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料平台计算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卸料平台计算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悬挑卸料平台计算书
依据规范: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4-2008
计算参数:
悬挂式卸料平台的计算参照连续梁的计算进行。
由于卸料平台的悬挑长度和所受荷载都很大,因此必须严格地进行设计和验算。
平台水平钢梁的悬挑长度,插入结构锚固长度,悬挑水平钢梁间距(平台宽度)。
水平钢梁插入结构端点部分按照铰接点计算。
次梁采用16号工字钢,主梁采用16号工字钢。
次梁间距,外伸悬臂长度。
容许承载力均布荷载m2,最大堆放材料荷载。
脚手板采用冲压钢板,脚手板自重荷载取m2。
栏杆采用冲压钢板,栏杆自重荷载取m。
选择6×19+1钢丝绳,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1400MPa,
外侧钢丝绳距离主体结构,两道钢丝绳距离,外侧钢丝绳吊点距离平台。
一、次梁的计算
次梁选择16号工字钢,间距,其截面特性为
面积A=,惯性距Ix=,转动惯量Wx=,回转半径ix= 截面尺寸 b=,h=,t=
1.荷载计算
(1)面板自重标准值:标准值为m2;
Q
1
= ×=m
(2)最大容许均布荷载为m2;
Q
2
= ×=m
(3)型钢自重荷载 Q
3
=m
经计算得到:
q = ×(Q
1+Q
3
)+×Q
2
= ×++× = m
经计算得到,集中荷载计算值P = ×=
2.内力计算
内力按照集中荷载P与均布荷载q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内侧钢丝绳不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最大弯矩M的计算公式为
经计算得到,最大弯矩计算值M = ×8+×4=抗弯强度计算
其中γ
x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取;
[f] ——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 = mm2;
经过计算得到强度σ=×106/×=mm2;
次梁的抗弯强度计算σ < [f],满足要求!
4.整体稳定性计算[主次梁焊接成整体时此部分可以不计算]
其中φ
b
——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查表《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1)附录得到:
φ
b
=
由于φ
b 大于,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1)附录其值用φ
b
'查
表得到其值为
经过计算得到强度σ=×106/×=mm2;
次梁的稳定性计算σ< [f],满足要求!
二、主梁的计算
卸料平台的内钢绳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作为安全储备不参与内力的计算。
主梁选择16号工字钢,其截面特性为
面积A=,惯性距Ix=,转动惯量Wx=,回转半径ix=
截面尺寸 b=,h=,t=
1.荷载计算
(1)栏杆自重标准值:标准值为m
Q
1
= m
(2)型钢自重荷载 Q
2
=m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计算值:
q = ×(Q
1+Q
2
) = ×+ = m
经计算得到,各次梁集中荷载取次梁支座力,分别为
P
1
=(×+×××2+××2)=
P
2
=(×+×××2+××2)=
P
3
=(×+×××2+××2)+2=
P
4
=(×+×××2+××2)=
P
5
=(×+×××2+××2)=
2.内力计算
卸料平台的主梁按照集中荷载P和均布荷载q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悬挑卸料平台示意图
悬挑卸料平台主梁计算简图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主梁支撑梁剪力图(kN)
主梁支撑梁弯矩图
主梁支撑梁变形图(mm)
外侧钢丝绳拉结位置支撑力为
最大弯矩 M max =抗弯强度计算
其中 γx ——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取;
[f] —— 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 = mm 2;
经过计算得到强度 σ=×106/+×1000/=mm 2
主梁的抗弯强度计算强度小于[f],满足要求!
4.整体稳定性计算[主次梁焊接成整体时此部分可以不计算]
其中 φb —— 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查《钢结构设计规范》附录得到:φb =
由于φb 大于,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1)附录其值用φb '查表得到其值为
经过计算得到强度 σ=×106/×=mm 2;
主梁的稳定性计算 σ < [f],满足要求!
三、钢丝拉绳的内力计算:
水平钢梁的轴力R AH 和拉钢绳的轴力R Ui 按照下面计算
其中R Ui cos θi 为钢绳的拉力对水平杆产生的轴压力。
各支点的支撑力 R Ci =R Ui sin θi
按照以上公式计算得到由左至右各钢绳拉力分别为
R U1=
四、钢丝拉绳的强度计算: