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钢铁工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_蔡柏奇
日本钢铁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钢铁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王 琼 ( Βιβλιοθήκη 技大学商学院) 湖南 摘 要 : 铁 行 业 是 国 家 工业 化 的 支助 , 是 衡 量 一 个 国 家 工业 化 水 平 高 钢 也 低 的重要标志之一 , 各国都很重视本 国钢铁产业 的发展 , 因此制定一个合理 有效的钢铁产业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 日本钢铁产业政策 的分析 , 得 出几点有助于我 国制定钢 铁产业政策的启示。 关键词: 钢铁 产 业 政 策 日本 O 引 言
2 对 我 国 的启 示
日本的钢铁工业 曾经是 日本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早在 10 年 日本就建立 了拥有炼铁 、 91 炼钢和轧钢的钢铁联合企业 , 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 , 日本政府对钢铁工业实施倾斜政 策, 日本钢铁工 使 业 在 1 5 — 9 7年 期 间得 到 迅 速 发 展 ,9 3年 钢 产 量 即 已达 到 一 9 1 16 17 亿 吨 水 平 , 从 19 — 9 5年 日本 一 直 是 世 界 第 一 大 产 钢 国 , 9 3 19 从 19 9 6年起 ,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 大产钢 国。2 0 0 3年 日本粗钢产量位 居世界第二位… 日本钢铁产业政策 的优势主要有 . 。 11 大 力 扶 持 技 术 开 发 日本 是 一 个 自然 资 源 非 常 贫 乏 的 国 . 家, 要想依照传统方式来打造钢铁大国几乎 是不可能的 , 们意识 他 到只 有 依 靠新 技 术 ,才 能 实 现 钢铁 大 国甚 至 是 钢 铁 强 国 的 梦 想 , 才 能完成本国的工业化进程 , 才能在 国际市场处于 强势地位 。因此 , 日 本政 府 提供 了 一个 能 鼓 励 私 营 企业 和 工 人去 开 发 新 技 术 的 环 境 , 支 持教育 , 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受过 良好教育 的劳动 力 , 加大对知识产 权的保护力度 , 保护研究人员 的劳动成 果不受侵 害 ; 建立起支持技 术开发的出资、 融资制度 , 对新技术的开 发给予资金支持 , 日本开 如 发 银行 产 业 技 术振 兴 资 金 融 资 制 度 和 有 “ 础 技 术 研 究 促 进 机 构 ” 基 的 出 资 、 资制 度 , 两 项 制 度 都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扶 持 了 日本 的钢 铁 融 这 行业 。 另外 , 府还 对 各 种科 研 项 目提 供补 助 金 , 政 以及 对 用 于 科研 的 经费在一定程 度上给予税收优惠等。这些鼓励技 术开发 的政策 , 增 强 了私营企业 和工人从 事科研 , 发新技 术的积极性 , 开 从而 带动 了 日本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 12 比较成 熟的准政府机构—— 日本钢铁同盟 日本钢 铁同盟 - 是 一 个 社 团 法 人 , 由经 营 炼 铁 、 钢 、 制 及 其 他 与 钢 铁 有 关 的 它 炼 轧 6 4家公司( 企业 ) 8家商社和 6个团体为会员组成。 、 6 钢铁联盟对 日 本钢铁工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对于钢铁 行业 内公 司、 企业 间关 系 的协 调 , 铁 产 品进 出 口的协 调 , 设 备 的 研 制 、 技 术 的 开 钢 新 新 发, 钢铁标准 的制修订和国际接轨 , 钢铁统计 , 国际合作等方方面面 钢铁联盟都发挥 了巨大的作用。 它甚至 代表钢铁企业来 与政府谈 判, 为钢铁企业争取更多的有利条件。同样的 , 因为有了钢铁 同盟取 代 政 府在 钢 铁 企业 问协 调 关 系 , 织 生产 , 订 生 产 标 准 等 , 府 对 组 制 政 钢 铁 行业 的直 接 管理 就 能 大 大减 少 , 而 集 中 力量 来 进 行 相 关 的宏 从 观调控即可。因此, 日本 的钢铁产业政策大多是一些引导性的政策 , 引导钢铁行业朝正确 的方向发展。 13 重 视 环 境 保 护 可 持 续 发 展 越 来 越 受 到 各 个 国 家 的 关 注 , . 这不仅要求我们要合理利用资源 , 建立节约 型社 会 , 要在 工业化 还 的进程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 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日本 曾在其工业 高速发展的 2 O世纪 6 0至 7 O年 代 , 是 钢 铁 工 业 发 展 到 顶 峰 的 时 也 期, 出现 了对环境 的严重破 坏 , l 弓 起了 日本举国上下的关注 。日本政 府及 时 地调 整 了产 业 政 策 , 大 了对 环 境 保 护 的 力 度 。 首 先通 过 各 加
日本钢铁业海外发展模式对我国钢铁行业海外战略启示
具体产品的商社能否代理钢铁公司的业务, 对其生存 容量有限,已经接近饱和,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同时
至关重要。 日本商社称之为“商权”,相当于中文的“代 有效规避贸易壁垒, 在钢材需求国建厂设点成为钢铁
理权”。 为了促进竞争,钢铁公司不会采取独家代理的 公司拓展业务的重要手段。不过,分析日本钢铁公司对
由于商社可以提供贸易融资, 钢铁公司可根据需 要,与商社协商提前支付销售钢铁产品的货款,或者延 迟支付采购原材料和燃料等 的货款 。 尤其重要的是,如 果出现国外客户破产等其他不能支付的情况, 只要钢 铁公司已经发货,商社都必须将货款支付给钢铁公司, 从而将货款回收的风险转移给了商社。
3.可 以 节 约 公 司 经 营 成 本 ,将 人 力 和 物 力 最 大 限 度地集中于主业经营
设立海外子公司 分类 或者合资项目 所在国
的名称
业务范围
成立或 注册 出资时间 资本
日方出资比例 钢铁公司 钢铁公司之外的 及其子公司 商社及其子公司
其他公司出资
备注
全 流 程
Usinas Siderúrgicas Minas Gerais -USIMINAS
de S.A.
