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钢铁工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_蔡柏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日本钢铁工业发展历程
日本钢铁工业发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二战
后的成长期、亚洲金融危机前的成熟期和随后的挑战期,见图1。
数据来源:日本钢铁联盟
1.成长期(1945—1973年)二战后,日本政府采取“倾斜生产方式”,确定煤炭、钢铁为优先发展产业,促进了日本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1945年,粗钢产量仅为50万吨,经过5年的产业恢复时期,到1950年产量为529万吨,恢复到战前的生产水平。经过5年的产业振兴,到1955年粗钢产量为941万吨,钢铁工业初具竞争力。此后,日本政府开始推行扶植保护政策,通过财政和金融等政策引导措施,鼓励行业重组兼并,进行结构调整,提高集中度,并制定了有利于钢铁产品出口的有利措施以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日本钢铁工业从而迎来了高速增长时期。1965年,粗钢产量已经超过4116万吨,仅次于当时的美国和苏联,到1973年粗钢产量达到了1.2亿吨的历史巅峰。
2.成熟期(1974—1995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不得不进行能源战略调整,以降低对国外的能源,特别是对石油的依赖,同时,钢铁工业也停止了扩张,进入发展瓶颈期,钢铁工业在制造业中的地位逐渐降低,迫使日本政府贯彻技术立国战略,以科学技术带动本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并针对世界不同地区钢铁需求的多元化,进行海外扩张。80年代,由于日
币升值的影响,钢铁工业的衰退进一步加剧,销售额以及附加值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急剧下降,这段时期,日本的粗钢产量一直维持在1亿吨左右。进入90年代后,日本政府鼓励开拓海外市场的整体走出去战略,通过向海外扩展生产基地,把高端技术留在国内,中低端技术向海外生产基地进行扩散,从而实现市场的迅速扩张、成本的降低及垄断利润的提高,日本钢铁工业得以重新崛起,成为全球第一大产钢国。
3.挑战期(1996年至今)
受国际钢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以及新兴经济体需求的急剧扩张等因素影响,欧洲和中国的钢铁产能急剧扩张,日本企业的地位逐渐下降。1996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产钢国,并一直延续至今。而日本的钢铁产能没有进一步扩张,始终维持在1亿吨左右。1991年,世界粗钢产量前10位企业中日本有4家,新日铁与日本钢管分列第一和第六位,到2012年,只剩下新日铁住金和日本JFE 钢铁两家,且仅列第三和第七位。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全球钢铁产能过剩、海啸、大地震等因素,加之日币持续升值,对依赖出口的日本钢铁工业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
二、日本钢铁工业发展战略
1.联合重组
统计数据显示,1961年,日本前六大钢铁公司合计产钢占全日本的68.33%,已经达到高度集中。2007年,日本粗钢产量为1.2亿吨,其集中度在总产量增加的前提下也实现了稳步提高,日本最大的4家钢铁公司合计产量为8987万吨,占日本总产量的74.77%。日本钢铁工业集中度的提高,是企业间联合重组和各大企业自身规模扩张的结果,而企业间联合重组起了决定性作用。
日本钢铁企业旨在向大型集团化公司方向发展,通
文章编号:1002-1779(2013)06-0034-02
日本钢铁工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蔡柏奇
摘
要:介绍了日本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日本钢铁产业的发展战略,并借鉴日本钢铁产业发
展的经验,提出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建议。关键词:日本;钢铁;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416.31
文献标识码:A
图1日本钢铁历年产量图
34
--
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形成特大型钢铁集团,以此来增强国际竞争力,抢夺市场份额并抵御市场风险。1970年,八幡制铁和富士制铁成立了新日本制铁公司,1974年其粗钢产量达到顶峰,为4099万吨,占全日本的34.1%,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以上,并独居世界钢铁企业头号霸主地位长达30年之久。2001年,NKK和川崎制铁成立JFE集团,成为与新日铁比肩的钢铁巨头。新日本制铁公司与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在2012年10月合并成立“新日铁住金”,一举成为全球第二大钢铁公司,而合并前,新日铁的生产规模世界排名第六,住金仅排在第27位。
2.技术领先
