要》实施进展情况良好“十四五”前半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应对一些国家不断升级的遏制打压、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迈上新台阶,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重要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国内生产总值(GDP)跨过120万亿元台阶,人均GDP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实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良好开局。

2024年继续教育试卷及答案--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

2024年继续教育试卷及答案--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

2024年继续教育试卷及答案--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一、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1、要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

其中()是前提。

A、创造B、运用C、保护D、管理正确答案:A、创造2、()是指发明专利密集度、规模达到规定的标准,依靠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符合创新发展导向的产业集合。

A、生活服务业B、生产性服务业C、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D、劳动密集型产业正确答案:C、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3、要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

其中管理是()。

A、前提B、目的C、基础D、根本正确答案:C、基础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打通转化关键堵点,激发运用内生动力”的具体措施。

A、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B、强化高校、科研机构专利转化激励 C、强化提升专利质量促进专利产业化的政策导向D、加强促进转化运用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正确答案:A、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条件的评价指标。

A、发明专利规模B、专利发明团队C、发明专利密集度D、R&D投入强度正确答案:B、专利发明团队6、在发展目标方面,《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

A、2050B、2035C、2030D、2025正确答案:D、20257、要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

其中()是根本。

A、创造B、运用C、保护D、服务正确答案:D、服务二、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1、“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是指每万人口本国居民拥有的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符合下列()任一条件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

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B、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C、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D、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E、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正确答案:全选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选项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法规类别】人大议事【发布部门】101【发布日期】1996.03.17【实施日期】1996.03.1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工作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序言1996~201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

我国将以崭新的姿态跨入21世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为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组织和动员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具有重大意义和指导作用。

经过建国以来4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17年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形成了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未来15年,在新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下,我国有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虽然在前进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难,但总的来说,仍有充分条件继续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自己,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针对新形势下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把握客观规律,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全面认识“五年规划(计划)”

全面认识“五年规划(计划)”

全面认识“五年规划(计划)”作者:石灵学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1年第04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十一五”之前称“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划目标和方向,它的制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目前,“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讨论、通过与实施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与初中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的学习联系紧密,因此,同学们有必要了解一些有关“五年规划(计划)”的知识。

我国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制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为“一五”计划。

到2005年,我国共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计划向规划转变。

“五年计划”,也就变为“五年规划”。

这虽然是一字之差,却深刻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转变。

自“十一五”(2006—2010年)开始,将“五年计划”称为“五年规划”。

“十二五”规划纲要已被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其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起止时间为2011—2015年。

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四个阶段。

在制定程序上,以“十二五”规划为例,各部委、省(市、区)需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由国务院编制出全国的“十二五”规划;201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讨论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稿;而后将建议稿提交至2011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后付诸实施。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国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演变。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注重学习苏联的建设经验,因为苏联从1928年开始就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在历史进程中演变为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是倒向“老大哥”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再加上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借鉴苏联的五年计划经验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五年计划(The Five-Year Plan),后改称“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制定背景五年计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非中国所独有。

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

战后,随着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五年计划被社会主义阵营中很大一部分国家所借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还对战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五年计划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到2015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

《201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16年3月17日正式发布,规划分为二十篇共八十章。

制定过程中期评估、前期研究、形成思路、建议起草、通过建议、制定纲要、专家论证、争取意见、审议批准、正式公布、规划实施执行时间直到1950年底,大陆才基本统一(49年新中国成立时大陆的大部分还没有解放),直到1953年,才完全从大规模战争状态中解脱出来。

五年计划开始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五年计划开始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五年计划开始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五年计划开始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六五计划开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1~198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简称“六五”计划。

与前几个五年计划不同的是,除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外,还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

从实施的结果来看, “六五”计划完成的非常理想, 指标完成百分数均值为179%, 完成率为88%, 基本完成率高达97%。

这标志着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 我国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

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各项经济指标以超额近两倍完成。

“六五”时期的经济增速高达10.7%,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接近原计划的3倍,社会总产值增长率为11%,完成275%;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为10.8%,完成270%;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为11.7%,完成293%;国民收入增长率9.7%,完成243%。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对外贸易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