巴西
钢铁产品 的生产、销售
这 当 中 ,随 着 我 国 钢 铁 生 产 的 高 速 增 长 ,自 1996 年以来一直雄踞“钢产量世界第一”的我国钢铁行业的 对外贸易和相关对外投资,极其引人注目。但由于历史 较短,经验还不够丰富,我国钢铁行业的相关活动存在 着很大的问题和风险。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 训便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对此,笔者认为,近邻日本 钢铁业的海外发展模式, 对中国钢铁产业实施海外发 展战略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而 2000 年我国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 以对外投资为核心的“走出去”发展也是非常迅速,截 至 2010 年底, 我国对外投资的存量累计达 3172.1 亿 美元,位居全球第 17 位,已在全球 178 个国家设立 1.6 万家境外企业,并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主要 流向商务服务、金融、批发和零售、采矿、交通运输和制 造六大行业。
日本、韩国钢铁新材料研发情况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韩国钢铁新材料研发情况对我国的启示肖邦国;霍咚梅【摘要】This article makes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on the new generation steel materials of China’s steel industry,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new steel materials from Japan and Korea. Point out that China’s steel industry still exist several issues. In instanc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high-end product almost rely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imita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new generation steel will be developed on the vigorously knows from fundamental and frontier steel studies. It is suggested that steel enterprises should gradually increase research investment, cooperate with excellent enterprises, early intervene to downstream industries, and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processes as a new momentum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在研究了日本、韩国钢铁行业新材料发展及研发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钢铁行业新材料研发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日本新型工业化对中国的启示
财经纵横日本新型工业化对中国的启示□周蓉(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日本和中国同属于东亚大国,但日本工业化却远远走在中国的前面。
新型工业化是对传统工业化的反思和深化,中国新型工业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比较日本与中国工业化的异同,探索日本成功经验,给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以启示。
关键词工业经济新型工业化日本工业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0-121-02日本是东亚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而且,日本工业二战前比美欧落后近二十年,战后却能迅速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其工业化速度堪称世界奇迹。
中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自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以后,新型工业化就成为中国讨论的热点。
为了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步伐,探索日本工业化的成功经验是有意义的。
一、中日新型工业化的背景比较虽然中日都在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步伐,而且日本也通过这一途径成功的走出“增长的代价”的困境,但是中国不能简单重复日本的工业化道路,而是应充分比较两国新型工业化的异同,结合本国国情,探讨适合本国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一)中日新型工业化背景的不同点1.所处的工业化阶段不同日本工业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并于70年代初实现了重化学工业化,新型工业化进程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做支撑。
而中国自1978年至今处于工业化飞速发展时期,现在刚刚进入重化学工业化阶段,总体上看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缺乏必要的工业化支撑,因此在开拓新工业化的同时还不可能完全放弃建设工业化。
2.科技水平不同日本通过先行的教育体系,在战后充分发挥了后发优势,并以此积累了自己的技术基础,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环保意识也较强,而中国经济起步较晚,教育发展也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环保意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日韩钢铁行业节能政策及启示
日韩钢铁行业节能政策及启示【摘要】日本、韩国的钢铁节能成效卓着,是世界上能源单耗最低的国家,其节能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节能技术的研究和节能政策措施的开展,本文研究分析了日本、韩国在钢铁产业政策中的有关节能措施,阐述了中国钢铁行业现有的节能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钢铁行业节能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钢铁行业节能政策日本韩国一、引言钢铁行业是能源密集型行业,近年来,在钢铁行业产能快速增长的拉动下,焦炭、电力、油、天然气等钢铁生产所需的能源的需求增长较快,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时有发生。
能源短缺在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加之世界各国人民对环保问题日益关注,根据各国的国情以及钢铁行业的发展状况,世界各国在发展自己的钢铁工业时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力求获得经济发展和能源、环境之间的平衡。
这些对策和措施的重点之一是开展节能的研究和采取节能措施。
从节能效果比较来看(见图1),以日本钢铁企业能源单耗为100计算的指数分析,韩国钢铁企业能源单耗略大于日本为105,欧洲为110,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为130,全行业则为150,也就意味着中国钢铁企业吨钢能耗是日本的倍,中国与日韩钢铁在节能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研究中比较了日本、韩国在钢铁产业政策中的有关节能措施,分析了中国钢铁行业现有的节能措施,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钢铁行业节能的政策建议。
二、钢铁行业节能:日本和韩国的政策1、日本日本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国家,节能政策在日本能源政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对日本确保能源供应大有帮助,而且通过节能设备的开发,可以提高产业竞争力。