随着全球钢铁生产能力的大幅提高以及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日本钢铁公司纷纷调整投资战略,优化产品结构,减少通用普通钢材的投资和生产,逐步淘汰或减少建筑用型钢、模板钢以及其他中低档通用钢材的生产,将投资重点放在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上,增加对汽车、船舶、电器、能源、电子机械所需的高档钢材的投资,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日本特殊钢产业综合发展能力最强,拥有一批先进的生产企业,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并且政府和企业也非常重视专利申请与布局。据统计,在1990—2011年的全球特殊钢专利中,日本申请量占全球申请总量的71%,而且在世界专利主要申请机构的前20位中,有13家机构属于日本,如川崎、新日铁、住友金属、神户制钢所、大同特殊钢、TDK、新日铁住金不锈钢、山阳特殊制钢、NTN、日本精工等,这奠定了日本在特殊钢领域的霸主地位。
3.低成本
日本钢铁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是尽可能地采用先进技术,通过设备集约、内部整合等方式降低钢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如在生产工艺技术方面,在高炉上不断采用喷煤技术和设备,高炉喷煤比已经下降到120kg/t 铁,在炼钢工艺上,改进高炉铁水预处理技术、氧气转炉炼钢技术以及真空处理等二次精炼技术,在管理方面则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日本钢铁企业还通过投资、购入股份、长期合同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质优价廉的矿石、煤炭、石油等原燃料,锁定原燃料供应,控制钢铁原燃料采购过程中的成本。石油危机之前,日本炼钢的主要能源是石油,当石油价格上涨过高后,日本钢铁企业决定改变能源技术结构,用便宜的煤炭代替石油,到1980年,钢铁企业全部实现用煤炭代替石油。合理的生产布局是日本钢铁企业获得低成本优势的又一制胜法宝。由于日本钢铁生产所需的
原燃料资源匮乏,主要靠进口,且又是岛国,海运成本低,所以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的工业港口城市,以靠近消费市场,降低运输成本。
4.全球化
虽然日本钢铁企业相对欧美钢企而言,其全球化步伐较慢,但由于受到日本国内钢铁市场容量已经饱和、日元持续升值的影响,目前已开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同时有效规避贸易壁垒。在钢铁需求量大的新兴经济体建厂成为日本钢企拓展市场的重要手段。日本4家钢厂——新日本制铁公司、住友金属公司、JFE、神户制钢开始加速海外扩产步伐,在巴西、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国家合资建厂。截至2010年,四大钢厂的海外钢铁产能达到1700万吨,并计划至2020年达到6600万吨,相当于目前日本年产能的66%。
日本还通过在海外参股或控股海外铁矿石企业来突破铁矿石资源瓶颈,降低原料成本。据统计,目前仅在澳大利亚的24个主要铁矿中,就有日本企业重点投资8家,参股16家;此外,在巴西、莫桑比克、加拿大等国也均有权益矿。
三、日本钢铁工业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钢铁工业目前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需求增速趋缓、资源价格高涨、环境压力增大等外部环境压力,同时,行业内还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整体呈现低增速、低盈利的态势。虽然日本钢铁工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我国目前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但其发展的历史经验对我国钢铁工业顺利完成转型升级具有借鉴意义。
1.制订合理的产业政策政府应通过制定、完善各项法律规章来维护市场竞争机制。通过设置市场准入门槛、规定新的技术装备要求、引进循环经济的思想,推动中国钢铁产业向集约型工业转变。政府应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基础和公共服务,降低社会成本,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此外,政府应更多关注各种市场失效问题,如制定严格的技术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加强执法,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2.调整钢铁工业布局
中国钢铁工业要取得科学可持续发展,就要考虑钢铁工业的生产力布局问题。目前,中国钢铁企业多位于内地,而沿海地区钢铁生产能力相对不足,这对于目前长期依靠进口原燃料发展的我国钢铁工业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国内钢铁工业布局的发展趋势,是要从内地走向沿海,从分散走向集中,中西部地区需结合当地的能源、资源、环境和市场容量适度发展,未来需积极推进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推进福建宁德钢铁基地建设,等等。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