198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达2067亿元,完成计划值的242%;出口额809亿元,完成201%;进口额1257.8亿元,完成278%;外汇储备新增39.4亿美元。

“六五”时期的经济增速高达10.7%,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接近原计划的3倍,社会总产值增长率为11%,完成275%;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为10.8%,完成270%;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为11.7%,完成293%;国民收入增长率9.7%,完成243%。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对外贸易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

198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达2067亿元,完成计划值的242%;出口额809亿元,完成201%;进口额1257.8亿元,完成278%;外汇储备新增39.4亿美元。

“六五”期间不仅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高等院校在校生数增加55.9万人,完成计划358%;累计毕业研究生4万人,完成89%。

三、五年计划

三、五年计划

三、五年计划
1.五年规划(The Five-Year Plan,原称五年计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

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截至目前,中国已发布十三个五年计划/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1996.03.17•【文号】•【施行日期】1996.03.17•【效力等级】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序言1996~201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

我国将以崭新的姿态跨入21世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为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组织和动员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具有重大意义和指导作用。

经过建国以来4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17年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形成了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未来15年,在新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下,我国有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虽然在前进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难,但总的来说,仍有充分条件继续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自己,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针对新形势下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把握客观规律,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五年规划制度:中国之治的力量

五年规划制度:中国之治的力量

262021年3月11日下午的人民大会堂,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一项重要决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在这里经表决通过。

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到此次决议通过,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五年规划,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在规划期内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重要依据,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之一。

从1953年起,我国已经编制实施14个五年规划(计划),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出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从探索、改革到科学发展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名为《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社论,提出了三项“伟大的任务”,其中之一即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彼时的中国仍处在朝鲜战争带来的紧张局势之下,如何快速发展经济、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突破资本主义的重围成为执政者最关心的问题;而在国内经济得到全面恢复与初步发展、政治趋于稳定、社会秩序较为安定时,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

此时推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心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主要通过指令性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也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早在中国之前,包括苏联、法国、日本等国家均采用过计划经济体制,但中国是少数长期坚持五年规划制度的国家之一。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尹俊认为,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到2021年开启的“十四五”规划,中国的规划制度经历了从探索到改革、再到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精心整理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五年计划(The Five-Year Plan),后改称“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
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到2015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

《201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16年3月17日正式发布,规划分为二十篇共八十章。

制定过程
中期评估、前期研究、形成思路、建议起草、通过建议、制定纲要、专家论证、
,直到
)》,安排了“五五”计划。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是一个跨世纪的发展规划。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

2008年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工程咨询概论》真题及答案详解

2008年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工程咨询概论》真题及答案详解

2008年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工程咨询概论》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工程咨询单位的(),是其从事市场中介服务的法律基础,是坚持客观、公正立场的前提条件,是赢得社会信任的重要因素。

A.科学性B.独立性C.权威性D.适应性【答案】B【解析】工程咨询的原则包括科学、独立、公正。

其中工程咨询单位的独立性,是其从事市场中介服务的法律基础,是其坚持客观、公正立场的前提条件,是其赢得社会信任的重要因素。

2.政府投资项目的设计应以经过批准的()为依据。

A.项目评估报告B.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C.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项目建议书【答案】C【解析】工程设计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按设计深度又可分为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工程设计是指根据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拟建工程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编制设计文件和绘制设计图纸,是可行性研究的深入和继续。

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推行“代建制”的项目是()。

A.国家预算内投资项目B.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C.国有企业投资项目D.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答案】D【解析】《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在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

代建制是指政府投资项目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代建单位),代理项目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实施的组织工作。

4.投资人在项目策划到投入运营的全过程中,对重大方案、重大事项和重要举措的决断是()的内容。

A.项目执行层管理B.项目过程管理C.项目决策层管理D.项目合同管理【答案】C【解析】从项目周期阶段各项工作运行和管理角度,可以把项目的内部管理分为决策管理和执行管理两个层次。