日本在制定能源政策的时候,在确保能源供应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其优先考虑的课题。
日本于1979年10月实施了《节约能源法》,并分别于1998年和2003年进行了两次修正。
钢铁行业也有相应的节能政策。
日本的钢产量曾一度为世界第一,1996年后,虽然被我国超过退居世界第二位,但其产量仍然保持在1亿吨左右,能源供应的压力十分巨大。
日本企业兼并概况及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启示
20 年 第 5 08 期
文章 编 号 :0 2 17 (0 8 0 —0 0 0 10 — 7 9 20 )5 0 4 — 3
摘 要 : 二战后 , 日本钢铁工业 在废墟 上快速发展 , 用了不到 3 年的时间即成为举世公认 的钢铁 强 O
国。在 日本 的 业化进 程 中, 这不是 一个孤立 事件 , 而是 在与 国民经济各行业 的互动 发展 中实 现
的。回顾 日本企业 两次兼并浪潮 , 可以看 到 , 日本钢铁企业在其 中均表现活跃 , 由此得到对我 国钢铁
二、 日本企业第二次兼并浪潮
上世纪9年代以 随着泡沫经济的 O 来, 破灭和经济的
持续萧条, 本开始了新一轮以企业兼并为核心的产业 日 改组运动, 这股兼并浪潮一直延续至今 。19 年 , 90 三井 银行与太阳神户银行合并 , 组成了太阳神户三井银行。
19 年 , 9 1 协和银行与琦玉银行组成协和琦玉银行。19 91 年, 大型零售商大荣兼并忠实屋。19 年, 本矿业与 92 日
住友银行收购大和银行在美国价值3亿美元的资产和 3
业务。19年东京银行与三菱银行合并 , 96 成立东京三菱
银行 , 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银行。19 年, 99 仅银行业的 并购金额就达到 1 万亿 日元。20 年N K和川崎制铁 0 01 K 成立JE F 集团, 成为与新 日 比肩的钢铁巨头。同年三 铁
必然性。
由于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 本次兼并浪潮出现 了与 第一次不同的特点“ 。首先, 大企业问的兼并成为主流。 其次, 本次兼并风潮与当时的国际性兼并高潮有着紧密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周永生来源:《现代国企研究》2017年第08期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的经济发展既有经验,也有教训。
经验主要在于作为一个成熟的经济大国,还能够长期保持国家和民众的富裕,这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
不足之处在于,利用传统应对经济危机的手段已经缺乏明显的效果,忽略了全球化和网络经济时代的一些新的规律。
日本经济增长最辉煌的年代和业绩有很多书籍和论文已经有过诸多的总结,通过这些政策,日本不仅获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成就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GDP在1968年超过西德,1988年超过苏联,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在冷战结束和进入新世纪以后,其中的一些政策仍然在延续,但再也没有见到好的效果。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网络经济迅猛发展,日本人的思维模式和经济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其在世界经济总量当中的份额比例日益下挫。
安倍政府的经济政策战后直到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前,日本经济政策不仅是成功的,而且取得的经济成就是十分巨大的。
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但是,在这之后,日本经济却一波三折。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表现出日益衰退,在世界经济总量所占的比例当中,也不断下挫。
日本政府几乎用尽了浑身解数,更显得回天乏术,求出无门。
到安倍执政之前,已经被悲观地判定为“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
安倍执政以后,以日本在世界上现存的十九个第一为自豪,2013年1月,安倍在日本国会发表施政演说,来鼓动日本国民的士气,希望使日本经济重振,让日本重新回到世界大国之列。
并推出了所谓的“安倍经济学”,企图恢复日本经济的活力与雄风。
但是,直到今天,日本仍然深陷复苏乏力,通货紧缩的危机边缘,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并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扭转日本的经济困局。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安倍经济学”的努力和成绩,也要认识到其存在的不足。
“安倍经济学”随着安倍执政一年来的经济政策而名声大噪。
日本政府先后推出大胆的货币宽松、灵活的财政政策、经济增长新战略这三支箭,力图强力推进日本经济的复苏。
日本主导产业演进及其对我国主导产业选择的启示
日本主导产业演进及其对我国主导产业选择的启示一、日本主导产业的变迁(一)第一主导产业早在1955年,在经济迅速增长之初,由于经济规模的扩人,电力不足的问题就发生了。
山于建立水力发电站需要很K时间,当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水力发电为主水主火从的方式来应付电力不足,无论如何,也不能适应当时的短期需要。
而建立火力发电则不需要那么长时间,在加上当时的原油价格比较便宜,所以开始转向以火力发电为中心的电力能源结构。
采取火主水从方式必要性迫在眉睫。
结果,大容量火力发电站的建设,带动了日本仪表工业和自动化机械工业的发展。
(二)第二主导产业火力发电站的大型化,不仅一次又一次地扩大了新建设投资,而且石油加工和石化产品成本的降低,也开拓了新的市场,吸引了新的建设投资,同时也引起了对运输工具即船舶的需要。
这样,造船产业的发展,对钢铁产品大量的需要,因此,必须建设大型钢厂,生产现代化的钢铁设备。
钢铁工业的发展,同时也联系着对运输这些钢铁原料的造船的需要。
从而又给运输业的成长可发展以很大的空间。
这样,被称为第二主导主导产业的石油的加工、钢铁、造船等部门的成长和发展也螺旋式的成长与扩张起来。
(三)第三主导产业。
1970年以后,随着日本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欲望也发生了巨变,在这个过程中,最强烈的欲望是购轿车和电器。
作为第三主导产业的汽车产业和家电产业,在日本经济增长中,起到了“导火索”的作用。
同时,还具有主导力量,活跃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摆脱长期停滞的困境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日本主导产业政策分析(一)日本主导产业政策的核心是在充分调动企业竞争活力的基础上坚持官民协调,活力活用,为保证主导产业的发展有政府实行必要的行政干预。
在6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政府为扶植主导产业部门的企业发展,以保护关税,有利于本国产品的物品税,以外汇集中管理和配额限制进口,外贸外汇管理制度等措施,限制欧美已经实现大批生产的产品打入日本市场和日本同类产品进行竞争。
日本钢结构建筑介绍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钢结构建筑介绍及对我国的启示日本钢结构建筑是指在日本国内使用钢材作为结构材料进行建筑的一种建筑形式。
日本作为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在建筑领域一直致力于研发和应用抗震技术。
日本钢结构建筑在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上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优点,对我国的建筑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日本钢结构建筑在抗震设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主要设计原则是抗震、耐震和减震。
日本积极研发和应用各种先进的抗震技术,包括基础地震动输入和结构响应分析,通过合理分析建筑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行为,确保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这一方面对我国也有着重要启示,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日本的抗震设计理念,加强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的抗震能力。
其次,日本钢结构建筑在灾害发生后的修复和重建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由于日本地震频繁,建筑物在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较多。
日本的钢结构建筑采用模块化和预制构件的设计和施工方式,使得在建筑物需要修复和重建时更加便捷、快速。
这一点对于我国来说也非常重要,因为我国地震灾害频繁,灾后重建的效率和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通过借鉴日本的经验,我们可以提高我国建筑物的抗震重建能力,降低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此外,日本钢结构建筑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由于钢材可以循环利用和回收利用,采用钢结构建筑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钢材的使用寿命较长,不易腐蚀和破损,使得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相对较长,减少了后续的维护和修复成本。
这对我国推动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有着积极的启示,鼓励在建筑领域更多地应用钢结构,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最后,日本钢结构建筑在设计上注重灵活性和创新性。
钢结构建筑可以灵活调整建筑物的形态和结构,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
同时,钢结构建筑在外观设计上更加与时俱进,融入现代艺术和建筑潮流。
这一点对我国的建筑设计也有着启示,鼓励设计师在结构设计和外观设计上进行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建筑作品。
综上所述,日本钢结构建筑在抗震设计、灾后修复、可持续发展和设计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日本铁矿石战略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日本铁矿石战略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摘要]在国际铁矿石涨价风潮中,我国钢铁行业损失很大。
而同是国际铁矿石需求方的日本钢铁行业的境况却大不相同,究其原因,是日本制定了长远的铁矿石战略以满足本国经济发展所需。
分析日本铁矿石战略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日本铁矿石战略中国借鉴一、日本铁矿石战略(一)日本铁矿石战略内容日本国内矿产稀缺,但作为一个经济强国,其大多数矿产品的需求量均居世界前几位。
日本对铜、铅、锌、铝、镍等有色金属进口依存度平均在95%以上。
相对于日本每年铁矿石进口1.35亿吨来说,其铁矿石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样的前提下,日本钢产量除了满足本国所需外还从70年代开始源源不断地出口。
日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战后50多年来,日本在发展钢铁工业的同时,制定多种政策措施解决资源不足问题。
首先,通过经济、技术援助等措施改善与资源国的关系。
并通过财团参股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战略,挤进各资源国。
其次,采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措施,全力支持跨国矿业经营。
日本跨国矿业公司与矿产销售收入有关50%的开采所得作为公积金使用(3年用完),无需纳税。
海外矿产勘查的支出加上设备的折旧,或是探矿备用金支出,或是当期的所得收入,在税收处理时作为探矿亏损计算。
海外矿产勘查时,政府提供50%的贷款,特殊需要时可达70%,偿还期限15年(宽限期5年),探矿成功偿还贷款,若项目失败或遇天灾、战争等事故,可减免贷款本金。
最后,加强直接投资建立战略矿产储备。
日本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海外大型矿业项目,政府投资比例可达50%以上,收益按照官民投资额度合理分享,亏损则由专门为海外投资损失设立的储备金承担。
此外,还通过海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补助金对海外有前景的矿产地进行投资,与之签订长期供应合同,以备不时之需[1]。
通过多年运行,日本获取国外铁矿石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勘查矿、股本矿和购买矿。
勘查矿是指在国外通过勘查开发活动而生产出矿产品,这种方式风险大,但安全性和保障程度高;股本矿是向某些国家的矿山建设提供贷款甚至援助,受援国以一定比例的矿石偿付贷款;购买矿是直接从国际市场购买,易操作,但不可靠[2]。
国外钢铁产业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百家论剑0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I N F O R MA T I O N
2 0 1 3年
第9 期
国外钢铁产业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唐 兴春 ( 桂 林 市科 学技 术情 报研 究所 , 广西 桂林 5 4 1 0 0 2)
【 摘 要】 铁矿石价格 一直是我 国钢铁 企业的重要 关注点之 一 , 政府 如何通过合适的产业政策帮助企界主要钢铁 大国钢铁产 业政 策的基础 上, 指 出了我国钢铁 产业的政策的重点所在 , 对我 国的钢铁产业政策具 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意义。 【 关键词】 国外; 钢铁 产业; 企业
4 国外钢铁产业政 策对我 国的启 示
当前 我国钢 铁产业已经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 . 钢铁 产业 的发展不 仅关 系到中国经济的全面、 协调 、 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 也对 周边国家 乃 至世界 经济产 生重要影响 针对外 国政客提 出的中国钢铁 产业“ 中 国症” .我国政 府应该在借鉴外国钢铁产业发政策经验 的基础 上 . 寻 求 自己的发展之路 , 这是我 国建设“ 和谐社会 ” 的基础所在。 4 . 1 加 大科技 投入 . 不断优化产能 在 目前我 国钢铁企 业生产 过程 中, 企业 的消耗 巨大 . 其投入产 出 比远远低 于其他 钢铁大国的水 平。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 的情 况下 . 政府 需要 制定钢铁产业 的技术发展 规划 . 通 过技术来 节约材料 . 节 约 能源 。通过管理来创造 效益 , 在尽 早的时期内实现从平炉钢 向转 炉钢 或者是 电炉钢 的转换 , 提高连铸比。 在 加速企 业技术 改造 步伐 . 提高技 术设备水平 的基础上 保证产 品质量 。提高 我国钢铁产业 的 国际竞 争 力。 4 . 2 加快 我国钢铁工业 的结构调 整步伐 .积极开发有竞 争力 的新产
日本工业化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民的素质 , 进行教育改革 , 建立近代 教育 体制 。1 7 明治 的 基 础 性 作 用 。政 府 通 过 制 定 重 大 发 展 战 略 , 行 宏 观 经 8 1年 推
政 府 成 立 了文 部 省 , 一 管 理 全 国 的 教 育 , 始 逐 步 建 立 了 济 政 策 , 强 产 业 引 导 , 范 企 业 行 为 , 护 市 场 秩 序 , 化 统 开 加 规 维 优 小 学 、 学 和 大 学 三 级 教 育 体 制 。 教 育 的 发 达 使 日本 国 民 行 政 环 境 来 推 动 工 业 化 发展 。 中 的 平 均 素 质 得 到 提 高 , 日本 民 族 成 为 了 世 界 上 最 勤 奋 的 2 3 要 充 分 认 识 到环 境 保 护 的 重 要 性 使 . 民 族 之 一 。可 以 说 , 育 是 E本 经 济 强 大 的 重 要 基 础 。 2 教 t O 中 国工 业 化 面 临 着 与 日本 同 样 的 资 源 浪 费 和 环 境 污 染 世纪 7 0年 代 中 期 , 日本 逐 步 确 立 了 科 学 技 术 立 国 的 新 战 等 各 种 问 题 , 因此 中 国 应 学 习 日本 工 业 化 发 展 中 的 环 境 治 略 , 产 省 在《 0年 代 通 商 产 业 政 策 构 想 》 明 确 提 出 了 技 理 经验 , 通 8 中 不能象 以前 那样先污 染 , 后治 理 。应 该走 生态 文 明
[] 现 代 日本 经 济 ,08 () J. 20 ,6 .