项目决策层管理是指投资人或其代表从投资者的利益和项目目标出发,对项目从策划到投入运营全过程中的重大方案、重大事项和重要举措的决断管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统领性特点;而项目执行层管理是指项目业主或项目法人根据决策层的意志或决断,对项目从策划到投入运营全过程各阶段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执行管理,具有全面性、具体性和经常性特点。

五五计划

五五计划

“五五”计划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0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于1978年初对原来的纲要作了修定。

目录编辑本段基本信息第五个五年计划拼音:Di-Wu Ge Wu Nian Jihua英文:Fifth Five-Year Plan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1976~1980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简称“五五”计划。

这个计划没有专门编制,而是与第六个五年计划一并进行编制的。

编辑本段制定过程1975年,国务院讨论和规划“五五”和“六五”时期的经济发展。

同年,召开了多次计划工作的务虚会,研究和确定经济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草拟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的十年规划纲要》。

1978年初对原来的纲要作了修定,这时形势虽有好转,但由于“左”倾思想仍起作用,在经济工作中求成过急,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如“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十年内搞“十来个大庆”、“十来个鞍钢”,兴建120个大型项目,等等。

于是,进一步加重了原来已经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重演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冒进”,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解决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要求,制订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

不久,正式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1979)”的方针,对计划指标作了较大幅度的削减,开始扭转经济形势继续恶化的局面。

编辑本段执行评价从1976年到1980年,经济经过徘徊,得到初步调整。

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

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

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比1977年增长13.1%,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10亿元,比1977年增长12.3%,比1976年增长19.4%。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简介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简介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简介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

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

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五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5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60.5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总值的1.9倍。

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初步铺开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旧中国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问钢的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的比重由26.4%提高到48.4%。

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棉花产量达到3280万担,都超额完成计划。

“一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以工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和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占60%作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

学习一五计划的开始时间

学习一五计划的开始时间

学习一五计划的开始时间一五计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3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其目的是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行各业逐步走上繁荣昌盛的道路。

这个五年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开创了中国国家计划经济的历史。

在1953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各行各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工业发展水平不高。

因此,中国政府制定了一五计划,通过国家计划的方式来调整经济结构,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五计划的开始时间可以追溯到1953年初。

1952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并请全国各界人士提出修改意见。

1952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和宣传。

1953年1月,全国人大通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正式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的开始时间不仅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

这个时期,中国国家经济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和困难。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社会各界人士在一五计划的开始时间,意识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决心坚定不移地实施一五计划,力争取得经济发展的积极成果。

一五计划的开始时间,标志着中国国家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一五计划的开始时间,是中国国家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困难。

一五计划的开始时间,标志着中国国家经济发展正式迈出了第一步,也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中国国家经济面临着挑战和机遇,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社会各界人士在这个时期,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取得经济发展的积极成效。

一五计划的开始时间,是中国国家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阻力和挑战,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勇往直前,不断开拓进取,终于在一五计划的实施期间,取得了多方面的积极成果。

第一个五年计划__个人五年计划经典大全

第一个五年计划__个人五年计划经典大全

第一个五年计划__个人五年计划经典大全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受到影响,很多个人也制定了自己的五年计划。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一些个人的五年计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个五年计划1今天看了刘同的一篇文章,《我是怎么挣到现在这些钱的》。

看完深有感触,也想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文章。

相信很多人看完刘同的这篇文章,都会有一些感触,都会想到自己的过往,想到自己的曾经。

初入社会,小屁孩一个,跟刘同哥一样的感受,我也觉得只有有钱人才有资格谈论金钱,谈论金钱的人,都是特别有人脉有能力的那一群人,都很了不起,而对于我,钱是生活的必需品。

朋友过生日,朋友聚会,都是找个理由不去,因为买东西要花钱,太晚了,打车要花钱,吃饭要花钱,自己得生活都是算计着来过的,这个花多了,别的东西就得少买或者不买。

快毕业的时候,老师就说:“你们现在都是平等的,五年就会拉开你们的距离”当时我就有一个梦想,五年后我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来证明自己的成绩。

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了北京,很幸运,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当时在北京都是很有名的,经常会看到明星,当时的工资是底薪800?提成。