[ ]刘 源 张 . 4 日本 工 业 发展 的 经验 [] 管理 评 论 , 9 9 ( ) J. 1 8 。 1.
作者简介 : 肖 ̄ ( 9 3 ) 男 , 北 保 康 人 , 讲 , 士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18 - , 湖 助 硕 研 日语 教 学 与 研 究 工作 ; 亚 君 ( 9 2 ) 女 , 北 裹 樊 胡 18 一 , 湖 人 , 士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日韩 教 育 比较 。 硕 研 中
二战后日本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昔日的敌人,今朝的对手摘要作为我国昔日的敌人,日本在二战后发展迅速,令世界震惊。
在如今这个关键的发展转型时期,日本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二战后的日本由于及时制定发展方针、政企分开、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重视教育和积极引进并研发高新科技而取得了重大发展,却也因主权不独立而深受《广场协议》的沉重打击。
对于日本的发展经验,我国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此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战后日本发展中国启示引言资源匮乏、经济萧条,这是二战刚结束时的日本面临的艰难局面。
经过长年的战争,日本国内甚至出现饥荒,以至于大肆捕杀鲸鱼充饥,引来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一片谴责。
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辛的局势下,只经过了42年的发展,到了1987年就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尽管2010年我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10,中国的综合国力还有不少短板与弱项。
这让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个昔日敌人的发展有着独到之处。
今日的中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尽管今天的日本在慢慢衰退,但仍然是我国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强劲对手。
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中国有必要从日本的发展中学到一些有用的启示。
正文一、继续保持主权独立1985年9月,在美国的策划下,美、日、英、法、西德等5个发达工业国家的财政部长及五国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马克等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的协议。
协议生效后,日方拥有的美元资产大缩水,而升值的日元过剩金融资本海外盲目扩张,接着房地产、股市泡沫严重,最终泡沫破裂,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
日本之所以同意《广场协议》,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政府的盲目,另一方面则是迫于美国的压力,毕竟美国还在日本有着驻军。
近期,人民币升值也是一大热门话题。
人民币升值确实有着不少好处,诸如:1.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国内资本到海外投资,引进技术;2.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3.人民币升值使进口原材料的价格降低,有利于提高“三来一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等。
浅析我国与日本钢铁产业发展差异
多属 劳 动 密 集 型 产业 。 因此 对 钢 材 的需 求 也 远 不 如 日本 等 国 的高 端 。
这 对我 国钢铁产业 向下 游产业 整合带来 的难度 。 随着低端钢材 市场
的饱
和
产
,
能过
剩
利
,
润缩减
,
国
内竞
争
日趋
激烈
钢
,
铁产业
很
难
从下
游产业 获得 高价 。 另 一
方面 投资高端钢材也非一 .
了
日本
在
19 60 1970 、
年代创办大
坂 世 博 会 和 东 京 奥 运 会 的 路 径 。 直 到 这 些 巨 大 项 目彻 底 完 工 . 中 国对
钢铁 的庞 大需求是不 会停 止 的。
第三 ,
日本钢铁企 业 还 精确 预计 了 日本 的产能过 剩 问题 和 产业
布局 问题 。
他们 预 计 10 ,
自身 拥 有 的 技 术 优 势 亦 然 信 心 十 足 认 为 这 不 是 一 ,
朝一
夕能被赶超
的 。 尽 管如 此 , 日本钢 铁企 业 依然 没 有 放 松 警惕 , 他们 担 心 过 多 的高
端产品生产扩容使得价格走势不利于钢铁产业 而倾向于 汽车产业 .
所 以大型钢铁企业 经 常默契地 达成产业 发展 决策 。
产
的
钢
材
,
企
图在
高端
钢材
始终
占有 世 界 竞 争 优 势 。 为 了 保 住 高 端 钢 材 的 地 位 。 日 本 钢 铁 企 业 努 力 向
下游汽车产业 整合 ,
如将高端汽车钢材工 厂设立 在汽车工 业 区 附近
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工业设计的开展及对我国的启示韩秀申陈明石克坚随假设生产力的开展.工业设计已经成为•个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根本战略和有效手段,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串实证明,在国际市场上,国家何竟争已经从价格竞争.产品质缺竞争转向工业设计上的竞争。
深入地研究日本工业设计从无到有的开展及其对日本经济开展的彩响.对提高我国工业设计水平,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成为世界贸易强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工业设计对日本经济开展的作用所谓工业设计,从广义上说, 是指“为了到达某一特定目的,从构思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用明确的手段表示出来的系列行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现代化亍•段进行生产和效劳的设计过程二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主要是指对于那些与人的衣、食、住、行、用相关的产品,就共功能、材料、构造、工艺、形态、色彩、表而处理、装饰等各种因素,从社会、经济、技术的角度进行的综合设计。
二战以后,口本迅速崛起,很快赶上和超过r许多兴旺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贸易强国。
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内,日本取得如此显著的进步,除了其他因素外,工业设计在其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90年代日本进入了十年经济衰退后.工业设计对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口本的民用工业和工业设计并不发达,贸易中以代加工为主,设计方面那么直接模仿欧美的样本。
这时日本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工业特色和贸易规那么。
“价嫌质次”是日本在对外贸易中给人的最直接印象。
(一)日本工业设计开展的萌芽阶段从1945——1952年是日本工业的恢复时期,也是日本工业设计的萌芽阶段。
战后,由于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工业中的大部分设备已不能使用,其余设备也陈旧不堪,生产总值只有战前的30%。
这期间日本的工业设计和对外贸易尚处于启蒙阶段,优秀的产品不多。
许多产品是由工程师而不是专业的设计师设计的,产品功能方面的需求考虑得较多,而外形■颜色、材质等方面考虑欠缺'“日本造"在世界贸易中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日本钢结构建筑介绍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钢构造建筑简介及对我国旳启示一、日本钢构造建筑旳比例分析日本森林覆盖率高,日本民族自古就有爱慕木建筑旳老式。
日本总务省每5年对全国旳住宅状况进行记录,根据最新记录成果显示,从建筑构造方面来记录,木造构造为3011万户,占整体住宅57.8%;独户住宅到达2860万户,占整体住宅旳54.9%。
住宅木构造记录中,可以计算出平均每栋住宅旳面积为121平方米左右,基本属于独户住宅旳范围。
日本人之因此喜欢木构造独户式住宅,除老式习惯外,木构造房屋使用寿命长、建设周期短、节能、生态、环境保护、抗震等特点也是其受青睐旳重要原因。
但为何会认为日本是钢建筑先进国家呢?在日本大中都市中,鳞次栉比旳摩天大厦是另一道风景线,这些建筑以钢构造为主。
钢构造建筑是一种复杂旳技术、设备、部品、材料有机结合体旳集成产品,是建筑产业化旳发展方向和必然产物。
由于日本特殊旳地质条件,日本建筑钢构造及有关钢材旳研发与生产一直处在世界领先水平。
根据日本总务省记录,日本非木造为2199万户,占比为42.2%,其中钢筋混凝土与钢构造为1766万户,占比为33.9%。
现代日本住宅,从构造上讲,木构造旳占多数,但钢筋混凝土构造及钢构造等住宅占到非木构造旳80.3%。
图一不一样建筑构造施工面积为了分析包括住宅在内所有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与钢构造所占比例,引用日本国土交通省旳记录数字,日本新施工房屋总面积为14845.6万平方米,其中,钢构造(S)为5234.3万平方米,约占35.3%,钢筋混凝土构造(RC)为2967.5万平方米,约占20%:钢管混凝土构造(SRC)为346.5万平方米,约占2.3%:从图一可以分析得出1970后钢构造一直高于钢筋混凝土面积比例旳结论。
表1 日本施工旳不一样用途及构造建筑物记录数量(面积)如表1所示,旳记录中,钢构造建筑为12.8万栋,占总数旳21.7%,面积4922万平方米,占总面积旳36.7%。
根据与旳记录,日本旳钢构造建筑每年动工旳面积基本保持在35%左右旳水平。
日本工业化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工业化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日本不仅在经济规模上成为世界第二大国,而且在工业技术装备、高精尖产品加工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列。
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出现低迷,GDP增长率明显下降。
但增长速度下降并不等于经济实力下降,日本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强的地位并未动摇。
日本工业化的发展经验,对于加速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步伐,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标签:日本;工业化;发展;经济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日本工业化发展的初期,这一时期日本的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并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战后,日本工业遭到重创,但经过战后十年的恢复和发展,工业经济重新复苏。
20世纪中叶,日本工业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在历史上日本称为“经济高度成长期”。
70年代末,由于能源短缺、环境制约、商品生产能力过剩,工业发展步伐放缓。
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开始着手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日本工业很快走出低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出现低迷,GDP增长率明显下降。
但从经济实力来讲,日本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强的地位并未动摇。
日本工业化的发展经验,对于加快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步伐,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1 日本工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1.1 政府重视科学技术立国自1868年明冶维新起,日本就将教育发展确定为学习西方,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目标的重要战略。
为提高日本国民的素质,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
教育的发达使日本国民的平均素质得到提高,使日本民族成为了世界上最勤奋的民族之一。
可以说,教育是日本经济强大的重要基础。
20 世纪70 年代中期,日本逐步确立了科学技术立国的新战略,通产省在《80 年代通商产业政策构想》中明确提出了技术立国的的方针。
【他山之石】从40年前日本钢铁业去产能可以学到什么?