当时很担心,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工作经验几乎没有,最重要的是,当时的自己是相当的内向,不敢跟领导说话,不敢大声说话,一说话就脸红,而且那会也不会收拾自己,简直了。

好在那份工作,只要勤勤恳恳也是可以拿到不少工资的。

现在记不清自己当时第一个月拿多少工资了,反正那一年下来,我攒了2万块钱。

那一年我给我爸妈2000块钱的红包,很开心,终于可以显一下我的孝心了。

这是北京的第一年北京的第二年,我换了工作,因为刚毕业的原因,想法很多,很迷茫,就像刘同哥的那一本书《谁的青春不迷茫》,我也给自己时间去迷茫,我给自己一年时间寻找自己人生定位,以后不会再有机会,同时现在允许自己这样不断的换工作,寻找定位,为的就是以后不后悔,不遗憾,不让自己有怨言。

中国的五年计划发展规划

中国的五年计划发展规划

中国的五年计划发展规划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对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为了方便表述,就简称为“一五”,后面的五年计划简称以此类推。

从1953年开始,至今已经发展到十二个五年计划。

下面是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前苏联协助设计的156项建设项目为中心,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二五计划:1958年-1962年(由于大跃进的关系,造成三年的推迟,所以“三五”计划从1966年开始)。

三五计划:1966年-1970年四五计划:1971年-1975年: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狠抓战备,促进国民经济的新飞跃”的口号。

五五计划:1976年-1980年:期间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始了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新阶段。

六五计划:1981年-1985年七五计划:1986年-1990年八五计划:1991年-1995年九五计划:1996年-2000年十五计划:2001年-2005年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十二五规划:2011年-2015年现在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十二五规划,所以,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十二五规划的内容。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十二五”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 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我国前十一个五年计划分别是那几年

我国前十一个五年计划分别是那几年

我国前十一个五年计划分别是那几年?“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

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

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五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5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60.5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总值的1.9倍。

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初步铺开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旧中国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问钢的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的比重由26.4%提高到48.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5)简介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五五”计划提出后三年(1978-1980),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978年3月,又修订了十年发展纲要,要求到1985年钢产量达到6000万吨,石油达到2.5亿吨,国家计划新建和续建120个大型项目,其中10个大型钢铁基地,9个有色金属基地,8个煤炭基地,10个大油气田等等。

从1978年到1985年,基本建设投资相当于过去28年的总和,每年要投资700亿元,超出了实际可能,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中央就对此作了修正。

从“五五”计划执行情况来看,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

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

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比1977年增长13.1%,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l0亿元,比1977年增长12.3%,比1976年增长19.4%。

财政收入和支出连续两年大幅度增加,但收入略有节余,扭转了1974年到l975年连续三年财政赤字、财政收支恶化的状况。

但此时表现出明显的冒进倾向,对经济发展要求过急,规定的具体指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新的失误。

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会议强调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初步提出了调整、改革的任务和措施,预示着国民经济发展即将摆脱困境,进入新的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时期。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新八字方针),并从这一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1975年,国务院讨论和规划“五五”和“六五”时期的经济发展。

同年,召开了多次计划工作的务虚会,研究和确定经济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
并草拟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的十年规划纲要》。

1978年初对原来的纲要作了修定,这时形势虽有好转,但由于“左”倾思想仍起作用,在经济工作中求成过急,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如“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十年内搞“十来个大庆”、“十来个鞍钢”,兴建120个大型项目,等等。

于是,进一步加重了原来已经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重演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冒进”,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解决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要求,制订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

不久,正式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1979)”的方针,对计划指标作了较大幅度的削减,开始扭转经济形势继续恶化的局面。

从1976年到1980年,经济经过徘徊,得到初步调整。

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达到7077亿元;按可比价格,五年平均每年递增8.1%,其中农业为5.1%,工业为9.2%。

1980年生产粮食6411亿斤,棉花5413万担,钢3712万吨,煤62000万吨,不少轻工业品增产更多。

最后两年的调整,表现在:农业战胜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创造最高记录,多种经营发展得更快;轻工业的发展超过重工业,重工业的内部结构有了变化;通过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增加职工工资等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使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