【他山之石】从40年前日本钢铁业去产能可以学到什么?日本在钢铁行业的调整阶段也走过一些“弯路”。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政府试图控制钢铁企业的过度扩产、过度投资的努力失败了。
而以“特安法”公布为分界点,钢铁产业政策变得更注重间接引导行业发展,在去化产能过程中尊重市场规律,并非“一刀切”。
此后政府主要通过促进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形成行业的“萧条卡特尔”,来协助行业渡过难关。
日本的去产能速度较慢,在去产能政策推出初期到产能真正拐点之前,钢铁行业股价迎来三波上涨行情,且涨幅明显优于大盘。
但当临近产能拐点,钢铁股曾迅速下跌,随后表现显著弱于大盘。
正文一、从经济支柱到萧条产业:日本钢铁行业产业政策变迁战后日本从废墟之上重建,在上个世纪50年代大力推动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在60年代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在70年代中后期转而注重内需、并逐渐在尖端技术上进入世界前列。
纵观日本经济发展史,可谓是追赶型经济体的典范。
虽然民营企业一直是战后日本经济的主体,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前20年内,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是比较强的。
到了60年代中后期,政府干预逐渐让步于市场经济,产业政策转为以间接干预为主。
在日本产业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所谓“主管部门”起到核心的作用。
每个产业都有各自的主管部门,制造业的主管部门通常是通产省及其下属部门。
此外,农林省主管农业和食品工业、厚生省主管医药工业、运输省主管造船业、大藏省主管金融业。
除了主管部门,参与产业政策制定的还有负责产业之间协调的协调部门、民间发起的各种行业团体、介于政府与民间之间的审议会和调查会等。
战后日本的钢铁产业支持政策日本钢铁产业的迅速发展,与产业政策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在战后经济恢复初期,钢铁生产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瓶颈。
当局通过“倾斜式生产”政策,将资源优先分配给钢铁行业,同时通过“复兴金融公库”提供大量贷款,保证了钢铁行业的产出。
1951年,日本推出第一次产业合理化计划,在加大对钢铁行业政策性金融贷款的同时,通过减免进口税和购置设备折旧抵税的方式鼓励钢铁生产设备的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日本钢铁工业发展历程日本钢铁工业发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二战后的成长期、亚洲金融危机前的成熟期和随后的挑战期,见图1。
数据来源:日本钢铁联盟1.成长期(1945—1973年)二战后,日本政府采取“倾斜生产方式”,确定煤炭、钢铁为优先发展产业,促进了日本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
1945年,粗钢产量仅为50万吨,经过5年的产业恢复时期,到1950年产量为529万吨,恢复到战前的生产水平。
经过5年的产业振兴,到1955年粗钢产量为941万吨,钢铁工业初具竞争力。
此后,日本政府开始推行扶植保护政策,通过财政和金融等政策引导措施,鼓励行业重组兼并,进行结构调整,提高集中度,并制定了有利于钢铁产品出口的有利措施以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日本钢铁工业从而迎来了高速增长时期。
1965年,粗钢产量已经超过4116万吨,仅次于当时的美国和苏联,到1973年粗钢产量达到了1.2亿吨的历史巅峰。
2.成熟期(1974—1995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不得不进行能源战略调整,以降低对国外的能源,特别是对石油的依赖,同时,钢铁工业也停止了扩张,进入发展瓶颈期,钢铁工业在制造业中的地位逐渐降低,迫使日本政府贯彻技术立国战略,以科学技术带动本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并针对世界不同地区钢铁需求的多元化,进行海外扩张。
80年代,由于日币升值的影响,钢铁工业的衰退进一步加剧,销售额以及附加值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急剧下降,这段时期,日本的粗钢产量一直维持在1亿吨左右。
进入90年代后,日本政府鼓励开拓海外市场的整体走出去战略,通过向海外扩展生产基地,把高端技术留在国内,中低端技术向海外生产基地进行扩散,从而实现市场的迅速扩张、成本的降低及垄断利润的提高,日本钢铁工业得以重新崛起,成为全球第一大产钢国。
3.挑战期(1996年至今)受国际钢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以及新兴经济体需求的急剧扩张等因素影响,欧洲和中国的钢铁产能急剧扩张,日本企业的地位逐渐下降。
1996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产钢国,并一直延续至今。
而日本的钢铁产能没有进一步扩张,始终维持在1亿吨左右。
1991年,世界粗钢产量前10位企业中日本有4家,新日铁与日本钢管分列第一和第六位,到2012年,只剩下新日铁住金和日本JFE 钢铁两家,且仅列第三和第七位。
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全球钢铁产能过剩、海啸、大地震等因素,加之日币持续升值,对依赖出口的日本钢铁工业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
二、日本钢铁工业发展战略1.联合重组统计数据显示,1961年,日本前六大钢铁公司合计产钢占全日本的68.33%,已经达到高度集中。
2007年,日本粗钢产量为1.2亿吨,其集中度在总产量增加的前提下也实现了稳步提高,日本最大的4家钢铁公司合计产量为8987万吨,占日本总产量的74.77%。
日本钢铁工业集中度的提高,是企业间联合重组和各大企业自身规模扩张的结果,而企业间联合重组起了决定性作用。
日本钢铁企业旨在向大型集团化公司方向发展,通文章编号:1002-1779(2013)06-0034-02日本钢铁工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蔡柏奇摘要:介绍了日本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日本钢铁产业的发展战略,并借鉴日本钢铁产业发展的经验,提出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日本;钢铁;产业发展中图分类号:F416.31文献标识码:A图1日本钢铁历年产量图34--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形成特大型钢铁集团,以此来增强国际竞争力,抢夺市场份额并抵御市场风险。
1970年,八幡制铁和富士制铁成立了新日本制铁公司,1974年其粗钢产量达到顶峰,为4099万吨,占全日本的34.1%,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以上,并独居世界钢铁企业头号霸主地位长达30年之久。
2001年,NKK和川崎制铁成立JFE集团,成为与新日铁比肩的钢铁巨头。
新日本制铁公司与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在2012年10月合并成立“新日铁住金”,一举成为全球第二大钢铁公司,而合并前,新日铁的生产规模世界排名第六,住金仅排在第27位。
2.技术领先随着全球钢铁生产能力的大幅提高以及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日本钢铁公司纷纷调整投资战略,优化产品结构,减少通用普通钢材的投资和生产,逐步淘汰或减少建筑用型钢、模板钢以及其他中低档通用钢材的生产,将投资重点放在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上,增加对汽车、船舶、电器、能源、电子机械所需的高档钢材的投资,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日本特殊钢产业综合发展能力最强,拥有一批先进的生产企业,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并且政府和企业也非常重视专利申请与布局。
据统计,在1990—2011年的全球特殊钢专利中,日本申请量占全球申请总量的71%,而且在世界专利主要申请机构的前20位中,有13家机构属于日本,如川崎、新日铁、住友金属、神户制钢所、大同特殊钢、TDK、新日铁住金不锈钢、山阳特殊制钢、NTN、日本精工等,这奠定了日本在特殊钢领域的霸主地位。
3.低成本日本钢铁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是尽可能地采用先进技术,通过设备集约、内部整合等方式降低钢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如在生产工艺技术方面,在高炉上不断采用喷煤技术和设备,高炉喷煤比已经下降到120kg/t 铁,在炼钢工艺上,改进高炉铁水预处理技术、氧气转炉炼钢技术以及真空处理等二次精炼技术,在管理方面则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日本钢铁企业还通过投资、购入股份、长期合同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质优价廉的矿石、煤炭、石油等原燃料,锁定原燃料供应,控制钢铁原燃料采购过程中的成本。
石油危机之前,日本炼钢的主要能源是石油,当石油价格上涨过高后,日本钢铁企业决定改变能源技术结构,用便宜的煤炭代替石油,到1980年,钢铁企业全部实现用煤炭代替石油。
合理的生产布局是日本钢铁企业获得低成本优势的又一制胜法宝。
由于日本钢铁生产所需的原燃料资源匮乏,主要靠进口,且又是岛国,海运成本低,所以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的工业港口城市,以靠近消费市场,降低运输成本。
4.全球化虽然日本钢铁企业相对欧美钢企而言,其全球化步伐较慢,但由于受到日本国内钢铁市场容量已经饱和、日元持续升值的影响,目前已开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同时有效规避贸易壁垒。
在钢铁需求量大的新兴经济体建厂成为日本钢企拓展市场的重要手段。
日本4家钢厂——新日本制铁公司、住友金属公司、JFE、神户制钢开始加速海外扩产步伐,在巴西、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国家合资建厂。
截至2010年,四大钢厂的海外钢铁产能达到1700万吨,并计划至2020年达到6600万吨,相当于目前日本年产能的66%。
日本还通过在海外参股或控股海外铁矿石企业来突破铁矿石资源瓶颈,降低原料成本。
据统计,目前仅在澳大利亚的24个主要铁矿中,就有日本企业重点投资8家,参股16家;此外,在巴西、莫桑比克、加拿大等国也均有权益矿。
三、日本钢铁工业对我国的启示我国钢铁工业目前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需求增速趋缓、资源价格高涨、环境压力增大等外部环境压力,同时,行业内还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整体呈现低增速、低盈利的态势。
虽然日本钢铁工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我国目前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但其发展的历史经验对我国钢铁工业顺利完成转型升级具有借鉴意义。
1.制订合理的产业政策政府应通过制定、完善各项法律规章来维护市场竞争机制。
通过设置市场准入门槛、规定新的技术装备要求、引进循环经济的思想,推动中国钢铁产业向集约型工业转变。
政府应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基础和公共服务,降低社会成本,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此外,政府应更多关注各种市场失效问题,如制定严格的技术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加强执法,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2.调整钢铁工业布局中国钢铁工业要取得科学可持续发展,就要考虑钢铁工业的生产力布局问题。
目前,中国钢铁企业多位于内地,而沿海地区钢铁生产能力相对不足,这对于目前长期依靠进口原燃料发展的我国钢铁工业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国内钢铁工业布局的发展趋势,是要从内地走向沿海,从分散走向集中,中西部地区需结合当地的能源、资源、环境和市场容量适度发展,未来需积极推进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推进福建宁德钢铁基地建设,等等。
35--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
《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明确要求各类企业必须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并限期达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也陆续修订了危化、非煤矿山以及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级评分标准。
在此背景下,安钢第二炼轧厂依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安监总管四[2011]84号)、《河南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印发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炼铁、炼钢、煤气)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1]110号)、《关于印发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轧钢)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0]172号)等文件要求,开展了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企业概况安钢第二炼轧厂成立于2005年6月10日,现有职工人数2500多人,拥有两条集炼钢、精炼、连铸、轧钢四位文章编号:1002-1779(2013)06-0036-03钢铁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实践研究□张天胜摘要:在安全生产日益引起国家和企业重视的背景下,主要从安全生产目标和组织机构职责、安全投入、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培训、生产设备设施、危险源监控及隐患排查、职业健康、应急救援及事故报告的调查和处理等方面介绍了安钢第二炼轧厂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实践。
通过对该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过程的研究,以期其他钢铁企业能够从中吸取经验,以达到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顺利开展的目的。
关键词:安钢第二炼轧厂;成效;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钢铁产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重点支持优势大型钢铁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充分发挥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的企业集团。
未来我国钢铁工业需要紧跟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量大面广钢材产品的质量、档次,全面提高钢铁产品性能和质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鼓励大型钢铁集团开发高端钢材品种,同时,防止产品向高档次同质化发展。
4.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钢铁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充分利用互补资源完成技术突破和专利申请,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的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