但是,长期的比例失调形成的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没有完全解决,加上投资规模退得不够,经济效益提高不快。

因此,1980年末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经济上实行进一步的调整。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
简介
1974年1月12日,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出关于拟定长远计划的报告。

该报告拟定的是1976-1985年十年远景规划,其重点放在1976-1980年第五个五年计划上。

1975年1月13-17日,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邓小平主持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全国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即着手研究编制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其中包括第五、第六两个五年计划的设想。

1975年3月16日,国家计委召开长远规划工作会议。

其间提出了第五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建设投资为2400亿元,财政收入为500亿元。

1975年10月26日-1976年
1月2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会议,重点讨论发展国民经济的十年规划和1976年计划。

但是,由于开展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10年规划纲要草案实际未能执行。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的
1977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并下达了国家计委《国家计委关于1976-1985年国民经济发展十年规划纲要(修订草案)》。

1977年11月21日-12月11日,全国计划会议在京举行。

会议重点讨论了长远规划问题。

国家计委向中央政治局提出了《关于经济计划汇报要点》。

该汇报要点中提出了"五五"后3年以及"六五"计划的设想和安排,连同《1978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于1978年2月经中共中央同意后一起下发。

后来,经过修改的《十年规划纲要》在1978年3月5日闭幕的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获得通过。

该纲要规定:工农业生产1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7%,其中工业速度为10%;财政收入10年合计为1.28万亿元;基本建设投资10年合计为4580亿元。

1985年工业生产指标:钢6000万吨、煤9亿吨、化纤
150万吨、原油2.5亿吨。

《十年规划纲要》规定,"五五"和"六五"期间,发展国民经济的奋斗目标是:在1980年建成中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到1985年进一步完善全国的经济体系,各个部门的主要环节基本掌握现代先进技术,在全国基本建成六个大区不同水平、各有特点、各自为战、大力协同、农轻重比较协调发展的经济体系。

《汇报要点》规定的"五五"后3年的主要任务,一是把农业搞上去,二是把燃料、动力、原材料工业搞上去,规定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2%,农业总产值增长6%,到1980年要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粮食产量达6700亿斤,钢产量
3600万吨,原煤6.5亿吨,原油1.3~1.5亿吨,发电量3000亿度,国家预算内基建投资"五五"后3年拟安排
1200亿元,5年合计1780亿元。

由于经济建设指导思想急躁冒进,受"左"倾错误影响,《十年规划纲要》规定的目标、任务,严重脱离国情、国力,具体指标规定偏高,自1978年下半年开始,进一步扩大了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加剧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从指导思想上实现了拨乱反正。

1979年4月5-28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重点讨论经济调整问题。

会议同意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会议决定,从1979年起要用3年时间进行调整,坚决把各方面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基本上调整过来,继续整顿好现有企业,积极、稳妥地改革工业管理和经济管理体制,使整个国民经济真正纳入有计划、按比例健康发展的轨道。

会议对"五五"计划指标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提出在以后2年要压缩基本建设投资,降低重工业增长速度,努力发展农业、轻工业,逐步开展多种经营形式和开辟多种流通渠道,大
力安置城镇青年就业,改善人民生活。

1980年底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开始逐步改善,生产和建设也取得较大发展。

"五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7.84%,最高年11.7%,最低年1.7%;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8.1%,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2%,其中轻工业为11%,重工业为7.8%,5年新增固定资产为1747.31亿元。

到1980年底,粮食达到6411.1亿斤,棉花5413.4万担,钢3712万吨,原煤6.2亿吨,原油10595万吨。

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增长了31.2%。

评说
“五五”计划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最后一个五年计划。

粉碎“四人帮”与“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国家面临三条道路:一条是“老路”,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一条是“邪路”,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一条是“新路”,走一条既不同于苏联模式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快速发展的中国道路。

走“老路”只会使中国更加贫穷;走“邪路”只会使中国陷入动乱的深渊;走“新路”虽然艰难,但是最有前途。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确定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法和思想方法,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五五”之后,中国的五年计划翻过了新的一页。

(点评专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董志凯)中国青年报实习生叶铁桥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